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为《蝶恋花》的词句有()(以蝶恋花为词牌名的诗)

词牌名为《蝶恋花》的词句有()(以蝶恋花为词牌名的诗),第1张

词牌名为《蝶恋花》的词句有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云鬓_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簌簌无风花自_,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柁,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冯延巳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欧阳修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译文庭院十分深远到底深有几许?杨柳被罩住雾烟,象重重帘幕无法指数。豪家贵人的车马挤满游冶之处,楼高却看不见章台去路。雨势很猛,风刮很大,正是三月春暮,拟用门关住黄昏,却无法把春天留住。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答语,零乱的落花已经飘飞过秋千去。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③疏狂④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⑤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注①危楼:高楼。伫:久立。②黯黯:心情沮丧忧愁。③拟把:打算。④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狂放不羁。⑤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晏几道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赵令畴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蝶恋花庭院黄昏春雨霁。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青翼蓦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意。待月西厢人不寐。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贺铸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苹花满湔裙处。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辛弃疾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蝶恋花燕语莺啼人乍远。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笑语十分愁一半。翠围特地春光暖。只道书来无过雁。不道柔肠,近日无肠断。柄玉莫摇湘泪点。怕君唤作秋风扇。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王诜蝶恋花·小雨初睛_晚照小雨初睛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_,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纳兰容若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_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末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霍建坤蝶恋花烟染寒林星野阔,暮色沉沉,帘卷东风瑟。碾碎闲愁词一阙,江波不映云间月。时近分离情愈切,纵隔千山,莫忘百年约。待子容颜青似铁,看卿白发三千雪。蝶恋花骤雨扣窗思忆碎,寂夜无眠,谁解其中味。情到深时人自醉,两心相望难相会。酸涩满怀清梦里,梦饶魂牵,盼得重逢日。尘世红情应难理,牛郎织女终如是。蝶恋花月夜萧条凝望久,人影孤单,月影多清秀。院落中庭种红豆,别离最是难消受。遥忆那年初邂逅,夜夜追思,此意谁能有?功到名成三载后,与君同结双丝扣。蝶恋花·彼岸花花开彼岸彼岸花开开彼岸,独泣幽冥,花艳人不还。尘世忍离谁再念?黄泉一路凝泪眼。叶落花开花独艳,世世轮回,花叶空悲恋。莫叹人间魂黯淡,何知生死相怜远!蝶恋花·相见难万里新妆春不暖。寂寞楼台,难绝相思断。镜月云烟燕轻剪,轩窗泪影花容面。东风无力花开半。不见君来,复水何时返。自古人离绮罗散,何期相见人生短。参考:

以蝶恋花为词牌名的诗

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云鬓_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蝶恋花·一说冯延巳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几道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张先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晏殊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周邦彦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赵令畴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蝶恋花庭院黄昏春雨霁。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青翼蓦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意。待月西厢人不寐。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

贺铸

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苹花满湔裙处。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辛弃疾

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蝶恋花燕语莺啼人乍远。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笑语十分愁一半。翠围特地春光暖。只道书来无过雁。不道柔肠,近日无肠断。柄玉莫摇湘泪点。怕君唤作秋风扇。

李清照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词牌名蝶恋花的由来

蝶恋花》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鹊踏枝》,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六十字、《凤栖梧》等。双调

词牌名为《蝶恋花》的词句有A

很多很多不可能那么全,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蝶恋花·密州上元

周邦彦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晏殊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张先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冯延巳

蝶恋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欧阳修

蝶恋花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词牌名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词牌格律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

正体,上下阕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双调,上下片同调:

双调,意思为分上下两片,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两段。上下片同调,意思为上下两片在字数、平仄、用韵规律等方面要求都相同,从格式上看,下片就是上片的重复。押仄,声韵,意思为韵脚处需用仄声韵部。共六十字,意思为整首词字数为六十字。

前后片各四仄韵,意思为前片有四个仄声韵脚,后片也有四个仄声韵脚。

扩展资料:

1、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2、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_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_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_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_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3、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代表作有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苏轼《蝶恋花·春景》等。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注释:

这首词写的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婚以后 ,他们“ 伉俪相得”,“ 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 ,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 节来写 。“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渲泄下来 。“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此说它“ 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 。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美满姻缘被迫拆散 ,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 ,“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 不敢逆尊者意”而终“ 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 ?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我们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 ;但又不是一泻无余 ,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而如今的她 ,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 。“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象词人一样 ,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会消瘦呢?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瘦则瘦矣,何故又在其间加一个“空”字呢?“ 使君自有妇 ,罗敷亦有夫 。”(《古诗·陌上桑 》)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吗?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 。“ 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 。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能不哭、能不泪流满面吗?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 ,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 。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 ,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 。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 。全词节奏急促 ,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总而言之,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附记〕千百年来,前哲时贤多认为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表关系,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最早记述《 钗头凤 》词这件事的是南宋陈鹄的《耆旧续闻》,之后,有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但陈、刘二氏在其著录中均未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直到宋元之际的周密才在其《齐东野语》中说 :“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为姑侄。”从这以后“姑表说”遂被视为“ 恒言”。 其实综考有关历史文献和资料,陆游的外家乃江陵唐氏,其曾外祖父是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唐介,唐介诸孙男皆以下半从“心”之字命名,即懋、愿、恕、意、愚、谰,并没有以“门”之字命名的唐闳其人,也就是说,在陆游的舅父辈中并无唐闳其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修撰手简 》、《 宋史·唐介传 》、王珪《华阳集·唐质肃公介墓志铭》考定 );而陆游原配夫人的母家乃阴唐氏,其父唐闳是宣和年间有政绩政声的鸿胪少卿唐翊之子 ,唐闳之昆仲亦皆以“门”字框字命名,即闶、阅(据《 嘉泰会稽志》、《宝庆续会稽志》、阮元《 两浙金石录·宋绍兴府进士题名碑》考定)。由此可知,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根本不存在什么姑表关系。这样,周密的“姑表说”就毫无来由了,那么这完全就是出于他的杜撰了吗?并不是这样的。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虽然未曾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但却说过这样的话 :“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某氏,即指唐氏;某官,即指“同郡宗子”赵士程。刘克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唐氏改嫁给赵士程,赵士程与陆氏有婚姻关系。事实正是如此,陆游的姨母瀛国夫人唐氏乃吴越王钱俶的后人钱忱的嫡妻、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媳,而陆游原配夫人唐氏的后夫赵士程乃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亦即陆游的姨父钱忱的表侄行,恰与陆游为同一辈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文》,王明清《挥后录》及《宋史·宗室世系 、宗室列传、公主列传 》等考定)。作为刘克庄的晚辈词人的周密很可能看到过刘克庄的记述或听到过这样的传闻,但他错会了刘克庄的意思,以致造成了千古讹传。

苏轼的诗歌鉴赏: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这首词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3、《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5、《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望采纳。

历史是初中的必学科目,那么 七年级历史 下册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7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7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宋词与两宋社会

一、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涌现了反映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和感伤的词篇

李煜是用凝炼朴挚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揭发自己的灵魂、表现没落贵族的悲哀。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追忆帝王生活的沉醉豪奢,江山依旧而人事全非,客观自然永恒而生命变化无端。

钱惟演是吴越王钱椒之子,随父归附宋朝,晚年被贬,政治上极感失意,临死前有一首伤春之作──《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时间的推移催老世人,愁比病更强烈,因而不顾病情而痛饮狂喝,将全词近乎绝望的愁绪推向高潮。

二、北宋财政危机和边防危机加剧了政治危机,士大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是对当道者的警醒。

政治失意但仍然憧憬着美好生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即使政治上极为失意,仍对生活持有积极态度。“千里共婵娟”一句,成为后代离人相互祝愿的用语。

三、商品经济发展,都市市民的审美情趣出现,体现了市民意识和封建礼教的矛盾

长期落魄江湖的柳永的《定风波》中“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带有较少的封建思想羁縻,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压迫,深富市民气息的生活情味和审美趣味。

四、经济发展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宋经元至明清,中国的人口增加到4亿左右,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增长率都远远超了同时代的欧洲。宋朝以农业生产技术的迅速提高为前提,带来经济规模的扩大,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中小市镇的大规模兴起和大城市的膨胀。描写北宋社会经济的大量词篇成为了解这段历史的宝贵史料。

1在农本经济时代,对水的迫切渴望

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由于灾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浓厚的喜悦之情。

2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成为宋朝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水稻的收成决定了全家的温饱。在《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呈现出一幅安定与祥和、生产与繁衍的农村风俗画。

3棉花的普遍 种植 ,由两广和福建迅速扩展到长江流域

范成大《浣溪沙》“膜下珠帘护绔丛。花枝红里烛枝红。烛光花形夜总定。棉地绣天香雾里,珠星壁月彩云中。人间别日子春风。”棉花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温暖与舒畅。

