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的来历和习俗

上巳节的来历和习俗,第1张

上巳节的来历和习俗

上巳”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春秋时代,《诗郑风溱洧》就写了少男少女趁祓除时相爱之事。《宋书礼志二》引用《韩诗》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先秦时代,通过沐浴洗濯而以祈达到消灾去病目的的风俗就已相当盛行;而在周朝时,在规定的时间里行“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为一种制度,并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

到了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称曲水宴)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还留有三月三消灾除凶的风俗,如“三月三日,病创者多以长流水洗之”、“(三月)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三月初三日,士女多携酒饮于水滨,以禊祓不祥。妇女小孩,头插荠菜花,俗谓可免一岁头晕之病”

汉朝时,三月上巳的风俗在宫廷和民间都非常流行,《汉书礼仪志》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洁。”

魏晋后,三月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日活动,也许是为便于记忆吧。《宋书礼志二》记载《月令》:暮春,天子始乘舟。蔡邕章句曰:“阳气和暖,鲔鱼时至,将取以荐寝庙,故因是乘舟禊于名川也。

今三月上巳,祓于水滨,盖出于此也。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这里说明了原出于祭祀,同时也说明了汉以后不再作为祭祀仪式,而变成了宴会游玩的活动。

元朝时又改回三月上巳日。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折写道:“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洛阳王孙士女,倾城玩赏。”言下之意,平时养在深闺美女都在上巳节这天出门了,可以尽情猎艳了。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在每年,上巳节活动中,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_,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上巳节高_,又称郊_,因供于郊外而得名。_同媒,_又来自_。初的高_,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在上巳节活动中,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_,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除了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还是游春娱乐的盛会。

传说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之后,回到有熊国(今河南新郑),在三月三这登山祭祀天地山川,登基称帝,中华民族的个王朝诞生了。后人为纪念黄帝的功德,每年三月三这天都要举行各种拜祖活动。到了春秋时期,兴起了三月三登具茨山(位于河南新郑,系黄帝活动遗迹)朝拜轩辕黄帝活动,并形成民俗一直延续下来。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

后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春日踏青有“春禊”,秋日秋高气爽,文人怎能辜负这大好时光,自然会有“秋禊”,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四。历史上为有名的修禊当数兰亭修禊和红桥修禊。

在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这种节日中的野合,由来已久,本来自氏族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后来也有残存,如广西左江崖画、成都汉墓画像砖上都有男女野合图。后来的记载也多见此俗。

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踏青也是此类遗风。江苏武进地区在初三游南山,民谣曰:“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

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拜西王母在中国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风俗,上巳节虽然主要是祈求人类繁衍,但是古代信仰认为人的繁衍也能促进农作物的繁殖。民间流传的麦生日,就认为麦与人一样有一种生育能力。上巳节之后,人们就开始了农忙。古代有些地方,在上巳节期间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这种雁与其说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赠品。南方劳动妇女则开始育蚕,采桑喂蚕。

民俗学家孙作云《关于上巳节二三事》认为,“上巳”的“巳”字即“子”字,“上巳”即“尚子”,上巳的初意义是为了求子。他认为,上巳节与商族的高媒祭祀、以燕为图腾的原始信仰有关。其证据是,《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族始妣简逖吞鸟卵,因此怀孕生下契。行浴就是祓禊。简逖被奉为高媒神,祭祀她,在后代演变为上巳节的祓禊求子。后代上巳节还有曲水浮卵之戏,也应追溯到东夷诸族以鸟为图腾,传说他们的始妣吞鸟卵而生子的原始信仰。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

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古人会在这一天聚集到溪水边,把倒满酒的杯子放在水面。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是为“曲水流觞”。

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人雅集—兰亭雅集,就发生在永和九年的上巳节这天。

有了书圣的风雅前例,三月三这个官民游乐的好日子,更成了文人墨客赋诗的好时机。那一天,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酒之觞放于溪流,觞浮水中,途经九弯十八折,徐徐而下。按照约定,无论其于何人面前打转或停留,该人须得即兴赋诗并饮酒。

上巳节有哪些习俗呢?

