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姜小宁穿婚纱第几集

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姜小宁穿婚纱第几集,第1张

乌鸦**与蜥蜴先生生姜小宁婚礼是36集。

新闻中播放着神经学家对人脑研究的最新进展,姜小宁十分兴奋,希望技术进步能够帮助顾川苏醒。

三年后,姜小宁回到了顾川家,顾川已经苏醒了,如今的顾川获得了新的科研团队研究出的更好的技术,三年的等待没有白费,如今的姜小宁和顾川终于可以一起携手面对美好未来。

蜜月旅行

顾川主动向姜小宁求婚,小宁含泪答应了顾川,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顾川的父母也急不可待回国,专程参加儿子的婚礼,姜小宁终于穿上了婚纱,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顾川满脸幸福感十足,他和姜小宁一样,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婚礼之后,两人踏上蜜月之旅,姜小宁早就想出国旅行,顾川圆了姜小宁的梦想,两个人带着建筑设计新思路回国。

文姜的故事

 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世子诸儿是他哥哥后来的齐襄公。文姜生得国色天香,加上通古博今,出口成文,所以叫文姜。

 齐大非偶

 文姜从小跟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很要好,出双入对,只可惜是兄妹关系不能结婚。

 齐僖公想把自己的女儿文姜嫁给郑国的太子忽。太子忽也许听到传闻推辞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齐国是个大国,不是我的配偶。」

 后来北戎部落入侵齐国,齐僖国向郑国求援,太子忽率领郑国的军队,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齐僖公又提起这件事,太子忽坚决推辞。

 别人问他,他说:「以前没有帮齐国忙的时候,我都不敢娶齐侯的女儿。今天奉了父王之命来解救齐国之难,娶了妻子回去,这不是用郑国的军队换取自己的婚姻?郑国百姓会怎么说我!」就辞别而去。

 「齐大非偶」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被郑国公子忽拒绝之后,文姜后来嫁到了鲁国,成了鲁桓公的夫人,并为他生育二子。

 文姜嫁到鲁国十五年之后,文姜的胞兄、齐襄公向周王求婚。按照周朝礼法,齐国要邀请跟周天子同姓的国君来为齐襄公主持婚礼。鲁桓公由此成了为齐襄公主持婚礼的人。身为鲁桓公夫人的文姜,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跟丈夫一起去了齐国。

 荒唐的是,回到齐国之后,文姜和齐襄公通奸、 。鲁桓公知道此事之后当然非常恼火,就痛骂了妻子。不料,回到娘家之后的文姜气很壮,她向兄长兼情人齐襄公告了自己丈夫一状,并将 败露之事也说了。为了掩饰丑闻,齐襄公动了杀心。他设宴款待鲁桓公,同时交待公子彭生在送鲁桓公回驿馆的路上将其杀死。果然,彭生送鲁桓公回驿站,在车内猛力拉折了鲁桓公的肋骨,鲁桓公一命呜呼。谋杀案发生之后,各国纷纷谴责齐国,为了给各国一个交代,齐襄公又杀掉了刺客彭生。

 鲁桓公死后,鲁庄公继位,这个鲁庄公就是文姜的大儿子。鲁庄公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被母亲和舅舅合伙害死的,可是他顾及孝道,还是派人去接文姜回鲁国。绯闻搞得太大了,文姜也羞于回鲁国见儿子。她在车子走到齐国和鲁国交界的禚地时感叹道:“这里既不是鲁国,也不是齐国,我该在此安身啊!”于是派人回复鲁庄公说:“我 闲适,不愿意回宫。如果非要我回宫,除非我死之后。”于是,鲁庄公只好在祝邱为母亲建馆舍。从此以后,文姜就来往于禚和祝邱之间。

 后来,齐、鲁两国的政治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大夫鲍叔牙奉齐襄公儿子小白出奔莒国,管仲奉齐襄公另一儿子纠出奔鲁国。不久,齐襄公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所杀。

