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

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第1张

答案:B

考点: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精析:骨肉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好发于青少年,好发部位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的干骺端,故B正确。软骨肉瘤是发生于软骨细胞的恶性骨肿瘤,可有原发、也常继发于良性软骨来源的肿瘤,故A不正确。纤维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非成骨性纤维结缔组织,故C不正确。尤文肉瘤起源于骨髓间充质细胞,没有骨肉瘤常见,故D错误。骨髓瘤起源于骨髓造血组织,以浆细胞为主,不属于原发性骨肿瘤,故E错误。避错:本题易错选A。两者都多见于青少年,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但骨软骨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而软骨肉瘤继发于骨软骨瘤,发生恶变概率小。故本题选B。

原发性肿瘤就是由于该器官自身的改变导致的肿瘤,如原发性肝癌,

继发性肿瘤,又叫转移性肿瘤、次生肿瘤。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肿瘤细胞会通过血液、淋巴液转移到远离肿瘤的部位生成肿瘤。这样形成的肿瘤叫继发性肿瘤。

还有很多临床症状等区别,也就是说,原发性的基于该器官变化,继发性的是由于某一器官引起的其他器官肿瘤

纵隔位于胸廓的中央。上自胸腔入口,睛达膈肌,左右以纵隔胸膜,前后以胸骨和胸椎为界。胸骨角水平以上的区域称为纵隔。心包前称为前纵隔,心包所在处称为中纵隔,心包脊柱之间称为后纵隔(图1)。常见的纵隔肿瘤各有其好发部位(图2),这是临床诊断有参考意义。, , 图1 纵隔的划分, , 图2 纵隔肿瘤的主要部位, (一)上纵隔肿瘤  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和胸内甲状腺瘤。, 1胸腺瘤  多位于前上纵隔或前中纵隔,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1/4~1/5,男女发病相等。30%为恶性,30%为良性,40%为潜在或低度恶性。良性者常无症状,偶在X线检查时发现。若肿瘤体积较小,密度较快,紧贴于胸骨后,X线检查颇难发现。胸腺瘤多邻接升主动脉,故可有明显的传导性搏动。按组织学特点可分为淋巴细胞型、上皮网状细胞型、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型等。常见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占优质的良性胸腺瘤,若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复发和浸润转移之可能。上海中山医院报告12例胸腺瘤,手术时5例已有明显恶变,故胸腺瘤可认为是低度恶性肿瘤,术后应给于放射治疗。恶性胸腺瘤易侵犯周围组织,可发生程度不等的胸骨后疼痛和气急,晚期患者可产生血管、神经受压的症状,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膈肌麻痹,声音嘶哑等。约10%~75%胸腺瘤患者可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但重症肌无力患者仅有15%~20%有胸腺的病变。切除肿瘤后约2/3患者的重症肌无力症状得到改善。少数患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皮质醇增多症、红斑狼疮、γ-球蛋白缺乏症和特发性肉芽肿性比肌炎。X线检查,在前上纵隔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块影,良性者轮廓清楚光滑,包膜完整,并常有囊性变:恶性者轮廓粗糙不规则,可伴有胸膜反应。胸腺瘤手术切除果良好。Legg分析51例胸腺瘤手术疗效,有局部浸润者5年生存率为23%,无浸润者5年生存率达80%。上海胸科医院报告207例胸腺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597%,10年生存率434%。, 2胸内甲状腺肿  包括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和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前者少见。为胚胎期残留在纵隔内的甲状朱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完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后者为颈部甲状腺沿胸骨后伸入前上纵隔(图3A、B),多数位于气管旁前方,少数在气管后方,胸内甲状腺肿大多数为良性,个别病例可为腺癌。肿块牵引或压迫气管,可有刺激性咳嗽,气急等。