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性恋 双性恋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双性恋 双性恋有什么特点,第1张

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310

性取向是由基因决定的,我大概给你分析一下性取向这个概念。

通俗的来讲,用颜色做比喻,如果同性恋是白色,异性恋是黑色,那么双性恋就是灰色的,无性恋就是透明无色的。白色只有一种,纯白,黑色亦然,但是灰色就分很多,深灰,淡灰,浅灰,正灰,所以真正的纯粹的同性恋或是异性恋,是非常非常少的,大部分人都是双性恋,或多或少对同性有兴趣。

或者可以这么理解,把性取向比作一条线,这条线的两端,分别是同性恋和异性恋,那么中间的部分,都可以定义为双性恋。

双性恋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存在,而且是大批大批的存在着,只是这个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大部分双性恋,不会去放大自己在同性那方面的欲望。

而且,双性恋这个词汇,也是一些同性恋比较含蓄的自我介绍,虽然我不用,但是确实有些同性恋者,喜欢自称双性恋。

无性恋与无爱者

很多人以为无性恋就是对同性和异性都不感兴趣的人。  但无性恋的重点是讨论性,不涉及爱情。  无性恋中不爱男人也不爱女人的这部分叫做无浪漫情节无性者。  而无爱者一是因为本身对爱情无兴趣,二是因为种种原因,想爱,爱不上(就是爱无能)。  但这两种都不代表他们没有性驱力,所以不是无性恋。  所以只有无爱者中也无性渴望无性驱力的,才可以算是无性恋。

无性恋与柏拉图

提到无性恋,人们很容易想到柏拉图恋爱。柏拉图恋爱是一种同性间的恋爱。古希腊人流行同性恋爱,哲学家们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柏拉图恋爱只不过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精神交流上,但并不是完全排斥肉体关系。

无性恋与精神恋爱

相同点:精神恋爱者和无性恋者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把恋爱和性爱彻底分开,认为精神部分和肉体部分是分开的,不需要相伴相随。

不同点:精神恋爱者大力提倡精神部分,认为精神追求高于一切,无性恋是无肉部分、两者侧重点不一样。

精神恋爱者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契合后不排除有发生关系的欲望。即精神恋爱有“因爱而性但高于性”的特点。

无性恋与双性恋

双性恋:对两种性别的人都会产生性吸引和爱情的性取向被称为双性恋。

很多人以为无性恋是不在乎性别,既会喜欢女人也会喜欢男人的恋爱叫无性恋,实际上这是双性恋。这是把理解无性恋中的“性”理解错了,这个性是性欲的性而不是性别的性。

无性恋与禁欲

禁欲:会被激起性欲但并不参与的叫做禁欲。

禁欲的原因很多,比如宗教。

禁欲是一种选择,一种自制行为。只要你是有性恋,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可以选择禁欲的生活。

而无性恋是一种取向。像同性恋和异性恋相对,无性恋的对立面是有性恋。

无性恋者即使选择参与性活动,也仍然是无性恋。

无性恋与性功能障碍

社会上一部分人存在着生理上的问题,但由于他们本身对性无兴趣,所以这种生理的缺陷并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

但如果一个人因性的生理的缺陷而苦恼,则他就是一个在生理方面很不幸的有性恋者。

因为生理上无性,但心理上渴望的,也不是无性恋。

无性恋与独身主义

独身主义:推崇、信仰、坚持没有家庭或不跟家属一起生活。

由此看出独身主义只是强调追求自由,不结婚,不愿意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但不排除进行性活动。

无性恋与性冷淡

性欲:渴望与另一个体发生性关系或肉体接触的愿望。

性冷淡是性欲比较弱的表现,不代表没有性欲,部分性冷淡表现为有性欲,但性爱抚无反应或快感反应不足;无法达到高潮等症状。且性冷淡可以通过医学手段治疗。

而无性恋是没有性欲。并且改变无性恋性取向貌似就是很荒唐的事了。

无性恋和性无能、性冷淡混为一谈,或认为无性恋者只是还没遇到爱的人,但真相并不是这样,也有一些小伙伴无法判断自己是否是无性恋,什么样的情况下,你才是无性恋。

1、 在大多数情况下,性真的对你没有吸引力

这也是无性恋最基本的定义,那就是你感受不到别人的性吸引力。这里我们来聊一下性吸引力、性冲动和性欲这三个基本概念。

性吸引力指的是对异性或同性产生的性魅力,即引发其性幻想或者挑起性欲的能力。一般生理健康的男女都能感受到人际间这种“无言的魅力”,但无性恋者虽然能明白、理解这种魅力,却不会将之与“性冲动”相联系。

