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理智 影评 李安

情感与理智 影评 李安,第1张

李安版《理智与情感》影评

《理智与情感》是李安导演的第一部英文片。该片的制作班底中,只有他导演一个中国人,而包括后期、发行等各项工作都是好莱坞的工作模式。说白了就是一个中国人带领一批外国人拍外国人的故事。我总结起来,这部影片是东方的艺术,西方的技术。李安走的是内敛含蓄的中国思路,而西方文化传统也深深的渗透在他的镜头之中。

根据作者**理论,一部**既不是演员的作品,也和编剧摄影师无关,而是导演的作品,而该作品就是导演思想的体现。我想,李安正是这样一位导演,他的作品无不深深打上了他自己的文化烙印,也就是中西兼而有之的多重文化身份。李安的生平和从影轨迹我就不详细介绍了,大家都知道李安从小受到中国传统中庸文化的影响,而后又接受西方**戏剧的培养,从西方技术文化那里学习到自身得以安身立命的形式要素,可见中西方的文化对他都有深刻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应该是势均力敌的,所以在他的思想里,中西方文化并非是冲突不可调和的,而是完全可以融合的,而这种融合就体现在他的**语言中。我们发现,从父亲三部曲到好莱坞三部曲再到走向国际的《卧虎藏龙》《断背山》,他的**都是委婉平和的叙事方法,是内敛含蓄的中国思路,而在视听语言上,是独特的中西结合。

首先,东方传统思想帮助李安十分到位地理解了简奥斯汀作品的灵魂,深入挖掘了人物性格。影片中有两位主人公。大姐爱琳娜是典型的东方女性性格,坚强隐忍,不与人知不与人诉。爱德华是她心爱的人,可是她却一直埋藏在心里,无欲无求。她的理智超乎所以,感情成了附属和压抑,即使当她得知爱德华和露西的婚约时,眼神中闪过一丝哀怨,矜持着镇定,维系自己的理智。回到伦敦,她见到了阔别的爱德华,却如普通朋友般的客套的行礼、规矩的交谈,暗涌的暧昧被她深深压抑着。而妹妹玛丽安却是纯粹的西方性格。她不拘小节,敢爱敢恨。她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英俊的威勒比,而对敦厚宽仁的布兰登上校无动于衷。威勒比离开后,她放任自己无止尽的思念,然而伦敦之行让她心碎,看到了昔日的情人将另一个女人拥入怀中,她放肆大哭,无拘无束。

其次,东方传统思想使他能够找到西方作品中蕴含的东方哲学,从而诠释出英国田园文化的精髓。影片中,爱德华不得不对5年前的一个幼稚的承诺负责,爱琳娜得知后也信守诺言尊重这个承诺,两个相爱的人却不得不分离。如果换一个人来导演这部影片,对于诺言的束缚未必有李安这样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在东西方以不同的名义和形式存在,它是东方传统伦理所强调的一种信守诺言的道德,也是西方传统对所谓绅士的要求,李安在这里找到了东西方传统美德的契合点。

再如,在这部影片里,李安把东方的含蓄与内敛和西方的个人化与追求微妙地融合在一起。西方是个人化的,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而中国自古是教义礼节,门当户对,更讲究伦理。在《理智与情感》中,东方的伦理就体现在寻找理智与情感对立的平衡点,爱琳娜的冷静克制和玛丽安的热情奔放代表着两种情感表达和处世之道,相互对照而制衡。经李安处理,我们看到的就是一股缠绵悱恻的爱情暗流与一种隐而不露的性灵情思相互交汇。

再看李安的视听语言,是中西合璧的典范。他充分运用人物调度、光线和色彩,将一部戏剧式的故事嵌套于散文化的叙事之中,淡化戏剧冲突的外部形式,而注重呈现生活的自然形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它有典型的西方元素和形式,也有东方人特有的内敛的情绪表达:中庸有度、含而不露。

