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奇事刘道元

奇人奇事刘道元,第1张

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本书,描写了水陆码头天津卫这个地方的人和事,此处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此乃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民风强悍。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市井民间,各种怪异人物跃然纸上,尽显人间百态。

《刘道元活出殡》一篇,颇耐玩味。

话说天津卫这一带土产的痞子有两种:武混混儿,文混混儿。武混混儿讲打闹,动则断臂开瓢,血战一场;文混混儿手中一支笔,笔里藏把刀,白纸黑字要人命,其中翘楚,非刘道元莫属。

买卖家若是打官司,谁用刘道元的状子谁赢。他手里的笔也就是一支判官笔。

这个刘道元啊,虽是有钱,却不买房置地,行侠仗义,光棍一条。有两个徒弟伺候着。

有一天,奇人刘道元对两个徒弟说:人间的事,我看遍了,阴间的事一点也不知道。我想装死,活着出殡。

于是,大文混混儿刘道元半夜暴病而亡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于是灵堂设在前,刘道元躲在后院杂物间,静观其变。

结果那些给他打赢官司的大掌柜们一个没来,没名没姓的人倒是蜂拥而至。一纸状子让他几乎倾家荡产的贺老板这次居然来了,没想到是来泄私愤的,不但不行礼,还呸的吐口痰。居然还有来讹钱的!

其实刘道元在乎的是另一个文混混儿啊,叫一枝花。两人平时称兄道弟,能穿一条裤子,可这刘道元一死,愣是没了人影。更有甚者,还有趁火打劫来偷东西的。

头七一到,入棺出殡,陪葬的还有那支判官笔。

两个徒弟也是假戏真做,金三说哭就哭,但是一会儿就没声了。而那马四,来的慢,声音不大,可是动了真格,呜呜哭了一路,好似死了亲爹。这会儿,该刘道元糊涂了,到底是真的好还是假的好。

出殡路上,武混混儿一帮劫了道,居然那个称兄道弟的一枝花也在其中,大声叫喊:那支判官笔本来就该归我,他算个屁!死了,还想把笔带走,没门,不交给我,甭想过去!

刘道元现在豁然开朗,双手一发力,推开棺材盖,哐啷一响,站了起来。

这下可好,出殡的,看热闹的,劫道的混混儿四散而逃。

一次装死,看尽人间百态,世态炎凉。

1无论你是谁,无论你现在多么风光,都别把自己看得太重!有些枷锁是自己给自己套上去的。

2真正的朋友是不需要考验的,需要考验的都不是真正的朋友。

3你以为你是谁,只是“你以为”而已。陶渊明不是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吗:

人之初不是性本善的吗?为何会在俗世的生活中变得虚伪,狡诈,甚至残暴。

每个人终究都会如此吗?

如何保持一份本真?

《基督山伯爵》承袭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手法,又将他对东方异域情调的狂热幻想与当时时尚的世俗生活的喜好相结合,使小说的审美情趣既包含了历史沉淀的审美趣味又有着现代的审美倾向。作品在大众读者市场的制约下,既趋从于大众化趣味,又努力提升着大众的品味。作品在普通世俗生活之外充满了奇人奇事和奇情奇趣,成为了雅俗共赏的读物。

《基督山伯爵》最出彩的一个地方就在于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非常形象和到位,不仅使人们感觉人物的真实性,而且让我们的脑海中产生故事里一个个具有特性的人物。本文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人物语言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课这本小说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更好地分析这个作品的闪光点。唐泰斯的遭遇是痛苦的,但庆幸的是他最后走了出来,选择了宽恕,就像他说的那样,人类的智慧全在这两个词: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以通俗的文学形式向世人展现了超凡的浪漫主义气息,虽然不具备高超深奥的哲理和光芒万丈的气势,但曲折离奇险象环生的故事情节,细致入微极具描写天赋的环境刻画,经历复仇又走向正义的爱德蒙的心路历程,使得这部作品经久不衰,广为传颂。

