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丧葬用什么曲子

民间丧葬用什么曲子,第1张

民间丧葬用唢呐吹奏大悲调。http://mytvsohucom/us/63287765/54578676shtml

不过在丧葬的仪式上除了演奏哀乐之外,就是流行歌曲了,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泪》《渴望》的主题曲等等。

甲 是天是地是开天辟地,歌郎到此大吉又大利

     孝家桌子四角方,张郎截取鲁班装。

     四边镶嵌云燕子,中间燃起一炉香。

     玉帝差我弟子早进歌场,挎鼓二人打鼓又唱丧。

      乙 一根竹竿圆溜溜,孝家请我开歌头。

     歌头不是容易起,未曾开口汗先流。

     开天天有八卦,开地地有五方。

     开人人有三魂七魄,开神神有一路的豪光。

      甲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打扫堂前地,焚起三炷香。

     十字路上先请各路神将。

 

     我一请上天的赵天师,二请杨戬杨二郎。

     三请玉皇大帝,四请四大天王。

     五请五方同道,六请孝家的家堂。

     七请七天姊妹,八请八大金刚。

     九请九天玄女,十请十殿阎王。

     孝家无神不请,只为家严(慈)的身亡。

   这开头部分是为了和各位神鬼梳理关系,请完各路神仙,又要开五方,然后才来到孝家大门上,唱词一变,又是一番景象。

例2

       甲 我来到孝家一重门,一重门上不见人,只见两个黑汉把守一门。

     孝子出来忙答应,叫声歌师莫错认。那不是黑汉那是门神。

     门神门神站在两边闪在两旁,让我歌郎早进歌场。

     挎鼓二人打鼓又哭丧。

     乙来到孝家二重门,二重门上不见人,只见一对金鸡把守二门。

     孝家出来忙答应,叫声歌师莫错认,那不是金鸡那是凤凰。

     凤凰凤凰站在两边闪在两旁,让我歌郎早进歌场。

     挎鼓二人打鼓又哭丧

    

  一共要进十重门,再下来就是歌师的自我介绍。

例3

     甲 哪里来的歌师,哪里来的歌郎。

    遇到好多河,翻了好多山。

     碰到什么人看见什么仙。

     肩挑什么手提那幢。

     脚穿什么进歌场。

     乙 扬州来的歌师,柳州来的歌郎。

     过了三十三条河,翻了九十九座山。

     碰到孔夫子看见李诗仙。

     肩挑一双是阳雀,手提画眉一幢。

     脚穿 边耳子 草嚡一双跳进歌场。

     最后一句歌师鱼贯而入跳进歌场,孝子紧随其后开始转丧。至此开歌头告一段落。

   进本章是整个孝歌的主题,也是孝歌当中最精彩的部分,其内容以《二十四孝》为主,主要是劝人行孝,歌词通过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告诫孝与不孝所产生的因果报应,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要以歌师根据亡者的性别和同行对歌词的熟悉程度而定,亡男一般唱“董永葬父”,亡女一般唱“孟仲哭竹”。也可以进朝廷,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可以唱“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等。歌师先唱啥后唱啥,事先没有安排,进场以后开始商量。通过对唱当中的交接和转换寻找突破口。

例4

      甲 来到灵前唱亡魂,唱歌都是同路人。

     前朝故事数不尽,不知先唱那段文。

      乙 歌师前面把路引,我在后面慢慢行。

     先唱一段贤广文,你看建议成不成。

     

   

   唱歌中最起劲的莫过于有不认识的歌师,相互盘根问底,卖弄学问,那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极致。

例5

      甲 来到歌场好热闹,兄台唱的实在好。

     敢问歌师名和姓,小弟也好来请教。

      乙天里天来天外天,我是天外一神仙。

     肩背一副铁搭链,专锁小鬼和判官。

     一头派的天和地,一头派的地连天。

     游了三山游四海,哪个小鬼再乱弹。

     甲 天里天来天外天,我才是上天真神仙。

     惩恶扬善我最先,曾经修炼五千年。

     老君借我金刚钻,专钻你的铁搭链。

     神仙本是人修炼,少在面前显手段。

      甲 坏了坏了真坏了,阴沟里面船翻了。

     长江里面水干了,看来今晚球探了。

     乙 豹子还怕狗发威,猫儿还怕死老鼠。

     老鹰还怕乌鸦嘴,阎王还怕涩牙巴鬼。

    