性冲动是指在性激素与内外环境刺激的共同作用下,对性行为的渴望与冲动。无性恋者基本不会有这种“冲动”,所以很多无性恋者更愿意把自身定义为“没有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欲望的人”。

性欲,对性的渴望。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认为性欲是一种本能活动。饿了就会想吃,困了就会想睡,有性欲了,人就会想办法解决。只要是生理健康的人,从生物角度讲,皆有这种本能需求,无性恋者亦然。但是无性恋者所追求的并非性行为带来的“快感”,而是其“功能性”。

广义上的无性恋者,他们有性欲、感受不到他人性吸引力,也不会对别人有性冲动的存在。

2、 你想要谈一场没有性关系的恋爱

大多数无性恋者并不排斥亲密关系,但不想进行性行为,但是在人们普遍把性爱当做亲密关系中重要的一部分的社会里,要找到无性关系的恋爱非常困难。

当然,无性恋者想要谈恋爱的对象有可能是同性、异性或双性。

但并不是所有无性恋者都想要谈恋爱,也有一种无性恋者,对浪漫关系也是拒绝的,也就是既感受不到性吸引力,也没有恋爱的兴趣。这个群体大约占无性恋者的17%。

3、 当你被一个人吸引时,你对他们除了性吸引力之外的其它方面更好奇

当然,很多非无性恋者谈恋爱时也会对其它方面好奇,比如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是否有共同的三观等,毕竟恋爱不仅仅是性关系。但是作为一个无性恋者,你可能对对方的性吸引力方面毫无兴趣,而只是关注其它方面,如对方的性格、兴趣等,而且比非无性恋者要更关注其它方面。

4、 你可能对性有点反感,但这与创伤无关

大多数情况下,无性恋者对性没有特别的感觉,但也有一些无性恋者对性会有一些反感,但这与因为过去受过创伤或社会文化的因素而导致的对性的抗拒和恐惧是不一样的。

无性恋者可能只是因为性总是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麻烦(如想要浪漫关系却无法找到同类而不得不勉强与对象进行性行为但自己并不喜欢),久而久之对性感到反感,但并不是针对性本身,而是由于无法找到一段无性关系的恋爱。

5、 无性恋者也有可能偶尔感受到性吸引

无性恋也不是永远也无法感受到性吸引力,或者永远没有性冲动,偶尔也有可能会感受到,但发生的频率相当低,可能一年才一两次,或者几年才一次。如果你也是这种情况,你可能就是无性恋。

6、 无性恋者也会DIY

一项美国的调查显示约80%的男性无性恋和70%的女性无性恋进行过DIY。但是DIY不一定等于追求性快感,刚才已经提到,无性恋者也有性欲,因此可能会进行DIY,但很多情况下只是出于生理原因而去DIY,比如减缓压力、让自己尽快入眠等等。

7、 性行为对你来说是无聊的或者是十分勉强的

不是所有人一上来就能确定自己是无性恋,很多人也是尝试过性行为之后,发现自己对这件事的兴趣不大,能进行但是觉得很无聊,或者非常不情愿、很勉强地发生性行为,如果你尝试过后发现自己也是这样的,那么有可能是无性恋。

8、 无性恋不等于性无能

性无能是指因为身体或心理等因素丧失了性行为的基本功能,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性无能可能是无性恋的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性无能的人都是无性恋,反之亦然。

9、 无性恋不等于性冷淡

无性恋与性冷淡是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为有时候两者会互为因果,甚至会有学者都把两者混为一谈,但两者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异。

性冷淡是指存在性欲,但表现较弱,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医学手段进行改善。性冷淡者除了生理上表现为对性爱抚无反应或者快感不足,而且在心理上也会表现为对“性爱”的恐惧、厌恶或者羞耻。

而无性恋者则多表现为性欲正常,有正常的性需求与性快感,但为了避免与他人进行性接触,他们更愿意通过DIY解决。无性恋者与性冷淡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只有4%的无性恋者对于他人之间的性行为拥有消极情绪,但是绝大多数对于自身与他人进行性行为持无兴趣、冷漠等中立而非消极的态度。而性冷淡者都会对性爱有恐惧、厌恶或羞耻的消极态度。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两个不喜欢吃羊肉的人,一个人只是天生不喜欢吃,平时不会主动去吃,但是偶尔吃一下也可以接受,只是觉得不好吃而已,这是无性恋。而另一个人不仅不喜欢吃羊肉,而且对羊肉到了恐惧和厌恶的地步,甚至一想到羊肉就觉得害怕,那背后就是有一些心理或社会上的原因了,这就是性冷淡。

