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廊桥作文.........

金山廊桥作文.........,第1张

兼容形象、旅游、娱乐休闲和购物四维功能的安徽岳西县金山廊桥坐落在县城中心的衙前河上,这座具有汉唐风貌的古典建筑刚刚建成,便吸引了四方游客以及市民的眼目。这是该县一个既典雅又时新的风景标志,是一种独特的县城形象,一种全新的建筑文化,一个璀璨的商业靓点,一种崛起的思维态势。

金山廊桥一反我国古代木雕楼阁式构制,将现代建筑材料移用于古典悬山式建设,远望是楼阁,近观是商铺,行走时是桥梁,欣赏时是艺术;静听有淙淙流水之声,默想有金山银河之义。人头攒动中疑为《清明上河图》的再版,华灯初上时认作威尼斯商城的缩微。本地人把它作为自家的庭院槛阁,外地人则把它当成大开眼界的奇景。难怪安徽瑞鑫置业有限公司在谋划之始,即将其定位于“中国廊桥宽幅之最”“安徽廊桥华贵之最”“大别山人文景观之最”“山城24小时不夜景之最”。大手笔的创意必将带来大商业的效应,这就不仅仅是一座概念上的桥了,而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思想结构的立体呈示。桥梁专家唐寰澄说过,桥梁本身的协调,是借助于色、线、形、光影、虚实等之间的节奏和韵律,以及各种不同的比例和对称的处理方法,使得建筑的效果在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上不断地反应而取得直觉和联想的精神因素,从而产生美感。金山廊桥的设计者正是深谙这一点,所以它能在大气中突出微观的审美效果,能在实用中兼顾地方文化特色,又能在仿古中体现现代气氛。它的每一根梁,每一支柱,每一扇窗,都是艺术的铺设和安排,楼层的参差交角,栏杆的衔接铆榫,乃至檐的飞动,梯的抬升,都能给人动静相宜、鲜活轻灵的感受。我们无妨说,一座桥就是一个城市的代言,就是一个时代的剪影。

金山廊桥被称为中国廊桥宽幅之最,全长128米,宽度达到386米,总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第一层有9米双车汽车道和2 4米双行人行道,商铺外侧又有2 7米宽的景观人行道。第二层建有观景台及土特产经营区,第三层是商务会所、文化产品和高档茶艺展示区。文友告诉我,在文化艺术区,可以欣赏到陶瓷、书画、古籍和一些稀有的收藏品,书画院的高手们会经常在这里聚会,而黄梅戏、高腔爱好者也能在此一亮歌喉,岳西文化,或者说文化岳西,已经在此初现端倪。

中国自古就有廊桥故乡之称,最古老的木制廊桥在浙江庆元,数量最多的廊桥在有“中国廊桥之乡”美誉的福建泰顺。泰顺一个小县境内竟有36座廊桥,占全国廊桥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15座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廊桥”名称尚为年轻,历史上只称木架桥、虹桥或水上斗拱,直到上世纪30年代,著名古建筑史学家刘敦桢首次提出“廊桥”的概念,但当时并未引起关注。到了90年代,随着美国小说《廊桥遗梦》的畅销和同名**的叫座,“廊桥”一词也被“激活”,变得广为人知,深为人爱。在国内,有一本叫《中国廊桥》的专著,上面的显示出浙东廊桥的美丽图景:静静地伫立着的廊桥像飞虹跨过美丽的溪流,掩映在参天大树下;斑驳的树影散落在朱红色的桥身、黑色的瓦片、白色的飞龙飞鱼上;夕阳朗照的小河,泛起簇簇橙黄,淡淡地笼罩在廊桥的周身,慢慢地飘散开去……

毫无疑问,大别山岳西金山廊桥带给观众的远不止这样的氛围,设计者试图让我们领略到由现代科技手段和古典文化内涵相结合所形成的优美境界,那就是触目即美,寸地流金,行走于桥,享受于心。