比如,玛丽安大病时布兰登来找姐姐爱琳娜的那场戏。场景中光线的运用十分到位,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感受。爱琳娜出现的时候身后是一扇窗户透进来一束光线,因为此时她和玛丽安处在困境里,她们急需帮助,而布上校的到来对她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帮助,所以她身后窗子的光线也就象征着希望。而随着交谈的深入,布上校敞开了心扉,而相应的爱琳娜的角度也有所改变,身后窗子所占画面比例越来越大,光线也越来越充足,证明布上校这次的到来,是姐妹们困境中的曙光和希望。

再比如色彩的运用。刁钻刻薄的珍妮总是以黑色衣服出场,这代表了她内心黑暗。然而和露西谈话那场戏,却打扮得非常鲜艳,虽然颜色很鲜艳,但是却特别的俗气,这正是这个人物的特点——世俗。

影片后段,有一段全景式的环境描写,这是一个移动的大全景镜头,阳光布满绿色的草地,伴着玛丽安的歌声慢慢的移动过来,这些地方曾经都是她们走过的,现在通过玛丽安的歌声这个镜头从新摇一次的时候,仿佛也是在让观众来重新回味影片中发生在这里的一切事情。最后落幅还是回到两株连根树,和粉红色的芦苇,小房子被这一切美丽的事物和阳光包围着,表现了人物此时的幸福感受,也同样有一种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的感觉。

二、东方美学色彩

东西方审美自有差异,纵观李安的作品,不难发现,很多影片的细节中透露出东方美学色彩,呈现出深刻而具体的东方文化特色。东方文化在**里的体现,可以不止是武侠打打杀杀的中国功夫。

先来看两处细节。片中的姐妹二人就是理智与情感的化身,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姐姐虽然是理智的,但她心中其实也有一直压抑着一种情感的成分。在玛丽安病危卧床的一场戏中,爱琳娜来到妹妹身边,她流着泪喊着:别丢下我一个人。从景别上看是一点一点推进的,这是在一点一点的推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正是爱琳娜情感的宣泄。影片最后,当听到心爱的爱德华深情告白的时候,爱琳娜突然失声痛哭了起来。我想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惊异于她怎么会这样克制不住近乎失态呢?我想这正是姐姐内心情感的爆发,压抑许久而爆发出来的情感可能会比显露在外的更能给人以震撼。

还有一处,妹妹玛丽安醒来以后,已经失去了以前的那份天真的情感,但并不是她从此就变得非常理智,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李安安排了一场戏,就是玛丽安和姐姐去以前遇到威勒比的地方。看到这里也许观众又会觉得突兀,为什么玛丽安已经看清了威勒比接受了布兰登却还念念不忘他呢?同样,即使是理智的选择了深爱自己的布兰登,在她心理仍然会存有一份情感,玛丽安的回忆让观众明白,情感和理智都并没有绝对化,而是像东方美学所传达的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李安巧妙的用影像语言把这种东方美学理念传达给观众。

西方讲究戏剧矛盾和冲突,而东方偏重于融合。理智与情感不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着,而且在适当时候它们是会融合的。当玛丽安眼看姐姐的心上人就要被抢走时,她责问爱琳娜的时候,爱琳娜的理智再也没有办法控制情感了,她宣泄着自己内心的痛苦,这是她第一次在妹妹面前放任情感,也是姐妹两个人在内心深处的一次沟通和理解。玛丽安深深的理解了姐姐爱琳娜的痛苦,对她以前的不理解在此刻化解。而最后两个人的拥抱,说明了两个人物彼此的融合和理解,也就是理智与情感的融合。

三、抓住东西方观众共同心理

李安在美国摸索10年,熟悉双方观众的观影口味,所以在他影片的剧作结构和制作方式上,都尽可能的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契合点来进行创作。

在李安的中国片里,都会安排一些洋角色,而且无论剧本的安排上还是人物设置和台词上都力求做到让外国人看懂。而他的一系列外国作品也顾及到了中国观众的口味。在中国,尊卑位第、忠孝伦理、婚姻贞节、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自古沿袭至今。虽然如今时代不同了,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其实我们依然生活在传统的无形羽翼之下,这些东西依然印烙在心灵深处会经常被激发出来而使我们产生共鸣。所以看李安的**,我们大多能感应到一种传统文化的体温(前两段均有分析,在此不做详述了)。

