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肌的分述

下肢肌的分述,第1张

髋肌为运动髋关节的肌,主要起白骨盆的内面和外面,跨过髋关节,止于股骨上端,按其所在的部位和作用,可分为前、后两群。

(一)前群 有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

1.髂腰肌iliopsoas 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psoas major 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iliacus呈扇形,位于腰大肌的外侧,起自髂窝。两肌向下会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作用:使大腿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2.阔筋膜张肌tensor fasciae latae 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肌腹在阔筋膜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作用:使阔筋膜紧张并屈大腿。

(二)后群 主要位于臀部,故又称臀肌,有7块。

1.臀大肌gluteus maximus 位于臀部浅层、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隆起,覆盖臀中肌下半部及其它小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肌束斜向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作用:使大腿后伸和外旋。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的主要肌之一。

2.臀中肌gluteus medius 位于臀大肌的深面。

3.臀小肌gluteus minimus 位于臀中肌的深面。臀中、小肌都呈扇形,皆起自髂骨翼外面,肌束向下集中形成短腱,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两肌均使大腿外展,前部肌束能使大腿旋内,而后部肌束则使大腿旋外。

4.梨状肌 piriformis 起自盆内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达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外展、外旋大腿。

5.闭孔内肌obturator internus 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肌束向后集中成为肌腱,由坐骨小孔出骨盆转折向外,此肌腱的上、下各有一块小肌,分别为上孖肌、下孖肌,与闭孔内肌腱一起止于转子窝。作用:使大腿旋外。

6.股方肌quadratus femoris 起自坐骨结节,向外止于转子间脊。作用:使大腿旋外。

7.闭孔外肌obturator externus 起自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的后方,止于转子间窝。作用:使大腿旋外。 大腿肌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

(一)前群

前群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1.缝匠肌sartorius 是全身最长的肌,呈扁带状,起于髂前上棘,经大腿的前面,斜向内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作用:屈大腿和屈膝前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 是全身最大的肌,有4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在股内、外侧肌之间,起自股骨体的前面。4个头向下形成一强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作用: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可屈大腿。

(二)内侧群

有5块肌,位于大腿的内侧,分层排列。起自闭孔周围的耻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等处。

1.耻骨肌pectineus 长方形短肌,位于髂腰肌的内侧,长收肌的外侧。

2.长收肌adductor longus 三角形扁肌,在耻骨肌的内侧。

3.股薄肌gracilis 带状长肌,在最内侧。

4.短收肌adductor brevis 近似三角形的扁肌,在耻骨肌和长收肌后面。

5.大收肌adductor magnus 为内侧群最宽大的三角形肌,在上述肌的深面。

除股薄肌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外,其它各肌都止于股骨粗线,大收肌还有一腱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为收肌腱裂孔,有大血管通过。

(三)后群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均跨越髋关节和膝关节,常称之为“腘绳肌”。

1.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 位于股后外侧,有长、短两个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合并后,以长腱止于腓骨头。

2.半腱肌semitendinosus 位于股后的内侧,肌腱细长,几乎占肌的一半。与股二头肌长头一起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

3.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在半腱肌的深面,以扁薄的腱膜起自坐骨结节,腱膜几乎占肌的一半,肌的下端以腱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小腿肌分为3群:前群在骨间膜的前面,后群在骨间膜的后面,外侧群在腓骨的外侧面。

(一)前群 有3块肌。

1.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起自胫骨外侧面,肌腱向下经踝关节前方,至足的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作用:伸踝关节(足背屈),足内翻。

2.趾长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上2/3和小腿骨间膜,向下至足背分为4条腱至第2-5趾背移行为趾背腱膜,止于中节和远节趾骨底。由此肌另外分出一腱,经足背外侧止于第5趾骨底,称为第3腓骨肌。作用:伸踝关节,伸第2~5趾,足外翻。

3.踇长伸肌extensor hallucis longus 位于前两肌之间,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中份和骨间膜,肌腱经足背,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作用:伸踝关节,伸踇趾。

(二)外侧群

外侧群为腓骨长肌peroneus longus和腓骨短肌peroneus brevis,两肌皆起自腓骨的外侧面,腓骨长肌起点较高,并覆盖腓骨短肌。

两肌的腱经外踝的后面转向前,在跟骨外侧面分开,短肌腱向前止于第5跖骨粗隆,长肌腱绕至足底,斜行至足的内侧,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 (三)后群 分浅、深两层。

