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山的故事

关于华山的故事,第1张

1、华山西麓有一个很大的山沟,传说这里即为当年晋郤克追齐顷公处——回车涧。据传,当时齐顷公被郤克一直追到华山,围着华山转了三圈,眼看快要追上,情急之下逄丑父使车进入山涧中,借山石遮掩与齐顷公易服换位,并佯令齐顷公“华泉取饮”,演出了一幕“三周华不注”的忠君故事。

2、相传古时在仙峪山外不远的王道村有一户姓邢的人家,姑娘为了重病的父亲,张榜求医,不惜以身相许。后有一少年揭榜登门,医好了沉疾,与邢氏女结为良缘。迎娶之日,少年只让送至仙峪,说是自然有人来迎。当送亲队伍来到仙峪后,

一阵旋风,即将邢姑娘卷入车箱潭中。当晚,姑娘托梦家人,称自己所嫁为车箱潭龙君太子,今后若遇旱祈雨,只需将石头烧烤,掷入潭中为信,即可降雨。村中父老乡亲遇旱如法相试,果然应验。为感念邢姑娘恩德,乡人遂于斜岭凿洞立祠纪念,称为邢家姑姑祠。

3、太华山和少华山,本来是一座山,它正对着黄河,黄河水经过它时只能绕道而流。黄河之神巨灵,用手劈开山顶,用脚蹬开山麓,使这座山平分成两座,用来便利黄河的流动。华山上河神手印的手指、手掌的形状都还留着;巨灵的脚印在首阳山下,仍然保存着。

东汉张衡《西京赋》所云:“巨灵啊力大气壮,高山上有他的手掌,他的脚印留在远方,他劈山开路;为使那弯曲的黄河直流奔放”,就是指的这件事。

扩展资料

华山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中国最险峻的山峰,以峻峭的山崖和深谷而闻名。它的道路也以危险著称,曲折直上2千多米高的山峰。

华山在文化和自然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的一个重要遗产,华山方圆204平方公里,包括148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和56公里的外围保护区。华山得名于从远处看犹如莲花盛开的五峰,南峰最高,海拔21549米。

华山也是一个延续数千年的文化场所,华山周围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的重要地区,它很早就是一个祭祀场所,附近的城市西安在中国历史上曾作为13朝古都,许多中国皇帝为了免去旅途劳累,就把华山作为祭神的场所。在春秋战国,许多诸侯国为了占据此山而发生战争,国家一统后,秦始皇把华山作为国家祭祀的场所。

从此之后,华山在普通中国人心里不但是神灵的象征,而且兼有皇权的威严。传说中中国人的先祖黄帝、尧和舜都曾拜祭华山,西汉宣帝把祭祀五岳当成了一项制度,并延续至晚清,考古发现华山有7处地方属于史前文明,8处地方分别属于夏、商、周、秦和汉代,魏长城遗址和烽火台比秦长城还早145年。

——华山

人民网-世界遗产大会上对华山的介绍文章

有《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传说》等。

1、《牛郎织女》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叫牛郎,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很不好,经常虐待他,后来把他赶出了家门,只分给他一头老牛,让他和老牛相依为命。

有一天夜里,老牛对牛郎说:明天会有天上的织女下凡,到村外河里洗澡,如果晚上不能按时返回天庭,就要留在人间了。你去把岸边的一件红衣服拿走,那个仙女就会嫁给你,也算了却了我一桩心愿。

第二天,牛郎按照老牛的吩咐去做,去河边拿了那件红色的衣服。那是其中最小的一位仙女的衣服,结果两人一见钟情,小仙女就嫁给了牛郎,和牛郎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小夫妻非常恩爱,生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却说其他仙女返回天庭后,负责后宫的王母娘娘发现小仙女没有回来,就带着人下凡人间,要把小仙女带回天庭,接受惩罚。