   如此这般下去,矛盾越来越激化,这时就需要有人来劝和,不然的话孝歌就无法继续。

例6

      丙 来在歌场接住锣,我劝歌师唱好歌。

     二位也好消消气,莫在歌场伤了和。

       丁 二位歌师文采强,个个都是诸葛亮。

     汉高祖来楚霸王,你们都比古人强。

       戊 歌师既然歌场来,想必也是来致哀。

     桌上摆的是灵牌,金童玉女泪沾怀。

     山珍海味桌上敬,未见亡者把口开。

     人生在世一口气,自古和气能生财。

   经过众人的一番劝说,歌师重归于好,于是又言归正传,本章唱久了中途需要休息,也许是为了回忆歌词,于是从本章退出来,又开始自编自唱,称其为扯闲谈。不过也很有意思。

例7

     说日白来就日白,五黄六月下大雪。

     十冬腊月割燕麦,筷子杀猪筛接血。

    

   也有表现巴山人那种厚道,帮忙那种实在的歌词。

例8

     闲暇无事去撒网,闻听孝家丧鼓响。

     丢了鱼儿甩了网,急急忙忙进歌场。

  寥寥数语,把巴山人唱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令人叫绝。孝歌唱到夜场的晚上三更天,要唱“奠酒歌”。亡女就唱十月怀胎,亡男就唱“十杯酒”接古人。

例9

     一杯酒儿敬亡魂,接来四个老古人。

     彭祖活了寿八百,果老二万七千春。

    洞宾老祖三千二,令婆牙掉又重生,

     四个古人灵前坐,陪着亡者到天明。

    二杯酒儿敬亡魂,又接四个小古人。

    甘罗十二为丞相 刘秀十二座洛阳。

     周瑜九岁统雄兵。安安七岁孝母亲。

    三杯酒儿敬亡魂,再接四个哭古人。

    梦娘一场哭进京,孟姜女儿哭长城。

    晴雪啼哭来吊孝,董永契哭葬父亲。

    四杯酒儿敬亡魂,还接四个笑古人。

    呵呵大仙笑上天,佛爷一笑望西天。

     杨广击掌微微笑,十八罗汉笑观音。

     

     四十古人全到齐,接到灵前配亡魂。

    亡者撒手归西去,孝子奠酒泪淋淋。

例10<十月怀胎>

     正月怀胎正月正,早插杨柳早发青。

    胎儿好比浮萍草,落在娘肚未扎根。

    二月怀胎是新春,头痛眼花脚抽筋。

    又想酸辣又想荤,吃进嘴里又恶心。

     三月怀胎三月三,娘背背笼上茶山。

     任何事情不想干 ,瞌睡掉在眼面前。

四月怀胎四月忙,黄皮骨廋眼落膛。

     山珍海味都不香,一身发软懒洋洋。

     五月怀胎在娘身,早晚不敢出房门,

    呼吸出气口难吞,成天只想床上困。

    六月怀胎三伏天,上坡下坎小心点。

     堂前扫地身难转,弯腰驼背难上难。

    七月怀胎在娘身,裁衣做裤忙不停。

     冬天雪大又怕冷,夏天又怕惹湿疹。

    八月怀胎是中秋,孩儿肚里挂金钩。

    八折罗裙难遮丑,受尽煎熬盼出头。

    九月怀胎九月半,儿在肚里乱动弹。

    四处热闹去不成,唯恐孩儿路上产。

    十月怀胎要临盆,儿在肚内打翻身。

    儿奔生来娘奔死,千辛万苦儿降生。

     下地一尺另五寸,空起双手见母亲。

     穿戴二字无分文,纱线都没带一根。

     为儿为女忙不停,不分酷热和寒冷。

     睡半夜来起五更,只为后人尽责任。

     娘 睡湿处儿睡干,打湿左边放右边。

     左右两边都打湿,起身抱儿胸面前。

    

