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手麻,脚麻。脊椎侧弯。腰椎椎体肥大。

经常手麻,脚麻。脊椎侧弯。腰椎椎体肥大。,第1张

造成手麻的原因有很多种~

比较常见的是由于颈椎错位引起的。

造成手指麻木的根源是颈椎病。颈椎病患者的手指麻木有一定的特征性,或是桡侧(拇指、食指或合并中指),或是尺侧(小指、无名指或合并中指),或是5个手指,有时不仅指尖发麻、感觉迟钝,甚至累及前臂、上臂,同时常伴有握力降低的现象。那么,颈椎病患者的手指麻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推荐治疗手麻脚麻可以使用手麻大风肽

由于颈椎病患者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髓核突出或脱出,后方小关节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和小关节松动与移位,均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牵拉与压迫,可导致脊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反应性水肿、根管狭窄及可能的根袖处粘连,产生手指麻木症状。这些病理变化相互影响,可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在第5~6颈椎节,即第6颈脊神经根受累时,往往为前臂槐侧、拇指发麻;在第6~7颈椎节,即第7颈脊神经根受累时,可为食指、中指发麻;在第7颈~第1胸椎节,即第8颈脊神经根受累时,则可使小指、无名指有麻木感;若同时累及第5~6颈、第6~7颈、第7颈~第1胸椎节时,则可能5个手指均发麻(见图6)。从解剖学来看,脊神经前根受压,易发生肌力改变,后根累及则发生感觉障碍,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多为两者并存,即手指麻木合并握力下降。这是由于在狭小的根管内,多种组织密集,力的对冲作用和局部的无菌性炎症使得前根和后根同时受累,只是因为感觉神经纤维的敏感性较高,在症状上更早一些表现而已。

因为颈椎下段活动较大、较频,所以,以手指麻木为主要症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较高,占各型颈椎病总数的60%以上。各年龄组均可见到。性别间也无显著差异。症状可伴随病程逐渐加重,可因外伤、颈部过度活动、卧姿不良等诱因反复发作。 专家推荐治疗手麻脚麻可以使用脚麻大风肽

神经根型颈椎病,除了手指麻木、握力下降等症状外,还可有臂部的放射痛、上肢皮肤知觉改变、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大鱼际肌或骨间肌萎缩等其它症状和体征。

该型颈椎病的参考诊断标准为:①具有典型的神经根型症状(麻木、疼痛等),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椎间孔挤压试验、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棘突旁压痛伴患侧上肢放射痛;③x线片上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失稳、椎间隙变窄、病变椎体节段骨刺形成、椎间孔缩小;④痛点封闭无明显效果(诊断明确可不做此试验);⑤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⑥除外颈椎结核、肿瘤等颈椎骨骼其它实质性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及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受损等以上肢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患。

目前已经有近千万患者使用手麻脚麻大风肽加减康复,您可以百度搜下 手麻脚麻大风肽

咨询下专家了解更多的信息

我们知道,硬拉就是要用手把杠铃从地上拉起来。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是用手正握杠铃进行硬拉,但有些人也用正反握的方法抓举杠铃。人们不免有些奇怪:硬拉为什么要正反握呢?有什么好处吗?

什么是硬拉的正反握

硬拉中握杠铃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正握、反握和正反握。

正握:双手两拇指朝内并相对,握住杠铃。

反握:双手两拇指朝外,握住杠铃。

正反握即一手正握,一手反握,双手抓住杠铃进行硬拉运动。

一般情况下硬拉都是进行正握和正反握,反握的比较少。

硬拉为什么要正反握

正反握可以抓得更紧。

做硬拉时正反握可以提供更好的抓握力,让你牢牢抓住杠铃。因为杠铃脱手一般都是会朝着一个方向转动,正反握则可以阻止转动,防止杠铃脱手。手腕握力是硬拉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即使你能拉得起,握力不够,抓不牢,那么也没有用。

