宜兴民俗民风,老师要求写作文,求素材

宜兴民俗民风,老师要求写作文,求素材,第1张

推荐参考:

一、过年(春节)农历(下同)正月初一是宜兴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人衣着全新,相互见面说吉利话,不准说脏话。清晨,由男主人第一个开门,放炮仗,然后烧团子、赤豆粥,端给女人吃,表示对妇女一年四季操劳的答谢。年初一,首先向祖宗神位拜年,然后向自家长辈拜年,一般不出门。初二,出门走亲访友,但必须先拜舅父的年。初三至初五,新嫁娘夫妇由妻兄弟领回拜娘家年,长辈家分别轮流请客,称“待新官人”,“请新娘子”,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拜年客上门,一般都留吃新年饭,约至正月半结束拜年。拜年时,见面互道“恭喜发财”、“见面发财”,小辈称长辈“身体健康,像老寿星一样”,长辈答“读书聪明,像老虎一样”。

二、正月十五宜兴称“过正月半”(元霄节),各地出灯,故又称“灯节”,并有灯谜、高跷、龙灯、马灯、狮舞等民间游艺,著名的宜兴“十番锣鼓”响彻云霄。灯会最盛莫过于徐舍美樨村。宜兴城在城隍庙演元宵戏,民间彻夜尽欢,称为“闹元宵”。妇女可以结伴赏灯,以三更为度。宜城镇于1982、1983年组织了大规模的提灯会。

三、二月初二为“土地菩萨”生日,家家有荠菜馅团子接“灶君”。城乡竞为“土地会”,多演“人丁戏”,祈求人口太平。解放后已停止。

四、二月初八“祠山菩萨”生日。张渚有祠山殿,祀汉张渤治水有功。俗传祠山有风山、雨山、雪山三个女儿迎送宾客,请客风、送客雨。张渚、鼎山有庙会,演双人假面古典舞蹈“男欢女喜”。解放后已停止。

五、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又称“花朝”凡种花、果树者,都给树枝扎红绸条或红纸小旗,名为“赏红”,现已为植树节取代。

六、清明家家门上插柳条,青少年放纸鹞。清明前上坟扫墓,飘纸钱,家家做“羹饭”祭祖。解放后改祭扫烈士墓,宜城镇每年组织各界去太隔烈士扫墓。近年来,以飘纸钱祭祖的形式又渐恢复,农村有些地方还折纸烧锭。

七、四月初八吃乌饭,此日演戏称“乌饭献”。又俗传佛祖释迦牟尼生日,各寺院以香汤浴佛,称“浴佛节”。又传,目莲以青精树(一名南天烛)叶浸糯米煮成“乌饭”,瞒过鬼卒救出其母,此俗传至今。

八、夏至吃馄饨,吃罢称体重,今后者已废。

九、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门前插苍蒲、艾叶,堂中挂钟馗像,以镇妖除害。小孩以五彩线编花网袋挂颈项,内装煮熟的鸡、鸭蛋,眉心画王字,胸挂老虎头、鸡心,着虎头鞋,以驱妖避邪。早上吃粽子,房间里喷雄黄酒,用艾叶熏壁角,祭神,演《白蛇传》,赛龙舟。农村“斋牛栏”“供圈头”,求六畜兴旺。宜兴又传周处斩蛟,其母包粽子给他做干粮,吃粽子一直传至今。

十、六月十九宜兴俗传为观音菩萨成道日,民间蒸馒头互赠,以纪念明末兵备道张一清屯兵法藏寺,为免宜兴屠城,暗透消息,使全城免遭杀戮而自己身亡,其行辕后改为“张公庙”。吃馒头之俗传至今。

十一、七月半宜兴称“中月节”,相传为鬼节。这天家家做羹饭祭祖,焚烧纸钱济孤魂苦鬼。寺庙做忏事,扎彩船,唱戏,奏鼓乐,晚上放河灯,超度溺死小鬼,祈求太平。解放后已停止。

十二、七月三十为地藏王菩萨的生日,相传将放出的小鬼收回地狱。佛寺举行仪式斋僧施食,民间在空地或院内砖隙插地香,纪念地藏王诞辰,祈求死后早日超生。解放后已停止。

十三、八月半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家人与至友亲朋团圆的节日,亲友备礼品贻赠。宜兴有吃糖芋头、糖藕的习俗,中午请女婿、寄儿女吃团圆饭,晚上以月饼、红菱、石榴、柿子、芋艿置场头小桌赏月,沿袭至今。

