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父亲娶30岁保姆,13年不来往的父子,后来怎样了?

70岁父亲娶30岁保姆,13年不来往的父子,后来怎样了?,第1张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语言学家、史学家,他会7门外语,特别是精通吐火罗文。会吐火罗文的人全球才10几个,季羡林还在的时候,中国只有他一个人会。有人会问季羡林为什么不把吐火罗文传给他儿子,其实你们不知道季羡林父子俩关系水火不容,儿子季承为了娶保姆,70岁的时候都能与季羡林断交13年!

季承1935年出生,从出生到成长,季羡林很少陪在他身边,季承不到3个月,季羡林就去了德国留学。季羡林在留学期间,爱上了德国女孩伊姆加德,伊姆加德经常用自己的打字机帮他打字,在季羡林回国之前都是她帮忙打得,所以两人逐渐有了感情。

季羡林的妻子是个很传统的中国女人,而且没有文化,两人属于包办婚姻结合,季羡林对她没有太多的爱意。一边是日久生情的德国女人,一边是妻子和孩子,季羡林陷入两难,最后还是回中国,断了德国的联系。

在季羡林和伊姆加德产生小暧昧的时候,中国的家人根本不知道他是死是活,季承也只看过季羡林的照片,从别人嘴里去了解他,直到他11岁季羡林回国才亲眼看到照片里的真人,收到季羡林从国外买回中国没有的钢笔。可季承还没高兴多久,季羡林去到北大教书,只有寒暑假才回来。

1952年,季承去现在的北外读书,虽然和父亲都在中关村,但两父子没有住在一起,父子的关系客气到可怕,季承平时叫季羡林不叫爸爸,而叫“先生”。1959年,季承成立家庭,并有了一子一女。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话说得没错,季承夫妻俩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大吵大闹,季承妻子一气之下就带着孩子去海外生活,连离婚手续都没办,季承70岁的时候才办的离婚手续。岂料季承一领到离婚证,转身就和小近40岁,照顾父亲的保姆马晓琴领结婚证。

马晓琴原本是季承请来照顾母亲的保姆,季承母亲死后,她被留下来。季承和保姆马晓琴结婚就好像电视剧《挺好的》苏大强和保姆蔡根花结婚一样,遭到了全世界反对,很多人都认为马晓琴是为了钱而来。季承更惨一些,不仅要被外界无关人士指指点点,上面还有年迈的老父亲阻挠。季羡林季承和保姆扯不清有辱家门,就和季承大吵一架,并把他赶出家门,父子俩的关系走向决裂,13年未联系。

2008年,已经70岁的季承竟然老年得子,把他高兴坏了。紧接着,马晓琴提议不如带着刚出生孩子去看季羡林,毕竟也是他的孙子。也就是因为新生的孙儿,季承和父亲季的关系有所缓和,季羡林喜着刚出生的孙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年之后走得非常安详。

“父子没有隔夜仇”,季承曾总结过季羡林为什么总对他有意见,是不是因为马晓琴?后来想明白了,季羡林是不满他对母亲太好太孝顺,季承越对母亲好,季羡林就越吃醋,尤其是母亲住院期间,季羡林感觉被忽视,同时他很担心自己住院,季承不会对他那么好。季羡林父子的经历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父子要多陪伴多交流,不然容易在无形中形成仇恨,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小敏家》里面陈天福受到刺激中风后,李萍将自己的保姆李兰派过去照顾陈天福,两人一来二去竟然产生了感情,最终走入婚姻的殿堂。但是有很多观众不理解,陈天福比李兰大了十几岁,而且他生活还不能自理,为什么李兰要嫁给陈天福?

李兰在陈家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她愿意成为陈家的一份子

事实上,李兰也很孤独。在她的一生中没有什么亲人,她生活在这个圈子里,成为了一家人。还不错。它更具活力,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后来陈家的几个小孙子都会喊她奶奶。她以前并不觉得受到尊重。尤其是她生病的时候,老人告诉医院,不管她要花多少钱治疗。这也温暖了她的心。结果证明她受到了别人的关心和爱戴。

在陈家,有人喊她奶奶,有人给她买东西,记挂着她。孤独的她感到很自在。人的内心充满了幸福的感觉。起初,她想让老人快点走,但现在她愿意真心待他。

陈天福有钱,李兰嫁给他能够过上好日子

服务老年人的李兰是一名保姆。虽然她每个月都有一定的薪水,但嫁给陈天福就不一样了。就连她身边的朋友也认为,她肯定接受专家的指导。结婚后,她非常高兴,成了女儿父亲的老伴侣。她也想打电话给她的家人。陈家换了很多保姆,陈天福会惹很多麻烦。但是有李兰一个人的时候,他非常喜欢。你可以看到陈天福对李兰很感兴趣。

在李兰方面,他们为所有的老人服务。如果他们不喜欢,他们不会给人任何东西,也不会给人尿。和陈天福结婚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合法夫妻。陈天福有房子,有经济保障,虽然比她大很多。但是她死后可以继承陈天福的财产。

结婚前,李兰和大家谈得很好。只要老头死了,她的使命就取决于一段,当然她有遗产,不管老头发生了什么。为了保护他们的权益,如果离婚,她也会得到赔偿。两人甚至讨论了细节并达成了协议。婚礼后,老人的工资完全由李兰控制。你可以看到她有一个计划。他有钱,受到家人的尊敬。所以这非常好。

陈天福离不开李兰,李兰和陈天福之间是有感情的

从对陈天福的服务可以看出,李兰真的很细心,很友好。她不时用纸巾擦陈天福的口水。与电视连续剧中的保姆不同,她给老年人安眠药以寻求安慰。在这段时间里,即使是有的金牌保姆,老人也没有准备好,他叫李兰回来。陈天福在她的照顾下很快好转了。除了嘴巴有点歪之外,他的行动没有问题。就连他的孙女佳佳也知道,没有李兰,他活不下去。