 齐襄公死后,鲍叔牙拥戴的公子小白与管仲拥戴的公子纠,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最终姜小白获胜。他不念旧恶,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的实力大大发展,成了春秋时赫赫威名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政治上的巨变,使齐文姜回到鲁国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由于她在处理政务上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才能,没过多久,齐文姜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治权柄。在她带领下,鲁国在长勺,郎城战争中还两度打胜当时霸主齐桓公。

 她是《诗经。齐风》中《南山》一诗的女主角

 齐国人根据这段事迹,编成了《南山》一诗︰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在这诗中,「南山」即为牛山,「雄狐」用以比齐襄公,「齐子」指的是文姜,而「葛屦」和「冠緌」则是嫁娶时的赠物。整篇诗可译成︰

 南山巍巍高大,雄狐却偷偷摸摸。

 往鲁国的道路平平荡荡,齐国女子从此出嫁。

 既然已经出嫁,为何还要怀念她?

 葛编草鞋五双,繐坠缨帽两顶。

 往鲁国的道路平平荡荡,齐国女子从此出嫁。

 既然已经出嫁,为何还要去找他?

 要如何种麻?一定要顺着田亩。

 要如何娶妻,一定要禀告父母。

 既然已经禀告父母,为何还要放任她?

 要如何劈材?没有斧头不成。

 要如何娶妻?没有媒人不行。

 既然已有媒人说合,为何还要任由她?

 曹刿论战__ 一鼓作气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鲁国。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见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有拿钱的官员出主意,你又何必去呢?」曹刿说:「那些官员的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就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 “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庄公和他同坐一辆兵车。在长勺地方交起锋来。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慢一点。」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慢一点。」

 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爬上车轩瞭望齐军撤退的情况,才说:「可以了。」

 接着就追赶齐国的败兵。

 打了胜仗以后,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回答说:「打仗,讲求的就是士气。第一次击鼓是激励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有些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了。敌人没有士气了,我们的士气刚刚鼓足,所以打垮他们。可是大国诡计多端、捉摸不定,恐怕会有埋伏。我爬上车轩瞭望看他们车辙凌乱,军旗倒下去了,所以才敢追赶他们。」

宣姜就是那个史学家笔下臭名昭著的祸水。其实,年少及笄的宣姜,原本也渴望一个美满的爱情一个幸福的家庭,她仅十五岁就被父亲安排嫁给了卫国的一个公子,日夜幻想如意郎君的模样,最后被郎君的父亲觊觎,不得已嫁给了一个老头。这样的宣姜是可怜的,她甚至连说“不”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她没有选择。

宣姜是齐僖公的大女儿,姜氏,姓名没有详细的记载,齐国是个美女频出的国家,齐姜和宣姜这一对绝世妖冶的女子,都是齐僖公的女儿,而卫宣公的宠妃也是齐国人,这样看来卫国向齐国求婚,定是看中了齐国优良的资源,因此见到宣姜后才起色心,这都是后话。“卫之宣姜,谋危太子,欲立子寿,阴设力士,寿乃俱死,卫国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 史书里认为引起卫国五世动乱,都由宣姜一人引起。其实,宣姜作为一个弱女子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握在手里,她不能选择自己的夫君,甚至不能够有选择,在她的世界里只有服从,只有依靠男人,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她才能活下去,才有权力说话。

文姜是宣姜的妹妹,这个文姜不仅有芙蓉之姿,还相当有才华,因此被称为文姜。她因为和哥哥齐襄公的私情而闻名于史册,哥哥齐襄公是个标准的公子哥,身长八尺有余,长相俊朗,又会写诗,举手投足之间魅力十足。妹妹文姜一直仰慕哥哥,齐襄公也很爱这个美丽的小妹妹,两人亲密无间,一直到成年。久而久之,两人之间的亲情转化为爱情,并且齐襄公为了文姜放弃了很多,他为了和文姜在一起,杀死了文姜的丈夫鲁桓公,又杀死了公子彭生,滥杀无辜又在政治上无甚作为,一心只想着和文姜莺莺燕燕,最后惨死在乱臣贼子手下,独留文姜叹息。若文姜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子,若他俩不是兄妹,若齐襄公不是帝王之子,他们应该会幸福得多,但是生命从来没有这些假设,他们的出生就决定了一生的悲剧。