正反握有什么缺点 肌肉发展不均衡

正反握会使左右手受力不均,导致肌肉不能左右均衡发展。

反握侧控制力不够

反握那侧的手臂对杠铃的控制能力会不足,从而影响杠铃贴近体表运动。

脊椎有轻微旋转

因为左右受力不均,会导致做硬拉时身体会往一边倾斜,导致脊椎有轻微旋转,腰骨容易侧弯,对身体不利。

肱二头肌压力过大

正反握时反手侧的肱二头肌会被施加很大压力,容易造成拉伤,如果一边手的肱二头肌有过伤病,那么千万不要用那只手做反握。

正反握要注意什么

正反握很容易左右受力不均,造成肌肉发展不均,脊椎旋转,腰骨侧弯等,所以一开始握力充足时不必使用正反握方式做硬拉,如果硬拉重量加大,必须要使用正反握时,也要左右正反握轮换,每次锻炼换一次左右手的抓握方向。

我们知道,硬拉就是要用手把杠铃从地上拉起来。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是用手正握杠铃进行硬拉,但有些人也用正反握的方法抓举杠铃。人们不免有些奇怪:硬拉为什么要正反握呢?有什么好处吗?

代替正反握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助力带或者助力钩。

助力带或者助力钩可以通过绑住杠铃,将力量传导到小臂上,承担一部分的重量,从而减轻握力要求。

使用方法是一边套在小臂上,一边缠绕着在杠铃上即可。注意缠绕方向要和手指抓握方向相反,以更好抵消握力。

硬拉时什么情况该用助力带 手有伤

如果手部曾有伤痛,握力不好,无论是扭伤,拉伤还是肌腱炎,都建议用助力带。

肩部或肱二头肌有伤

正反握会给肩膀和肱二头肌造成压力不均,如果这些部位有伤,也不适宜用正反握,而用助力带。

硬拉重量大

如果硬拉重量比较大,或者拉起较高,都应当使用助力带,以更好的抓握杠铃。

1、腹部力量不够,仰卧起坐时挺肚子了,借用了腰部力量上拉,导致腰椎损伤。健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意念(比较搞笑哈,但是确实如此),你下次做的时候试着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命令”腹部肌肉用力,会有很明显的差别。

2、如楼上所说,仰卧起坐不是练腹部最好的动作。腹部肌肉群收缩的距离不像肱二头肌那些肌肉群,腹肌的收缩距离很短,而仰卧起坐的动作幅度较大,整个动作过程中其实很多时间是在使用其他地方的肌肉群。

3、你可以尝试仰卧卷腹,这是对腹部肌肉刺激最有效的动作了。

是的,可以促进

摇呼啦圈是一个简单方便的室内健身运动,随时随地都能玩。转呼啦圈可以帮助肠道的蠕动,帮助消化和排便,更好的辅助瘦身并且积极帮助清除体内的垃圾,达到美容的效果!

呼啦圈运动的注意事项:

摇呼啦圈是一个简单方便的室内健身运动,随时随地都能玩。转呼啦圈可以帮助肠道的蠕动,帮助消化和排便,更好的辅助瘦身并且积极帮助清除体内的垃圾,达到美容的效果!但是摇呼啦圈是否真的可以瘦身?美格菲健身中心的国家级健美操教练张昕认为,摇呼啦圈要想达到瘦身效果,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重点:

1、运动多久能达到健身效果?

运动频率:每周4~6次,每次2~3组,每组2~3分钟,组间休息2~3分钟,一般不超过45分钟。

摇呼啦圈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可以达到运动瘦身的效果,不过运动的时间一定要够长。因为摇呼啦圈的运动强度并不很强,惟有延长运动时间而且是持续性的运动,达到有氧运动的阶段,这样才可消耗身体储存的脂肪及过多的热量。到底应该摇多久才能达到健身效果?不妨参考国家体委会推行的“三三三”运动,每周运动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钟,心跳达一百三十下。由于摇呼啦圈的运动强度不够,如果要增加心跳速率,就必须要加快摇动的速度。

2、呼啦圈越重效果越好?

