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百两茶的制作

安化百两茶的制作,第1张

安化百两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以其独特的鲜香口感和优质的品质而著名。下面是安化百两茶的制作流程:

1采摘鲜叶:选择在梅雨季节或雨后早晨采摘,选用茶树新梢的三四片嫩叶,要保证鲜叶完好无损。

2烘青:采后立即进行烘青,叶子分别在大火和小火下轻轻翻炒,使鲜叶的红色变为闪亮的墨绿色。

3揉捻:将烘青后的叶子在盆子里揉捻,使其散发出浓郁的香味。

4滚揉:将揉捻好的叶子放入锅中进行滚揉,将其更加压实并分散茶汁。

5晾晒:将滚揉好的茶叶晾晒在室内通风处,让它们进行适当的发酵。

6焙干:待茶叶进行足够的发酵后,再进行焙干,将其干爽并增加其口感。

7分级分类:依据茶叶品质、颜色和形状等因素,将茶叶进行细分和分类。

8包装存储:将茶叶分装入木箱、铁罐或其他包装容器中,保证其新鲜度和品质,存放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等待销售。

陶澍故居景区 陶澍墓位于小淹镇沙湾村,由朝廷拔银兴建。陵园占地50亩,环筑围墙,右门入侧处有御碑亭,亭内两只巨大的石鳌背负一块道光皇帝御赐的、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碑文,进门左侧为陶澍墓,墓前有墓表、石俑、石马、石虎、石兔,显得庄严肃穆。 安化县 199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尚书宅地位于资江北岸,陶澍陵园下游约3公里,内有总督府、太保第、乡贤祠、赐书楼、石雕龙凤门、双玉飘香、引水石渠等。 文塔揽月位于资江石门潭北岸,1836年由陶澍回乡捐资所建。塔高21米,八方七层,四至七层塔角铜铃32个,风吹铃响,似仙女奏乐。第一层汉白玉石匾额上刻着首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率二层嵌“文澜塔”青石匾额。古塔点缀在高山峡谷中,青山绿水之间,气势雄伟。 在陶澍故里人文风景还遍布着仙龙吐珠、风雨迎宾、仙蛙对峙、纱帽传奇、七星闪光、龟蛇戏斗、石龙过江、三公抢印等奇异的自然景观。 唐家观古镇 唐家观古商业街建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当时开埠的十家店和磨子街,经过九百余年的风吹雨打,依旧如故。元末明初,这里是株、搓、渭三条溪水货物集散口岸。商业发展很快,到明万历年间,街道扩散成上街、下街、边街、兴隆梯级横街,人口增至几千人,成为资江中游第一繁华商埠。街道从上街至边街全长506米,都用青石板铺填,街上有三座暗石拱桥,人们称之为害羞桥。街上古建筑多,有几十间吊脚木楼和几十间商铺。街口有清代文林郎吉先觐故居,还有明代建造的吉氏宗祠,两殿天宫,四方天井和各种叠鼓石凳,全都是用青石板花岗岩雕凿而成。街上还有许多百年老字号,保持明清建筑的古色古香,现在整个街道熠熠生辉。2004年11月被列入益阳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石镇 青石镇,它是一个很古老很古老的镇子了。 挨挨挤挤好悠长好悠长地拥在这青石板街面的木屋,呈一副龙钟之态。怕是早已记不清白曾有牙边酒旗在这青石镇任微风轻抚,也不甚晓得曾有过商贾捎了徽州古砚、古墨,如何在这青石镇畅销好长好长一个时期 在青石镇流连得久了,与青石镇人混得熟了,你且可以随了三三两两的本镇人,去一青石寺堂听人说书。只是见了说书人着一身长袍马褂莫要惊奇,把嘴巴闭得严严,耳朵竖得尖尖地听就是了。 不过青石镇出产糯米青团是真的。 那是一种小吃。是青石镇女子从青青山林里采摘的青青野苎麻叶,用了清清粼粼的资水洗过后,再用嫩白的手揉了又揉,搓了又搓,挤出翠翠的汁液掺合着糯米所制成。颜色青青翠翠,里面还有豆沙或芝麻糖作馅吧。热热腾腾,那乡野味随风飘出久远。 青团青青的,软软的。 那是山的青青水的青青;那是田园的软软青石镇女子的软软;青青软软,那才是青石镇哩 要离开这青石镇了,买么子回去作纪念,那是丝毫不必忧虑的。就沿那数不清的青石板走,到了镇尾一家店铺里,你自然的会被一种纸扇吸住脚步。于是怔怔地看那扇面上描着的水漫金山,看那扇面上描着的的断桥。花两三毛钱能从那扇面上复又看到当年许仙与白娘娘的一段风流韵事,不能不说是一桩划得来的交易。 这,就是安化籍作家廖静仁笔下的“青石镇”—唐家观 穿越青云洞 “六步溪国家级原始次森林保护区”位于安化县马路镇(原苍场乡)西北部,总面积12000多亩,有湖南的“西双版纳”之称。