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篁岭景区旅游攻略

婺源篁岭景区旅游攻略,第1张

婺源篁岭景区是古代徽州文化的汇聚地,这里拥有大量的古代徽派建筑物,还有现代的各种旅游娱乐设施,整个婺源篁岭景区的布局都非常符合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下面给大家分享婺源篁岭景区旅游攻略。

很久以前,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我自己徜徉在青瓦白墙的小巷子里,脚下是长满苔藓的灰砖,眼前是葱茏的新柳,头上是淅沥的小雨,桂花糕的叫卖声飘入耳中,老院儿门前有一只大黄狗依偎在长着山羊白胡的老人脚下,老人看着我,吧嗒吧嗒的抽着烟斗

婺源篁岭景区开放时间:每天早上7:30开始到晚上17:30结束

婺源篁岭景区景点级别:定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婺源篁岭景区门票价格:景区通票为145元,大家还可以分景点来买票,这样就划不来了

婺源篁岭景区著名景点:古村古建、原生古树、梯田花海、民俗晒秋、峡谷奇观、影视基地

婺源篁岭景区在哪里:中国江西省上饶市

婺源篁岭景区建议游玩时长:4-5小时就可以玩遍整个景区

婺源篁岭景区适宜游玩季节:全年都可以,不同季节拥有不同的风韵和心情。

这个梦境中的画面,真实的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这一次最大的目的本来是去婺源看油菜花,感受一下传说中婺源油菜花海是何等的壮观,然而真正到地方了之后,我突然觉得,我的目的不重要了,手扶着1000年树龄的樟树,眼看着300年历史的老房子,油菜花显得有些轻了,虽然它开的很灿烂。

有历史痕迹的东西,往往显得很厚重,篁岭古村便是如此。虽然这个村子已经没有人居住,现在完全用来做了旅游开发,但是浓浓的先民生活气息还是很动人的。比如晒秋的姑娘,比如煎毛豆腐的大姐,比如贩米酒的吹笛大叔,比如卖给我梅干菜烤饼的女孩儿,比如竹器工坊的匠人。他们将传统的老物件留在篁岭,坚守着先人留下的技艺,他们的背后不仅仅是商业,而是应该赋予更大商业价值的传统文化。

到婺源篁岭,不能不说油菜花。我们登上篁岭的那天,天很蓝,有些云彩,阳光照耀下的油菜花甚是灿烂,油菜花田在山间像金色的河流一般蜿蜒而下,整个山坳里都是金黄的色彩,同行的大姐们更换着各种造型各种丝巾,在油菜花海里快乐的留着影,如果有哪一个没有在油菜花海中抛出飘扬的丝巾,在同行的人中就显得很Low了,她们乐此不疲,一瞬间就回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青春不死,她只是慢慢凋零,只要保持愉快向上的心,青春便不会走远。

这次旅行我并没有做很深的功课,之前也说了,本以为最大的看点是油菜花,可是到徽州之后我才知道,我真正喜欢的是徽州,我爱徽州。

屯溪老街,是这一次旅行最大的惊喜。整条街都是清朝时期留下的建筑,白粉墙上斑驳的水锈显出了岁月留下的痕迹,虽然建筑内部几经装潢,但仍不改徽派建筑温婉的风姿。老街上店铺林立,作坊丛生,有现场制笔的匠人,有现场作画的高手,有捶打松烟的能人,有笔走龙蛇的雕刻师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老街上的餐馆,正宗的徽菜臭鳜鱼、毛豆腐、竹笋火腿、焖面、水芹香干等等等等,我这个从不碰臭味食品的人起初是无法接受臭鳜鱼的,捏着鼻子吃下第一口,已经做好了呕吐的准备,却没想到美味倏忽而至,从此对臭鳜鱼爱到不行,吃货本质暴露无遗。

然后,我在老街邮局给好友寄去了几封明信片,或许他很慢,慢到我们快要遗忘的时候才突然出现在邮递员的包裹里,然而不就是这样一种心心念念和飘然而至的惊喜才是明信片的内涵么一条微信非常快,瞬间即达,可是也少了那份少女念情郎的心情,不是么

