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梅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1张

古人吟唱梅花的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梅花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里有几枝梅花 迎着寒风独自开放 远远的就知道那不是雪 因为有花香飘过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梅花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意象出现 在古代诗词中,历代诗人歌咏不迭纵览古代咏梅诗词,我们会感觉到,这种意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历代诗人的传承、拓展、光大,梅花的象征意义在不断地升华魏晋时期,梅花作为一种美的象 征,出现在诗歌里晋代的陆凯从南方折一枝梅花,托驿使带到长安送给至友范晔并附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心目中的梅花象征着美好的春天、纯真的友情从魏晋到六朝,对梅花的歌咏大多侧重于自然的物象,赏悦其美而又哀伤其落诗人们希望美好的事物能长留世间,但是花开花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转而对梅花的飘零心生哀叹,较多的抒发梅花落的伤情,甚至把梅花的凋谢与闺怨联系起来所谓“可惜阶下梅,飘荡逐风回”(鲍泉《咏梅花》)“东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到了唐代,诗中的梅花意象已渐 渐走出自然客观表现的局限梅花的曲折多姿、经霜耐寒、幽香粉艳的特征,激发了诗人更多的激情与灵感,由感官向心灵开拓,梅花开始被赋予品格操守的内涵“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朱庆馀《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许浑《看早梅》)梅花傲霜斗雪、素艳清香的习性,成为诗歌中新的意境宋代是大兴恋梅之风的时代,诗 人词客一般都有多首梅花诗词存世,有学者统计宋代咏梅诗词的总量,是此前历代咏梅诗词总量的47.6倍苏轼、陆游、范成大、陈亮等写了许多咏梅诗词因“落梅诗案” 一再被黜,坐废十年的刘克庄留下梅诗130余首更有那位堪称“咏梅专业户”的张道洽,一生写梅诗300多首这一时期,诗人们在渲染梅花色 白香清的物象特征的同时,比唐代诗人更注重从寂寞野处、凌寒早芳等特征演绎其高尚的意义,梅花意象逐步成为人格情操的象征特别是宋初隐逸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梅花的孤高芳洁从此以后,诗人词客们的咏梅之作,大都以推崇梅花的这一性格为基调“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苏轼)“水月精神玉雪胎,乾坤清气化身来”(王从叔《浣溪沙 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王琪《梅花》)梅花的孤高绝俗、贞洁自爱成为君子情操的代名词,成为诗人品格风骨的自我写照南宋 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人,他们都是力主抗金的爱国志士,有共同的政治抱负,而又往往有志难伸,他们也都爱以梅花的标格比拟自己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是在以梅花的劲节自比陈亮《浪淘沙·梅》一词中有“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之句,乃以梅花的清高自比辛弃疾喟叹“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则以梅花冰肌玉骨的仪态自诩宋代的诗人词客不仅留给后人数 量众多的梅花诗词,更把梅花这一特定意象提升到新的境界,成为中国梅文化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帮你找的,希望能帮到你)

 《梅花》是我国古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一首赞美梅花的古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梅花古诗思想感情,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梅花古诗思想感情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以此为界,王安石诗风大变,由于当时党争日烈、诗祸频仍,诗人普遍将豪放外发之气,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

 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职,十分孤独但他仍倔强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首诗正是以动人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这种思想品格和一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深情

 关于梅花的古诗

 梅花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题梅 无名

 北风猎猎吹人倒,千卉千葩尽枯槁。

 谁分清气到寒梅,独放银花照晴昊。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梅花绝句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梅花 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滴。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梅 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2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