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许可申请书怎么写

取水许可申请书怎么写,第1张

法律分析:取水许可申请书填写方法如下:

1“申请单位(个人)”,由一个单位(个人)兴办取水工程的,填写该单位(个人)的名称(姓名);由几个单位(个人)联合兴办的,填写其协商推举的代表单位名称(姓名);单位与个人联合兴办的,填写单位名称。推举的代表应提交有关联合兴办单位(个人)出具的书面证明;

2“法定代表人”栏中,填写申请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姓名;

3“单位性质”栏中应分别填写“国有”、“集体”、“私营”或“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

4“取水工程建设依据的有关文件和资料目录”栏中填写取水许可预申请书的编号、设计任务中批准文号和名称,以及其他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目录;

5“取水水源”栏中填写取水水源类型,即地表水(江河、湖泊)、地下水;

6“取水方式”栏中填写凿井、提水、引水及其他利用水工程或机械取水设施的各类取水形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60号)《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第十二条 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的名称(姓名)、地址;

(二)申请理由;

(三)取水的起始时间及期限;

(四)取水目的、取水量、年内各月的用水量等;

(五)水源及取水地点;

(六)取水方式、计量方式和节水措施;

(七)退水地点和退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水处理措施;

(八)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 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 ①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12月,陈胜被叛徒庄贾杀害。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

王匡、王凤 公元17年(天凤五年) 绿林山(今属湖北大洪山)

① 公元17年,王匡、王凤在湖北绿林山起义;18年,樊崇领导赤眉军在山东成昌大败王莽军。

② 23年,农民起义军舂陵军的领袖刘秀为救绿林军在昆阳以八九千人击溃号称百万的王莽军。使得绿林军可以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樊崇 公元18年(天凤五年) 莒县(今属山东)

③ 25年,农民起义军舂陵军和铜马军的首领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

东汉黄巾军起义

张角 184年(灵帝中平元年)2月 洛阳

① 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和弟子秘密约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由于叛徒告密,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② 起义迅速攻占河北许多郡县,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人民纷纷起义响应。起义军包围洛阳,屡次打败东汉官军。起义军头包**头巾,故称“黄巾军”。

③ 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不幸张角病死。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在黄巾起义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西晋末年流民起义

李特 301年(惠帝永宁元年) 绵竹(今属四川) ① 流民推举巴氐人李特为首领,在四川绵竹起义,屡败官兵,各地流民起义纷纷响应。

张昌 303年(惠帝太安二年) 安陆石岩山(今属湖北安陆) ② 李特牺牲后,各地流民起义延续了几十年,这些起义先后被镇压。但西晋统治阶级也在流民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

东晋农民起义

孙恩 399年(东晋安帝隆安三年) 海岛 ① 孙恩在海岛领导起义,攻破上虞(今浙江上虞),杀县令,声势大振。八郡农民纷纷响应。孙恩自称征东大将军,率起义三次渡海登陆,与东晋军作战,最后一次不幸失利,孙恩投海自杀。

② 孙恩起义失败后,余众数千人由其妹夫卢循率领继续战斗。攻占番禺,自称平西将军,建立农民政权。

卢循 403年(东晋安帝元兴二年) 海岛

③ 起义军趁刘裕北伐南燕之机,分两路北伐,打败晋军,直逼建康(南京西北),刘裕灭燕后,急速回援建康,后卢循为刘裕所败,赴水而死,农民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坚持斗争12年,遍及东晋全境,基本上动摇了东晋统治。

北魏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

破六韩拔陵 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 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东北) ① 匈奴人破六韩拔陵领导北部边镇军民在沃野镇起义,屡败官军。两年后,由于寡不敌众,起义失败。

葛荣 525年(孝明帝孝昌元年) 定州左人城 ② 525年,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庆)起义。528年后,逐渐集中在葛荣领导下,发展到几十万人,由于领导轻敌,兵力分散,起义惨遭失败,葛荣被俘牺牲。但起义沉重打击了鲜卑贵族,扫荡了汉族地主势力,动摇了北魏统治,在战斗中加深了各族人民了解,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隋末农民起义