这就是为什么李兰是老头再婚的唯一候选人。他的前妻死后,她又娶了一个女人,但当孩子长大后,她与儿子擦肩而过,直接离开了陈天福。事实上,正如这位老人所说,孩子们表现得孩子气比身边有人陪伴要好。否则,只有你知道空巢老人生病时的孤独和痛苦,有一个亲密的男人是不同的。李兰没有这些问题。她附近没有亲戚。她比较年轻。人们渴望有人陪伴和温暖。虽然李兰是自然的,没有被触碰过,但她也是一只流浪的鸭子。虽然陈天福不是最好的搭档,但她只能抓住他。

一个人的老年生活怎么过,是摆在丧偶或离异单身老人面前的实际问题。

自己过,难熬孤独;和子女过,缺乏共同语言,矛盾重重,没有尊严和自由。

于是,找个老伴儿搭伙过日子,让自己的晚年有个可以说话的人,能够相互照应,成了很多老年人的选择。

可是,相比于年轻人的结合以爱情和感觉为先,老年人再婚的考量里“利己”是第一位的,即更多的是考虑自己和自己儿女的利益,对于老伴儿,更多的是希望对方能多付出,来提高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

近半年来,52岁的郭阿姨相亲3次,得出了一个扎心事实:老来再婚,不是找老伴儿,是找免费保姆而已。

01、 只允许你照顾我,不允许你花我的钱。

郭阿姨相亲的第一个对象是李大爷,60岁,丧偶两年,刚刚退休,退休金每月5000元,有一儿一女,均在大城市工作成家。

退休后的李大爷曾被邀请到儿女家各小住了几天,但李大爷很快意识到,自己很难融入到子女的生活中,彼此缺少共同语言,生活习惯迥异,甚至连吃饭的口味还要彼此迁就。

更让李大爷难受的是,在儿女的忙碌中,李大爷非但不能帮上任何忙,反而成了儿女生活的累赘。

所以,李大爷才动了找老伴儿搭伙过,让儿女放心的心思。

经人介绍,郭阿姨和李大爷认识了。

两人第一次见面,约在了一家餐厅,李大爷为郭阿姨开门、拉椅子,询问李阿姨喜欢吃的菜品及忌口,非常细心周到。

见面后,彼此都很满意,郭大爷看中郭阿姨年轻利索、长相秀气、直言爽语;郭阿姨看中李大爷收入稳定、有房养老、身体健康、脾气平和。

第二次见面,两人约在了公园,郭阿姨给李大爷织了一条围巾,李大爷给郭阿姨买了一副手套,两人在心里都乐开了花,甚至觉得找到了年轻时恋爱的感觉。

老年人再婚,速度要比年轻人快得多。

三个月后,郭阿姨和李大爷的恋爱就进入了谈婚论嫁的实质阶段,可问题也出现了。

郭阿姨想买一枚戒指,虽然是老年再婚,但她也希望有仪式感,可李大爷不肯给买,声称那是年轻人的时髦,老年人,没必要。

郭阿姨想拍一套婚纱照,李大爷也不同意,觉得几千元就几张照片而已,不值得。

在商量宴请宾客、订酒店时,让郭阿姨震惊的是,李大爷根本没想着将自己再婚的事诏告天下,宴请宾客,只打算两家人吃顿饭就好了,否则就是劳民伤财,钱都让饭店赚了。

更让郭阿姨气愤的是,她想结婚时买身新衣服的打算,也被李大爷否了,说过日子需要实实在在,这些都是虚的。

最终,郭阿姨忍无可忍,一吐为快:“你这不是找老伴儿啊,你是在找免费保姆啊,婚后我要为你洗洗涮涮,一日三餐照顾你,生病后不离不弃,但不能花你一分钱对吧?”

李大爷也不甘示弱:“你没有收入,婚后你肯定吃我的、喝我的、穿我的、用我的、住我的,还不知足?”

显而易见,郭阿姨的第一次相亲,失败了。

02、 我只负担你一个人,你的家人就算了。

郭阿姨的第二个相亲对象是邢大爷,63岁,离异三年。

谈起离婚的原因,邢大爷直言,自己的前妻特别自私,经常拿家里的钱补贴娘家,而且心肠歹毒,经常给一对儿女洗脑,说他的不是。

现在可好,一对儿女对邢大爷是百般嫌弃,所有的孝敬都好像是明码标价,没有好处,连去看望邢大爷一眼也懒得去。

听了邢大爷的描述,郭阿姨心生怜悯,想着老来无人陪伴,遭儿女嫌弃,再想想自己在婆媳矛盾中的委屈,郭阿姨竟然有些感同身受了。

于是,郭阿姨和邢大爷的相处,多少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

第二次见面时,郭阿姨给邢大爷烧了几个家常菜,蒸的米饭,还做了西红柿鸡蛋汤。

这让邢大爷泪流满面:“有十几年了,我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家常饭了。”

第三次见面时郭阿姨陪邢大爷去逛街,给他挑选了从里到外的新衣,让邢大爷非常感动:“我穿什么、冷还是热、脏还是净、新还是旧,多少年了,没人管过。”

在郭阿姨向邢大爷谈及自己在婆媳矛盾中的委屈时,邢大爷承诺,婚后家中任何事,都听郭阿姨的,决不让她再受任何委屈。

就这样,在谈了一个月后,郭阿姨和邢大爷开始准备他们的老年婚礼了。

可两件事的发生,让郭阿姨又犹豫了。

郭阿姨的儿媳要出差学习三个月,希望郭阿姨能帮忙带孩子。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郭阿姨常常带着未满三岁的小孙子和邢大爷一起准备婚礼。