姐姐宣姜的命运,也如水上的浮萍漂忽不定。她本来是要嫁给卫国的公子的,结果却被卫宣公给娶了,正值妙龄的宣姜不得不嫁给比自己大几十的老头。她对生活的期许也就不那么大了,随后也跟其他女人一样为卫宣公生下了连个儿子,儿子的出世,让宣姜有了更多的想法,她对爱情不再抱有期望,于是渴望在权力上有所施展。忘恩负义的卫宣公宠爱宣姜,就把旧爱夷姜给抛弃了,冷落夷姜连同急子,急子原本十分受宠,但是由于父亲更喜欢宣姜和她的两个儿子,对急子的爱也就渐渐淡了。宣姜不满足自己的地位,她想要掌握整个卫国,作为太子的急子便是她第一个要解决的人。

宣姜同和她有相同想法的朔商量好办法怎么杀掉急子。让急子出使齐国,然后埋伏在半路上准备杀掉急子,在母亲那里得知消息的寿,忠厚仁义的便想保全哥哥,于是在出发前借口为其践行,而灌醉了哥哥,自己替代急子出使齐国,结果寿就成为了急子的替死鬼。知晓真相的急子,急忙前往希望还能挽救弟弟寿的性命,不想却一样死在奸人的屠刀之下。急子和寿一死,小儿子朔便即位,刚即位四年,害死太子的事东窗事发,卫国人就把他赶下台了。而宣姜,她的哥哥齐襄公为了齐、卫两国的共同利益,强迫她下嫁给庶子昭伯,又生下了五个孩子。至此,宣姜才明白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

庄姜跟宣姜和文姜还算是有点关系,她是姐妹俩的姑姑。庄姜,姜姓,谥庄,齐庄公的嫡女,得臣的同母妹妹,齐僖公的异母姐妹,卫庄公的夫人。这位夫人听说十分有文采,据传《诗经》里的千古的名篇 《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就是出自她之手,但是后世有很多专家又推翻了这个说法。庄姜也是个美人胚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便是当时的人对庄姜美貌的描写。只是,这也是个悲情的女子,温柔贤淑的庄姜嫁给卫庄公后,一直没有生育,经历了卫国的宫廷政变和人情世故后,当初如璧的佳人容颜已改,阅尽人世沧桑,孤独地老死在深宫中,对庄姜是最可怕也是最残忍的事情。

 春秋美女姐妹花宣姜文姜的浪漫婚恋

 “岂其娶妻,必齐之姜?”

 这句诗歌,从侧面反映了周朝时诸侯联姻的一个有趣情形:齐国姜氏以出美女著称,当时的上流社会男子,都以迎娶齐国姜家女子为人生乐事。——齐国姜家先祖姜子牙先生,似乎在话本小说里的形貌有些古怪,怎么后代女娃们却生得那么娇艳?

 最出名的姜家女儿名庄姜,诗歌赞颂她的绝世姿容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庄姜既美,而且操行也很好,令男人心驰神往,可是继她之后的姜家女儿却似乎在操行方面每况愈下,还因此惹出了天大的祸事。)

 公元前七世纪初, 齐鲁大地上, 有一对超凡脱俗的姐妹花, 她们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她们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真正的名字。

 当然,她们姓姜, 姐姐嫁给了卫宣公, 被称为宣姜, 妹妹被称为文姜, 嫁给了鲁恒公。

 照道理说, 嫁得门当户对呀, 可是这对姐妹的人生悲剧, 就是跟她们的婚姻同时开始的。而她们的婚姻悲剧, 又影响着公元前七世纪初的东周历史。

 公元前718年,年方十五岁的宣姜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夏天,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太子姬伋的身上也流着姜家的血液。他的母亲名夷姜,曾经是卫宣公之父庄公的妃子,可是卫宣公却与这位庶母私通,生下了这个儿子,偷养在宫外。当宣公终于继位为王的时候,他便正式将夷姜纳入自己的后宫,并立夷姜与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姬伋这年不过十六七岁,和公主的美貌闻名于世一样,太子的俊美儒雅,也是诸国间有名的。虽然身世方面有些小小问题,但是并不妨碍他的未来国君身份。

