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爱玲的散文集《传奇》?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散文集《传奇》?,第1张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同时张爱玲对人性和生命也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态度——她用站在高处的视野,鸟瞰人间的争风吃醋,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都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她以一种超然甚至冷酷的笔触,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我们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她的文字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如果不嫌拟于不伦,只要把其文的‘香港’改为‘上海’, ‘流苏’改为‘张爱玲’,简直是天造地设”——张爱玲的老友,作家柯灵如是说。那么,张爱玲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1943年她成为职业作家,并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张爱玲虽被评价为“旷世才女”,但她一生曲折坎坷,最后魂断异国他乡。张爱玲的生平让她始终不能摆脱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这对她小说中悲凉气氛形成了影响。 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构成了张爱玲中西杂糅的人格。加之她命运多舛,导致了她的性格也极其矛盾:虽然贵为名门之后,却一生多孤独,还骄傲的声称自己不过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的文字悲天悯人、通情达理,而她本人却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她将生活艺术化和享乐化,但文字中却充满了悲凉和贵族没落、世事沧桑、处境逼仄……,因此不论她得人生,还是她得文字,都少不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悲伤,和难以把握的失落的凄凉。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没落家庭中男女情感、家庭伦理为题材,她以清贞决绝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绝的笔调,奇妙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苍凉的传奇。男女主人翁爱与恨的交织,是张爱玲小说中的恒久主题。她把自己对时代的内心焦灼,投影到自己的小说中,营造了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并且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悲哀和苍凉感。

一、独特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张爱玲独到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一直在打动读者的心。她的文字,用优美畅达、厚积薄发、传神精准、流畅自然来形容,毫不为过。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新颖别致的比喻和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人物的外形和心理刻绘也细致入微。语言上看,张爱玲的用词时而富丽堂皇、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干净利落、时而深刻精辟、时而曲折婉转,但都摆脱不了悲哀和琐碎的调子。表现出巧妙的特点。来看看如下这些片断,会有更深刻的感受。“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茉莉香片》开篇第一段话:我给您沏的这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1《沉香屑——第一炉香》开篇: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关于碧落的嫁后生涯,传庆可不敢揣想。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红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茉莉香片》“她看了看了表,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的一道裂痕,阴凉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地往上爬。” ——《色戒》“现在他总算熬出头了,人们对于离婚的态度已经改变,种种非议与嘲笑也都冷了下了。反而有许多人羡慕他稀有的艳福。这已经是一九三六年了,至少在名义上是个一夫一妻的社会,而他拥有三位娇妻在湖上偕游。难得有两次他向朋友诉苦,朋友总是将他取笑了一番说:‘至少你们不用另外找搭子,关起门来就是一桌麻将。’”——《五四遗事》从以上几段张爱玲的文字可以看出,张爱玲的作品,字里行间透着一个作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她娴熟连贯的文字,展现了出来。