十四、九月初九重阳节是劳动人民喜庆当年丰收和预祝来年丰收的节日。宜兴有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习惯,俗传登高避灾,以至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沿袭至今。

十五、十月朝(初一)旧有祭祖、上坟的习俗,上坟时备纸衣、扎纸屋,在墓旁烧化,供以糯米敷芝麻的“糍团”为祭品。此俗农村较盛,现除吃“糍团”外,其余活动基本停止。

十六、冬至是做“羹饭”祭祖、敬神的大节。宗祠祭祖后吃“祠堂酒”。解放后一般只吃冬至酒,以庆丰收。

十七、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是佛家最隆重的节日。民间取香谷、芋艿、花生米、豆类、干果、蔬菜等煮粥吃,沿袭至今。

十八、大年夜十二月三十(小月为二十九),俗称“大年夜”,中午吃馄饨,做“年夜羹饭”祭祖,晚饭前贴春联、门神、年画,“供天地”、“请蛮家”,焚化锡箔纸钱后吃“年夜饭”,用石灰在门前画弓箭驱鬼神,谓“平升三戟(级)”,再用石灰水在场头上写“恭喜发财”、“黄金万两”,以利初一开门大吉,然后关门请“利市”,放爆竹谓“封门”,忌再开,特别忌女人叫门。炒花生、瓜子等谓“炒干果”,长辈付家人压岁钱,子夜吃“守岁酒”,用各种形式欢娱,甚者通宵达旦。解放后,除贴春联,吃守岁酒等外,其余迷信习俗大多停止。进入80年代以来,电视逐渐普及城乡,一般都是边吃守岁酒,边看电视节目。至新年钟声敲响时,爆竹、焰火齐放,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生产习俗

一、造屋

开工前请风水先生看门向,择吉日破土动工,办“开工酒”请作(工)头,上梁时(即安放第一根正梁,如今指梁全部安好),由泥工边说好话边把红绸、炮仗、糕递给梁上的木工,富家加一对金花插于正梁,将红绸绕梁,贴“上梁巧遇紫微星”,屋内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红条,泥木工说“接盘好话”、“上梁好话”,均由作头安排,接上舅家贺送的糕、粽、团、圆(谐高中团圆)开始向东、南、西、北抛散,给围观群众抢拾,放炮仗,主人付工匠“喜俸”。近年,宜兴农村楼房矗起,“抛梁”仪式有增无减,物品加糖果、面包、分币等。屋面盖好称“出水”,亲友送喜幛、“份子”,主人办酒谢客待匠,装修完毕办“进屋酒”,砌好灶头,送邻里“斋灶面”一碗,解放后,农村中造屋多为互助换工。

二、造桥合龙门

宜兴多古典石拱桥,其桥面正中一块大石背面有“腾龙”图案,故称“龙门石”,安放最后这块“龙门石”称“合龙门”。“合龙门”时须择吉时,一般在鸟叫狗吠之时,忌人影合入龙门,合好龙门,即为竣工,演“谢桥戏”一台以撒福,并勒碑于碑亭,上记募捐人名单与开支费用。解放后多为国家或集体造桥,无此等仪式。

三、生产禁忌

种田插秧忌将秧把打在人身上,车水数双忌数“4”(谐“死”),而数“活”,烧陶器点火忌女人上窑,箍桶匠新年第一笔生意忌做“锅盖”(意即财气被子盖住),而必须做桶(谐“通”,即财运亨通),砌屋忌匠人做“关木”(以迷信为内容的恶作剧),忌下首人家屋檐高过自家。

禁忌杂俗

一、过寄

解放前,有的为融洽人际关系将子女过寄结成“寄亲”,有些独子,恐其早夭,择日寄给观音大士,至成婚时须重找个“赎身”寄娘。有的因生肖“相尅”,认定生肖寄娘,寄方须请好寄媒,在端午或中秋履行过寄手续,寄方须带上糕、粽、团、圆和礼品,点香烛叩见寄父母,寄父母给寄子从头到脚换新“回礼”,并写寄单一张。

