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第1张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那么你知道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是什么吗,一起来看看吧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1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的部分的。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足太阳经筋: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在下者沿外踝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腨外),上向腘内则,与腘部另支合并上行结于臀部,向上挟脊到达项部;分支入结入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行至头顶,从额部下,结于鼻;分支形成“目上网”(即上睑),向下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行外侧结于肩髃;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出,上方结于耳行乳突(完骨)。又有分支从缺盆出,斜上结于鼻旁。

2、足少阳经筋:起于第四趾,向上结于外踝,上行沿胫外侧缘,结于膝外侧;其分支起于腓骨部。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后边结于骶部。直行者,经季胁,上走腋前缘,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直行者,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行于太阳筋的前方,沿耳后,上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结于鼻旁。分支结于目外眦,成“外维”。

3、足阳阴经筋:起于第二、三、四趾,结于足背;斜向外上盖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大转子部),向上沿胁肋,连属脊椎。直行者,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并合足少阳的经筋。直行者,沿伏兔向上,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向上分布于腹部,结于缺盆,上颈部,挟口旁,会合于鼻旁,上方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为“目上网”(下睑)。其中分支从面颊结于耳前。

4、足太阳经筋:起于大足趾内侧端,向上结于内踝;直行者,络于膝内辅骨(胫骨内踝部),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上向腹部,结于脐,沿腹内,结于肋骨,散布于胸中;其在里的,附着于脊椎。

5、足少阳经筋:起于足小趾的下边,同足太阳经筋并斜行内踝下方,结于足跟,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下,同足太阴经筋一起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沿脊里,挟膂,向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会合。

6、足厥阴经筋:起于足大趾上边向上结于内踝之前。沿胫骨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之上,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联络各经筋。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2

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人体背部,第四节胸椎椎突下侧,大椎侧3寸左右。膏肓穴主治人体肩膀僵硬、酸软等症状,长期按摩能够缓解肩颈肿痛等症状。

肺俞穴

该穴位位于人体第三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开15寸位置。如果肺俞穴有隆起的情况,多为胸中有肺热、且伴随呼吸道疾病镜框。经常按摩肺俞穴能够缓解皮肤肿痛、气喘咳嗽等病症。

膀胱俞

膀胱俞主要卫浴人体第二骶椎椎突之下,大椎旁开15寸的位置。如果膀胱俞有椭圆形的结节,大多为遗尿症预兆,按压有疼痛感则多为腰痛、下肢麻木的前兆。

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人体第九届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侧15寸位置。如果肝俞穴有结节,则多半为失眠、头晕等症状前兆。一般情况下,肝俞穴有棱状结节多为腹胀、黄疸的病发前兆。

小肠俞

小肠俞位于人体第一节骶椎棘突下方,旁侧15寸位置。小肠俞如果出现气泡转动感,一般为女性子宫下垂的表现。而有椭圆形结节,则多半为头晕、颈部疾病的前兆。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肾俞穴有结节症状,多为尿血、腰痛以及阳痿的前兆,同时也会伴有耳鸣、头晕的'症状。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3

十二经脉对称性的遍布于身体的两边,各自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里侧或两侧,每一经络各自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而,十二经脉中每一经络的名字,包含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一部分。手进行于上肢,足进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里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两侧,属腑。在其中腰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坐落于后正中心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属,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3寸,沿锁骨内侧线下滑。

背部经络疏通的益处

背部经络疏通是一种健康保健性的医治,关键适用感染医治、背部疾病治疗等,根据背部经络疏通能医治许多病症。应用该项医治益处也是许多的,病人做此医治多是拔火罐医治,医治时根据背部的穴位刺激性,应用身上的经脉所有开启,就会有输通的作用。背部中间的脊柱是督脉的循行线,它省长一身之阳经,有统领、调整、联系其他阳经的功效,影响力十分关键。而脊柱两边的膀胱经又全线贯通浑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是有相对的反映点,五脏六腑功能产生的生理性转变,都可以在背部俞穴上反映出去。