王薄翟让李密窦建德杜伏威

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 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内) ① 611年,王薄在山东长白山起义,各地响应,汇成三支:李密、翟让的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

② 616年,瓦岗军在荥阳大败隋军,第二年,占领兴洛仓,开仓散粮,扩大队伍。

③ 618年3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杀死,隋灭亡。

④ 618年5月,李渊夺取农民起义胜利果实,在长安建立唐朝。

唐末农民起义

裘甫 859年(宣宗大中十三年) 浙东 ① 859年,浙江裘甫领导起义,起义军以剡县为中心,建立农民政权,历时8个月,起义失败。

庞勋 868年(懿宗咸通九年) 桂林 ② 868年,庞勋领导的桂林戍兵起义,队伍发展到20万人。胜利的形势使庞勋骄傲起来,影响了军心,削弱了力量,再加上唐军三面进攻和内部将领叛变投唐,庞勋壮烈战死,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王仙芝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初 长垣(今属河南) ③ 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长垣起义,878年2月王仙芝兵败被杀。

黄巢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6月 冤句(今属山东曹县) ④ 875年6月,黄巢率众在冤句响应起义,起义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展开流动作战,入安徽、浙江,攻占广州。后又渡过长江、淮河,转战各地,攻占洛阳,长安建立“大齐”国,镇压大贵族、大官僚。

唐僖宗逃到四川,集中残军和地方武装反扑。黄巢部将投敌,884年6月,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余部继续战斗多年后,才最后失败。

北宋农民起义

王小波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 青城(四川灌县南) ① 993年,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第二年,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控制四川部分地区,坚持斗争到995年春,最后失败。

李顺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宋江 1119年(宣和元年) 梁山泊(今山东梁山) ② 1119年,宋江在北方***民起义,起义军在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沉重打击了北宋军队,由于北宋统治阶级残酷镇压,1121年夏,起义军失败。

方腊 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 ③ 1120年10月,方腊在浙江睦州起义。起义连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六州五十二县,杀死贪官污吏。后由于粮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县的岩洞,最后失败。

南宋农民起义

钟相、杨幺 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 湖南洞庭湖一带 钟相、杨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带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建立“大楚”政权,1135年6月杨幺被俘,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中国古代科举第一名叫状元。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科举考试选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又别称“殿元”。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别称鼎元。

古代考中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几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鸣金、骑马游街、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至于“榜眼”,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榜眼”之名要晚于“状元”,终唐一代,没发现有这个称谓。

实际上,榜眼这一名称与状元、探花一样,都是民间的习惯用语,并非官方用语。在朝廷正式发放的金榜上,只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扩展资料

古代的状元

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最后一次科考,共1282年间,共录取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

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的郭元振,当时年龄都不满18岁;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他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几十次,直到70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的夙愿。

中国历史上虽然出了个女皇帝武则天,却很少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女状元。只有清朝太平天国时期,20岁的女子傅善祥,参加太平天国组织的科举考试而成为了女状元。

