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肱二头肌)摸起来感觉里面是一块一块(一条一条)的 是什么情况啊 没什么异常反应

肌肉(肱二头肌)摸起来感觉里面是一块一块(一条一条)的 是什么情况啊 没什么异常反应,第1张

肌肉摸起来感觉里面是一块一块或一条一条的可能是由于肌肉的纹理和纤维结构造成的。每个人的肌肉纹理都是独特的,因此可能会有不同的触感和外观。

此外,如果肌肉受到过度使用或过度伸展,可能会导致轻微的肌肉纤维撕裂,这可能会导致肌肉疼痛、酸痛或僵硬感。这种撕裂通常会在肌肉中形成疤痕组织,这可能会导致肌肉纹理的不均匀或硬结。

如果你没有疼痛、肿胀或其他异常反应,通常不需要过于担心。然而,如果你对肌肉的状况感到担忧或有任何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最好咨询医生或理疗师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建议。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概述

 头痛、头晕、失眠、背痛、无力以及疲乏都是医疗实践中常见的症状,必须将病情轻微的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区分开来。有些神经科问题等不及请神经专科医生会诊就需要紧急处理。不论病人问题大小,在进行神经评估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是有助的:明确病变的解剖定位(从而限定诊断可能性的范围);确定病变的病理生理学;对一些神经科急症要有所准备能立即提供挽救生命的治疗措施。

 病史

 病史往往是神经评估中最能提供有用信息的项目。了解病人如何应付日常生活与工作常能获得不少有关其神经功能与功能障碍的资料;病人对功能障碍的否认应加以证实;还应该区分病人本人的感受与周围人员(如家属和医务人员)的推断。

 首先,检查者应试图确定神经系统是否确实为疾病所累及。一个受惊的或精神有障碍的病人可能会诉述一些神经症状,不要轻易将这些症状判定为功能性(即癔病性或非生理性),因为不少病人确实是患有神经障碍。

 在确定神经系统有病的诊断后,第二步是明确病变的定位是在肌肉、周围神经、脊髓或脑部。应询问全身其他系统的过去病史,因为各种全身性疾病(如酒精中毒、癌肿、血管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常能引起神经障碍。家族史有助于揭露一些家族性代谢疾病与变性疾病。社交与旅游史有助于提供接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危险因素,各种环境毒素,与各种感染因子的情报。

 临床神经体检

 临床神经体检从询问病史时对病人的仔细观察开始。对病人从坐位移动到检查台上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动作的速度,双侧对称性以及动作的协调,连同姿势与步态,都要加以注意。病人的外貌,衣着与反应能提示他的情感与社交适应情况。如果病人必须依赖他人的帮助来回答问题,说明他的记忆已有减退。文字言语表达或动作执行上的各种错误;对空间的忽视;异常的姿势;以及其他的动作障碍,可能在开始正规检查之前就已明显暴露出来。

 根据拟定的病变的解剖定位与病理生理学,临床医生可能对某些检查内容要加以扩充,而对另一些测试则可予以省略。如果检查者临床经验不足,则应作全面的神经体检,以便发现未被疑及的异常,或证实神经系统状态正常。

 精神状态检查 首先要评估病人能否配合检查;对一个注意力缺失的病人是无法进一步作正确的测试的。若怀疑病人有认知功能的减退,应作完整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该检查的测试内容涉及认知功能的多个方面,包括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记忆;口述与计算能力;判断;以及推理。对人物定向力的丧失只见于神志十分迟钝,谵妄或痴呆的病例;如果是一个孤立的症状,提示诈病可能。病人对疾病的领悟力,以及其知识库,都应加以评估,虽然有些反应可能会受到教育程度的影响。还应对病人的情感与情绪进行评定。