衙前河的治理强度在逐渐加大,一条涵玉流珠的山城河流不久就荡漾在花果山下、垂柳丛中,那时廊桥也就配得上“清河玉系腰”了。开发商决意打造一个精品、提升一档价值、追求一种品位、超越一世商儒的初衷将会如愿以偿。岳西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徜徉这座艺术长廊,谈论的并不仅仅是大别山小吃和新鲜的土特产,而是这张岳西人自己的名片如何被外来者口诵心传,将岳西的知名度逐渐扩大,将山城的形象扮得更加光鲜夺目。

金山廊桥,从此使得山城夜未央。

廊桥遗梦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1965年的一个农场里,但是后来说这个故事的是87年,她的一双儿女,他们通过读母亲留下的信和她的日记。也就是说,更深入的了解母亲的个人感情。

开始两个人都是不接受的,先说女儿,说了一句,我还想去巴黎浪漫,母亲就已经很浪漫了,榜样其实就在身边的意思,可是没有察觉到。女儿自己也说,结婚至今没有什么激情可言,像妈妈这样的,自己一次也没有,也感到为自己惋惜。

儿子甚至在姐姐把信读到半截的时候,是要自己去透透气,去小镇上走走,不接受母亲的所作所为,而且对当时母亲的做法有点嗤之以鼻。后来去喝酒的路上,遇到了当年所谓偷情走的本镇的一对老年夫妇,过的也很好,似乎有点明白。

回来姐弟俩继续读母亲的日记和信,当他们设身处地的为母亲着想的时候,发现母亲的选择非常正确。活着就要维护这个家庭,不让儿女们在小镇上被人指指点点,牺牲的是个人感情,个人的感情放在全家的荣誉,具体细节的生活上考虑。压抑了自己的感情,是家庭成员的其他三个人都生活的非常非常幸福,包括出境不多,说话也不多的弗朗西斯卡的丈夫,这也让孩子们感到非常欣慰。

故事的最后是儿女们尊重母亲的遗愿,把骨灰撒到了廊桥边。补偿母亲生前的遗憾。

儿女们在处理母亲丧事的时候,他们的妻子和丈夫都没有出现,也就是说,他们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家庭感情问题。妈妈用她的信和故事,教会了他们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也挽救了两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我想尽管过去那么长时间了,我们现在的离婚率也逐渐的攀升,我要说的是,激情代替不了平凡的生活,有激情是对的,但是过好平凡,而且有时感到乏味的生活应该是更加重要的。不要头脑一热,做了让自己甚至周围的人都后悔的事。

点燃激情,回归生活。正像一首歌里唱的一样,平平淡淡才是真。

说起廊桥,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美国**《廊桥遗梦》和**里那座麦迪逊郡的著名廊桥“猪背桥”。的确,这部**呼唤起了人们对于“廊桥”这种桥梁建筑艺术的关注和喜爱。自古至今,“廊桥”在中外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史上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我国,它已经有了约2000年的历史,早在汉朝就有关于“廊桥”的记载。浙江泰顺更有“廊桥之乡”的美誉,现存的有达200多座古廊桥。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一、泰顺廊桥综述

泰顺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据《泰顺交通志》记载,到1987年底,全县现存桥累共计958座,总长16829延长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长米。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

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宽阔水面,其巧妙的结构,令人惊叹!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桥梁专家矛以升先生,组织科学家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与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在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记载泰顺木拱桥4座。泰顺廊桥闻名于世,因其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故名虹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它的地位很高,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洲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中三座桥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只留在画中,如今在泰顺发现以虹桥类似结构的廊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二、泰顺廊桥的代表

1、北涧桥

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北涧桥头有许多商业店铺,是村民们的商贸场所。桥的东边原来有一座戏台。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年初时,乡民们要到临水殿、陈大翁宫里许愿,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合家团圆。到了年底,就进行还愿,并且还要抬陈十四和陈大翁的神像到北涧桥头的戏台前看戏。这个活动前后历时四天。