1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2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3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4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5 天勇星·大刀·关胜 6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7 天猛星·霹雳火·秦明 8 天威星·双鞭将·呼延灼 9 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10 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11 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12 天满星·美髯公·朱仝 13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14 天伤星·行者·武松 15 天立星·双枪将·董平 16 天捷星·没羽箭·张清 17 天暗星·青面兽·杨志 18 天佑星·金枪手·徐宁 19 天空星·急先锋·索超 20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21 天异星·赤发鬼·刘唐 22 天杀星·黑旋风·李逵 23 天微星·九纹龙·史进 24 天究星·没遮拦·穆弘 25 天退星·插翅虎·雷横 26 天寿星·混江龙·李俊 27 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 28 天平星·船火儿·张横 29 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30 天损星·浪里白条·张顺 31 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 32 天牢星·病关索·杨雄 33 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 34 天暴星·两头蛇·解珍 35 天哭星·双尾蝎·解宝 36 天巧星·浪子·燕青七十二地煞·偏将七十二员 37 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 38 地煞星·镇三山·黄信 39 地勇星·病尉迟·孙立 40 地杰星·丑郡马·宣赞 41 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 42 地威星·百胜将军·韩滔 43 地英星·天目将军·彭玘 44 地奇星·圣水将军·单廷圭 45 地猛星·神火将军·魏定国 46 地文星·圣手书生·萧让 47 地正星·铁面孔目·裴宣 48 地阔星·摩云金翅·欧鹏 49 地阖星·火眼狻猊·邓飞 50 地强星·锦毛虎·燕顺 51 地暗星·锦豹子·杨林 52 地轴星·轰天雷·凌振 53 地会星·神算子·蒋敬 54 地佐星·小温侯·吕方 55 地佑星·赛仁贵·郭盛 56 地灵星·神医·安道全 57 地兽星·紫髯伯·皇甫端 58 地微星·矮脚虎·王英 59 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 60 地暴星·丧门神·鲍旭 61 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 62 地猖星·毛头星·孔明 63 地狂星·独火星·孔亮 64 地飞星·八臂那吒·项充 65 地走星·飞天大圣·李衮 66 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 67 地明星·铁笛仙·马麟 68 地进星·出洞蛟·童威 69 地退星·翻江蜃·童猛 70 地满星·玉幡竿·孟康 71 地遂星·通臂猿·侯健 72 地周星·跳涧虎·陈达 73 地隐星·白花蛇·杨春 74 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 75 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 76 地俊星·铁扇子·宋清 77 地乐星·铁叫子·乐和 78 地捷星·花项虎·龚旺 79 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孙 80 地镇星·小遮拦·穆春 81 地嵇星·操刀鬼·曹正 82 地魔星·云里金刚·宋万 83 地妖星·摸着天·杜迁 84 地幽星·病大虫·薛永 85 地伏星·金眼彪·施恩 86 地僻星·打虎将·李忠 87 地空星·小霸王·周通 88 地孤星·金钱豹子·汤隆 89 地全星·鬼脸儿·杜兴 90 地短星·出林龙·邹渊 91 地角星·独角龙·邹润 92 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贵 93 地藏星·笑面虎·朱富 94 地平星·铁臂膊·蔡福 95 地损星·一枝花·蔡庆 96 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 97 地察星·青眼虎·李云 98 地恶星·没面目·焦挺 99 地丑星·石将军·石勇 100 地数星·小尉迟·孙新 101 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 102 地刑星·菜园子·张青 103 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 104 地劣星·活闪婆·王定六 105 地健星·险道神·郁保四 106 地耗星·白日鼠·白胜 107 地贼星·鼓上蚤·时迁 108 