其实,不见得越重越好。或许较重的呼啦圈在开始的一刹那,需要花较大的劲儿才能甩得动,不过之后便成为一种惯性运动,重点还是运动的时间一定要够久,否则短暂的剧烈运动只属于无氧运动,只会换来肌肉的酸痛,并不会消耗多余的热量。另外,呼啦圈在甩动时会撞击腹部、背部内的脏器(如肾脏),太重的呼啦圈相对地撞击的力量也较大,可能会有伤及脏腑的危机,所以还是选择重量适中的吧!

3、不适合有腰肌劳损或缺钙者

运动强度和适应人群:腰部旋转练习,属中等运动强度。青少年、腰腹肌力较差者、体型发胖的中年人、腰部脂肪堆积较多的青年男女、体质测定腰围比例较大者。儿童与老年人谨慎,患有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禁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

因为摇呼啦圈主要靠腰部用力,充分运动了腰肌、腹肌、侧腰肌等部位,坚持运动可以达到收紧腰腹的效果。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有腰肌劳损者、脊椎有伤者、骨质疏松患者以及老年人,是不适宜此项运动的。另外,在摇呼啦圈之前,应当先做一些伸展运动,伸展韧带,避免扭伤。运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肥胖也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不管你从事何种运动,记得把握一个原则:长时间且持续,有点喘又不会太喘。相信很快你就会是窈窕一族的成员。

4转呼啦圈的部位

呼拉圈扭转摆动的部位正好在胸腰椎交接处。

上了年纪的人,对于减肥的重视已不在于形体,而在于健康。无论是高血压、心脏病还是糖尿病,一项很重要的防治措施就是保持体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又开始玩起了曾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风靡一时的呼啦圈。

然而专家认为,转呼啦圈运动量并不大,很难达到减肥效果,一旦活动不当还容易引起不良后果。因为转呼拉圈是单纯的腰部运动,运动量不大,要想达到减肥的目的必须有足够长的运动时间,而且是持续的不间断的运动,才能消耗身体储存的脂肪及过多的热量,基本要求每周运动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心跳达每分钟130次。人体腹腔内的脏器都有各自的位置,一般的运动很少会引起错位,但是有一些身体素质本来就不好的人,腹腔脏器的位置非常容易改变,比如胃下垂,子宫和卵巢异位等。胰脏的位置位于腹腔的深处,是不容易改变的,但是有可能因为大范围的转身运动引起损伤。大范围的扭转身体,弯腰转身搬动重物,都可能引起胰脏的损伤。

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标准显然是太高了。因为摇呼啦圈主要靠腰部用力,充分运动腰肌、腹肌、侧腰肌,长时间地扭动腰部,容易造成或加重腰肌劳损、腰椎小关节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而老年人大多患骨质疏松,会加重病情。其次,每分钟130次的心跳对于老年人的心脏是个很大的负担,容易诱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此外,同一方向长时间的扭转,还容易发生肠扭转。因此老年人要想减肥,不如进行快走或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5注意事项

饭前饭后1小时之内不运动;不将呼啦圈放在脖子上运动;儿童仅将呼啦圈作为娱乐进行玩耍;女性孕期、月经期避免运动。

6效果评价

定期检测三围、背力、腰背活动幅度。

7相应辅助运动

扭腰器、健腹器、伸背器、美腰训练器、下腰训练器、腹肌架、腹肌台、腰背拉力器、健身操、健美操、减肥操、有氧训练操、形体健美操、广播体操、艺术体操、芭蕾舞训练、游泳等。

呼啦圈减肥几招鲜STEP1:后舵式——主攻目标:手臂上臂、腰部两侧及后背

1、 双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臂在身后呈3点和9点位置,握住呼拉圈,使之与身体保持30公分远。吸气挺胸,尽力夹紧肩胛骨

2、 顺时针转动呼拉圈,直到左手置于头部正上方,右手置于臀后。坚持10秒钟,慢慢深呼吸,感到肌肉在拉长。

3、 回到初始姿势,逆时针转动呼拉圈,直到右手置于头部正上方,左手置于臀后。坚持10秒钟,慢慢深呼吸,之后恢复初始状态。

STEP2:前屈身——主攻目标:背部、双臂及肩部

1、 双脚站立与肩同宽,双手握住呼拉圈,分别呈10点、2点位置,并将其置于脚前。屈膝、臀部向下坐,到离地大约1米处停住。用呼啦圈支撑身体,如图向前伸直双臂,感到双肩有拉伸感。