二、畸形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生存的悲剧。张爱玲对笔下的女性着色非常苍凉,她们人格和心灵被扭曲着、撕裂着,千疮百孔、残缺不全的人伦情感,表现出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展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无奈与悲凉。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站在女性的角度,用她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来审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人在小的家庭环境中的沉浮。她们对生活的困窘、不安、琐碎、挫折感到厌倦却又无可奈何,挖掘了女性在历史中遭受的精神和文化的双重扭曲。展现了女性全部的弱点,反馈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心理,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抒写了深刻而直白的、饱含着悲剧美的生命之沉痛。她笔下的女性大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封建意识形态中的、卑微可怜而平凡庸俗的小角色,无论怎样挣扎都走不出自己既定的命运。比如《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原来是一个新女性了,可是她不愿意过自食其力的生活,把上学当作嫁入豪门的资本。在不正经的姑母的栽培下,葛薇龙为了金钱和享乐而背弃了传统道德,最终成为了一个“家养的妓女”。正是对欲望的无尽追逐,才使得她的人性扭曲。作品最后写道:“从此以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不是替乔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又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傅雷誉为“我国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出身小户人家的曹七巧,为了攀附权贵,做了姜家的二少奶奶,门户的不匹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使她得不到爱与尊重,受尽了凌辱和践踏,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而她又把自己受尽的折磨,转嫁到自己的一双子女身上,亲手扼杀了子女的幸福。她知道周围的人恨她,但是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在绝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她绝望和压抑,泯灭了良知和人性,在挣扎中扭曲了人格,变得疯狂狠毒。曹七巧的是无奈的,悲剧的根源在她的本性中,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金锁记》也成为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典范之作。曹七巧、葛薇龙等人,她们的处境不只是荒凉,更是一种恐惧和无限惨烈的悲凉。读者能切身感受她们生活的没落和乱世的沧凉,并且过目不忘。这些女性形象,大多缺乏独立意识,她们找不到躲避不幸的港湾,又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物,人性的矛盾让她们成了被命运拖着走的女人。她们出于对世态和生计的无奈,不得不为谋生而谋爱,费尽心机做出艰苦卓绝努力,却只是为一个人类最原始的愿望——生存而苦苦挣扎。张爱玲小说带着对现代都市生活悲剧意味的思考,以其荒凉孤凄的生命感受展示了特定的历史时代与文化困境中普遍的病态人生,使我们感觉到为“理想”而牺牲“现实”的女性悲剧命运的残酷和浓厚。

三、小说中对人物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充满灵性心理刻画。虽说文字表达的精当,对意象扑捉的精妙,用情节推进来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的特色,但独特的、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揭示,更让她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回味无穷。张爱玲十分擅长对心理的剖析和描写,她的作品的文字,能根据故事的进展,立刻营造出相搭配的气氛。因此有人形容她的小说是“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我们可以看到,在她的文章里,并没有冗长的独白和繁琐的解析,也没有连篇累牍的心理活动赘述,而是利用人物自然流露出的动作和语言,即刻勾勒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同时营造了苍凉的气氛和风格,可见她过人的高超洞察力和描写力,她刻画人物心理的深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作家。比如:“振保觉得她完全被打败了,得意至极,立在那里无声的笑着,静静的笑从他的眼里流出来,像眼泪似的流了一脸。”《红玫瑰与白玫瑰》“她没作声。提起了芷琪,她始终默无一言,恩娟大概当她犹有余妒——当然是作为朋友来看。火车轰隆轰隆轰隆进站了,这才知道她刚才过虑得可笑。恩娟笑着轻松的搂了她一下,笑容略带讽刺或者开玩笑的意味,上车去了。”——《同学少年都不贱》“他的眼睛遇到了她的眼睛,眼光微微颤动了一下,望到别处去了。”——《五四遗事》“他的心狂跳着,撕开了信封,抽出一张白纸,一个字也没有,他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想写信给他,但是事到如今,还有什么话可以说?”——《五四遗事》“想必他拣中这一家就是为了不会碰见熟人,又门临交通要道,真是碰见人也没关系,不比偏僻的地段使人疑心,像是有瞒人的事。”——《色·戒》她的小说,在刻画人物的心理上,可谓出神入化,非常成功。她不仅擅长运用心理分析,还擅长通过心理分析,在每个细节上,都能反映出心理的进展和变化,并从中揭示社会根源,使小说具有了社会深度。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如《五四遗事》中的密斯范,本来是个天真活泼的女学生,她可以像所有的年轻女孩一样,去享受爱情,做快乐又可爱的女人。但她的前进思维导致她不介意做有妇之夫“罗”的女友,加之爱情道路上的起落和对男主人翁越来越强烈的爱意和情欲,导致她和另外两个女人最终成为畸形“四角”婚姻的牺牲品,而人生也越来越散淡凋零。故事的痛楚,被转化成字里行间无尽的苍凉,作品因而具有了现实意义和历史感。由此可见,张爱玲的小说善于挖掘潜意识的、变态的心理,描写出现代节奏下深层的悲凉。不仅以上几篇,看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她笔下人物几乎没有心理健全的,大都带着不同程度的畸变心理。

