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方少数民族喜欢佩戴银饰

为什么南方少数民族喜欢佩戴银饰,第1张

说到少数民族的装饰,大家都会想到银饰,的确,少数民族的服装上就有很多的银饰品,就项圈,手镯,耳环等,那么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少数民族喜欢戴银饰呢?一起来看看吧。

1,逃难时方便带走

古代少数民族容易发生战乱,所以他们的货币主要是金银,古时候,他们把财产打造成金银首饰,戴在身上,如果发生战乱逃跑时,就可以方便逃难。

2,为了漂亮

少数民族大多都生活在山里,很少与外界有联系,所以少数民族的人们就把一些鲜艳的花朵,小鸟的形状等图形应用到自己的服饰上,或者是把这些装饰应用到歌舞里面,以此来打发自己的枯燥生活,慢慢的就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他们觉得那些颜色,花纹好看,金银装饰的饰品更好看,所以那些少数民族的女性就喜欢佩戴那些银饰,也用来吸引异性。

3,银子对人体有益

很早的时候,古人就发现银子对人体有好处,它可以加快伤口的愈合,可以有效的防止细菌生长,还能定心神,除邪气。一直到现代,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还保留着说用银饰烧水喝,可以治疗婴孩的惊恐症。

4,一种身份的象征

少数民族也有自己信仰的图腾,这些图腾来自于他们认为的可以保佑他们的植物与动物,比如说有龙,鱼等图腾,于是把银打造成图腾的样式,戴在身上,寓意可以保佑自己的意思,这也是他们的一种信仰。

每个少数民族都喜欢佩戴银饰,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的图腾都是不一样的。

苦难的历史不仅造就了苗族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苗族同胞创造了世界民族之林中最绚丽的苗族服饰和银饰。当你到苗寨去过节,看到苗族姑娘全套盛装配着满身光华熠熠的银饰欢歌劲舞之时,你会觉得她们是世界上最富有、最欢乐的民族。但当你走进她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就是日复一日的下田、纺纱、织锦、染布、缝衣、刺绣等艰辛的劳作和餐桌上离不了的酸汤素菜。节日和平时的强烈的反差会给你留下铭心的震撼。这就是苗族。数千年来,这个伟大的民族就以这样独具一格的形象巍然屹立于地球上。

苗族历史上的“金银情结”

地球上最古老的艺术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使用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后期。那时,人们都在为果腹的食物奔波劳碌、付出短暂一生的辛劳。苗族先民们就在那样严酷的生存环境中欣赏并创造着艺术。

苗族史研究表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就已生活在相对丰饶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金银这些贵金属进入苗族社会生活的具体时间不可考,但从苗族民间文学的述说中可推知,应该是比较早的。在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苗族古歌》(中部方言)当中,就有三章专题描述金银。一是《运金运银》,二是《打柱撑天》,三是《铸日造月》在苗族古歌里,金银都被拟人化了,成了苗族同胞们亲密的伙伴,这体现了苗族“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万物有灵”也是苗族巫文化的核心。苗族古歌中有这样的描述:“金子和银子,住在深水潭,水龙和硼砂,来陪他们玩”

硼砂这种冶金原料、专有名词出现在苗族古歌中,而且与苗族的关系这样密切,透露的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信息。这也是汉族诗词歌赋中所不曾有过的。古歌中对金银还有很形象生动的描述:“金子冒出来,像条大黄牛,脊背黄央央。”“银子冒出来,像只白绵羊,肚皮亮晃晃。”苗族先民们认识到金子和银子的“家”不是在水里,也不是在山洞里,而是“金子黄铮铮,出在岩层里,银子白生生,出在岩层里。”然后,“我们沿着河,我们顺着江,大船顺河划,大船顺江漂,快把金和银,统统运西方。”他们又用金子打造了金柱,用银子打造了银柱,把混沌的天地撑开,还打造了金太阳和银月亮,以及满天的星星:“以前造日月,举锤打金银,银花溅满地,颗颗亮晶晶,大的变大星,小的变小星。”由于用金银铸造了太阳、月亮和星星,这样才让白天和黑夜有序更迭——“白天有太阳,夜里出月亮,高山和深谷,日夜亮堂堂:牯牛不打架,姑娘才出嫁,田水才温暖,庄稼才生长,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穿,江略(氏族鼓社)九千个,遍地喜洋洋”由上可以看出,苗族是一个酷爱艺术并很早就掌握了金银冶炼技术的民族。金银在苗族先民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对于金银的特殊爱好源远流长。这是银饰在苗族同胞中得以诞生、流传、普及并生生不息的心理基础。