假如常常在背部中间或两边拔火罐。这类独有的刺激性,不但有益于迅速经络疏通、均衡阳阴,并且能调整五脏六腑,推动血液循环系统,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传输功效提高内分泌作用,激话细胞免疫,提升本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性工作能力,降低病症的产生。由此可见,背部拔罐好处多多的,爱好拔火罐的盆友,何不在背部拔火罐。拔火罐背部经络疏通的益处有什么呢可医治疾患也可预防传染病,拔火罐是中医学里很经典的治疗方式,大部分人都开展应用。

中医学如何输通背部经络

背部的经脉联接人体每个位置,常常背部按摩能连通全身血气、推动血液、血循环及组织间的新陈代谢、可减轻全身疲倦和肌肉疼痛,去病强身健体、提升人的抵抗能力这些。下边我们讨论一下背部按摩的方式。

中医学觉得身体的好几个穴道系于背部,适当敲打北边可振作阳、经络疏通、推动血气运作等,做到缓解疲劳、安神助眠等功效,并可加强内分泌及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免疫力。捶腿简便易行,不会受到时间管束,一般 有拍摄手法(虚掌敲打)和叩法(虚拳敲击),二种技巧均宜轻不适合重,务求姿势融洽、节奏感匀称,切实颇具延展性。捶腿时,两手沿脊柱两边由上而下或由上而下轻轻拍打轻叩,捶击幅度以能使人体振动而不觉得疼痛为宜。可自身敲打,也可由别人敲打,被捶者可坐可卧。一般捶腿频率以每分60至100下以宜,每天可捶腿1至2次,每一次捶腿时间以20分钟为限。

原因有:姿势不正确或背部着凉,椎间盘突出或肌肉损伤,疾病导致后背胸椎疼。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背痛和胸椎痛的症状,这种症状不仅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在许多年轻人中也很常见。背痛、胸椎痛不仅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感,还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种症状,引起后胸椎疼痛的原因比较多,只有找到原因后才能正确处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背痛呢?如何缓解?

1不正确的姿势或冷背: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从事电脑办公的人,不正确姿势的表现比较普遍。由于长期不良的坐姿或站立姿势,背部和胸椎会产生疼痛。这类人在生活中要多加注意,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站立姿势,避免疾病的发生。

背部寒冷或过度疲劳会导致背部和胸椎疼痛,这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需要患者照顾一段时间。同时注意自身保暖,注意劳逸结合,症状迅速消失。

2椎间盘突出症或肌肉损伤:能引起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很多,也被称为一种财富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的危害很大,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更加重视预防。

除了椎间盘突出、肌肉损伤、韧带拉伤、退行性关节炎等,也会导致背部和胸椎疼痛症状,需要进一步矫正和调理,才能迅速恢复健康。平时运动时要避免暴力,防止韧带拉伤。

三。疾病引起背部和胸椎疼痛:除上述因素外,有些疾病也会引起背部和胸椎疼痛的症状,如肝病、肺结核、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这类患者经常感到背部和胸椎疼痛,尤其是乙肝肝病患者。

因为肝脏严重受损后,肝功能会有异常表现,从而导致肝痛、腰痛等症状。根据患者需要尽早选择治疗的类型。治疗后,背部和胸椎疼痛症状将消失。

当然,由于背部和胸椎疼痛较多,患者最好尽早确诊,及早治疗。对于引起背部和胸椎疼痛的原因,了解后,在生活中可以更好地预防。平时为了保证良好的姿势,如果患有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需要尽快接受治疗。要防止生活中疾病的出现,随着疾病的出现要尽快治疗,否则会导致症状加重,也会影响骨骼的健康。

椎体之间的连接由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构成。

前纵韧带位于椎体的前面,上起枕骨的咽结节和寰椎前结节,下至S1~2,在其行程中借纤维束紧密附着于各椎体边缘,但与椎体连接疏松。

后纵韧带比较薄弱,位于椎体的后部,上起枢椎,下达骶骨,最上部延展为覆膜。

间盘即椎间纤维软骨,除C1~2之间外,其他椎体之间包括L5与S1之间均有这种结构,因此成人的椎间盘总数为23个。

扩展资料:

椎间盘的功能:

1椎间盘不但是椎体间主要的坚强连系与支持结构,同时也是脊柱运动和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

2能承受身体的重力,将施加于脊柱的力吸收并重新分布。椎间盘能保护和控制脊柱各种活动,有平衡缓冲外力的作用。

3椎间盘受到压缩或牵引后,能很快恢复原来形状。

4正常椎间盘髓核各方面的压力均相等,中心重力可使椎间盘向各方向膨出。

参考资料:

椎体连接-

感谢邀请

后背拔罐之后,为什么会感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本期就为小伙伴们说一下拔罐的好处。

一、背部拔罐的好处:

1、脊椎是背部的主体,是中枢神经的主要通道,并在其两旁散射出许多成对的神经,散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传递着大脑和各组织器官间的兴奋抑制等信息。

2、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3、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背部皮下隐藏着大量“沉睡的”免疫细胞,在缺少刺激的情况下,这些对人体极为有用的免疫细胞常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如用良性刺激的方法激活它,使其进入血液循环,就成为具有吞噬异物能力的网状细胞,能积极消灭有害病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背部还有重要的保健穴。

4、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二、调节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核心。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

二、调节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核心。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

三、活血化瘀:人体肌肉、韧带、骨骼一旦受到损伤,在局部产生淤血,使经络气血流通不畅,若瘀血不消,则疼痛不止。这时在局部或相应腧穴拔罐,可使淤血消除,新血得生,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这就是拔罐活血化瘀的作用。

四、清热消肿:根据中医治法中“热则疾之”的原理,通过火罐手法的刺激,使热邪疾出,以达清热之目的,使内部阳热之邪透达体表,最终排出体外,以清体内之瘀热、肿毒。

五、祛痰解痉,软坚散结:由痰湿所致的体表包块及风证,通过拔罐、火罐治疗,使腠理宣畅,痰热脓毒外泄,有明显的止痉散结效果。

六、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注意事项:喜欢拔罐的朋友,记得在拔罐之后不要去洗澡,那样容易感染风寒。

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

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腹 痛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而刮痧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理方法,简单方便且安全,对于腹痛也有辅助治疗的效果,下面看看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

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1

1、颈椎出痧:落枕、咽喉炎、颈椎病变。

2、大椎出痧:全身气血运行不畅。

3、脊椎出痧:睡眠质量偏差。

4、右肩颈出痧:劳累过度。

5、左肩颈出痧:用脑过度。

6、左天宗出痧:胆囊病变,胆汁粘稠。

7、右天宗出痧:环跳内分泌失调,妇科疾病,小气泡代表轻度的经络不通。

8、肩颈部位出现紫红色的痧:属于肩周炎。

9、肩夹缝有痧:属于淋巴排毒不畅。

10、后背心肺区出痧:感冒胸闷,胸通,心肺机能弱、

11、肝木区出痧:长期疲劳,睡眠不足,严重的会出现肝硬化、

12、脾胃区出痧: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胃酸过多,腰痛、

13、肾水区出痧:膀胱炎,口味重,腰酸,易水肿、

14、臀部坐骨区出痧:月经失调,子宫机能偏弱,痛经,妇科疾病,更年期障碍症,坐骨神经痛。

15、肩胛手足区出痧:手脚发麻,膝盖酸痛,卵巢机能差,四肢肿胀。

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2

腹痛刮痧位置图

一、刮痧位置

1、背部出痧: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

2、腹部出痧:中脘、天枢、关元。

3、双下肢出痧:梁丘、足三里。

二、刮痧方法

1、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先自上而下由肝俞穴刮拭至大肠俞穴,重点加强胃俞、大肠俞穴的刮拭;

2、再刮拭腹部穴位,沿箭头方向刮拭,并在穴位及其周围点穴、按揉等刮拭;