四、意象手法的巧妙运用。意象是指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的意蕴。在封建家庭和西洋文化的双重熏陶下,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呈现出中国古典小说的神韵,更融入了现代西洋小说的精髓,大多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张爱玲善于运用意象手法,她营造的意象,既有不厌其烦的对于传统意象的袭旧和继承,又有层出不穷的创新,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等,呈现出具体的形态。“月亮”在张爱玲在小说中,就作为意向被不断的提到。光在《金锁记》中,月亮一词就被反复用了9次之多。比如:“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能赶上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着凄凉”。“或欢悦或凄凉的月亮。”“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地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就连小说的结尾也是用“三十年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除了月亮之外,还比较常见的意向是“镜子”。比如《金锁记》中“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这里不仅用镜子意象来表现七巧的幻觉,还用了最简洁的手法将故事串联在一起,叙述、暗示,对比不同性质的关系。其他意向手法还出现在:“像拉过来又拉过去带有凄怨色彩的苍凉的胡琴”—— 《倾城之恋》“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的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茉莉香片》还有描写被隔离的孤独的人,向往自己内心过程中带来的自审与自省。她与外人沟通不了的情况恰似她得的便秘症一样,本应该向外发泄的情感垃圾堆积在肠子里,被堵住了。这就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烟鹂得了便秘症,每天在浴室里一坐坐上几个钟头……,只有在白色的浴室里她是定了心,生了根。她低头看着自己雪白的肚子,白皑皑的一片,时而鼓起来些,时而瘪进去,肚脐的式样也改变,有时候是甜净无表情的希腊石像的眼睛,有时候是突出的怒目,有时候是邪教神佛的眼睛,眼里有一种险恶的微笑,然而很可爱,眼角弯弯的,撇出鱼尾纹。”意象分别是“希腊石像的眼睛”和“邪教神佛的眼睛”。张爱玲以其独特笔调,奇异的意向,为读者“淡妆浓抹”的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艺术殿堂,完成了她小说中意象世界的建构,使她的小说显出神奇的艺术魅力。这些意向,要么作为触发的契机,要么唤醒身在乱世的人的或沉痛。一个简单的意象所传达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容颜的更改,更多的是人物在这其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张爱玲都赋予了“意向”们丰富的艺术意味。同时,张爱玲又把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命运与意象的营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她自己对人性的既冷静又痛苦的思考,甚至是对于这个世界、乃至整个苍凉人生的怀疑与否定。张爱玲的小说通过意向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批判力量和悲剧感染力。她是世俗的,她笔下的男人和女人们在爬满蚤子的生命中顽强而热闹地活下去,无论婚姻还是恋爱,最终都要完结在绝望与苍凉的底座上,无法逃脱。因为他们反抗不了这个世俗的环境。 张爱玲的小说是一曲曲现代文明与人性的哀歌,在她的作品里演绎着无可奈何的苍凉故事:繁华下的满目疮痍,富贵中的凄清哀婉,温柔下的忧郁的悲凉,压抑了的悲哀,人生的灾难困苦……,这些都具有“撕裂了的美”的特征,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张爱玲的作品是人性矛盾与时代错配的倒影,“苍凉”则是其时代的生活和历史的底色。张爱玲创造了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其小说特点总不免一个悲凉的底子,如同一个美丽而又苍凉的手势,给人一种永久的回味和启发。

摘自于张函芮羽的博客 http://hibaiducom/%D3%F0%CE%E8%DC%F8%C1%E6/blog/item/27d115df3a995816495403c3html

