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到底有何奥秘?为何几千年来都能备受苗人的喜爱?

苗族银饰到底有何奥秘?为何几千年来都能备受苗人的喜爱?,第1张

苗族银饰造型丰富,以大、多、重为美,作为一种文化美学在历史上被许多民族所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苗族银饰从古代饰物中沿袭了 "步摇",融合了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设计上还使用了"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等纹样。

以大为美

苗族大银角几乎是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堆大为山,呈现出大山的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大海的浩渺之美,这种以大为美的独特审美,以美学的观点来看也是很有道理的,而且银饰的大小还体现了家庭富裕的程度,并显示着苗家姑娘的大气。

以重为美

贵州施洞的苗族妇女自幼会穿耳孔,然后用渐次加粗的圆棍进行扩大,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甚至有一些妇女因耳环过重,导致耳垂被拉豁,当地耳环单只最重的达到了200克,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同样讲究越重越好,最重者足足有八斤。 

以多为美

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例如,耳环挂三四只,项圈戴三四件,腹饰、腰饰全都佩戴在身上,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的部件有数百种之多,重叠繁复,展现出一种繁缚之美,当然,其中也隐隐蕴含着一种炫耀意识。 

苗族的图腾文化,是银饰的重要造型,即与苗族有血缘关系的几种图像,在苗族古歌中,传唱枫木生出了蝴蝶妈,蝴蝶妈妈生下了十二个蛋,由鹊宇鸟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二兄弟。

苗族银饰的加工,都是以家庭为作坊手工制作完成,银匠会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然后利用压、寥、刻、镂等工艺,制做出精美的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完成。

傣族银饰的纯度为925%以及999%的银饰,和普通银饰不同的是前者的亮度更高、纫性更强。傣族售卖的银饰品是真的。傣族银饰以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造型和和审美情趣,在少数民族银饰中独树一帜。在傣族的生活中,无论是日常妆饰,还是节庆盛装,都少不了佩戴银器饰品。在傣族婚嫁中,漂亮的银饰是嫁妆的重彩之笔。傣族银饰手工极其复杂,一个成品,要经过抽丝、扭花、焊接等工序,仅抽丝一项就有20多道工序,单抽丝这道工序,大概1000克的银圈需要花上3天的时间。

说起对银饰情有独钟的民族,

除了广为人知的苗族,

其实在我国西南地区,

还有一些少数民族,

壮族、瑶族、布依族、侗族、畲族

对银饰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与崇拜。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

便是技艺精湛的壮族银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7fd5266d01609243c33abd2df0735fae7cd34e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佩戴华丽银饰的壮族姑娘,

美丽大方,笑容灿烂若花。

壮族人最初佩戴银饰,

也许是因为它的实用功效性。

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地区,

自古被汉族称之为“蛮夷之地”,

古代历经战乱,货币以金银为主,

少数民族同胞逃难时,

把值钱的银两打造成饰品戴在身上,

获得了不少方便;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现代人佩戴银饰多用于装饰美化,

久而久之,银饰成为了少数民族身份的象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8177f3e6709c93d07d9073e943df8dcd00054c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壮族是崇尚银饰装扮的民族,

传统的壮族银饰,

有银梳、银镯、耳环、项圈、项链、脚环、戒指等。

而银手镯更是壮族男女爱情的信物。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

是著名的壮族银饰制造地。

广南银饰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1851年),

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是云南最早专制民族首饰的店铺之一。

早在五代十国时期,

银饰打造就在广南兴盛起来。

许多关于帝母文化、句町文化史载,

都提到当地人为银税斗争,

和以银饰制品作贡品的记载。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77adab44aed2e7342968fe58c01a18b86d6faf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出身于银饰加工家庭的蒙智刚,

从小就耳濡目染,

对壮族民间银饰工艺制作非常感兴趣,

12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

转眼十多二十年过去了,

头脑灵活、手脚勤快的蒙智刚,

也从那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

成长为了成熟稳健的银匠大师。

2010年6月,蒙智刚被省文化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3d9f2d3572c11df4891b6ea682762d0f603c2b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蒙智刚作品:壮族银饰浮龙空心手镯

出自他手的银饰作品,

不仅造型奇美,工艺精致,

还独具民族特色,

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

图案更有其象征意义,

散发着最质朴的银饰之美。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50f4bfbfbedab64ae644409fc36afc378311ee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蒙智刚作品:壮族银饰梅花手链

壮族银饰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有镶嵌、錾花、镂空、花丝、锻造、点珠等6种工艺技法。

图案多选花、草、虫、鱼、鸟、兽等,

形象可爱、充满生命活力。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1ec08fa513d2697b2ac01945efbb2fb4216d8f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蒙智刚作品:壮族银饰丝瓜瓤手镯

戴了很多年的银饰,

直到看见壮族银饰的精工细作,

才真正发现它原来可以这么美。

不输给灿烂夺目的奇珍异宝,

带着独有的工匠气息,

和银匠们倾注一生的心血,

美得那样清雅脱俗。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匠粉,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铛”,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我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

而在众多的银饰中,以苗族的最有特色。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首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已有千年历史。

在苗族的各种银饰图案中,寓含着巫术、信仰的图像占据装饰物的主要位置。比如苗族背部银衣有一个“宗庙”的图像造型,这是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核心图样,其巫术的意义厚重,它具有统管全身银衣片的地位。

所以,每一件银衣都少不了这个“宗庙”图样,而且大体稳定,不能随意创造、变形。还有银花头围上的骑马武士和小孩银帽上的神像,也都如此。

按理说银不分南北但文化可以分;内蒙传统银饰也有悠久的历史,银工艺显然是从中土流进草原的一门工艺;广泛在草原上使用结合草原文化特色其区别仅仅是工艺特色和蕴含文化不同其他的区别几乎为无。再说现代工艺他是不分云南和内蒙全国那家做的好就找那家即可而且云南和内蒙没有特别显著的厂家;按内蒙荣朝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发的银饰来说结合了现在工艺同时也蕴含了草原文化特色的银饰;供您参考:

遇见-回形纹卷草纹组成

家-蒙古包顶部形状设计

明月-草原之夜

福禄-竖起来则是蒙文吉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06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