可邢大爷对于孩子的哭闹、拉尿、以及各种麻烦事,非常反感。

有一次,孩子病了,郭阿姨着急去医院,忘了带钱包,让邢大爷帮忙垫付一下医疗费,邢大爷不肯。

当得知婚后郭阿姨也要经常照顾孙辈时,邢大爷更是不快。

不久后,郭阿姨80岁的老母亲又病了,郭阿姨常常家中、医院两头跑,孩子、老人都照顾,邢大爷既不帮忙也不理解。

80岁的老母亲需要手术费,郭阿姨想表表心意,可儿媳不回复,邢大爷不支持。

所以,郭阿姨很快和邢大爷退婚了。

“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两件事,完全是人之常情,都得不到老伴儿的支持,这样的婚姻,要它何用?”郭阿姨这样说。

“我觉得,你不需要老伴儿,你需要的是免费保姆。”是郭阿姨送给邢大爷的最后一句话。

03、 婚前,要签订财产协议。

郭阿姨相亲的第三个对象是宋先生,59岁,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有住房3套,价值40万的私家车一辆,还有一个自己的小厂子,日进斗金,离异半年,儿女各自成家,都单独居住。

像宋先生这样条件的,真可谓是钻石王老五级别的黄金单身汉了。

郭阿姨本以为,像宋先生这样的,肯定要找30岁、40岁的、年轻漂亮的呀。

可宋先生强调,年轻的女人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靠不住,他现在需要一个可以持家的女人。

宋先生表示,自己对妻子的要求非常简单,能守住家,每天洗洗涮涮,让家里干干净净,做做一日三餐,注意营养搭配,节假日能组织好家庭聚餐,平日里能用心带外孙和孙女,给孩子们减轻一些实际的负担,另外,家中还有一位80岁的母亲,要孝敬着照顾。

此外,就是要体贴照顾宋先生,因为先生主外,要搭配衣物,后院要稳定。

“你放心,和我结婚不会亏了你,保证你吃香的、喝辣的。”宋先生这样说。

想想自己的条件,再看看宋先生的财气,郭阿姨刚开始也是有顾虑的,觉得门不当、户不对,不合适。

可宋先生非常有诚意,约郭阿姨吃过好几次饭,逛过两次街,买过一些东西。

宋先生声称,只要郭阿姨点头,他马上准备婚礼。

有一次,宋先生说儿女们都忙碌,让郭阿姨去家里帮忙带一下7岁的外孙和4岁孙女。

不一会儿,宋先生有事出门,郭阿姨系上围裙,到厨房给孩子们做饭。

谁知,一会儿,宋先生的前妻来了,说是看看孩子,一进门就问郭阿姨:“你是新请的保姆吧?”

还没等郭阿姨回答,宋先生4岁的孙女就大声喊:“对,妈妈说,她是爷爷新雇来的保姆。”

这时,宋先生7岁的外孙说:“不是,我妈妈说,她是要和姥爷结婚的女人。”

一听这句话,宋先生的前妻笑了,对郭阿姨说:“那就是和我以前一样的,是免费保姆呗。”

还没等郭阿姨向宋先生诉苦,却等到了宋先生的一份婚前财产协议书。

协议规定,郭阿姨再婚后,只有在履行了照看孙辈、照顾宋先生、伺候老人的义务后,才可以白吃、白喝、白住而已。所有财产和权利,都是宋先生及其子女的。

所以,还真是应了宋先生前妻的那句话:“婚后的她,就是签了约的免费保姆而已。”

所以,这次相亲也失败了。

04、写在最后。

至此,郭阿姨也想明白了,老年再婚,绝不是自己想的那般简单和纯粹,再婚时双方的利己思想,往往让老年婚姻名不副实,没有实际意义。

不过,几次相亲的经历,也让她有了别的打算,与其相亲成为别人的老伴儿,不如去做按劳取酬的保姆,有尊重、有工资、有自由。

其实,关于单身老年人如何养老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是雇保姆、找老伴儿、和儿女同住、养老院?

这几种选择中,从情感上来说,找老伴儿肯定是最好的。

所以,也借此文给那些想通过找老伴儿来安度晚年的人提个醒,少一些利己思想,多一些共享观念,也许老年夕阳红就在眼前。

愿以上文字,与我的读者共勉。

喜欢我的文字,欢迎留言、点赞、讨论、转发。

宋庆龄(1893-1981),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之一。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学,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1981年5月29日病逝于北京。

在上海万国公墓里,有一块挺拔的龙柏和苍翠的冬青围绕着的墓地,这就是宋庆龄陵园。陵墓中间,是宋庆龄父母的合葬墓;东侧,一块素净的墓碑上铭刻着:

一八九三年——一九八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名誉主席

宋庆龄同志之墓

一九八一年六月四日立

西侧,有一块同样大小的墓碑,碑上刻着三行字:

一九八一年二月

李燕娥女士之墓

宋庆龄立

两座墓、两块墓碑完全一样,没有任何装饰,平行而立,分左右紧傍在宋庆龄父母之墓的两边。墓前,绽放着宋庆龄生前喜爱的香樟树、丁香、紫薇、兰花、杜鹃花和郁金山草。

不知道的人一定会猜测,这位名叫李燕娥的女士何许人也当他们知道后,更会大吃一惊,李燕娥竟是宋庆龄的一位女佣。

一位女佣的墓地,居然和国家名誉主席的墓地并肩而列,而且规格模样完全相同。这不令人奇怪吗但这完全是按照宋庆龄生前一再表达的意愿安排的。

当人们来到这里凭吊宋庆龄名誉主席的时候,总要怀着深深的敬意瞻仰这两座墓,总要想起宋庆龄同李燕娥的亲密关系——不是姐妹胜似姐妹的那段绵远深长的浓情厚谊!