  摘 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曾经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女才子。虽然如流星般一闪即逝,但那一瞬间的绚烂,却给现代文坛留下了永久的辉煌。她在当时、现在、甚至将来都不减魅力的代表作《传奇》、《流言》,被人们称作奇迹般的杰作,欣赏者们把它们与《红楼梦》、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等相提并论;而反对者却因她的一段私情而不以为然,但仍承认她的才情,她的天分;当她独自在美国隐士般谢世后,人们称其为:一个“王朝”的结束……

关键词:张爱玲;天分;传奇

作者简介:史天真(1980-),女,山东青岛人。助教,学士,主要从事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1

四十年代的上海,曾经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女才子。虽然如流星般一闪即逝,但那一瞬间的绚烂,却给现代文坛留下了永久的辉煌。她在当时、现在、甚至将来都不减魅力的代表作《传奇》、《流言》,被人们称作奇迹般的杰作,欣赏者们把它们与《红楼梦》、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等相提并论;而反对者却因她的一段私情而不以为然,但仍承认她的才情,她的天分;当她独自在美国隐士般谢世后,人们称其为:一个“王朝”的结束……

人生就像一场舞会

“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1]

其实不止是人生,许多东西都是这样。如学习,恋爱,工作,娱乐,最初指引你进入的导师随着时间和你能力的提高,渐渐地让出了自己的位置,而由更好的教练带领你走向更辉煌灿烂的未来。

“自古人生一场戏”, 初读张爱玲,莫名地就想起这句话。

以前我看过一篇《看张》,在那里形容张爱玲是“冷冷的成熟”。最近重读一遍她的散文,字里行间我感到张爱玲原来是很温暖的,透过“冷冷的成熟”,那是一种“泽及万世而不为仁”的温暖。比方张爱玲的《到底是上海人》里有这样的话:“谁都说上海人坏,可是坏得有分寸。上海人会奉承,会趋炎附势,会混水里摸鱼,然而,因为他们有处世艺术,他们演得不过火。”

张爱玲常常被说成不脱俗,不脱市民气,然而她只是在原宥这俗、原宥这市民气而已;她理解人性的弱点,但绝不能说她就等于它们。她把根扎在最低处,从这里长高,高到俯视人类的悲哀,却并不高高在上,她与一切同在。张爱玲宽容人性的弱点,说到底她还是悲天悯人,还是爱人性的,这都是基于她的这种深藏着的爱。

怜 悯 世 界

对待儿女情长,乃至生老病死,她只是怜悯;她感动于别人顾不上、达不到或不懂得的地方。

但是如果仅仅如此,张爱玲也还不是张爱玲。她与一切同在,却并不同于一切。张爱玲能体谅天下人的情感,这种体谅就是她的情感;而她的情感不限于体谅。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常常看见她也有所感动,甚至落泪,但是读的时候很容易就视而不见,因为她的感动与我们的不大一样。大家容易感动之处,比如儿女情长,乃至生老病死,她对此只是怜悯;她感动则在别人顾不上、达不到或不懂得 的地方。比如:

“坐在自行车后面的,十有八九是风姿楚楚的年轻女人,再不然就是儿童,可是前天我看见一个绿衣的邮差骑着车,载着一个小老太太,多半是他的母亲吧?此情此景,感人至深。”[2]

“不知道人家看了《空城计》是否也像我似的只想掉眼泪。为老军们绝对信仰着的诸葛亮是古今中外罕见的一个完人。在这里,他已经将胡子忙白了。抛下卧龙冈的自在生涯出来干大事,为了‘先帝爷’一点知己之恩的回报,便舍命忘身地替阿斗争天下,他也背地里觉得不值得吗?锣鼓喧天中,略有点凄寂的况味。”[3]