 正常人应该能完成涉及三个体部的复杂指令,并区别左、右(例如,“将你的右手拇指放在左耳上,然后伸出你的舌头”)。测定病人对简单物品与身体部位的命名,阅读,书写与复述的能力;如发现有功能障碍,应进一步作有关失语的其他测试。测试空间感知的方法是令病人模仿检查者摆出的简单的与复杂的手指姿势,并画出钟表面,立方体,房屋的图形,或相交的五边形。病人在执行过程中表现出的费劲程度往往能提供与其最终完成的成果同等有用的信息,可以发现病态的不能持久,过度的耐持,小字症,以及偏侧空间忽视。令病人使用牙刷或木梳,或从火柴盒中取出一根火柴并将其点燃,可查出有否失用症象。[医学教育网 搜集 整理]

 颅神经检查

 颅神经检查的范围取决于所怀疑的病变的定位。

 嗅觉(第1颅神经,即嗅神经)一般在肌病病例中可以不予检查,但在怀疑前颅凹有病变的病例或头部外伤后的病例中则必须进行检查。将一些气味刺激(如肥皂、咖啡、丁香油)分别置于左、右鼻孔前,令病人辨认。由于酒精,氨水以及其他刺激剂能刺激第5颅神经(三叉神经)的伤害性受体,因此不得用于嗅觉测试,除非是用来测试诈病者。

 第2(视)、第3(动眼)、第4(滑车)与第6(外展)颅神经的检查都是属于视觉系统的测试。检查视力(有屈光不正者先予矫正)与视野,并作眼底镜检查。检查瞳孔的形状与大小,对光反射与调节反射,以及各外眼肌的运动。

 第5(三叉)颅神经的三个感觉分支(眼支、上颌支与下颌支)的检查可测试各该区域内的针刺感觉,另用细束消毒棉花轻触角膜的下缘检查角膜反射。如果发现病人有面部感觉丧失,应检查下颌角部位。该部位由颈2脊神经根支配,在三叉神经障碍中不被累及。面肌无力(例如,第7颅神经瘫痪)引起的眨眼减弱不要误认为是角膜反射减退。使用隐形眼镜的病人常显出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核上性角膜感觉减退伴有躯体与面部的痛觉减退,应与周围性病变作出鉴别。三叉神经运动功能的检查方法是让病人咬紧牙齿,检查者触诊其嚼肌的收缩,或由检查者托紧病人的下颌令其用力张口。如果一侧翼状肌肌力有减弱,病人在张口时其下颌会偏向无力侧。

 第7(面)颅神经的检查是观察有无偏侧面肌无力。面肌动作的不对称现象往往在病人自发讲话时比较显露,当病人发笑时更为突出,如果病人神志迟钝则在施加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切迹)时当病人作出痛苦表情时也会暴露。注意有无一侧鼻唇沟变浅与眼裂增宽,这些都发生在面肌瘫痪侧。如果皱额及闭眼功能保存,则下半部面瘫的原因是中枢性而不是周围性。舌头前2/3的味觉可以用甜、酸、咸、苦溶液分别作左,右测试。听觉过响可用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作测试。

 第8(前庭-耳蜗,听)颅神经传导听觉与前庭传入信息,应检查听觉与平衡功能。

 第9(舌咽)颅神经与第10(迷走)颅神经通常一起检查。软腭的上抬动作应双侧对称,用压舌板分别触及咽喉左右侧后壁时可引起恶心打呃反射。不过,双侧咽喉反射消失在正常人群中并不少见,因此不一定有临床意义。在意识不清,已作气管插管的病人中,作气管内吸引应会激发咳嗽反射。如病人发声嘶哑,应作声带检查。若单独只有声音嘶哑(咽喉反射及软腭上抬动作都正常),应检查有无压迫喉返神经的病变(例如,纵隔淋巴瘤、主动脉动脉瘤)。

 第11(脊副)颅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与上部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的检查方法是让病人向对侧转颈,检查者一手施加相反方向的阻力,另一手可直接触诊正在收缩的肌肉。检查斜方肌的方法是让病人作耸肩动作,抗拒检查者所施加的阻力。[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第12(舌下)颅神经支配舌头的运动,要检查有无舌肌萎缩,舌肌纤维颤动以及伸舌肌力减弱(伸舌时舌头偏向病侧)。