白银自古以来就被当作货币。苗族先民当然明白银子的价值。九黎蚩尤部落在同炎、黄部落联盟的战争失败之后,其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之后又被历代封建王朝歧视镇压。苗族由于长期的战争、迫于生计的数次全民族大迁徒,使得他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老鸦无树桩,苗族无故乡”是古代苗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苗族民间传说中,有好些是关于先民们如何制作银饰的。其中之一,是一个叫巴高的苗族男子特别聪明,他把一根根银棒裁短,然后弯起来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又把多余的碎银打成小圈戴在手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就是最早的“银饰”。这可算是传说中从物质层面上对银饰来源的解释之一。苗族上古传唱下来的著名叙事长诗的《娘阿莎》中的“水龙王”有这样的唱词:“还你六张巾,退你银项圈”在苗族的《换嫁歌》中唱出了在母系社会男子出嫁时的情景:“头插锦鸡毛,衣裙身上套。一只银项圈,胸前闪耀”时距今日是在2000年以上。

而苗族银饰之所以产生,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深层的精神动因。苗族在迁徙途中备受磨难,不仅忍、饥挨饿,他他们更无法解释风雨雷电、洪水猛兽这些对他们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的自然奥秘,无法解释他们永远摆脱不了的苦难命运。面临厄运,他们在原居住地就已产生的以巫术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被浓重的巫文化的氛围所笼罩。

苗族的银饰从它诞生之初,就具有巫术的功能。苗族先民相信,一切锋利之物皆能驱邪,银饰是驱邪之上品,还可以消灾祛病。苗族西部方言区因银饰不多,这种功能显得更为现实——他们行路途中在山泉里饮水,要先用手镯浸入山泉消灾而后饮。中部苗族的银饰也部分地保有这种功能。在中部方言区的丹寨,苗族妇女的银围腰链也是驱邪的器物,必须由舅舅请人打制,戴上后终身相随。她们死后的随葬品中,还有特制的小号银角和银碗。过去台江苗族去世,也要在墓穴中洒一点银屑,让银子伴随着他们的灵魂不遭遇恶鬼。

苗族女人佩戴的银饰往往又多又重,这也正是因为苗族银饰的三大特点: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美。

苗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信仰,这也是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苗银是苗族的四大工艺之一,因为其种类繁多、制作精美而又极具特色,所以成为了我国银饰的代表文化之一。

苗族喜好银饰,所以苗族女人喜欢在身上佩戴很多银饰,特别是一些重要场合,更是会在全身上下挂满大大小小的银饰,这些银饰重重叠叠挂在身上,稍一晃动,就可以听到银饰碰撞的悦耳声音。

苗族银饰有三大特点: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美。这在苗族人看来,不仅蕴含着富贵之意,而且银饰中的图腾样式,都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祸,带来好运平安,蕴含着美好的祈愿祝福。

在苗族文化中,苗族人之所以会佩戴银饰,有四个原因:人走家随  在古时候,战争比较频繁,所以人们便把贵重的银饰穿戴在了身上,这样可以随时带走。可以辟邪  苗族人认为亮白的银色有光明之意,可以驱邪除魔,所以有辟邪之意。装饰自己  苗族银饰往往制作精美,佩戴起来非常漂亮,所以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有利健康  苗族自古生活自潮湿的山林地区,所以希望佩戴银饰来祛湿排毒。在苗族地区,银饰有很多用处,除去人们日常佩戴的话,还常常用在以下几个方面男女定情之物 定情之时,男方要送女方银镯或耳环等作为定情之物。保佑孩童 在苗族地区,从孩子幼年到长大,常会为孩子佩戴上各种祈福保佑的配饰,希望孩童健康长大。为老人贺寿 苗族人在为老人贺寿时也常常使用。

长颈族是由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一个少 数 民 族喀伦族的一支巴东族所组成的,只能在湄宏顺镇看得到。长颈族人以脖子长为美。孩子从5-6岁起,就在脖子上套铜圈,一年一个铜圈,使脖子拉长,据说最长颈者脖子达70厘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33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