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死亡”让我们懂得“爱”

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死亡”让我们懂得“爱”,第1张

提到“死亡”,总让人联想到黑暗。

因为死亡意味着逝去、消失,没有未来,归于永恒的黑暗。

我们忌惮,回避。我们恐惧,害怕。

但是这部韩剧,把死亡摆在台面,用极尽温柔的方式,讲述一个个死亡背后的故事,来表达各种深沉的爱与情感,相互治愈。

和很多“死神”的故事不同,遗物整理师是现实中的一种职业,他站在生死的交界线上,为亡者传递讯息。

“有人死亡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一)我们与“物”的关系

遗物整理师, 并不仅仅是遗物的整理,更是对逝去之人的“读懂”,通过那一件件的物,去了解逝去之人的经历和行为,去读懂对方的爱好、心愿、心中的执念,以及背后代表的爱与情感。

与其说是遗物整理师,更可以称之为“死亡读心师”。

这需求超强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才能做到。

剧中主人公可鲁,突然失去了一直相伴自己的父亲,他与父亲的房子里,双人拖鞋,双人杯子,双人盘子……,处处都透着两个人温暖的生活气息。

而可鲁父亲静佑的工作室里,有一个尘封的柜子,里面锁着一个尘封的故事,等着人去发现。

锁柜里是一双双的运动鞋,给弟弟尚久买的不同年龄穿的,这些珍藏的鞋代表着承诺,代表着对弟弟的爱。

尚久发现后,这才发现,自己从未被哥哥抛弃过。

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保存几十年舍不得穿的红色保暖衣,藏在床下脏兮兮的钱,智能摄像头说明书,就连没有吃的泡面都有着背后的意义。

我们与“物”的关系已不能用简单的购买和属于来概括了。

我不禁在想,未来的我在归于尘土之后,会留下什么,这些留下的,又能表达些什么呢?

我坐在家中,环顾四周,对生活的热爱?珍惜?

嗯,是该重新审视与“物”的关系了。

(二)“死亡”与我们息息相关

剧中主人公可鲁年幼的时候失去了母亲,是病逝的。长大了,本以为可以一直和父亲相伴,却未能如愿,他的父亲,也是死于疾病,突然地迅速的,没给他任何的心理准备。

可鲁的叔叔尚久刚出狱,就得知自己的哥哥病逝,而他曾经亲手“打死”了自己的徒弟,虽然是失误。而且,他也是孤儿,很早就接触了死亡。

一集集的故事里,死亡的还有,年纪轻轻工作努力上进的青年,身患老年痴呆的老人,漂亮乐观的幼儿园老师,勇敢的年轻医生……

唯一“正常”的可能就只有主人公可鲁的邻居,同年龄女性朋友兼青梅竹马树木了,树木是个可爱、热心、善良的女孩,有爱她的父亲,喜欢念叨她的母亲。

为了帮助可鲁,瞒着对遗物整理师有排斥感的母亲,毅然加入了工作室,成了其中的一员,开始接触“死亡”,没有任何的害怕,恐惧,和排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树木的故事最简单,但“简单”和“正常”的背后总有一丝不对劲,因为她只是一位二十岁的姑娘,却带着不符合年龄的通透,和世俗环境不一样的本真。

或许简单才最为真,通透并不是年龄的专属,树木就只是位善良、热心、友爱的普通女孩。

而死亡也并不可怕,它也不过是最顺其自然的事情,与我们息息相关。

(三)什么是爱?

主人公可鲁年仅二十岁,在剧中开头就展现了惊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但再往后看,就发现主人公在待人接物及表达上有严重缺陷,甚至影响生活。

因为他有先天的社交障碍,无法共情情感。而遗物整理师要想“读懂”逝者,必须有很强的同理心和共情感。

在失去父亲后,可鲁按照父亲的教导虔诚地从事着这份工作,无疑,他成了一位非常优秀的遗物整理师,治愈着他人,也治愈着自己失去至亲的痛。

是父母的爱,让他学会了懂得了爱。

在年轻医生和年轻大提琴家的同性爱情故事里,不被世俗接受的爱,让他们分离。哪怕是死了,也被至亲之人所嫌弃。

可鲁很疑惑, “我以为,不懂得爱才丢脸,爱一个人也是丢脸的事吗?”

