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的锆石戒指带久了 锆石会不会不亮呀?

银的锆石戒指带久了 锆石会不会不亮呀?,第1张

  银的锆石戒指带久了 锆石不会不亮的。

  锆石的主要化学成分:硅酸锆;化学组成为Zr[SiO₄],晶体属四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体呈短柱状,通常为四方柱、四方双锥或复四方双锥的聚形。锆石颜色多样,有无色、紫红、金**、淡**、石榴红、橄榄绿,香槟,粉红,紫蓝,苹果绿等,一般有无色、蓝色和红色品种。色散为0039(高)。光泽为强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无解理。摩氏硬度6~75,比重大,密度:多数在390~473 g/cm³。高型:460~480 g/cm³。中型:410~460 g/cm³。低型:390~410 g/cm³。

会。

锆石是常见的宝石用矿物,但是锆石往往含有放射性元素,故而有些锆石有放射性,特别是绿色的锆石,最好不要作为首饰佩戴,这样的锆石很可能有放射性。而且如果是首饰用的锆石,低型锆石也是不能接受的,低型锆石是由于放射性而晶体变为非晶体的锆石,也是有放射性的。

锆石的评价主要依据因素是颜色、净度、切磨的款式和重量。锆石的最为流行的颜色为无色和蓝色,以蓝色者价值较高。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在做剧烈运动和粗重工作时,请不要佩戴宝石和首饰。虽然用于镶嵌首饰中的宝石硬度都很高,可以抵抗日常佩戴中一般情况下的磨蚀,但大多数单晶体宝石性脆,在受到强力冲击时会沿一定的方向裂开或出现崩口,所以还需小心佩戴。

2、不要将各种首饰胡乱放置在抽屉或首饰箱内。由于各种彩色宝石和首饰的硬度不同,他们会互相摩擦而损耗。同类的宝石亦可因为方向性的硬度不同而相互磨损。

3、经常佩戴的珠宝首饰最好每月检查一次,查看宝石磨损的程度和金属爪端的松脱现象。

-锆石

锆石有辐射,长期佩戴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锆石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矿物,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较强的色散,特别耐高温和耐酸腐蚀,可用于玻璃工业、陶瓷、铸造工业以及制造耐火材料等。

天然低型锆石具有放射性,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但市面上的锆石都是人工锆石,不具有放射性,可以放心佩戴。

如果发现有颜色的锆石,最容易含有放射性,尽量不要佩戴。在购买锆石首饰时,要通过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到低型锆石。

虽然锆石不具有放射性,但也要避免长期佩戴。长期佩戴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导致皮肤过敏或者溃烂。

如果发现自身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511 定年方法

分别采集白芒山(AJGS6)、舒家店(SYSZK03)、鸡冠山(JGZ1)、大团山(ADTS1)、胡村(钻孔岩心,HCZK683)、湖城涧(钻孔岩心,HCJZK1)、凤凰山(钻孔岩心,FHZ2)、瑶山(钻孔岩心,YSZ3)、南洪冲(07CL505)、铜官山(07CL507)、天鹅抱蛋(07CL512)、新桥头(07CL516)、沙滩脚(07CL519)、缪家(07CL521)等岩体样品各约2 kg,破碎至40~80目,用水淘洗粉尘后,先用磁铁除去磁铁矿等磁性矿物,再用重液选出锆石,最后在双目镜下人工挑出锆石。锆石的分选由河北省地调院完成。将锆石和标样一起粘在玻璃板上,用环氧树胶浇铸,制成薄片、抛光,并拍照反射光和阴极发光照片,最后在离子探针SHRIMP-RG上测定锆石的U、Th、Pb同位素含量及定年。样品制备、反射光和阴极发光照像以及SHRIMP定年均由作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离子探针实验室完成。实验选择的标样为R33[(4190±11)Ma](Black et al,2004),数据的误差范围±1σ,数据处理使用美国Berkeley地质年代学中心Kenneth RLudwig编制的计算程序(Ludwig,2001;2003)。