这些症状可能在抑卧或头颈转向侧位时加重。胸肌或脊柱受压可出现胸闷,背痛,偶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出现剧烈咳嗽,咯血,声音嘶哑时,应考虑到恶性甲状腺肿的可能。约有半数病人可在颈部摸到结节样甲状腺肿。X线检查可见到前上纵隔块影,呈椭圆形或梭形,轮廓清晰,多数偏向纵隔一侧,也向两侧膨出。在平片上如见到钙化的肿瘤,具有诊断的价值。多数病例有气管受压移位和肿瘤阴影随吞咽向上移动的征象。, , 图3A  胸骨后甲状腺肿瘤位于右上纵隔,上端较宽,下端较窄,气管略有受压(后前位片), , 图3B  胸骨后甲状腺肿瘤自胸廓入口向下、向前伸延胸骨后(右侧位片), (二)前纵隔肿瘤  生长在前纵隔的肿瘤以畸胎样瘤较为常见。可发于于任何年龄,但半数病例症状出现在20~40岁之间。组织学上昀是胚胎发生的异常或畸形。畸胎样瘤可分成二型:, 1皮样囊肿  是含液体的囊肿,囊内有起源于外胚层的皮肤、毛发、牙齿等。常为单房,也有双房或多房。囊壁为纤维组织构成,内壁被覆多层鳞状上皮。, 2畸胎病  为一种实质性混合瘤。由外、中、内三胚层组织构成,内有软骨、平滑肌、支气管、胸粘膜、神经血管等成分。畸胎瘤恶变倾向较皮样囊肿大,常可变为表性样癌或腺癌。文献报道386例畸胎瘤,其中142%呈恶变。上海中山医院10畸胎瘤中2例为恶性。体积小者,常无症状,多在X线检查中发现。若交瘤体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则可产生相应器官的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受压,可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喉返神经受压,则 生声音嘶哑;压迫气管,可发生气急,患者仰卧时气气加剧。囊肿向支气管溃破,可咳出含毛发,皮脂的胶性液。胶性液吸入肺内,可发生尖脂性肺炎和类脂性肉芽肿。囊肿有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和周身毒性症状。囊肿若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想到恶变、继发感染或瘤体出血的可能。化脓性囊肿破入胸腔或心包时,可发生脓胸或心包积液。, X线检查  囊肿位于前纵隔,心脏主主动脉弓交接处,少数位置较高,接近前上纵隔,也可位于前下纵隔。多向一侧纵隔凸出,少数可向两侧膨出,巨大者可凸入后纵隔,甚至占满一侧胸腔。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囊壁钙化较常见。有时可见特征时的牙齿和碎骨阴影(图4)。, , 图4  畸胎样瘤内有碎骨、齿和发, (三)中纵隔肿瘤  极大多数是是淋巴系统肿瘤。常见的有何杰金病,网状细胞肉瘤,淋巴肉瘤等。多以中纵隔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但也可侵入肺组织形成浸润性病变。本病病程短,症状进展快,常伴有周身淋巴结肿大、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X线检查示肿大淋巴结位于气管两旁及两侧肺门。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可融合成块,密度均匀,可有大分叶,但无钙化。支气管常腾空而起变窄。, (四)后纵隔肿瘤  几乎皆是神经源性肿瘤。可原发于脊髓神经、肋间神经、交感神经节和迷走神经,可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者有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节瘤;恶性者有恶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肉瘤。电镜检查发现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肉瘤的超微结构类似,但胶原含有所不同。极大多数神经源性肿瘤位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内(图5A、B),有时也可位于纵隔,多数有被膜。X线征象为光滑,圆形的孤立性肿块。巨大的肿块迫使肋间隙增宽或椎间孔增大。有时肿瘤呈哑铃伸进椎间孔,侵入脊椎管,引起脊髓压迫症状。神经纤维多见于青壮年,通常无症状。肿瘤较大可产生压迫症状,如肩胛间或后背部疼痛、气急等。, , 图5A  纵隔神经鞘瘤肿瘤位于右侧胸椎旁,呈葫芦状(后前位片), , 图5B  纵隔神经鞘瘤肿瘤位于后纵隔,重叠在胸椎上,呈葫芦状(右侧位片), (五)支气管囊肿  可发生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多半位于气管、支气管旁或支气管隆变附近。支气管囊肿多属先天性,来自气管的迷芽,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通常无症状,若与支气管或胸膜相通,则形成瘘管。继发感染时则有咳嗽、咯血、脓痰,甚至发生脓胸。X线检查在中纵隔的上中部,气管或大支气管附近,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块状阴影,呈分叶或钙叶。若囊肿与支气管相通,可见到液平面。,  查看原帖>>