 如果发现某一颅神经出现异常时,应仔细检查邻近的其他颅神经。有时候这种鉴别十分紧急,例如,脑干缺血应与迅速扩张的并引起颅神经瘫痪的颅底动脉瘤作鉴别。

 运动系统的检查

 运动系统的检查 应将病人四肢与肩胛带部位充分暴露,以便进行视诊与触诊,有无肌肉萎缩,肌肉肥大,肌束震颤,其他的不自主动作(如舞蹈动作、手足徐动、肌阵挛、震颤),以及发育不对称现象。让病人放松,将其肢体作被动屈伸,了解肌张力情况。肌肉体积的减少提示肌肉萎缩,但双侧性肌萎缩,或者比较大的肌肉以及比较隐蔽的肌肉的萎缩(除非十分显著)可能不易被察觉。在老年人中,常见某些肌肉组织的丧失,称为肌肉减少(sarcopenia)。如果某一肌肉替代另一肌肉作更多的活动,可以引起肌肉肥大;如果肌肉组织被过量的纤维组织或贮藏物质所取代则发生假性肥大。

 肌束震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异常动作,表现为肉眼可见的,位于皮肤下肌肉的短暂,细微,不规则的收缩。它们通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例如,神经变性、或损伤及再生),但有时也可出现在正常肌肉中,特别是老年人的小腿肌肉。肌强直是指肌肉持续收缩后,或肌肉遭受直接扣击后出现的肌肉松弛的减弱,可见于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可以引起活动不便(例如,握紧手后不能迅速将手松开)。先有阻力然后出现松弛(所谓折刀样强直)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基底节疾病通常引起齿轮状僵直。

 肌力的测定 病人声称的无力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如疲乏,笨拙或麻木。因此对肌肉无力的体诉,必须明确其确切的定位,发生的时间,激发因素与改善因素以及伴发的症状与征象。令病人伸出两上肢,然后抬起两下肢(卧位),观察有无肌肉无力现象(无力的肢体会迅速开始下移),震颤或其他不自主动作。可以通过施加阻力,对个别肌肉组进行肌力测定。肌肉疼痛或关节病损可以妨碍主动的肌肉收缩。癔病性肌肉无力的表现是各项抗阻力的肌肉活动可能都正常,但会出现突然的放弃。

 轻微的无力可表现为行走时上肢摆动的减弱,向前平伸的上肢出现内旋移动,某一肢体自发运用的减少,或平卧时下肢外翻。快速的轮替动作执行减慢,手指的精巧动作(如扣上钮扣,打开保险别针,从火柴盒中取出一根火柴)也可发生困难。

 对部分性肌肉无力要进行肌力定级往往很困难。有一种0~5定级方案是用0表示毫无动作,1表示有些细微动作,2表示可以执行不抗地心引力的活动,3表示可以执行抗地心引力的活动,但不能抗外加的阻力,4表示可抗中度阻力执行活动,5表示正常,即可以抗强阻力执行活动。这种定级方案有一个缺点,就是4级与5级之间的肌力范围较大。上肢远端肌力可以应用握力器或让病人用力挤压血压计臂袖的充气球来作半定量测定。

 功能性测试往往能为运动障碍提供更好的描述。当病人执行各种活动操作时,要留意其有否功能缺陷,并尽可能作出定量的记录(例如,下蹲活动的具体次数,或走阶梯的具体级数)。从下蹲位起立,或踩上椅子,这些活动都是测试下肢近端的肌力;让病人用脚跟与用脚尖走路则是测试下肢远端的肌力。患有股四头肌无力的病人,从坐位起立时,须用手来支撑才能站起。肩胛带无力的病人得靠摆动身躯来帮助上肢活动。骨盆带肌肉无力的病人从仰卧位起身时典型的表现是先转为俯卧位,再采取跪姿,然后慢慢用手撑住自己的大腿,一步步将身子向上抬直(Gowers征)。