   孝子奠酒结束后,歌师开始退朝。至此,进本章告一段落。

   还阳歌是孝歌的收尾阶段,按规矩必须在岀柩前把阳还毕,一般鸡叫五更就开始还阳,歌师改腔唱还阳歌,其内容主要是把开歌头所提及的各路神仙一一送走,也叫安神定位,然后从孝家屋内由里到外依次还起,一直还到歌师的锣鼓上。还阳时孝子按照歌师唱指的方向下跪叩头所表达的都是一些对亡者的告慰,生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歌师对孝家的祝福。

例11

     说还阳来就还阳,阴歌改作阳歌唱。

     阴歌送亡归天界,阳歌保住唱歌郎。

例12

     说还阳来就还阳,把阳还到杨家将。

     大郎战死在沙场,二郎替死八贤王。

     三郎乱箭穿胸膛,四郎失节落番邦。

     五郎怕死当和尚,六郎镇守边关堂。

    

例13

     说还阳来就还阳,把阳还到磨盘上。

     左推三转生贵子,右推三转状元郎。

    说还阳来就还阳,把阳还到板凳上,

    孝家板凳好停丧,只许千年停一次,不许万年停两双。

    说还阳来就还阳,把阳还到鸡圈上。

    白天放出一百只,晚上收回五十双。

     说还阳来就还阳,还了月亮还太阳。

     还了月亮落西山,还了太阳出东方。

    

  

  最后把歌词还到锣鼓上,孝子接住歌师的锣鼓,歌师念念有词“不打不唱,孝家发财兴旺”。至此,整个孝歌算是

人逝世后是没法听歌曲的,人死如灯灭。

“人死后,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听觉是人死后最后消失的感觉,如果人刚死会听见家人哭吗,其实他是知道的,因为这个时候人死后脑细胞还没有完全死亡,他的听觉还能听得到,毕竟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无神论者认为人既然死了,死了就一了百了,灰飞烟灭,不会上天堂也不会下地狱,人死后就没感觉了,一切都没有了。”

所以人一旦死去,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听觉,而失去了听觉,那么当然就无法在听到任何声音了。

民歌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覆盖生活的不同层面,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娱乐作用外,它在社会生活中还具有许多实际功用。

教育与传承

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流传着歌唱长篇叙事诗,历史诗的民歌,例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景颇族的‌“木瑙斋瓦”、独龙族的‌“创世纪”、僳僳族的‌“木刮基”等等。

这些歌曲记述了有关宇宙与人类起源的古代神话和传说,先民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历史、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这些歌曲曲调起伏较小,吟诵性强,篇幅长大,有的歌词长达数万行,一般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唱完。这些歌曲多在节日、祭祀或婚丧礼仪中由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气氛肃穆。

人生礼仪

人生有四个最重要的阶段,即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在我国许多民族中,民歌贯穿于这四大礼仪。例如彝族接生婆所唱的《秧子歌》,广西壮族男子18岁成年时所唱的《十八岁之歌》,蒙古族、普米族的婚礼歌曲,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土族、傣族、侗族、彝族、哈尼族、土家族、汉族的《伴嫁歌》(或‌“哭嫁歌”),壮族、苗族、普米族的丧葬歌曲等等。

祭祀与驱邪

在一些民族中,民歌常用于祭祖活动,以及由巫师、神婆主持的祭神驱邪、除病免灾的仪式。例如傣族的‌“祭神调”、‌“师娘调”、‌“卜卦调”,侗族的‌“踩堂歌”(侗语叫‌“多耶”或‌“耶”)等等。