1、祓禊

所谓“禊”,即“洁”,“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三月到了,天气回暖,人们结伴到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2、郊外游春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3、佩戴荠菜花

在这一天,古人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此外,人们还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

上巳节是什么族的重要节日上巳节哪些少数民族在过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同时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三月三”节日依旧在壮族、侗族、布依族、瑶族、黎族、畲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流传。

最典型的当属壮族,每年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都会放假两天。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

上巳节各个民族的活动

汉族:上巳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的一个节日。古代每到这一天,人们都到水边洗涤污浊,以祓除不祥,称为“祓禊”。除在水边祭祀、沐浴之外,人们还宴饮行乐、踏青郊游。

壮族:“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侗族:上巳节这天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上巳节这天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狩猎双丰收。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

上巳节吃什么

荠菜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据说还可以去风湿、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又称蒿子粑,是我国南方的特产小吃。是传统江南青团衍生出来的另一种做法。这种做法流行于长江以南地区,是上巳节以及清明节的汉族民俗小吃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长江以南一带汉族民间传统风俗。据传,“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据说,吃了三月三的蒿子粑粑,进山劳作,出门办事,就不会遭遇蛇咬伤,而且一路平安,凡事吉祥。

薄饼

农历三月初三吃薄饼,是福建同安人的传统习俗之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其子郑经继承父业,继续抗清,多次出兵攻打闽南一带,因清军顽抗造成百姓伤亡惨重。在郑军反攻下,清军投降,郑军进入城内,老百姓一边迎郑军,一边制作薄饼祭祀死难的亲友。后来民众就用薄饼在农历三月初三日祭祀祖宗。

做薄饼单是馅就足够忙活好长时间,但是更关键的是需要薄饼皮做支撑。薄饼皮不但要薄更要劲道,这样包着馅料就不容易破裂。吃时将馅料放在薄饼皮上,卷成竹筒状,非常味香可口。因为质量好的薄饼皮很Q,所以也有很多人喜欢单吃薄饼皮。

  2022年上巳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因为人们恐惧对于未知的一些事情,而且又特别害怕,所以在我们的心中认为和一些不好的节日,相粘连的节日肯定也有什么问题,晚上甚至会放鞭炮来驱鬼辟邪。上巳节因为也在春分前后,常与清明节重合。清明节也是我国传统的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人们常提到的中国鬼节之一。因此,三月三在人们心中是鬼节的概念也越来越深。有些人还认为三月三与清明节恰逢为同一天会不吉利,也都是个别的传言了。 各地风俗不同,在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

  上巳节吃什么养生

 在夏春时节本来气候也不算特别炎热,而且之间的变化也比较多,人们吃一些和清明相关类型的食物,也是因为这两个节日习俗比较相近。蒿子粑粑蒿子粑粑又称蒿子粑,是传统江南青团衍生出来的另一种做法。是上巳节以及清明节的汉族民俗小吃之一。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长江以南一带汉族民间传统风俗。据传,“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为的是纪念,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

  上巳节怎么驱邪

 如果说我们确实认为这一天是鬼节,然后心中也有一些避讳和习俗的话,我们可以在门口摆一些大蒜,这样的话就会驱邪避鬼,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在门上贴一些符纸来保佑我们心里面比较踏实,甚至也有人会在门口放鞭炮,起到一种震慑的作用。

今天公历2月14日,是年轻人喜闻乐道的西方情人节,虽说是个“洋日子”,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这个“洋日子”也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而今年的情人节很不一般,因为2月14日这天不仅是五合日之一的壬寅,即癸卯江河合,古人认为遇合则兴,所以是大吉之日。

同时这天又是七九头的开始,民间俗语称“雪落七九头,光棍也发愁”。

于是很多人好奇不是喜庆的情人节吗?为何光棍会为“七九”下雪而发愁?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下这句俗语的意思以及情人节的有关知识。

2023年七九是几月几号?

数九歌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反映节气变化的民谣,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为止。

所以按此时间类推的话,2023年“七九”是从2023年2月14日开始,到2023年2月22日结束,可见2月14日情人节这天正好迎来了“七九头”。

俗语“雪落七九头,光棍也发愁”是什么意思?

常言道:“七九河冰开,八九雁归来”,通常到了“七九”之后,河开雪融,候鸟大雁也准备归来了,春天的气息是越来越浓烈了。

如果在这一春暖花开时节却出现降雪天气,那么则意味着有发生倒春寒的苗头,会对农业生产造成诸多不利,严重时甚至减产、绝收。

而古时候生产力又相对低下,因此“雪落七九头”往往易发生饥荒年。

而“光棍也发愁”就是说即便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快乐单身汉,也会因为吃不上饭或者是生计问题而苦恼不已。

情人节还有哪些习俗禁忌?

当然除了古时候的一些俗语讲究之外,情人节这天本身也有着诸多的习俗禁忌。

相传人们为了纪念瓦伦丁这位伟大的神父,敢于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的精神,于是才有了后来的这一全世界著名的浪漫节日——情人节,而这一天人们讲究要互送鲜花、巧克力或贺卡来表达爱意。

但情人节这天又是寅月见卯,为咸池日,所以这种日子容易犯“桃花”,但正常的桃花是运,烂桃花是煞,正所谓“墙内桃花自恩爱,墙外桃花处处情”。

同时情人节这天的值神还是朱雀,即朱雀日,而朱雀属火,生气了就容易吵架。

因此,情人节这天虽贵为吉日,但也要注意别惹烂桃花,别生气吵架才行。

现在鲜花价格怎样?情人节适合送什么花?