最后,如果你不是无性恋者,我们再来谈谈如何与无性恋者交往。

1 正确认识无性恋者与其他性取向者一样,会受到外表、社会地位、智商等影响,也能与人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所以与无性恋者的沟通交流并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

2 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奢望一个无性恋者会因为自己而改变。就如同性恋一样,无性恋是一种性取向而非心理疾病,不要认为无性恋者了解性或者爱的快乐后就会改变。

3 最后,要坚信与无性恋者是可以建立起亲密关系的,即使没有性的存在,两个人之间仍有可能建立起情感关系或者是恋爱关系,乃至是法律上承认的婚姻关系。

目录部分1:了解无性恋这一性取向1、明白无性恋的含义。2、了解无性恋的范围。3、将无性恋和禁欲主义、贞洁主义分开。4、明白无性恋不意味着什么。部分2:与无性恋者约会该注意什么1、认识到人们之间关系种类的多样化。2、坦诚交流。3、要明白,无性恋者也可能会有亲密行为。4、不要总想着改变对方。生物学上存在无性繁殖,指的是单凭个体就可以产生与母体相同的后代。而就人类来说,无性恋指的是一个人既不会被异性,也不会被同性吸引。要试着理解无性恋群体,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无性恋者和你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性取向不同而已,而他们对于自身性取向的定义和他们本人的性经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部分1:了解无性恋这一性取向

1、明白无性恋的含义。无性恋是性取向的一种,意味着其本人对异性和同性都不会产生欲望。但是,无性恋者仍然有选择性生活、选择爱的权利,有谈恋爱和结婚的自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长期的伴侣关系。 无性恋与其说根据人们的行为来定义,倒不如说更像是对无性恋者自身感觉的定义。无性恋者只是不对他人产生性欲而已。许多无性恋者仍然倾向于认同自己为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泛性恋(指的是可能对任何性别或性取向者产生性欲)等等。

无性恋和欲望低下不是一回事。性欲不振可能是药物或者健康原因引起的。无性恋和有意压制自身性欲的情况也不相同。

2、了解无性恋的范围。和其它性取向一样,无性恋这个称呼只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标签,并不能涵盖、代表每一个自我定位为无性恋者的人。所有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谓性取向指的是由不同需要、欲望、兴趣和吸引力决定的性取向范围。简单来讲,可以将无性恋看做是一个区间,其中包括了纯粹的无性恋、灰度无性恋、半无性恋等。灰度无性恋者指的是极少数情况下,才会选择性生活的无性恋者。

而半无性恋者指的是只有和对方建立了深度情感层面交流之后,才可能对对方产生性欲的无性恋者。

专家提示

Eric A Samuels, PsyD

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学博士Eric A Samuels是一位持证临床心理学家,在美国旧金山市和奥克兰市的私人诊所执业。他于2016年获得莱特学院的心理学博士学位,擅长于男性、年轻人、不同性取向和性别身份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Eric A Samuels, PsyD

临床心理学家

我们的专家认为:无性恋社区中存在很多变数,因为有些无性恋者有时会愿意和别人发生某种形式的性关系。但另一方面,有些人则是完全不愿意和别人发生性关系。

3、将无性恋和禁欲主义、贞洁主义分开。后者是主观自愿选择抑制自身的性欲和性活动,或主观选择在婚前(或稳定的长期伴侣关系建立之前)杜绝性行为。人们可能出于宗教、哲学信仰或道德等原因,选择成为禁欲主义或贞洁主义者。而无性恋指的是不会被他人吸引,但并不意味着自身压抑或者没有性欲。也就是说,无性恋者可能:同时是禁欲主义或贞洁主义者。

通过自慰获得性满足。

通过和特定伴侣的性行为获得满足。

4、明白无性恋不意味着什么。无性恋是性取向的一种,与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都不同。但同时,一个人是否是无性恋者和生理性别、自身性别认同、愿意表现出的性别特质等无关。此外,身为无性恋并不是说就不会对他人产生浪漫情感,而非浪漫者指的是不会对他人产生浪漫情感的人。