交际

民歌的交际功用包括恋爱、交流、送往迎来及对歌斗智等。它作为异性间交往的媒介,是我国许多民族中民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功用。一些民族的传统歌唱节目也往往与此相关。例如壮族的‌“歌墟”,苗族的‌“游方”,佬族的‌“走坡”,西北地区土、回、撒拉、东乡、保安及汉族的‌“花儿会”等等。在节日的那一天,成百上千名青年男女聚集到专设的户外歌场交游、嬉戏和对歌,歌声通宵达旦,可持续数昼夜。还有一些民族,如布朗族、基诺族、傣族及南部侗族地区,有小伙子去姑娘家对歌寻偶的习俗。而哈尼族、黎族、景颇族等,则是由村寨或部落兴建专用的公共房屋,供未婚青年男女对歌社交。青年男女从相识到定情,往往要有一定的过程,对歌的内容也就形成了一套程序。例如苗族的‌“游方歌”的程序为第一次见面唱‌“见面歌”,歌词内容为双方的自谦;再次见面唱‌“相思歌”;第三次见面以后,才开始通过对歌了解对方更多的情况。

在双方感情的进展和曲折中,又有相恋歌、婚誓歌、断心歌、逃婚歌、断情歌、分心歌、抗婚歌、诅咒歌等等。这些对歌形式的发展,在娱乐的同时又充分展示并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

总之,中国的民歌历史悠久、蕴藏丰富,具有丰富的体裁和多样的风格,它在反映人们生活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于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精品。

  那就苗族吧,

  苗族音乐

  苗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主要有飞歌、酒歌、游方歌(又叫马郎歌)、理俗歌、祭祀歌、儿歌等种类声。歌声高亢嘹亮,热情奔放。其音乐既有刚毅、率直、粗狂、豪放的一类(以飞歌为代表),又有柔情、委婉、细腻、深沉的一类(以游方歌为代表)。声乐有酒歌、情歌、嘎百福歌等。乐器有木鼓、铜鼓、芦笙等。酒歌 苗语HXat Jiud,包括大歌、开歌、祭祖歌等。巴拉河流域的酒歌,多带朗诵风格,一般为一个乐句反复。如|1·1|5·6|3 1 1-|3 6 5 3|1 6 5|5 -|为抒发感情,有时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句反映。凯棠、地午、翁项一带的酒歌,肃穆、浑沉、庄重。如|2 6 6-|2 - -|2 2 6 3|3 6 6 3|3 2 2 -|3 6 0 0|(开歌曲)。清水江以北的湾水、万潮、炉山一带,多带朗诵风格,其大歌浑厚、粗犷奔放。情歌 苗语HXak Yex Fangb(游方歌),有挂丁、凯棠、湾水、舟溪四个片区四种曲调。挂丁情歌属四声音阶微低式,终止音拖腔,强弱起伏,低回婉转,抒情揉合。凯棠、湾水、舟溪片区情歌,一般都属微调式,多数是独唱和二人合唱,少数为对唱。飞歌 苗语HXak Yangl,是青年男女在隔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邀约游方而放声抒情的一种情歌。在迎宾送客和宴酣时,有时也用飞歌。飞歌曲调有挂丁、凯棠、湾水三种。挂丁飞歌流行于巴拉河流域地区,系5613,四声微调式民歌,性格刚健、爽朗、热情、奔放。如:5 3 5-·5 i 5 3 1-|3-5-|1·000|凯棠飞歌主要流行于凯棠、翁项、地午一带,属6135四声音阶羽调式民歌,用大体相同的一个旋律,两个声部一先一后出现,摹仿式二部重唱、合唱。音区高到5,放在任意延长位置,高昂明亮,开朗激扬。湾水飞歌,流行于清水江以北的湾水、万潮、炉山一带,属1256四音阶宫调式民歌。旋律进行连续四度、五度大跳,2652 5 2音型贯穿全曲。乐曲终止音为1,肯定其宫调式的明朗性格。 嘎百福歌 旋律起伏小,带朗诵风格,一个乐句无限反复,也有两个乐句以上的。 木鼓 系苗族祖鼓,祭祖活动无法器。情郎村李氏至今沿袭一年一次祭祖活动,尚存一对,其余地区因大型祭祖活动失传而消失。木鼓,长约150厘米,直径约30厘米,将圆木凿成空筒,两闲绷上牛皮而成。用时置于木架,鼓棒打击,随声舞蹈,活动结束,置于山洞或鼓房。