 运动协调,站立姿势与步态的检查 正常的运动协调,站立姿势与步态要求运动,前庭及本体感觉三个通路都完整无损。这三个通路中若有任何一处发生病损,就会产生特征性的功能障碍:患有小脑共济失调的病人会表现出阔底步态;足下垂会引出跨阈步态(病人会将腿部比常人抬得更高,以防下垂的足部会被地面不规则物体绊住);骨盆带无力的病人会呈现摇摆步态;下肢强直(屈曲不便)的病人则表现出外展环行步态。本体感觉障碍会迫使病人经常留意自己的落脚处以免发生绊跌。可以通过指鼻试验或跟-膝-胫试验来发现有无共济失调症象。

 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 全面的感觉检查有时并非必要,尤其是当病人并无疼痛,感觉异常或麻木等主诉时。可用一枚清洁的大头针轻刺病人的面部,躯干与四肢;询问其双侧的针刺觉是否相同,感觉到的是一种钝觉还是尖锐的刺觉。

 测试皮层感觉功能的方法是让病人辨认出置于其手掌中的硬币,钥匙或其他物件(形体辨别觉),在其手掌上所画的数字或图形(图案觉),以及鉴别在其手掌与手指上所施加的一点或两点刺激(两点辨别觉)。

 温度觉可用音叉来测试,用手掌将音叉的一个振动股擦热,用冷,热不同的振动股作测试,或者用盛有热水或冷水的试管来作检查。

 关节位置觉的检查方法将手指与脚趾的末节作向上或向下移动。如果病人在闭上眼睛后不能辨认这种关节的移动,则应检查最近的一个近端关节(例如,如果病人不能辨认趾关节的动作则应检查踝关节的位置觉)。

 本体感觉(关节位置觉)的严重丧失往往会引起病人两手平举时出现假性手足徐动征象,而且在没有视觉帮助的情况下无法判断自己肢体在空间中的定位。当位置觉发生障碍时,病人不能在闭目情况下保持双足并拢站稳的姿势(Romberg征,闭目难立征)。[医学教育 网 搜集整理]

 检查振动觉的手法是将一支128周的音叉轻击一下,然后在音叉的底盘放在病人手指末节关节的背面,检查者将自己的手指抵在该末节关节的腹侧。检查者可以感觉到通过病人关节传来的振动觉,病人与检查者应该同时感觉到音叉振动的停止。轻触觉是用棉花束来进行测试。

 如果发现有感觉障碍,应明确其解剖分布型式:周围神经末梢(手套-袜子型),多支周围神经(多发的单一神经炎),神经根(神经根病变),脊髓(某一水平以下各项感觉都有障碍),脑干(交叉型面部-躯体感觉障碍),大脑(偏身感觉障碍。应查明运动无力与反射变化是否也表现出相似的分布型式,以证实病变的解剖定位。臂丛与盆腔丛的病变(例如肿瘤)常引起散在的感觉,运动与反射障碍。

 反射的检查

 反射的检查 通过深腱(肌肉牵伸)反射的检查,可对传入神经,脊髓内突触联接,运动神经以及下行的运动传导通路进行评估。肱二头肌反射主要由颈5神经节段支配;桡骨反射由颈6;肱三头肌反射由颈7;股四头肌反射(即膝反射)由腰4;踝(跟腱)反射由骶1要注意双侧的腱反射有无不对称的增强或减弱。减弱的腱反射可通过Jendrassik手法予以强化,让病人将双手手指相互钩住,当检查者扣击下肢的肌腱时令病人用力扯拉双手。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脊神经根,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点或肌肉的病损)会使腱反射降低,而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即脊髓前角细胞以上的运动通路任何一处的病损,但不包括基底节在内)则造成腱反射的增强。浅腹壁反射的检查手法是用针轻划腹壁左右上下四个部位。大多数中枢病变,肥胖症以及腹肌的松弛(如妇女分娩后)都能造成浅腹壁反射的减弱。浅腹壁反射的消失也可能提示脊髓损伤。