我也不由得问自己,什么是爱,懂爱吗?

那位80岁的独居老人,她的儿子也曾爱过自己,是什么让他忘记了爱,露出人性最丑陋的一面?

还有尚久,明明是位十分性情的汉子,却因为一个误会,因为害怕,而错过了和哥哥的相处,他后悔吗?

可鲁的父亲静佑也是,明明很爱自己的弟弟,却让这个误会一直存在,甚至带到死亡的坟地,他遗憾吗?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不会恋爱的我们》里,女主人公就是一位“爱无能”患者。

虽然是一部偶像剧,但也不禁思考,爱无能?是不会爱了吗?还是不知道怎么爱了?

身处繁华的都市,明明很热闹很喧闹,但夜深人静却越来越孤独,不知道什么时候,内心变得一片荒芜。

我们,连可鲁都不如,是不是很讽刺?

这部剧给了可鲁这样“特殊”的背景,来给我们表达爱的故事,本身也是一种治愈。

它告诉我们,其实爱很简单。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因此我们把爱的人放在心中,记在脑子里,这就是爱。

关心,关爱着他们,学会表达我们的爱。

我们都需要爱与被爱。

你记得多少爱,又需要被记得多少呢?

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演员表(主演)

赵尚九(李帝勋 饰)

脾气暴躁又粗犷冷漠的大叔,因为拥有打架好身手所以成为非法格斗拳击选手,但却因为意外失手伤人而坐监,成为有前科的人。

赵尚九的饰演者李帝勋介绍:

李帝勋(LeeJehoon),1984年7月4日出生于首尔特别市,韩国男演员。

2007年,出演短篇**《夜晚,只属于他们的时间》,正式出道。2011年3月,主演情感**《守望者》,凭借该片获得第32届韩国青龙**奖最佳新人男演员奖、第48届韩国**大钟奖最佳新人男演员奖等多个奖项;7月,主演战争片《高地战》,凭借该片获得 第20届韩国釜日**奖最佳新人男演员奖和第31届**评论家协会最佳男子新人奖。2012年,主演的爱情**《建筑学概论》突破400万观影人次。2014年,凭借古装剧《秘密之门》获得SBS演技大赏长篇电视剧部门男子最优秀演技奖。2016年,主演悬疑剧《signal》。2017年,主演主演人物传记**《朴烈》。

韩可鲁(汤峻相 饰)

遗物整理师,患有阿氏保加症的少年

韩可鲁的饰演者汤峻相介绍:

汤峻相,2003年08月13日出生,韩国男演员。2010年,参演音乐剧《比利·艾罗特》出道。2019年,出演tvN浪漫爱情剧《爱的迫降》。

韩正宇(池珍熙 饰)

韩可鲁父亲

韩正宇的饰演者池珍熙介绍:

池珍熙,1971年6月24日出生于韩国首尔,韩国男演员,毕业于明知专业大学视觉设计学系。

1999年参与拍摄赵城斌的MV《三流的**一般》,正式出道。2001年出演电视剧《医家四姐妹》,饰演韩泰石一角。2003年在电视剧《大长今》中饰演男主角闵政浩,该剧以478%的平均收视率获得2004年度韩国收视率冠军。2004年凭电视剧《百万新娘》获SBS演技大赏男演技赏。2010年在电视剧《同伊》中饰演肃宗,凭借此角获得2010年MBC演技大赏最优秀奖。2012参演SBS电视剧《大枫树》,饰演朝鲜太祖李成桂。2013年参演SBS月火迷你连续剧《温暖的一句话》,饰演俞载学。2015年参演KBS月火剧《blood》饰演吸血鬼院长李宰旭。