3、最后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梁丘、足三里穴。

上述部位刮30次左右,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三、适应症

缓解腹痛。

注意出痧:刮痧只能作为临时改善腹痛的一种应急手段,但不能作为治疗器质性(腹腔器官发生损害)腹痛的方法,必须及时去正规医院明确诊断,配合刮痧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腹部疼痛发作时一般不宜刮。

刮痧出痧好不好

刮痧出痧并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是好还是不好。

因为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者出痧较少且均匀,多为红色;出痧的部位一般多在头面、背部及四肢外侧,胸腹及四肢内侧不易出痧,若出痧说明手法偏重。慢性病患者,多伴有紫痧或血泡;急性病多为粟粒状,大面积;若为血斑、血泡,说明病情较重。

通过出痧部位可判断健康状况:凡经络线路和穴位区域容易出现痧,提示相应经络所联系的内脏功能病变。例如在背部膀胱经循行路线上均匀刮拭,心俞穴区出现紫痧或痧斑,则说明心脏功能变化,应提早预防和保健。

但是刮痧时不是出痧越多越好,因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淤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多者。

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也不明显。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只会伤害身体。

湿热严重刮痧还是拔罐

无论是刮痧还是拔火罐,都没有太大的除湿作用,如果非要比出个高低,那么拔火罐略胜一筹,因为拔火罐的'过程中会拔出身体中的部分水汽。

造成湿热严重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脾胃失调,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体内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水湿就会积聚在身体中。湿热严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药物或者食材,缓解表面症状。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

一、刮痧前注意事项

1、刮痧疗法须暴露皮肤,且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从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影响刮痧疗效,而且易引发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选择一个好的治疗场所,空气流通清新,并注意保暖,注意避风,夏季不可在有过堂风的地方刮痧。尽量少暴露皮肤。

2、选择舒适的刮痧体位,以利于刮拭和防止晕刮。

3、刮痧工具要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须仔细检查刮痧工具,以免刮伤皮肤。

4、施术者的双手也应消毒。

5、刮拭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刮痧的一般常识,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配合,以免晕刮。

6、勿在病人过饥、过饱及过度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刮痧治疗。

二、刮痧中注意事项

1、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匀,以能耐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

2、婴幼儿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轻。

3、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虚证、寒证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服用激素类药物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不易出痧;阴经较阳经不易出痧;室温低时不易出痧。

4、刮拭过程中,要经常询问病人感受。如遇到晕刮,如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或血压下降、神志昏迷时应立即停止刮痧。

抚慰患者勿紧张,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如仍不缓解,可用刮痧板角部点按水沟穴,力量宜轻,避免重力点按后出现水肿。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刮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穴、足三里穴。

三、刮痧后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体内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后饮温水一杯,休息片刻。

2、刮痧治疗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

3、对于某些病情复杂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疗,更应配合其他疗法,诸如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哪些人不适合刮痧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忌用本法治疗或慎用本法治疗。如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症、白血病等,不宜用泻法刮疗,宜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刮疗。

2、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等,应立即住院观察治疗。如果没有其他办法,可用本法进行暂时地急救,以争取时间和治疗机会。

3、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刮痧。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进行刮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部位慎刮。

4、传染性皮肤病:如疖肿、痈疮、瘢痕、溃烂、性传染性皮肤病及皮肤上不明原因的包块等,不宜直接在病灶部位刮拭。

5、年老体弱者、空腹及妊娠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女性面部忌用大面积泻法刮拭。

6、对刮痧恐惧或过敏者,忌用本法。

7、孕妇、妇女经期,禁刮下腹部及三阴交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且刮拭手法宜轻,用补法。

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3

女生背部出痧示意图

痧色匀称,暗红色无显著痧为身心健康。若红色为容易上火,暗紫色为有淤血,紫黑色为有瘀又有寒,灰绿色为有小寒,浅绿色或有点淡**为有药毒,罐周边有皱褶则为受寒症,罐内有水汽则是脾湿。