512 锆石SHRIMP定年结果

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的白芒山、舒家店辉石二长闪长岩,高钾钙碱性系列的湖城涧辉长闪长岩,鸡冠山、大团山、铜官山、天鹅抱蛋石英二长闪长岩,缪家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胡村、南洪冲、凤凰山、沙滩脚花岗闪长岩,瑶山、新桥头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SHRIMP定年结果见表52,各测点的定年数据见附表1,各岩体地质特征见第3章。

表52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

注:MSWD—平均重量离差平方;n—参加计算的测点数。

Note:MSWD—Meansquare weighted deviation;n—Number of calculated measure points

各定年样品锆石特征及SHRIMP U-Pb定年结果分述如下:

(1)样品AJGS6(白芒山辉石二长闪长岩)

锆石为浅**,呈短柱状、粒状,粒度大小为004~020 mm,大多数锆石柱面(110)比(100)发育,锥面(101)比(211)发育,主要为Pupin(1980)的J4、J5、S24、S25、D、P5晶型,碱度指数(IA)和温度指数(IT)分别为458和643(吴才来等,1994)。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图51),部分锆石含有细小的矿物包裹体,显然,这是典型的岩浆结晶锆石(Pidgeon et al,1998)。12颗锆石的测定结果表明,除10号锆石的U、Th含量较低外(分别为83×10-6和53×10-6),其余锆石的U、Th含量较高,且变化范围也较大 [U:(600~2345)×10-6,Th:(1167~7588)×10-6],表现在CL图像上颜色较深。206Pb/237U年龄变化于1429±08 Ma~1332±07 Ma,平均年龄为13821±082 Ma(MSWD=06,n=5)(图52)。

图51 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图像

(2)样品SYSZK03(舒家店辉石二长闪长岩)

该样品取自橄榄安粗岩系列舒家店辉石二长闪长岩的钻孔岩心(ZK03)。该岩体呈北东向不规则状岩墙产出,岩体中间出露面积约2500 m2石榴子石矽卡岩。岩体中含有丰富的、大小为1 ~3 cm的辉石和角闪石斑晶,其围岩是志留纪粉砂岩,具有细脉浸染状铜矿化现象。岩石呈灰黑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An =45~55,70%~75%)、透辉石(13%~15%),其次为黑云母(7% ~8%)、钾长石(3% ~4%)以及少量的石英(2%~3%)。该样品锆石为柱状,长宽比为1:1~2:1之间,大多数锆石的CL图像为均匀的灰色,部分锆石具有振荡环带结构(如6号锆石)或条带状结构(如7号和11号锆石)(图51)。锆石的U、Th含量分别为(189~1086)×10-6和(133~1705)×10-6,Th/U比值为073~184(附表1),Th、U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1。11颗锆石的U-Pb年龄变化于1458±12 Ma~1381±10 Ma之间,除去高U的锆石测点,得出平均年龄为1424±07 Ma(MSWD=06,n=6),该年龄为岩浆结晶的时代(图52)。

图52 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的锆石238U/206Pb-207Pb/206Pb谐和曲线和平均年龄

(3)样品HCJZK1(湖城涧辉长闪长岩)

该样品取自高钾钙碱性系列湖城涧辉长闪长岩的钻孔岩心(ZK1)。岩石为灰黑色,具似斑状结构,斑晶为辉石和斜长石,两者粒度相近;基质由长条状斜长岩和细粒填隙状的辉石和磁铁矿组成。该样品锆石的长宽比为1:1和2:1,阴极发光图像(CL图像)表现为均匀的灰色(图53)。锆石U的含量变化于(524~1545)×10-6之间,Th变化于(661~2752)×10-6之间,U、Th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1)。Th/U比值一般>1,变化于13~266之间(附表1)。所有锆石年龄变化范围较窄,在1464±06 Ma~1395±07 Ma之间,平均年龄为1427±06 Ma(MSWD=18,n=8)(图54)。

(4)样品JGZ1(鸡冠山石英二长闪长岩)

