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语文作文素材!!!

求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第1张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潮州有哪些旅游景点

北阁佛灯,笔架山,别峰古寺,从熙公祠,古城石牌坊,广济门城楼等等。

1、 广东潮州市意溪镇橡埔乡别峰古寺,距离市区东北5公里,由崔道亮创于明代(1368—1644),山门高耸,凉亭处处,古景新辉,名刹焕彩。别峰古寺所处的山群峰相拥,共18峰,特别嵬峨,故称“别峰”。分为山门、大门、圆通宝殿(即菩萨正殿)、两厢(东为寿光宝殿,西为祖师殿)、藏经阁(二层楼,每层200平方米),亭3座,放生池一个。寺前西侧有观音亭,南侧有别峰亭,东侧有天湖亭。

2、从熙公祠在彩塘镇金砂管理区斜角头,为旅居马来西亚柔佛洲侨领陈旭年所建。 词内的潮州木雕也精美绝仑,首进的屋架,后座的抱厦和中槽屋架所有的梁枋、柱间诸穿、插构件都饰以玲戏剔透的潮州金漆木雕,显示出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来。

3、石牌坊,潮州俗称为“亭”。自明代以来,潮州建有牌坊143座,分布在城乡各地,石坊气势轩昂,工艺精致。在它们身上,粗犷与俏丽两种风格得到巧妙、完美的结合。牌坊建筑多为3开间3楼4柱全石结构,古朴大方,雄浑壮观。其正背面均有额刻及对联,三层楼上则雕有飞鸟走兽、人物花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4、济门城楼,俗称东门楼,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东部,正对广济桥,是潮州古城七城门楼之首。现一、二楼为广济桥史陈列馆

。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东为万春”门额。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屋面铺双层大青瓦,各层出檐均嵌蓝琉璃勾头滴水,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登楼四望,但见韩水北下,长桥卧波,远山如黛。如遇夏秋,水涨潮急,舟帆点点,随波而下。