其实,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只要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观众都一样会产生共鸣。还是回头来看这部影片,很多评论赞誉《理智与情感》,说李安怎么能驾驭一个经典的英国传统题材。其实,这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情感是没有国界限制的,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一份细腻的情愫,只要抓住了它,就能跨越文化界限打动观众。

李安在该片处理时,对于故事整体表现的情感采用了一种人类共通情感的处理方式,多抓住细节来激化矛盾和解决矛盾。比如,爱德华帮爱琳娜披上披肩的细节,比如小妹妹玛格丽特的小树屋,还有影片最后,玛丽安大病初愈,布兰登上校陪着她说话读诗,画面安详静谧,观众看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为玛丽安的归宿而感到欣慰。两人的身后,是两株连根树,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正代表了此时人物的爱情。这些细节上的处理,让一个发生在外国人身上的故事泛化成了一个人类的情感,从而能够打动东西方观众。

在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认为男性最典型的特征是挥霍无度,沉迷酒色。《理智与情感》中的威洛比这一角色,褪去威洛比华丽的皮囊,可以看到的是那丑陋的灵魂,挥霍无度,沉迷酒色。诱骗布兰顿上校年仅14岁的养女伊莉莎,在这个悲惨的女孩子怀孕后始乱终弃。而当遇到美丽的玛丽安时,威洛比抱着与先前同样的目的向玛丽安大献殷勤并让她沉迷于自己,但最终因为玛丽安的家境贫穷而离开。而后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娶了一个富家女从而辜负了玛丽安对他的情谊。在玛丽安病重之时,他在埃莉诺面前的忏悔,更让人看清了他无赖的本性。他对玛丽安是:一方面要赢得她的钟情,另一方面又不想去爱她。因为一直想娶个有钱的女人好让自己富足起来才是他的终极目标。而威洛比对伊莉莎的说辞则是: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由于我是个浪荡子,她就一定是个圣人。他对妻子索菲娅也只是限于我需要的是她的钱而已,并无任何真挚的情感可言。

​爱情是无私的,真的没有必要为爱情付出自己的所有。因爱情并没有那么悲壮,所以作为一个男人一定要理智,在爱情当中要懂得适度付出,即使再爱一个人,也不能够为她放弃这些东西。

放弃了自己曾经的梦想而一蹶不振

一个人在人生当中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比如说迎娶白富美,住洋楼。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断想办法去实现,结果怎么样?但是自己已经在努力的路上不断前进,是非常令人值得鼓舞的。

理智的爱情是这样的,再爱一个人,也不能为她做这些“傻事”

​一个人的梦想和自己的事业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男人连自己的梦想都忘记了,那么便会没有什么追求,在生活当中就变得无所事事,即使有了完美的家庭,但是没有了工作,那拿什么来维持这个完美的家庭呢?丢弃自己的本能,那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因为一段完美的爱情里面除了爱还有面包。

所以男人在面对爱情的时候,一定要理智的面对,不能够因为一个女人而放弃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应该更加有战斗的感觉,应该更加前进,更加积极向上,而不是为了女人而放弃自己的梦想。

不惜和自己父母的关系闹翻

在一个家庭当中,虽然有了自己心爱的人,但是父母永远是不能够忘记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辈子欠父母的实在太多了,真的不应该为了感情而和父母闹翻,这是非常不值得的也是不孝顺的一件事。因为一段感情尚未稳定,和父母闹翻是最不应该的事情,况且这段感情也不知道能够走多远。

理智的爱情是这样的,再爱一个人,也不能为她做这些“傻事”

​男人在追求爱情的同时没有错,爱自己的女人也没有错,给她更好的环境和家庭也没有错。但是男人一定要明白,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我们永远都还不清的,应该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和父母闹翻。

我们能够来到这个社会上,并且遇到自己挚爱的人,前提是有我们的父母,孝顺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后路,并且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在追求自己喜爱的女人的时候,同时保持和父母的良好关系,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和父母闹翻。

放弃了自己友情的经营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想要过得更加轻松,就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事业的成功更需要他人的帮助。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圈子里面的朋友能够帮助自己很多东西,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相互商量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相互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285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