1.浅层 有强大的小腿三头肌triceps surae,两个浅表的头称腓肠肌gastrocnemius,腓肠肌的内、外侧头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两头相合,约在小腿中点移行为腱,位置较深的一个头是比目鱼肌soleus,起自腓骨后面的上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肌向下移行为肌腱与腓肠肌的肌腱合成人体最粗大的跟腱tendo calcaneus,止于跟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膝关节。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2.深层 有4块肌,腘肌在上方,另3块在下方。

(1)腘肌popliteus:斜位于腘窝底,起自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部分,止于胫骨的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作用:屈膝关节并使小腿旋内。

(2)趾长屈肌flexor digitorum hmgus:位于胫侧,起自胫骨后面,长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在足底分为4条肌腱,止于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第2~5趾。

(3)踇长屈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起自腓骨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至足底,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踇趾。

(4)胫骨后肌tibialis posterior:位于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到足底内侧,止于舟骨粗隆和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使足内翻。 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一)足背肌

足背肌较薄弱,包括伸踇趾的踇短伸肌和伸第2~5趾的趾短伸肌,位于趾长伸肌腱深面。

(二)足底肌

足底肌的配布和作用与手掌肌相似, 亦分为内侧群、中间群和外侧群,但没有与拇指和小指相当的对掌肌。

1.内侧群 为运动跗趾的小肌。有3块,浅层有踇展肌、踇短屈肌;深层有踇收肌。

2.中间群 由浅至深排列为趾短伸肌、跖方肌、4条蚓状肌、3块骨间足底肌和4块骨间背侧肌。

3.外侧群 为运动小趾肌,有小趾展肌和小趾短屈肌。

减小肚子 ;

传统的仰卧起坐身体卷曲时,背部离开垫子很高,对于一些腰背部有问题的人,就会导致腰背部的疼痛,加重病情。做仰卧起坐时双手放在脑后,还可能造成颈部的损伤。如果想让仰卧起坐发挥更好的效果,可以尝试一下仰卧起坐改良版:身体卷曲时,不要起得很高,上背部或者肩部离开垫子即可,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或交叉放在胸前,去感受身体卷动的感觉,做的时候动作频率不宜过快。可以一组做15-25次仰卧起坐,每组结束后休息2分钟。

此外,利用健身球做仰卧起坐,也能有效地锻炼腹部的各块肌肉,使小腹健美、有力。躺在健身球上,将健身球置于腰部,这样做仰卧起坐时背部不会起得很高,不但保护了背部和腰部,还使腹部得到充分的锻炼。人躺在不稳定的健身球上,首先要保持身体平衡,然后才可能完成动作,所以在训练腹肌的同时,也改善了身体躯干部分的核心控制能力。核心控制能力的提高可以避免身体在运动中受伤,提升运动时身体的稳定性,所以非常重要。

脂肪燃烧往往是建立在全身性活动的基础上的,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要兼顾全身运动和局部运动,全身性运动就是有氧运动如跑步、踩脚踏车或有氧健身操等。局部运动是指抗阻力训练,它能提升身体耐力的同时,提高身体消耗热量的效率。将两者交叉安排,合理搭配才是消除小肚子的科学方法。

小肚子:经常喝牛奶豆腐汤~~

配料:豆腐200克 牛奶200毫升 盐少许 糖1勺 葱花 味精少许

做法:在牛奶中加少许水以防干锅,把豆腐加在牛奶中煮沸,依照个人口味加入调味品。

原理: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性蛋白,吃进肚子里易饱经饿,有助于排出多余水分,提高消化功能,特别针对肚子的脂肪。

注意:如果你的肚子特别凸,可以把它当饭吃,可以吃饱。还可以加些黄瓜或西红柿等水果以加速新陈代谢。

减全身脂肪:(摘取)第一周黄瓜鸡蛋具体饮食计划

早上 鸡蛋一个(可以吃茶鸡蛋哦),黄瓜一根

中午 鸡蛋一个(可以吃茶鸡蛋哦),黄瓜凉菜一份

晚上 黄瓜一、两根or黄瓜凉菜一份

第二周 可以吃别的东西了

从第二周开始,你就可以吃一些水煮或是清蒸的肉类还有青菜,但是不要放油。下午四点以后,只能吃鸡蛋和黄瓜。

无油蔬菜汤的制作——这些营养成分多多的蔬菜汤看着就想流口水啦,还有减肥功效,还等什么呢。

可以喝豆浆和牛奶,建议早上喝,还可以吃一些水果,香蕉除外!