锆石为短柱状,一般长宽比为15:1,个别为2:1。锆石晶形统计结果表明,锥面(211)和(101)发育程度相近,但柱面(110)比(100)发育(吴才来等,1994)。从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可以看出,大多数锆石具有较宽的振荡环带(图53),但部分锆石含有不规则的核(如2号,8号和10号锆石)。根据其形状特征推测,它们可能是后来流体改造所致。12颗锆石的SHRIMP U-Pb测定结果表明,锆石的U、Th含量变化不大,分别为(136~676)×10-6、(101~777)× 10-6;Th/U比值变化于077~141之间,且大多数都>1;206Pb/238U年龄的变化范围也不大,为1430±09 Ma~1313±16 Ma。其中,1号、8号和11号锆石的年龄偏小,结合阴极发光图像特征可以看出,这些锆石可能受到了后期流体的改造,发生了Pb的丢失,测点的位置跨入了Pb丢失的部位。因此,在计算平均年龄时予以舍去,其余锆石的平均年龄为1399±11 Ma(MSWD=09,n =8),与238U/206Pb-207Pb/206Pb得出的谐和年龄(1385±26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图54)。

(5)样品ADTS1(大团山石英二长闪长岩)

锆石为长柱状,长宽比为2:1~3:1,锥面(101)稍比(211)发育,而柱面(100)比(110)发育,平均温度指数(IT)和平均碱度指数(IA)分别为359、426(吴才来等,1994)。CL图像显示,锆石具有明显的环带结构,且环带的条纹非常细(图53)。测定结果表明,该样品的锆石U、Th含量分别为(119~462)×10-6和(48~435)×10-,Th/U比值变化于036~119之间(大多数>05),206Pb/238U年龄变化于2271±14 Ma~1364±12 Ma之间,平均年龄为1393±12 Ma(MSWD=12,n=8),与238U/206Pb-207Pb/206Pb得出的谐和年龄(1397±24 Ma)几乎一致(图54)。

图53 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图像

图54 铜陵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的锆石238U/206Pb-207Pb/206Pb谐和曲线和平均年龄

(6)样品07CL507(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

锆石为柱状,长宽比在2:1~4:1之间。大多数锆石的CL图像显示振荡环带结构(图53),这是典型的岩浆结晶锆石(Pidgeon et al,1998)。部分锆石含有老的继承性核,如5号和7号锆石。锆石的U、Th含量分别为(57~737)×10-6和(40~569)×10-6,Th/U比值为035~132(附表1),其中1号、81号和82号锆石分别为035、041和041,其余锆石均>05。Th、U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3。12颗锆石14个测点的U-Pb年龄变化于2461±15Ma~1330±12 Ma之间,除去老的继承性锆石测点,其余测点得出的年龄平均为1417±14 Ma(MSWD =10,n =9),代表岩浆结晶的年龄(图54)。锆石的238U/206Pb -207Pb/206Pb比值得出谐和线上交点年龄为2467±120 Ma,下交点年龄为1431±39 Ma(图54)。上交点年龄可解释为继承性锆石的时代,而下交点年龄可解释为岩浆的结晶时代,并与平均年龄(1417±14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图54)。

(7)样品07CL512(天鹅抱蛋石英二长闪长岩)

锆石具有较好的柱面和锥面,长宽比为2:1~3:1,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部分锆石具有老的继承性核,如3号、8号和11号锆石(图55)。12颗锆石14个测点结果表明,锆石的U、Th含量分别为(75~284)×10-6和(29~603)×10-6,锆石的Th/U比值变化于041 ~219之间(附表1),Th、U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8。14个测点得出的206Pb/238U年龄变化于2606±7 Ma~1343±27 Ma之间,除3号、4号、81号和111号锆石外,其余锆石得出平均年龄为1413±13 Ma(MSWD =18,n=8)(图54)。锆石3号、81号、111号测点为老的继承性锆石核,年龄分别为8376±63 Ma、2606±7 Ma和9366±62 Ma;4号测点横跨在老的核和幔部之间,年龄为7787±47 Ma。锆石的238U/206Pb -207Pb/206Pb比值得出谐和线上交点年龄为2612±75 Ma,下交点年龄为1395±28 Ma(图54)。上交点年龄可解释为老的继承性锆石的时代,而下交点年龄可解释为岩浆的结晶时代,并与平均年龄(1413±13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图54)。