张爱玲有着自己的一个独特的情感世界,这个世界并不离开我们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但是有所超越,朝向那广大而深邃的所在。胡兰成曾引用她的话:“我是个自私的人。我在小处是不自私的,但在大处是非常的自私。”她说的“自私”其实也就是情感投入。她不在“小处”感动而在“大处”感动,大处都是从小处发现出来。张爱玲是被历史、岁月、人类世世代代最根本的希望和无法逃避的命运所感动,这种感动无限沧桑。那句“即使是家中珍藏的宝物,每过一阵也得拿出来,让别人赏玩品评,然后自己才会重新发现它的价值。”[1]正是体现爱玲的“大处”所在。

天 才 梦

张爱玲的中文水准迄今仍是个谜:19岁写出《我的天才梦》,22岁考大学因国文不及格未录取。

张爱玲的文学才能很早就表现出来。现在保存下来的她中学时代的几篇散文和短篇小说习作,可以略见她后来成就的端倪。而十九岁时写的《我的天才梦》中深刻的自省意识,说明她已经完全成熟了。其中的名句是:“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几乎可以概括她的一生。

张爱玲身边有两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她的姑姑,一个是她的锡兰朋友炎樱。她分别为她们写过语录。姑姑的特立独行,炎樱的天真烂漫,与张爱玲自己的性格有种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

张爱玲的作品与时代的关系,较之她的前辈、同辈和后辈笔下要疏远得多;然而张爱玲的创作生涯的荣枯兴衰,受到她所处时代的影响最大。“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首先就破坏了张爱玲。短短两年的繁华过去,张爱玲的创作困顿下来,虽然她仍有少量佳作问世,但是总的来说,中国文学史上再也没有一个属于张爱玲的时代了。

张爱玲一九二一年生于上海,一九九五年死于美国洛杉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和长篇小说《半生缘》等。张爱玲的文字中,以小说为主,而且以小说的成就最高。比如《金锁记》、《倾城之恋》、《十八春》、《连环套》、《秧歌》、《小艾》等都是被世人认可的。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有《张爱玲全集》十六卷。

结 语

也许,在有些人的眼里张爱玲的一生是个悲剧,在我看来她是真实的、特别的,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张爱玲是一个对爱情很执著的人,一段刻骨铭心的错爱使她被伤得千疮百孔。然而,她又是幸福的,至少她有那么多爱她、喜欢她和同她一起爱恨的人,她的一句话:“一个有爱情的家庭里面的孩子,无论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仍旧是富于自信心与同情——积极,进取,勇敢。”诠释了她一生的向往和追求,让我们这辈子和下辈子的人铭记在心。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经典爱情语录;

[2] 张爱玲《道路以目》 《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3] 张爱玲《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1943年《更衣记》,《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1、坐在窗台上,看着远方,天色迷蒙,黑暗就要到来,刚刚心疼到无以复加,闭上眼睛,强迫自己睡去,嗓子干涩难受,心情失落到了极点。

  2、有人说,你的诗是一种孤芳自赏,是一朵观赏花。我却不这么看,如果冬季里没有多少花了,你家的一朵小花是多么的美好;至少你的诗,在春季盎然时是一种纵然,在夏季时是一抹白云,在秋季丰裕时起到一种飘香。

  3、悠长的雨巷,古色古香,魂牵梦萦的依然是丁香一样的姑娘。带着些许的幽怨,些许的感伤,些许的迷茫,些许的芳香……

  4、一梦江南,我的诗笺,挽着我流年的记忆,别在髻上点点菲芳,撑一纸雨伞,捧一首易安小令,点一地浪漫飞花,在秋意正浓中聆听我温婉的心语,幽幽的叹息,小小的柔情,还有我淡淡的心曲。

  5、炎热的夏,骄阳炙烤着每一寸它俯射过的土地。躲在空调房间的我,总是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哦!一定是少了大汗淋漓的畅快感觉。于是走出家门,在天然的桑拿房里,沐浴熏蒸,体会自然赋予我们的深情厚爱。

