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分别包括哪些?

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分别包括哪些?,第1张

人的胸大肌、背阔肌、臀大肌属于大肌肉群。二头肌、三头肌、胫骨前肌、腹肌属于小肌肉群。

一、大肌肉群:

1、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锁骨、胸肋和腹三部。近固定时,可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跳绳和爬杆等动作。

此外,该肌还能提肋,是吸气辅助肌。胸肌发达时,胸脯高挺,呼吸更为充分和畅通。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2、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

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背阔肌有助于体形的改善。

3、臀大肌

这块肌肉很发达,直接位于骨盆后外侧面,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近固定时,使大腿后伸和旋外,如后摆腿和后踢腿动作。该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内收。

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转动,如转体动作,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采用俯卧“背腿”,负重腿屈伸和负重体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小肌肉群:

1、股二头肌

位于大腿后面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近固定时,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伸,如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动作。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采用负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后蹬跑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2、胫骨前肌

位于胫骨的外侧。 近固定时,使足伸(背屈)、内收和外展,如勾脚动作。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以维持足弓。 采用负重勾脚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3、小腿三头肌

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深层。近固定时,能使小腿和足屈。远固定时,使股骨远侧端和小腿骨拉向后方,使膝关节伸直,从中维持人体的直立。 

4、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 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一侧收缩可使脊柱 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5、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 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与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时除使脊柱向同侧屈外,还使脊柱向同侧转动,此作用与腹外斜肌相反。

所以,体侧转的运动实际上是同侧腹内斜肌与对侧腹外斜肌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扩展资料:

如果在此之前没有去过健身房锻炼或是缺少一定的运动基础,建议还是以身体的大肌肉群为基础(包括胸部、背部、肩部、腹部、上臂、腿部等部位肌肉)做一些简单的基础练习来增强肌肉群不平衡区域的肌肉。

1、哑铃侧平举。双手持哑铃或以其他重物代替(重量视自身情况而定),做侧平举运动,此运动可改善背部肌肉线条的形状使之更有力度感和饱满感。每天2-4组,每组12次左右。

2、哑铃弯举。手持哑铃向身体一侧做弯举运动。通过练习可以增强上臂前侧肌肉的力量,同时改变形状肌围度。每天1-3组,每组12-15次。

3、坐姿颈部臂屈伸。双臂尽力向后拉伸,尽量使双手扶于背部。这种运动可以增强上臂后侧肌肉的力量,同时让后侧肌肉变得饱满。每天1-3组,每组12-15次。

4、徒手箭步蹲(正压腿)。双手叉腰,做正压腿运动。长期坚持练习可以增强腿部力量,改变腿部肌肉线条,减少纤细感。每天2-4组,每组12次左右。

5、跪姿俯卧撑。针对你力量弱、四肢单薄的特点,采用跪姿俯卧撑的方式会简单一些。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增加胸部肌肉的力量。每天2-4组,每组12次左右。

6、卷腹练习。卷腹练习可以帮助你增加腹直肌的力量和围度,让你的腹部肌肉不至于少得可怜。每天2-3组,每组15-20次左右。

7、俯姿哑铃划船。此锻炼项目有一定难度,最好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通过这项锻炼可以增加你背部的纬度,让你看起来不至于那么单薄。

除了进行上述的锻炼项目外,还应该配合一些增强心肺耐力训练,比如跳绳、快步走、游泳等。在锻炼期间的饮食方面应该适当增加自己的饭量,特别是主食的摄入量。

可以多吃一些谷类食物,在每日锻炼前的一小时前进餐,锻炼后的半个小时之内再进餐一次,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又能增加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量。

-肌肉群

维持人体直立的主要肌肉是: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竖脊肌。

1、臀大肌:

全身上下体积最大、力量最大的肌肉。参与了人体的很多重要工作,比如维持身体的直立状态、行走和奔跑。近固定时,主要使大腿后伸,其次为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躯干伸,维持人体直立姿势此肌在跑跳时伸大腿起重要作用。

2、股四头肌:

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于大腿肌肉前面,维持膝关节稳定,行走奔跑。

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小腿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即牵拉股骨向前(如由下蹲到站立的动作);保持股骨垂直,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3、小腿三头肌:

位于小腿后群,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倒。近固定时,能使小腿和足屈。远固定时,使股骨远侧端和小腿骨拉向后方,使膝关节伸直,从中维持人体的直立。

4、竖脊肌:

人体最重要的肌肉之一,由骶尾骨一直连接到头,背部最重要的肌肉群,负责撑起脊梁,是维持直立行走的主要肌肉。竖脊肌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后伸,是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重要结构,故又名竖躯干肌。

扩展资料:

竖脊肌在起始的部位主要是腱的结构。在腰部,竖脊肌较大,厚且多肉,往上分成三段,直至附着至脊椎骨和肋骨上,竖脊肌的尺度也会随之渐渐变小。

人们站、坐、走、跑、弯腰等日常动作都需要动用到竖脊肌,当人们在脊椎中立位时,竖脊肌和脊椎一样,是处于一种稳定的生理曲度状态。一旦身体处于脊椎非中立位时(如:含胸驼背等不良姿态),竖脊肌就会立马发挥它的作用。

