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取穴及应用

常用穴位取穴及应用,第1张

临床上一些穴位经常会用到,但有的时候可能取穴不准、针刺方向和深度不合适而收不到应有的疗效。这里我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认知,来谈一下几个穴位的临床应用。

1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身大穴,保健要穴,回阳九针穴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教科书上对于足三里的定位是: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理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也可以顺着胫骨往上摸,摸到胫骨凸起的地方,也就是胫骨粗隆,沿着胫骨粗隆下缘向外循摸,滑过胫骨前肌碰到的第一个凹陷,就是此穴。这里主要说一下进针深度问题,进针深度一直是针灸的不传之秘。在足三里进针05寸~1寸左右,主要治疗局部的病变,比如腿疼、膝盖痛等。进针1~15寸,这时主要调理脾胃脏腑的功能。进针15~2寸,可以对心脏起到调节作用。

2小节穴 这是杨维杰先生发现的穴位,归到董氏奇穴中。小节穴是治疗脚踝扭伤的特效穴,位于大拇指本节掌骨(肺经上)赤白肉际处。四指压住大拇指握拳,在第一掌指关节处的凹陷就是小节穴。但是我在实际临床上使用的时候效果并不好,还不如缪刺法,为什么呢?针刺方向和深度的问题。这是我在看到刘红云的视频的时候才明白的。小节穴进针,针尖须指向掌根,进针深度约在2寸左右才能有好的效果。

3肾关穴 董氏奇穴常用穴位,位于阴陵泉下15寸,脾经上。肾关有两种刺法:一种是患者平躺,脚外张与床成45度角,然后针与床垂直贴胫骨进针15~2寸,此法一针贯穿脾肝肾三经,可以调理脏腑类疾病。另一种是从肾关位置稍微往里一点,然后用3寸针进针,刺向腿另一侧足少阳胆经方向,此种刺法治肩部疼痛特效。

4后溪 手握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赤白肉际处,进针容易疼痛。进针前可先对穴位进行掐揉,以宣散气血,然后用手指按或者用针尖抵住皮肤,使皮肤紧绷,然后快速破皮,可减轻疼痛。后溪穴对颈部和腰部疼痛疗效不错。治颈部进针深度可以浅一点,1寸,治腰部则应进至15寸左右效果才明显。

5中渚 进针前让患者握拳,目的是让手背皮肤绷起来,以减轻进针疼痛,并且针尽量贴向第四掌骨,因为中渚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我以前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遇到手部皮肤松弛一些的,曾一针把患者扎跑了,说很疼,受不了。我当时也很郁闷,练了几年的指力还把人扎疼,希望大家以我为戒。

6灵骨、大白 又是董氏奇穴。灵骨在第一二掌骨交接处,大白基本上就是三间穴,只不过要扎在筋骨之间。扎这两个穴位前,手要握拳,拳眼向上,然后直刺,深度要到2寸左右,刺激很强,有的患者说我给他扎这两个穴位简直就是上刑罚,但是临床效果很好。

7委中 四总穴中“腰背委中求”,但我在用委中治腰背痛时效果并不好。其实用委中治腰痛时,主要是在委中青筋刺血放血,针刺的效果反而不好。

冬季到来,夜尿着实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当你已经暖好被子准备睡觉、或是睡得正熟时,膀胱却突然发出“警告”,试问谁愿意从暖和的被窝里爬出来呢?

怎样才算夜尿多?

其实, 起夜两次以上、尿量占全天尿量的1/4以上或者夜间尿量与体重的比值大于10毫升/千克 ,只要符合这3个标准其中一个,就算夜尿多。

引起夜尿增多的原因有很多,比方说生理性原因:如睡前喝水过多、或白天饮茶及刺激性饮料较多等,这种情况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病理性原因导致夜尿增多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常见的有前列腺疾病、肾脏疾病、泌尿系结石等,身体合并其它疾病也会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譬如糖尿病等。