2014年3月28日,与黄圣依、文章合作出演的文艺爱情片《我在路上最爱你》上映。2014年11月28日,与陈意涵、陈学冬合作《坏姐姐之拆婚联盟》上映。2015年4月30日,与张学友、张震等合作**《赤道》上映。2016年,与金喜爱合作主演SBS电视剧《倒数第二次恋爱》。2018年2月,与金南珠合作主演JTBC电视剧《Misty》。

当然有,《遗物整理师》,其中有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有人死去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该剧的主题就是”死亡“,这个主题是很多导演和编剧刻意避免的,因为死亡就意味着伤感,意味着一种遗憾。而这部剧也是以一间遗物整理公司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如何帮助去世的人作最后的整理,并且将他们没来得及传达的信息,传递给他们的亲人、爱人。

每一集都有着不同的死亡素材,通过读取这些遗物,可以获取很多的信息。而且它的故事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工伤、约会暴力、同性恋、弃养等,但每个故事其实上并没有很大的野心。

暂未公布。截止到2022年12月21日,《遗物整理师》第二季还没有开拍,暂未公布发行的时间。《遗物整理师》是Netflix于2021年5月14日首播的剧集,由金成浩执导,尹智莲编剧,李帝勋、陈俊翔等主演。

韩国忠武路聚集了众多**制作公司,因此又被称为韩国“好莱坞”。

能够被称为“忠武路演员”,是许多韩国演员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新生代演员中,有4位被评为“忠武路四小生”,分别是刘亚仁、金秀贤、宋仲基、李帝勋。

现今忠武路四小生依旧活跃在韩娱圈,特别是李帝勋正在强力开启霸屏模式,有两部新剧正在热播中。

李帝勋

2021年,李帝勋的演艺事业迎来了大爆发,两部新剧接连上线,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率先开播的是复仇爽剧《模范出租车》,该剧主要讲述一家名为彩虹运输的出租车公司为受害者们复仇的故事。

韩剧《模范出租车》

韩剧《模范出租车》的收视表现相当强势,第二集收视率直接破10,第四集收视率破15,之后一直维持在15左右。

此外,韩剧《模范出租车》网络播放量连续5周排名第一,VOD付费下载连续4周蝉联第一,可见人气有多火爆。

韩剧《模范出租车》

继SBS金土剧《模范出租车》后,李帝勋又带来Netflix原创作品《遗物整理师》。

《遗物整理师》讲述了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可鲁和监护人尚久经营了一家名为天堂移居的遗物整理公司,为死去的人整理遗物,并完成他们未完成的愿望,由此带出了一个个隐藏在普通人背后的感人故事。

韩剧《遗物整理师》

《遗物整理师》开播当天仅排名第10,但凭借精良的制作,收获好评不断,还被权威媒体NME评选为年度最佳作品。

随着口碑的不断发酵,《遗物整理师》如今已牢牢占据Netflix韩区第一名的位置。

韩剧《遗物整理师》

从《模范出租车》到《遗物整理师》,李帝勋用角色温暖世界。

《模范出租车》和《遗物整理师》都是现实题材剧,包含了不少社会问题。虽然两部剧的切入方式不同,但都给人带来慰藉。

在韩剧《模范出租车》中,李帝勋饰演男主角金道奇。金道奇是一个黑暗英雄,他在接受受害者委托后,用暴力惩罚穷凶极恶的坏人。

李帝勋《模范出租车》

在韩剧《遗物整理师》中,李帝勋饰演男主角尚久。尚久在没有丝毫温情的环境中孤单成长,长大后依靠非法格斗赚钱。后来在帮助死者们整理遗物的过程中,性格火爆的尚久逐渐变得温情。

李帝勋《遗物整理师》

如果说《模范出租车》让人看得痛快淋漓,那《遗物整理师》则让人反思过往,感悟死亡的真谛。通过《模范出租车》和《遗物整理师》,李帝勋又一次证明了他的演技。

李帝勋演技片段

对于李帝勋来说,戏剧是假的,但演绎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真实的,他想要原封不动地传递角色的情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信仰,才让观众在李帝勋的表演中感受到了真诚,从而被深深地打动了。