采用编梁式构造的北涧桥气势如虹, 桥屋也是廊桥工匠们精心构作的重要部位。在拱架上建廊屋,从功用来讲,增加了桥拱的压力,使之更稳固;也起到了防护风雨的作用。同时,桥屋各部位的艺术处理,如屋檐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屋脊装饰等,增加了桥梁的整体美感效果。

2、溪东桥

溪东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

溪东桥距北涧桥约一里,因横跨东溪而得名。桥的另一侧是一抹远山,近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峰,一为狮子峰,一为将军峰。据当地人讲,此桥及周围环境正处于“将军逗狮”的风水模式。在这远山的衬托下,溪东桥更显秀美、轻灵

3、三条桥

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叠梁拱式木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该桥起源较早,据泰顺《分疆录》记载,道光间修建时曾发现唐“贞观”旧瓦,是本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该桥精巧秀丽,历史悠久,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作为百种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宣传,显示了我县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4、薛宅桥

三魁镇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内村,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叠梁拱式木廊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载入《中国桥梁史话》。1986年浙江省文物局拨款和群众集资重修。1988年列为泰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5、永庆桥

三魁镇战洲下溪坪村的永庆桥,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1994年列为泰顺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三、泰顺廊桥发展历史

泰顺编梁式木拱廊桥源出何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国的编梁式木拱廊桥源于宋代,所以似乎很自然地联想到宋室南渡时,大批人士入迁泰顺时带来了中原文化。也就是说,泰顺是在宋室南渡工匠入山后才出现编梁式木拱廊桥。这个观点很长一段时间内似乎没有人怀疑过。泰顺廊桥的发展脉络是否如推断的那样呢?

研究泰顺木拱廊桥,三条桥不可遗忘。原泰顺文博馆馆长夏碎香十几年前在查阅《分疆录》时,发现了三条桥在清朝重修时发现唐瓦的记载,尔后在三条桥屋檐上发现了宋“绍兴”年间的瓦片。唐瓦的记载和宋瓦的发现,为研究三条桥的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

如果说“三条桥的历史源于唐”可以确定的话,那么,唐时的三条桥是否就是编梁式木拱廊桥?显然,这还得不到肯定的回答。泰顺文博馆现任馆长张俊多年来一直从事木拱廊桥的研究。对 “南方编梁式木拱廊桥由北方传入”的观点,张俊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张俊认为,泰顺木拱廊桥历史发展脉络鲜明。三条桥在清道光年间重建时,发现有唐代贞观年号的瓦片。近年经过实地考察,又在桥上发现了刻有宋绍兴七年(1137)的瓦片,还在上游10余米处的石壁上发现唐宋时期的旧桥遗址。从遗址的柱孔结构来看,它与明清时期的木拱桥结构有相似之处。

从去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力学专家沈为平和早年就已与泰顺结缘的上海交大副教授刘杰多次深入泰顺考察,他们正是通过对不同结构的廊桥的考察,寻找泰顺廊桥的发展脉络。经过实地考察和大量求证后,他们认为,泰顺木拱廊桥并非由北方传入,而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产物,是本地先民的创造。因为至少在泰顺,有一整套由梁桥发展到木拱廊桥的桥梁类型,有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而在北方却没有发现这么完备的发展体系。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也对泰顺木拱廊桥源出何处进行了一番寻踪。2001年10月,央视科教频道到泰顺拍摄专题片《虹桥寻踪》时,曾对泰顺境内的主要姓氏进行了一番“寻根问祖”。结果发现,没有一个姓氏是在宋室南渡时由北方中原地区迁入泰顺的。不过,这只是泰顺一地的情况,不排除其他有木拱廊桥的地区在宋室南渡时有北方人士入迁的可能。因此,“泰顺的木拱廊桥由北方传入”的说法只是一种猜测而已,而“泰顺木拱廊桥是本地先民创造”的论断却具有翔实的考证依据。同时桥梁专家们认为,泰顺山区由于经常发生山洪,结构简单的桥梁容易被水冲垮,长期的造桥经验的积累也有可能促使本地工匠发明虹桥结构。另外,根据专家们的考察研究,泰顺木拱廊桥也并非是汴水虹桥的再现。早在虹桥出现在舟楫繁忙的汴水上时,如“新月出云”的泰顺木拱廊桥可能已经诞生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