如果能做一定的运动,效果会更好!

1、采用两脚往前伸直的姿势,用两手抓握住脚尖,往身体方向拉引。

2、一脚膝盖向内侧弯曲,用手握住另一脚的脚尖,慢慢往身体方向拉靠。注意膝盖不可弯曲。

3、两脚张开后张开,大约是肩膀的宽度,再慢慢蹲下来,尽量伸展后脚小腿肌肉。

结束减肥后不能马上恢复饮食,要慢慢增加!过一个月以后,你的胃已经很小了,你只需要吃一点点就会饱。

增加大腿肌肉的办法:

一,负重深蹲(这里所指的负重是在您站立的情况下在颈后附加重物,如:哑铃等):

1,重点锻炼部位:大腿肌群、臀大肌、腿筋和下背肌群,同时也能锻炼腹部、上背、小腿和肩部;

2,开始位置:把重物置于颈后肩上,两脚分开间距15-20英寸左右,脚尖稍向外分开;

3,动作过程:两眼始终向前方看。然后使两膝慢慢弯屈

,直至下蹲到全蹲的位置。在整个下蹲和起力的过程中,使躯干挺直,背部保持平直,头部稍微抬起(始终看在一点上)。当大腿起立超过水平位置时,即慢慢伸直至回原位置。两脚始终平踏在地上;

附加:如果您不负重物可以使深蹲次数增加,来达到对大腿肌肉的刺激!

二,剪跨(可以借助哑铃):

1,重点锻炼部位:臀大肌、腿筋和股四头肌;

2,开始位置:两脚并立,把杠铃置于颈后肩上(或双手耻哑铃)。先使右脚向前跨出一大步。然后,慢慢蹲下,右膝前屈,左腿稍稍挺直下沉;

3,动作过程:当下蹲至最低位置时,再使两腿同时向上伸直,左脚向前收回,并向右脚拢并立。然后,再使左脚向前跨出一大步下蹲。重复做。

附加:这个动作也可以作原地剪蹲,左、右脚交替练。

三,腿弯举(可以借助哑铃)

1,重点锻炼部位:它是单独锻炼股二头肌最好的方法;

2,开始位置:俯卧在床上,使膝盖正好抵住床边缘,两腿伸直用两脚夹住哑铃;

3,动作过程:集中以股二头肌的收缩力使小腿向上弯起向股二头肌彻方向收紧,。然后,循原路慢慢回到起点。重复做;

附加:在做这动作时注意保持哑铃的平衡

---------------------------------------------------

腿屈伸

这个练习我做很多组,多达每条腿做10组,练法是用:一条腿做完—组后,立即用两条腿做,逐组增加重量。当重量加到用一条腿控制不了的时候,就用两条腿能承受的重量做。练习时坐在腿屈伸器上、背靠靠垫,双脚勾住挡棍。收缩股四头肌将挡棍上举,速度不快也不慢。人们常犯的一个主要错误是速度不是太快就是大慢。而关键是要掌握合适的速度。 举到最高点后,锁住膝盖,但这只在为增加大腿肌肉的分离度时这样做,以挤压股四头肌。若为增加大腿的围度,就不在最高点停顿。下落还原时也要保持肌肉紧张,以加深对股四头肌的刺激。

蹬腿

脚踏蹬垫,背靠挡板,手握调节杆,尽量屈膝下蹲。直至膝盖触胸。然后股四头肌爆发用力直至大腿完全伸直,锁住膝盖,整个身体成斜仰卧姿势。动作速度为中等——除非用的重量很重。用的最大重量是24个杠铃片(每片45磅),大约有1000多磅。你用多大重量得根%

人身上总共有639块,总重量约占体重的40%。肌肉固定在骨骼上,牵引骨关 节活动人体肌肉共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下面为大家介绍身体躯干及四肢的各种肌肉以及一些肌肉相关知识。