中医认为,夜尿多的根源在于肾,《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云:“小便利多者,由膀胱虚寒,胞滑故也。肾为脏,膀胱,肾之腑也,其为表里,俱主水也。肾气下,通于阴,腑既虚寒,不能温其脏,故小便白而多,其至夜尿偏甚者,则内阴气生是也。”

总的来说,即夜尿症主要原因为虚寒,因肾气虚衰、肾阳不足,而致膀胱气化失司、寒湿内生,因此其治法以温补肾阳为主。

针灸调理方法

诊所中因为夜尿多影响睡眠的患者不少,当患者告知俞老自己夜尿频多的时候,俞老都会提到两个简单的特效穴: 遗尿2穴

上图是手掌的全息穴位,手掌全息反应是指手掌是人体的全息反应区。手掌的不同位置反映了身体对应器官的反应,不同的指头与不同的脏器相对应,如大拇指对应脾经,食指对应肝经,中指对应心经,无名指对应肺经,小指对应肾经。

而俞老所说的遗尿2穴便是在 小手指的第一、第二指横纹中点,分别是命门、肾穴

用金针刺激该穴则能起到补肾之用,若患者夜尿过于频繁,或被此症困扰已久,则可使用揿针加强刺激,以求更好的疗效。

平时有起夜习惯的中老年人都可以多按摩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温阳固肾,改善起夜的情况。

书 名: 人体特效穴位使用手册

作 者:张永臣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8月1日

ISBN: 9787030279279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元

《人体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第2版)》介绍了穴位的基本知识、常用针灸和推拿操作方法、190个常用特效穴位和110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处方。对于190个穴位,介绍了这些穴位的经脉归属、取法、主治、临床配穴、操作使用方法。另外,《人体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第2版)》附录中介绍了耳针疗法和手足部反射区疗法。《人体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第2版)》之特点是语言简洁、层次分明、编排形式新颖、图文并茂、真人照片展示,《人体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第2版)》之目的是切合实用,使读者能够准确找到穴位,并使用好操作方法,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在生活中做好预防、保健。

《人体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第2版)》适应于针灸医师、中医爱好者、家庭自疗者、普通大众等参考使用。 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 穴位

你知道穴位吗/2

什么是穴位/2

人体穴位究竟有多少/2

穴位有什么作用/3

穴位的治疗作用/4

从经络走向(分经主治)论/4

从身体结构(分部主治)论/12

如何取穴定位/13

体表标志法/13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19

骨度分寸定位法,15简便取穴法/19

第二章 常用的治疗手法

毫针刺法/22

进针法/22

针刺角度、方向及深度/24

行针与得气/25

常用的单式针刺补泻手法/27

留针与出针/28

(附:三棱针刺法)

