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四川习水县有什么玩的 有5个好玩的景区

请教四川习水县有什么玩的 有5个好玩的景区,第1张

1、丹霞谷:中国丹霞谷旅游度假区位于贵州习水县三岔河,丹霞谷距习水县城 45 公里 ,丹霞谷景区面积达 30 多平方公里。丹霞谷地处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丹霞谷系国家级森林公园

2、三岔河景区 :三岔河旅游度假区位于贵州习水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8680公顷)的实验区范围内,距习水县城43公里。北面与重庆江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山相隔,与四川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

3、习水自然保护区 : 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境内,面积48666公顷,1992年经习水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

4、习水土城镇 :位于习水县西部,坐落在黔北川南结合部,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场镇之一,西与四川古蔺为界,北接赤水市。赤水河奔腾不息,习(水)赤(水)公路贯穿东西,土(城)太(四川太平渡)公路与之交汇于此。

5、杉树王 : 中国杉王在遵义市习水县东皇镇太平乡正坝村。

2014年习水大曲好。2014年贵州习水大曲,系浓香型白酒,具有浓香馥郁,香味协调,回味绵甜柔润,习水大曲产于中国贵州习水县酒厂,也是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产品。

贵州省。

习水县

所属类别 : 行政区划

习水,贵州省遵义市代管县,位于贵州北部,地处川黔渝结合部的枢纽地带,东连贵州桐梓县、重庆綦江区,西接贵州赤水市,南近贵州仁怀市、四川古蔺县,属大娄山系和长江流域,总面积3128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区),截止2010年,习水县总人口717534人。

习水是全国煤炭开发重点县。全县储煤面积92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87亿吨,距地表600米以内已探明储量16亿吨,可采煤层4至6层,每层平均厚度5米,具有储量大、品质优、发热量高、含硫量低、灰份小、转化温度高等特点,是电力、化工、冶炼等不可多得的优质燃料。

行政区划

截止2017年,习水县行政区划面积3128平方公里,辖21个镇、2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

21个镇:东皇镇、土城镇、同民镇、醒民镇、隆兴镇、习酒镇、回龙镇、桑木镇、永安镇、良村镇、温水镇、仙源镇、官店镇、寨坝镇、民化镇、二郎镇、二里镇、三岔河镇、大坡镇、桃林镇、程寨镇

2个乡:双龙乡、坭坝乡;

4个街道办事处:九龙街道办事处、东皇街道办事处、杉王街道办事处、马临街道办事处。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2年3月,1994年8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直属于省林业厅的一个正县级机构。管理局下设森林公安分局(副县级)、办公室、林政科、科研科、天保办、开发办六个科室及长坝、三岔河、小坝、大白塘、长嵌沟、蔺江六个基层管理站,总编制47人。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部地域在习水县境内,部分地域跨赤水市,所辖范围涉及习水县大坡乡、三岔河乡、程寨乡、东皇镇、土城镇、同民镇六个乡镇的26个行政村103个村民组及赤水市官渡镇、石堡乡的4个行政村。全区总面积为51911公顷,林业用地面积50288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为97%,活立木蓄积量3272万立方米。

保护区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截至目前,已发现的各类生物共有569科1898属3863种,其中植物有312科929属2327种,动物种类有257科969属1536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桫椤、福建柏、红豆树等16种;贵州省省级重点保护树种有三尖杉、红花木莲、紫楠等17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动物有金钱豹、云豹、林麝3种,国家Ⅱ级保护的动物有黑熊、小灵猫、苏门羚、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等28种。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有贵州新纪录植物种14种,保护区特有种7种,中国特有植物470种;动物新种73种,新记录种17种。

保护区极其重要的价值:

——大自然的调节器

世界罕见、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原生性强、保存完好,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97%,对习水乃至贵州、四川、重庆的气候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及为各种生物生存繁衍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保护区拥有各类生物物种3863种,其中中国特有物种达470余种,还有许多药用、食用和观赏物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特殊的地貌环境对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遗传学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教学实验基地和研究场所。

——旅游避暑胜地

丹山、碧水、秀峰、林海等自然景观与工业文明发源地的融合以及凉爽的气候是人类回归自然、纳凉避暑的绝佳胜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478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