潮州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潮州,位于广东省最东端,处于韩江中下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她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潮州文物古迹众多,是广东文物古迹荟萃之地。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山,中部为丘陵地带,南部为韩江冲积平原,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四季都适宜旅游。下面为你盘点潮州十五大旅游景点。潮州古城潮州古城建于明代,其中东门楼也就是广济门(楼)最为宏伟,其建筑风格与广州越秀的镇海楼相似,登上城楼向外可以俯看韩江广济桥,向内可见古城内建筑群。▲广济桥▲韩文公祠▲开元寺潮州古城套票提供的主要景点为: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许驸马府、西湖公园、北阁佛灯、中国瓷都陈列馆等。这里地理位置独特,古城墙在此揽绕金山,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曲径幽深,东临急转直下的韩江流水,高览低俯均是别致的景色,堪称岭南一绝。凳临北阁,北堤上鳄渡秋风,隔江相望的韩词橡木,韩江下游的湘桥春涨,凤凰时雨诸多胜景历历在目,俯览韩江,江流滔滔,白帆点点。紫莲森林度假村紫莲森林度假村位于潮州市区近郊的紫莲山,这里依山傍水,是一处恬静秀美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在这里可享受纯净空气,是休闲养生的度假胜地。度假村提供休闲度假、商务会务等服务,同时拥有宗教朝圣、旅游观光、自然养生、文化体验、科普教育项目。绿岛旅游山庄绿岛山庄占地面积约7000亩,林地覆盖率达95%,万树,千竹,百果,湖泊湿地山环水绕,一处生机怏然的原生态景区,犹如一颗镶嵌在粤东大地上的绿色明珠。现已建成绿岛休闲度假区、青岚地质公园、明清古寨乡村旅游区,是一处集地质科普、文物民俗、休闲度假、游乐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胜地,假日休闲,唯有绿岛,为您开启一段前所未有的五星级心灵度假旅程,令您心驰神往!青岚地质公园分布于饶平县樟溪镇青岚溪谷的形态各异的石头,最近被中国地质学院教授勘查考证后确认是冰臼。冰臼是冰川的直接产物,是在二三百万年前,在巨厚冰层覆盖,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及在冰层中具有巨大压力,并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覆基岩及冰川漂砾,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的作用形成的深坑。这些坑极像南方春米的石臼,因此称为冰臼。青岚溪谷的冰臼群,其分布面积之广、形态之寄、规模之大、景观之美,海拔高度不上100米,而保存又这么完好和地处热带亚热带等特征来看,在国内外为首次发现,实属罕见!冰臼与冰臼有关的各种地貌景观,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的游览胜地,又是一处增长知识得冰臼地貌博物馆。龙湖古寨龙湖古寨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南宋年间。明、清为发展的盛期,是潮汕滨海的贸易重镇,现在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这些建筑既体现了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又荟萃了木雕、石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典型的潮汕民间工艺精华。古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舞龙、舞狮、英歌舞、潮乐、游鲤鱼、赛灯笼等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寨外绿韩洲川原盈绿,是典型的潮汕平原自然风景。凤翔峡原始生态旅游区凤翔峡位于粤东第一山——凤凰山山脉东南翼,紧靠凤凰山脉第三峰——番岽山(1036m),也是凤凰山的南大门。雄丽多姿的凤凰山脉逶迤起伏,峰回路转到了大山地界,大山有一个凤湖村,背靠主峰1391米的高山;村前两座林木叠翠的青山中间形成了一条曲曲弯弯的峡谷,山谷险峻陡立,清泉如玉喷珠,这就是风景独特的凤翔峡。笔架山宋窑遗址笔架山宋窑位于湘桥,城东笔架山西麓。古遗址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2公里,窑址鳞次栉比,至今笔架山脚一带的群众,仍称该地为百窑村。笔架山窑场始创于唐,极盛于宋。其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之一!被誉为广东陶瓷之都。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碗、盒、盏、灯、炉、杯、壶、盂、豆、釜、洗、枕头、粉盒等日用器皿和瓶器、人物、玩具等工艺瓷,其胎质坚密,别具一格。釉色以影青釉为主,兼有青、白、黄、酱褐釉等,釉质晶莹润泽、如银似玉,多数不开片或只是极细的鱼子纹片;饰纹以划花力主,还有雕刻和镂空的。龙湫宝塔龙湫宝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求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走去。现在,代替此景是韩江东岸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位于潮州市区东南约2公里的涸溪村,临韩江东溪、北溪分叉之东南岸上,耸立着一座七层八面砖石结构的古塔,此塔俗称涸溪塔,正名凤凰塔。始建于明历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年重修。饶平土楼饶平土楼有590多座,其中圆形土楼达570余座。分为楼房和平房两种,造型有圆形、方形、八角形、背椅、蟹形等。县境北部山区的上善、上饶、饶洋、新丰、建饶、九村、三饶、新塘;中部丘陵的汤溪、浮滨、坪溪、浮山、东山、渔村、新圩、樟溪、钱东、高堂、联饶等19个乡镇;都建造有这种大小有分、高低有别、错落有致、环形相接、造型多样、结构精巧、规模宏伟的古堡式土楼。居住在这些土圆楼内的村民,多是客家人,据说其祖先来自中原黄河流域汉民族支系的后裔,于元代或明初先后由闽迁徙人饶定居后。淡浮院淡浮院位于潮州磷溪镇的砚峰山夏湖风景区,由泰国著名潮藉侨领郭丰源先生倡议,众多海内外俊彦热烈响应捐资建设的一座开放式收藏院。游览淡浮院,最吸引游客的莫过于主殿两侧长廓中国历代书法碑林。这里汇聚了上起商周、下迄当代的历代书法大家的真迹墨宝。令人须臾间,尽览五千年法书;旋足地,可观四海宝藏,弥足珍贵。幽谷逸林潮州幽谷逸林是一个集山水瀑布群于一体,汇探险寻幽,浪漫情调为主题的自然风景区,它坐落在归湖镇高原枋一个叫枫土的自然村内,一条长约5公里,名为陂头坑的山沟峡谷中。距潮州市区约40公里,只有8户人家,20多口人的枫土村。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东接凤凰山三级水电站,西连省级森林保护区万峰山林场,南通汕风公路临韩江,北与丰顺县接壤。它长期藏于人未识的深闺风景区,与时下流行的自然生态园有共同特点,深藏6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水流瀑布群;其溪流奔泻逶迤而下,既有潺潺流水,又有涓涓细流,还有泉水叮咚响,其最高达100米,展现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图景,令人流连忘返。海拔高度只有300多米。

潮州有什么旅游景点

老城区一带、牌坊街,滨江长廊,广济桥,这个区域。涵盖民居展示馆,古代十大巷,孔子庙,大士庵等多个景点。而且距离近,只需要雇一只三轮车 或者自己走路就可以了。吃的也多,也比较全面,住的也有。十分方便。

