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钻石颜色分级有F-G,H,I-J.为什么没有G-H,H-I级?

镶嵌钻石颜色分级有F-G,H,I-J.为什么没有G-H,H-I级?,第1张

钻石的颜色等级分为D、E、F、G、H、I-J、K-L、M、N-O、P-R、S-Z。G级、H级、I-J级表示接近无色。G和H级钻石颜色在接近无色范围内差别大,H和I也是一样,所以把级别分开。

D、E、F属无色范围之内;G、H、I、J属于接近无色范围;K、L、M微微淡**;N以下为淡黄。

钻石以其最高的硬度、晶莹透彻的质地及光彩夺目的特征,在世界上被称为“宝石之王”。它是成功、高雅、忠诚、永恒和纯真的象征,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钻石是目前世界上珠宝贸易中交易额最大的一种宝石。

扩展资料

D级:完全无色。最高色级,极其稀有。E级:无色。仅仅只有宝石鉴定专家能够检测到微量颜色。是非常稀有的钻石。F级:无色。少量的颜色只有珠宝专家可以检测到,但是仍然被认为是无色级。属于高品质钻石。

G—H级:接近无色。当和较高色级钻石比较时,有轻微的颜色。但是这种色级的钻石仍然拥有很高的价值。I—J级:接近无色。可检测到轻微的颜色。价值较高。

K—M级:颜色较深,火彩差,所以结婚钻戒网不提供,也建议客户不使用。N—Z级:颜色较深,火彩差,所以结婚钻戒网不提供,也建议客户不使用。

-钻石色级

VS是指钻石的净度,即指的是钻石内部干净程度,净度级别分为LC、VVS、

VS、

SI、

P

LC是指在10倍放大镜完全无暇,VVS是指在10倍放大镜下看只有很细小的暇疵,VS是指在10倍放大镜下有较小的暇疵,SI是指在10倍放大镜下有明显的暇疵,而P级则是指用肉眼都可以看到暇疵。净度是暇疵越少越贵。

H是指钻石的颜色:钻石的颜色级别IF、D、E、F、G、H、I、J、K、L、M、N,其中IF是完全无色,D至F都是很白(低一个字母就会较微没有这么白),H是指白色,I-J是指微黄,从K以下都是指带**了(低一个字母就会更黄一些)。颜色是越白越好。

你的VS/H,在钻石颜色及净度上来说都是中等级别的。希望能帮到你。

最白的钻石定为D级(即从Diamon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颜色决定钻石的黄白程度。钻石色泽共分为11个级别,依次分别为:D、E、F、G、H、I、J、K、L、M、N。越接近D色,钻石越透明,I~J色肉眼几乎感觉不到颜色的存在,K色往后越黄。

钻石色泽是D,E,F的,又称为透明无色,是极为珍贵罕有,它们之间的区别要靠专家很仔细去辨别;较普遍的是色泽是G至J,又称为接近无色。专家较易分辨,但一般人很难区分,若镶在首饰上就更难察觉;色泽是K以下的,又称为淡**,普通人或许分辨得到。

钻石有多种天然色泽,由珍贵的无色(切磨后白色),罕见的浅蓝、粉红到常见的微黄不等。愈是透明无色,白色愈是能穿透,经折射和色散后更是缤纷多彩。钻石色泽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由技术人员将待分级钻石与标准色泽比色石反复对比而确定。

扩展资料:

钻石是天然矿物,多少会含一些其他矿物或裂纹等天然瑕疵,这些包裹体越少的话就越稀有,价值也越高,所以就根据它包裹体等瑕疵的大小、数量、颜色、位置及特性等将钻石的净度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净度等级的划分均以十倍放大观察为标准。完全纯净的钻石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贵的。

GIA(美国宝石学院)是国际公认最权威的钻石鉴定机构之一,是钻石4C分级理论的奠基者,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非盈利性鉴定机构,其颁发的裸钻GIA证书是世界公认的最权威证书。净度---决定钻石内含物的多少。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下钻石的净度。

从高到低依次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I1-I2-I3,FL的是等级最高(完美无瑕),IF的只能看到极小表面特徵内涵物,VVS1和VVS2的有非常极小内涵物,一个是极难看到,一个是难看到;VS1和VS2有极小内涵物,一个是极难看到,一个是难看到;SI1有小内涵物,极难看到,肉眼难见内含物;SI2有小内涵物,肉眼可见内含物。

-钻石色级

钻石4C分级指的是从净度、颜色、克拉质量、切工等4个方面,对钻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确定钻石的价值。