部分2:与无性恋者约会该注意什么

1、认识到人们之间关系种类的多样化。人与人之间有朋友关系、母女关系、父子关系等等与浪漫无关的关系,也有多种和性欲无关的浪漫关系。和无性恋者交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要知道浪漫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浪漫非性关系。这种关系中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身体接触以表达感情,如拥抱等。

非浪漫非性关系。这种关系中,双方建立长久承诺。虽然也可能有一定的身体接触,但是不会有浪漫因素,也不会发生性行为。

2、坦诚交流。不论是何种情形,约会交往最重要的永远是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无性恋者交往也同样如此。任何一段情感关系的关键都在于开诚布公的交流。在一段关系初期探讨清楚双方的底线非常重要,这样彼此也会明白对方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什么,明白对方对自己有怎样的期待。如果对某件事不确定,最好的方法就是询问对方。如果对方告诉你他或她是无性恋者,不要显得好像你受到了天大的冒犯,这点很重要。对方这么做并不是说就一定是在找借口,或者想要摆脱这段关系,而只是想要对你诚实以待。

每个无性恋者都有自己的偏好,有些人能接受身体上接触,比如拥抱,但有些人对此则完全排斥。最好问一问你的无性伴侣他们的偏好,有哪些忌讳。

3、要明白,无性恋者也可能会有亲密行为。无性恋者也可以与合适的人分享浪漫关系,或者相互承诺的关系,但是是否和对方有亲密行为则完全取决于当事双方。而约会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亲密行为发生,两个人很可能只是建立一段稳定、强烈的感情关系而已,是否有性行为都可以。两人之间的亲密指的不仅仅是性行为和身体接触。无性恋伴侣可能接受性行为,也可能无法接受性行为。因此沟通非常重要,一定要确保相互之间理解对方的需求。感官上的性愉悦和性吸引是两回事。有的无性恋者仍然可以做到享受性生活。

相反,有的无性恋者对性有关的一切完全不感兴趣,也不愿意探索、开展性行为。

4、不要总想着改变对方。无性恋不是一种主观选择,这和异性恋、同性恋等其它性取向一样。无性恋本身不是问题,也不是需要矫正的非正常情况,不会因为和谁在一起就改变。有的无性恋者对浪漫关系不感兴趣,只会与他人建立较深的友谊,或者非浪漫非性关系。

小提示无性恋者采用的旗帜由四条相等的横向色条组成,从上到下为黑色、灰色、白色和紫色。

无性恋者常常称为“王牌A”,扑克中的黑桃A、红桃A、方片A、梅花A有时候都会被用来作为无性恋的标志。

要知道,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并非易事,因此,如果有人告诉你自己是无性恋者,就意味着对方对你寄与了高度信任。同时也要明白,对方是否是无性恋并不会对你们的关系造成任何影响,只是以前你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而已。

LGBQIA(女同、男同、双性恋、酷儿、两性人、无性恋)中的A指的就是无性恋者(同时也指非浪漫者(aromantic),和无性别倾向者(agender)),而非联盟(ally)的意思。

目录方法1:观察他们的言行1、回想对方过去的恋爱和暗恋。2、注意这个人对别人吸引力的评价。3、注意他们在谈论约会或者约会对象时是否使用“他们”。4、如果他们拒绝谈论自己的爱情生活,要意识到这一点。5、不要根据别人的长相或者说话方式做出假设。方法2:和他们谈论性取向1、认识到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性取向。2、讨论你自己的性取向来提出这个话题。3、告诉他们你是性少数群体(LGBTQ+)社区的支持者。4、询问他们的性取向,看他们是否愿意谈论。5、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要坦白。6、不要和别人讨论某人的性取向。方法3:邀请他们约会1、如果他们告诉你他们是双性恋,你可以约他们出来。2、如果你不确定他们是双性恋,可以邀请他们作为朋友一起出去。3、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这样他们才会对你敞开心扉。4、如果你认为他们可能对你感兴趣,那就和他们调情。5、花时间和朋友在一起,来应对被拒绝的情况。因为你想约某人出去,或者希望和对方成为朋友,你可能想知道对方是否是双性恋。虽然你不能通过一个人的长相来判断对方是否是双性恋,但只要你留意他们的言行,就可能会有所发现。然而,要想知道一个人是否是双性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他们交谈。如果你想和他们约会,那就先约他们出去或者像朋友一样了解他们。另外,要记住,一个人的性取向是很私人的问题,所以不要侵犯他们的隐私或者强迫他们公开自己的性取向。