屯溪老街的夜色很美,没错,是现代化的灯光造就了这一切,你也许会说它已经商业化了,可是我想说,它不应该商业化么只有商业化了,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才会有更多的资金去保护它,修缮它,商业化从来不是洪水猛兽,只要他带着对传统的敬意和尊重。

唯一的遗憾,因为集合时间已到,为了不让整个团队等我一个人,故而没能在老街买上一方徽墨,我还跟制墨的小伙子说等着我,一定回来——看来,这个“不守信用”的人,我是做定了。

徽州很美,不是那种惊艳的赚眼球的色彩斑斓的美,而是淡淡的温婉的值得回味的美,就像徽州黄山脚下的菊花茶,需要长时间的焖泡才能激出馥郁的花香;篁岭很美,不是那种一见倾心的美,而是三笑留情的美,就像篁岭上的油菜花,静静地,默默的开着,就在那里等着你。

徽州,梦里的温柔乡,此生可能我不会再忘记,将来,我一定还要去。

徽州,等着我。

婺源位于江西省上饶市,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村庄。每年,它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并带动当地经济。婺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以下是婺源最值得去的景点。

很多人知道婺源,大概是因为每年三月这里的油菜花遍地金黄,远近闻名。众所周知,除了明黄,还有惊艳的山水和悠久的文化历史。婺源这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

婺源,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始建于唐朝(公元740年)。它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是古徽州的一部分。这里依山傍水,是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独具徽派风格的明清古建筑遍布乡村,充满水墨古雅韵味,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惠州六县之一。

“我这辈子都没梦到过惠州。”

婺源今虽属江西,但建县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古徽州六郡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理概念。从宋代到清末,徽州这一名称沿用了780年,所辖六县未变。

首批16个县包括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前四县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即今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即今江西省上饶市。

惠州每个县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依山而建,有的临江而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大部分村落沿袭旧制,民风淳朴。婺源,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保留了古徽州的所有风韵。

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婺源是理学教育家朱、铁路之父詹天佑、著名小说家金庸等名人的故乡。从唐代到清代,该县共有552位学者,留下了3100多部历代学者的作品,其中《四库全书》年选本172部。

该村自古尊儒术,重视教育,文风昌盛,集中了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的徽州文化现象,如朱成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与族群共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的风水文化、擅儒的徽商文化等。所以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天人合一的徽派建筑

婺源的建筑布局一般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仔细观察和利用自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般房子都是依山傍水,临街小巷,白墙黛瓦,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中。深绿色和黑白相映成趣,体现天人合一。

大和山水环绕,粉墙黛瓦。

婺源的特点是丘陵起伏,溪流池塘遍布。民居建筑依山傍水,借助景观格局。

墙是白蓝相间的,青山是蓝色的,自然和建筑完全融为一体。

生活在“理学、山川”独特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素养深厚,在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于把握山川写文章。

徽派建筑群体在布局上更注重周围环境,参考山形的山,水中的植被,或山隔水,或山傍水,力求将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家居环境幽雅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自然和谐。

层状马头墙

落下的马头墙高出屋顶,增加了空间和t的层次

婺源的“三雕”艺术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唐代,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四个社会背景:一是徽商的繁荣;第二,徽州的文风正盛;第三,封建的住房等级制度使富而不贵的徽商不得不顾忌自己房屋的布局和装饰;第四,惠州“市内多技”。明清时期,徽州百工争雄,竭尽全力为三雕的辉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机遇。

三件雕塑的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云彩、回文、甜博古、文联、戏曲、故事等。还有一些几何图案,有的写实,有的写意,有的抽象,可以说包罗万象。

2006年,婺源“三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族古建筑三绝

婺源的徽派建筑以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为特色,被誉为“古建筑三绝”。

古瓷堂

在古徽州,有一种盛行的敬祖风气。每个村庄都建有祠堂,有祠堂、支祠和家庙。婺源现存完整的古祠堂113座,分布在大大小小的村落里。

古牌坊

徽州古牌坊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这一时期,形状各异、渊源各异的牌坊遍布古徽州一府六县的村落、墓葬和祠堂。走进婺源的每一个村庄,牌坊往往是人们首先看到的。牌坊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每一座牌楼背后,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故事,有着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蕴。