我班有个捣蛋鬼,说起他呀,让人可笑又可气。

上课铃声响了,我们都径直往教室跑,而他却不,还要到别处兜一圈,等到跑拢教室,自然是迟到了,老师问他为什么迟到,他故意说:“屙巴巴(我们这里的土话,解大便的意思)。”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老师生气了。罚他在门外站,他一点也不在乎,等老师转过身去,他就在那里做怪象,又把同学们逗得大笑起来。见同学们笑的前仰后合,他做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伸出一根手指头,搭在嘴唇上,装模作样地说:“嘘——不要笑!”这下,同学们笑得更欢了。

老师知道是他在外面装怪,只好让他进教室。他“呀”了一声,一蹦,坐到了自己的方位上。瞅着老师没注意,脱下鞋子,贴在耳朵上,打起“电话”来:“喂,喂,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成功啦!”

老师终于忍不住了,狠很地批评了他一顿,我们的学习时间全被耽误了。他呢,好像是在听放鞭炮,一脸的微笑,乐着呢!

不按时完成作业,对他来说,是常事。有一次,老师挨方位检查数学作业,检查到他面前时,他说:“别慌,别慌,我正在找。你看我,记性不好,不知把作业放到哪儿去了!”老师说:“好,我不慌,等你慢慢找。”磨蹭了好久,他终于把一本本子交到了老师手里。老师一看,是历史作业本,上面不知道胡乱画了些什么。老师耐着性子说:“同学,我要的是数学作业本。”他把两手一摊,说:“喔,对不起,对不起,我忘在家里了。”老师笑了笑,说:“别演戏了,你知道你在蒙谁吗?真正被蒙了的,是你自己!”

课外的时候,他更淘气了:脱小同学的衣服,反穿在自己身上,露着肚子,敞着后背满操场疯跑……一次,甚至穿了女式衣服来上学,一见同学就问:“喂,我今天漂亮不?”弄得你笑也不是,气也不是。

一天放学回家,我们几个同学你说我笑的走着,这时,一阵嘹亮的口哨声从身和传来,一回头,是他起着自行车来了。见我们都看着他,他龙头一丢,把双手插进了裤包,接着,把双脚一提,放在龙头上,用脚控制着自行车,借着惯性,直直地向我们冲过来,吓得几个女同学大叫起来。而他,左偏右拐,两下就冲到我们前面去了。

我们几个曾背后议论,说他是“捣蛋鬼”是说错了,该叫他“滑稽鬼”才是,让他去学演小品,说不定会大有成就呢!

我真想能在若干年后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看见他。

(选自《中学生作文选》有改动)

世界无奇不有!世界上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在美国会被收费的人,或者听到电话铃响就会死掉的人。这些奇观总能吸引我们的好奇心。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世界十大奇观。

1英国有电的人

英国的杰基·普利斯曼夫人是一个会发电的人。杰基的丈夫普利斯曼先生是一名电气技师,但他的妻子总是发电:一旦她靠近电器,电器就会损坏,电视会自己打开,灯泡会爆炸24台吸尘器、9台割草机、12台吹风机、19台电饭锅、8台电炉、5块手表和3台洗衣机被摧毁。科学家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来解决这种不可思议的人类发电现象。美国的韦恩·r·科尔博士认为,理论上,大约3立方厘米的人体肌肉细胞可以产生40万伏的电压。

2一对情侣的致命一吻

虽然恋人之间的亲吻是甜蜜的,但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名15岁的女孩却因为亲吻男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叫Deskogus的女生患有花生过敏,男朋友刚吃完花生酱三明治。两人接吻时,女孩不知不觉舔到了男友口中残留的花生酱,当场陷入过敏性休克,随即被送往医院抢救。虽然医生给她注射了急救药物,但还是无法回天,女孩最终还是死了。

3在英国,听到电话就可能死去的人

英国卢顿市56岁的男子蒂莫西·奥多诺格·胡珀在家里总是小心翼翼,他根本不敢在何大一点上出声,因为他46岁的妻子玛格利特和4个孩子都患有一种罕见的心脏病——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任何突如其来的噪音,哪怕是电话铃声,都可能让他们一眨眼就心脏病发作,丧命。