人体肌肉分类

骨骼肌

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肌肉类型。当健身者通过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时,锻炼的就是骨骼肌。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且成对出现:一块肌肉朝一个方向移动骨头,另外一块朝相反方向移动骨头。这些肌肉通常随意志收缩,意味着想要收缩它们时,神经系统会指示它们这样做。骨骼肌可以做短暂单次收缩(颤搐)或长期持续收缩(破伤风)。

人体的骨骼肌可以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纤维。红肌纤维依靠血红蛋白持续供氧运动,进行较长时间的收缩和拉伸,从而使我们进行日常行为活动。而白肌纤维则(多在紧急情况下)依靠内部快速化学反应迅速伸缩,其特点是持续、反应时间短,其反应时间是红肌纤维的四分之一。

平滑肌

存在于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呼吸道和女性的子宫中。平滑肌能够长时间拉紧和维持张力。这种肌肉不随意志收缩,意味着神经系统会自动控制它们,而无需人去考虑。例如,胃和肠中的肌肉每天都在执行任务,但人们一般都不会察觉到。

心肌

只存在于心脏,它最大的特征是耐力和坚固。它可以像平滑肌那样有限地伸展,也可以用像骨骼肌那样的力量来收缩。它只是一种颤搐肌肉并且不随意志收缩。心肌有固定的收缩规律从而产生心跳。正常人的起搏细胞正常,心肌收缩规律一定,起搏细胞出现异常,心肌收缩规律会发生改变。

人体肌肉结构说明

躯干部分

胸大肌

两块胸大肌位于胸的两侧。胸大肌通常称为胸肌,成扇型,且分裂为大小不等两部分。

功能:使上臂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

腹外斜肌

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始部呈锯齿状,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

功能:使骨盆后倾、躯干前屈、躯干向同侧侧屈和向对侧回旋。压缩和支撑腹内脏器。

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

功能:使脊柱侧屈、骨盆后倾,维持腹压,协助呼吸、排便、分娩等作用。

胸小肌

在胸大肌深面,为三角形扁肌,起自3~5肋骨的前面及肋间肌表面的筋膜,止于肩胛骨的喙突。

功能:前伸和降低肩胛骨,但在用力吸气时才有活动。

肋间外肌

位于肋间隙的外面,共11对。起于上位肋骨下缘。纤维自外上方到内下方,止于下位肋骨上缘。

功能:使胸廓额状径和矢状径扩大,起到吸气作用。

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相反,是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自髋结节下行。

功能:收缩时可使脊柱前屈或者控制身体体转。

斜方肌

位于项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呈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成斜方形。

功能: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

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为全身最大的阔肌,呈直角三角形,上内侧部被斜方肌遮盖。

功能: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

肩胛提肌

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是颈椎负担很重的一块肌肉。

功能: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回旋

下后锯肌

位于背阔肌中部的深面,借腱膜起自下位两个胸椎棘突及上位两个腰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下4肋骨肋角外面

功能:下拉肋骨向后,并固定肋骨,协助膈的吸气运动。

前锯肌

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将肩胛骨内侧向前拉的胸部肌肉,

功能:将肩胛骨内侧向前拉而外翻,使肩膀抬高。

竖脊肌

被背浅层肌及上,下后锯肌覆盖,充填于棘突与肋角之间的深沟内。从骶骨直至枕骨,为一对强大的伸脊柱肌。

功能: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重要结构,可使躯干向同侧侧屈。

大菱形肌

大菱形肌为菱形肌的一部分,起于胸椎1-4棘突,止于肩胛骨脊柱缘。和小菱形肌共同构成菱形肌。

功能:使脊柱胸段伸,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

上肢部分

三角肌

俗称"虎头肌",是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后、外侧包裹着肩关节,是一块多羽状肌。

功能: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旋内、外展、伸和旋外。

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侧,整肌呈梭形。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

功能:屈肩、屈肘及使前臂旋后。

喙肱肌

喙肱肌与肱二头肌短头同起于喙突尖,沿肱二头肌内侧向下,止于肱骨内侧缘的中点。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屈、内收和水平屈。

肩胛下肌

位于肩胛骨前面,呈三角形。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经肩胛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功能:使肩胛关节内敛和旋内。

