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油菜花观赏地推荐这15个地方看油菜花最好

贵州油菜花观赏地推荐这15个地方看油菜花最好,第1张

贵州的春天,那是一个精彩的海洋。油菜花,杜鹃花还有樱花在那时候都将会依次开放!贵州在春天的季节里面定已经成为粉红,粉嫩的世界,浩瀚的花海就在青山绿水之间,贵州的油菜花更是号称一绝,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个赏油菜花的地方。

1、贵定金海雪山油菜花海

贵定金海雪山油菜花海,地处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位于国家AAAA级景区金海雪山内。

每年二月中旬开始,近万亩油菜花和千顷酥李花竞相盛开,滚滚金浪铺天盖地,与蓝天白云、高山流水、森林山丘和布依民居、观音文化苑等交相辉映,变换出一道道独具特色的迷人风光,令无数游客迷醉其间。

连绵数里的万亩油菜花和千顷酥李花构织出来的景观被形象地称为“金海雪山”,成为省内外游客春游赏花佳地。

2、黄果树“龙”字田油菜花海

黄果树“龙”字田油菜花海,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龙宫景区,总占地面积约8万余平方米。

“龙”字田的字体拓自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书法,按季节不同采用两种农作物套种,春季由油菜花和蚕豆进行套种,夏季由黑糯米和水稻进行套种,在春季油菜花尤为壮观,花香扑鼻、沁人心脾,“龙”字在花海中漫舞,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到此拍照“打卡”,助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017年8月28日,“龙”字田景观获“世界最大植物汉字景观”世界纪录认证。

3、兴义万峰林油菜花海

万峰林属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同时,也因为气候的原因,黔西南地区是全国最早盛开油菜花的地方之一。

目前万峰林有6000多亩油菜花,在春节前油菜花就会相继开花,花期会持续到3月左右。

在峰林下,田园间的油菜花极具观赏性,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观景。

4、开阳十里画廊玉水金盆油菜花海

开阳十里画廊玉水金盆油菜花海,位于青龙河畔的底窝坝区,由河道冲刷沉积形成小盆地,河道在此处绕坝流过,形成一个直径1公里多的“半圆形”大拐弯。

两岸平坦,梯田层层,农舍点点,门前屋后,桃李婆娑,远山松柏苍翠,河中沙滩如银,河水清澈见底。

每逢油菜花金黄飘香时节,银滩清流与金色的田野互相辉映,从观景台俯瞰,整个田坝在河的包围下形似盆而色金黄,故名“玉水金盆”。

5、黔西柳岸水乡油菜花海

黔西柳岸水乡油菜花海,位于黔西市洪水镇解放村,距市中心7公里。景区旅游设施完善,停车场、垃圾箱、卫生厕所一应俱全。

有3000平方米停车场一个,能同时停放车辆300多辆。景区内有3公里沿河观光道,1200米景观道路5条,有百米翠竹、风雨桥、百步桥、太极图、鸡嘴、仙人桥、渡槽、代家四合院8个自然景观。

景区依托油菜花种植,打造“柳、岸、水、乡”景观,成功举办了6届“柳岸水乡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先后获得了“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贵州最美油菜花农事景观”称号。

6、江口双岑油菜花海

江口双岑油菜花海,位于江口县凯德街道办事处西南部,距江口县城10公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独特的山地田园景观,让你在不同角度有不同视觉体验。

双岑村通村公路从油菜花海中间穿插而过,花海边上河流清澈秀美。每年举办的“梦幻田园·金彩双岑”油菜花文化艺术节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采风,节日期间有乡村乐队、旗袍模特秀、田园书法等表演,双岑油菜采用微田园的方式进行认养,游客可以根据自己认养的油菜田收获纯手工压榨菜籽油,让游客既能体验种植的乐趣,也能收获快乐。

7、岑巩周坪油菜花海

岑巩周坪油菜花海,距岑巩新县城20公里,岑石(岑巩—石阡)公路穿境而过,龙江河绕村流淌,山水相连,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基础良好,自然条件优越。