李娥燕(1912年——1981年),十六岁来到宋庆龄的身边,陪伴宋庆龄渡过了整整五十三个春秋。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她们同甘苦,共患难,结下了血浓于水、情深如海的姐妹亲情。在李燕娥的心里,她始终敬爱着宋庆龄;宋庆龄则一直呵护着李燕娥,解放后,亲切地称这位比她小了十九岁的女子为“李姐”。

车 祸

军统少将行动组组长沈醉,在他晚年所著的《军统内幕》一书中,较为详尽地记录了当时奉命监视宋庆龄的全过程。他令手下特务不分日夜监视在上海莫里哀路二十九号的周围,记录下宋氏寓所内外发生的一切动静与情况:

早上六点,女仆燕娥外出,七点十分返回;

八点四十五分,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来,密谈十五分钟,九点离去;

十点十分,宋庆龄打开北窗,佯装眺望对面楼顶鸽子五分钟,真实用意待查;

十二点二十分,已查明是***的冯雪峰,在两人的保护下进入宋宅……

每天一份详细的监视报告从沈醉手中发出,转给戴笠,再进呈蒋介石。有一次,蒋介石见了报告大动肝火,认为戴笠办事不力,只搜罗到一些表面现象,宋庆龄她们都密谈了些什么一点都不知道。戴笠被老蒋训了个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就在训话的第二天,在距莫里哀路二十九号不远处的菜场上,发生了一场有惊无险的车祸。

那天早晨,李燕娥上街买菜,在回来的路上,忽然,一辆急驰而来的出租汽车无声无息地把已退到路边的李燕娥掠倒在地。幸好人没伤着,只是把菜篮子给压扁了。

这是一辆美国产的“泼莱貌斯”(顺风牌轿车),是当时十里洋场上不多见的,只有美国人办的汽车出租公司里才有,外国老板把车租给会驾车者,收取租金。当时,猝不及防的李燕娥被身后的“泼莱貌斯”掠翻在地后,好一会才醒悟过来。她想翻身爬起,却见“泼莱貌斯”车门打开跳下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那人面红耳赤地奔到她身边。

“对不起,对不起。吓着你了。”小伙子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连连向李燕娥赔不是。

小伙子生得唇红齿白,细皮嫩肉,身材高大,一表人材。由于闯了祸心情紧张,一张小白脸更是涨得像刚下蛋的小母鸡脸,李燕娥余怒未消,甩掉了小伙子的双手,一按地下欲自己爬将起来,但心有余力不足。这时,小伙子及时地帮助李燕娥站了起来。

小伙子的手柔软温热,似有一股无形的电流通过李燕娥的手掌,徐徐地涌向她的全身。望着面前这个惊慌失措的小男人,感受着对方那温文有礼的神态,李燕娥那受惊吓发白的脸上竟浮上一层红晕。众目睽睽下,她反而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再次又羞又恨地一甩手,摆脱了那小伙子的殷勤。

“**,撞痛你哪里了要不要送你去医院看看”小伙子谄媚地赔着笑脸,一口细白的牙齿如五月初绽的石榴籽。

李燕娥揉揉腰,搓搓背,腿脚手臂均仍灵便。低头一看,只是那菜篮子已被压扁了。

“你赔我!”李燕娥心里的气又徐徐吊了起来。

“是,是,我赔你。”小伙子弯下腰,手忙脚乱地拾掇起散落一地的青菜萝卜,并努力把那只压遍了的竹菜篮恢复原状,那笨手笨脚的窘迫样,在李燕娥看来,就像一个在大人面前闯了祸挨克的孩子。

小伙子把青菜萝卜装进压得不成样子的菜篮子,小心翼翼地递到李燕娥面前:“**,你、你看……”

李燕娥又气又好笑,劈手夺过菜篮子。

“哎哟!”小伙子失声叫痛,低头看时,那只嫩白的手掌里已冒出殷红的鲜血。撕裂的竹片太锋利,把他的手掌心给划破了,还留下了几根竹刺。

这回,轮到李燕娥愧疚了。她直搓双手,近前两步,嘟哝道:“我,我可不是故意的……”

说了两遍,没见对方反应,抬眼看时,只见小伙子正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呢!“刷”一下,李燕娥的脸顿时红了,两人愣怔在那里。

还是那小伙子机灵,很快就恢复了常态,他帮李燕娥重新买了菜篮子和菜,还用车直接送到宋宅的大门口。

李燕娥第一次感到这条路是那么短,短得连与人家多说一句话的时间都不够。

临分手时,小伙子往李燕娥的手里塞了几万法币,说是作为对李燕娥的补偿。

李燕娥捏着这几张票子,望着眼前这位潇洒漂亮、出手大方的小伙子,顿时一种好感涌满了心田,竟有了一种依恋不舍的感觉。她望着对方,欲言又止。

“**,我姓李,你就叫我小李好了。如果你身体有什么不适,你就找我好了,我会负责的。”小李真诚地对李燕娥说道。

“找你”李燕娥两眼中浮上一片疑惑。

“反正,我是差头(上海人对出租车司机的蔑称)嘛,经常在这一带转悠的。”