潮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潮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简单介绍

1、潮州广济桥。潮州广济桥有着“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此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也是中国桥梁是上的孤例。因此来到潮州,有着“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的说法。

2、潮州牌坊街。州牌坊街是广东省第一条历史文化名街,它也是最具潮味的地方。这里聚集了潮州地道的小吃美食,还有历史悠久的老牌坊,这里是老一辈潮州人最深切的记忆。

3、潮州淡浮院。潮州淡浮院是一个非常文艺的景点,它集文物收藏、展览、书院于一体,将休闲、娱乐、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旅游景区。

4、潮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是一座宫殿式的四合院建筑群,它至今还保留着唐代的布局,以及元明清年代的建筑风格,现如今更是“国宝级的单位”。

5、潮州韩文公祠。潮州韩文公祠是一处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胜地,这里有着我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保存最为完好的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此处也是海内外游客抵达潮州时必到的地方。

6、潮州石壁山景区。在潮州石壁山景区内有着郁郁苍苍的参天古树,还有着雷音寺、谏玉泉、纳海楼、丽泽湖、飞虹桥等多处古代遗留的建筑,很值得游客们一览。

7、潮州龙湖古寨。潮州龙湖古寨是广东最美的古村之一,它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在明清发展的十分繁荣,现如今古寨中依旧保留着100多座古建筑,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

8、潮州北阁佛灯。潮州北阁佛灯是潮州的八大景之一,它建于宋朝,是潮州一个别具风采的文化旅游景区。

9、潮州许驸马府。潮州许驸马府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距今已有940多年,是北宋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驸马许钰的府第。虽然历史久远,但得益于积极的维修和保护,潮州许驸马府有幸得以完整的保存至今。

10、潮州饶平雷音禅寺。潮州饶平雷音禅寺置身于大海群山之间,这里古木参天、风景怡人,实在令人心旷神怡。在寺庙里的大雄宝殿后方有一处天然的石洞,其古称雷云洞,现称观音洞。

潮州旅游景点介绍

潮州旅游景点介绍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潮州旅游景点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1、走一趟广济桥,欣赏独特桥梁结构

古谚有云:“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潮州广济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艺术性最高的一座。

桥由东、西两段的24座桥墩和中间的十八梭船连接而成,浮桥可开可合,结构奇特,同时,还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这在我国桥梁史上还是个孤例。

2、逛一逛牌坊街,领略古城骑楼文化

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在此期间,太平路、东门街也渐次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并与明、清石牌坊共存,形成了国内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2006年,潮州市启动牌坊街修复工程。工程修复古牌坊22座,整修沿街历史建筑,同时实施沿街古井保护、路面和地下管网改造和公用设施配套。成为与广济桥齐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景点,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

3、去隐于闹市中的许驸马府,感受当年的繁华

许驸马府为北宋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驸马许珏的府第,是潮州现存最早的“府第式”民居。

一城余晖,许家府第。走进那高高的门槛,深深的庭院感受当年的繁华。

4、去香火鼎盛的开元寺,沾沾福气

开元寺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开元寺,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成“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

5、登潮汕屋脊凤凰山,景色尽收眼底

凤凰山坐落于潮州城区北面约40公里处的凤凰镇,主峰凤凰大鬓海拔14978米,是潮州市的最高峰。主峰山势巍峨屹立,终日云雾缭绕,银瀑飞泻,雄伟壮丽;山上奇花异草,苍松翠柏。站在顶峰环视,雨霁天晴,雾未散,天渐蓝,霞光初现,一切美得不敢相信。

因去年的那场雪,今年凤凰山的杜鹃慢开了,乌栋人家介绍,五一上山看杜鹃正当时!山路旁、山际间,满山的杜鹃,叶是浅绿,营养不足的样子,花儿却美得足以打动任何人,是那种历经风霜兀自绽放的倔强,特别耐看!