血压根据起痧位置分辨身体状况。凡经脉循环系统路线和穴道地区非常容易出现痧,提醒相对经脉所联络的内脏器官作用变病。例如在背部膀胱经匀称刮拭,心俞穴区出现痧斑或紫痧,则表明心脏作用有出现异常转变,应提前健康保健。

血液痧象可分辨康复治疗水平。痧象可分辨康复治疗水平。若出散痧,色调较淡,表明病况比较轻,非常容易康复治疗;若起痧较多并且点大德块,蓝紫色血包等,表明病况较重,数次健康保健才可以康复治疗。

拔罐全过程中,部分出现痧迹后改成轻刮法刮,使痧渐渐地透传出来,以缓解疼痛,称透痧。此外一些神经肌肉瘫痪的人,拔罐后不容易起痧,不能硬刮、重刮,奢求起痧,宜多刮几回,痧象当然闪过,表明病情好转,这亦称透痧。

拔罐后,皮肤上的紫黑印着碍美观大方,纯棉毛巾敷热、多饮水更加容易退痧。身体素质好的人,一般2天~3天就可以消散;体质差的人,一般需要4天~5天。拔罐实际效果虽好,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合适,拔罐也是有忌讳,非常是脸部刮痧,更需慎重。

第七节是最高的。

背部的脊椎骨中的第七节,也被称为颈椎的第七颈椎(C7),是位于脖子和上背部之间的最低的颈椎。当竖直地用手触摸背部,特别是颈部附近,能够感觉到突起的骨头,这就是C7颈椎。每个人的解剖结构可能会有些差异,因此某些人可能无法明显感觉到C7颈椎的突起。

针灸歌赋的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释义:

1、“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在背部脊椎骨两侧距(督脉)中线15寸的膀胱经第一侧线上,从上而下平第三胸椎棘突下缘的是肺俞,平第四胸椎棘突下缘的是厥阴俞,平第五胸椎棘突下缘的是心俞,而平第九和第十胸椎棘突下缘的则是肝俞和胆俞。

2、“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缘的是脾俞,平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缘的是胃俞。平第一腰椎棘突(俗称十三椎)下缘者为三焦俞。

3、“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平第二腰椎棘突(俗称十四椎)下缘者为肾俞。至于第四腰椎(俗称十六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则是大肠俞。

4、“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平第一骶后孔,距中线旁开15寸的是小肠俞。平第二骶后孔,距中线旁开15寸的是膀胱俞。总之,十二背俞穴都在脊椎骨两侧,应仔细寻找才能取准穴。

扩展资料:

1、针灸歌赋是古人编撰的关于穴位,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简单、易懂、便于记忆的一种歌赋,它对复杂繁琐的穴位进行了归纳,对针灸的学习极有帮助。

2、针灸歌赋包含:四总穴歌、井荥输原经合歌、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十五络穴歌、八脉交会八穴歌、八脉八穴治症歌、十二原穴歌、十二背俞穴歌、十二募穴歌、八会穴歌、下合穴歌、十六郄穴歌。

3、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简称俞穴。属膀胱经穴,分布于背腰部相应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处,与脏腑有密切关系。共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

4、背俞穴除可用于治疗相应脏腑病外,还可用于治疗与该脏腑有相关联系的五官病、肢体病。背俞穴常和募穴配伍,治疗脏腑病。

5、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针灸

                        -针灸歌赋

相信很多人都被颈椎病困扰着,尤其是办公室一族的,长时间不动用电脑,坐姿不正确是颈椎病高危人群。颈椎病也是容易让人忽视的一种骨科疼痛疾病,一般人都觉得能忍就忍了,可千万不要这样想,颈椎病对人的伤害非常大。那么颈椎病有什么症状呢,该怎么治疗呢?