李帝勋演技片段

成为一名演员后,李帝勋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对家庭、社会、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接演了像《模范出租车》和《遗物整理师》带有社会性话题的作品。

李帝勋

李帝勋笑容温暖,性格善良又有趣,演起戏来张力十足,浑身洋溢着卓越的演员之光,期待他的未来更加精彩。

韩国有个职业叫:遗物整理师。专门帮死去的人整理东西。一天接到任务。

一个独居空巢老太太,在去世后20多天才被人发现,尸体已经高度腐烂。就算把尸体移走之后,老太太死前躺下的地方还是爬满了蛆虫。尸液已经渗透到床垫。

老人的儿子儿媳请来的整理师让他们整理遗物。还对整理师说,如果在里面发现了现金、存折什么的,全部都要交出来,张口闭口就是钱,真可笑,想要里面的贵重物品,又不想自己动手,害怕别人私吞东西。这真是一对不肖子孙。只知道钱。平时根本不管老人。

老人的房间里有一个包裹,一张写有数字的纸条,很多张银行取款凭证收拾好了以后,老人的儿子和儿媳一开始还很兴奋地翻看,找了一圈之后没有看到现金,也瞬间就变了。儿子把衣物递给工作人员说,这些垃圾带出来干嘛?扔掉好了。女人骂骂咧咧,你们难道在里面就没有找到钱吗?

夫妻俩被整理师带进了老人的房间,掀开了老人死前睡过的地方,床垫下放着很多钱。可惜被尸液粘到床垫下了。

这时候。连老人遗物都不想要的夫妻,当看到钱之后两眼放光,女人还给丈夫一双手套,自己却端着大盆过来,也不管什么尸水恶臭,光手,直接开始捡了起来。

夫妻二人把钱收集好了之后,自己还不愿清洗,让工作人员把钱清理干净之后送过来,临走时不忘警告钱自己都数。别想私吞,经过一夜的忙碌,工作人员开始一张张的清理现金,仔细观察,发现钱上面都写有字。

联想到在老太太家里发现了大量取款单空着的存折,还有一串数字遗物整理师来到了银行。一直给老太太办理业务的**姐马上就想起来了,的确有这样一个老太太,每次都是同一时间来银行取钱,一次只取5万韩元。

老人的儿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只关心钱,取款单交给儿子,儿子很不耐烦,说把在老太太房间清理出来的钱给我就行了。就在这时,一个服装店的老板走了出来,他叫出了男人的名字。

原来,老太太在去年有一天下午来店里看中了一套西装,说是想要带儿子来看,自己去取钱,让老板不要卖。自那以后,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老太太都会来。老人家患上老人痴呆症,但他依然爱着儿子,想给儿子买一套西装。

工作人员把老人遗物盒递给了男人,男人抱起遗物和就砸到了地下,还大吼道,老子只要钱,突然,他看到了一物合理的一个包裹,男人愣住了,这是一个没有开封的保暖内衣盒子,上面还写着日期盒子,那是儿子第一次领工资。送我的礼物,他曾经是一个好儿子,他爱母亲,可是最后变了,但母亲对儿子的爱永远不会变。

儿子泣不成声……

--清理遗物,是离与不离的学问。

编按: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当红,关于遗物整理,50+专访协助不少个案整理亲人遗物的居家整理师,从他人的故事中,看见我们一辈子受用的情感启示,以及实用的清理步骤。

村上春树形容,「遗物是曾和亡者一起行动的影子。」挚爱之人离去之际,我们继承的不只是物品,还是这个人一辈子的生活轨迹。每次整理遗物,都象是一次生命史的考古。物不再只是单纯的物,而是纪念与羁绊。

但也因为如此,我们在清理的「实用需求」与回忆纪念的「情感需求」上,总是冲突。一方面希望清空空间,以便再利用;一方面又希望都保留,因为舍不得。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处理?