方法1:观察他们的言行

1、回想对方过去的恋爱和暗恋。如果这个人是双性恋,他们可能约会过或者迷恋过各种性别的人。听听他们对伴侣或者暗恋的看法。此外,想想他们和你分享过的,关于他们对谁感兴趣的事情。例如,假设你知道你的朋友最近在和一个男孩约会,但之前她和一个女孩看起来也有过亲密的关系。这可能就意味着你的朋友是双性恋,但也并非绝对。

同样的,假设你认识一个经常和女人约会的男人,但是他也谈到过他觉得某个你们共同的男性朋友是一个完美的男人。那么他有可能是双性恋。

2、注意这个人对别人吸引力的评价。双性恋者会觉得任何一种性别都有可能对他们有吸引力,当然他们并不一定会被所有人吸引。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双性恋,可以听听他们对别人身体的评论。此外,向他们指出你认为有吸引力的人,看他们如何回应。 例如,假设你和你的朋友在海滩上。一个双性恋的男人可能会说“那个女孩很好”,同时又说“那个男人的腹肌太吸引我了。”

注意:记住,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个人是双性恋。有些人可能只是喜欢谈论别人的身体。

3、注意他们在谈论约会或者约会对象时是否使用“他们”。一个双性恋的人可能不想让你知道他们约会或暗恋的人的性别。他们可能会用“他们”来指代这些人,而不是用“他”或者“她”。仔细倾听,看看他们是不是倾向于这样做。例如,他们可能会说,“前几天我碰见了我的前任。他们过得很好,但我还是很高兴我们分手了。”

他们也可能因为这个词是首选代指约会对象的词,或者认为性别化的代词已经是过去时了,所以才使用“他们”。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可能是双性恋。

4、如果他们拒绝谈论自己的爱情生活,要意识到这一点。双性恋的人可能不喜欢谈论他们的约会对象,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会不小心透露太多。考虑一下这个人是否一直不愿意谈论他们的爱情生活,即使你问起了也不想说。然后,告诉他们你的爱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看看他们是否会回应你。你可以说:“最近的约会很艰难。上个周末我第一次约会,但是不太顺利。”然后,看看他们是否和你分享他们约会的事。

不要强迫他们说,因为他们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另外,不要因为别人不向你敞开心扉就认为他是双性恋。他们可能只是一个很注重个人隐私的人。

5、不要根据别人的长相或者说话方式做出假设。有时媒体会报道双性恋的人要么是雌雄同体,要么就有过度性行为。然而,这两种刻板印象都是错误的表述。不要根据一个人的穿着、发型、走路或者行动的方式、说话的方式来判断他是不是双性恋。例如,不要假设喜欢短发和男性化服装的女孩一定是女同性恋或者双性恋。

方法2:和他们谈论性取向

1、认识到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性取向。性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充满了灰色地带,所以你不能假设这个人会给自己贴上双性恋的标签,即使他们会被不止一种性别的人吸引。除了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异性恋,他们还可能是以下其中一种情况:泛性恋或者全性恋意味着你会被不分性别的人所吸引。

性别流动意味着你的性取向可以改变。

两性人是指两种性别都对你有吸引力,可以用来替代双性恋。

无性恋意味着别人对你都没有性吸引力。

2、讨论你自己的性取向来提出这个话题。不管你的性取向是什么,你敞开心扉会让别人觉得很舒服。提出性的话题,看看他们是否愿意谈论这个话题。如果他们觉得自在,你可以告诉他们你的性取向。你可以说,“我正在看这个电视节目,它有很好的同性恋和双性恋代表。你觉得这些角色怎么样?”如果他们对这个话题有积极的回应,你可以补充上一句,“我是双性恋,所以我喜欢他们不拘泥于别人的刻板印象。”

3、告诉他们你是性少数群体(LGBTQ+)社区的支持者。当你不知道别人对性少数群体(LGBTQ+)的感受时,坦白是很可怕的。表达你对社区的支持,可以告诉别人你是他们的盟友,但不要提及他们的性取向。坦白你的想法,让他们知道你会支持这些性少数群体(LGBTQ+)的朋友。你可以说,“我认为爱就是爱,所以我是性少数群体(LGBTQ+)的盟友,”或者“我十几岁时就开始质疑自己的性取向了,去年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同性恋。现在我正在努力支持我那些性少数群体(LGBTQ+)的朋友们。”

4、询问他们的性取向,看他们是否愿意谈论。要想真正确定一个人是不是双性恋,唯一的方法就是去问他们。如果你认为他们会很乐意和你分享他们的性取向,那就直接问吧。如果他们拒绝回答,那就换个话题,尊重他们的隐私。比如,“你曾经质疑过自己的性取向吗?”或者“你认为你可能是双性恋吗?”

