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的歌声和舞蹈,抒发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各民族的歌声和舞蹈,抒发了人们怎样的情感?,第1张

中国56个民族,风俗各异。他们大多数的音乐和舞蹈都是歌颂生活和爱情。

传统的民族艺术表现形式更贴近生活,比如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等内容;

现代的则是多以民族统一,民族团结为主题。

节庆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记忆和象征,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多样,其中,中华传统节庆是重要的传承渠道和展示平台。目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四大传统节日均设有假期,其他民族节日也有相关放假规定并被列入法定假日,这既表明国家重视民族传统,也使节庆文化传承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障。弘扬和传承传统节庆文化,对于国家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节庆的起源

节庆活动与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同步的,构成早期节庆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原始信仰和节气系统。最早的节庆是以取悦神灵为主要目的的祭祀活动,这源于在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情况下产生的原始崇拜和禁忌等。世界上的每个文明都有祈求、欢庆丰收的祭祀活动和习俗,不同民族感谢自然恩赐的方式又各不相同,但基本都包括了祭祀程序、节日宴会、狂欢歌舞和感恩等内容,其中,有固定节期和相当规模的祭祀活动就可以演化为节日。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的逐步增加,人类社会中产生了一系列岁时祭祀、岁时歌舞、岁时庆典、岁时禁忌和饮食,从而发展出很多用以表达怀念祖先、寄托哀思、企盼团聚等情感的节庆。随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很多宗教节日也相继出现,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大地上产生的出于祭祀目的的节庆活动、岁时节庆、宗教节庆等不断交叉、融合,彼此并没有明显的边界划分,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文化。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以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例,“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关系。古时,清明节庆承载着重要的娱乐功能,人们在清明这天相约郊外,踏青迎春、赏花游园。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在清明节扫墓,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发展到现代,自2008年起,清明节被列为公众假期,这一传统节庆的内容已经由祭祀祖先、祭奠过世亲友,扩展到包括缅怀国家英烈在内的全民活动。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血脉是维系有机体生命的重要保障,精神家园是精神上的造血供血系统。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曾指出,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正是丰富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摘 要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尺,更是检测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但也是令学生很头疼的事情。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体验生活,使之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起乐学乐写的情绪,让他们在快乐的情感中写作,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诱导 激发兴趣 快乐作文 快乐评改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笔者在教学中经过细心总结,认真研讨,摸清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实际,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与同行交流: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对学生的作文采取肯定中加以诱导的方式。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激励评价的诱导。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评改时,当面评改也好,书面批改也好,都要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 评语 ,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从而增强信心。

2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加以诱导。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感悟道理,从而得到诱导。可以说,体验生活是兴趣的需要,是写作兴趣的源泉。在写作前,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如要求他们捡个石子带来学校,并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敲敲它,听听它的声音,粉碎它,分析它的质地;再通过看、摸、听、敲加以联想,挖掘其更深层的含意。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作文也就充实而不空洞。

3通过参观来诱导学生。引导学生实地观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而加以诱导。带领学生到附近的一些风景区参观访问。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我们以深思和遐想,是知识的源泉,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成为学生创作的原动力。

4采用辩论形成加以诱导。组织学生就某一个事物或问题发表正反两方面的见解进行争论。激烈的辩论,将最大限度地吸引辩论者的注意力,使辩论者密切关注对方说的每一句话,积极调动思维,用最恰当的、最强有力的语言压倒对方。在这种紧张情形下,学生自然会思考,边用笔写好发言,神情也会格外专注。学生对同一事物有了不同的认识,扩大了思维的范围,作文也就不落入俗套。

二、让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中写作文

要想让学生快乐的写作就要首先做好几点工作:

1要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在意识上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写作的信心。此时,笔者把作文改为“表达能力作业”,使学生在心理上减轻压力。再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向他们讲述中国历史上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让学生明白今后的社会也要求我们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让学生对生活有所感知。叶圣淘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可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

3要利用教材来激发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教学中,准确而充分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把握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了课文的美,把课文当作例子,当作优美的范文,从而在一种美的、愉悦的情绪当中感受优秀作品的魔力,激发起创作的欲望,写出优美的文章。

4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固定不变的方式限制了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突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从而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来。

5要培养学生喜欢、享受写作的情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学生创作的兴趣、热情和喜悦,是成就小作者创造性的内驱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喜欢、享受写作的情感其实就是诱发学生“我要写”的愿望,使他们不怕写作文。

三、让学生在快乐的情感中来写作文

1改变刻板的作文课开头形式。作文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营造一个不是刻意写作文的氛围,而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话题。不妨以谈话式,把社会“聚焦”、家庭的人物或事物的变化、学校的新风,作为一个话题拿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谈论:这件事怎样讲才能使人信服;对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有怎样的看法;对这样的情景,有什么感受……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学生自觉进入角色,产生不吐不快的激情。老师在适当的时候拟定话题,自然引入,学生也容易接受。

2改变单一的作文形式和作文内容。作文形式、内容要避免单一化,应走向多元化。因为单一的形式和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单向性,表现在习惯于一个方面思维,不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并且往往成为定势,严重影响了创造性思维。这是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中学生的想象力由于受知识、阅历水平限制较少,反而显得十分广阔而瑰丽。具有这种想象力的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往往是逻辑缜密的“成人语言”所无可比拟的。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真诚对话,从学生的视角进行作文教学,将使师生共同感受写作的乐趣。

四、让学生在快乐中评作文、改作文

批改要具体,不能空泛。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上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在批改时注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多给鼓励,少给批评。快速批阅,及时反馈。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在评改作文时,要改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作文的形式,以提高评讲质量。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进行点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还可以在班上成立优秀作文展评小组,用张贴、出版文集、校园广播、配乐录音甚至制作网页的形式,让大家分享作文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促进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

总之,作文教学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整体优化和和谐发展。追求人人爱作文,人人能作文,人人好作文。实现叶老概括的“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自能改文,不待教师改”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叶圣陶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994

[2]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D

本小题考查的是民族节日。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民族节日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22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