  6、心中始终藏着你的影子,在我的心上打着结,结着你的情意绵绵,结着你的相思不断,挽成一个死扣,任今生荒唐也罢,哀怨也罢,再也无法解开。

  7、夏的浓烈,夏的葱郁,夏的厚重充溢冬日寒冷的梦境。寒季里我充满了对火热的夏的向往,心儿在回忆里取暖。

  8、我的梦萦绕在淡墨浅韵的江南水乡,我的情遗落在细雨霏霏的江南雨巷,杏花烟雨的街头,弥漫着一帘疏雨的芳香,撑一把油纸伞,从唐风宋雨里出发,轻轻的,轻轻的走进我百折千回的天堂。

  9、天色渐暗,空气变得清冷,却无法冷却相思情怀,刻骨的相思随着夜色逐渐变淡,生无可盼,死又何难只是若我死了,还有谁像我一样这么爱你呢

  10、人一旦珍惜了生活,就会觉得人生很短暂,同时,厌倦了所有,便觉得时间好漫长。对于曾经的生活。我还是默默地也没有余力地去回忆,也许有记忆的人生才算真正地活过。因为曾经你的存在改变了另外一个人的生活与思想。在这个人的心中,你是阳光的。

  12、你的一首首诗,是一种人生的经历,一种心灵的洗礼。尽管多少人匆匆一瞥,但我总默默地保存着一种诗意的底蕴。你的诗仿佛象你一样,在心目中,在骨子里,曾经历练过奔泻过少年时代的单纯、纯洁,青年时代的、憧憬。这样的天性,这样的诗情,这样的意境,一定会留存在这片土地上。

  13、看,静美的雨花石吐露着千年的玲珑心事,听,十月的秋雨任性地飞扬着小小的纯真梦想,吻着恬淡的花香,仿佛是朵朵花儿的守望,还有你嘴角上上扬的一抹芬芳,叠成一朵淡淡兰花的忧伤。

  14、登录空间,却不上线,看到红儿宝贝和心姐的留言,痛痛就过去了,温暖的抱抱符号,更加映衬着我的孤单,很久了,我一直都以为自己是幸福的。

  15、此刻的忧伤,不是为人生,亦不是为某件事,也不是为某个地方,更不是为某个人,只是心情的一次出走,心灵的一种释怀!

  1、往事如风,带走了如花的青春,吹散了满天的浮云。失去的,再也无法挽回;流走的,成为生命里的过往。当所有的波澜起伏风平浪静,我用闲适淡然面对余生。

  2、相信爱,不要相信爱情,爱是瞬间的美,情是永恒的痛,灿若烟花,稍纵即逝,那一刻,我知道,我错了。

  3、夜深了,那么安静,仿佛能听见风吹落叶的声音,端着一杯渐渐变凉的水,独坐窗前,久久不想睡去,窗外那满地的狼藉如同我的心,无处安放,有时都觉得自已深不可莫测,朋友们说我性格外向,可我更喜欢一个人静静的,任由思绪肆无忌惮飞扬,莫名其妙的陡然伤感,问自已这是所谓的老了吗

  4、心中始终藏着你的影子,在我的心上打着结,结着你的情意绵绵,结着你的相思不断,挽成一个死扣,任今生荒唐也罢,哀怨也罢,再也无法解开。

  5、真切的生活,真心的笑容,真挚的情感,真情的流露。面对真实,我无须掩饰。幸福,希望,成功,欢笑,掀起晴日的波涛;伤感,失落,痛苦,悲伤,滴落阴霾的雾雨。平凡如我,独守着残缺的孤傲,在高耸的山崖吹风。像一只翅膀受伤的鹰,渴望翱翔。文字,拯救灵魂;成熟,需要代价。谁也不是谁的谁,谁也不能伤了谁。渴望又如何伤痛又何妨