李燕娥笑了,目送“泼莱貌斯”绝尘远去后,才推门进院。

这一天,李燕娥尽管后臀与腰背间仍有点隐隐酸痛,但眉宇间却始终荡漾着喜悦,眼前总浮现着小李子那张可爱的小白脸。甚至,她还为在小李子手心里留下了几根竹刺而暗暗愧疚呢。也难怪,这么多年来,深埋在李燕娥心底的原始的本能与欲望,已被生活中过多的磨难烘烤得太干枯了,如今一旦遇上灼烫的火星,不变成燃烧的火焰才怪呢!二十多岁的人了,应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之后的那几天里,李燕娥上街买菜时,心里就多了一件事,她的目光游移,心神不安,似乎在等待着什么。遗憾的是,一连几天,她都没见到她想见的那个人。

正当李燕娥心中的那股热情随着时光的流逝在渐渐黯淡下去的时候,那天,她提着菜篮从菜场里出来时,一辆黑色锃亮的出租车打着铜铃,从她面前缓缓驶过。

李燕娥竟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喂——”

“泼莱貌斯”应声停下,车门开处,跳下了精神抖擞的小李子。

……

李燕娥的圆脸庞上洋溢着青春的红晕,有事没事总荡漾着莫名的微笑,每天早上出门买菜的时间也一天比一天长了。与李燕娥朝夕相处了整整五年的宋庆龄,觉察了李燕娥那些细微的变化。

一天午饭后,忙里偷闲,宋庆龄突然微笑着问:“燕娥,这一阵来,你好像有什么心事瞒着我吧”

李燕娥的脸一下子红了,面对夫人突如其来的发问,看着夫人那双意味深长的眼睛,她有点手足无措。于是,她只好吱吱唔唔地把自己与小李子的奇遇奇恋和盘托出

“夫人,本来,我是想过几天再告诉你的。可是,他向我求婚了。现在,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羞涩与慌乱,使李燕娥有点语无伦次。

不等李燕娥说完,宋庆龄脸上的笑容慢慢地消失了,她严肃地捉摸着李燕娥说的每一个字,久久没有吱声。好一会儿,她才微笑着对李燕娥说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关于你的终身大事,我本来是没有资格发表意见的。但是,既然燕娥你相信我……”

“夫人,我从来是把你当成我的长辈的,我不相信你还能相信谁呢你就为燕娥作主吧!”李燕娥心直口快地说道。

“那好,你就把那个小李子带到这里,让我看看。我有几句话想问问他呢。”说到这里,宋庆龄略有所思地补充道,“在这个非常时期里,我不得不防呀!”李燕娥听出了夫人的话中之音,不由神色渐渐肃穆起来,连连点头称是。

那几天,特务们在宋宅周围的活动更频繁了。本来他们只是游荡在马路上向内监视,现在,他们的身影已出现在二十九号后面的那幢居民房大楼顶上。有一次,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李燕娥发现后面大楼顶上有一闪一闪的奇异亮光,她急忙向宋庆龄作了汇报。宋庆龄这才发现原来那是望远镜头在阳光下泛射出来的亮光。

斗争越来越激烈,形势越来越严竣。

那天上午,李燕娥应命把小李子领到了莫里哀路二十九号。

果然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怪不得燕娥神魂颠倒呀!宋庆龄心想。

“小阿弟,侬在给哪一个公司开车呀”宋庆龄用一口纯熟的上海浦东话向对方发问。

小李子局促地坐在宋庆龄对面的沙发上,也用沪上方言说出了他供职的公司。

接着,宋庆龄连问了两个问题:“老板是啥人呀”“一个月拿几担米钿呀”(旧时计算报酬常以米价为基准,当时两担米等于一块银元)。

突然,宋庆龄停止了发问,视线落在小李子的脚下。

小李子的脸忽一下涨得通红,本能地把双脚往沙发下那长长的裙布沿下躲。

庆龄没动声色,又问了小李子几句话后,便不再理会对方,起身上了楼。同时,她暗中向李燕娥使了一个眼色。

李燕娥心领神会,与小李子寒喧了几句,便把对方送出了宋宅。

临分手时,李燕娥发现小李子脸色苍白,言行举止也没以往那么潇洒自如,甚至连头也没有回一下。

李燕娥略有所悟,心事重重地回到楼上。夫人已双目炯炯地端坐在房间里等她,并开门见山地说道:“燕娥,这人是特务!”

李燕娥浑身一震,她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宋庆龄果断地点点头:“我从三点上看出来的。第一点,×××汽车出租公司向外发租,是与司机按每十天的收入额分期结账的,多则奖,少则扣。租车人反而要在租车前一次性向公司交上一定的保证金;第二点,一般开出租车的司机,都只能赚一点微薄的工资。而那人的脚上穿的是一双价值昂贵的鳄鱼牌意大利进口皮鞋。这可是一般大老板才穿得起的呀。第三点,燕娥,我说出来也许会让你伤心的,那就是这个小李子确实长得很漂亮,与你相比,你就明显地与他不相配。这么一个大上海,美女如云,他为什么谁也看不上,偏偏就看上了你呢难道这真是你们之间的缘份吗”

李燕娥又急又窘,眼圈都红了:“怪不得刚才分手时,我就看出他的神态不自在,连再见也没说,就逃也似的走了。”

“他这一走,恐怕就再也不会来找你了,甚至,你在马路上也见不到他了呢。”宋庆龄猜测道。

闻听此言,李燕娥不知是伤感还是气愤,眼泪终于熬不住,夺眶而出。她忙掀起衣襟别过脸去。

“唉——”宋庆龄长长叹了口气,愤怒地在屋里踱着步,自言自语道:“可恨呀可笑,姓蒋的居然连这种手段也都用了出来。一会儿女特务,一会儿美男计,他实在是用心良苦,太想钻到我们家里来了呀!”