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任何突然的噪音都会使他们的心跳加快,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脑缺血昏迷或死亡。“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至今无药可治,只能靠药物控制。

4美国猫打911救命恩人

猫不仅是宠物,有时候甚至可能是主人的救星。家住美国俄亥俄州的加里·卢森瘫痪多年。2003年,他为自己的公司买了一只小猫,取名汤米。通常,独自生活的加里经常试图训练汤米在电话上按下911呼叫的紧急按钮,以备不时之需。

911接线员接到加里家打来的电话,但没有人说话。当困惑的警察到达加里的家时,他们发现汤米蹲在客厅的地板上,电话就在他身边,而电话的主人倒在了卧室的地板上。原来,加里突然中风,从轮椅上摔倒在地,无法动弹。是小猫汤米按下了911紧急按钮,救了它的主人。

5美国家庭主妇的惊人记忆

一个40岁的美国家庭主妇有着绝对惊人的超级记忆力。她能记得26年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任何大大小小的事情。研究人员没有公布“记忆女王”的名字,只是公布了她的研究代号:“AJ”。只要人们问1980年以来的任何一个日期,她都能立刻回忆起那天她遇见了谁,做了什么——甚至是天气状况,以及那天晚餐吃了什么。此外,AJ可以立即告诉研究人员许多世界事件的日期,包括地震发生的日期和地点。就像在脑子里放**一样。

美国科学家至今无法解开AJ记忆之谜。然而,科学家发现AJ的智商仍然处于普通水平,尽管她对日常生活有着超人的记忆力,但她却记不住一长串数字或字母。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班里最近出了一个奇人异士,此人的名字便叫陈浩,陈浩平时在班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不怎么有大波浪。但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几天,陈浩这个金子发了一点光――下课铃倒计时。

陈浩所讲,他这个功夫练了三年了。每逢快要下课的时候,他便回头看表,打铃前三十秒钟他便在心里专心开始倒计时。就这样过了三年,他终于敢大声倒计时了,

且分秒不差。他的这个特长眨眼间便传到了所有同学的耳朵里,在那些上课无异受刑、下课铃声恰如仙乐的同仁耳中,那“10、9、8……3、2、1、0”无异

于天上的仙乐,因而佩服得五体投地。鉴于陈浩此功能的超高,有人建议陈浩毕业后卖攻倒计时器,这不,一不小心,连未来的事业都有了点眉目了。

陈浩四周潜卧的探子回报:陈浩不只会倒计时这个本领,还会“轻功”,他能一展翅(哦,他没有翅膀,那就是飞檐走壁吧)攀上四米多高的假山上,然后从上面跳

下来而不伤一丝一毫(跟猫学的?)。为了证明此消息的真假,我们“特邀”陈浩为我们展示一下雄姿。只见陈浩爬上假山,上衣的夹克呼啦拉展开,有如雄鹰展

翅,纵身一跃,如同仙鹤一般轻巧地落在了地上,且气定神闲。经检验,陈浩的确没伤一丝一毫。不过,此动作有高度危险,大家千万不要模仿。

汤显祖的情与梦美学观 

题文诗

因情成梦,因梦而亡,

因情复活,奇情异梦,

情愫抒发,情感弛骋,

梦中至情,无生无灭,

情幻梦幻,即梦即情,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情思悠悠,梦境绵绵,

情外之意,韵外之致,

人间至情,唯梦可尽,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一)情感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统一 

从情感美学角度来看,明清时代情感解放理论多偏重于情感内容的独立地位和艺术情感的社会功能,专注于情感的自然本质与伦理本质的冲突,未能注意到情感表现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情感的人文质与审美质的统一。而汤显祖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对情感表现形式的审美眼光和自觉意识,高度重视情感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在情感表现形式上求奇出新,自觉以富有浪漫情调和理想色彩的梦幻形式来表现情感解放与审美超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情感的内容本身和表现形式的统一,鲜明突出了情感表现形式的浪漫性和理想性特征,在情感美学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汤显祖“情”的美学观,撮其要点来讲,