 齐僖公当然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

 嘿嘿,可惜卫国人材辈出啊,为太子求婚的使臣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回到国内,这个家伙就立即向国君卫宣公禀报:公主简直比花儿还诱人,主公啊,这样的绝色美女,你老人家不如自己摘了吧。当然,臣子我如此忠心,你可不要忘记喽。

 ——小储君要想当国王,还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呢,当不当得上也未见得,还是现成的国王马屁要拍好喽。

 老色鬼姬晋想当年无权无势时,就敢在父王的眼皮子底下勾引庶母,德行之劣和色胆之大可想而知,如今一朝权在手,更是没了忌惮。立即就对没过门的儿媳妇口水直流,君臣两个一番密商,把骗亲的计划整得妥妥贴贴。

 期待迎娶心上人的太子被派出使宋国,老头儿赶紧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名为“新台”。

 小公主盖着盖头,糊里糊涂地和老东西行了婚礼。

 直到进入洞房,宣姜才发现,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

 《诗经 新台》,将这出 悲剧如实地记载了下来。

 新台有砒,河水淋渺:燕婉之求,“遵涤”不鲜!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通涤、“戚施”都用以形容宣公老丑狠恶的形貌,宣姜本是满怀才貌佳偶的愿望来到卫国的,却没有料到最后自己的归宿却是这样个老丑无德的家伙。

 在别人的地盘上,她能怎么办呢?

 就这样,公主成了意中人的后妈。

 对于齐僖公来说,当然消息是让他愤怒了一阵子的。不过他毕竟是条政治老狐狸,女儿提前嫁给了国王,对自己的好处那更是大大地,所以他也就笑纳了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女婿。

 但是,可怜的公主和太子呢?

 老色鬼在自己的后宫里,挑了几个女人,送去给儿子,将其中的一个指定为太子妃。

 太子失去了一见钟情的意中人,娶进门的是老爹姬晋的侍妾。你如果是一个男人,你会怎样?

 根据史书上记载,从此以后,姬伋经常发呆,木讷无语。然而姬伋是个老实人,对父亲更是从小就敬若神明。他没有表示任何不满,默默地接受了这项屈辱的安排。

 而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她即使被 ,都会怀孕生子。

 宣姜很快就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寿与姬朔。

 真正的悲剧,就要在从前的情人间发生了。

 女人可以不爱男人,却不可以不爱儿女。

 而这两个血肉相连的儿子,更是宣姜全部的寄托和希望。

 十五年过去了,宣姜的儿子都长大了。

 老色鬼也是真的老了。

 看着衰老的卫宣公,宣姜无时无刻不在为老头死后,自己和孩子们的前途担忧。慢慢的,她心中对那个少年身影温柔的记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

 宣姜的长子姬寿,是一个清秀善良的少年,可是他的弟弟姬朔,却不是一个什么好货色。

 终于有一天,姬朔向母亲告密,说大哥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夺妻之恨,甚至还发誓在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没有哪个母亲不相信儿子的。

 宣姜大惊失色,带着姬朔去找老头丈夫,希望能够救得儿子一命。

 老头根本不觉得,这件事的祸根在自己身上,他把姬伋的生母喊来,痛骂她教子无方。

 姬伋的母亲夷姜,就在这天夜里自缢了。

 接下来,老色鬼要斩草除根了。

 宣姜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她根本不愿意有谁死去,更不愿意死去的是姬伋。

 然而,宣姜的哀求已经起不了作用了,姬朔告的这一状,对老色鬼的影响更大:他已经老了,害怕自己会死在正值盛年的长子手里。

 卫宣公派姬伋出使齐国,并让太子使用一面特别的旌旗:“四马白旌尾”。以此为标志,派杀手在路上准备暗杀。

 宣姜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忙让自己的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