以此为正式过寄父子关系。在逢年过节务必“尊节”,有谚语道:“寄妮亲,有来有往亲又亲,无来无往路边人。”

二、分家

民国期间,宜兴家庭一般以儿子成婚后,仍在一家生活,婆媳、妯娌有分歧、口角后,即行分家,把家中资产分若干份,应请舅父到场决定,房屋规定哥东弟西。解放后,农村一般结婚后即分家,按债务、口粮平摊,并规定父母的供养。

三、祭祀

民国时期,这些习俗在农村,渔家较盛行。解放后提倡科学,反对迷信鬼神,祭祀之风渐趋消失。80年代祭祀活动又逐渐在农村兴盛起来。

[祭神]正月初五,祭路头(财神)生日,商界请“利市”,桌供白面、汤团、乌塌菜头,中堂挂财神纸马,点香烛叩头后门前烧化,放鞭炮,一般在天亮前后,生怕财神被别人接去。二月初二,招猛将,土地菩萨生日,为祈五从丰登。二月初八,祭家堂(祠山)菩萨,求保全家平安。三月廿八,以王茂公桥东岳会祭黄飞虎,四乡八镇前往赶集看会。七月三十,祭地藏王生日,祈死后早日超生。十二月廿四,祭灶神,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农村供圈头,求六畜兴旺;敬“灵官”,求蚕花茂盛。祭蛮家(宅家)神,是对家蛇神物的供奉,供时,在米房里或米桶上放米粉做的人头蛇身像,祈求仓米不少,全会增加。家里发现了蛇,非但不打,而且要烧香敬它,以保住宅安全。

[祭祖]一般在清明、冬至、七月半、十月朝,列供品祭祖,民间称“做羹饭”。一般以祖宗辈份分桌,桌上备肉、鱼、青菜、豆腐,列酒盅、筷,斟水称“杜缸酒”,点香烛,供纸马,子孙叩头,不准小孩碰登,唯恐惊动祖先,烧化锡箔纸锭,以求祖宗保佑。

我上海人祖籍常州,老婆常州人结婚时候办在常州,那就按照常州的规矩来。中午吃面晚上正餐,那天我包了酒店85个房间。然后晚上一桌5888一共35桌,桌上烟是一条硬中 1包100的黄金叶天叶,2包软中,1包硬中,1包双喜,1包好日子,酒用的洋河m6!本来以为比在上海办便宜,其实粗算下来还贵了,因为桌上烟和酒厉害还有房间。我上海过来两辆大巴看我酒席上这么放烟和酒以为我老婆娘家是大户以为她们出的,我说婚宴烟酒都是男方事情。不过我有句说句作为上海人婚宴也参加过十几个了,因为上海市区婚宴普通就桌上两包烟,好一点四包烟,像这种在上海市区是土豪结婚才会这样排场,但是这种在常州就是普通人家排场。

坐标江阴,当经常看到剑南春国缘的酒时那是苏州,无锡档次还没普遍这么高而且无锡酒席有苏烟的,五粮液和整条软中华真正普遍的是常州及常州周围的县级市,溧阳宜兴江阴,茅台是企业老板办事用的酒,普通人家我没见过用茅台的,一般用五粮液和洋河,香烟差不多6包加一条,如果桌上出现苏烟那就不是这边的,我们从不抽苏烟,我们土话苏和输一个发音,以前在农村吃完后都要梭哈玩两把,抽苏烟兆头不好,久而久之也就不抽了,苏州太仓那边桌上只放两包软中华,但不管男女老少每人法100红包,我们这只有没结婚的有红包,当然未婚超过18周岁的也不肯收,主人家发红包还是会发的,南京镇江那边不清楚没去过。

常熟这边农村要比市里人排场大一点,一般普通人家,一桌1O人每人一包硬中华或软中华,再放二包或4包其它香烟一般软中华或大天叶,酒么一般国缘四开门的居多大约4百元左右一并,红洒么一般二百左右的,反正酒吃不了多少现在都开车的,女人么一般3O元右的小吃居多,老板家办酒席挡子高一点香烟和酒也差不多,就是菜挡子高一点就是海鲜之类多点,一般有钱的老板么要办几天酒席因为朋友多各级领导多,

