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应采用什么混凝土浇筑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应采用什么混凝土浇筑,第1张

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带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坚硬的建筑材料,由胶结材料(通常为波特兰水泥,即普通水泥或称硅酸盐水泥)和矿物质集料(如洗净的沙和砾石或碎石)加足够的水拌合,使水泥凝固和胶结。

答案:B

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及混凝土供应等情况可以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三种形式。分段分层方案适用于结构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时采用。(新教材已删去此部分内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比较复杂,具体如下:

一、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指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或预计 会因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二、配制大体积混凝土用材料宜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优先选用质量稳定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C3A含量较低、 C2S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泥。

2、细骨料宜使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

3、釆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4、应选用缓凝型的高效减水剂。

三、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 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原则。

2、混凝土拌和物在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大于160mm。

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0kg/m。

4、粉煤灰掺量应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 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两种掺和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水泥重量的 50%。

5、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824当设计有要求时,可在混凝土中填放片石(包括经破碎的大漂石)。填放片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埋放厚度不小于15cm的石块,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 体积的20%。

(2)应选用无裂纹、无水锈、无铁锈、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抗冻性能符 合设计要求的石块,并应清洗干净。

(3)石块的抗压强度不低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15倍。

(4)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5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 于250mm,石块不得接触钢筋和预埋件。

(5)受拉区混凝土或当气温低于0°C时,不得埋放石块。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系统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设计。

2、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或拆除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参照附录D进行。

4、施工阶段温控指标和技术措施的确定。

5、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计划。

6、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

7、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

8、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

9、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其中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可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参照附录E的方法计算。

10、主要应急保障措施。

11、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测温作业管理制度。

12、特殊部位和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进行试算,预测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芯部与表层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 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对首个浇筑体应进行工艺试验,对初期施工的结 构体进行重点温度监测。温度监测系统宜具备自动釆集、自动记录功能。

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振捣后50mm〜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 28℃。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大于45℃。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釆用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图a)或推移式 连续浇筑施工(图b)。应依据设计尺寸进行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当横截面 面积在200m以内时,分段不宜大于2段;当横截面面积在300m以内时, 分段不宜大于3段,且每段面积不得小于50m。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m〜 20m。段与段间的竖向施工缝应平行于结构较小截面尺寸方向。当釆用分段浇筑时,竖向施工缝应设置模板。上、下两邻层中的竖向施工缝应互相错开。

3、当釆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当釆用非 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宜大于300mm。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釆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设置除应 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

5、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釆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 埋件等移位和变形。

6、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七、大体积混凝土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还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8d。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 行,当混凝土的表层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C时,可全部拆除。

2、保湿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 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在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养护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芯部与表层温差和 降温速率进行检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4、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应釆取预防寒流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养 护措施。

八、大体积混凝土宜适当延迟拆模时间,当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 分时,其拆模时间应根据温控要求确定。

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炎热、冬期、大风或者雨雪天气等特殊气候条件 下时,必须釆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质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 日光曝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或釆用冷却骨料、搅拌时加冰屑等方法降低入仓温度,必要时也可釆取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混凝土浇 筑后应及时保湿保温养护,避免模板和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条件许可时应避 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

2、冬期浇筑混凝土,宜釆用热水拌和、加热骨料等措施提高混凝土原材 料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C。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 护。

3、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釆取挡风措施,降低混凝土表面风 速,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风干。

4、雨雪天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施工时,应釆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部位留置 施工缝,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对已浇筑还未硬化的混凝土立即进行覆盖, 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场温控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以能真实反映出混凝土浇筑 体内最高温升、芯部与表层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

2、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 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其代表性按平面分层布置;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不宜少于4处,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

3、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应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 测点布设间距不宜大于600mm。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芯部与表层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应变的 测量,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应不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 少于2次。

5、混凝土浇筑体的表层温度,宜以混凝土表面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

6、测量混凝土温度时,测温计不应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并应在测温孔内 至少留置3mm。根据工地条件,可釆用热电偶、热敏电阻等预埋式温度计检 测混凝土的温度。

7、测温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浇筑时,建议采用“低度震动、高密实、自流平”法浇筑混凝土。该方法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设计等级。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振捣:使用低度震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以充分排除气泡和减少孔隙率。

密实:在振捣过程中,需使用长喷嘴混凝土泵均匀注入混凝土,保持一定的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自流平:在浇筑完成后,使用自流平器将混凝土表面修整并协调高差,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达到要求的设计标高和水平度。

通过以上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混凝土裂缝和空洞等缺陷,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设计等级,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313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