背部疼不一定是癌症早期信号,但如果肺部、肝胆、或胰腺、心脏出现问题 ,可能会导致后背疼痛,此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如果出现癌细胞骨转移,可能会出现后背疼痛 ,不过,如果怀疑因癌症导致背痛,此时应伴有其他疾病,如果仅是单纯背痛,可能和以下几种疾病有关。

1、颈椎病

会出现后背疼痛,同时伴随手指发麻、头晕、上肢无力等症状,此时要多调整坐姿和睡姿,适当按摩休息,缓解疼痛。

2、肩周炎

大多是肩关节疼痛,如果不理会,疼痛范围会扩展至后背,此时可做展臂运动来缓解,肩周炎通过运动锻炼可逐渐自愈,如果严重建议就诊。

3、腰肌劳损

会出现腰背部疼痛,僵硬症状,可长期劳累慢性劳损有关,天冷和过度劳累会加重疼痛,此时注意劳逸结合,减少腰部负担,同时及时就诊,用药治疗。

4、强直性脊柱炎

大多患者出现持续性腰背部疼痛,长时间站立或走路,会觉得疲累,此时要及时就诊,以免因拖延出现肌肉萎缩、驼背问题。

5、心脏问题

冠心病会导致心绞痛、眩晕,而心绞痛发作会放射到背部,不过这种疼痛较短,但一旦出现要及时就诊。

当然,除了上述这几类常见的疾病,腰椎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盆腔类疾病、前列腺类疾病等也会不同程度出现背部疼痛 ,如果偶尔出现问题不大,如果经常背痛就要引起重视了。

如何缓解背部疼痛

主要针对关节脊椎肌肉出现的背部疼痛。

1、适当拉伸: 通过拉伸,来放松腰背部肌肉缓解疼痛。

2、按摩针灸: 可去正规按摩理疗机构,进行专业的背部按摩或针灸,来缓解疼痛不适。

3、热敷或冷敷: 对于慢性疼痛科进行热敷,急性疼痛科进行冷敷来缓解疼痛。

4、卧床休息: 如果是因过度劳累导致背痛,此时可适当卧床休息缓解。

5、适当服用止痛药: 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痛消炎药物。

6、手术或微创治疗。

如果背痛的同时还伴有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 如发烧、背部肿胀发红、大小便习惯改变、腹部疼痛、长期背痛、腿部发麻疼痛、体重下降、癌症病史等。

1 慢性损伤。 背部有许许多多的肌肉,比如背阔肌、斜方肌、竖脊肌,而肌肉在长期的劳动或者不正当使用中容易发生劳损。这是背痛最常见的一个原因!而慢性损伤正如罗马非一日建成一样,它常常是患者在背部肌肉急性损伤以后没有注意恢复拖延而成。

2脊柱的退行性改变。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许多肌肉都是附着在脊柱上。如果脊柱发生了退行性改变,也就是说脊柱不稳了,靠不住了,那么背部肯定就会有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肌肉引起的,第二是脊柱自身结构功能退化后引起的,比如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3 姿势不良。 姿势问题其实类似于背部肌肉慢性损伤。长期一个姿势坐久了,其对应的肌肉铁定要发生疲劳、发生劳损。