古民居

“各厅有井,不雕屋”是婺源民居的重要特征。“井”是指天井,民居进门后往往是天井。

“雕花”指的是徽州民居无处不在的“三雕艺术”。从房间内部可以看到,天花板板、柱棋、莲花门、天井周边、上部飞檐、口沿、下部石墙裙、纱门隔断等。都是一些精美的砖、木、石构件。

婺源历史古村落

婺源有近200个古村落,每个都历史悠久,古色古香,各具特色。

茶村《我不是潘金莲》拍摄地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古村古朴自然,2007年被命名为“中国经典景观村”。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主演,郭涛和张嘉译联袂主演,《我不是潘金莲》部**有一半以上都是在这个村子拍摄的。

地址:上饶市婺源县袁哲乡

宏村长寿古里

这是婺源有名的长寿之地,建于北宋初年。这是一个洪居住的村庄。俗话说人生七十岁,宏村最长寿的人119岁。现在,村里不仅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有很多九十多岁的人。

地址: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宏村

黄陵村,“太阳秋”文化的发源地

自古以来,当地村民就用竹匾来晒庄稼。一年一度的收获季节,数百栋散落在阳光下的徽派民居和晾晒架上五颜六色的收获成果,形成了一道绚丽的“晒秋”景观,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和创作。

地址: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黄岭村

王古村宗族制度的活化石

有一个千年的氏族制度是靠聚集氏族共同生活的。它至今还保留着这种社会制度,建立祠堂,修订族谱,有完整的由户主、屋长和族长组成的组织管理体系。

明清时期,这里商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荣。尽管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仍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地址:上饶市婺源县城东江湾镇王口村

李坑刘小乔水人家

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遍布全村,民居沿河而建,巍然屹立

目前有明清古建筑136座,主要是商业用房和官邸。村子是青石板铺成的,背靠青山,面对清溪和稻田,四周是绿地。一代徽商擅儒的风范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里留下的商品房的门,毫不犹豫地用圆雕装饰门套,通过雕刻和浮雕,整体呈现“商”字。那些古民居、私塾,都渗透着儒商的诚、信、义、仁的文化精髓和穷于读书的学术思想。西百寿花厅由96个不同人物组成的《白寿图》堪称一件精美的木雕,不仅将徽派建筑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更是对儒商思想的升华和提炼。

地址:婺源寺口镇西南,离闫村1里。

小七古文化生态村

中国有近千棵古樟树和珍稀的大叶润楠树。村里有几十栋保持了600多年的房子,风格鲜明,气势非凡。金石地、大福地、荣禄一号商品房、官邸,无不体现着钟灵郁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是一座独具魅力的文化生态古村。

地址:上饶市婺源古县江湾镇

婺源的故事到此为止吧。如果它也触动了你,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开始吧。

这里说的“坑”可不是坑人的“坑”。

在江西上饶市的婺源县,有着不少著名的风景区,除了大家熟知的篁岭、江岭、石城等古村落之外,还有许多被称之为“坑”的古村落,譬如李坑、理坑等。

为什么叫“坑”呢,简单点说,“坑” 就是指被群山环抱、有山有水的地方。山水相依配上古老村落,自然是风景如画,古朴宁静。

此次驴行的落脚点就是美在山水的官坑,位于婺源县的段莘乡。从五龙源峡谷漂流起点开始登山,沿着古道一路拔高,攀过曲折的古道,登上天梯一样笔直的石阶,穿过郁郁葱葱的山峰,一路崎岖,最后来到一片开阔的风景绝佳之平地。

霜降时节,收过稻子的梯田里,一垛垛的草垛高高地码起;地里的尖辣椒色彩通红,耀眼喜庆;田埂上的狗尾巴草迎着风,在阳光下竟也闪着光;散落在田间地头的三角枫将红未红,欲语还羞;一幢幢粉墙黛瓦的民居面朝山路,静静伫立,云雾缭绕之时,定然会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意。

眼前就是海拔780米的婺源县最高的山顶村——段莘乡阆山村,这是一座被人称之为“具有母系氏族遗风”的群峰环绕的古村落,何人何时迁徙至此建村已无记载。据说,村里女人干活、男人悠闲的习俗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求它的神秘。