 划跖反射可出现几种表现:必须区分快速的主动的下肢的回缩与较慢的巴宾斯基征(趾背屈,伴其他足趾扇形散开,往往同时伴有膝,髋关节的屈曲)。只有巴宾斯基征是属于脊髓反射起源的,反映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存在。检查划跖反射时要注意划脚底的外侧部位,因为脚底内侧部位的刺激可能会意外地引出原始的抓握反射。将膝腱或跟腱作突然的被动牵伸,若出现肌肉收缩和松弛节律性快速的交替,称为膝阵挛或踝阵挛。最常用的测试手法是在踝部将足作突然的背屈。持久的阵挛提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大脑皮层弥漫性病变可引起噘嘴,吮吸或强握反射。在作肛指检查时可兼查括约肌反射,也可轻触肛周区域以诱发肛门眨动。

 脑血管检查

 脑血管检查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周围血管疾病或心脏疾病都是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应分别测量两上臂的血压,以检查有无作为脑卒中病因之一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撕裂。

 应检查皮肤,巩膜,眼底,口腔粘膜以及指甲床等部位有无出血点以及胆固醇栓子或细菌性栓子的证据。

 对心脏进行听诊,注意新出现的杂音,原有杂音的变动以及心律失常。在头颅上听诊到的血管杂音可能提示动-静脉畸形,瘘管,或者颈动脉闭塞后偶尔可发生的经过Willis环的血液的改流。

 对颈动脉进行听诊,主要在颈动脉分叉处,有无血管杂音;但要避免对颈动脉用力按压。

 如听到血管杂音,应将听诊器的钟式听头沿颈部向下移动至心脏部位,以便区别血管杂音与心脏的收缩期杂音,后者的特征可有所改变。颈动脉向上搏动的猛烈程度也是提示可能存在狭窄性病变的一个辅助资料。

 应检查周围动脉的脉搏,有无周围血管疾病或主动脉夹层撕裂。对颞动脉进行触诊,有无粗大或按痛,以排除颞动脉炎。

 自主神经系统检查

 自主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有无体位性低血压,Valsalva手法的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反应是否缺失,有否出汗减少或无汗现象,以及霍纳征。也要留意排便,排尿,性功能以及下丘脑各种功能障碍。

肱二头肌:哑铃弯举、引体向上(各4组)

锻炼数量和休息时间:

初练者可以做8到12RM的负荷,每组做8到12个左右。每组做完休息不超过一分钟,每个动作做完休息不超过2分钟。

对于增肌健美而言,同一个部位不宜天天锻炼。如果当天给予某一个部位足够的锻炼刺激,那么这个部位的肌肉需要间隔48小时以上才能再次锻炼。肌肉是在休息的时候生长的,所以次日继续锻炼就会影响肌肉外形的壮硕。比如第一天练的是胸肌,第二天就不能练胸肌了,但是可以练腿、练背、练腹肌等等。所以是可以天天练肌肉,但同一个部位不能天天练。

51.封闭治疗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注射不当可能造成局部出血、疼痛、损伤注射部位的血管或脏器、气胸或血气胸、神经损伤。硬脊膜外腔注射时药物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导致全脊髓麻醉。少数患者可出现感染、晕针。

52.截肢后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1)保持正常姿势:应通过镜前矫正训练和采用早期装配临时假肢的方法来解决。从截肢术后第一天起,须每日坚持数次俯卧,预防产生不良姿势。(2)残肢训练:小腿截肢者,应增强膝关节屈伸肌,尤其是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大腿截肢者,术后第6天开始主动伸髋练习;术后2周,若残肢愈合良好,开始主动内收训练和髋关节的外展肌训练;髋关节离断者,进行腹背肌和髂腰肌的练习。(3)躯干肌训练:以腹背肌训练为主,并辅以躯干的回旋、侧向移动及骨盆提举等动作。(4)健侧腿的训练:①站立训练:下肢截肢后,其残侧的骨盆大多向下倾斜,致使脊柱侧弯,往往初装假肢时总感到假肢侧较长。镜前做站立训练,矫正姿势,并以在无支撑的情况下能保持站立10min为目标。②连续单腿跳。③站立位的膝关节屈伸运动,目标是至少能连续屈伸膝关节10~15次。

