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地方特色的民俗有哪些?

闽南地区地方特色的民俗有哪些?,第1张

1、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一来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更加隆重。

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犒赏员工,做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在旧社会的时候,一般是年底地主犒赏长工。

2、中秋博饼(农历八月十五)

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除了全国共有的赏月、吃月饼以外,当地有一种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当年郑成功率部驻扎在厦门,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开始思念家人。

部将洪旭为了激励士兵先国后家的斗志,便巧设“中秋会饼搏状元”,用六个骰子和一只碗,让士兵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红豆的多寡,可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六骰均为4,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饼,六骰均为除4外的数,要关灯,抢月饼。该习俗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

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进行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厦门的饼店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会饼上市,有馅饼、广东饼、饼干式或三者综合。

3、柴头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

柴头会是集中竹竿柴棍农具和日用品的销售会,是福建省民间较大的盛会之一,源于太平天国运动时。

县衙不准农民进城时携带凶器和铁器之类的东西,只能携带竹竿柴棍等,当地农民为了反对奴役压迫和抗捐抗税。

而在陈顺光的带领下,于农历二月初六组织的一次起义,人们手持木棍、扁担、竹叉等冲进县衙,最后以起义胜利而告终,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此次胜利,便定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六举办柴头会。

4、冬节搓丸(农历冬至)

福州地区特有的传统时令节俗,象征全家团圆。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们会在祖先神主龛前陈列簪花寿面等吉祥供品。

桌面放置一只大竹箩,箩中盛有糯米粉,点缀有福橘、红箸、四季花等。然后全家老小围坐在大竹箩周围,边搓丸、边唱儿歌,搓丸分搓和捏两种,搓的有圆球和圆条,捏的则形状各异。

大人喜欢捏寿桃、蝙蝠等象征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的则由大人喝彩附会,如捏一只狗,就唱“狗投富”,捏一只龟,就唱“龟长寿”,搓成的丸在煮熟后醮糖豆粉吃。

5、备节

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 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756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