在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旅游兼容并包的潮州,到底是要有历史味儿还是想来点自然野趣

6、到西湖公园闲游,享受那一片宁静

山倚湖苍翠,湖傍山青黛。昔时是潮州古城的护城濠,俗称“城壕池”。今天随着城市建设重心的西移,这里已成为古城区与新城区绿色的分水岭,也是名城腾辉一脉相承的纽带。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五):赴一场诗词的盛宴

作者: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7-7

之前看各种诗词赏析,从来没有像看诗词大会这样上瘾。这是一道全民的精神大餐。在春节,从大年初二开始,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亮相央视荧屏。连续十天在黄金时段播出,带领观众领略中华文化魅力,感受诗词独特韵味,节目根植传统文化,在第一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境界,形式新颖,格调高雅,是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美画卷,引爆全民追看热潮,迅速在大屏小屏走红,我们多了更多的话题,诗词大会,飞花令,百人团,被誉为春节新年俗。在看得见的传统之外,诗词更重要的贡献,是静水深流的想象力,是逆风顺风,无阻飞扬。

这个最重要最幸福的时刻,全家人、全国人,因为中国诗词,围坐一起,感受亲情友情爱情,分享惬意、美意、诗意,成就生长、生活、生命。短短数日,圈粉无数,有70老翁,十岁小儿,中东大叔,非洲小伙。有执法民警,市场保安,乡村教师,全职妈妈;有理工女生,文艺青年,农民大伯,IT达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各异,年龄不同,都拥有同一个梦想: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在全社会掀起诗词大合唱,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诗词,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与经典!节目在比拼诗词时,讲述选手与诗词结缘的感人故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臂女孩张超凡、在工作之余抄读古诗文的毕凯,用诗词磨练意志的抗癌农民白茹云等众多选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展现了诗词之美,更让人看到了诗词熏陶下的高尚灵魂,看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气神儿。

本书系根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文字脚本与竞赛题库加工整理而成,在保留节目原有精华的同时,丰富了部分内容,是一本优秀的传统文化类读物。入选诗词以中小学教材名篇为基础,选题精准、命题范围恰当、重视孩子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出题范围从《诗经》一直到毛泽东诗词,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选择具有“当代意义”的经典名篇和名句,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进行高度凝炼,透过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引导观众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力求将题目与现实生活相关联,题目生动活泼而不呆板,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我们可以从书中回顾当年舞台的情景,回看选手们的情况,从做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诗词的乐趣。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明清诗词尽在其中。特别是将毛泽东诗词纳入题库,通过其《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等气势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远的名著诗篇,为古典诗词注入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基因,进一步升华了节目的思想内涵。嘉宾专家的点评精彩精辟,把中华诗词中蕴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优良品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释,很多点评的金句在网络上迅速热传,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尤其是栏目组邀请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构建诗词题库,注重寓知识于趣味性之中,注意对诗词所蕴含文化意蕴的诠释,以引发读者对古典诗词的兴趣。邀请的点评嘉宾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均为国内知名学者,主讲过《百家讲坛》等重要文化节目,点评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

这是现场诗词的狂欢,有眼泪,有悲伤,有纯粹的欢喜,有凄凄的别离,有限文字背后是无数故事。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不仅是文辞美,意境美,色彩美,心境美,更是每一个灵魂诗意的激发。白茹云的诗意是“前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武亦姝的诗意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陈更的诗意是“恰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们的坚韧乐观,纯真可爱,甚至是急躁冒进,都让人看到的诗词是火热的、是鲜活的,是有力量的,是的,人生自有诗意。

诗词是有温度的。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传承,晋朝人都是是兰亭聚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雨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因为诗词是会飞翔的,会把你带向遥远的山水田园,会带你自由的飞翔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会让你任意穿越任何一个时代,诗词何处无世界!一扇门,世界就关在门外,一首词,世界就尽收心底。中国诗词大会,打通了文化传播的另外一种路径,让几年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人们有了精神上的聚点。读诗词,从一个人的事,变成所有人的事,这是平台的引领,更是文化的力量,激发情感共鸣,寓教于乐,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滋养灵魂。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六):2017年最后一个星期:

1看完《人名的名义》;

2开始搜集今年的《最给力华语解说詹俊经典解说合集》视频素材。考虑到相比于2017除夕来得特别早,2018年除夕又这么晚。所以可以到明年1月下旬再开始密集制作;

3继续写《新白娘子传奇》,元旦前就在网易云阅读发表已经写好的部分。随着重温剧集和持续关注20年来各位主创的近况,越写越入佳境。这跟与电视剧同步问世的剧集赏析可不一样,我将在《青城山下白素贞:珍藏<新白娘子传奇>》中,以电视剧中的插曲与台词为线索,着重描写原剧中主创的近况,及2013年暨《新白娘子传奇》播出20周年时,‘小青’陈美琪、‘白蛇’赵雅芝、‘许仙’叶童三大女神重聚南京江苏卫视的现场盛况。对于5年的创作生涯而言。选择它(指为轰动全球华语世界的《新白娘子传奇》制作20周年纪念册),作为2017年的最后一件事。就好像又跟小时候的那个我,谈过一次恋爱了。不过现实中,我身边的女孩,倒是越来越多——