尽管宋庆龄已把话向李燕娥挑明了,但李燕娥不管是感情还是思想上,一时仍转不过弯来。那几天夜里,李燕娥心情矛盾而复杂,难以好好入睡。她躺在自己的房间里,翻来复去的声音使睡在隔壁的夫人听得清清楚楚。宋庆龄了解此时此刻燕娥的心情,但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她现在惟一的只有同情两字。所以,当她耳闻着李燕娥在隔壁独自承受着情感的煎熬时,竟也不由触景生情,暗暗地叹息着。

自孙中山逝世至今,孤身一人独守空房的宋庆龄,何尝不是与李燕娥一般的心情与境遇呀!为

了中山先生未竟的事业,为了中国革命的未来,她早已在心里作了决定:这辈子,再不论婚嫁!就为了这份诺言与目标,她曾几次忍痛割爱,放弃了她心中的真爱,一遍遍独自承受着这难以与人表达的心灵深处的孤寂与痛苦……

好几次,宋庆龄把燕娥的遭遇向前来的挚友吐露,把老蒋的“美男计”端到公众面前爆光,表示自己对李燕娥的同情。她的心事给何香凝知道了,一次何香凝主动作媒,打算把自家一个忠实厚道的男佣介绍给李燕娥。没想到何香凝一走,李燕娥便哭着扑倒在宋庆龄的怀中,一字血一声泪地倾吐自己的心声:“夫人,这辈子,燕娥是不再嫁人了,我愿终身陪伴夫人。除非夫人不要我……”

宋庆龄百感交集,她扶起燕娥,真情地劝道:“燕娥,别这样想,我和你不一样,有合适的机会,你还是……”

“不,夫人,我和你是一样的。燕娥从小就是一个人,没有兄弟姐妹,夫人不嫌弃,你就是我的亲姐姐,你就把我当成你的亲妹妹吧。”

李燕娥声泪俱下,激动得浑身直打颤。

宋庆龄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她用力扶起燕娥,哽咽道:“燕娥,我俩真是同病相怜的姐妹呀,就让我们相依为命白头到老吧。”

“夫人……”

黔驴技穷

据沈醉《军统秘闻》一书透露,当他们打入莫里哀路二十九号的阴谋一一破产后,他们曾一度想来个霸王硬上弓——暗杀宋庆龄。但慑于当时宋庆龄居住的地盘是法租界,他们只怕洋鬼子那种既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鬼花招,弄不好反授人以柄,所以,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沈醉采取了“逼”的手段,试用打草惊蛇计,逼迫宋庆龄搬出法租界,只要宋庆龄她们一搬到“政府”的地盘上,他们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于是,一系列的骚扰开始袭击宋庆龄住宅。

先是不分白天黑夜,宋宅里的电话忽然乱响起来,等李燕娥拿起电话筒后,里面却声息全无;后来,来电便是赤裸裸的威胁与恐吓:“听着,我们发现有***进入你的寓所,改天再来,我们就要开枪了。到时候惊吓了夫人可莫怪我们!”

一天傍晚,李燕娥有事外出迟归,刚走到大门不远处,突然在绿荫森森的林荫道两边,窜出几个身着黑色长衫,披着一头长发,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东西,一个个长得青面獠牙,鲜红的舌头甩荡在下巴上,手舞足蹈地冲着李燕娥“呜哇呜哇”地怪叫。当时,李燕娥还以为真的遇上鬼了,不由吓得毛骨悚然,慌不择路地逃回家中。

“燕娥,你看见什么了脸色这么难看”望着李燕娥苍白的脸色,宋庆龄不由着急了。

李燕娥大口大口地喘息着,好一会才缓过气来:“鬼,外面有鬼,我看见了。”宋庆龄自是不信鬼呀神呀的那一套,正疑惑,那“呜哇呜哇”的怪叫声却在近处叫了起来。

“听,听,鬼叫,就是那鬼叫,又来了,又来了……”李燕娥的两眼瞪圆了,结结巴巴地直指窗外。

宋庆龄撩开李燕娥,来到窗前。只朝外一看,她的气就不打一处来:窗外的花园墙头上,果真有几双闪着绿光的眼睛窥视着这边呢!

“活鬼,活见鬼!太无耻,也太无耻了!”宋庆龄不由啼笑皆非,她叉开右手拇指与食指,朝窗外作了个端枪射击的样子。

顷刻,花园墙头上的几双绿光莹莹的“眼睛”相继消失了。

“对付这种无耻小人,我们惟一的办法就是不理会他们。”宋庆龄愤愤地拉上窗帘,对李燕娥说道。

李燕娥见状,这才如梦初醒,不由气恨得直跺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李燕娥从楼下取来当天的报刊书信时,发现有一个信封里鼓鼓囊囊的,不知是何物。宋庆龄接过信封,刚一打开,“叮当”一声,里面居然掉下两颗寒光闪闪的子弹,滑出一纸信笺:

信笺上,仅寥寥几字:

识相的,赶快滚出租界,要不,当心你的脑袋!