4肿瘤。也就是题目中提到的背部疼有没有可能是癌症早期信号的问题。明确告诉大家背痛有可能是癌症,但是其发生率不高!背痛到底是不是癌症,什么情况下可能是癌症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年龄问题,如果你是四五十岁的人,那么背痛有可能是癌症,如果你是二三十岁,甚至十几二十岁,那么癌症的可能性很小。第二,疼痛性质,背痛是什么样的痛?平时劳累会不会加重?热敷或者活动开了以后能否缓解?慢性损失在劳累时加重,热敷后可以缓解,但是癌症就不行了。

5内脏疾病引起的牵涉性痛。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都会引起背部疼痛!这个时候就要抓紧时间做检查加以区别了。比如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可以大致判断是不是有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腹部CT或者超声加上淀粉酶等可以判断是不是有急性胰腺炎。

癌症来临或者在癌症早期大多数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这就意味着 背部疼痛不一定是癌症早期的信号,退一步来讲背部疼痛也不一定是癌症引起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疾病均可以引起背部疼痛,那些疾病会引起背痛?

1、可能是某些疾病甚至癌症放射到背部,如肺部胸膜病变、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盆腔炎症、子宫附件炎症或者肿瘤、直肠肿瘤或者炎症、胰腺炎胰腺癌症、肝炎肝癌肝硬化、胆囊炎、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疾病 均可以放射到背部而引起背部疼痛。

2、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部肌肉组织急性受伤、脊柱骨折、脊柱肿瘤、脊髓炎症、腰肌炎症均可以导致背部疼痛。

3、 胸腰椎退行性病变,一般正常人从25岁就开始发生退变,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刺激或者压迫神经而引起背部疼痛。

4、长期搬运重物、长期不良工作体位、长期某一个劳动姿势引起腰背部慢性受损 ,在天气变化或者遭遇潮湿寒冷的环境容易出现背痛,尤其是合并先天腰部疾病伴随慢性劳损的时候最容易出现背部疼痛。

4、夹层动脉瘤。

从以上可以看出,导致背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不一定是癌症引起的,即便是癌症引起背部疼痛,大多数也不是癌症的早期信号。

那到底该如何区分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癌症的,癌症疼痛的位置通常比较固定,间断或持续性的发作,伴有局部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如果是恶性肿瘤所引起的背痛,如原发性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食管癌,肿瘤侵犯胸膜可以引起背痛,肿瘤骨转移侵犯胸椎或肋骨也可以引起持续性的背痛。能够引起持续而且剧烈疼痛的癌症,一般都不是癌症早期, 80%以上是中晚期癌症。

因为早期癌症是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不会引起疼痛,大部分早期癌症都是通过定期体检发现的。

另外,如果是运动过度或者锻炼方法不对,可以引起肩背部或者腰背部的肌肉劳损,导致出现背部疼痛症状。这种疼痛通常通过局部热敷、按摩、适当休息就能够改善。但如果通过理疗调理没有效果的话,就要考虑是否是 隐藏的癌症 引起的。

最后,如果是中老年人伴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突然出现持续不能缓解的背痛,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做心电图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分享我妹的真实经历。

我妹2014年7月份第一次觉得背痛,大概持续了30秒的样子,在区医院做了心电图,抽了一些血(医生怀疑是急性胰腺炎和心绞痛)没有任何异常。

2015年 2017年间,她又陆续疼了几次,每次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在医院做了各种检查,B超、CT、抽血等等,医生从胰腺、胆囊、肝脏、心脏、肺各方面都进行了排查,仍然没有找到原因。医生在病历上的诊断是“背痛查因”或者“胃肠痉挛”。

2017年6月份,妹妹在生孩子后不久,背痛再一次发作,这一次伴有呕吐,大汗淋漓,那一次疼了半小时没有缓解。急诊做CT平扫仍然没查出病因。然后非医学出生的妈妈说了一句“哪都查了,就差胃了!”一路惊醒梦中人,我妹在9月21号做了胃镜,30号提示胃癌……

回想整个过程,我妹吃得好喝的好,从来没有胃痛胃酸胃胀的症状,单的背痛被拖了3年,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我想说的是,背痛可能由很多原因引起,但是经过我妹这件事,希望你能重视,按系统查明病因。