1、颈椎病的症状

(1)背部症状

颈椎病的背部症状,可表现在背部肌肉发紧、发僵,活动后或者按摩后有好转的现象出现,颈椎病患者的背部,还会出现疼痛点,按压后更严重。

(2)视力下降

颈椎病患者会出现视力障碍的症状,颈椎病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怕光、流泪、眼胀痛、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严重的颈椎病患者,还可会造成失明。

(3)手指麻木

特别是两边手指都麻木了,一定想到是不是得了颈椎病,而且两边手指麻木,可能是脊髓重要的结构受到了压迫。

(4)吞咽障碍

这是因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所致吞咽困难症状。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道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

(5)头晕、头痛

颈椎病症状表现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同时,颈椎病患者还会有恶心的感觉出现,在急性发病时,颈椎病患者可能有抬不起头。

(6)颈心综合征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7)肩膀酸痛胀痛

颈椎病发生以后,会出现肩膀酸痛胀痛、双肩发沉、颈部肌肉痉挛、按压颈部有疼痛感的情况,这是颈椎病患者肩部症状的常见表现,颈椎病患者过度劳累、久坐和姿势不当时疼痛也会加重。

(8)疼痛

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9)血压颈椎病

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2、颈椎病怎么治疗

一、按摩法

(1)解除痉挛:无论外伤还是劳损,颈肌和软组织痉挛都存在,导致颈部软组织对颈椎正常的平衡力学关系发生矛盾,部分紧张,部分松弛。按摩使肌肉痉挛消除,由紧张僵硬、缺乏弹性变成了放松、柔软、恢复弹性。

(2)除粘连:颈椎病中出血、瘢痕和组织粘连,影响了颈部力学关系,造成了压迫因素,影响了神经和血管功能。推拿通过弹拨和剥离解除粘连,改善了血循环,疏通了经络,滑利了关节。

(3)压痛点:穴位和痛点、敏感点与颈椎病疼痛、麻木、酸胀及萎缩无力等症状有密切关系。在解除了痉挛,分离了粘连后,定点找深部压痛点、穴位、敏感点对颈椎病治疗有重要作用。不但能解除颈强、缓解疼痛,还能疏通经络、改善循环、防止变性引起病理变化。

(4)复位:关节脱位、椎体移位、骨赘、先天畸形形成相对的压迫因素,而因软组织不平衡造成或加重了上述病理变化,使颈椎病形成严重临床症状。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对这一环节的改善,这是复位的重要性所在。颈椎病按摩治疗效果也由此下结论,这是十分重要的治疗原则。

二、枕头瑜伽操

大家经常见的枕头,除了用于睡觉,也同样可以作为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来练习。瑜伽本身是一种能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整体的调理、使全身各部位得到治疗的一种运动量很小的项目。

第一式:全蝗虫式

做法:俯卧,大小腿呈90度,枕头夹在小腿中间。吸气时,上身和双腿尽量高地抬离地面,保持4次呼吸。呼气还原。

功效:腿夹紧枕头能促进大腿内侧脂肪的消耗,增加背部的收缩,使放松后的舒适度增加,改善睡眠质量。

第二式:船式

做法:仰卧,枕头放在小腿上面。吸气,抬高上身和双腿,保持4次呼吸,呼气时还原。

功效:借助枕头的重量加强腹部肌肉收缩,减少赘肉,刺激神经,起到安神作用,改善睡眠质量。

3、怎么预防颈椎病

摇头晃脑,这种脑袋围绕脖颈的圆周运动对预防颈椎病既简单又有效,前后左右的点头操也有相同作用。

动作二:米字操

想像面前有一张白纸,脖颈当笔杆、下巴作笔尖,在“白纸”上反复书写“米”字。

动作三:左顾右盼上下看

假设自己站在垂直的十字正中,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

动作四:10点10分操

10点10分,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呈对称夹角。站立或端坐,双臂上举呈“10点10分”状,挺胸抬头深吸气,可舒缓颈椎压力。

动作五:扩胸运动

主要有三个类型:手臂向上弯曲成弧形,手指接触双肩,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转动数次;手臂弯曲,从胸前向肩胛后往返运动;双手交叉抱肩,左右转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77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