牛郎织女向王母娘娘苦苦哀求,但无济于事,因为天上的神仙不能和人间的凡人结婚,小仙女违反的是天条,牛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带走了。

回到家里,老牛含着眼泪又说话了:牛郎呀,我马上就要死了了,你把我身上的皮扒下来,穿上你身上,就可以飞到天上去,这是我能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了。说完老牛就断气了。

牛郎穿上老牛的皮,挑上两个箩筐,把一对儿女分别放在箩筐里,就飞奔天上,追赶王母娘娘他们去了。

追着追着,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转身在空中划了一条直线,变成一条银河,阻挡了牛郎的去路。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哭声震天,谁也不肯离去,王母娘娘深受感动,就特许他们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银河两岸见一次面。

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动了天上的喜鹊,每到七月七日,它们用自己的身体,自发的在银河中间搭起一座长桥,以方便牛郎织女相会,这座桥,就被称为鹊桥。

2、《孟姜女哭长城》

秦始皇修长城,闹得普天下老百姓鸡犬不宁。相传河南杞县许家庄有一对新婚夫妻,男的叫范杞梁,女的叫孟姜女。小两口结婚后恩恩爱爱,日子过得蜜一样甜。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天,范杞梁就被官府征往北方去修长城(当地人叫边墙)。命令一下,范杞梁哪敢不去,小两口愁得没法,二人抱头大哭一场,就忍痛分手了。

日转月也转,光阴快如箭。范杞梁一去就是几个月,像石沉大海,一点音讯也没有。孟姜女一人在家,白天吃饭不甜,晚上睡觉不香,重重心事也没有个人说。就这样,慢慢觉着衣裳宽了,镯子也松了。

又过了一月俩月,仨月五个月,转眼到了十月里。天气一天天冷了,草上的露水都变成了白霜。这时候,东家西家,左邻右舍,拆拆、洗洗,缝缝、补补,都赶着给去修边墙的亲人送寒衣。

户大人多,有兄弟有哥的,送衣裳都是男的去。范杞梁单根独苗,没有兄弟姐妹,况且父母又年老体弱,哪有力气去送寒衣孟姜女一则怜惜父母,二则思念丈夫,便拿定主意,要亲自给丈夫送寒衣去。

孟姜女动身前打扮打扮,带好棉衣、干粮,临走时拜别公婆,喊一声“爹”,叫一声“娘”,哭着说:“我要找到范杞梁,一对夫妻好回乡;我要找不到范公子,任死不见爹和娘!”

孟姜女出门走了七、八里,就觉着腰酸腿痛,上气不接下气,她心想,像这样一步一挪,几千里路程啥时才能走到!想到这里,孟姜女不由得就哭了起来。她想着哭着,哭着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块云彩上。原来是神人搭救她哩。

孟姜女坐在云彩上,只听见风声“呼呼”直响,不多一会儿,就来到了长城边。她睁开眼一看,修长城的工地上,就像蚂蚁行雨一般。民们一个个破衣烂鞋,面黄肌瘦。

长城上下,死的人成堆,秦兵正拉着往城墙里面埋。孟姜女一见,吓得脸色煞白,不由得心惊肉跳。她赶紧向民工们打听丈夫的消息,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

她的心里又收紧了,生怕有啥意外。最后向一个抬石头的人打听:“大哥,你可知道在这里修城墙的有个叫范杞梁吗”

抬石头的民使低下头想了想说:“早先,是有个叫范杞梁的。不过,多天以前,他累死后就埋在这边墙里了。”

真是腊月里打响雷,六月里下苦霜。孟姜女一听,当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她两腿一软,眼前一黑,“扑通”一声瘫在地上,拉起围裙把脸一蒙,嚎啕大哭起来。

孟姜女哭了第一声,长城上的砖瓦乱往下落;孟姜女哭了第二声,整个长城都乱摇晃;孟姜女哭了第三声,只听“哗啦啦”一声,城墙塌了几十丈。

孟姜女哭着,城墙塌着,哭得悲痛,就塌得快,塌得多,顷刻之间,竟哭塌了几百里。长城一塌,露出了白花花的死人骨头。孟姜女知道这里边就有自己丈夫的骨头,也顾不得害怕了。

