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妈祖的进来

知道妈祖的进来,第1张

妈祖,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为“海神”,倍受渔民顶礼膜拜。何以令人如此尊崇敬仰,原因何在?让我们沿着历史长河回溯,去了解她吧!

妈祖虽属中国民间信仰之一,却不是凭空想象的神类,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一位被神化了的人。她姓林,名默,又称默娘,是湄洲一位渔家女,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 年)3月23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传说升天时她告诉亲友说“尘寰所不乐居”,驾云升天,时年28岁。人们怀念她,建庙供奉,称她为“娘妈”、“妈祖”。她幼时聪颖,过目成诵,悟力极强常做好事,救人于水厄海滩,甚至能“承席渡海”、“翻飞水上”。她知矢不嫁,专救海上遇难渔民。她懂水性,又善气象,人们尊称她为“神女”、“龙女”、“通贤灵女”,把她奉为“海神”。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她的神话故事。宋宣和五年,朝廷派给事中路允迪率船队出使高丽,船至东海,天气突变,狂风大作,八条船沉没七条。唯独路允迪所乘船的桅顶上忽现一道红光,仿佛有一朱衣女神端坐其上,过后风流顿息,转危为安,船上莆田人李振告诉路允迪是湄洲神女搭救,路允迪还朝复奏,徽宗皇帝遂下诏赐“顺济”庙额,这是皇帝第一次对妈祖的封号。还有“机上求亲”、“观井得符”等故事。至清康熙五十七年,妈祖和孔子一样被列为清朝各地方的最高祭典——地方官亲主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礼。这样,妈祖由民间传到官府,并得到朝廷的承认嘉奖。自宋宣和五年(1123年)到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几百年间,历宋、元、明、清十九位皇帝先后为妈祖亲自褒封26次,封号由“顺济”二字累加到64个字,爵号由“夫人”、“妃”、“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直到无以复加。朝廷的累累封赐,最终树立了妈祖作为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妈祖信仰广为传播,也传到徐闻这块红土地上,散布根植在海边。至于徐闻的妈祖,那是嫡系家传。

徐闻境内自新寮、海安、五里、角尾、西连石马一带沿海,就有20多座妈祖庙。如此多的妈祖庙,为何与莆田的妈祖相同,原因是早在唐代,朝廷就有计划地“徙闽民于合州”(古辖徐闻等),而后宋、元、明、清闽人逃避战乱、航海经商、到徐闻为官宦满期后定居,带着福建莆田的妈祖落户徐闻。 现在徐闻沿海天后宫庙门大多写着有关莆田妈祖内容的对联,说明妈祖是从福建莆田传过来的。这是一种说法。徐闻妈祖的另一种说法是:角尾潭鳌村有一种传说,有一次渔民在海里拉地拖网(俗称“搬姑”)网鱼,起网时,没有网到鱼,只网上一个较大的白石。因有所避嫌,渔民们便将它搬回大海,无奈,第二次撒网时,又只捞到它,还是没有网到鱼,渔民便用船运到很远的不在地拖网范围内的海里。第三次拉地拖网时,再捞到它,一个鱼都网不着,如此这般,渔民甚是好奇,认为这一定是神灵在作怪,必是保佑渔人的神,渔人对着这个白石说:“如果你真地这么灵,能保佑我们下次撒网时能网到鱼,我们建庙供奉你”。第四次撒网时,果真网到很多鱼,于是渔民便把她供奉起来,砌成庙,就是现在的“娘王庙”,俗称“白宫”,那个白石至今还存放在“白宫(娘王庙)”里,已无年代可考。这就是“搬姑”的故事,“白宫(娘王庙)”的来历。“白宫(娘王庙)”前面右边靠近岸边海里有三个巨大的白石,呈三足鼎状,传说这三个白石是妈庙托运飞来的,笔者的祖父成修公曾以此三个白石作为罾埠绞罾(俗称三脚罾),常常罾到很多鱼,文革时这三个白石被毁。这故事虚实相间,听起来也很玄,但却说明了当地渔民祈求太平如意,寻求保佑安宁的心理,于是渔民家中大事小事或每逢出海,都到“白宫(娘王庙)”问问妈祖,燃一束香,祈保平安。

妈祖的救难扶危,行善济人,发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主演:

集数:30集

导演:

状态:

编剧:

年份:

地区:中国大陆

首播时间:

首播平台:

类型:神话

剧情介绍

北宋初年,赤脚大仙得观音菩萨帮助,决定从民间培养一位没有封号的海神,巧遇林愿夫妇观音庙求子,观音赐其一个能够担当海神的孩子,于是林愿夫妻怀孕14月得女,取名林默。长大后的林默,与杨生渐生爱慕。东海龙王敖广准备在二子与四子间择子继位,其二子睚眦得知后刺杀护卫四子狴犴的龟将军未遂。林默得赤脚大仙与观音菩萨相助,遇海险便挺身而出。因海盗猖獗,林默请泉州知府江施旗派兵剿海盗,江施旗不出兵,还利用林默走私食盐,设计逼林默与其子结婚。睚眦骗龙王说四弟被渔民的所食,并借龙王之名兴风作浪,林默为救江施旗牺牲。观音菩萨、赤脚大仙恳请天廷,授封林默成为海神,将其肉身安放妈祖祠内,永保海上平安。四子狴犴重返龙宫,从此龟将军用他那巨背托着妈祖率领的水阙仙班一行,日日巡视大海,抢险救人,为民造福。

妈祖和吴宗伦不能在一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身份和职责。

妈祖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被尊为“海上女神”,是保护渔民和船员的神灵。据传说,妈祖能够预测天气变化、保护渔民和船员的安全,因此在渔民和船员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吴宗伦是历史人物,据说是妈祖的丈夫。他在宋朝时期曾任福建省莆田县县令,因他的行政能力和对民众的贡献而受到赞誉。

根据传说,妈祖和吴宗伦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是因为妈祖是神仙,而吴宗伦是人。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神仙和人类之间的婚姻被称为“人神婚”,这种婚姻在传说和神话中并不是很普遍。妈祖作为守护渔民和船员的神灵,她的婚姻被视为具有神秘和神圣的性质,而吴宗伦作为人类,无法与妈祖真正结合。

此外,妈祖作为神仙,她的职责是保护渔民和船员的安全,而吴宗伦作为人类,他的职责是为民众服务。他们的身份和职责使得他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一起。

因此,妈祖和吴宗伦不能在一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身份和职责,以及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相关规定。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 ,是历、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

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妈祖传说

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俗有机组成部分,妈祖信仰传播重要文化载体,集中体现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已单独入选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和其他民间神灵的传说一样,妈祖的传说定型要晚于妈祖信仰产生的时间。

真正专载妈祖灵异事迹的书大约在明朝晚期才成型,而其关键则为明政府多次、大规模的海外活动。

在古代航行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妈祖传说》给航海人以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文人笔记、地方史册都记载了大量的妈祖传说。

       石雕妈祖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

       石雕妈祖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考察妈祖的生平得知,这一信仰来自民间传说。首先是传说,然后是传说的历史化和神化,最后形成普遍的妈祖信仰。

首先妈祖确有其人,她出生于宋朝,原名叫林默娘,是福建莆田林氏家族的后人。福建临海,福建人靠打鱼为生,那些出海打鱼的渔民经常遇到海难,往往是有去无回,像这样的事例是层出不穷。

妈祖出生的时候天降异相,林家府内奇香无比,后来当妈祖长到五六岁大的时候遇到仙人指引,于是练就了一身本领,她用所学帮助福建沿海一带的渔民平安出海打鱼。

妈祖虽然在28岁的时候就消香玉陨了,但她活着的时候经常济困扶危、消灾解难、树立功德。此外她的预言很准,每次妈祖预感海上要有风暴时都提醒渔民不要出海,而每次她的预言都准了。

妈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给她立庙立碑,并且还拜祭她,希望她能永远保护世世代代的渔民。渔民出海前拜妈祖是希望妈祖保佑自己打鱼顺利,不遇到风暴等灾害。

妈祖在渔民心中就是真神的化身,皇帝知道妈祖的事迹后也正式封妈祖为海上真神,妈祖也被后人叫为天后娘娘。至今为止,全球有4亿人民信仰妈祖,尤其在沿海一带的渔民每次出海之前都会去妈祖庙祭拜。

妈祖是保佑渔民的,而龙王就不一样了,龙王是布雨的,如果哪地方干旱求龙王也许还有用,但是临海地区是以捕鱼为生,不种植农作物,不需要雨水灌溉。况且还靠近海洋,根本就不缺水,所以求龙王根本就没有用。

而且龙王所到之处通常会阴云密布,风雨狂骤,出海打鱼遇到这样的天气不就妥妥的交代了吗?这跟渔民心里所期盼的实在是大相径庭。

再者龙也是人们杜撰出来的神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妈祖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会更可信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990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