 可是姬伋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亲爹,能对自己痛下杀手,坚持要出发。

 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伋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

 杀手不分青红皂白,将姬寿杀死。

 姬伋醒来,终于明白事实真相,连忙去追赶弟弟。

 他赶到的时候,姬寿已经倒在血泊里。

 姬伋痛骂杀手,叹道:“误矣!”

 醒过神来的杀手一不作二不休,把他也乱刀砍死。

 宣姜闻听消息,顿时昏死过去。

 诗经 二子乘舟 记载着宣姜对姬伋和姬寿的思念。二子乘舟, 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 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 泛泛其逝,愿言思子, 不瑕有害。

 死而复苏的宣姜,从此也象当年的姬伋一样,面无表情,木讷无语。

 在整个事件中,唯一的胜利者就是姬朔。

 这小子躲在暗处,狂笑不已:杀手们真是了不起啊,一下子铲除了我两个对手!

 老色鬼不久一命呜呼。

 姬朔继位,是为卫惠公。

 卫国的贵族们不能接受这个坏蛋当王,发动了政变,姬朔被赶到了姥姥家。临走的时候,他压根就忘了他的母亲。

 宣姜落在了卫国左公子的手里。

 她请求左公子杀了她。但是卫国的贵族们并不想得罪齐国,饶了她。

 齐国此时的国君是宣姜的哥哥襄公。

 齐襄公想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好办法:让死去的卫太子姬伋的同母弟弟——公子硕,迎娶宣姜,以完哥哥的心愿。既安慰亡灵,又巩固两国交好。

 卫国贵族都觉得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于是,被灌醉的公子硕和宣姜,被关进了新房。

 虽然名为公主,实际上只不过国家间的联系工具,宣姜在茫然中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后来她又生了三男二女:齐子、戴公申、文公毁、宋桓公夫人、许穆公夫人。

 宣姜死于何年,没有记载。

 一朵鲜花,凋谢在东周大地上。

 说句实话,文姜当年实在是不应该出嫁的。

 文姜是宣姜的妹妹。她的美貌,比姐姐毫不逊色,而她的婚姻生活,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效应,比姐姐还有过之。

 当时的齐国,已是春秋强国之一。而强大的齐国,又有两个貌若天仙的王女, 既贵且妍,自然是诸国求婚的好对象。

 宣姜许嫁卫国世子(又名急子),文姜则许嫁郑国世子姬忽。

 然而和姐姐被骗嫁急子之父灵公相似的是,郑国世子因为“齐大非偶”的流言,而单方面解除了婚约。

 文姜从小就自负美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男人抛弃。不免伤情悲春。

 在这种心境之下,不知是一个怎样的情形,她居然转而和自己的亲哥哥姜诸儿之间,发生了男女私情。

 纸总是包不住火,这桩*事很快就传到了父亲齐僖公的耳朵里。这消息令齐僖公面无人色,只得匆匆为儿女另觅婚姻,将他们拆开。

 正在此时,鲁桓公派人前来求亲。

 这个正中齐僖公的下怀,立即满口应允,为了防闲,还一反兄弟送嫁的惯例,决定亲自将女儿送往鲁国成亲。

 然而深陷畸情的男女,岂是老父一双眼睛能看得过来的?

 就在出嫁的前夕,姜诸儿与文姜虽然无法见面,却依旧以诗传情。

 姜诸儿写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

 齐姜比诸儿还要直接,答曰:“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不过,叮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良辰吉日已到,文姜被如期送往鲁国,成为鲁桓公的夫人了。

 目送心爱的妹妹远嫁他乡,姜诸儿恋恋不舍。

 民间流传的《诗经 南山》讥讽这桩既不善始,又不善终的婚姻,以及缺乏理智的姜诸儿兄妹: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南山高巍啊,雄狐在那里徘徊。去往鲁国的道路是如此平坦,齐王的女儿从这里出嫁。既然她已经嫁了,你为什么还想要她回来?

