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各种情感的钢琴曲曲名 附故事,作者的介绍越详细越好好的话还能加分

求各种情感的钢琴曲曲名 附故事,作者的介绍越详细越好好的话还能加分,第1张

作者:贝多芬

曲名:致爱丽丝

背景故事:

钢琴曲《致爱丽丝》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作者将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题献给女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蒂。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一个冬天的夜晚

——致爱丽丝

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苦难的。世界不曾给过他什么欢乐,而他却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了世界。当人们感到忧伤的时候,贝多芬会悄然来到他们身边,在琴弦上唱出他那隐忍的心曲,安慰着那些哭泣着的人们。所以,罗曼 罗兰才说,贝多芬是依靠心灵的善良而伟大的英雄。

贝多芬二十几岁时的一个冬天,一个寒冷的圣诞节之夜,贫困、孤独的青年音乐家,一个人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仿佛在寻找什么,又似乎是漫无目的,仅仅为了享受一下这圣诞之夜的冷寂的星空……

空气中飘过了富人们餐桌上的烤鹅和苹果的香味,年轻的贝多芬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卷发在风中飘扬……他的心灵似乎感到了一股冲动……

突然,他看见一位身体单薄的小女孩,匆匆地从教堂的那边走过来。她的脸色那么难看,仿佛正因为什么不幸的事儿而感到绝望,她的弱小的身体在寒风中哆嗦……

“小姑娘,什么事使你这么伤心,我能帮助你吗?”

原来,小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他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唯一的小孙女上个月也得伤寒病死了。雷德尔老爹哭瞎了眼睛,正躺在床上发着高烧。他有一个愿望,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

小爱丽丝说,“先生,雷德尔老爹是个善良的人,他爱画画,爱听音乐。每到春天,他就骑着马到森林里去,秋天带着一大捆画回来。他把卖画的钱都分给了我们这些穷邻居,而他自己穷得只剩下一架破钢琴。他病了,他天天都念叨:‘让我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吧,让我到塔希提岛,到阿尔卑斯山去看一眼它们吧!……这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唯一的愿望啊!’”小女孩含着泪水告诉面前的这位先生说:“多好的老人啊!可是没有人能帮助他实现这一愿望!”

“不,也许有的!”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之夜,青年音乐家随着小爱丽丝来到了老画家的身旁。他轻轻地打开了老画家的那架旧钢琴的琴盖。他坐在这架旧琴前,心中似有一种神秘的激情涌起……他的手指轻轻的按动了琴键……

是的,他的灵感和激情迸发出来了,在他接触琴键的的一刹那间,仿佛有一仲无法言说的神秘召引,又若内心深处正在接受神祗的帮助,他弹奏着,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这时候,雷德尔老爹停止了咳嗽,好象是一种回光返照似的,他坐了起来,咧开嘴巴,微笑着,头部也随着音乐的节拍摇晃……小爱丽丝更是满脸惊讶地望着这架破旧的钢琴,好象在怀疑,这位年轻的先生是不是一位巫师,怎么好象具有魔法一般……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上帝!我的灵魂终于可以升入天堂了……

雷德尔老爹扑上前,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音乐家。“先生,感谢你让我在圣诞之夜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

贝多芬站起身,“不,是你那仁慈的心灵在召引我,在趋动着我,还有您,美丽可爱的,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是您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

“不,是您帮助雷德尔老爹实现了他的美丽愿望。”

“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您吧——可爱的小爱丽丝。”说完,青年音乐家低下头,轻轻地吻了小爱丽丝,然后猛地转过身,拉开门,大步走进了夜色中,他的火焰般的卷发在风中飘扬,雄壮的姿态活象一只雄狮……

许多年过去了,贝多芬从没忘记过这个冬天的夜晚。他的心灵常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缠绕着。终于有一天,他凭着准确的记忆,写出了那首曲子,他的心情才稍微平静了一些。他难以忘怀那位善良、美丽的小女孩爱丽丝。他不假思索地把这首钢琴曲题名为《致爱丽丝》……

应该说,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但有些器乐小品同他的那些大手笔相比,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钢琴小品《致爱丽丝》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他却一直在为甜蜜的爱情而不懈地追求着,《致爱丽丝》的创作就包含了这样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故事:当贝多芬年近40岁时,他曾带过一个名叫特蕾泽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此时的贝多芬心情非常荡漾,于是写下了一首钢琴小品送给了这位学生,并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后来,这份乐谱一直就留在了特蕾泽那里。贝多芬逝世后,在他的作品目录中也没有这个曲目,直到40年以后,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的撰记,在整理特蕾泽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个手稿,但在发表这个乐谱时,却把"特蕾泽"笔误为"爱丽丝",待要澄清的时候,人们已接收了《致爱丽丝》这个既成事实。但我却认为,"特蕾泽"也好,"爱丽丝"要好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理解为贝多芬归根结底要献给的,是崇高的"爱情",是人类所有善良的女性。在这首《致爱丽丝》中,贝多芬基于了一个淳朴而亲切的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述,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在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听起来好象二人在亲切地交谈 。