2、 继续向前拉伸身体,直到腹部贴到大腿,然后尽全力将双臂向前伸,感到脊柱和背部正在慢慢拉长。同时深呼吸,放松颈部,保持头部朝下。坚持10秒后,慢慢直立身体。

STEP3:直立扭腰——主攻目标:腹部、双肩及背部

1 与“后舵式”的初始姿势一样,脚尖朝前,双腿与肩同宽,头部与脊骨保持一条线。

2 分别向左、右转动身体,直到胸部和头部都朝向一侧,坚持10秒钟,并深呼吸。

注意:完成拉1-3的热身运动后,抖动全身,放松肌肉,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动作。

STEP4:超级呼拉——主攻目标:腹部、下背部及培养身体的整体平衡力

正确:抬高下颚,保持双肩、胸部、头部稳定静止,膝部保持放松。

错误:转呼啦圈时,眼睛不要盯着呼拉圈(否则会弄乱整个节奏),不要屈腰或者夸张的转动。

1 让呼啦圈围绕腰部转动,向左、向右转动均可。

2 开始时慢慢转动,找准一个节奏。

3 接下来把你的双手放到头部(这个动作可使身体保持稳定)。

4 转动3分钟后停下来,再向相反方向转动3分钟。

挑战环节:索套式——像西部牛仔耍拘马套的动作

主攻目标:手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1 紧握呼啦圈,将其举至头顶上部。做出准备向外投掷物品的动作,慢慢摇起呼啦圈(好像在用绳套索捕猎物一样)。

2 每一次转动呼拉圈时,都是先抓住后放手。一旦开始后,就要打开手掌,使呼啦圈围绕手掌转动。

3 每转动一分钟后换另一只手。共坚持10分钟

(1)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双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故答案为:(1)骨;骨连结;骨骼肌;

(2)舒张;收缩;

(3)收缩;

医生,我颈椎病发了,连着几晚上肩膀疼的不好睡觉。”临床上每天都有类似肩疼、颈疼忍不住的患者,细细问诊,初步检查,然而却是肩周炎在作怪,而非颈椎病。是的,颈椎病和肩周炎常常让患者朋友傻傻的分辨不清。

由于颈椎病和肩周炎症状相似,患者很难分清病症,治疗也是跟着感觉走,所以往往造成治疗不当,加重病情的后果。肩周炎与颈椎病关系密切。一些颈椎病主要临床症状就表现为肩部疼痛,同时颈椎病又可合并肩周炎,因此这两个疾病的诊断需要特别仔细,以下从肩痛、压痛点、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肌萎缩、X线片等加以鉴别。

1�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中脘:位于脐上4寸。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13�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

  14�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病症。

  15�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

  16�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

  17�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耳鸣、耳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等病症。

  18�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等病症。

  19�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失眠等。

  20�安眠:位于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失眠、眩晕、头痛、心悸、癫狂等病症。

  21�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脊背痛等病症。

  22�环跳:位于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主治下肢痿痹、腰痛等病症。

  23�承扶:位于臀横纹中央。主治腰痛等病症。

  24�殷门: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等病症。

  25�委中:位于腘横纹中央。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等病症。

  26�承山:位于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主治腰腿拘急疼痛,便秘等病症。

  27�悬钟:位于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主治下肢痿痹、胸胁胀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28�风市:位于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主治下肢痿痹,遍身瘙痒,脚气等病症。

  29�肩髎:位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当肩髃(音鱼)穴后寸许的凹陷中。主治肩臂挛痛不遂等病症。

  30�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主治下肢痿痹、胁痛、呕吐等病症。

  31�身柱: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气喘、脊背强痛等病症。

  32�腰阳关: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遗精、阳痿等病症。

  33�肩中俞: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等病症。

  34�天宗:位于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主治肩胛疼痛、气喘、乳痈等病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998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2
下一篇2024-0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