53.失语症患者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原则:①以实用为主(选用接近现实生活的训练材料);②采用多种手段(充分利用书面语、手势语、图画等代偿手段传递信息,提高综合交流能力)③随时调整交流策略(治疗计划中应包括促进运用交流策略的训练,学会选择适合不同场合及自身水平的交流方法,丰富交流策略的类型和内容);④重视双向交流(设定更接近于实际生活的语境变化,引出患者的自发交流反应,并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自然的反馈)。

54.尿流动力学是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尿功能及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检查的主要内容有:(1)尿流率: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尿量。主要反映排尿过程中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相互作用的结果。(2)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包括膀胱内压、直肠内压(腹压)及逼尿肌压(膀胱压-直肠压)。(3)尿道压力分布测定。(4)括约肌肌电图。

55.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1)从静态平衡(Ⅰ级平衡)训练开始,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Ⅱ级平衡),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Ⅲ级平衡)。(2)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和提高身体重心,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从睁眼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训练。(3)训练时注意患者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56.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作用:(1)改善关节活动度以满足功能性活动的需要,通过肌肉伸与放松、感觉刺激、治疗性活动,预防畸形的发生。(2)改善患者躯干肌肉的运动、姿势控制、平衡、粗大的运动协调能力和手操控物件的能力与灵活性。(3)提高患者的运动及运动计划能力,促进运动的启动过程,增加持续运动的幅度、速度和灵活性。(4)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使其达到完成功能性活动所需要的体能和耐力水平(5)在功能受限的情况下,发展患者完成自理性活动的惯常程序,教育和指导患者掌握独立、安全的生活技巧,增加安全意识,防止跌倒造成的继发性损伤。(6)提供能够产生运动刺激的一系列适应性技术和具体实施办法,以使患者在疾病的现阶段,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7)提供既能与患者的功能受限相适应,又能最大限度地提供感觉刺激的适应性环境,改善或维持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8)使患者熟知能量节省和工作简化技术。

57.反射性抑制是用来抑制肌张力和姿势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防止异常的感觉输入。(1)躯干肌张力增高:躯干屈肌张力增高时,把头部放置在过伸位,可以降低屈肌张力,增加伸肌张力;躯干伸肌张力增高时,把头放置在屈曲位,可以降低伸肌张力,增加屈肌张力;躯干屈肌与伸肌张力均增高时,可以通过旋转躯干(保持骨盆不动)来抑制。(2)肢体肌张力增高:屈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外旋位,外展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内旋位,上臂屈肌痉挛时取肢体的对称性伸展(保持头在中立位,以排除不对称紧张性颈反射)。躯干、头、肢体的伸肌张力均增高时,使髋屈曲外展并屈膝即可抑制。(3)出现痉挛:颈、臂及手出现屈曲痉挛时,可取上臂水平外展或对角线伸展来抑制;躯干与髋出现痉挛时,可将臂上举过头,以促进躯干及髋的伸展。