专业居家整理师,协助过不少个案整理亲人留下的遗物。她指出,整理遗物不同于一般的居家整理。一切动作开始前,必须先清理个案和往生者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一般的断舍离,需要一点人生的体会与感想。

「几乎每个个案,在踏入摆满遗物的房子时都会痛哭。」整理师观察,遗物之所以难以处理,关键在于人对往生者用过的物品有强烈的情感依附。每一件物品的存在,都像在提醒我们:「你爱的人已经不在了」。

但整理师常鼓励个案,「哭没关系,哭完我教你怎么整理。」

整理遗物,过程可以充满意义,对你往后的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50+采访整理师,从无数个案的故事中,梳理出于你受用的情感启示,以及实用的遗物清理原则与方法。

此外,不只面对往生者需要学习遗物整理。在日本,已有所谓「老前整理」的概念:尽早取舍自己的物品,不让它们未来成为遗物。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人生从现在开始,到最后一刻都清清爽爽?

情感启示一:遗物 是往生者想告诉你的最后一件事

整理师曾遇过一个印象深刻的案例,客户的母亲已经走了10年,女儿却迟迟无法动手整理母亲的房子。直到母亲过世的10周年,才下定决心面对。

整理期间,整理师陪着案主打开母亲的衣橱,发现里面是满满的新衣服,连吊牌都没拆。起先女儿非常难以谅解:「妈妈跟我拿钱,全都拿去买衣服。她一件都没穿过,为什么这么浪费?」

但在收拾过程中,女儿突然想起,在母亲最后一段日子里,母女关系有些疏离。独居的老妈妈,只能逛服饰店、和店员聊天。

母亲生前的寂寞,彷佛在一件件新衣上现形。

往衣柜深处找,还挖出许多全新的内裤,从小孩到大人的尺寸都有。母亲从未开口说爱,却默默备齐孩子们回家时会用到的物品。那是对孩子的想念与牵挂。

还有一个案例,一位热爱购物的孙女,奶奶却突然过世。整理师陪同处理遗物,发现相较于孙女堆满名牌的家,奶奶的衣柜非常简朴,只有两三件衣物。

在衣柜底下的抽屉,她们找到一个喜饼铁盒,象是装着贵重物品般仔细收好。打开一看,是奶奶和3个孙子的合照。原来,奶奶的3个小孩都英年早逝,留下来的子女,全都由奶奶一手带大。孙子和孙女,是奶奶的宝贝。这位妈妈看到照片,不禁放声痛哭:「奶奶一生这么简单,我却这么挥霍,一点都不懂得满足。」

在那之后,她把家里的名牌卖掉,为爷爷换了新的塔位,让他和奶奶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相依作伴。

「我只是教客户空间收纳,但奶奶教她的是人生的道理:最重要的不是有形的物,而是情感。」整理师回想这个案例,忍不住红了眼眶。「所以,一定要亲手整理遗物,你才会知道往生者想告诉你哪些事情。」

情感启示二:放下空间执念 活在当下才是往生者最大的期望

面对往生者留下的物品,不少家属会有种典型的想法:保留他生前用过的房间、物品,是一种对尊重。但整理师指出,这种观念,不见得是往生者真正的愿望。

她曾看过一个案例,先生意外过世后2年多,房间仍维持主人生前的样子,无人进出。

整理当天,整理师和这家人一起,顺利清出一袋又一袋垃圾。直到清理先生的房间时,她找出一袋小包裹。里头装的是意外当天,先生身上的证件、钱包和钥匙。那一瞬间,全家人沉默无语,彷佛又再次回到意外的情景。

当着全家人的面,整理师很快地撕开袋子。「保留死者的物品,是因为认为他有天会再次回来。可是,往生者已经不会回来了!」她告诉太太和2个孩子,既然爸爸离开了,活着的人更该善用他留下来的空间。姊姊和弟弟都已经上了大学,却还别扭地共享房间。何不将爸爸的房间清空,让弟弟使用?