大圆肌

大圆肌位于小圆肌的下侧,其下缘为背阔肌上缘遮盖,整个肌肉呈柱状,起于肩胛骨下角背面,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嵴

功能:肩关节旋内、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后伸。

肱三头肌

在上臂后面延伸,可伸直或伸展该臂,肱三头肌一个附着在肩胛骨上,另两个附着在肱骨上。

功能:伸肘

小圆肌

位于冈下肌下方,起始于肩胛骨的腋窝缘上三分之二背面,经肩关节后部,抵止于肱骨大结节后方。

功能:冈下肌协同使上臂外旋。

拇短伸肌

前臂后群深层肌之一。外侧有拇长展肌,内侧有拇长伸肌。起自桡、尺骨背面和骨间膜,止于拇指第1节指骨底。

功能:伸拇指。

桡侧腕短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肌腹呈内缘薄锐外缘肥厚的梭形。前面被桡侧腕长伸肌覆盖,后面隔外侧肌间隔与指伸肌相邻。

功能:伸腕

桡侧腕长伸肌

起自肱骨外侧髁上嵴下部和外侧踝的前面,向下止于第2掌骨底的背面。

功能:伸腕

肱桡肌

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

功能:可使前臂屈,使上臂向前靠拢。

掌长肌

系前臂前群浅层肌之一。起自肱骨内上髁和前臂筋膜,止于掌腱膜。

功能:屈腕

旋前圆肌

起自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向下止于桡骨外侧面的中部。

功能:使前臂旋前

尺侧腕屈肌

系前臂肌前群第一层,起自肱骨内上髁、前臂深筋膜,止于豌豆骨。

功能:屈和内收腕;屈肘。

桡侧腕屈肌

腕桡侧屈肌沿桡骨内侧缘紧后方向下行,止于第2(有的为第3)掌骨近端;止腱在腕部包有滑膜鞘。

功能: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手关节外展、辅助肘关节屈和前臂内旋。

下肢部分

髂腰肌

定义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腰大肌长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

功能:近侧支撑时,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收缩时能使大腿屈。

臀中肌

位于臀大肌的深面,起于髂嵴外侧,止于股骨大转子。

功能:能外展和内旋大腿,是髋部主要的外展肌之一。单足站立时,此肌能保证骨盆在水平方面的稳定,对于维持人们正常的站立和行走功能,关系极大。

缝匠肌

缝匠肌呈扁带状,是人体最长的肌,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功能:负责将膝盖举起、放下与盘腿的动作。

阔筋膜张肌

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肌腹被包在阔筋膜的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紧张阔筋膜并屈大腿。

耻骨肌

指的是位于股骨小转子下方的肌肉。大腿股内侧肌群中的1块肌肉。

功能: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使骨盆前倾。

股薄肌

属于大腿的内侧肌群,是扁薄的带状肌,位于大腿浅层,以腱膜起自耻骨下支,向下于股骨内上髁平面移行为条索状肌腱,最后以扇形放散,止于胫骨粗隆内侧。

功能:内收、内旋髋关节。

长收肌

长收肌为长三角形的扁肌,属大腿内侧群肌。长收肌与耻骨肌在同一平面,为三块收肌中最前面者。

功能:大腿外旋和内收。

股直肌

是大腿前面中部较浅的一块肌肉。它起自大腿根部外侧、髂骨前下方的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下方包绕膝前方的髌骨以后,借髌韧带止于胫骨上端前面的胫骨粗隆。

功能:伸膝关节及屈大腿。

股四头肌

是人体的大腿肌肉,位于大腿肌肉前面,它由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内肌组成。

功能:使小腿伸、大腿伸和屈,伸膝关节、屈髋关节,并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臀中肌

位于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为羽状肌。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止点于股骨大转子。

功能:使大腿外展,屈和内旋;伸和外旋。

臀大肌

略呈四边形,起自髂骨、骶、尾骨及骶结节韧带的背面,肌束斜向下外方,以一厚腱板越过髋关节的后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后伸并外旋大腿。

股二头肌

系大腿后群肌之一。有2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嵴中部,2头会合,以腱止于腓骨小头。

功能:屈小腿、伸大腿;屈膝时外旋小腿。

半腱肌

半腱肌位于大腿后侧,起自坐骨结节,终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功能:伸髋关节、屈膝关节并微旋外。