1首先情感作为文艺创作的内驱力,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情感作为创作内驱力,具有本能自发性,它有冲破一切束缚超越生死之外的力量。

2其次,情与理的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情与理的矛盾实质上是个体自由与专制制度,感性生命与理性规范的矛盾,是新的生活内容与旧的结构形式,审美理想与伦理归化的矛盾。而且,情与法(指封建法统)也是尖锐对立的,“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汤显祖体察到情感解放的历史趋势,断然提出以人情否定天理的主张。再次,指出情感审美化艺术化的必然性,“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怨,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既然文艺是情感本质力量的审美对象化,就必须重视情感的审美质,肯定艺术化情感的审美品格。

3再其次,要求“至情”与真知灼见的契合,“必参极天人微窈,世故人情”,把握事物规律性认识,深谙人生真谛,以此作为情感表现的必要保证。情感力量离不开理智力量,情感美渗透着理智美。汤显祖肯定了理性因素对情感的影响。这一观点纠正了唯情论的偏颇,深化了主情理论。 

明中叶至清中叶,以“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可胜数。情感解放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汤显祖的“至情”论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要求,把情感在文艺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对情感表现的冲突美,崇高美给予最充分的肯定。汤显祖的“情”,是广义性情感,既包括如屈原般的忧愤之情,也包括《牡丹亭》中杜丽娘式的纯真的爱情。汤显祖基于“为情作使”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呕心沥血为人间至情而讴歌,表现了历史先觉者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在把握艺术情感本质的基础上,汤显祖进而提出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问题。由于情与理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合“情”而不必合“理”,“情之所有”则“理之必无”就需要突破陈规,另辟蹊径,在情感表现的必然性前提下寻求情感表现的灵活性、特异性。而且“人世之事,非人事所可尽”。现实存在的感性情感,不是既定理性结构形式所能圆满表现的。现存的形式框架不能曲尽人情,如《牡丹亭》中,杜丽娘刻骨铭心的恋情是不能通过现存理性结构形式充分实现的,只能通过梦幻形式实现。 

3在汤显祖看来,情感表现形式和情感内容本身同样重要,二者的统一,是情感美学的根本问题之一。 

为了达到情感内容本身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统一,汤显祖强调创作主体的情感素质问题。他认识到,选用超常超现实的艺术表现形式自由地表达至情,既合情感抒发的目的性又合艺术创造的规律性。“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非物寻常得以合之。”奇异表现形式的选用取决于作家的“灵气”,而“灵气”则源于创作主体的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所具有的自由特质和神奇魅力激发“灵气”,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因而创造出表现“至情”的奇异形式。从汤显祖所强调的“奇士”与“奇文”的关系中也可以看出他重视作家情感素质的能源作用。对奇异超常艺术表现形式大胆肯定和热烈追求,并热心为志怪传奇小说集点校作序(如《合奇序》、《艳异编序》等),是基于其浪漫主义的情感美学观的。他认识到,从哲理层次上来说,志怪传奇作品中那些“奇僻荒诞”、“可骇可愕”之事,出神入化地表现了天地间“奇伟灵异”之气;就社会层面而言,则是在奇幻情节中寄托作者愤世嫉俗的幽深怀抱。“意有所激荡,语有所托归”,他特别寄意和激赏于传奇作品中奇人奇事,推崇以奇人奇事表达奇情异气的艺术手段,表现了作者作为情感解放先驱超越流俗的异端精神和创新眼光。 

总之,汤显祖注意题材内容抒发至情与表现形式上以奇写常的统一,要求把富于激情的情感内容和浪漫主义的奇异形式结合起来,把“为情作使”的使命感和自觉性与以奇传情的创新性和求异性结合起来,把内容的情感美和形式的奇异美结合起来,尽情又尽奇,三者统一为浪漫主义的理想美,这标志着汤显祖情感美学理论的独特光彩。 