最后,祝愿你你 健康 。

背部疼是很多人都出现过的临床症状,如果是癌症引起的,也是多见于晚期癌症,尤其是骨转移的患者,除了癌症,背部疼还可见于以下疾病。

总之,背部疼痛可以见于很多种疾病,如果反复出现,还是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鉴别。

背部疼痛绝大多数不是由癌症引起,更不是癌症早期症状,如果属于癌症引起大多已是中晚期。临床如肺癌胸椎转移开始出现的症状就是背痛,胰腺癌上腹偏左疼痛引及左侧背部,胆囊癌、胆管癌右上腹痛向右侧背、肩放射等也较常见到。

由于癌症早期绝大多数没有足够引起病人注意的特殊症状,如果临床出现上述特点的背部疼痛,多次就诊检查发现可能出现同样症状的胸椎、胃十二指肠、胆囊胆道等其他疾病,但这些疾病按照常规处理无明显疗效,尤其是反复发作,程度持续加重,就要引起警惕,建议去肿瘤专科门诊就诊咨询,必要时筛查排除可能发生的癌症。

背部疼不是癌症的早期信号,如果癌症出现背部疼痛,那就是晚期了,应该是先有癌症或者先诊断癌症才会有背部疼痛,别担心。我负责任的说,从医十五年了了,还真没遇到早期癌症病人就背部疼通的呢!

我觉得你是看手机看多了,尤其走路低头看手机,背部天天疼,拔拔火罐,按摩按摩就好了!说要注意的就是走路别看手机了,除了背疼,还可能被撞,也别总低头看手机,坐那低头看手机也容易背疼!

开始咱们说了一件流行性后背疼的主要原因!因为我这麻醉大夫也经常接触这样的亲朋好友以及患者,所以我可以说这个原因现在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看似一个玩笑,实则一个事实。

除了这个常见原因,还有好多原因会引起背部疼痛,咱们一一分析,给出解决办法!

心绞痛、心梗等心脏疾病,可以产生放射性疼痛,但是一般都会有心脏表现,就算心脏表现不明显,也会有相关症状,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等,我有个亲戚就是心梗,除了背部疼痛还恶心吐,并且有胸闷,一般这样的疼痛都比较闷,不是跟尖锐的疼痛,并且都很急,突发。解决办法就是尽快去医院!

颈肩部疾病,比如颈椎病、肩周炎、韧带炎等,都会出现背部疼痛,一般这样的疼痛都有原发部位,就是疼痛的原始部位。或者原始疾病,所以不难诊断。解决办法就是治疗好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基本就都不疼了!

胆囊、肝脏、胰腺、肾脏等疾病,胆囊炎可以引起背部疼通,一般对症治疗就会不疼了!。肝脏肿瘤胰腺肿瘤也可能造成背部疼通,但是基本都是到了这些疾病的晚期,因为疼痛是癌症晚期才会有的症状。肾脏以及泌尿系统的结石也会引起背部疼痛,及时处理掉结石,马上就不疼了。

高血压病人常常有背部疼痛,具体原因不详,但我就是受害者,我血压高就会背部疼通。可能和血管压力大有一定的关系吧!

除了疾病能造成背部疼通,还有很多种原因,长期低头工作、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睡眠姿势不正确等等,常常会表现出背部疼通,这种背部疼痛一般都会伴有紧张情绪。这样的问题很好解决,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注意缓解自己的压力,自然就会好起来。

临床工作这么多年,发现背部疼通是很多人的大问题,除了治病还要从心理上治疗,除了躯体上的疾病很多人是生活方式不正确或者思想走入误区了。

作为医生我不能只考虑疾病。还要考虑您的想法,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没什么大不了,也许我这些都说完了,你就觉得“唉!我后背不疼了”