 葛麻鞋成对,帽带成双,去往鲁国的道路如此平坦,齐王女顺着这条路前往鲁国。已经是出发去了,你为什么又要跟着不放?

 麻该怎么种?在田地里横直成行。娶妻怎么做?必须要禀告父母。既然已经禀明了父母,好事怎么会变得如此糟糕?

 柴该怎么劈?没有斧头是不行的。娶妻怎么做?没有媒人是不行的。可是既然已经依着规矩成了婚,怎么会坏到这种地步?

 作为父亲,齐僖公对两个不给自己长脸争气的女儿又羞又恼。在终于将文姜嫁出之后,他拒绝宣姜与文姜的归省,即不让她们回娘家。这个决定,用在文姜身上倒还有些道理,但是用在宣姜身上,就是太不公平了——白天还是万千宠爱的公主,晚上就被 老头 ,无辜的少女眼泪还没抹去,却成了家族的羞耻——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当爹的怕女儿回了娘家就拒绝回卫国,给自己惹来麻烦。

 无法归省,就不可能与姜诸儿再继前缘。齐文姜只得安心做她的国君夫人。她为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同与姬季友。

 生育有功,美貌非凡,娘家又实力超群,文姜在丈夫鲁桓公面前,真是地位稳固,没有办不到的事。

 鲁桓公十四年,碍事的齐僖公终于一命归西,姜诸儿当上了齐国的国君襄公。文姜理所当然地随着浩大的仪仗,前往阔别十八年的故乡齐国贺喜。

 一直对文姜念念不忘的齐襄公听说妹妹夫妇返国,心花怒放,给予最高规格的待遇:亲自到边境迎接鲁桓公及夫人齐文姜。

 十八年未见,姜诸儿已为国君,举手投足间满是男人的威严英武,而齐文姜则已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美妇。如此的兄妹重逢,两人都是心荡神摇。

 一番眉目传情之后,心领神会的齐襄公借口后宫的妃嫔们想与小姑见面,将文姜迎进了自己的后宫。

 此时的齐宫,早已没有了妨碍好事的齐僖公,襄公的妃妾们也不敢逆君王的心意。终于得偿夙愿的诸儿文姜,逐在王宫里双宿双飞,抵死缠绵了。

 鲁桓公独个儿被丢在驿馆里,孤枕冷衾,想着从前老丈人隐晦的提醒,耳边又不时传来风言风语,心情恶劣,饱受煎熬。

 当心满意足的文姜再次出现的时候,早已按捺不住心头怒火的鲁桓公迎面一个耳光掴去,痛斥姜氏兄妹*的禽兽行径,下令立即启程返国,回去再跟文姜算帐。

 文姜大惊,将鲁桓公声言报复的说话通过侍丛传给奸夫兼兄长的齐襄公,要求他维护自己的平安。

 齐襄公团团乱转之后,顿起杀机。 下令在临淄的牛山设下筵席,借口请妹夫饮宴出游,将鲁桓公哄了出来。

 人在他乡,鲁桓公无奈,强忍着怒火出了门。

 在这场宴席上,鲁桓公被齐国的臣工们灌得酩酊大醉。

 回去的路上,与桓公同车的公子彭生奉襄公之命下了手。桓公被弑于车内。可叹桓公,本是年青有为的一国之君,现在不但被妻子背叛,还被奸夫杀害。

 得知消息的鲁国留守大臣,悲痛无比,在扶立世子姬同继位为庄公之后,便前往齐国迎回桓公的灵柩,并要求追查国君猝死的原因,要求齐国给一个交代。

 追查的结果当然是明摆着的:刚刚还在邀功请赏的彭生,转眼就成了齐襄公的刀下鬼替罪羊。

 彭生被主君出卖,不禁怒火中烧。既是将死之人了,当然没有什么顾忌,在大殿上当众喊冤,痛骂齐襄公与文姜*,以至弑夫,现在又嫁祸他人。

 齐襄公捂着耳朵,连连挥手,武士便将彭生推搡了出去。

 临刑之时,彭生发下誓言,死后定为厉鬼,向齐襄公追魂索命。

 姜氏兄妹料理完鲁桓公的丧事,将这件事勉强支撑过去,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享受起二人世界来。