从目前各地花市的销售情况来看,玫瑰花依旧是情人节的主打品类,而且不久后又会迎来“女神节”、“妇女节”等节日,鲜花市场明显回暖,订单需求量大,价格也普遍看涨。

比如惠农网产地行情批发报价(非零售价格,仅供参考):云南昆明市呈贡区粉佳人玫瑰048元/株;河北唐山市滦南县四季玫瑰09元/株;湖南长沙市芙蓉区红玫瑰117元/株;重庆市大渡口区卡罗拉玫瑰028元/株;福建宁德市福安市黄玫瑰064元/株;浙江嘉兴市海宁市大马士革3号玫瑰1元/株;安徽合肥市巢湖市冷香玫瑰05元/株等。

总之和玫瑰一样,近期花市的价格基本都是随行就市,行情也表现得较为坚挺,大家送花的时候按需购买即可。

当然除了玫瑰之外,情人节还可以送:

1、送郁金香:郁金香的花语是最浪漫的故事和永恒的爱,与玫瑰在相同色系下的花语基本上一脉相承。

2、送马蹄莲:马蹄莲是欧美国家新娘捧花的常用花,花语是忠贞不渝,永结同心。

3、送勿忘我:勿忘我又叫星辰花,花语是永恒的爱、浓情厚谊、永不变的心。

4、送向日葵:向日葵的寓意是沉默的爱,代表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5、送紫罗兰:紫罗兰寓意永恒的爱情,情人节送上一束,代表彼此的爱能够天长地久。

中国有哪些情人节?

不少网友调侃道:“今天是西方情人节,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不过。

”那么建议大家可以过一过中国自己的传统情人节,而且还不止一个。

1、中国最传统的情人节——元宵节

元宵节是情人节估计鲜有人知,但如果提到辛弃疾的那首著名词篇,相信大家就恍然大悟了,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所周知,元宵节这天的传统习俗是要逛灯会,但古时候是有宵禁制度的,也就是晚上不让出门,但元宵这天例外,很多未婚的女子才得以相约出门,幽会情郎,一起燃灯放焰,喜猜灯谜,交互爱意。

2、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上巳节

上巳节即农历三月初三,这个日子适合郊游踏青,更适合青年男女的交往与爱恋,因此在上巳节通过祭高_、祓禊和鼓励在这一天男女相会与交往等民俗,成为了男女青年谈恋爱的重要节日。

《礼记》记载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在古代原本男女授受不亲,可唯独在上巳节期间,可以“奔者不禁”,因此上巳节也属于情人节的性质。

3、中国最浪漫的情人节——七夕节

而七夕节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因为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广泛意义上最浪漫的大众情人节。

总的来说,七九头到来意味着温暖的春天已如期而至,再加上又和一年一度的情人节相撞,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但这天下雪可能会对庄稼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农事管理工作切勿放松,以避免“雪落七九头,光棍也发愁”的苦恼。

此外,花农朋友们也可以积极抢占这一鲜花销售的“黄金期”,让自身得以实现多渠道增收,同时又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最后想问大家,你们平时会过西方情人节吗?你们那现在鲜花价格涨到了多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1、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古时以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所以这天又叫“上巳节”。三月初三多逢巳日。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上巳也称为女儿节。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条下亦云:“呼是日为女儿节。”

2、七夕又是女儿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另外还有流行于四川广元一带的女儿节。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的母亲在广元游河湾时遇黑龙感孕,于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则天。故旧时民间以此日为武则天会期。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到皇泽寺、则天坝和嘉陵江畔游玩。妇女们穿戴一新,相互邀约沿河湾畅游,以讨吉祥。1988年,广元市政府决定恢复这一民间节日,并定名为“女儿节”,将节期定在公历9月1日。

3、中国女儿节的说法有很多。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都被国人称为女儿节。1988年,广元市政府决定恢复这一民间节日,并定名为“女儿节”,将节期定在公历9月1日。

2021上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上巳节是指农历的哪一天

农历三月初三。2021阳历时间为:4月14日,星期三。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上巳节有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之说,用兰汤以驱除邪气。兰草被用作灵物,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进行斋戒,其中包括当时最好的洗浴方式“兰汤沐浴”。

关于上巳节由来的说法有很多,其中,说法之一是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说,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

另外一个说法是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每年此日各路神仙都会赴瑶池献礼祝寿,著名的“麻姑献寿”由此产生。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初三也被称为鬼节: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

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翌日,阳间一片哭声。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鬼节”前夕,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

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赠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无恙”。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青蒿一样。

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欢喜,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就成群结队到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直到现在民间还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01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