周坪村属岑巩杂交水稻制种核心示范区域,是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之一,有思州柚和杂稻制种2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2017年“龙江河畔油菜花景”获得了“贵州十大最美油菜花农事景观”荣誉称号。

8、龙里湾滩河油菜花海

龙里湾滩河油菜花海,位于省级农业示范园区—龙里县湾滩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距龙里县城40公里,距省会贵阳60公里。

阳春三月,气温回升,这里的油菜花竞相开放,犹如金色花海,微风飘过,花香醉人。

当您远离城市的喧嚣,漫步在这片花的海洋里,您生活更加瑰丽,心灵更加宁静。这里还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走马村孔雀寨,各种布依族风情活动让人迷恋。

9、平坝一粒米美丽田园油菜花海

平坝一粒米美丽田园油菜花海,位于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距城区、高速入口、平坝高铁站5公里以内,交通便利便捷。

阳春三月,一粒米美丽田园油菜花全面盛开,千亩田园稻田画和百亩七彩梯田簇拥同时绽放,漫山遍野。

粉红的桃花点缀在五颜六色的油菜花海中,春风吹过,春意盎然,游客穿过原始步道可以到达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虎山遗址,景区内设两个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观景台,俯瞰整个油菜花海。

游客还可乘坐观光小火车环游整个油菜花海,置身在油菜花海的美景中,尽情享受油菜花香。

穿过奇异独特的瓜果长廊,采摘各式各样的奇异瓜果,让游客体验大自然和科技融合,品尝附近农家乐中的平坝特色美食。

晚上体验新奇的住宿方式—帐篷酒店。傍晚附近村落炊烟四起,晚霞照应在花海中,此刻让每一个逃离纷繁城市的人都能找到归宿。

10、西秀鲍屯油菜花海

西秀鲍屯油菜花海,地处“中国古水利传统村落”大西桥镇鲍屯村,是西秀的油菜主要产区之一。

油菜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观赏作物,甚至还可作为蔬菜食用。油菜种植简单,管理粗放,是广大农户秋冬季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

油菜的种植模式主要有“水稻-油菜”轮作“玉米-油菜”轮作及“蔬菜-油菜”轮作等模式。在油菜品种方面,西秀种植的主要是黔油系列的黔油18、黔油28、黔油29,及油研系列的油研50、油研817、宝油早12等品种。

每年3月随着春天的到来,油菜花抢在樱花、桃花之前盛开,是最先迎接踏青赏花人潮的金色花海。

11、都匀凯口大坝油菜花海

都匀凯口大坝油菜花海,位于贵州省都匀市平浪镇凯口村。凯口大坝四面环山,数条河流穿插大坝而过,大坝落差不高于5度,凯口大坝优质农田3600余亩,每年稻油轮作,油菜种植面积达3000亩以上。

2022年,凯口村继续设计油菜花图案,以“跟我去都匀”“

山水桥城、光影茶都”为观赏标题,全力打造油菜花观光景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2、碧江瓦屋司前大坝油菜花海

碧江瓦屋司前大坝油菜花海,生态环境秀美,每年举办“油菜花观光月暨山地旅游活动”吸引数万游客前来瓦屋观光摄影、拍婚纱照、体验农事。

2021年,举办碧江区第五届“油菜花观光月暨山地旅游活动”,观光月期间共计接待来自福建、广东、上海等省市游客30万余人次。2022年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打造了“四新四化”“天下瓦屋·黔东花海”两幅巨型景观图。

13、长顺松港油菜花海

长顺松港油菜花海,位于长顺县长寨街道付家院村,距离惠兴高速匝道口(长顺东)7公里。

每年春节过后,长顺松港坝子便是油菜花的海洋,作物景观与四周的山水景观相辉映,恰似一幅国画大师的得意之作,放眼望去尽是一片花海,金浪涌动,花香袭人,人在花中走,犹如画中游。

微风吹来,金黄花浪起伏,如同大海的波涛翻滚,是休闲浪漫的旅游胜地,适合网红打卡、摄影摄像、亲子游、学生集体出游、情侣约会邂逅、职场人士解压、中老年人休闲养生的绝佳去处。