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吴用智赚玉麒麟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入云龙斗法破高廉天勇星大刀关胜:关胜降水火二将天雄星豹子头林冲:林冲雪夜上梁山天猛星霹雳火秦明:霹雳火夜走瓦砾场天威星双鞭呼延灼:三山聚义打青州天英星小李广花荣:小李广梁山射雁天贵星小旋风柴进:柴进门招天下客天富星扑天雕李应:扑天雕双修生死书天满星美髯公朱仝: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天伤星行者武松:武松醉打蒋门神天立星双枪将董平:宋公明义释双枪将天捷星没羽箭张清:没羽箭飞石打英雄天暗星青面兽杨志:汴梁城杨志卖刀天佑星金枪手徐宁:宋江大破连环马天空星急先锋索超:急先锋东郭斗武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戴宗智取公孙胜天异星赤发鬼刘唐:赤发鬼醉卧凌霄殿天杀星黑旋风李逵;黑旋风沂岭杀四虎天微星九纹龙史进:九纹龙剪径赤松林天究星没遮拦穆弘:没遮拦追赶及时雨天退星插翅虎雷横:插翅虎枷打白秀英天寿星混江龙李俊:揭阳岭宋江逢李俊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天平星船伙儿张横:张顺魂捉放天定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七好汉智劫生辰纲天损星浪里白条张顺: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活阎罗倒船偷御酒天牢星病关索杨雄:病关索怒杀裴翠云天彗星拼命三郎石秀:劫法场石秀跳楼天哭星两头蛇解珍:解珍解宝双越狱天暴星双尾蝎解宝:解珍解宝双越狱天巧星浪子燕青:放冷箭燕青救主 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朱武打破六花阵地煞星镇三山黄信:镇三山大闹青州道地勇星病尉迟孙立:孙立孙新大劫牢地杰星丑郡马宣赞:宣赞推举关胜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呼延灼摆布连环马地威星百胜将韩滔:呼延灼摆布连环马地英星天目将彭玘:三山聚义打青州地奇星圣水将单廷圭:关胜降水火二将地猛星神火将魏定国:关胜降水火二将地文星圣手书生萧让:戴宗定计赚萧让地正星铁面孔目裴宣:锦豹子小径逢戴宗地阔星摩云金翅欧鹏:宋江智取无为军地阖星火眼狻猊邓飞:宋公明二打祝家庄地强星锦毛虎燕顺: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地暗星锦豹子杨林:锦豹子小径逢戴宗地轴星轰天雷凌振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地会星神算子蒋敬:张顺活捉黄文炳地佐星小温侯吕方:对影山箭射双画戟地佑星赛仁贵郭盛:对影山箭射双画戟地灵星神医安道全:安道全医治宋江地兽星紫髯伯皇甫端:没羽箭飞石打英雄地微星矮脚虎王英:镇三山大闹青州道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地暴星丧门神鲍旭:黑旋风巧识丧门神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九纹龙攻打硭山地猖星毛头星孔明:三山聚义打青州地走星飞天大圣李衮:九纹龙攻打硭山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金大坚刻章骗蔡京地明星铁笛仙马麟:宋公明二打祝家庄地进星出洞蛟童威:揭阳岭宋江逢李俊地退星翻江蜃童猛:揭阳岭宋江逢李俊地满星玉幡竿孟康:梁山伯孟康造船地遂星通臂猿侯健:通臂猿怒杀黄文炳地周星跳涧虎陈达:九纹龙活捉跳涧虎地隐星白花蛇杨春:史家庄杨春识史进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镇三山大闹青州道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九尾龟力抗千斤闸地俊星铁扇子宋清:宋公明私放晁天王地乐星铁叫子乐和:孙新孙立大劫牢地捷星花项虎龚旺:没羽箭飞石打英雄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孙:没羽箭飞石打英雄地镇星小遮拦穆春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地羁星操刀鬼曹正:花和尚单打二龙山地魔星云里金刚宋万:梁山泊林冲落草地妖星摸着天杜迁:林冲水寨大并火地幽星病大虫薛永: 揭阳岭宋江识薛永地伏星金眼彪施恩:施恩三入死囚牢地僻星打虎将李忠:桃花山李忠落草地空星小霸王周通:小霸王醉入金销帐地孤星金钱豹子汤隆:汤隆赚徐宁上山地全星鬼脸儿杜兴:李家庄杜兴识石秀地短星出林龙邹渊:解珍解宝双越狱地角星独角龙邹润:解珍解宝双越狱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贵:朱贵水亭施号箭地藏星笑面虎朱富:沂岭朱富救李逵地平星铁臂膊蔡福:蔡福受贿保玉麒麟地损星一枝花蔡庆:蔡庆受贿保玉麒麟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揭阳岭宋江逢李俊地察星青眼虎李云:李云沂岭捉李逵地恶星没面目焦挺:焦挺李逵打凌州地丑星石将军石勇:石将军村店寄书地数星小尉迟孙新:孙立孙新大劫牢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孙立孙新大劫牢地刑星菜园子张青: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地劣星活闪婆王定六 :扬子江王定六识张顺地健星险道神郁保四:郁保四梁山执帅旗地耗星白日鼠白胜:白胜受刑供晁盖地贼星鼓上蚤时迁:吴用使时迁盗甲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曾头市段景住失马