她把中指咬破,往骨头上挨个滴血,滴着说着:“要是杞梁,血就渍湮;不是杞梁,血不变样!”孟姜女说着哭着,哭着说着,滴着血,掉着泪,走一处,又一处,最后总算找到了自己的丈夫。她抱起尸骨大哭三天,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她把中指咬破,往骨头上挨个滴血,滴着说着:“要是杞梁,血就渍湮;不是杞梁,血不变样!”孟姜女说着哭着,哭着说着,滴着血,掉着泪,走一处,又一处,最后总算找到了自己的丈夫。她抱起尸骨大哭三天,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孟姜女哭塌边墙的事,传到了秦朝皇宫里,秦始皇马上命令满朝文武大臣一齐出动,不光要止住孟姜女再哭倒长城,还 要把她杀掉。

说话之间,就把孟姜女带到了金銮殿上。秦始皇一见,大吃一惊。哎哟,这是哪里的仙女下凡了吧我那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哪有像她这样美貌的!这时,秦始皇的杀人之心早变成了欢喜之情。

他对孟姜女说:“小女子,你是哪州哪县的,姓甚名谁,为啥哭倒边墙快快讲来!”

孟姜女一见这个死对头,就狠狠地说:“俺家住河南杞县城南十里许家庄。爹姓许,娘姓孟,干娘姓姜,我就叫许孟姜。我的丈夫范杞梁,被你逼来修边墙,累死了。”一边说着,一边又痛哭起来。

秦始皇说:“起来吧,别哭啦,我赐你无罪。快快埋罢范杞梁,给我做偏房,荣华富贵尽你享!”

孟姜女心想:我恨不得咬你几口才解恨,谁肯给你做偏房!不过,当着秦始皇的面,孟姜女的心里早拿定了主意。当时她就说:“要我做偏房也不难,必须依我三桩大事才行!”秦始皇一听,见她破了口,心里美滋滋的,毫不在意地说:“说吧,蛮说三桩,就是千桩我也可以答应你!”

秦始皇一听,见她破了口,心里美滋滋的,毫不在意地说:“说吧,蛮说三桩,就是千桩我也可以答应你!”

孟姜女说:“要用玉石棺材盛我丈夫的尸骨,埋到你家风水宝地九龙口,不能葬在黄沙岗!”秦始皇点了点头说。“这好讲!”

“第二桩,文武百官披麻戴重孝,你也得跟着灵柩拄哀杖!”秦始皇听了,瞪起眼睛为难了好半天,心想,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还 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拄哀杖也无妨!”

“第三桩,还 要在江边,用绫罗绸缎给我缚一架彩秋,让我打秋解愁肠。”当时,秦始皇都一一答应了。

安葬范杞梁的日子到了,真是玉石棺材盛尸骨,朝廷皇帝拄哀杖,文武百官披麻戴孝。孟姜女的两桩心愿都实现了,眼看彩秋也缚好了。

孟姜女趁着好晴天,来到江边上。她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地,又静静地望了一会儿江水。随后,她登上彩秋,用尽平生力气往上荡。

一次荡起来,先望望千里以外的爹娘;二次荡起来,再望望生她养她的故乡许家庄;孟姜女第三次荡起来以后,两手一松,就跳进了江中央。

3、《白蛇传》

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 识,并嫁与他。

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

白素贞上天庭**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

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4、《梁山伯与祝英台》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绍兴城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去会稽求学。途中,邂逅了会稽郡城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会稽郡城的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

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

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下轿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5、《董永传说》

七仙女与义妹张巧嘴下凡来到人间观赏灯会,后遇到了卖身葬父的穷书生—董永,七仙女与张巧嘴见董永老实憨厚,深情厚谊便同时爱上了董永;