各种癌症早期都没有特殊症状,一般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各种不适,都要高度重视。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案例,就是一位母亲她时不常的就就背疼,一开始她以为是肩周炎引发的,就去按摩,结果非但没有好转,反而疼痛加重,结果她儿子带她去了医院拍了一些列片子,最后确诊为癌症。所以生活中我们身体那里有了不舒服或则疼痛,一定不要自我诊断,最好去医院好好查查,以免误了病情。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病理生理 9 诊断检查 10 治疗方案 101 治疗 102 术前准备 103 麻醉要求 104 术中注意点 105 术后处理 106 护理 107 治愈标准 108 随访 11 预后及预防 12 特别提示 附: 1 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穴位 1 拼音

yuán fā xìng fù mó hòu zhǒng liú

2 英文参考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

3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肿瘤科

4 疾病概述

除淋巴瘤外,应行手术切除。但因症状模糊且出现较晚,不易早期诊断,确诊时病症已较晚,故手术很困难,死亡率较高。淋巴瘤可选择放疗或化疗,近期疗效较好。儿童成神经细胞瘤亦可放疗。其他后腹膜肿瘤多数对放疗反应较差,但放疗对症状的改善如疼痛缓解、肿瘤缩小及延长生命尚有一定作用。故一般主张不能手术者可行放疗。

症状:可出现腹部一侧或全腹胀满感,呼吸受限等。肿瘤压迫腹腔脏器和组织,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如胃、肠及泌尿系压迫 症状,较重者可出现腹部、腰背部、会阴及下肢疼痛或相关神经支配区域皮肤知觉减退、麻木等症状,还可能出现阴囊、下肢水肿,腹壁静脉曲张及尿毒症等症状。

5 疾病描述

除淋巴瘤外,应行手术切除。但因症状模糊且出现较晚,不易早期诊断,确诊时病症已较晚,故手术很困难,死亡率较高。淋巴瘤可选择放疗或化疗,近期疗效较好。儿童成神经细胞瘤亦可放疗。其他后腹膜肿瘤多数对放疗反应较差,但放疗对症状的改善如疼痛缓解、肿瘤缩小及延长生命尚有一定作用。故一般主张不能手术者可行放疗。近来发展迅速的免疫治疗,若单独使用,效果亦不佳。手术切除是腹膜后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由于腹膜后间隙解剖关系复杂,肿瘤往往巨大,且常侵犯邻近脏器及组织,使得手术彻底切除受到限制。

6 症状体征

可出现腹部一侧或全腹胀满感,呼吸受限等。肿瘤压迫腹腔脏器和组织,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如胃、肠及泌尿系压迫 症状,较重者可出现腹部、腰背部、会阴及下肢疼痛或相关神经支配区域皮肤知觉减退、麻木等症状,还可能出现阴囊、下肢水肿,腹壁静脉曲张及尿毒症等症状。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血管、淋巴管、神经组织以及残留的胚胎组织,不包括原在腹膜后的各器官,如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至肿瘤发展到一定时期,可出现恶病质。

7 疾病病因

发病原因不清楚。

8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不清楚。

9 诊断检查

诊断

1病史  因后腹膜间隙大,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已长得较大,故可出现腹部一侧或全腹胀满感,呼吸受限等。肿瘤压迫腹腔脏器和组织,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如胃、肠及泌尿系压迫 症状,较重者可出现腹部、腰背部、会阴及下肢疼痛或相关神经支配区域皮肤知觉减退、麻木等症状,还可能出现阴囊、下肢水肿,腹壁静脉曲张及尿毒症等症状。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血管、淋巴管、神经组织以及残留的胚胎组织,不包括原在腹膜后的各器官,如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至肿瘤发展到一定时期,可出现恶病质。

2体检  绝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可触及腹部肿块,注意肿块的位置、质地、移动度和表面及边缘情况,有无压痛和肌紧张。可用胸膝位检查法大致鉴别肿块系起源于腹腔或腹膜后间隙。腹膜后肿瘤一般位置较深且固定,良性者体积较小,生长较慢,恶性者体积较大,生长较快。