    (二)梦幻与情感、文艺的交互关系 

明清时期,写实派与幻诞派流派分明,各有所长。汤显祖虽然推崇奇异超常的艺术表现形式,但从其创作实践来看,并未简单移植那种奇僻荒诞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而是用以奇人奇事来表现奇情异气的传奇路数。他的“临川四梦”(尤其是《牡丹亭》)以奇写情而选择了梦幻形式。他虽大力强调作品的奇异情调和幻诞色彩,但其戏剧创作的梦幻形式又有别于纯粹的幻诞派,他的梦幻形式以浪漫主义幻诞形式写人之常情,浪漫偏胜而归于情薮,避免了幻诞派唯怪是尚的弊端;他汲取了写实派中力主写平常而至奇之事的理论观点,又对那些表现奇情异气的传奇路数推陈出新。所以他所选择的表现人间至情的梦幻形式兼有浪漫主义之奇和现实主义之奇两种因素。 

梦幻是人的情感世界的想象性延伸,成为情感宣泄和情感释放的曲折途径和探索情感奥秘的特殊视角。从情感美学角度来看,文艺中所表现的梦幻是主体情感的幻化审美实现,是人的情感需求和情感遗憾的满足和补偿,成为情感解放的特殊手段。文艺中的梦幻载情早已成为一种图式,它为中国所特有,从魏晋志怪小说到唐传奇等表现人生如梦,梦如人生虚无思想。古典文学中,把梦幻形式,情爱内容和那种还魂复生喜剧性虚构图式结合起来,表现生死之恋中的情爱追求和情感理想。情爱型梦幻图式(特别是主人公的“魂梦幻事”)在元明清戏曲中成为一种时髦,如《扬州梦》、《画中人》、《西园记》、《梦中缘》等等。汤显祖对情爱型梦幻图式尤感兴趣,并自觉地加以利用进而推出新思维和新境界。在《牡丹亭》中,“情”为整个作品的灵魂,剧中女主人公成为“情”的人格化,“梦”为“情”的理想化,杜丽娘慕情还魂典型地说明了情感极致的超越特质。闺阁淑女杜丽娘游园伤春,因春感情,因情成梦,因梦而亡,最后因情复活,与意中人结为伉俪。剧中“惊梦”、“寻梦”实为寄情寻情,情意切切,情思悠悠;充满着情的温馨和爱的魅力。此剧作为中国古典爱情剧的高峰,以梦幻还魂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情爱追求,情愫自由和情感超越,是情爱梦幻世界的审美升华,其情境与梦境交融构成了富有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剧中女主人公执着追求爱情幸福和情感解放,矢志不渝。这种爱情自由和情感解放的执着追求,具有现代情爱色彩。从情感个性化角度来看,情感自由作为个人精神自由的象征,表现出个体性和自我性色彩。汤显祖注意表现人物情感个性特征,抓住主要人物情感表现的内在逻辑,同样是情痴,而“杜之情痴而幻”(指理想性),“柳之情痴而荡”(指奔放性),《牡丹亭》男女主人公情感个性特征比较明显。从明代到清代,对情感个性化认识逐渐深化,而汤显祖早已先在戏曲创作中实践了这一点。情感个性化是符合文学个性化这一根本规律的。汤显祖缘情写梦寄情于梦,通过梦幻形式充分地显示了自己情感价值取向和情感美学新的特色。 

汤显祖对这种情爱型梦幻形式创作特点,从理论上概括为“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并对梦幻与情感,梦幻与文艺关系进行了探索性思考,在汤显祖看来,梦既是一种情感理想,又是艺术中情感表现的特殊形式要素。文艺的情感本质决定了可能而且必要运用梦幻表现形式,“谁曰梦无根,此折是也。惟此处种下奇情,才有异梦”。梦幻形式成为艺术建构的形式要素影响到艺术构思,戏眼文心,如在《牡丹亭》中,梦幻作为艺术构思的法门成为全剧的关键,有梦才成为戏,有梦才有动人心魂的艺术魅力。 

汤显祖的这一理论概括对于深入探讨情感、梦幻、文艺交互关系具有启示意义。关于情感与文艺的关系,文化情感本质论为汤显祖情感美学观的基石。中外情感美学理论都认为情感为文艺之本体,这里无需赘述。关于梦幻与情感的关系,汤显祖理解为情感决定梦幻,“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若作进一步分析,