4繁荣的商业带来生活用品的丰富和高雅,增添了生活的舒适和恬静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提升了生活质量,通过“并刀”、“吴盐”、“新橙”、“锦幄”、“兽香”几件道具营造出安恬静谧的环境,表现出相互爱恋与深情体贴的高雅格调。

5江南美丽富饶的景色,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望海潮》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柳永的词还歌咏过苏州(《木兰花慢》、《瑞鹧鸪》)、扬州(《临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阳(《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倾杯乐》、《透碧霄》)等。为宋代都市繁荣留下了形象的画面。

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江南的富饶与美丽、恬静与繁荣,已经成为人们最向往的地方。

6宋都东京已经取消了宵禁,出现了夜市和早市。东京的商业活动,真可谓是一天一夜时时都有市

欧阳修《生查子》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那华灯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的花市,主人公与心爱的人在月挂柳梢的黄昏时刻相约赴会。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鞭。”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丰富的夜生活带来别样感受。

五、民族间战争频繁,反映战争的词作最多

在反抗异族压迫的激烈斗争中,内容思想突破了士大夫阶层和市民阶层的局限,与爱国的大时代脉搏一同跳动,唱出时代的最强音,鼓舞人心,达到宋词的最高的成就。

1怀有报国的宏伟志向

苏轼的《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渴望杀敌上战场,激荡着豪情与壮志。

2两宋战争中处于劣势

北宋的主要边患有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略。在这样的生活基础上,写出了《渔家敖·塞下秋来风景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沉郁悲壮与荒凉萧瑟的意界,反映了北宋那个王朝怯懦、外族凭陵的特殊的历史阶段。

3北宋灭亡,迁都杭州,怀念北方故土的思乡之情

南宋张孝祥的《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边塞”的悲凉、肃穆,中原沦陷,眼前战火连天,只有借酒浇愁,将一腔热血洒向悲风。这首词流露出了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之情。

陆游的《诉衷情》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抒写词人想为国家立功而不能的内心苦闷;晚年退休,却仍向往着投身沙场,杀敌报国。

4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报仇雪恨,收复失地的坚强决心。

辛弃疾的《满江红》“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及“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等“壮词”先后映辉,显示了词人至老不衰的爱国热情和老而弥浓的豪放词风,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

文天祥的《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现了作者至死不渝的气节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宋词由于吸收民间血液而壮大,由于反映人民生活和愿望而提高。文人和士大夫们面对现实,或投身于现实斗争,用这种文学来表达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或拿它作为现实斗争的武器。这是继承《诗》、《骚》以来的优良传统,在文学史上有其崇高的地位。

7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宋朝的基本国策

一、“重文教”

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有一系列尊崇文人的 措施 出台。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范仲淹、李纲、岳飞、宗泽、文天祥、陆秀夫等皆科举出身。而这些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

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励下,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 儿童 启蒙 教育 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 文化 事业的发展,诸如天文学、数学、医药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等方面成果累累,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学艺术也发展到新的水平,涌现出的众多的文学家、画家和词人,宋代的名著和名作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轻武事”

北宋轻武政策具体表现在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这样就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同时军队实行更戍法,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

轻武政策,虽然有效地防止了将领的拥兵自重,巩固了中央集权,但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因此,在对辽、西夏、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只能屈辱忍让、纳币求和。即使面对国难,皇帝对武将的猜疑始终如一,致使岳飞的精忠报国之愿未遂,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朝廷杀害。

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切。

月亮的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静夜思》

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竹里馆》

唐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江花月夜》

唐 ·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唐 ·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宿建德江》

唐 ·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夜 / 夜月》

唐 ·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古朗月行》

唐 ·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

《子夜吴歌·秋歌》

唐 ·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霜月》

唐 ·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月出》

先秦 · 佚名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 ·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夜》

唐 ·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阳关曲·中秋月》

宋 · 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春山夜月》

唐 ·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 ·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寄人》

唐 ·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 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 ·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

……

从诗人表达的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瓜洲河的喜爱和对江南的热爱。在春天的瓜洲,诗人感受到了明媚的春风和绿色植物的滋润,这使他充满了生机和愉悦。同时,当他望向江南岸时,他对这片土地的美景和文化遗产充满了敬意和钦佩。综上所述,诗人的情感是充满着爱、敬意和欣赏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10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