 《诗经 载驱》曰:“载驱薄薄,蕈弗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济济,垂辔弥弥,鲁道有荡,齐子其弟。文水滔滔,行人俪俪,鲁道有荡,齐子遨游。”

 四匹骏马拉着轻车,外饰豪华铺陈柔软,文姜与兄长襄公共乘一车, 那前往鲁国的平坦道路他们看不到,过路人的眼光他们也看不到,只顾在车中寻欢作乐,乘着车四处游玩。

 文姜的儿子鲁庄公吃不消各方非议,派遣臣工到齐国来,接母亲回鲁国去为父亲守寡。文姜拗不过公理,只得恋恋不舍地登上马车。当辘辘的车轮行驶到齐鲁之间的禚地时,文姜停住了脚步,不愿再向前行,对鲁国的大臣说:“此地不齐不鲁,正是我的家呀。”

 鲁庄公身为人子,只得默许了她的选择,在祝邱建了一座宫殿,让母亲住在那里。

 姜诸儿听说妹妹长住禚地,心领神会,也在附近的阜盖了一座宫室,作为自己出猎的行宫。

 此后,姜诸儿频频“行猎”,目的地当然都是禚地了。

 鲁庄公二年冬,文姜与诸儿相会;庄公四年春,文姜再次与诸儿共宴;庄公五年夏,越发光明正大起来,文姜迳自前往齐国驻军之地与诸儿相会。在庄公七年,一年之内就会了两次……所有这些会面,《左传》毫不客气地明说:“奸也”。

 这对漏网之鱼,凭着特殊的身份,逍遥法外,快活无比。

 姜诸儿此时后宫空虚,有名份的女人不过侧室连妃一人。和妹妹的*韵事也惹来诸多非议。于是他决定向周王室请婚,求娶周庄王的妹妹。按照礼制,“王姬”的婚礼是要由同姓公侯来主持的。于是这桩任务落在了同样姓姬的鲁庄 上。

 鲁庄公的身份在婚礼上实在是很困窘的:姜诸儿是他的舅父,也是他的杀父仇人,更是他母亲的奸夫。这位主婚人就在这种难堪的场面中,为齐襄公主持了这场婚礼。更是成为诸侯之间的笑料。

 然而政治一向与情理没有什么关系。

 不久后,齐襄公邀鲁伐卫,也就是两舅甥相约,到妹妹兼姨妈宣姜出嫁的国家去打了一架。为了赢得鲁庄公的认可,齐襄公将战后所获的战利品,全部送给了这位“假子”。

 珠光宝气眩了庄公之目,年方弱冠的鲁庄公顿时对这位舅父大生好感,杀父之仇全抛到了脑后。

 不久,王姬为齐襄公生下了一个女儿。文姜按捺住满腹醋意,不顾年龄悬殊,将尚在襁褓中的外甥女许配给了自己已经十九岁的儿子鲁庄公。还说,为了亲近母亲的家族,就是等这婴儿二十年又有何妨。鲁庄公早已被母亲降服,齐襄公更不敢违抗妹妹的意志。姻缘就此缔定。

 齐襄公的正妻王姬得知丈夫与小姑之间的*关系,大受 ,更难堪于寂寞孤独,不久死去。襄公也不再复立正妻。

 此事再次成为诸国间的话柄。

 五年又过去了。齐国发生了内乱,大夫连称及管至父勾结,更以立正夫人的承诺,与齐襄公侧妃连妃内外勾通,将出游归来的齐襄公杀死。

 还有一种传说,说齐襄公在那日出游归来的途中,看见当年被他杀之替罪的公子彭生化成一只野猪,立在出巡的车前,说齐襄公死期已到,他前来索命。齐襄公惊吓生疾,叛军当夜轻而易举就取了他的性命。