如果他们不想回答,你可以说:“不用担心。你最近工作怎么样?”

5、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要坦白。你可能是出于好意,但重要的是,你要记住他们没有义务对你坦诚。一个人的性取向是很私人的问题,所以如果他们还没有准备好,不要强迫他们告诉你。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向你倾诉。另外,如果他们向你坦白了,也不要说出去。

小提示:如果他们告诉你他们是双性恋,你要保密。如果有人问你这件事,你可以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得自己问他们。”

6、不要和别人讨论某人的性取向。你可能害怕和这个人谈论他们的性取向,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与其他人讨论或者询问他们是否认为这个人是双性恋是不合适的。这是流言蜚语,会导致谣言并且伤害感情。在你准备好直接和他们交谈之前,不要对他们的性取向有任何想法和疑问。例如,不要说:“我听说阿什利和劳伦昨晚接吻了。你觉得她们是双性恋吗?”

方法3:邀请他们约会

1、如果他们告诉你他们是双性恋,你可以约他们出来。一旦你确定他们愿意和任何性别的人约会,可以试着约他们。让他们知道你想和他们谈恋爱,然后提议一个你们都喜欢的活动。你可以说:“我真的很喜欢和你一起出去玩,我想我们不仅仅是朋友。星期五的第一次约会,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打迷你高尔夫球吗?”

小提示:记住,双性恋并不意味着他们会被所有人吸引。他们也有可能对一段浪漫的关系不感兴趣。

2、如果你不确定他们是双性恋,可以邀请他们作为朋友一起出去。和你喜欢的人只做朋友很难,但是和他们建立友谊可以帮你了解他们是否愿意和你约会。想想你们共同的兴趣,然后选择一个你们都喜欢的活动。邀请他们作为朋友和你一起参加这些活动。比如,你们都喜欢当地的乐队。你可以说:“草帽乐队周五有表演,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3、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这样他们才会对你敞开心扉。邀请他们一起出去玩,这样你们的友谊会更加深厚。此外,每天给他们发短信或者留言,这样你们就能经常保持联系。这能让他们在你身边感到舒适自在,然后才有可能向你敞开心扉,让你了解他们的性取向。对自己的性取向保持开放的态度,这样他们更有可能和你谈论他们的性取向。

你可以说:“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爱上一个女孩的情景。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4、如果你认为他们可能对你感兴趣,那就和他们调情。首先,对他们的外表稍微称赞一下。然后,试着评论他们的身体。如果他们看上去愿意接受,你可以给他们取个昵称,看看他们是否会回应。当你感觉准备好了,可以试着轻轻触摸它们,来打破触摸的屏障。慢慢来,这样你们都能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到舒服自在。

你可能会对他们说:“哇,那件上衣真能凸显你的身材。”或者“你的臀部穿那条牛仔裤真好看。”

警告:如果对方看起来不舒服,要立刻退后。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他们的界限。

5、花时间和朋友在一起,来应对被拒绝的情况。约会很难,有时你会遭到拒绝。虽然被拒绝的感觉很糟糕,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你有什么问题。这只是说明这个人不适合你。为了让自己感觉舒服一些,可以和你的朋友一起出去,这样他们就能提醒你还有很多人爱你。你也可以列出一些关于自己美好的事情来增强自信。

小提示记住,你的双性恋朋友不一定会因为对同性感兴趣就会对你感兴趣。不要觉得你需要改变你在他们身边时的行为。

如果他们告诉你他们是双性恋,除非他们觉得没问题,否则不要告诉其他人。他们可能只会向他们信任的人坦白。

他们可能还在质疑自己的性取向,这没有关系。如果他们还没有准备好,不要试图给他们贴上标签。

警告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的性取向而骚扰或者欺负他们。如果你看到有人被欺负,要立即告诉权威人士。