4无论是在重庆市巴南区恒大城A区37栋快递点做事的这个妹子,还是QQ联系人名单中的95后、全国各地的迷妹——杨梦雪、邹岳辰抑或街子古镇台北甜品的‘甜品女孩’(家人和朋友都知道了,我以写书的方式向你求婚),你们都是我亲身接触过的。2017年这最后一个星期里,我还是会时常把你们记在心上——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选拔已经结束。明年春节就将播出的第三季对于成功举办了两季的这档近两年央视的王牌文化节目,还有多少新的惊喜呢?对于节目录制的关注,也将是年末这一个星期,所要重点关注的——

就在家里过完这最后一个星期了。在全城的永辉、新世纪百货门店里,四处搜寻‘金汤肥牛’、‘金汤虾球’这两种康师傅近年推出的方便面品牌后,渝北新光天地、九龙坡‘御江洲’、渝澳大道‘恒大新城’三个地标突然出现在眼前。虽然这两个星期,我都有去石桥铺(在科园三街,又发现了一家‘黄嘉家米线’),但感慨时间真是要与繁忙的车流拼黄昏。而在这其中,人的生命,才真正是最脆弱的陈家坪长途站旁的富丽大酒店,赶上了又一对90后的婚礼,男孩女孩颜值都不算高罢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七):重遇诗的美好

很少看电视节目的我,偶尔一次看到看到了《中国诗词大会》,即刻着迷,那场正逢武亦姝出场以及后来的“飞花令”环节,当选手不断说出带有月字的诗句,脑中不禁浮现出钱基博老先生的话:“我也不知道哪国的月亮圆,只知道没有哪个国家写过像中国那么多的月亮诗。”是呀,没有哪个国家写过像中国那么多的月亮诗,而且没有哪个国家写出过这么多美好的月亮诗。就在那一刻,我同很多人一样,又一次为中国诗歌之美而折服。

我想之所以如此多人的喜爱《中国诗词大会》,并形成现象级传播,是因为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有情而美。儒家的思想指向即为诗,所以诗词一直是中国文人最为推重也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中国文士的高洁、才华、济世、隐逸、风骨与傲气,都在诗歌中展露无遗,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文人们都把情绪化为诗,即孔子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应该说诗歌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美好的情操,也把这种情怀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在阅读诵读的过程中,自然会涌现出无限的意象,这就是中国诗词的美好之处。

另一点为人称道的是,在《中国诗词大会》,诗歌再次与时代、与人相遇,使诗歌充满了更多的现实意义。每一个参赛选手的不同经历与各自气质,都为诗歌注入了独特的魅力,既有果敢自信的陈更,也有淡定从容的武亦姝,既有独臂女孩,也有修自行车的老大爷,还有从事高压电工作的工人与抗癌农民,令人感动之余,也感受到诗歌独特的精神魅力,苏轼历次被贬,他却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李白仕途不顺,他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还有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论你在高峰抑或低谷,最终总能在诗词中找到属于我们的内心慰藉与精神力量。

而这本《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是精彩的延续,其中再现了百人团对抗 “飞花令”、沙画线索题等环界,并力争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参与进来,题目完全复原了节目中的设置,每个读者都可以解答,包括“飞花令”的环节,附有答案与自我评价,并且对于每位嘉宾所提及的诗词都有备注。书末附有的诗词索引,详细记录了自先秦以至于现代所选取的诗词及作者,让我们体会到编者选取诗词的苦心,在经历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之后,我们还可以将时间凝住,细细品味咀嚼诗词中的言外之意。而这本书,让《中国诗词大会》这个现象级节目由屏幕上重新回归到纸端文字间,让瞬间风采留驻于墨色之间。

书的编纂也花了很多巧妙的心思,解读诗句之余,还点缀有中国古典画作,且与诗作遥相呼应,更易体会诗中意境,比如在点评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文字旁,附有一幅元代赵孟頫的《枯木竹石图轴》,笔致苍健洒脱,须知竹石是苏轼特别喜爱的绘画元素,在文字之旁更衬托出诗人的隐逸高洁。或许这本书与这档节目一样,可以激发出更多喜爱诗歌之人的兴趣,重拾诗歌之美,重拾古代艺术之美。