(8)样品07CL521(缪家石英二长闪长玢岩)

锆石为短柱状,长宽比为1:1~15:1,具有较好的振荡环带(图55)。10颗锆石的定年结果表明,锆石的U、Th含量分别为(88~457)×10-6和(50~588)×10-6,锆石的Th/U比值变化于056~133之间(附表1),Th、U之间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1 ,206Pb/238U年龄变化于1641±11 Ma~1337±18 Ma之间,除去不谐和的测点后,得出平均年龄为1428±16 Ma(MSWD=18,n=8)。锆石的238U/206Pb-207Pb/206Pb比值得出谐和线年龄为1460±30 Ma(MSWD =099)(图54),与平均年龄(1428±16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图54)。

(9)样品HCZK683(胡村花岗闪长岩)

锆石为自形柱状,长宽比为2:1 ~3:1,晶形特征与大团山岩体中的类似,但平均温度指数(IT)和平均碱度指数(IA)略高于大团山岩体,分别为418和440,反映岩浆的温度和碱度略高于大团山岩体(吴才来等,1994)。CL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具有明显的环带结构(图55),部分锆石含有针状的矿物包裹体,如6号锆石。测定结果表明,锆石的U、Th含量分别为(161~614)×10-6和(86~813)×10-6,Th/U比值变化于037~152之间,除8号锆石为037外,其余锆石均>060(附表1)。Pb/U年龄变化于1428±13 Ma~1336±15 Ma,平均年龄为1409±12 Ma(MSWD =06,n =6),与238U/206 Pb-207Pb/206Pb得出的谐和年龄(1416±3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图56)。

图55 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图像

(10)样品07CL505(南洪冲花岗闪长岩)

该样品锆石的长宽比变化较大,为1:1和4:1,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明显的环带结构(图55)。锆石U的含量变化于(79~521)×10-6之间,Th变化于(50~397)×10-6之间,U、Th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Th/U比值一般>05,变化于057~099之间(附表1)。锆石年龄变化范围为7227±48 Ma~1233±21 Ma,其中,2号和6号锆石的年龄分别为5779±58 Ma和7227±48 Ma,2号锆石可能为一捕获的老的锆石,核部似乎发生了不完全熔融,6号锆石核部与幔部之间以及中间部位均有黑色的CL影像,放射性206Pb的含量(20×10-6)远远高于其他锆石[(15~99)×10-6],可能反映该锆石受到了后期流体的改造,有Pb的加入或带出(Cherniak et al,2000)。去除这两颗锆石,其余锆石的平均年龄为1388±13 Ma(MSWD=11,n =12)(图56)。锆石的238U/206Pb-207Pb/206Pb比值得出谐和线上交点年龄为841±74 Ma,下交点年龄为137±13 Ma(MSWD =15)(图56)。上交点年龄可解释为花岗闪长岩的继承性锆石时代,而下交点年龄可解释为岩浆的结晶时代,但误差较大,与平均年龄(1388±13 Ma)基本一致(图56)。

(11)样品FHS2(凤凰山花岗闪长岩)

锆石呈长柱状,长宽比为2:1~3:1,具有较好的振荡环带,部分含有矿物包裹体(图57)。这些锆石的U、Th含量分别为(225~573)×10-6和(79~481)×10-6,除1号锆石的Th/U比值为027外,其余的均>05(变化于059~113之间)(附表1),Th、U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11颗锆石定年得出的206Pb/238U年龄变化于6908±41 Ma~1400±12 Ma之间,除1号、3号和11号锆石外,其余锆石得出平均年龄为1420±08 Ma(MSWD=10,n=8)。1号和3号锆石具有老的继承性核,测点位置横跨了核部和幔部,产生的混合年龄分别为5314±28 Ma和6908±41 Ma,与1号和3号锆石不同,11号锆石的核部与幔部之间具有一圈形状不规则的黑圈(图57),表明锆石受后期流体的改造发生了Pb的加入或带出(Cheriak et al,2000),核部年龄为2348±19 Ma。锆石的238U/206Pb-207Pb/206Pb比值得出谐和线上交点年龄为837±53 Ma,下交点年龄为1485±95 Ma(图56)。上交点年龄可解释为花岗闪长岩继承性锆石的时代,而下交点年龄可解释为岩浆的结晶时代,并与平均年龄(1420±08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图56)。