3X线腹部平片、胃肠钡餐检查和肾盂造影  上述检查对了解肿瘤与腹腔内及腹膜后脏器的关系和明确诊断很有帮助。要求作正侧位或斜位片。选择性腹主动脉造影或血管数字减数造影对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血供情况及良恶性的判断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4CT或MRI检查  它们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均有帮助。B超检查对肿瘤的囊、实性鉴别较敏感。

5穿刺活检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有时虽部位明确,但良恶性的区别较难,有条件时可作穿刺活检,也可用微型腹腔镜(外径<2mm)行腹腔内探查、除能明确肿块来源外,也可作活检明确肿瘤性质,以指导治疗。

10 治疗方案 101 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大多数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少腹膜后肿瘤可完整地手术切除,达到治愈目的。故对手术应持积极的态度。有些腹膜后肿瘤能否切除,需经术中探查后方能确定。

2化疗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淋巴瘤对化疗十分敏感,一经确诊应首选化疗(见第七篇第五章恶性淋巴瘤),可获得较高完全缓解率。

3放疗  对原发的未分化肿瘤和恶性淋巴瘤有一定的疗效。

102 术前准备

1手术范围及危险性的判定。巨大腹膜后肿瘤(无论良性、恶性),因瘤块巨大,血供丰富、根基宽广及周围器官和重要组织结构紧密粘连,要彻底切除肿瘤需联合切除一些重要的组织或(和)器官,术中出血量常较大,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估计能否耐受重大手术,切除某种器官是否会影响患者的生命或正常生活。

2大量备血,一般应备2000~3000ml全血。必要时可行自体输血。

3拟作大血管切断吻合或血管移植者,应准备好血管外科器械和血管移植物。

4拟作患侧肾脏切除者,术前应充分了解拟保留侧肾的功能。

5拟作结肠切除者,应作肠道准备。

6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103 麻醉要求

宜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104 术中注意点

1手术野应有良好的显露,按解剖层次进行分离。

2做好暂时阻断腹主动脉和髂血管的准备。

3在肿瘤与大血管严重粘连部分进行分离时,宜多用锐性而少用钝性分离。

4从容易分离处入手,使大部分肿瘤松动脱离,然后处理困难部分。

5如脏器已被侵犯,剥离时出血较多,不易控制,紧急情况下可以考虑切除某个脏器,以保全生命。

6腹膜后间隙放置双套管引流。

105 术后处理

1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2补液输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3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性状,并记录每日引流量。

4引流管在术后3~5d逐渐拔除。

5继续应用有效抗生素。

6积极进行营养支持。

106 护理

同腹部创伤后护理。

107 治愈标准

症状缓解,机体康复,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108 随访

术后5年内定期(每3~6个月)来院或到就近医院复查,行CT、MRI或B超检查,了解有无肿瘤复发。

11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预防方式。

12 特别提示

1、宜吃食物:

(1)宜多吃能缩小肿瘤的食物:海蜇、牡蛎、海马、蟹、白花蛇、蛤、鲎、猕猴桃、无花果、核桃、山楂、木瓜、乌梅、甘蔗、杏仁、菱、银耳、甜瓜、葫芦、香菇、蘑菇、扁豆。

(2)腹痛宜吃鲎、鲨鱼、芹菜、南瓜、韭菜、山楂、橘饼、豆豉、丝瓜。

(3)水肿尿少宜吃葱白、金针菜、田螺、蜗牛、蚯蚓、杏仁、蟹、海带、蛤蜊、裙带菜、鲟鱼、赤豆、鲫鱼、莴苣、椰子浆、塘虱。

(4)大便失常宜吃无花果、麦片、山楂、鲨鱼、鳓鱼、兔肉。

2、忌吃食物:

(1)忌烟、酒及辛辣 性食物。

(2)忌霉变、污染、坚硬、粗糙、多纤维、油腻、粘滞不消化食物。

(3)忌煎炒、烟熏、腌制、生拌食物。

(4)忌大豆、豌豆、山芋等胀气食物。

(5)忌暴饮暴食、硬撑硬塞。

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穴位 膀胱

约占癌的5%,每年约有5万病例。膀胱结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发生于男性。原发性膀胱结石多由