“黔驴技穷!”宋庆龄双眉紧锁,把匿名恐吓信与两颗子弹一起揉成一团,扔进字纸篓。同时,她见李燕娥的神色有些紧张,便拉着李燕娥的手,冷笑道:“别怕,这种见不得天日的可耻的行径,正证明他们心虚着呢。”

李燕娥听了夫人的话,以一种见多不怪的神态回答道:“夫人,我已不怕他们了。”

沈醉的所有的小把戏都耍尽了,宋庆龄仍镇定自若地会客、外出,继续揭露蒋介石政府法西斯统治的本质,救援那些受迫害的革命者。终于有一天,上海市市长吴铁城不得不硬着头皮,走进了莫里哀路二十九号,亲自登门“拜访”宋庆龄。

“夫人住在这里,我们不便派人警卫。听说租界近来似乎治安情况不太好,万一有什么问题,我们不好向全国百姓交代。静安寺那边最近有所花园别墅腾出来了,如果夫人愿意,我可以安排夫人住在那里,多派些警卫,安全也比这里有把握。”吴铁城说这些话时,不时把目光转向站在一边的李燕娥脸上,他希望在这个时候能得到宋庆龄身边这个举足轻重的女佣的响应。

李燕娥只是把目光望着她的夫人。

宋庆龄笑笑:“多谢吴市长的关照,等得空时我先去看看房子再说吧。”

吴铁城满面堆笑:“那好,那好,铁城是孙先生的老部下,理当尽心,夫人哪天去看,一个电话,铁城肯定安排妥当。”

吴铁城一走,李燕娥连忙向宋庆龄建议道:“夫人,要有合适的地方,我看咱们还是换一换。这里可真的太烦人了。”

宋庆龄双目如炬地瞪着李燕娥:“毒蛇果然出洞了。卑鄙,太卑鄙了。是孙先生当初看错人了,还是这些人为了私利变坏了呢”

李燕娥怯怯地问道:“夫人,我说错什么了吗”

“噢,不!”宋庆龄拥着李燕娥一起坐到沙发上,“燕娥,是有人想谋害我,因为在这里不便下手,想把我们逼出租界。我为民族、为国家争取光明的前途,虽死无憾!可他们耍鬼把戏,岂能瞒过我这双眼睛!”

李燕娥恍然大悟:“小特务在这里闹鬼,大官出面装人,原来他们是一唱一合呀,夫人,我们不能上当!”

宋庆龄温柔地笑着问道:“那,燕娥,继续住在这里,你不害怕”

李燕娥勇敢地站了起来:“我不怕!那些特务再胡闹,我就叫巡捕来!”

“好样的!”宋庆龄紧紧拉着燕娥的手,“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人,岂怕那暗中作怪的小鬼!以后,如果再有人在电话中耍流氓,你就告诉他们,说我们录下音来彻底追查!”

李燕娥坚定地点点头。

蒋介石用尽了种种卑鄙伎俩,非但没有使宋庆龄产生出任何俱怕,反而激起了她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法西斯统治斗争到底的决心。她决定不再出国,留在国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营救革命力量。

1932年12月,宋庆龄与蔡元培等人建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拯救被国民党关在监狱里的爱国志士。宋庆龄为营救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红军军长陈赓,亲自前往南京见蒋介石,她愤怒斥责蒋介石:“陈赓是黄埔军校学生,东江之役一直跟着你打仗。你打了败仗,是陈赓背你脱险,否则你也活不到今天。现在你要杀他,简直是忘恩负义。你天天说的礼义廉耻到哪里去了!”

蒋介石只好以低头不语表示默认。

于是,陈赓被宋庆龄营救出狱。

其后,宋庆龄又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设法营救丁玲、潘汉年和廖承志,继续为革命奔波。据廖承志回忆:

1933年春,我刚从上海工部局英租界拘留所回到家,宋庆龄突然出现在母亲的客厅中,她一面同我母亲寒暄,一面向我眨眼。我母亲明白了,推辞去拿糖果来,回到了寝室。现在,只剩下宋和我两人了。

“夫人……”我不知从何开口,只好这样叫着。

“不,叫我叔婆。”她微笑着说。

“是,叔婆。”我说。

“我今天是代表最高方面来的。”她说。

“最高方面”——我想知道。

“国际。”随后又补充说。

“啊!”我几乎惊叫起来。

“冷静点。”她说:“只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上海的秘密工作还能坚持下去吗第二,你所知道的叛徒名单。”“第一,恐怕困难,我自己打算进苏区。第二,容易,我马上写给你。”我说。

“只有十分钟。”说罢,她走进我妈的寝室,我明白她要和母亲告别。我轻声说:“妈妈。”

“知道了。”我母亲从寝室出来,两人手挽手到楼梯口。宋说:“我自己下去了,不要送了。”我母亲眼看着她下楼,走过厨房,出了大门。

蒋介石所能在背里使用的一切伎俩都用光了,恼羞成怒的老蒋冲着戴笠大发脾气:“她救一次人,就在我脸上抹一次黑,这样下去,红军打不死我,她也要把我抹成二花脸,叫我在这里坐不成!你一定要封住她的嘴,捆住她的腿!”

“校长,别的办法都试过了,不行。可不可以……”戴笠做了一个杀人灭口的手势。

“哼!”蒋介石不置可否,拂袖而去。

暗杀宋庆龄的方案制定出来了,但这事太重大了,戴笠不敢像对付蒋介石的其他政敌那样说干就干。没有明确的指示,他不敢动手。或者说不肯动手。万一老蒋变卦翻脸,或者受到其他压力要洗清自己,那当替死鬼事小,落下万世骂名、让子孙后人都做不得人事大!更何况,他戴笠对宋庆龄也是心中敬重有加的。

蒋介石长叹短吁,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蒋介石的辗转反侧,终于让宋美龄嗅到了一丝异味。一天,她虚晃一枪,使用冒攻法,从蒋介石嘴里套知了他们要向她的二姐下毒手的消息。终于,宋美龄出于手足亲情,忍无可忍,抓起手枪,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似的扑向了蒋介石:“要杀我二姐,今天我先杀了你!”

蒋介石望着黑洞洞的枪口与宋美龄暴怒得变了形的面孔,步步后退,绊倒在地下。他突然耍起赖来:“这不关我的事,是他们看二姐实在不像话,他们才自己搞的。你开枪吧,打死我,你们宋家一个人也活不了……”

僵持片刻,宋美龄才开口:“也好,今天先记下这一枪,你要真敢对我二姐下毒手,我就——”说到这里,宋美龄枪口朝下,“砰”一声,一发子弹射入了地板,“早晚叫你吃这一枪!”