历史上每遇文化变革之际,每次文学走到无路可走之处,人们总是以古为鉴,总能在古代文化中寻找到新的精神力量,因为那是我们的精神之源,民族根基,而诗歌则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滋养出的美丽花朵,久经岁月而不凋,藉由《中国诗词大会》这种形式,我们又一次与诗歌相遇,与诗的美好相遇。这就很好。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八):奔跑的路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平生最为羡慕的一个时代,就是盛唐。 那是个绚丽辉煌的年代,也是个豪情万丈的朝代。那些年,才情横溢的盛唐诗人宛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难以计数的佳作,浩渺如繁星的意境,这些能跨越历史的溯流穿越千百年流传至今的名作,不仅是独居美感的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当时,写诗成了人们内心默许的独特娱乐活动,正如现代人饭后刷朋友圈的习惯类似,古人喜好举办斗诗大会。或是一方凉亭,几杯烈酒,荷叶满池,池塘边是盛放的一簇簇牡丹,大家围坐一桌……于是就再这样充满生机的愉悦环境中,诗人们纷纷调动了全身的文艺细胞,不下片刻心中便有了大致,千古名句一挥而就。 正如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那的确是一个值得永远怀恋的年代。 这便是古人的惬意生活。可是如今我们现代社会,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东西,慢慢被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从前的一切都依存自然而生,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与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恰恰是这种紧密联系,才让人类社会自然和谐,且人人都拥有着富有诗意的灵性。 现如今,生活在工业化的城市里的现代人某种程度上,已经渐渐丧失了这种与自然为友的纯美灵性。或者说这种灵性被压抑掩埋在了心里最不可见的一个阴暗角落。 有时候不由会想,现代的我们这些人,和古时的平头百姓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生活环境,科技水平,人文思想,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我看到过一句非常发人深省的话:“被闹钟或者机械化声音吵醒的人和被晨曦、鸟鸣唤醒的人完全是不同的人类。”是了,区别也就在这里了。现代人的生活里确确实实应有尽有,火车、电梯、楼房、高耸的水泥建筑、精雕细琢的食物、不断更迭的智能电子产品等等,这一切事物,我们周围的这些,我们所依靠的这些,其实都是没有生命的,更不用谈让人有美的感受的灵气与生机。没有生气与生机的氛围,现代人很难再如古人一般悠闲度日,满足的生活标准越来越高,我们不得不为之奋斗。耕田犁地的田园生活也成了奢望,腰酸背痛才是实况。于是再这样日复一日的摧残下,当然很难再生出一份写诗抒情的心境。 以前的时代,人们生活的背景板上画着日月星辰,还有有蒹葭、荇菜、木槿等植物,也有关雎、布谷、杜鹃等动物。这些源于大自然的煤海事物是可以让人人感悟与敬畏的。比起我们现如今,整日盯着一部智能手机,急匆匆地穿行在冰冷的水泥大厦间,古人们穿行在落英缤纷的桃树林里悠闲漫步,这样我们的生命体验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上文说了这么多,并非是贬低如今社会有多么负面,只是在想,如今仅仅是这样,生活终究很难见到诗词的影子了,那等社会再高速发展十年,二十年,甚至六十年,到了那时我们的传统诗词还能继续存在吗?这并非杞人忧天。可是为了适应真的该丢掉这些传统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今央视接连推出的这几档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都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产生的思考范围也颇为广阔。 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拥有那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首诗的悠然心境了。我们日复一日过着“吴刚伐桂”般的枯燥生活,急匆匆在红尘中奔波,日复一日的生活挑战着我们的耐心,我们无法停下,只身独行。生活这颗桂树永远不会倒下,我们的斧子即便再锋利,也几乎改变不了哪怕它的一条纹路。于是单调的生活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薄膜。这样的高速社会中,《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更像是一道温柔缠绵的午后和煦的日光,它的热播,驱散了人们心间密布的沉郁雾霾,让“传统诗词”这一甘霖,重新撒遍了所有人的心田。 看着节目中一位又一位登台的选手,他们中既有稚气未脱的纯真孩童,也有风度翩翩的儒雅人士,温婉多情的柔弱女子,亦有精神矍铄的鹤发老人……其中他们答题的风度也是不尽相同,有的沉稳把握,有急躁不安,有的惋惜叹气,有的激动欢呼……尽管结局不尽相同,但是从那一张张面庞上洋溢着对诗词歌赋的欣赏之意中,屏幕这边的我也不知不觉便被他们的热情感染。 这套丛书的上部,介绍了几篇《诗经》中的经典之作,来自一些参赛选手的叙述以及节目组的细心挑选。 《诗经》就是我国诗词的经典代表之作。 首先《诗经》中很多诗很美。很浪漫,语言美,画面美,意境也美。我最喜欢《蒹葭》这首,水边,蒹葭,美丽的风景,又有爱情的主题,追求心中的爱人,婉转反复,值得反复吟咏。并且《诗经》也使我相信了一件事:生活在自然环境里的人有一种灵性。 每一页都有着不同的选手,不同的佳作,也得到了不同的认知和理解。书里的插图内涵悠远,诗词旁有着详细的注解,在细品之下,古色气息朦朦胧胧。近似眼前而又触摸不到,朦胧憧憬,清远宁静的深情优雅之感,古色古香带着清隽而又烂漫的气息,心中迷漫而又隽永清灵。于是愈发觉得我们国家的诗词非常之美了。 那如何才能守住这些传统的精神产物呢?这里突然想到曲黎敏女士对诗经解读中提到的一个观点: 中国自古就是诗教,诗教是美育,远比德育重要。因为美育源于天性,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小孩子看到花开就喜悦,这就是天性的同情。而德育源于后天,道德教育是为了防止人的过度自私而设定的维系互利的社会契约。我们之所以有道德约束,实际上是在告诉大家,因为我们是一个群居社会,人不可以滥用自己的自私。就是说在群居社会里边,大家要想都过得好,就必须遵守规则。 关于诗教和美育,大家可能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诗教就是背诗。其实,诗教不是背诗,而是要培养诗意的心、诗意的眼。可怜今人喜欢以“有用”“无用”区别事物,不知“有用”之物陷你于庸常,“无用”之诗则解脱你于庸常——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 不管是什么样的诗词,只要是有益于精神层面的,都是好诗。有时读诗,心中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自己表达不出,那索性便不表达,反正不管怎样,读诗,赏诗,总归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读诗人,读词人,读伟人,读哲人,读圣人,再读寻常人,再读世间百态,最后才能读得自己半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九):生活处处有诗意