命门

乳腺癌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区别很大。原发性乳腺癌是原发于乳腺的恶性肿瘤,如乳腺导管癌或小叶癌,都属于原发于乳腺的恶性肿瘤。继发性乳腺癌是指其他地方的肿瘤转移到乳腺,比如肺癌出现乳腺的转移、结直肠癌出现乳腺的转移、肝癌出现乳腺的转移等等,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和原发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完全不一样。原发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切除以后根据术后的病理做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继发性乳腺癌的治疗,要看原发肿瘤得到什么样的治疗,乳腺的转移性肿瘤部位、多少以及可不可以实施根治性手术切除,二者治疗完全不一样。

原发性肿瘤与继发性肿瘤的鉴别有以下几点:①转移瘤往往体积较小,呈圆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②转移瘤往往是多发,有多个小病灶;③转移瘤常分布于所转移器官的表面;④转移瘤的组织学与原发瘤是完全一致的。以上四条中④是最重要的,因各个器官的原发性肿瘤中也有很多种类型,那些弥散型的原发性肿瘤即与转移瘤不易区分。

 疼”是指余痛,“痛”是指病人身体内部的伤害性感觉。现代医学所谓的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其中背痛又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后背右侧中部疼痛的原因和背痛的类型,希望大家喜欢!

 后背右侧中部疼痛的原因

 背疼可能有很多原因,肌肉急慢性损伤,疲劳痉挛,脊柱疲劳姿势不正有可能导致背痛也可能是由于脏器等原因的反射疼痛,比如阑尾炎,有时会导致胃部,背部反射区疼痛颈椎问题也可能导致背痛

 背痛的类型

 无论是骨组织的病变,还是软组织的病变,均分为五大类进行考虑。即对所有的腰痛病,可以按外伤、炎症、肿瘤、畸形和代谢性疾病五大类去思考,并进行鉴别。

 1、外伤性腰痛

 外伤性腰痛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外伤是指较严重的外伤引起骨或软组织的解剖性的损害;慢性外伤是指由急性外伤移行过来的或反复轻伤所造成的腰部损伤。例如腰椎骨折,棘间韧带断裂或慢性劳损及脊柱脱位,均属于此类。

 2、炎症性腰痛

 炎症性腰痛病一般多指椎骨的急性感染,脊椎骨骨髓炎,但比较少见。软组织中的纤维组织炎、慢性筋膜炎、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椎体骨软骨炎、脊椎骨髓炎、风湿性腰痛、类风湿性腰痛等属于此类。

 3、肿瘤所致的腰痛

 腰部软组织肿瘤比较少见。椎骨的肿瘤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两种:椎骨的原发性肿瘤有巨细胞和血管瘤;继发性的转移瘤,在腰椎常见,为癌转移。

 4、畸形所致的腰痛

 脊椎的畸形能够引起腰痛的有:峡部不连、脊椎滑脱、水平骶椎、半椎体、一定程度的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脊柱侧凸症、小关节不对称等。另外下肢的畸形亦可导致腰痛,如先天性两下肢长度不等,马蹄内翻足,膝内、外翻,平跖足,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5、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腰痛

 属于代谢性疾病的有脊柱的骨质疏松(老年性骨松变)、骨质软化、增生性脊椎病(属于衰退性疾病,也可算作代谢性疾病之一)等。

 除以上五大类别外,临床上还有其它原因导致的腰痛,如腹腔脏器疾患有:肾、输尿管结石、肾炎、肾结核、肾下垂、习惯性便秘等;盆腔脏器疾患有:子宫位置异常、慢性输卵管炎、子宫颈癌、痛经、妊娠等,还有脊髓炎、马尾神经压迫症、坐骨神经痛、佝偻病及软骨病、布氏杆菌病等,这些疾患均可伴发腰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92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