  6、生命中的过客,来来往往。有人在此驻足,观望,之后离去。偶尔路过,只如落鸿一瞥,何枝可依继续寻找朝南的枝桠。不是不喜欢热闹,之后的落寞,属于自己。不是不留恋真情,失去后的空白,无法填补。曾经的,我会珍惜;拥有的,更需把握。遗忘的,不必拾起;伤害的,无需铭记。

  7、温情脉脉的春天,明眸善睐,秋波送去,冰封的湖水融化,曾静穆如镜的湖面,被打碎了,万道波光随了暖风荡漾。碧波轻澜,游人如织,扁舟轻飏。

  8、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在这个季节里寻找一个夕阳西下的怀抱,即使太阳已经没有了光亮,可那个怀抱永远是属于阳光温暖的。每当夜幕降临时,俩个人身影的依偎便是一天的开始。

  9、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改变不了柴米油盐的日子,改变不了枯燥的生活,但我可以拥有诗雨花的心情。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心态好,活的好,只要我心清意定,就会望月皎洁,观云悠闲;就会看山绝色,看水倾城。

  10、我什么都知道,我恨自己,长着一颗七巧玲珑心,晶莹剔透,容不得半点瑕疵,偏偏人世就是充满肮脏,充满私欲,充满罪恶,所以我纠结,我疼痛,我难过,我悲哀。

  11、闲暇时,放一只藤椅在花间,闻着花香,晒着太阳,看白云漫卷,听飞鸟和鸣;晨昏忧乐时,手捧一卷书,让眼前直下三千字,让胸次全无一点尘;灵感来袭时,手触键盘,让飞扬的情思,在噼里啪啦的敲打中,释放干净。

  12、守着平平淡淡的你,过平平淡淡的日子,不再缠着你撒娇,不再每天都告诉你,我依然爱你,爱,终究会随着时间流逝,消失,直至点滴不剩,对吗即使我是神,总有一天,我也会为你走下神坛,过平凡的日子,对吗

  13、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当所有的梦想被现实磨洗的一干二净,当平庸的日子被繁琐填充,我再也没有了年轻时浪漫激越的心情。

  14、坐在窗台上,看着远方,天色迷蒙,黑暗就要到来,刚刚心疼到无以复加,闭上眼睛,强迫自己睡去,嗓子干涩难受,心情失落到了极点。

  15、真想和伊合化为一棵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管天荒地老地永远相依,不管俗世的繁华,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们的经过∼哪怕只让我活二十年,我也会感恩戴德的。那些功名利益酒马声色连一丝清风,半张绿叶,一粒土砂都不如,更何况这有浩渺清风,无尽绿树,苍茫大地呢!

  16、这个世界上,谁相信爱情,谁是傻瓜,我对自己说,买一个创可贴,贴在心上,打盆热水,洗洗睡吧。

  17、一抬首,已至山顶,不由微微失落,可恨道路太短。但见峰顶平坦,游人欢乐,心绪稍缓。待到临栏眺望,大半城市俱收眼底,清风徐来,回见伊欣然,心中微喜。于是乘兴上塔,几经转折,终达塔顶。

  18、炎热的夏,骄阳炙烤着每一寸它俯射过的土地。躲在空调房间的我,总是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哦!一定是少了大汗淋漓的畅快感觉。于是走出家门,在天然的桑拿房里,沐浴熏蒸,体会自然赋予我们的深情厚爱。

  19、幸福在身边,依然不知足,深夜里不知疲倦的修改着你我既定的命运,却不能拨动历史的轮盘,你我终究会陌路,对吗我不信。

  20、人一旦珍惜了生活,就会觉得人生很短暂,同时,厌倦了所有,便觉得时间好漫长。对于曾经的生活。我还是默默地也没有余力地去回忆,也许有记忆的人生才算真正地活过。因为曾经你的存在改变了另外一个人的生活与思想。在这个人的心中,你是阳光的。