我是上海郊区的,我们哪里农村办喜酒少数人家(比如小老板之类)白酒用剑南春,极少人家(大老板之类)也用飞天茅台或五粮液白酒。大部份人家用100元左右的各类白酒。至于烟大部分人家正餐用硬中华,男的每人一包,女的一点小吃(约10~20元),辅餐用硬中华、玉溪。当然老板们及工薪较高的也用软中华。我至今为止只碰到一家用熊猫。

苏锡常农村真厉害!上海农村拜下风!不过我们不想学啦!酒水也别太浪费了,隆重即好!

江南一带就拿我们苏州来说吧,在苏州有两大类型。先说城市里的,一般办婚礼在酒店,请个婚庆公司6万以上,酒水,要面子的基本上每桌一硑五粮液,还有红酒等,估计光是酒水就得2千左右,每桌的配菜出入较大,弄个海鲜什么的大约在1/2千左右,香烟都是软中华,每桌6包。 然后再说一下农村的,农村办喜事是前三后四,就是说前后要吃上一个礼拜,农村都是在自己家里办的,要是自己家的房子不够大就借用乡邻居的,农村办婚丧喜事是左邻右宿都要请的,一般家庭都在每餐40/50桌范围内,香烟一般每桌6包中华,软的硬的都有,其中有一天是正桌,香烟是软中华或硬中华,每人一包,女宾没有的,桌上还另放四包中华烟,每桌的配菜在1千至1千五左右。 外地喜酒我也吃过,估计全国就苏州这边最夸张了。

那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我外甥南京大学毕业,毕业后一直在苏州工作,工作单位比较好,工作几年也在苏州购置了房产。人,长得一表人才,一米八五的个头,别人都说他长得有点像黄晓明,我看也像,呵呵!找了一个苏州本地姑娘,结婚时的婚礼在女方家举办的,作为他舅舅的我,绝对不会缺席。

这姑娘家住在苏州郊区,房子也都早早拆迁,已经还了小区的楼房,苏州虽然是现代化大都市,但他们举办婚礼的一切程序,依然按照很传统的方式进行的,比如在小区里搭上长长的大棚作为喜宴场所,全村里,所有在家里的人前去帮忙整理菜品,洗碗,涮锅,端盘子等等。

其实在家里举办婚宴酒席的费用还是挺大的,酒宴要连续举办三天,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连续三天的都在那里吃饭。中餐,晚宴菜品的规格都比较高,所用的喜酒虽然不算多高档,也就是200多元一瓶,750毫升浓香型的古井贡酒,在当时也算不错了,那时的五粮液也就是600多一瓶,如果在大酒店里举行婚宴,用一次五粮液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在家里进行三天的酒宴,所用古井贡酒费用要比五粮液花费要多的多。特别让我惊奇的是,香烟用量特别大,每次宴席的时候,凡是成年男性每人发一包中华烟,而且不止一次,每顿饭三次至四次来回的送,我们摆手示意不需要了都不行,那些帮忙发烟的人好像要完成任务一样 ,放在桌子上也不言语扭头就走,三天五次正桌,所需的中华烟真不少,后来我外甥说,这次结婚所用香烟费用达七万多块钱,他们小区的原居民办事情都是这个样子,你不学着做,别人会看不起你的。

后来我说,你们结婚不能在大酒店举行吗?既有面子还特别省钱,外甥说入乡随俗吧!他们那里都是这个样子,一时半时也改变不了,大家开心就好。

我来说一下,我是宜兴人,一月后在将乡下景区五星酒店给儿子办喜酒。说一下风俗,我预定了菜每桌2880元。烟是桌上放五包,黄金叶天叶软九五之尊三字软中华苏烟红双喜各一包,人坐定后成婚男子再每个人发一包三字软中华。五粮液红酒饮料不限量。未婚人士每人一百红包,成年女性礼盒约五十每份。所有人士另发礼盒 也是约五十元每份。新人改口费男方女方父母各出一万共计四万。婚庆婚车什么的另请。