离开美丽宁静而又飘然超脱的阆山村继续向前出发,走古道过山岭,环线返回五龙源景区,跟随大巴车盘山越岭,来到官坑的村口,步行前往村中。

官坑与美丽的高山平湖段莘水库相依,与秀丽的江岭油菜梯田相连,但因为山村偏僻,居民只有三百余户、一千余人,目前尚没有被开发,所以村里唯有一家接待驴友的客栈——驴友之家。

客栈洪老板之前开过农庄,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又接待起了户外爱好者,闲时就开货车拉货。老板娘也是一位手脚利落之人,一行三十余人的团队餐全靠他们夫妇俩完成。

傍晚时分的官坑很安静,不过,即使是白天也没有任何喧嚣吧。一路遇到的只有老人、孩子,看家护院的狗看见生人也没有丝毫吠声,只抬头瞄了瞄,觉得无害便又低头觅食去了,倒是溪水边被圈养的鸡发出“咯咯”啄食的声音,引起大家的注意“啊,正宗的本鸡呀!”

夜晚的山村更是十二分的宁静,晚饭后,沿着贯通全村的溪水散步,半个月亮穿行在鱼鳞般的片片云中,四周是黑黢黢的山峰。踏着脚下潺潺的流水声,有驴友想高歌一曲,却又不敢打破山村的寂静去扰民,只好作罢。

靠水而居,就会有桥。山村不大,桥自然不会繁琐壮观,实用就好。流经官坑村里的溪道有十来米宽,溪水清澈见底,溪上的桥一座又一座,方便村民去对面倒点热水,对面的也可以端着饭碗来这边尝尝菜的味道。

清晨,在村里沿溪顺流而下,看到的就有五六座桥。用石板搭成的可以是一座桥,用几根木条捆绑拼成的也是一座桥,还有水泥浇灌的桥。

在村口,一座三孔石拱桥古老黝暗,植物缠绕的桥身上,隐藏着人们早已无从知晓的故事,据说,桥与村子同龄,建于李唐,有着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而说起村里的名人,洪老板说开国上将洪学智的祖籍就是官坑。

告别了官坑,驴友们又攀登在山峦之中。有山自然就有树木森林、飞禽走兽,不过,树木、鸟类可以看到,兽类是无缘当然也是不想遇到的。

开着白色花的油茶是一路的风景,也是当地村民的经济来源之一。在山路上,驴友们惊讶于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去山上采油茶籽,可他却说“后面的老人今年八十四了!”

当看到那位两鬓斑白的八十四老人赶上来时,驴友不禁和精神矍铄的老人打趣道“老人家,您今年四十八吧!”老人的脸顿时灿烂得像古道旁的山菊花一样。而就在大家的感慨之间,两位老人在前方先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身边的山场辽阔,土地肥沃,杉木、竹子、茶树彼此成片,兀自茂盛。身后的青山紧紧相连,分不清哪里是刚刚踏过的山峰,心中自有跨越千山万水的自豪。

在庐坑古道的下山段,大部分的青石塌陷在土层里、被野草树木遮掩,大家紧跟前面开路的驴友,小心前行。

现代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让过去与山外连接的交通要道逐渐没落,如果没有驴友的脚步,这些古道终将湮没在岁月的风雨之中。

钻草丛,穿树林,一路坎坷一路欢歌,来到浙源乡庐坑。庐坑也是一座千年古村,群山环抱,粉墙黛瓦,溪水穿村而过,家家户户在小溪旁挖池放养冷水鱼和红鲤鱼。

庐坑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祖居地,现在的庐坑正以他为名片打造生态文化、经济旅游的景观村,并初具规模。

在村口,詹天佑的祖居纪念馆和詹氏大宗祠与古桥边一棵珍稀的参天古楠木隔道相望,向人们展示出自己的独特风采。青山、古树、古桥和徽派民居是大家对庐坑的感受。

据说,在婺源,以“坑”为村的有一百多座,十多年前曾去过的李坑,喧闹中不失宁静。

不过,听说现在许多古村的过度商业化,让古村落失去了原有的质朴安宁。虽然,没有商业就没有发展,可在我看来,没有商业化的地方才更适合叫坑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573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