在董永为卖身葬父而成为傅家家奴时,便与七仙女结为了夫妻,而张巧嘴却阴差阳错的嫁给了傅家少爷—傅官保,从此,同住在屋檐下的两对冤家便结成了。

张巧嘴痛恨七仙女捷足先登嫁给了自己深爱的董永,之后便暗施心计陷害七仙女,因斗不过七仙女所以上天庭告御状,却落得剔除仙骨,贬下凡间的下场。

最终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回天庭并生下一子。剧情后半部分在张巧嘴的挑拨下,董永上供法宝金簪而成为了献宝状元,之后再次与七仙女相会。

张巧嘴因偷了上供的金簪遭到全国通缉,便利用金簪的法力作乱人间,之后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下凡解除了灾害惩罚了张巧嘴,最后七仙女甘愿舍去花容月貌与神奇的法力成为凡人与董永长相思守。

外,土地和资本的需求决定也与劳动的需求一样。这就是说,当我们的苹果生产企业决定租用多少土地和梯子时,也遵循和决定雇佣多少劳动时同样的逻辑。无论是土地还是资本,企业会一直增加对它们的租用量直到要素的边际产量值等于要素的价格时为止。因此,每种要素的需求曲线反映了那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工人得到多少收入,地主得到多少收入,以及资本所有者得到多少收入。只要使用生产要素的企业是竞争性的和利润最大化大的,每种要素的租赁价格就必须等于那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值。劳动、土地和资本各自赚到了它们对生产过程边际贡献的价值。

现在考虑土地和资本的购买价格。租赁价格和购买价格显然是相关的:如果土地或资本能产生有价值的租赁收入流,买者就愿意花钱买更多的土地和资本。而且,正如我们刚刚说明的,任何一个时点的均衡租赁收入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值。因此,一块土地或资本的均衡购买价格取决于边际产量的现值与预期未来会有的边际产量值。

参考资料 资本收入的各种形式

当讨论资本所有者赚得的收入时,我们一直暗含着假设家庭拥有资本,并租给使用资本的企业。这种假设使我们关于资本所有者如何得到报酬的分析简单化,但这并不完全是现实的。实际上,企业通常拥有他们所用的资本,因此,它们从这种资本中得到了收入。

孔雀东南飞 序说: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丑时(1时-3时)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少年夫妻)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我们)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罗敷,(长相)可爱,姿态优雅。没有谁比得上,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她)!”焦仲卿伸直腰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说的。”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白费口舌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帘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的怒气仍未平息。(兰芝说:)“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象连串的珠子掉下来。(刘兰芝对小姑说:)“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焦仲卿说):“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象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样。”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面。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后非常悲伤。

  (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

  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我不能就答应你。”

  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太守家有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样,(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像哥哥说的话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处理完全听从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立刻就答应太守这门亲事,就可以结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马上)查看婚嫁历,又翻看婚嫁书,便告诉郡丞:“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好日子就在三十这一天,今天已经是二十七了,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太守府内大家互相传话说:“赶快筹办婚礼吧!”(赶办婚礼的人)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不断。装婚礼(物品)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金色的车子白玉镶的车轮,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

  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象水一样倾泻。移动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阴沉沉地天快要黑了,兰芝满怀悉思,走出门去痛哭。

  焦仲卿听说有此变故,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哀鸣。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悲伤失意地望着,知道(相爱的)人来了。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说:“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但愿)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间,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象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

  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兰芝)结婚的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兰芝自言自语说):“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于是)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旁边。(在坟墓的)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注:在“媒人去数日·····承籍有宦官”这儿可能是文字脱落或错误,因此这四句就无法解释了!有人认为“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两句当在“阿母谢媒人”之后,是阿母次谢媒人的话。意思是有兰家之女,出身于做官人家,可配太守之子,而自己的女儿出身微贱,不能相配。 梁祝 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69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