第二天,蒋介石把戴笠呈上的杀宋计划书撕了个粉碎:“不能叫她明着死!”

很快,戴笠理解了老蒋的意思,他让沈醉制定了用“车祸”加害宋庆龄的新方案,让宋庆龄死得没有一点疑点留下。

杜月笙提供了裹有装甲的特种汽车。

戴笠的要求是,要让宋庆龄受重伤,最好是脑震荡,从此神智不清,或者变成植物人,以便蒋介石控制和利用她的名声,但是决不能危及她的生命,这要确保万无一失。

沈醉在南郊军营里做了多次模拟试验,发现只能从宋庆龄乘车的尾部撞击,而且要在她的车子低速行驶或停止时,才能达到这个效果。但是,撞击者则可能丧命。即使不死,也会被法国警察抓起来审讯。为防止其他特务为保命出差错,沈醉自告奋勇亲自驾驶,并且表示:死了为党国尽忠心甘情愿;如果不死,也决不会供出这个阴谋而牵连到任何人。

戴笠对沈醉大加赞赏,在上海最豪华的饭店请沈醉吃饭。席间,戴笠连连给沈醉敬酒:“党国有你这样的忠臣,真是幸事!你放心去干,办好了,除了委员长的最大心病,你是党国第一功臣!你要被法国佬抓起来,我保证把你弄出来。而且从此你的老母和其他家人会受到最优厚的待遇!”

这段史实,我们可以从沈醉的自传《军统内幕》一书(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7月版)中得到佐证:

我们当时的阴谋是准备用汽车去撞宋先生所乘的汽车,将她撞成重伤,这样就使她不能再活动了。我仔细研究过,应当在租界内的马路上去搞这一阴谋活动,办法是把我们自己的汽车前面挡风玻璃换成不易破裂的保险玻璃(那时听说德国生产这种玻璃)。驾驶的特务还穿上避弹护胸的背心,以防止自己负重伤。等宋先生乘车外出时,特务开始跟在后面,遇到马路上开红灯,宋先生的汽车停下后,便朝宋车尾部猛撞。因为只有等她的车停稳,撞过去才有力量,可以撞伤车内的人;如在行走时撞去,因被撞的车也是朝前走,即使撞上去,也不容易使车内的人撞成重

伤。戴笠虽认为这一办法很好,可是叫谁去撞呢我当时表示我愿去。他也很同意我去。因为我的驾驶技术较好,而且决不会泄漏出去。这是最稳妥可靠的。隔了不久,我正在研究怎样在撞车中自己头部、胸部及手膝盖处不会受到重伤,只等戴笠决定后就去执行时,有次他来上海,我去催问何时执行他苦笑一下,说蒋介石虽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可是顾虑万一撞死或伤势过重,宋美龄和宋子文会要吵闹。所以叫我还是要作好准备,在没有他的命令之前决不准轻易去做。到抗日战争发生,这一阴谋计划也就没有执行了。

其间,特务们还曾阴谋去破坏宋先生乘坐的汽车,戴笠知道了,也指示不准这么做,而对写匿名信或打电话捣乱却不禁止。

宋庆龄不屈不挠的斗争使蒋介石恨之入骨,可一看到宋庆龄不仅在全国,而且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威望,蒋介石又十分害怕,生怕触动宋庆龄引起极大危机。同时,宋美龄那晚的枪口也让他心有余悸。但拖下去眼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全力为民请命、保护革命志士的声势愈大,又心有不甘。想来想去,蒋介石想到了三十六计中的“旁敲侧击”与“敲山震虎”两计。

蒋介石在宋庆龄身边的人中,挑中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作为第一个下手的对象。

杨杏佛(1893—1933),名铨,江西玉山人。早在1908年于上海吴淞口中国公学读书时,年仅十五岁的他便表现出向往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志向。后加入同盟会。南京临时总统府成立时,不满二十岁就担任了总统府秘书处收发组组长。袁世凯窃踞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被迫北迁,他愤而辞职,赴美留学。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深造,杨杏佛的思想和翩翩风度,赢得了许多在美女学生的好感。

宋庆龄就是在那时与杨杏佛相识的。杨杏佛回国后,再次出任孙中山的秘书。孙中山逝世后,又任治丧委员会总干事。为筹办丧事、建设陵园辛勤奔走,不遗余力,并决心以孙中山先生之志为志,以实际行动实现孙中山的遗愿,深得宋庆龄的赞许。北伐时期,他在上海配合周恩来策动第三次上海武装暴动,胜利后被选为上海市临时政府常委。自从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他就一直开展反蒋斗争,参加过邓演达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尤其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后,杨杏佛以其杰出的才干,代表宋庆龄四处奔波,救出许多同志,是同盟实际工作的主持者。人们曾说,邓演达是宋庆龄的左膀,杨杏佛是宋庆龄的右臂。

每次民保盟活动,杨杏佛亦是最活跃者,又是记录,又是发言,来到宋宅,总是幽默风趣,有说有笑,全然不把身处危险放在心上。原先民保盟经常租用的开会场所——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因特务的威逼,不能再租借了,宋庆龄干脆把活动的地点改在了莫里哀路二十九号的家中。每次鲁迅、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等骨干来到宋宅后,李燕娥最忙碌,烧水沏茶煮点心,伺候一边。有时,一个会议要开到凌晨才结束。李燕娥就陪着大家忙上一个夜晚。每当这时,杨杏佛总要紧紧握着李燕娥的手,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说道:“李姐,你最辛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479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