最近出门散步,总能瞧见青石板上落满了星星点点米粒一般的桂花,萦绕在侧的也都是甜甜的桂花香,那种浅浅淡淡的香气就那么飘到鼻子里,让人微醺又很享受。很想找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搜肠刮肚,倒觉得古诗词更能妥帖的表达心意。

“花味袭人露浅黄,不看姿色闻秋香。”“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

其实,平日里的这种情境特别多,一夜忽来的春,天高气爽的秋,再细碎到波光粼粼的水;洒满庭院的月光;还有漂泊在外的离愁;美好的爱情、友情……

这时候,就会发现古诗词的妙不可言,因为什么都不能比这更好。言简意丰,意蕴悠远,随口念出一句,就能很合时宜的熨贴人心。

最近在读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下两册书将电视节目中的个人追逐赛、擂主争霸赛、飞花令搬进了书中,让关于诗词的内容不再那么单调古板,多了许多趣味性。里面除了有完美的赏析,还有好玩儿的答题机制,闲暇翻上几页,倒也有趣。而且越翻越觉得生活处处是诗意。

说到美丽的景致,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说到抒情,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都不过寥寥数语,却能道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与情谊,实乃古诗词的一种特有境界。

而且《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还解读了我们平时很多刻板印象的误读与曲解。

像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们一直把“蓝”理解为“蓝色”,然而实际上,这首诗中的“蓝”是一种水草,叫“蓼蓝”,为碧绿色。

还有《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们也一直认为这是浪漫的场面,而实际呢?其只不过是为了衬托后面归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的悲伤之情。