现在无锡人结婚办喜酒大部分人家多在饭店里,档次高的酒用茅台,但起码用五粮液,烟每人一包软中华,台子上还放2包烟。如果是寿宴,孩子满月酒档次要捎低一些,但香烟起码每人一包苏烟,酒可以用国缘,梦之蓝等品牌洒,这就是无锡人办宴席的档次。

打肿脸充胖子的苏南婚宴越来越普及了,当然无需随礼且酒席高档的喜宴也为数不少,梦之兰9的白酒,成条软中华,近5OOO的宴席已逐步普及,让宾客顿感阔气,呵呵,真不知在如此奢华之后又有多少辛酸呢,都说移风易俗喜事俭办,如今却攀比之风盛行,有实力尚可,许多却硬撑,债务累累,我想最可怜的是老父母了,真希望别再如此追赶了,为了年老的父母和今后的日子,量力而行最适宜。

苏州市区的,一般现在这里结婚基本上都是3888到6888之间一桌,正常来说算20桌上下5桌差不多(普通家庭的话),然后桌面上酒水一般是红酒(200左右)一瓶,加啤酒若干,饮料一般为软包装果汁居多(部分家庭还会有可乐雪碧果粒橙),白酒一般不是每桌都放的,通常主办方会事先安排好哪桌有人喝白酒才会放一瓶,一般是五粮液或者洋河M6及以上,另外会有一些备用。桌面上烟一般是一人一包中华,看条件是软还是硬,以前还会带上南京或者红双喜,近年来基本上都是中华了,偶然有些主家会放苏烟。

一、出发前准备

1、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

2、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3、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

4、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应为双(一般6台、8台、10 台)。

二、到娘家

1、敲门:新郎敲门喊妈开门、爸开门(娘家人在屋内可难郎 一 下, 不给开门,但时间不宜过长)。

2、认亲: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3、求婚: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但时间不宜过长。

4、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5、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郎改口

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6、吃面条: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

7、换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8、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四彩礼除离娘肉外,其他物品带回一半)。

三、新房:

1、认亲:新郎父母站在门口迎接娘家贵宾,新娘把娘家送亲亲属一一向公公、婆婆介绍,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坐,新郎父母及男方亲属负责招待娘家贵宾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

2、新娘改口:新郎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娘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娘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娘改口

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儿媳),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娘向公公婆婆保证夫妻和睦相处,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3、挂钟:一般由新娘弟弟完成(没有弟弟其他同辈或晚辈代替完成),挂钟后新郎赏弟弟挂钟钱,钟盒由弟弟负责带回娘家(钟盒不能空,放一个红包或喜烟喜糖均可)。

4、装箱:一般由新娘哥哥完成(没有哥哥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也可),准备一元、五角硬币若干,由主持人安排怎样装箱。

5、叠被:一般由双方嫂子完成(没有嫂子其他同辈或长辈亲属代替也可),男方被口朝外,女方被口朝里,交替叠好,叠完被双方嫂子握手合影留念。

6、坐福:准备坐福垫或红布一块,放在床中间由主持人安排怎样坐福。

7、合影:新郎新娘同双方亲属在新房合影留念。

四、结婚典礼:

1、主持人开场白,奏婚礼进行曲,新郎新娘入场。

2、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一般安排介绍人或单位领导完成)。

3、拜父母,拜来宾,夫妻对拜。

4、男方主婚人讲话(新郎的父亲或母亲)。

5、交杯酒。

6、娘家贵宾代表讲话。

7、交换信物。

8、来宾代表讲话(单位领导)。

9、新郎新娘代表讲话。

10、结束语。 `

五、宴席:

1、新人拜席:新郎新娘首先给娘家贵宾敬酒敬烟,娘家亲属由新娘递烟新郎点烟,男方亲属由新郎递烟新娘点烟,拜席结束娘家亲属赏一对新人拜席钱,随后新郎父母给娘家贵宾敬酒,及酒店给娘家亲属加菜。

2给其他亲属点烟敬酒,顺序根据自家情况而定。

3、送娘家亲属:新郎新娘同所有娘家贵宾在酒店门前合影留念。双方亲友握手告别(一般由男方准备车负责送娘家贵宾)。

4、团圆饭:父母及亲属每人送新郎新娘几句祝福,新娘为父母亲属倒酒夹菜,全家举杯合影(具体由摄像师、摄影师安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38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