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的诗词

立秋节气的诗词,第1张

有关立秋的诗词如下:

1、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唐]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

2、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杜甫)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唐]刘禹锡其一)

4、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秋词二首[唐]刘禹锡其二)

5、“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唐杜甫《立秋》)

6、“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立秋前一日览镜》)。

7、晚唐令狐楚云:“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心中旧气味,若校去年时。”(《立秋日》)

8、“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君位日宠重,我年日催颓。无因风月下,一共平生杯。”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清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9、“自惜茂陵多病客,感阴惆怅尽孤吟”(沈遘《立秋书怀》)

10、而杨齐更为直抒胸臆:“功名未了男儿事,争遣心头系得旌。”(《立秋后有感》)

11、白居易常常在立秋日惦念远方的朋友“故人千万里,新蝉两三声”立秋日曲江忆元九,这是在长安怀念元稹;

12、“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立秋夕有怀梦得》)这是想起了刘禹锡。

13、“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谁教同会一时秋。”(《立秋日登乐游原。

14、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

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它是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立秋之后天气还是很热,中医将立秋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

关于立秋古诗词如下:

1、立秋-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睡眠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2、立秋前一日览镜-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赏析:

诗人失意时的即兴之作,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体验,构思精巧,颇有意趣。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

3、咏二十四节气诗·立秋七月节-唐-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赏析:

立秋时节有三候,一候,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露,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三候,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

元稹的这首诗里就把这三候描写得淋漓尽致。首联“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写没有料到夏天就这样走到尽头,凉风吹起偷偷地迎来了秋天。秋天来临,凉风正至。首句就描写了时间转变的心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7258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