首先,梦幻这一想象性虚幻性世界,最适合于情愫抒发,情感弛骋。梦幻中的情感不仅可以突破道德约束和理性规范,且可以突破事理逻辑和时空逻辑,它遵循的是情感逻辑,有利于感情的自由抒发。

其次,梦幻不仅对人的情感隐秘进行透视和曝光,而且作为精神性活动具有理想性、创造性特征,它反映了主体的情感愿望和情感理想。梦能补偿情感缺憾,使现实中得不到的情感需求在“梦想”中甜蜜地、圆满地实现。情感的理想性与梦的幻想性同一,情幻与梦幻合一。梦幻形式的迷离恍惚色彩和怪诞浪漫情调,无疑强化了情感的超越力量。汤显祖自谓:“弟传奇多梦语”,他的传奇作品“临川四梦”所获得的巨大成就,便是用梦幻形式抒发情感的最好证明。 

关于梦幻与文艺的关系,汤显祖把梦幻视为文艺建构的特殊形式要素,梦幻为情感理想的审美化艺术化,“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若深入分析,

首先,梦象与艺象都具有形象特征。只是前者具有随机性和变幻性,后者具有有序性和稳定性。

其次,梦境和艺境都是虚境。梦境是无意识状态下驰骋想象自由遐想的产物,具有想象性和虚幻性特点。文艺创作离不开虚构和想象,它是文艺创作的内在要求。梦幻与文艺都需要想象和幻想。

再次,梦思和艺思都是余韵悠长的。梦思可供情感回味,令人难以忘怀。艺思更是如此,强调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有诗为证,“小园须着小宜伶,唱到玲珑人犯听。曲度尽传春梦景,不教人恨太惺惺”。梦思和艺思都具有理想因素,只是梦思是情感理想而并非是自觉反映,而艺思源自创作主体一定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的指导。 

从中国情感美学发展历史来看,汤显祖强调内容情感美与形式奇异美的统一,注重以梦幻形式与人情之常的开拓出新,有着超然独到的美学眼光。他特别重视梦幻的理想性和浪漫性特征,注意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立。“人世之世非人世所可尽”,人间至情,唯梦幻中才可尽。所以汤显祖为尊情而有意识地利用梦幻,把梦幻当作戏曲艺术构思的法门。“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揭示了情感宣泄以梦幻形式加以表现的必要性和审美性特征,尽情而又尽美,既符合心理要求又符合艺术要求。汤显祖对梦幻形式的艺术运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对梦幻艺术的自觉创造性是建立在深刻地美学把握之上的。 

汤显祖的情感美学观具有浓厚的浪漫性和理想性特征,其情感美学观停留于浪漫主义阶段。从美学角度看汤显祖情感美学观具有浪漫主义流派特色,是情感美学发展史上的理想派,或者说他把情感美学自觉地推进到浪漫主义阶段。另外,汤显祖情感美学观的浪漫主义精神是与悲剧精神表里融通的。试想,“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这一句话包含了多少难言的悲痛和辛酸~悲剧意识成为梦幻艺术创作的最深层动因。人通过种种幻想来实现对自身情感悲剧、情感异化的超越,这种努力本身就具有悲剧品格。 

从一般美学意义而言,文艺中梦幻形式不仅充分表达个体情感价值要求,展示情感价值取向,而且按照美的规律把情感对像导向审美化和理想化的有机统一意象。梦幻提供了按主体的情感取向和审美情趣表现的广大空间,人们心中积蓄的情感隐秘可以在梦中得以自由实现。因而,文艺中梦幻这种想象自由、虚构自由是人的情愫和生命力的自由挥发,也就意味着审美自由和审美超越。 

所以说,汤显祖以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和独到超拔的美学眼光,在对文艺情感本质深刻把握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情感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要求“为情作使”的使命感自觉性与以奇写情的创新性求异性相结合;对梦幻与情感、艺术的关系作了探索性思考,自觉致力于以梦幻艺术实现情感解放与审美超越。汤显祖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把情感美学推进到浪漫主义新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87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