58.脑血管意外后的主要功能障碍如下:(1)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半球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主要特点为:①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a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时,即使受累侧完全不能产生随意收缩,但当非受累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波及受累侧而引起受累侧肌肉的收缩。这种反应是与随意运动不同的异常反射活动,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意识控制,并伴随着痉挛出现。痉挛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在偏瘫的早期明显,但在恢复的后期逐渐减弱。b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活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也就是说是由意志诱发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即屈肌共同运动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②反射调节异常: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姿势反射、脊髓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使得身体姿势的随意调节能力丧失。而损伤平面以上的反射受到破坏,大脑皮质及小脑的平衡反射、调整反射能力减弱或消失,造成身体姿势协调、控制、平衡功能异常,影响了正常功能活动的进行。③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异常在脑血管意外的不同时期表现不同,随着病情的自然恢复,肌张力也在发生变化,可以表现为:a肌张力低下逐渐恢复正常。b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以后逐渐恢复正常;c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持续处于肌痉挛状态;d持续处于低肌张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使肢体各肌群之间失去了相互协调控制,尤其是手的精细、协调、分离运动被痉挛模式所取代。④平衡功能异常: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损害,加上各种反射活动异常、本体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及肢体间协调控制能力的异常,平衡功能受到影响,表现出坐、立位不稳,步行困难,影响了许多日常功能活动的进行,致使一些患者长期卧床,妨碍进一步康复。(2)感知觉障碍:包括偏身感觉障碍、一侧偏盲和感知觉障碍,实体感缺失,失认症(agnosia),失用症(apraxia)等。(3)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4)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5)吞咽障碍。(6)心理情绪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8)脑神经麻痹:包括:①面神经麻痹: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常伴有偏瘫及舌肌瘫痪。②假性延髓(球)麻痹:为双侧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59.紫外线剂量的五级分级:(1)O级红斑(亚红斑量):1个MED以下,皮肤无红斑反应。(2)Ⅰ级红斑(弱红斑量):1~3个。MED,皮肤有微弱的红斑反应,界限可辨,约24h后消退。(3)Ⅱ级红斑(红斑量):4~7个MED,皮肤有鲜红色红斑,稍肿,轻度灼痛,约2~3天后消退,伴轻度色素沉着。(4)Ⅲ级红斑(强红斑量):8~12个MED,皮肤有暗红色红斑、水肿,灼痛,4~5天后消退,伴色素沉着。(5)Ⅳ级红斑(超红斑量):10个MED以上,皮肤有暗红色红斑、水肿,出现水泡,剧烈灼痛,5~7天后消退,伴明显色素沉着。

60.直流电疗法的适应证:周围神经伤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症、高血压病、关节炎、慢性炎症浸润、慢性溃疡、血栓性静脉炎、瘢痕、粘连、慢性盆腔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直流电疗法的禁忌证:高热、昏迷、恶性肿瘤(电化学疗法除外)、出血倾向、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心力衰竭、孕妇腰腹部、局部金属异物、局部皮肤破损、对直流电过敏、心脏起搏器。

61.脊髓功能损害分级:A完全性损害:骶段感觉和运动功能均丧失。B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有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但肌张力增高。

62.有氧训练的适应证为:(1)心血管疾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隐性冠心病、轻度-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轻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术后、冠状动脉腔内扩张成型术后、冠状动脉分流术后等。(2)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非发作状态)、肺结核恢复期、胸腔手术后恢复期。(4)其他慢性疾病状态:慢性肾功能衰竭稳定期、慢性疼痛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及长期卧床恢复期。(5)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

63.能量节约技术:(1)物品摆放有序化。(2)活动程序合理化:按照特定工作或生活任务的规律,确定最合理的流程或程序,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3)操作动作简化:尽量采用坐位,并减少不必要的伸手、弯腰等动作。(4)劳动工具化:搬动物品或劳动时尽量采用推车或其他省力的工具。(5)活动省力化:例如作消除重力影响,尽可能采取推、拉等活动,而不采用提、托等活动。

64.失语症的治疗目标:(1)轻度失语:改善语言和心理障碍,适应职业需要。大部分都能恢复工作,生活自理。(2)中度失语:发挥残存能力及改善功能,适应日常交流需要。一般可以达到日常生活自理的交流水平。(3)重度失语:尽可能发挥残存能力以减轻家庭负担。一般都不能达到日常生活自由交流的水平。

65.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选用治疗药物的条件:①易溶于水;②易于电离、电解;③需导入的药物有效离子及其极性明确;④成分纯;⑤局部用药有效;⑥一般不选用贵重药。用于直流电离子导入的药物必须新鲜、清洁、无污染。碱性药物、生物碱药物的有效药物离子带正电荷,从阳极导入;酸性药物、黄酮类药物的有效药物离子带负电荷,从阴极导入。

66.康复医学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指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或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2)二级预防: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防止发生合并症及功能障碍或继发性残疾的过程。(3)三级预防:指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主要措施包括通过积极的功能训练,改善或提高患者躯体和心理功能;通过适应、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提高患者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恢复或增强娱乐、工作和学习能力;通过职业咨询和训练,促使残疾者重返家庭和社会。