14、盘州新民万亩梯田油菜花海

盘州新民万亩梯田油菜花海,距板威高速(S77)保田匝道19公里,新民温泉12公里,盘州市大洞竹海风景区25公里,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市54公里,核心区总面积达一万二千多亩,已种出100米巨幅紫色“奋斗”二字和传统农耕文化图案,在美丽村庄和湖水的交相映衬下,湖光山色,无论是远眺还是近观,都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至18摄氏度;居住着勤劳善良朴实、热情好客的布依、彝、回、汉等民族,民俗风情浓郁。

15、黎平皮林坝区油菜花海

黎平皮林坝区油菜花海,位于黎平县肇兴镇皮林村,是“百里侗寨”和肇兴侗族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素以著名的溶洞群和“过化摩崖”石刻著称。

每年2到3月,皮林大坝油菜花开,花海与村舍相映成趣,形成了肇兴景区亮丽的风景。站在田坝边上,阵阵花香迎面拂来,沁人心脾,叫人神清气爽,忍不住想与油菜花来个亲密接触,便不由自主迈步朝田里走去,却沾染了一身的花粉。

油菜秸秆均高过人头,挨挨挤挤站立在广袤的田坝里,大朵大朵的油菜花,娇艳地怒放,传递着春天的气息。

引水行

[作者] 李群玉   [朝代] 唐代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引水行》赏析

唐代诗歌题材丰富,内容广阔,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却很少得到反映。象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这种描绘壮美的劳动场景的诗作,竟如空谷足音。这是封建文人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所造成的。正因为这样,李群玉的这首《引水行》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诗里描写的是竹筒引水,多见于南方山区。凿通腔内竹节的长竹筒,节节相连,把泉水从高山洞口引到需要灌溉或饮用的地方,甚至直接通到人家的水缸里,丁冬之声不绝,形成南方山区特有的富于诗意的风光。

一、二两句写竹筒引泉出洞。一条寒玉,是对引水竹筒的生动比喻。李贺曾用“削玉”形容新竹的光洁挺拔(见《昌谷北园新笋》),这里用“寒玉”形容竹筒的碧绿光洁,可谓异曲同工。不说“碧玉”而说“寒玉”,是为了与“秋泉”相应,以突出引水的竹筒给人带来的清然泠然的感受。寒玉秋泉,益见水之清洌,也益见竹之光洁。玉是固体,泉却是流动的,“寒玉走秋泉”,仿佛不可能。但正是这样,才促使读者去寻求其中奥秘。原来这条“寒玉”竟是中空贯通的。泉行筒中,是看不见的,只能自听觉得之。所以“寒玉走秋泉”的比喻本身,就蕴含着诗人发现竹筒引水奥秘的欣喜之情。

“引出深萝洞口烟。”这句是说泉水被竹筒从幽深的泉洞中引出。泉洞外面,常有藤萝一类植物缠绕蔓生;洞口附近,常蒙着一层烟雾似的水汽。“深萝洞口烟”描绘的正是这种景色。按通常顺序,应先写深萝泉洞,再写竹筒流泉,现在倒过来写,是由于诗人先发现竹筒流泉,其声淙淙,然后才按迹循踪,发现它来自幽深的岩洞。这样写不但符合观察事物的过程,而且能将最吸引人的新鲜景物先描绘出来,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竹筒引水,一般都是顺着山势,沿着山路,由高而低,蜿蜒而下。诗人的行程和竹筒的走向一样,都是由山上向山下,所以多数情况下都和连绵不断的竹筒相伴而行,故说“十里暗流声不断”。有时山路折入两山峡谷之间,而渡槽则凌空跨越,这就成了“行人头上过潺湲”。诗不是说明文,花费很大气力去说明某一事物,即使再精确,也不见得有感人的艺术力量。这两句诗对竹筒沿山蜿蜒而下的描写是精确的,但它决不单纯是一种客观的不动感情的说明,而是充满诗的情趣的生动描写。关键就在于它写出了山行者和引水竹筒之间亲切的关系。十里山行,竹筒蜿蜒,泉流不断,似是有意与行人相伴。行人在寂寥的深山中赶路,邂逅如此良伴,该会平添多少兴味!“十里暗流声不断”,不只是写竹筒流泉,而且写出了诗人在十里山行途中时时侧耳倾听竹筒流泉的琤琤清韵的情景;“行人头上过潺湲”,更生动地抒写了诗人耳闻目接之际那种新奇、喜悦的感受。