作者:谭露茜

曲名:北风吹

背景故事:

看人间,往事几千年,穷苦的人儿受剥削,挨鞭笞。多少长工当奴隶,多少喜儿受苦难。流不完的眼泪,化作倾盆大雨。诉不尽的仇恨,汇成波浪滔天的江和海。

第一场 杨白劳家

除夕,农民杨白劳和喜儿父女准备过年。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上门逼债,打死杨白劳,抢走喜儿。王大春和乡亲们忍无可忍、奋起反抗。赵大叔指点他们参加八路军。

第二场 黄 家

朱门皆酒肉,佛堂恶满盈。不堪凌辱的喜儿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出虎口。

第三场 芦苇塘边

狗腿子穆仁智紧追喜儿,在芦苇塘边发现喜儿失落的鞋子,误认喜儿投河已死,悻悻而归。

第四场 荒山野林

喜儿在风刀霜剑中拚搏了多少个寒暑,满头秀发由黑转灰,由灰变白。她登山攀岭,仰对苍穹:“我是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我要活,我要报仇!”

第五场 家乡村头

大春带领八路军回到家乡,决心把受苦难的人民救出苦海,得知喜儿的遭遇,更是怒火中烧。黄世仁、穆仁智闻风丧胆,匆匆逃跑。

第六场奶 奶 庙

白毛女(喜儿)在奶奶庙与黄世仁、穆仁智相遇,见仇人、烈火烧,恨不得把他们撕成千万条。

大春等追捕黄世仁而至,惊疑白毛女,尾追而下…

第七场 山 洞

几多年,几多变,亲人相见泪涟涟。太阳出来了,受尽苦难的人们重见天日。

第八场 广 场

千年的仇要报,万年的冤要伸,喜儿和劳苦大众喜获新生。

你可以仔细听一下,曲子在哪部分出现,就是什么情节喽~~~

       可以这么说,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兴盛。那么古典主义时期究竟从何时开始算起,又在何时结束呢一般而言,1750年J·S·巴赫去世之时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结束、古典主义时期的开始;而1827年乐圣贝多芬的去世则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在这前后不到一百年的岁月中,古典主义风格成为当时艺术的准则以及审美的标尺。

       浪漫主义时期。 从贝多芬之后,西方古典音乐就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音乐家们要么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如舒伯特、肖邦),要么着迷于表达文学作品中强烈的戏剧性(如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他们不停地打破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只是为了能让人们更易为自己表达的独特内容而感动。此时的不少音乐在结构上已丧失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严谨,但也更为灵活了。

      估计大家对肖邦都比较熟悉,因为国产的几位钢琴大师都喜欢弹肖邦。这也不难理解,肖邦的钢琴曲中那么多空灵飘逸的气息本来就和中国文化有几分相通。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这是任何一个听过他的音乐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他几乎只为钢琴写作,故而他能把钢琴的抒情性发挥到极致。

       舒曼最后得了精神病,而不少人称他为浪漫主义精神的化身,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过于耽溺于个人的激情世界中不一定是好事。他的音乐大多很抒情,很有诗意,有时也会很激烈。他作了四首交响曲,都不如前面提到的那些有名。舒曼最常被人提到的作品是钢琴组曲《儿时情景》、《C大调钢琴幻想曲》、《狂欢节》等。我最喜欢的有贝多芬,肖邦,舒曼,李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伯特,瓦格纳,韦伯等。

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欢迎交流!

非常抱歉,由于输入和输出设备的限制,我暂时无法让您看到实际的简谱。但是,如果您想要邂逅次中音萨克斯的简谱,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在互联网上搜索“邂逅次中音萨克斯简谱”,您可能会找到一些免费的资源。

2 购买一本音乐乐谱书籍,其中可能包含您需要的曲目。

3 请一位音乐家为您演奏,并让他们为您写一份简谱。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您获得所需的邂逅次中音萨克斯简谱。

第33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将于2008年10月4日至30日举行,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不过活动现场会有17场精彩的表演。关于节目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年度顶级音乐节——第33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将于10月4日至30日举行!本届音乐节以“器乐潜能”为主题,以22场演出带来17场精彩演出,用雄壮灵动的音符与大众分享音乐带来的美好!

精彩集锦,先睹为快!

开幕式上上演了莫扎特的两幕歌剧《魔笛》。

755-79000压轴致敬

《黄河大合唱》

10月4日和5日(20:00)和10月6日(15:00)

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

这场盛大的开幕式从伟大的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两幕歌剧《魔笛》开始。这部奇幻的歌剧,以颠覆传统的创新表演形式,带领观众进入奇幻的魔幻梦境。该剧由柏林歌剧院和英国1927剧团联合出品,将**动画和现场演唱完美结合。

《魔笛》

10月30日20:00

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

为纪念冼星海名曲《黄河大合唱》,澳门之子》首演80周年,也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双重庆祝的重要时刻,由澳门管弦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合唱团共同献上压轴戏,一场极具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中国作品音乐会将为音乐节画上圆满的句号。