  苗族飞歌是一种最有代表性的典型苗歌,苗语称为HXak Yangt,又称之为吼歌、喊歌、山歌,是青年男女隔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邀约游方而放声抒怀的一种情歌。在迎送客人和宴酣时,有时也用飞歌。飞歌曲调有挂丁、凯棠、湾水三种。挂丁飞歌流行于巴拉河流域(小甜瓜外婆家摆底),四声微调式民歌,性格刚健,爽朗、热情、奔放。 凯棠飞歌主要流行于凯棠、翁项、地午一带,属四声音阶羽调式民歌,用大体相同的一个旋律,两个声部一先一后出现,摹仿式二部重唱、合唱。高音区放在任意延长位置,高昂明亮,开朗激扬。湾水飞歌,流行于清水江以北的湾水、万潮、炉山一带,属四音阶宫调式民歌。旋律进行连续四度、五度大跳,音型贯穿全曲。乐曲终止音低。 苗族情歌,苗语称HXak Yex Fangb,四声音阶微低式,终止音拖腔,强弱起伏,低回婉转,抒情揉合。多数为独唱和二人合唱,少数为对唱。

  苗族山歌分为劳动歌、情歌、风俗歌、故事歌、识字歌、谜语歌等部分。劳动歌一般在田间地头或山上打柴、放牧时唱。主要内容是传授生产知识,交流技术、抒发美好的愿望。情歌包括传统情歌和男女青年社交的对歌,通过唱情歌使男女青年互相了解,达到结为伴侣的目的。主要内容有相会、交谈、相思、求爱、赞美等等。风俗歌包括起屋上梁歌、哭嫁歌、结婚拦门歌、踩门歌、丧葬歌、打油茶歌、劝酒歌等,大多在喜庆佳节和红白喜事时演唱。内容以家发人财旺为主。识字歌以识字为主,通过唱歌可以使不识字的人认识一些字。故事歌按传说中的故事编成歌,然后演唱。谜语歌以猜谜为主,通过唱歌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

  ===================================================================

  苗族山歌语言朴实自然,比喻生动,特别是苗族青年男女的对歌饶有情趣:

  男:今日赶场遇见妹,好似仙女下凡来;

  妹乖人美见了爱,求妹莫怨把歌接。

  女:今日赶场遇见哥,遇见哥哥妹快活;

  你有情来我有意,有情有意才接歌。

  苗族人有同姓不结亲的习惯,因此,同姓的男女也不唱求爱的情歌,对歌必须先问姓,问清姓氏之后才开始对歌,然后才唱求爱的歌。

  单身苦来单身苦,衣服破了无人补;

  锅里没有热饭菜,没有鞋穿打光脚。

  聪明的苗族小伙子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孤苦伶仃,音调凄切,期望得到姑娘的同情和友爱。而苗族姑娘决不会轻易表白自己的心思,她要盘根问底,然后才决定是否与男方真诚相爱。她用歌来盘问男方:

  女:金山银山万宝山,家家都有果树园;

  人家果园结满果,你园为何还结单。

  男:很早就想同妹连,只因隔河难拢边;

  今日赶场得相会,唱歌认识才得连。

  聪明的苗族姑娘问得多巧,机智的小伙子回答得多妙!就这样,她唱一首他还一首,一问一答,歌如泉涌,源源不断。这不仅是各自向对方表示爱慕之情,而且,通过唱歌,使他俩的心贴紧了。

