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点蜡烛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点蜡烛是什么意思?,第1张

古代,点蜡烛的作用十分广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用途:

照明:

在古代没有电灯,蜡烛是一种很好的照明工具。在夜间或昏暗的地方,人们需要点蜡烛来提供光源。

表达敬意:

在古代,人们常用点燃蜡烛来表达敬意或纪念逝去的人。例如,在纪念已故亲人的仪式上,会点燃蜡烛来纪念已故的人。

庆祝:

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例如婚礼、生日和节日等,人们会点燃蜡烛来庆祝。

祈祷:

在古代的宗教仪式中,点蜡烛也是一种重要的仪式。人们会点燃蜡烛来祈求神灵保佑,或者表示自己的虔诚。

纪念:

在古代,人们也会点燃蜡烛来纪念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例如,在纪念碑或纪念馆前,人们会点燃蜡烛以示纪念。

总之,点蜡烛在古代有着广泛的用途,它不仅仅是一种照明工具,还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古代制造蜡烛的方法很简单:搜集足够的蜂巢(蜜蜡),融化后倒入模具,加灯芯绳即可。

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在西方,有一段时期,寺院中都养蜂,用来自制蜜蜡,这主要是因为天主教认为蜜蜡是处女受胎的象征,所以便把蜜蜡视为纯洁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坛上。从现存文献看,蜜蜡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大致与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时代(710~784年)从我国传入这种蜡烛的,和现代蜡烛相比,古代蜡烛有许多不足之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诗句。诗人为什么要剪烛呢?当时蜡烛烛心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

蜡烛的原料,有黄蜡、白蜡等多种。黄蜡是蜂蜡,白蜡是白蚁虫分泌的蜡。白蜡的利用一般认为起自唐代,也有人考证始于汉魏,上面提到的“汉墓偶有黄蜡饼发现”为物证,所以蜂蜡的利用要比白蜡为早。《神农本草经》、张华《博物志》、陶弘景《名医别录》中都有关于蜜蜡或蜂蜡的记载,当作药用。由此看来,东汉时期已使用的蜡是蜂蜡。不过大概数量还不多,使用也不普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7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