半膜肌

半膜肌位于大腿后侧,起自于坐骨结节,终止于胫骨内侧髁后面。

功能:伸髋关节,屈膝关节并微旋内。

腓肠肌

小腿后面浅层的大块肌肉,俗称小腿肚子。肌的下端形成坚韧的跟踺连结跟骨。

功能:屈踝关节和屈膝关节。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倒。对人的直立和行走起着重要作用。

胫骨前肌

起自胫骨外侧面,肌腱向下经伸肌上、下支持带的深面,止于内侧楔骨内侧面和第1跖骨底。

功能:伸踝关节背屈、使足内翻。

胫骨后肌

胫骨后肌位于趾长屈肌和拇长屈肌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到足底内侧,止于舟骨粗隆和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

功能:屈踝关节跖屈、和使足内翻。

趾长屈肌

位于小腿胫侧,起自胫骨上部后面,比目鱼肌线下方。至小腿下部踝关节上后方形成长腱,长腱先行于胫骨后肌腱内侧,至踝关节后方转置胫骨后肌腱后侧并与其共同包裹于一个纤维鞘内,行向足底。

功能:屈(跖屈)踝关节,屈2~5趾。

比目鱼肌

位于腓肠肌深面,几乎被该肌所遮盖,其形状如比目鱼。

功能:使足屈并外旋;牵引小腿向后,使膝关节伸。

各部位肌肉锻炼方法

胸大肌: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肱二头肌: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胸锁乳突肌: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前臂屈指肌: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斜方肌: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三角肌: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肱三头肌: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肱桡肌: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背阔肌:各种方式的引体向上重锤下拉;划船动作;仰卧上拉。

上背肌群(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菱形肌):训练动作有深蹲,硬拉,划船等。

前锯肌:仰卧上拉和站立推举。

腹直肌:各种仰卧起坐;直腿上举。

常见肌肉疾病

力弱

最常见,只有少数肌病,如先天性肌强直麦卡德尔氏病及脂类贮积病,某些病例缺乏此症状。疾病早期力弱出现于持久、用力活动时如表现为跑步速度慢等。以后日常生活中一些动作(如行走、起坐等)亦难完成。疾病后期肌肉完全丧失运动功能。

肌疲劳

重复运动后出现肌力弱,休息后症状减轻,故晨起时症状较轻,活动后症状加重。检查时可令患者重复动作多次(如睁闭眼,握紧及松开拳头等),或连续引出腱反射,以观察肌肉运动的幅度是否越来越小。肌疲劳常见于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等。

肌痛及触痛

为炎症性肌病和代谢性肌病的特点。与肌痛有关的疾病大致分为四种:①肌纤维炎症,如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约半数有肌痛症状,持续性出现,运动时可加重。②肌纤维崩解、破坏,见于麦卡德尔氏病,其他代谢病及肌强直样疾病。③血管性疼痛,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椎管狭窄所致马尾缺血等。④原因不明的肌痛。

肌肉萎缩

肌容积减小。一般判定无困难,但在婴幼儿皮下脂肪较多时不易发现。检查时用手触摸判定。皮下脂肪萎缩常被误认为肌肉萎缩,但脂肪萎缩多分布于臀、腰、腹、肩及局部脂肪丰富处,呈斑片状或环状萎缩,与肌肉走行方向不一致。

肌肉肥大

肌肉过度运动、锻炼及脂肪结缔组织增生均可引起肌肉肥大,前者称工作性肥大或真性肥大,后者称假性肥大。真性肥大见于运动员,健美锻炼者或体力劳动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可表现一侧肌萎缩而另侧肢体相对运动过度而肥大。假性肥大见于肌营养不良。

肌肉不自主运动

肌肉、肌群或肌肉的一部分,出现的不受意志支配的运动。见于多种疾病,亦见于肌病。肌肉纤颤和肌肉束颤,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变性所致的继发性肌萎缩。正常人疲劳、寒冷时及神经病患者亦可见束颤。肌纤维颤搐为肌肉纤维连续、缓慢的自发运动,沿肌肉纵轴方向波浪起伏地运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链接:https://wwwmaigoocom/goomai/189012html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956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9
下一篇2023-12-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