两汉时期,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时,过去通过军功、养士选拔人才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汉代逐渐确立了察举、征辟等选人任官途径。

察举

察举又叫作荐举,是三公九卿、地方郡国守相等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朝廷,授予他们官职或提高其官位。察举是汉代选官的一种主要做法。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就曾诏令诸侯王和地方郡守察访民间德高望重的人,把他们推荐给朝廷。汉文帝以后,这种察举的办法逐渐形成制度,但是并没有固定的举行时间。一般多是在发生了自然灾害,或出现日食、地震等情况时,皇帝表示引咎自责,同时诏令朝廷百官和地方郡国荐举人才。

在汉代,察举不一定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察举的范围和名目都由皇帝决定。例如有时只规定在某些郡国或只限于丞相、御史大夫等部分官员向朝廷推荐人才,还有的时候是由朝廷派人到地方去进行察举。

察举的名目有很多,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孝悌力田、茂材异等、孝廉、直言极谏等,有时也要求荐举勇武而熟知兵法或掌握某种技艺的人。后来,“孝廉”逐渐成为察举中使用较多的一种名目。被荐举的孝廉一般是先担任郎官,作为皇帝待从,然后再转迁为尚书、侍御史、县令等官。

汉代被荐举的人,须先试任一年。如果能够胜任职守,则可转为正式官员。若不胜任,就要被撤换,而且推举他的人也要受到处罚。

汉文帝时,开始采用策问的办法考察被荐举者的才干学识。到汉武帝时,这种策问考试,比较普遍地实行起来。具体做法是:首先由皇帝提出一些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重大问题,称为策问;然后把这些问题依照难易程度分为甲、乙等科,密封起来;最后让被荐举的人任意抽取问题回答,叫作射策。朝廷根据他们回答的成绩分派官职。例如当时的儒学今文经大师董仲舒被举为贤良文学,于是汉武帝向他提出策问。董仲舒在射策中极力宣扬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的思想,受到汉武帝的赞赏,立刻任命他为江都王的相。

东汉初年,光武帝曾下诏强调要以“四科”辟士,这是指选拔人才应该掌握的四方面标准。在这些标准中,首先是思想道德要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即所谓“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其次是文化水平高,即“学通行修,经中博士;”第三是“明达法令,足以决疑”,也就是要熟悉法令,并以之判断是非;第四是“刚毅多略,遭事不惑”,这是要求办事果敢和善于处理各种难题。光武帝要百官们用这四方面的标准来考察、推荐人才,不仅表明了他具有高明的政治见识,而且对于加强封建统治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征辟

在汉代,由皇帝直接聘请人来做官称为“征”,由官府聘请人来任职叫“辟”。

被皇帝征召到朝廷来任官的,多是一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闻名于世的人。例如夏侯胜以善说礼服,被征为博士;疏广因精通《春秋》,被征为博士。汉武帝初即位时,著名的辞赋家枚乘已经年老,但汉武帝仍征召他到长安来。史书记载,皇帝在征召某些年老体弱的人时,常常用“安车蒲轮”、“束帛加璧”等礼仪。所谓安车,是指一种能够比较安稳地坐在其中的小车。蒲轮是指用蒲草捆裹车轮,可以减小颠簸震动。这些都表示皇帝格外优礼之意。被征召的人,有时可授予很高的官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由于他精通天文、历算,善为机械巧作,东汉安帝先征召他任郎中,以后又升迁为太史令。