67.冠心病康复各期的康复目标:(1)工期康复:治疗目标: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可以按正常节奏连续行走100~200m或上下1~2层楼而无症状和体征。运动能力达到2~3METs,能够适应家庭生活,患者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心理上可适应疾病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Ⅱ期康复:康复目标:常在出院后开始,其目标为逐步恢复一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轻度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运动能力达到4~6METs,提高生存质量。(3)Ⅲ期康复:康复目标:巩固Ⅱ期康复成果,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

68.腰椎牵引的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疾患;腰椎小关节功能障碍或退行性骨关节病、腰椎肌肉痛性痉挛或紧张等。腰椎牵引的禁忌证:下胸腰段脊髓受压、马尾神经综合征、腰椎感染、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病、急性拉伤扭伤、腹疝、裂孔疝、动脉瘤、严重痔疮、严重骨质疏松、急性消化性溃疡或胃食管反流、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孕妇。

69.协调训练的要点如下:(1)无论症状轻重,患者均应从卧位训练开始,待熟练后再在坐位、站立位、步行中进行训练。(2)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动作。(3)可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熟练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4)上肢和手的协调训练应从动作的正确性、反应速度快慢、动作节律性等方面进行;下肢协调训练主要采用下肢各方向的运动和各种正确的行走步态训练。(5)先睁眼练习,后闭眼训练。(6)两侧轻重不等的残疾者,先从轻侧开始;两侧残疾程度相同者,原则上先从右侧开始。(7)每一动作重复3~4次。

70.由于一根神经支配多块肌肉和一块肌肉受多块神经支配的特性,因此,根据神经节段与肌肉的关系,肌力3级的关键肌为运动神经平面,但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必须≥4级。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L2:屈髋肌(髂腰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S1: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1

确定C6脊髓平面损伤的关键肌为()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

C肱桡肌

D桡侧腕长伸肌

E桡侧腕长短肌

正确答案:DE

关于您提到的肱二头肌下段向内倾斜的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训练方式不当:如果您在训练时使用了不正确的姿势或者使用了错误的肌肉群,可能会导致肱二头肌下段向内倾斜。

2 基因因素:有些人的肌肉纤维类型或者骨骼结构与他人不同,这可能会影响肌肉的发展和形态。

3 不良姿势或者运动习惯:如果您经常保持不良的姿势或者有不正确的运动习惯,这可能会导致肌肉发展不均衡或者形态异常。

4 受伤或者肌肉失衡:如果您曾经受过伤或者有肌肉失衡的问题,这也可能会导致肱二头肌下段向内倾斜。

如果您对自己的情况有疑虑,建议咨询一位专业的健身教练或者医生,以便得到更准确的评估和建议。

神经损伤水平是指运动感觉功能仍然完好的最低脊髓节段水平例如:C6损伤,是指颈6及其以上节段的脊髓功能完整,而颈7及其以下脊髓功能障碍的脊髓损伤在不完全性损伤时,可能会出现损伤几个节段的情况,有些脊髓功能可能是部分或完全完整的例如:C5~6是指C5是功能完整的最低水平和C6是脊髓不完全性受损,以及C6以下神经功能丧失临床上为了迅速地确定损伤水平,常常做一些关键肌肉和感觉点的检查如果关键肌有多个节段支配,以其最头端的节段为它所代表的节段例如:肱二头肌由C5和C6支配,则取C5为其代表节段(参见表7-3-1脊髓损伤平面与运动的关系和表7-3-2脊髓节段和皮肤感觉区的关系)

表7-3-1脊髓损伤平面与运动的关系

表7-3-2脊髓节段和皮肤感觉区的关系

颈髓损伤后上肢残存肌肉,根据Zancolli法将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各关节的功能按髓节进行分类因其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精细准确的评定,所以对ADL的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见表7-3-3)

表7-3-3Zancolli的颈髓损伤分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8008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2
下一篇2024-0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