年纪轻时,不能体会到张爱玲散文的妙处——因思想与阅历的缘故,根本无法品味出她的散文的韵味。而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翻起张爱玲的散文,方才长吁出一口气来——这才能稍读懂些张爱玲。

  甚而觉得,张爱玲的散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超越了其小说。至少,在我,读张爱玲的散文,有一种怎么也读不腻的感觉。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寻出她的散文来欣赏一番——而复读来的感觉,竟如读《红楼梦》的感觉——每次重读,随着年龄、心境的变化,会从相同的文字中,体味出迥异的感觉。而,一个作家,也许,其散文更能体现其文学天才与功力。很多写得出不错的小说的作家,其散文,未必精彩。

  如果说,读张爱玲的小说只微淡地阅出张爱玲的早熟,那么,她的散文,才让我惊于她露骨的早熟早慧。这种令人惊叹的早熟,细细碎碎地蕴于张爱玲的散文中,随手可至,信手拈来。

  “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消磨掉;但是,使用恰当的话,它却能将一块普通的石头琢刻成宏伟的雕像。”——这是张爱玲十六岁的文章节选。不但文字称得上精美,亦有着与其年龄不甚相符的早熟。

  “男子夸耀他的胜利——女子夸耀她的退避。可是敌方之所以进攻,往往全是她自己招惹出来的。”“你向一个女人猛然提出一个问句,她的第一个回答大约是正史,第二个就是小说了。”——真是令人玩味不已。

  “刘备说过这样的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可是如果女人能够做到‘丈夫如衣服’的地步,就很不容易。有个西方作家(是萧伯纳么?)曾经抱怨过多数女人选择丈夫远不及选择帽子一般的聚精会神,慎重考虑。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真的了。

  “我一向是对于年纪大一点的人感到亲切,对于和自己差不多岁数的人稍微有点看不起,对于小孩则是尊重与恐惧,完全敬而远之。”——非常同意。

  张爱玲敢于说自己自私,也在散文中毫不隐讳地表现着她的本色。而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也写道——“她的自私是一个人在佳节良辰上了大场面,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

  有时候我在想,究竟是一个女人勇于暴露自己在“性”方面的隐私需要更大的胆量,还是一个女人敢于剖析“人性”中的自私、阴暗与丑陋更富有智慧与勇气呢?——这就好像《飘》里的斯嘉丽与贝莉,你若问我觉得哪一个女人更“坏”,我想,我会回答说是斯嘉丽。可你若问我更欣赏哪一个女人,我依然会回答是前者。因为,更有头脑、智慧与见识的女人,总是能让我钦佩得多一些。即便是“坏”,心灵的“坏”,仍旧是高等的。当然,衡量一个人的总体,其道德标准是极重要的。但若是个失了智慧,只晓得什么标语化的“大节义”的人,那也只能是愚昧与盲从了。性,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部分;人性,才是全部。

  

  四、其人

  张爱玲当然对人性能看得无比的透彻——父母间情感的冷漠;父女、母女间亲情的疏离;爱情的苍落;香港沦陷时的生死边缘的挣扎……让张爱玲深倦地懂得,在这世上,所谓什么情感,也不过如是——夫妻,可以反目;父亲,可以关起自己亲生的女儿,不顾其死活;战争、死亡的可怕,金钱的可贵……这世间,人性的冷漠,已经让张爱玲体会得过多了。

  我当然不否认,在政治上,张爱玲某段时期的不坚定。的确,一个人的人格道德,是与其艺术密切相关的——如果把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感抛开不谈,那么,秦桧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书法大家;作为一个昏君,宋徽宗是个艺术造诣非凡且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其创立的别出心裁亦秀美绝伦的瘦金体字,堪称一绝;亡国之君李煜写得一手妙手绝词;周作人若不是在政治上的一些问题,其在散文艺术上的地位,会比今天有所提升……衡量一个人的全部,确无法忽略道德方面的东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595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