两汉时期,官府的掾史等低级官吏,可以由长官自行聘请。这种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官府的长官自己请人到官署内做僚属、任职办事的做法叫辟或辟除。在汉代,被皇帝征召做官的人,数量毕竟很少,而被官府辟除为官吏的人则比较多。

东汉后期,以门阀世族为代表的大地主贵族,依仗权势操纵了地方选举。这样一来,就同要求参予政治的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发生了矛盾。地主阶级内部的这种冲突,使得双方在采取怎样的选官制度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九品中正制”就在此时应运而生。

曹丕称帝以后,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就是通过品评,将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士将被推荐到各级政府中去做官。这一制度赋予中正官考察各地士人的权力。在初期,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也还比较注意人才优劣和舆论的褒贬,使朝廷多少能够掌握一些选官权力。所以沈约在《宋书·恩幸传序》中评论九品中正制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不过,他的评价是指九品中正制的初行阶段,反映了庶族士人向门阀世族争夺选举权力的企图。这里所说的庶族士人,一般是指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在当时,普通劳动者是没有资格参加品评的。所以九品高下,只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差别。

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在世族们极为注重家世、谱系的情况下,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惟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从此,九品中正制就成了豪门世族手中的工具了,反而为他们操纵品评、把持选官大权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九品中正制是这一历史时期选官制度的支柱,它可以保证门阀世族在政治上处于优越地位和享有特权。但是九品中正制只是将人品评为九等,作为授官的依据,而朝廷在选人任官时还要借用汉代察举的某些做法来实现。中正官一般是以孝廉、秀才两种名义向朝廷荐举人才。按照习惯,孝廉侧重于品行端正、精通儒家经学,秀才则突出于文学写作才能优异。当然,在凭借门第才能中选的时代,那些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的人,未必具有真才实学。在南朝,还有一种“明经”科目。国家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明经科的考试,获得官职。当时的孝廉、秀才多为世族所垄断,但是明经不限门第,所以庶族寒门士人便可以通过明经途径跻入仕途。在北朝,荐举孝廉、秀才时对于家世门第的限制较之南朝要宽些,少数庶族寒门士人也有被选举的可能。随着九品中正制走向衰落,北朝在选举中首先对门第出身的限制呈现出松弛的趋势。

科举考试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存在了1300年。 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其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孙中山称赞其为"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而其辐射一直延续至今,我国现在的干部选拔学生考试等等制度上都可以看出科举的影子

隋朝以前是"九品中正制"和"查举制",其选官也要经过推荐和考试查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查举,原为选拔之意。由丞相、御史、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起于汉初,至武帝时成为定制,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科。是两汉重要出仕途径之一。《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又“元关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宋书百官志》:“汉武帝元年封四年,令诸州岁各举秀才一人。后汉避光武讳,改茂才。”《明史太祖纪》:“(洪武六年)二月乙末,谕暂罢科举,察举贤才。”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维护世族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东汉末,曹操当政,施行“唯才是举”。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九等),每十万人举一人,由吏部按等选用,授予官职,谓之“九品官人法”。三国魏齐王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形成“上品无寒门同,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亦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杈的工具。本来这种制度也是可行,但是问题在与执行的关身上。很容易变质从而产生偏差,《晋书刘毅传》:“毅以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乃上疏曰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壮。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又“由此论之”选中正而非其人,授权势而无赏罚,或缺中正而无禁检,故邪党得肆,枉滥纵横,虽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成为必要,科举制度出现了

从白寿彝先生所说,这是一个自举和荐举的问题,隋朝以前,士子们首先要获得地方官员及垄断乡里的世族豪门的推荐,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而考试只是用来决定授予官职的高低。所以,选举权掌握在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手里。隋唐实行科举制后,举子们可以不经地方官员和世族豪门的推荐,自己带着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材料直接去报名,只要身份证明合格,即可参加考试。。《新唐书·选举志上》有较具体的说明:“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制度执行人的腐化和专制化是科举兴起的必然