举例:当人体重心偏向一侧时,另一侧的竖脊肌则会收缩来尽量维持躯干稳定,在力量训练中,竖脊肌必须担负起稳定核心部位的作用。如果在训练中,竖脊肌力量不够或劳损,很容易导致脊椎受伤。

因此在任何运动中注意保持脊柱中立位置,同时收紧腹肌,竖脊肌也会同时兴奋起来,一同维持脊柱正直。

-臀大肌

-股四头肌

-竖脊肌

-小腿三头肌

(三)躯干肌

躯干肌分为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

1、背肌

①背肌主要包括背阔肌、斜方肌、竖脊肌

②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若单侧损伤,则患侧不能耸肩,产生“塌肩”

③背阔肌止于肱骨上端前方,使手后伸、旋内、内收(背手动作)

④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分为三层,无肌纤维,位于背部下方

⑤竖脊肌:主要使脊柱竖立,单侧竖脊肌瘫痪,则脊柱侧弯(弯向健侧)

2、胸肌

①胸肌主要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

②胸大肌主要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③前锯肌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其收缩使肩胛骨贴近胸廓,若瘫痪,则形成“翼状肩”,其受胸长神经支配

④肋间内肌、肋间外肌是呼吸肌,有提肋降肋作用

3、膈

①起于胸廓下口,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②三个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

③是一个呼吸肌

4、腹肌

①腹肌前群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

②腹外斜肌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

③腹内斜肌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

④腹横肌移行为腹横肌腱膜

⑤腹直肌内有三到四个腱划

⑥腹部的三扁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这三个肌腱联合形成腹白线

⑦腹直肌鞘:

前鞘——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前层组成

后鞘——腹内斜肌后层、腹横肌腱膜组成;在脐下三指后鞘消失,形成弓状线,

具有临床手术意义,腹部旁切口时,应注意脐以下三指没有后鞘的保护

⑧腹白线:位于腹部中央,乏血管

拓展:

《局部解剖学》—腹股沟管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4~5cm长

两个口:外口——皮下环(浅环);内口——腹环(深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线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男性——精索;女性——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

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

此处比较薄弱,若疝内容物从海氏三角疝出,称为直疝,若从腹股沟管疝出,称为斜疝

⑨腹肌后群主要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四)上肢肌

①上肢肌的组成:上肢肌包括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②上肢带肌的功能:运动肩关节、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③上肢带肌的组成

上肢带肌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

Tip:三角肌瘫痪可形成方肩畸形

④臂肌分为前群和后群,前群包括肱二头肌、肱肌和喙肱肌,后群仅包括肱三头肌;

⑤前臂肌分为前群和后群,

前群一共9块,包括肱桡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掌长肌;

后群共10块,包括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示指伸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旋后肌

⑥手肌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⑦手肌的外侧群又称鱼际,包括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外侧群除了拇收肌受尺神经支配外,其余均受正中神经支配,故正中神经受损后会失去对掌功能

⑧手肌的内侧群又称小鱼际,包括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手肌的内侧群均受尺神经支配

⑨手肌的中间群包括蚓状肌、骨间掌侧肌和骨间背侧肌,除蚓状肌受正中神经、尺神经共同支配外,其余均受尺神经的单一支配

⑩蚓状肌的作用是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11、骨间掌侧肌有三块肌肉,主要使手指并拢,骨间背侧肌有四块肌肉,主要使手指散开(口诀:掌三收、背四散)

12、尺神经瘫痪骨间肌萎缩,掌三收、背四散表现消失,指间不能夹纸或夹纸力量减弱

(五)肢局部记载

腋窝、三角胸肌间沟(头静脉通过)、三边孔和四边孔、腕管

①腕管内有浅屈肌腱、指深屈肌建、拇长屈肌建和正中神经通过

②四边孔有腋神经通过下肢肌

(六)下肢肌

1、小腿肌

(1)小腿肌分为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2)前群的小腿肌主要包括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这些肌肉都能伸踝关节,即使踝关节背屈;其中胫骨前肌不仅能伸踝关节,还能使足内翻。

(3)小腿肌的外侧群主要包括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外侧群肌肉使足外翻。

(4)小腿肌的外侧群或其支配神经受损,将导致马蹄内翻足。

(5)小腿肌的后群分为浅层和深层,其中浅层主要包括腓肠肌(两头)和比目鱼肌(一头),这两块肌肉和称为小腿三头肌,其跟腱均止于跟骨,使足趾屈;深层主要包括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深层肌肉主要是使足内翻。

2、足肌

3、下肢局部记载

1、股三角

①组成: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和缝匠肌内侧缘围成

②通过的内容物: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2、梨状肌上孔:

3、梨状肌下孔:走行坐骨神经

4、肌腔隙内走行髂腰肌和股神经

5、血管腔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576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