竹筒引水,是古代劳动人民巧纱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动事例,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为自然增添了新的景色,新的美。而这种景色本身,又是自然与人工的不露痕迹的和谐结合。它本就富于诗意,富于清新朴素的美感。但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这种美的事物,能为文人所发现、欣赏并加以生动表现的却不多。仅此一端,也足以使我们珍视这首《引水行》了。

《引水行》作者李群玉简介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李群玉的其它作品

○ 书院二小松

○ 石头城

○ 江南

○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 杜丞相悰筵中赠美人

○ 李群玉更多作品

  引水行 唐·李群玉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引水行鉴赏

  李群玉的这首《引水行》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诗里描写的是竹筒引水,多见于南方山区。凿通腔内竹节的长竹筒,节节相连,把泉水从高山洞口引到需要灌溉或饮用的地方,甚至直接通到人家的水缸里,丁冬之声不绝,形成南方山区特有的富于诗意的风光。

  一、二两句写竹筒引泉出洞。一条寒玉,是对引水竹筒的生动比喻。李贺曾用“削玉”形容新竹的光洁挺拔(见《昌谷北园新笋》),这里用“寒玉”形容竹筒的碧绿光洁,可谓异曲同工。不说“碧玉”而说“寒玉”,是为了与“秋泉”相应,以突出引水的竹筒给人带来的清然泠然的感受。寒玉秋泉,益见水之清洌,也益见竹之光洁。玉是固体,泉却是流动的,“寒玉走秋泉”,仿佛不可能。但正是这样,才促使读者去寻求其中奥秘。原来这条“寒玉”竟是中空贯通的。泉行筒中,是看不见的,只能自听觉得之。所以“寒玉走秋泉”的比喻本身,就蕴含着诗人发现竹筒引水奥秘的欣喜之情。

  “引出深萝洞口烟。”这句是说泉水被竹筒从幽深的泉洞中引出。泉洞外面,常有藤萝一类植物缠绕蔓生;洞口附近,常蒙着一层烟雾似的水汽。“深萝洞口烟”描绘的正是这种景色。按通常顺序,应先写深萝泉洞,再写竹筒流泉,现在倒过来写,是由于诗人先发现竹筒流泉,其声淙淙,然后才按迹循踪,发现它来自幽深的岩洞。这样写不但符合观察事物的过程,而且能将最吸引人的新鲜景物先描绘出来,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竹筒引水,一般都是顺着山势,沿着山路,由高而低,蜿蜒而下。诗人的行程和竹筒的走向一样,都是由山上向山下,所以多数情况下都和连绵不断的竹筒相伴而行,故说“十里暗流声不断”。有时山路折入两山峡谷之间,而渡槽则凌空跨越,这就成了“行人头上过潺湲”。诗不是说明文,花费很大气力去说明某一事物,即使再精确,也不见得有感人的艺术力量。这两句诗对竹筒沿山蜿蜒而下的描写是精确的,但它决不单纯是一种客观的不动感情的说明,而是充满诗的情趣的生动描写。关键就在于它写出了山行者和引水竹筒之间亲切的关系。十里山行,竹筒蜿蜒,泉流不断,似是有意与行人相伴。行人在寂寥的深山中赶路,邂逅如此良伴,该会平添多少兴味!“十里暗流声不断”,不只是写竹筒流泉,而且写出了诗人在十里山行途中时时侧耳倾听竹筒流泉的琤琤清韵的情景:“行人头上过潺湲”,更生动地抒写了诗人耳闻目接之际那种新奇、喜悦的感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7909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6
下一篇2023-12-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