隋朝科举分明经,进士两科唐朝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学一直以来,科举制度给我们的印象是进士高与秀才,但是在唐朝,秀才科要高与进士科,不过好象从来没有人考上过,。《旧唐书·职官志》说:“秀才有唐以来无其人。”到高宗的时候就给废止了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考试的人的来源,唐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校有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类,又有门下省的弘文馆,东宫的崇文馆,虽然层次不一,收取的学生的来源不一,限制学生人数不一,但是总的来说是为了统治者阶层服务的地方上设置相应的学校,也收录不同数量的生员入学学习,乡贡是在家自学的士人。学业有成,自向州县求举,经考试及格,由州贡到尚书省,受吏部考试。这些是科举的主要来源乱了,回头明经和进士两科乃是"士人所趋"的科目,因为唐朝大部分的官员来自与这两科,所以非常鼎盛此外又有"制举"一科,乃是皇帝特试进士及第以后要在大雁塔上留名,是为雁塔题名,当然这是闲谈,我是陕西人却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在宋朝分进士,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开元礼,三史,学究,明法九科,在这里说一下学究,因为一般称呼老顽固的时候就是这个词,唐代取士,明经一科有“学究一经”的科目;宋代简称“学究”,为礼部贡举十科之一。应学究试者,专重记诵,未必通晓文义,故有才思之士,皆重进士科而轻学究。《新唐本选举志》:“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宋史选举志一》:“王安石谓,古之取士,俱本于学,请兴建学校以复古,其明经诸科,欲行废罢,取明经人数,增进士。”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六:“公(王安石)改科举,暮年乃觉其失,曰:‘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盖举子专诵王氏章句(指王安石撰《三经新义》)而不解义,正如学究诵注疏尔。”和宋朝并列的辽金两朝分别说一下,辽代科举至988年才行贡举其规制“颇用唐进士法取人”,就是说,辽代的科举制度是大致仿照了唐代的科举制度的。最初每冬只放进士一二人,1012年后逐渐增加取士人数,每科录取50到70人左右。取士人数最多时,达一百三十余人。进士分甲、乙两科,最初只设乡贡、礼部试二级。到1036年十月,巡兴宗耶律宗真在丞相张俭的建议下,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为题,试进士于廷,廷试亦成为辽之科举制度。辽代约开贡举56次,所取状元可考者53人。不过没用,辽规定,契丹人不许应试,而且进士真正做官的,几乎没有。“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然仕于其国者,考其致身之所自,进士才十之二三耳”对辽来说,科举是个摆设金就和辽不一样了,金太宗初年,十一月开科取士,第二年二月、八月又连续两次开科考取进士,可见金是比较重视科举的。“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这话说的中肯金代科举开始于太宗天会元年,刚开始不固定。自天会五年后方转入正常,三年一试。初分南、北两选,以词赋、经义取士,后合并为一,设进士科和女直进士科,前者分词赋、经义两科目取士,后者以策论取士。金共开科约40次,分乡试、府试、会试、殿试4级再说元,蒙古人厉害的很,开国有近五十年的时间废止了科举制度,1314年,元朝重开科举,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而且要"凡二十五岁以上,乡里称其孝悌,朋友服其信义,通晓经书,德行有素者,经地方官从所辖各族户中推举后,才能有资格参加考试。"蒙古人厉害的大大的除隋的考试是由中央直接考以外,历朝都是由礼部来控制的

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差不多,放在一起玩明清的科举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是参加正式科举考试前的预考,由县里考试,中第者为生员,又叫秀才或庠生这是大概,成绩最好的是廪生,其次是增生,新入学的称为附生乡试由省里考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又称秋闱,中第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又称礼闱和春闱中第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考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又有国家特考,第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肄业的称为岁贡。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中央参加朝政合格的称为拔贡。乡试取入副榜直接送经国子监的称为副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979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