(12)样品07CL519(沙滩脚花岗闪长岩)

锆石为柱状,长宽比为2:1 ~3:1,具有较好的振荡环带,部分锆石具有老的继承性核,如5号、8号、9号和10号锆石(图57)。14颗锆石定年结果表明,锆石的U、Th含量分别为(85~408)×10-6和(42~203)×10-6,锆石的232Th/238U比值变化于022~072之间(附表1),Th、U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2。除5号、8号、9号和10号锆石的年龄分别为844±4 Ma、1994±14 Ma、1801±11 Ma和2403±8 Ma外,其余锆石年龄变化于1472±15 Ma~1353±11 Ma之间,平均年龄为1441±12 Ma(MSWD=092,n=9)。锆石的238U/206Pb-207Pb/206Pb比值得出谐和线上交点年龄为1995±29 Ma,下交点年龄为1443±23 Ma(MSWD=09,n=9)(图56)。上交点年龄可解释为花岗闪长岩的继承性锆石的时代,而下交点年龄可解释为岩浆的结晶时代,并与平均年龄(1441±12Ma)非常一致(图56)。

图56 铜陵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的锆石238U/206Pb-207Pb/206Pb谐和曲线和平均年龄

图57 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图像

(13)样品YSZ3(瑶山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为自形的长柱状,长宽比值为2:1 ~4:1。CL图像显示,锆石具有非常好的振荡环带,并含有矿物包裹体(图57),如锆石1、5和7。锆石的U和Th含量较低,分别为(242~386)×10-6和(18~93)×10-6,Th/U比值较低,为006~053(附表1),Th和U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仅为048)。5号和7号锆石含有老的继承性核,测得年龄分别为2330±12 Ma和2104±13 Ma。其余锆石得出206Pb/238U年龄变化于1556±13 Ma~1436±11 Ma之间,平均年龄为1460±09 Ma(MSWD =08,n=8)。238U/206Pb-207Pb/206Pb比值得出谐和线上交点年龄为2476±12 Ma,下交点年龄为1481±19 Ma(图56)。上交点年龄反映了花岗闪长斑岩继承性锆石的时代,而下交点年龄代表岩浆结晶的时代,且在误差范围内与平均年龄(1460±09 Ma)一致。

(14)样品07CL516(新桥头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为自形的长柱状,长宽比为2:1 ~5:1。CL图像显示,锆石具有非常好的振荡环带(图57)。锆石U的含量为(137~497)×10-6,Th的含量非常低,为(5~85)×10-6,Th/U比值较低,除12号锆石为064以外,其余的变化于003~010之间(附表1),Th和U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3。除12号锆石为老的继承性核(年龄为2484±10 Ma)外,其余锆石的年龄变化范围不大(206Pb/238U年龄变化于1523±10 Ma~1440±11 Ma之间),平均年龄为1472±15 Ma(MSWD =07,n=6)。238U/206Pb-207Pb/206Pb比值得出谐和线上交点年龄为2483±65 Ma,下交点年龄为1479±23 Ma(MSWD =25)(图56)。上交点年龄反映了花岗闪长斑岩继承性锆石的时代,而下交点年龄代表岩浆结晶的时代,这一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平均年龄(1472±15 Ma)一致。

在西方人看来,佩带红锆石可以起到催眠作用,可以驱走瘟疫,战胜邪恶。现今有些国家把锆石和绿松石一起作为“十二月诞生石”,象征成功和必胜。高型锆石是岩浆早期结晶的矿物,不含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无害。世界上最著名的蓝色锆石,重208克拉,现珍藏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124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