 齐襄公一命呜呼,文姜却也不能再离开禚地。虽然无国可回,但是她仍然遥控着鲁国的国事。

 丈夫情夫都没有了,文姜专心帮助儿子鲁庄公料理家务,处理政事。

 这时人们才发现,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美女,在处理政务方面,她有着敏锐的直觉与左右逢源的手段。在政治军事方面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不久她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治权柄,并将从前的潺弱鲁国建设成经济军事双方面的富强国家,在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中,屡屡得胜。

 鲁庄公二十一年,文姜去世了。第二年,鲁庄公大赦天下,为母亲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文姜虽然去世了,她对齐鲁两国的影响仍在,当齐襄公的女儿终于成年以后,鲁庄公于二十四年时,将母亲为自己定下的妻子迎娶了回来,使齐鲁两国再次紧紧相联。

 齐文姜在美色与聪慧双方面的成就,令诸侯不得不刮目相看。

 因此,郑国的臣民,都认为自己的世子姬忽当年无故与文姜退婚,乃是愚蠢之举。并在《诗经》中毫不掩饰地赞美文姜的美貌与才华,认为若非当初婚约被毁的话,她本应是内助贤德的美女,为此感叹备至。

 当然喽,《郑风》与《卫风》就此被后世的卫道士们讥刺为“*诗”。不过他们似乎忘了,他们自己还宣称《诗经》是经过他们的宗师孔丘先生筛选的哩,照此说来,孔夫子对这两章“*风”居然会手下留情,也真是奇事啊!

 但是,文姜虽然聪明,却永远没有料到,她为儿子选定的妻子:自己的外甥女,却做出了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事情,使她的子孙,也落得了象她丈夫那样的下场。

 哀姜风情万种,非常诱人。早在完婚之前,庄公就曾经到齐国去过好几次看望她,抵抗不住小表妹的诱惑力,与她有了“试婚”的关系。等到娶回了家,更是宠爱不已。

 容易得来的宠爱,就容易被轻视。哀姜对表哥丈夫的百般溺爱感到厌倦,想找 ,反而与两个小叔子公子庆父、公子牙私通起来。

 后来,鲁庄公去世了,哀姜没有为丈夫生下儿女,另一位妾室孟任为庄公生了一个儿子般,而作为媵妾陪嫁的哀姜妹妹叔姜则生了一个儿子启。

 哀姜恋 热,一心想要让自己心爱的公子庆父执掌大权,于是同谋杀害了般,立公子启为王,是为闵公。闵公还未成年,对嫡母无能为力。于是庆父与哀姜越发地公然明铺暗盖起来。

 不过,怎么说,背后掌控也没有公开称王来得痛快。于是,哀姜再次与庆父同谋,又把庶子启给杀了,准备正式立庆父为鲁王。

 鲁国上下,对这位姜太后和王叔庆父的行径感到无比愤怒,想要除掉这对狗男女。得到消息的哀姜和庆父手足无措,连忙分头逃跑。庆父逃往莒地,哀姜则逃往邾,都希望齐国能为自己撑腰。

 这时的齐国君是齐桓公,哀姜的叔父。他与哀姜没有什么情谊,更恨她丢了姜家的脸面,不但不帮她的忙,反而从邾地将她要回。知道鲁国人是不好对哀姜下手的,所以齐桓公为之代劳,立马将她杀掉,将尸体送回鲁国。

 鲁国得知消息,顿时心雄胆壮,接着就把庆父也给杀掉了。

 齐桓公杀了侄女,作主册立了鲁庄公的另一个庶子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

 哀姜虽然作恶多端,毕竟还是强大的齐国姜家女,所以鲁国最后仍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如果当真在天有灵,不知道文姜目睹这一系列变故,当做何感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77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