说起对古诗词的兴趣,我也是在怀孕后重新正视起来,每次读诗都心下沉静。宝宝出生三个月后,每天读一首诗词和童话给他,小人儿总能很认真的听,还望着我笑。那么小的宝宝自然不懂我在干嘛,可是诗词自有它的韵律,光是读出来就很动听了。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就有琴瑟和鸣把诗词唱出来的习惯,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知乎曾经有段时间有个热门话题就是关于要不要孩子背诗词,一部分人觉得学诗词没必要,小孩子纵使熟读熟记也是无用功。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个事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呀。古诗词这个东西就是如此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读多了,自然悄悄在内心扎了根。有一天当你真的触景生情,脑中冒出曾经读过的诗句,才会意识到它的妙不可言。 秋天了,一场秋雨一场凉,周末在家不出门,泡一杯热茶,啃一口月饼,看看这书,倒也是有滋有味,生活处处有诗意,诗意在人心。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十):诗词是我闲常事——从诗词谈到《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

对我来说,读诗还有作诗都是闲常事,是生活的一种方式。闲时,忙时,都可取一册诗词集来读,翻他几页,看他几首,都是一种消磨岁月,增进自己的方式;遇云,遇雨,遇月,都有一种诗情在胸中激荡,于是不能不吐而为诗。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诗的民族。从《诗经》到《楚辞》,到诗,到词,到曲,诗文化从来不曾断绝,一直在流传,几千年的岁月下来,中国的诗文化从未变色,也从未改变,中国人是最脚踏实地的民族,也是最诗意浪漫的民族。诗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基因,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处境,都可以发而为诗。只要有诗,人总不会绝望,就总有路,我想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绵五千年而不绝,诗的功用是绝不可忽视的。

所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来,我一有时间都会去看看。这次又遇到这个节目出了书,所以也自然地要翻来看看了。怎么说呢,就像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播出以来,引起的争论就不小,因为这个节目实在是有些别致的,和别的综艺节目都不太同,而又不是严肃的诗词讲坛,所以质疑的人不少。我看了《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时,我也有一种直觉,觉得这本书引起的争论恐怕也不会少,因为从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实在是有些别致,里面的内容和传统的书大不一样。传统的书一般是只提供知识,人是不能和书互动的,这本书却可以让读者和这本书发生互动,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我是比较欣赏这种做法的。

我来说说这本书的优点吧,一是这本书选取的诗词好,这是最主要的一点,这也是这本书最值得买的一点。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各种诗词选集,比如《唐诗三百首》这些,其实诗词都在那里,读者想去读,现在网络又这么方便,都可以找到的。但是问题是中国的诗词太多了,光拿唐诗来说,就有数万首,其中好坏并存,一般的读者是很难分辨的,也没有精力时间去分辨,所以诗词选集的作用就是在中国的诗词宝库里,选取最好最能引人共鸣的诗词来呈现给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这书选取的诗词,首先量多,再有都是好诗好词,有些是大家常见的,有些则是好的却不常见的,本书的编者应该在选诗词的时候花费了很多苦心,读这本书,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最大程度地了解中国诗词的面貌,也最多地接触中国的好诗词。

二是这本书用了十分灵活新颖的方式,在书本和读者之间有了互动。让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那些嘉宾可以在这本书里比一比诗词储量,就像是参加了一个纸质版的《中国诗词大会》,这对于读者看这本书的兴趣将会有很大提升,而且能让读者看完这本书后,想起许多以前背过的却忘记了的诗词,也能记住许多新的诗词。这本书是极其适合小孩子或者学生的,真心推荐之。

当然这本书的版式设计啊,封面插画啊,都十分美观大方,这些读者都能见到,就不多赘言了。

最后我想说一些我自己想说的话,也许很多人都觉得诗词是一少部分人的游戏,起码是属于那群读书人,或者上层精英的,所以《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一直有一种论调说,将诗词搞得这么娱乐化,这么让普通大众接触进来,会不会让诗词的形象受损,让诗词滥觞。针对这个论调,我想说的是,诗词从来不是一部分精英或者文化人士的游戏,中国是诗词大国,绝不是因为那一少部分人成就的,而是全民族一起成就的。从《诗经》开始,普罗大众就加入了诗的创作,《诗经》里的风,乐府诗等等,里面就有大量篇幅是地方民歌转化而来的。而且中国的大诗人,大词人,都是在中国这篇诗性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这篇肥沃的诗性土壤,我们有理由质疑,李白杜甫还能成为李白杜甫吗?中国自古以来,诗词在民间就有很高的流传度,中国是一个全民读诗,全民作诗的国土,所以让诗词回归大众,让诗词在平常百姓间流传,这是正该的,这是回到了诗歌的传统轨道了。让诗词复活,是有利无弊的事情,所以不管怎么说,见到人们越来越关注诗词,都是一件幸事,都是应该要大力支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87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