流性恋即疑性恋,比如,一个男人只喜欢女人,但是你不能简单说他就是异性恋,因为万一这个男人认为自己心理上是女人,那么他喜欢女人,就是说他是同性恋。

无性恋就是男女都不喜欢。

所以两者区别在于,流性恋虽然是无法界定恋情男女,但是肯定喜欢其中一个,而无性恋是一个也不喜欢。

疑性恋(Questioning)[1] 是人类性别取向之一,也就是LGBTSQQ[2] 的最后一个Q,有的时候这个概念和流性恋(fluxion)混用,特指那些不愿意被贴上明确性向标签,或者对于自己的性向存疑的人群,涵盖了性别光谱里的其他多样性认同,也是反对贴上性向标签的标签。这个理念主张将情欲和特定性别区别来看, 也就是爱和性别无关。无论关于性别的自我认同,还是关于伴侣的性别,都不是爱的必要条件,因为事实上,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在一个人身上存在着生理性别,心理性别,社会性别以及性取向不一致的情况,而这种不一致还伴随着流动性,很难去固化成一个稳定的标签,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他人。换句话说,在一对情侣关系当中,很难去界定生理性别男的个体是以异性恋还是同性恋的认知来定位自己和接纳另一半,与之相对应的,假设生理性别是女性的另一半,也很难说她是以异性恋或者双性恋的认知来确定自己的身份同时接纳对方的,这里面存在着很多种可能,也存在着流动性,难以用一个固定的概念去固化。

无性恋(Asexuality,也称为nonsexuality),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倾向或者宣称自己没有性倾向的人,即不会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倾向,即缺乏性驱力

请采纳

“睡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睡别人”。

和朋友喝酒聊天聊到性生活的话题时,谢伟总是这样回答。

只是,这个答案敷衍得了酒肉朋友,敷衍不了整日里睡在自己身边的人。

女朋友试过很多办法,想让他对她提起性趣,甚至开始质问他是不是不爱他了。

其实刚开始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伪装的很好。

哪怕自己内心对发生关系这件事并没有什么期待,生理器官也能有反应,能让女朋友觉得满足,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心理安慰。

更何况,最开始,性爱对他尚是一件新奇的事。

可是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越久,这种新奇感逐渐消失,他能体会到的除了伪装的累,还有想要逃避的无可奈何。

像谢伟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少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无性恋”。

01

什么是无性恋?

无性恋,又被称为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之后的第四性恋,代指觉得他人与他物不具性吸引力的人群。他人与他物对其是否有性吸引力是无性恋最重要的判断原因,而非有无性行为或者性欲。

简单来说,就是无性恋有两种倾向:一种有性欲但不指向他人,一种没有性欲。

有研究机构数据统计显示,无性恋者并不意味着性经历缺失,无性恋者可能由于各类原因而发生性行为,如进行自我探索;表达亲密关系;满足伴侣的需求等。

无论是否有性欲的无性恋者,和其他性取向的人一样,都可能对他人产生亲密关系的需求,也可能对亲密关系没有任何需求。

也就是说,以下两种情况均符合上述无性恋定义(但是否将自己认同为无性恋者则是个人的选择):

情况①:感受不到性吸引,但接受或有意愿参与性活动。

情况②:感受不到性吸引,也没有和他人发生性行为的欲望。

2012年发表的《了解无性恋》(UnderstandingAsexuality)中就有提到无性恋在统计上可能和同性恋一样是普遍的存在。

相比同性恋,大众对无性恋的认知程度无疑要低许多。

同性恋至少符合“所有人都需要性”的主流观念,只是欲望对象是同性,而无性恋则偏离主流更远。

02

无性恋面临的困境

知乎上名叫戴晨的网友提过一个90后的男生横横的故事。

确定了自己性向之后,他鼓足了勇气,向父母“出柜”。

电话拨通的那一刻,他坐在宿舍楼下的电话亭里,紧张到感觉自己的胃都开始抽搐。

可是他说了很多,父母在电话那头始终没有什么反应。

直到他提到“以后不会有小孩”,父母才紧张地打断他,“你胡说什么?”

横横说: “感觉父母不是很在意我是不是无性恋,他们只在意我以后要不要小孩,会不会影响他们抱孙子。”

能够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认同的横横,其实是幸运的,大部分无性恋,其实还无法对自己的性取向进行正确识别。

纪录片《(无)性恋》中有一个已经多年没有过性生活的无性恋者。

早年间一直觉得,自己之所以无法感受到对性爱的渴望,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到对的人。

她也并不是感受不到兴奋,只是这种兴奋,并不来自那个和她发生关系的人,这种挫败感一度让她对自己产生怀疑。

她先后交往了20多个人,和每个人都几乎发生了1-2次性爱。

可是,每一段感情都无疾而终。

她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去证明自己身上是否真的存在“障碍”,想要和其他人一样对爱的人存在渴望。