四、泰顺廊桥文化

泰顺廊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汗水,也闪烁着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泰顺廊桥不论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艺术的的角度看都堪称一流,它的坚固使其数百年来稳居江面,它的美妙使无数游人为之倾倒。

以著名的泗溪姐妹桥为例,溪东桥始建距今434年,北涧桥也有329年,两桥距离仅仅一华里。虽然相差百年,相传都是景宁县上标张氏师徒所建。两座桥都是用两层拱架, (上层拱架用“节方形拱骨,下层用园形九节拱骨)以贯穿、搭置、别、撑、顶、压的力学原理构架成稳固的桥体,两端拱趾各自支架在两侧桥台上桥台用花岗砌叠在两边山崖之上,桥的两头拱架还撑扦着三角形木架以加强横向力的作用.为了防止风雨侵蚀,桥身两侧都用红色油漆的木板遮盖。这种极其精细巧妙的构造,桥梁专家考察后认为在诸多木梁中就找不出一根虚设的木料,每根都有它的作用。古人用这种三角力学的原理建造廊桥,所以它的主体部分不用钉子,也不用榫铆,看来很简单,可她们经受过三, 四百年的台风、山洪的考验至今还安然无恙,这就是最大的科学所在。 除此之外,当枯水时两桥水平均线仅相差米许,山洪暴发时东、南、北三溪都在“上江洋” 中间地带汇合,这时水面平,抵消了流水的冲力,因而大大减弱了中垮桥梁的危险性。这也正是古人聪明才智的体现。就外观而言,北涧桥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而溪东桥则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这种恢宏之势正是我中华民族文化的典范,与西方的廊桥截然不同。

此外,泰顺廊桥的文化也体现在其古朴的民风和民俗之中。廊桥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如北涧桥上一个个分割均匀的摊位,可想当年如温州五马街般繁荣的景象。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必定足租金最贵的地方。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以前常常在北涧桥的桥头上演木偶戏,而另一头聚集上千观众。廊桥中一般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有的并不设在桥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对桥头路冲。祭祀的对象有佛教任务如观世音菩萨、门神神荼和郁垒,尉迟恭与秦琼,也有义薄云天的天帝爷,以及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和帮人发财的财神爷赵公明。更有一些当地人知道的人物,如陈十四夫人、马仙姑、忠烈王等等。除此还崇祀传说中掌管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杂神和半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时期。乡民从四面八方聚桥卜,摆上一整只猪头,再添两盘时令水果,插上几炷香,磕头作辑祷祈福。

五、泰顺廊桥的地位

廊桥的特点是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它不仅起到了渡河的功效,还提供了许多其他功能如置景、游览、避雨、纳凉等。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对此也有颇多运用和借鉴,就如很多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水景营建。它给我们更多的是美的享受。毫不夸张得说,“廊桥”是古代建筑景观设计史上的瑰宝。而泰顺能够被世界桥梁专家们誉为“世界廊桥之乡”,就是因为此地古廊桥无论数量、保存质量以及建造历史、艺术价值都堪称世界之最。

泰顺廊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泰顺古代的廊桥工匠,他们“山上伐巨木,山下造廊桥”,运用严谨的工艺和不凡的智慧进行大胆创新,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终于创造出飞桥无柱的编梁式木拱廊桥,改变了“ 临川病涉”的窘境,为人们增添了一份跨越河道时气定神闲的自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90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