灸法/30

艾炷灸/30

艾条(卷)灸/33

温针灸/34

灯火灸/34

温灸器灸/35

拔罐法/35

操作方法/37

实际应用/37

常用推拿按摩手法/39

起罐法/39

一指禅推法/40

推法/40

拿法/41

按法/41

揉法/41

擦法/42

攘法/43

弹拨法/43

捏法/44

搓法/44

抹法/45

簿法|45

抖法/45

点法/46

捻法/46

拍法/46

摇法/47

拔伸法/48

分筋、理筋手法/49

药物贴敷法(穴位贴敷疗法)/49

贴敷选穴/50

调和剂的选择/50

方药的选择/50

常用的单味中药贴敷/51

贴敷后的固定与贴敷时间/52

适应范围/52

注意事项和操作禁忌/53

第三章 常用的特效穴位

头面颈项部/56

百会|S6

头维/56

角孙/57

瞳子髎/57

鱼腰/58

丝竹空/58

印堂/58

太阳/59

阳白/59

攒竹/59

素醪/60

四白/60

迎香/61

水沟/61

地仓/62

承浆/62

夹承浆/62

颧髎/62

翳风/63

颊车/63

风池/63

天柱/64

人迎/65

扶突/65

上肢部/66

肩髃/66

臂臑/66

曲池/67

手三里/67

温溜/68

偏历/68

阳溪/68

合谷/69

商阳/69

肩醪/70

夭井/70

支沟/70

外关/71

阳池/71

中渚/72

关冲/72

肩前/72

肩贞/73

小海/73

养老/73

后溪/74

少泽/75

尺泽/75

孔最/76

列缺/76

太渊/77

鱼际/77

少商/77

曲泽/78

郄门/79

间使/79

内关/79

大陵/80

劳宫/80

中冲/81

少海/81

通里/81

神门/82

少冲/82

二白/83

腰痛点(威灵、精灵)/83

外劳宫(落枕穴)/84

八邪/84

四缝/84

十宣/85

胸腹部/85

天突/85

膻中/86

中府/86

乳根/86

中脘/87

神阙/87

气海/88

关元/88

中极/89

肓俞/90

大赫/90

梁门/90

天枢/91

水道/91

归来/92

大横/92

期门/93

日月/93

章门/93

京门/94

胃上/94

三角灸/94

利尿穴/94

提托穴/95

子宫穴/95

背腰骶部/95

大椎/95

陶道/96

定喘/96

肩井/97

天宗/97

秉风/97

曲垣/98

风门/98

肺俞f98

厥阴俞/99

心俞/99

膈俞/100

胃脘下俞(胰俞)/100

肝俞/100

胆俞/101

脾俞/101

胃俞/102

三焦俞/103

肾俞/103

大肠俞/104

小肠俞/104

膀胱俞/105

次髎/105

膏肓俞/106

志室/106

秩边/107

夹脊穴/107

命门/108

长强/108

痞根/109

精宫/109

腰眼/109

督骶/109

下肢部/110

髀关/110

伏兔/110

阴市/111

粱丘/111

犊鼻/111

足三里/112

阑尾/113

上巨虚/113

条口/113

丰隆/114

下巨虚/114

解溪/115

内庭/115

厉兑/115

环跳/116

风市/116

阳陵泉/117

胆囊/118

光明/118

悬钟/118

丘墟/119

足临泣/119

侠溪/120

足窍阴/120

承扶/120

殷门/121

委阳/121

委中/122

承山/122

飞扬/123

跗阳/123

昆仑/124

仆参/124

申脉/125

束骨/125

至阴/125

血海/126

百虫窝/126

鹤顶/127

内膝眼/127

阴陵泉/127

地机/128

三阴交/128

商丘/129

公孙|130

太白/130

隐白/131

曲泉/131

中都/132

蠡沟/132

中封/132

太冲/133

行间/134

大敦/134

阴谷/134

复溜/135

照海/136

太溪/136

然谷/137

涌泉/137

八风/138

独阴/138

气端/138

第四章 常见病的治疗取穴

内科病证/142

感冒/142

咳嗽/143

哮喘/144

胃痛/146

胃下垂/148

呕吐/149

呃逆/150

泄泻152

便秘/154

脱肛/156

胁痛/157

中风/159

头痛/163

眩晕/165

高血压病/167

贫血/169

心悸/170

嗜睡/171

失眠/172

自汗、盗汗/173

痴呆症/175

癔病/177

痫证/178

颤证/180

痹证/180

痿证/184

水肿/186

……

屈指肌腱 腱鞘炎″,也就是俗称的"板机指″或"弹弓手″:

  其发生的原因:常因职业上手指经常性作反覆运动(发型师钢琴师电脑操作…等)导致轻微之发炎所引起的。亦有因肿瘤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代谢性的障碍…等。板机指也可以是特发性的,也就是原因不明,通常发生在中年的妇女。

  症状甚者常引发晨间手臂麻木及触电之感觉。

  西医治疗常以口服非类固醇的抗发炎药物并配合适当的休息为主;或是注射少量的类固醇於肌腱鞘内以取得快速之疗效。但一般而言打针超过两次还未痊愈,则建议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很安全而且有效。

  於此“在中医 言中医”

  西医治病鲜少求”病因”之本而大都以治疗”病徵”之标论治故常有复发之虞。

  香港中医药论坛依本人经验此症多因体素肝阴虚再加上长期情志抑郁(决渎不定)致使气滞不濡筋而引起今又逢季节变换(秋金克木)身体一时难以调适而旧症复发实不难理解。

  上依 先生所言皆合其证 治疗以疏肝理气兼养肝血为主。治则:

  1心情放轻松天下事没什麼大不了的(若遇有犹豫不决两难之时直接选取最积极

  的方案采用)

  2至於中药处方请就近询医辨脉论治为妥

  3痛症方面介绍几组 治痛特效穴 如下: (针之 按压之皆可…很神哦!)

  a落枕(含颈部僵硬): 后奚(同侧)+颈项点(对侧) 并施以 动气疗法

  b板机指:则以阳陵泉+ 个患病指所行经之郄穴附近找寻痛点按压

  例:姆指(孔最)中指(郄门)无名指(四渎)…约手臂12之7处。

  并施以 动气疗法(切记:不要在手指患部乱按摩会使病痛更甚)

  c若颈椎果真有神经压迫:请取尾荐椎约 会阳 部位找寻痛点按压治疗

下面,再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病的手部反射区自愈方法,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健康:

1.烧心的手部反射区自愈处方(1)健理三针区和胃肠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如果用圆珠笔芯和发夹刺激健理三针区,既可抑制胃肠功能,又可减少胃酸分泌。

(2)胸腹区和三焦经、肝经、心包经有关,对三焦经、心穴、肝穴等穴位实施强刺激,则有助于抑制胃酸的分泌。

值得注意的是,与只有经过强刺激才可抑制胃酸的分泌相反,轻轻地压揉手背,反而会促进胃酸的分泌。

2.腰痛的手部反射区自愈处方手部反射区治疗腰痛有3个关键。第一,偏于食指一侧的腰腿点,是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有效穴位;第二,偏于无名指一侧的腰腿点,是专治闪腰的特效穴位,手疗刺激应以柔为宜;第三,位于小指与无名指交界处手臂侧有一个穴位叫做坐骨神经点,是专治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位。

具体方法:指压按摩,压1秒钟,松一下再压,反复多次,治疗腰痛。

3.老花眼的手部反射区自愈处方治疗老花眼的有效反射区(兼穴位)即位于手掌上的心包区,食指上的商阳,小指上的少泽,还有老眼点和养老穴。

具体方法:对每个反射区(或穴位)指压按揉,尤其应在养老穴和老眼点各做10~15次指压、按、揉,疗程1~3个月。刺激法多种多样,如指压法、圆珠笔尖刺激法、烟灼法和艾灸法等。

4.腹泻的手部反射区自愈处方(1)指压位于手背胸腹区的下痢点,对止泻有奇效。治疗方法:用拇指摁住下痢点反复揉压,顷刻会有明显效果。

(2)除了下痢点之外,还有位于食指掌侧的第一指节上的大肠区和小指掌侧第一指节的肾区,无论用手指按压或用烟头熏灼都有明显疗效。

(3)位于手心上的健理三针区对于控制腹泻也很有效,充分压揉这一反射区,可改善胃肠的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能力。

5.哮喘的手部反射区自愈处方(1)咳喘点是治疗哮喘病的特效反射区,哮喘发作时,首先刺激此外。具体方法:用烟灼法。将香烟点着灼熏咳喘点,当患者的手感到灼热时抬离一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烟灼。每次持续3~5分钟为1个疗程。反复多次,疗效显著。

(2)刺激呼吸区和肺穴。呼吸区位于手掌拇指丘外侧,刺激方式与咳喘点稍有不同,只需轻柔按摩,指压等。这两个反射区对预防哮喘非常有效。

6.高血压的手部反射区自愈处方高血压的手疗法要因地制宜,辨证论治,以降压为唯一目标。方法是刺激手背上的血压反应区,必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1)早期高血压降压穴位是“血压反应区”下端小指侧的阻谷穴。

(2)血压升高到180毫米汞柱时,降压穴位反应区升至音谷穴。

(3)血压升高达200毫米汞柱时,降压穴位继续上行至落零五穴。

具体方法:将牙签10个为一组捆扎起来分别刺激相应的穴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005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