可是最终却在结束这种不断质疑和探索的证明之后,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活法。

缺失的自我认同,让无性恋者无法在成长阶段总是自我否定。他们无法对自己的性取向进行准确判断,总是在质疑自己,尤其是当缺乏对他人的欲望被识别为不正常时,往往会把这种倾向识别为缺失,并想尽办法弥补。

无性恋社区创始人乔,在青少年时期就为自己的性取向进行了命名。

他创造了一个讨论社区,称之为“无性恋”,他想要建立一个可以不需要依靠性爱来获取幸福感关系的集体。

他曾经拥有过同时和几个人产生情感联系,却不发生性爱的关系,几个人彼此依赖,产生情感支撑,一度也非常美好。

后来,那些曾让他产生亲密感的伴侣一个又一个离他而去。

没有羁绊和忠诚度而言的关系,最后接连瓦解。

乔在纪录片的最后提到,他觉得最为沮丧的事情是,曾经觉得只要能够获取幸福感就可以的自己,现在会为了获取亲密感而妥协。

性爱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能够起到的作用,远比他年轻时以为的要多得多。

和一个有性恋者交往,无性恋者被质疑最多的,是“不试试怎么知道”。

性冷淡、禁欲、柏拉图式爱情、性欲减退功能障碍、性经历缺失、没有找对对象等等,有太多能够让人不产生性欲的理由,对于无性恋者以外的人,接受无性恋的存在,本就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

更何况,要和一个无性恋者交往。

无性恋者彼此之间的结合因为缺乏羁绊和约束力无法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而与有性恋之间的交往,常常因为彼此对于性爱的不同感受而产生分歧。

真正束缚无性恋者的,除了他们本身无法形成的自我认同,还有外界不断产生的质疑和难以接受。

03

无性恋者,可能是“爱取向”

很多人对无性恋者会产生误解,认为他们只是对亲密关系具有恐惧情绪,不愿意与人建立建立深度联系。

当然,的确存在不需要依赖亲密关系来获得幸福感的无性恋者,他们对他人不存在性欲,也不渴望从他人那里获得亲密感和幸福感。

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想要从他人那获得亲密和幸福感的无性恋者,和有性恋者不同的是,他们对于关系的界定在于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行为。

简单来说,无性恋者也会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只是不以性欲为标准。

很多人往往简单粗暴的将对一个人是否对另一个人产生了吸引力的方式界定为性吸引力(与被吸引的人发生性接触的欲望),但除此以外,还有浪漫的吸引力(对他人有浪漫的幻想,渴望与被吸引的人建立浪漫关系)、审美的吸引力(外貌、装扮等等的欣赏)以及感性的吸引力(引起情感共鸣)。

知乎某匿名网友就曾说过:

比起性爱,我更想抱抱他,亲亲他,抚摸他的肌肤,他的头发,和他一起入睡,和他一起醒来,和他一起生活,和他一起恋爱,和他一起面对以后的风风雨雨,和他一起走过所有的日日夜夜。

对于有性恋者来说,性爱是亲密关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无性恋者来说,那仅仅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存在。

他们自身没有太强烈的欲望,但大多数和有性恋者交往的人,也会愿意让爱人来在性爱方面的引导。

一位叫戴晨的知乎网友在文章中表示,大部分的无性恋者,其实更偏向于“爱取向”。

“我不过是拿别人找男朋友、处对象、约炮、分手、失恋、劈腿、复合的时间做想做的事罢了,脑子里只有这些的人类,就不奇怪了吗?”

当他们接受自己的无性恋取向,往往能够更清晰地分辨感情与欲望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有性恋来说,感情来得更加简单纯粹。

04

Kinsey(1948)等进行的一项7000万人参与的研究指出,无性恋大约为105%,Bogaert(2004)等其他人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它的概率会更高。

无性恋者其实并不罕见,只是大多数无性恋者无法对自己进行性取向识别,生活在有性恋群体之中,更是会加剧他们把自己判断为异类,需要被纠正的想法。

比起迎合大众,他们更难做到的是接纳自己。

在无性恋者无法被大众视角裹挟着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同时,我们或许需要思考,普及无性恋存在的必要性。

就像国内著名性学家李银河说的 ,“多数的爱情经常是带着性吸引的,但如果有人喜欢这种非性的状态,为什么不可以呢?既然喜欢,就照这种方式去生活。社会会越来越宽容和多元化,大家总有一天不会因此而感到大惊小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601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