区内生态保持良好,自然景观瑰丽多姿,人文景观独具民族特色。保护区保存着大量面积较好的原始阔叶林,有伯乐、香果、银杏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30余种,还有大量野生珍贵保护动物在这里“安居乐业”,其中以云豹为代表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多达16种。保护区常年气候宜人,山石突兀,瀑布奇险,丛林茂密,奇花异草,美不胜收。这里居住着土家族村民,较为封闭的生活环境使山民保留了土家人的生活习俗,吊脚楼、小背篓随处可见。 古木桥—永锡桥 永锡桥亭记 光绪二年水覆舟,历六寒暑把桥修。 易舟以桥幸已岁,过河何须觅古渡。 永锡桥建于洞市乡锡潭村,横跨麻溪河上,桥长83米,高13米,宽42米。光绪七年建成。光绪二年四月十五日,锡潭渡口因渡船触石而翻,死亡十余人,陈德慧请示其父陈五芝决心 易舟以桥。于是陈五芝邀集贺孔佩、龙桂成、董祥徵、贺隆益、胡国英、陶径三、陶茂光为主修。 石匠有莫本盛、唐光照,锯匠曾时辉、彭春阑、陈湿阑,木匠佘绍先,瓦匠陈令元。大桥有五墩,桥亭三十四间,当时锡潭湾陶姓公山有一大榔树,桥局负责人商量,欲购之,想作桥亭内坐板,未成。光绪四年五月六日,无风自倒,即购之,为桥亭全幅坐板。 光绪七年二十二日佃户定居永锡公屋,烧茶以供行人饮用,二十四日撤销桥局。历六寒暑,易舟以桥的理想终于实现,从此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过河何须觅野渡。功在当代,造福千秋。

安化茶马古道

在湖南省安化县(主要为洞市,江南)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就绵延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国家AAAA级景区2011年8月23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研究决定,现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 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了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粽子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连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亲手制作的粽子。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状酷似钟形。

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较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的,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粽子还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安化黑茶又称安化青茶,是一种产自湖南安化县的发酵茶。具有以下几个功效:

1抗氧化作用:富含茶多酚,可以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减缓衰老。

2降脂减肥:安化黑茶中的茶多酚酸可以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

3美容养颜:茶多酚可以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保持肌肤弹性。

4辟秽去腥:安化黑茶具有除口臭、祛除异味等作用。

喝法:

1泡茶:每次10克左右的茶叶,用100度的水冲泡5分钟左右后饮用。

2茶盒:将干燥的安化黑茶放入茶盒,用炭火微烤后立即盖上盖子,等待茶味渗透到食品中再食用。

3晒茶:将安化黑茶晒干后,在搅拌茶叶时加入白咖啡及巧克力粉等辅料,热饮效果更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1078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