1、其中颜色是按其变化分为12个颜色级别:D、E、F、G、H、I、J、K、L、M、N、<N。

(1)D-E级:极白,又称作“特白”、“极亮白”、“净水色”。

D色:纯净无色、极透明,可见极淡的蓝色。

E色:纯净无色,极透明。

(2)F-G级:优白,又称作“亮白”。

F色:从任何角度观察均为无色透明。

G色:1ct以下的钻石从冠部、亭部观察均为无色透明,但1ct以上的钻石从亭部观察显示似有似无的黄(褐、灰)色调。

(3)H级

H色:白。1ct以下的钻石从冠部观察看不出任何颜色色调,从亭部观察,可见似有似无的黄(褐、灰)色调。

(4)I-J级:微黄(褐、灰)白,又称作“淡白”、“商业白”。

I色:1ct以下的钻石冠部观察无色,亭部观察呈微黄(褐、灰)色。

J色:1ct以下的钻石冠部观察近无色,亭部观察呈微黄(褐、灰)色。

(5)K-L级:浅黄(褐、灰)白。

K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白色,亭部观察呈很浅的黄(褐、灰)白色。

L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亭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

(6)M-N级:浅黄(褐、灰)色。

M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亭部观察带有明显的浅黄(褐、灰)色。

N色:从任何角度观察钻石均带有明显的浅黄(褐、灰)色。

(7)<N:黄(褐、灰)色。

对这一类钻石,非专业人士都可看出具有明显的黄(褐、灰)色。

2、其净度按照GB/T16554-2003中分为:LC、VVS、VS、SI、P五个大级别,共10个小级别。

(1)LC级:称镜下无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以下情况下仍属LC级:

1)额外刻面位于亭部,冠部不可见。

2)原始晶面位于腰围内,不影响腰部的对称,冠部不可见。

3)内部纹理无反光,不影响透明度。

4)钻石内、外部有极轻微的特征,经轻微抛光后可去除。

(2)VVS级:称极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这些极轻微的内、外部特征通常是一些很细小的点状包体、颜色很淡的云状物、纹理、须状腰、缺口、击痕等。

极微瑕级还根据内、外部特征的大小、分布位置等因素,也就是说根据观察的难易程度细分为VVS1和VVS2两个级别。

VVS1级: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极难观察。

VVS2级: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难观察。

VVS级与LC级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同时能看到内部及外部特征,而后者只能看到轻微外部特征。

(3)VS级:称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S1、VS2。

VS1级: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难以观察。

VS2级: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比较容易观察。

典型包体:点状包体群、较轻微的云状物、小的浅色包体、较小的羽状纹等。

VS级与VVS级区别是在10倍放大条件下,前者可以观察到瑕疵,尽管也比较困难,而后者则为几乎观察不到。

(4)SI级:又称瑕疵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又细分为SI1、SI2。

SI1级: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容易观察。

SI2级: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观察。

典型包体:较大的浅色包体、较小的深色包体、云状物、羽状纹等,各种包体类型都可能出现。与VS区别在于SI级钻石用10倍放大镜即可很容易发现内、外部特征,但是去掉放大装置用肉眼无法看到内、外部特征。

(5)P级:称火重瑕疵级。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P1、P2、P3。

P1级: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可见,在10倍放大条件下,净度特征显而易见,而用肉眼从冠部观察比较困难,但不影响钻石的亮度。

P2级:钻石具很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易见,而且已经影响钻石的亮度。

P3级:钻石具极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极易见,并且影响钻石的亮度、透明度,部分贯穿性的裂隙还可能影响钻石的耐久性。

典型包体:主要为大的云状物、羽状纹、深色包体,并且这些包体可能影响钻石的耐用性或者影响透明度、明亮度。

钻石的颜色是分等级的,最高级别的是D,其次是E、F、G、H、I。。。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拍的,D是接近无色的级别,等级越靠后的,**越明显,等级I基本上就属于微**的等级了,其实个人建议还是要好好选一下钻石颜色的等级的,我当时定制 D R的时候,虽然只有三十分,但是选了d色的,看起来不错,而且款式很显钻

等级划分:

1、钻石按照色泽划分等级。钻石颜色从无色到**或者黄褐色可以分为D、E、F、G、H、I、J到Z等23个等级。

2、钻石按照净度划分等级。钻石的净度钻石表面及内部含有的瑕疵和内含物的大小。净度级别印由高到低详细可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 I1,I2,I3等11个等级。

3、钻石按照切工划分等级。钻石切工等级可以分为完美Excellent (EX)、优秀Very Good(VG) 、良好Good (GD)、一般Fair、差Poor等5个等级。

形成原理

钻石是金刚石精加工而成的产品,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成份最简单的宝石,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立方结构的天然晶体。其成份与我们常见的煤、铅笔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结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温、极高气压及还原环境(通常来说就是一种缺氧的环境)中则结晶为珍贵的钻石(无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669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4
下一篇2023-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