国际顶级音乐家云集。

室内乐表现出各种风格。

《黄河大合唱》

10月11日20:00

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

钢琴大师比利查尔兹爵士(SirpianomasterBillyChilds)曾获得16项格莱美奖提名,并获得5项格莱美奖,他将与三位杰出的音乐人一起,献上一场悠扬优雅的爵士之夜。

《比利柴尔斯爵士四重奏》

10月12日20:00

帮派剧场

以精湛的演奏著称的美国多里安木管五重奏,将以精湛的技艺演绎多首精彩的音乐佳作。它还将与爵士乐钢琴家比利查尔兹(BillyChilds)一起在舞台上表演,并与备受期待的新歌《多利安木管五重奏与比利柴尔斯》的全球首演携手合作。

《生态系》

10月5日20:00

帮派剧场

来自挪威的“中世纪三重奏”为乐迷们献上了《北欧圣韵》和《北欧圣韵》,用他们独特的歌声沐浴在北欧酷炫的音乐风格中。

《北欧谣风》

10月12日20:00

澳门文化中心剧院

由葡萄牙杰出的“四人半乐队”将流行摇滚音乐与葡萄牙法多音乐巧妙结合,以全新的音乐风格、全新的角度演绎最美的葡萄牙歌曲。

《情定四分半》

10月20日20:00

澳门文化中心剧院

非洲竖琴家苏娜超音蝠将在《情定四分半》年带来许多非洲传统音乐。

《乐动西非》

10月21日至22日20:00

澳门大学图书馆广场

久负盛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将演奏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乐动西非》,与中国著名钢琴家王羽佳一起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高超《维也纳爱乐乐团》,值得期待。

音乐对话融合了中西元素。

音乐精英显示其优势。

《来自新世界》

10月24日20:00

帮派剧场

《第三钢琴协奏曲》

10月26日20:00

澳门文化中心剧院

保加利亚小提琴家斯莱特林卢塞夫携手韩国钢琴家孙烈音,以精彩的演出震撼丁刚剧院舞台。此外,两位杰出的音乐家还将与世宗独奏家合奏呈现门德尔松的《琴弦乐聚》音乐会。

《四季邂逅》

10月27日20:00

澳门文化中心剧院

《琴弦乐聚》海顿的《四季邂逅》由曾被誉为“音乐神童”的澳门青年小提琴家苏菲亚和世宗独奏家合奏。

《D小调双协奏曲》

10月13日20:00

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

澳门中乐团《飞跃幻响》邀请多位著名音乐人献上多首中外名曲,包括意大利著名歌剧《飞跃幻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眠》。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10月18日-20日20:00

文华的房子

上海民族音乐研究会连续三晚在澳门世界遗产地贾政公馆呈现多项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展现独具江南特色的民族音乐精髓。

《乐汇中西》

10月27日20:00

龙普云圆形剧场

擅长演奏多种乐器的美国跨界音乐天才彼得包里克(PeterBaldrick)在龙环葡韵圆形剧场展示了自己非凡的音乐才华。

《乐汇中西》

10月19日20:00

帮派剧场

755-79000音乐会由澳门两位华人青年音乐家蔡晓琳(古筝、二胡)和方腾(二胡)联袂演出,展现澳门新星的音乐才华。

还有一个叫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世人普遍认为其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尊称他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他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光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扩展资料: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笃信宗教,是位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大多数作品也都是宗教音乐。他的音乐体现了生活在18世纪德国普通市民的思想。

他深受着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拥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虽然他消极、屈服,还没有看到改变生活的途径。但他觉得一个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就是巴赫在他的艺术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他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市民之间的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

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

巴赫的声乐作品中以康塔塔最为丰富多彩。巴赫的康塔塔一方面继承了接近歌剧的世俗“康路塔”的传统,另一方面继承了接近复调合唱的宗教康塔塔的传统,创造出一种声乐器乐综合的新型的康塔塔。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水彩手绘风一段跨越种族的邂逅

名称:艾特熊和赛娜鼠

时长:80分钟

观看途径:小破站

类型:治愈动画

国家:法国

内容简介:从小生活在孤儿院的小老鼠赛娜,几经波折,终于从地下鼠国逃出。可是当她跌跌撞撞地来到熊的王国时,却一路受尽鄙夷和白眼。疲惫的小赛娜沉沉地睡在垃圾桶里一觉惊醒后发现一只体型硕大的熊正要把她当作晚餐。赛娜带着艾特去了一个装满糖果的地窖,两人便形成了奇怪的友谊。

原来这只名叫艾特的熊先生是名街头音乐家兼马戏团演员,多才多艺的艾特还从事过很多职业。艾特带着赛娜到家里住,他们彼此扶持理解,相互鼓励帮助,跨越偏见相爱。

这部**是根据儿童绘本翻拍的,除此之外还有剧集版。温馨的水彩手绘画风和温馨的故事情节,偷牙的小老鼠与爱吃糖掉牙的大熊跨越了偏见,战胜了世俗,寓意深刻,**整体风格是法国浪漫画风值得一看。

台词分享:“找到艾奈斯特,再也不离开他。找到赛斯汀娜,和她永远在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128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