  =====================================================================

  苗族青年男女常在农闲之时或者四月八、六月六、九月九的节日里对歌。届时姑娘们身着民族盛装与苗族男青年们相约到风景秀丽的地方一展歌喉。

  他们唱祖先渡红河;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古渊;唱四季讯息,节气变化;唱绿藤绕壮树,异树并根发。他们把万事万物在歌唱中升华,让真情在歌声中流露。青年男女在对歌时,很少用话语交流,启齿即是歌。在这样的时刻,只有歌曲能让人感受所有,这时歌曲已胜过语言的对白,成为交流情感的工具。

  苗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有的成为夫妻,连理相依。当然,既是为择偶而歌,在选择对象时就有了一定标准。苗族青年男女,先通过目测,认定年龄相仿,相貌相配之后。随即用清脆的苗歌探听对方的身份(一般来说已婚男女不能再充当对歌择偶的角色)和来意。情意相投之后,各自施展自己的歌唱才华,博取对方的青睐。青年男女们你一歌我一曲,自始至终不重复,重唱即视为失败;对唱中不能答非所问,违者视为失败;对至无歌可对时视为失败。对歌失败者都会回去再积累歌曲知识,也不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在五六十年代,是对歌风俗的高潮时期。有时对歌长达三天方能决出胜负,唱者情真意切,听者流连忘返。

  在这些地方有这样的说法“姑娘能歌不愁稼,男儿能歌不愁娶”。对歌在苗族村寨的木瓜河、桃子冲不知不觉形成了氛围。山坡上、田野边、小溪旁,无处不萦绕着优美的苗歌。这种对歌习俗代代传承,父传子,母传女,沿袭至今。

  作为红色旅游主要地的草塘镇,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把木瓜河、桃子冲两个苗族村寨中男女对歌民族风俗重新展示出来,进一步展现瓮安的文化风采,将旅游业多元化,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草塘旅游。

  ====================

  就这些吧,希望能够帮到你

农村丧事孝歌歌词:

第一节:头歌

人生贫富不一般,为而为女受苦难。

有儿须当送学馆,读的书多活人前。

养女又得教针线,绣的花好免人嫌。

打骂受气勿寻短,黄金棍子出大贤。

良夜朝朝一天星,女是娘群带一根。

裙在身上穿的紧,免在地下打扫尘埃。

切莫由她到处混,黄昏点灯早出门。

如今世人心不正,口水淹死许多人。

风吹落叶遍地黄,父母为儿昼夜忙。

父买天地儿享受,母打钗环女梳妆。

无常一到天书降,并无儿女替爹娘。

养儿养女手凄凉,死去空手见阎王。

灵前焚香起青烟,爹娘一死不能言。

口中不吃阳间饭,翻身跳出红尘间。

一家大小齐叫喊,阎王不肯放回还。

任你哭得肝肠断,眼泪汪汪也枉然。

第二节:思亲

灵前点灯放光华,哭声爹来哭声妈。

空把儿女来养大,一去黄泉不归家。

空把儿女来养大,幸苦好似雪中花。

阴司不通阳间路,守住棺材热泪洒。

灵前化纸一堆灰,爹妈一去永不回。

父不叫儿倒开水,娘不叫女接茶杯。

铺床不见爹妈睡,洗衣不见爹娘披。

样样恩情难割舍,守住棺材哭悲伤。

灵前美味摆一台,爹娘阴司不回来。

灵前杯中摆杯筷。美酒贡献俩边排。

不见父亲来喝酒,不见娘亲来吃菜。

爹娘隔了阴阳界,守住棺材哭哀哀。

一盏孤灯照亮堂,哭声爹来哭声娘。

苦心养育成空想,只见灵牌字俩行。

养育恩德苦劳大,儿女时刻丢不下。

行也思来做也想,白天黑夜哭爹娘。

基本概念:

送行: 

入敛后,孝子拉着扫帚,拿托命纸及死者先前旧衣,端着灵牌,前往五道庙迎接亡魂。吹鼓手奏哀乐,所有吊丧者均绕庙3周,呼死者上车,后将命纸、旧衣放入纸车中焚烧,孝子大哭,亲友北面行礼,孝子答礼,谓之“送行”,俗称“接丧”。

参考资料:

--丧事《基本概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527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