遗物清空后的房间,成了爸爸留给儿子最好的礼物。

「遗物只是往生者用过的东西,不是他本人。人走了,留下的不该是满屋子的物品,而是爱与空间。」她说。

实用需求:清空往生者住了一生的家 从哪开始着手?

刚开始整理往生者的房子,难免千头万绪,无从下手。整理师建议,可以把整理分成3个步骤。

第一步,直接丢掉完全损毁的物品,例如底部脱落的鞋子、塌陷的柜子、冰箱里坏掉的食物。

第二步,则是把家中的大型家具、家电清空。如此一来,家中会瞬间增加许多空间,让人明确感觉整理进度加快。整理师特别提醒,千万不要觉得处理掉父母的家具可惜。年代久远的家具,通常已经损坏、或者跟你家中的摆饰格格不入。与其强留,不如捐赠或丢弃。

至于信件、照片、纪念品等琐碎的小东西,容易让人一不小心就陷入回忆、不可自拔,要留到最后处理。

整理师指出,收拾这类物品,重点在于「精挑细选」。照片、书信看过之后,只留下最有意义的。几十年来的照片或信件,最后可能只留下2小盒。纪念品也是同理。

她曾看过一位贵妇妈妈,过世之后留下满屋子的名牌和貂皮大衣。面对满屋子的高价品,女儿却毫无感觉。最后,这些高级衣物全进了二手商店义卖。女儿只留下妈妈时常把玩的一块南瓜琉璃,还有一件貂皮大衣。那是童年的她眼中,妈妈最有气势的一件衣服。

「物品只是人生活过的轨迹而已。重要的是你和往生者的情感联系,而不是保留这些物品。」整理师说。

此外,整理师也笑说,收拾长辈的房子,切记要「地毯式搜索」。衣服的口袋、暗袋、一坨卫生纸、垃圾袋,里头都可能包藏有价物品。例如黄金、玉饰、钱币等等。她甚至看过有长辈把黄金包在塑料袋里,藏进马桶水箱。或者一捞柜子下方,捞出一袋现金。整理遗物时,仔细检查那些像垃圾的东西,搞不好会有意外惊喜!

做好生前整理 随时都可以没有罣碍地走

除了整理往生者的遗物,我们也要从自己壮年开始,就有「老前整理」的概念。此一概念在日本已经颇具讨论度:应尽早取舍自己的物品,不让它们未来成为遗物。

整理师认为,对中年人而言,这个概念可以升级为「随时整理」:以当下的需求为原则,决定物品的去留。她观察,50世代最容易发生的囤物症状有2种,一是「没看到的都不算」。例如,放在仓库里的皮包、10几年没有穿过的衣服。平常不会想起,但一「出土」就认为「我还很喜欢、会使用!」。

另一项迷思,则是「总有一天会用到」。整理师曾看过自己的妈妈,搜集了一堆包裹用的绳子。把所有的绳子堆在桌上,几乎和天花板一样高。但多年以来,这些绳子都没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她建议,可以把物品分类为经常使用的「一军」、递补用的「二军」和很少使用的「三军」。三军当中最少用到的物品,可以直接封箱写下收纳日期。3到6个月内一次都没有打开,就可以整箱丢弃。

此外,把家里同类的东西找出来,也会意外发现自己的重复购买行为。例如,家里有30几支手电筒、10几个保温杯等。发现问题之后,就能精简物品、减少浪费。

整里过上百间房子,整理师看过太多案例,面对生命的意外措手不及。太多人想着「总有一天会整理」,却进了医院再也没有出来,只留下一屋子没有主人的物品。既然如此,每分每秒,都要做好离开的准备。

「如果跟你结束谈话的下一秒,我就走了,我有把握我家2分钟内就可以搭起灵堂!」整理师笑说,她对死亡一点都不畏惧。因为,整理好身边的物,也就是整理好身后事和自己的人生。我们曾在这世上认真活过,随时都可以没有罣碍地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056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