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作品主要是什么 徐渭字画成就怎样

徐渭作品主要是什么 徐渭字画成就怎样,第1张

徐渭作品

徐渭出生于1521年,是浙江绍兴人,主要成就在诗书画方面。由于在仕途上不得志,到了晚年更是凄凉,徐渭就以靠卖诗书画为生。

徐渭作品墨梅

徐渭在文艺上,所涉及的领域极其的广阔,但是不管在哪一个领域,都有徐渭的身影,他不喜欢按照他人的审美眼光创作,而是以自己的个性,来表现自己对于文艺的青睐之情。

在戏剧创作方面,徐渭创作杂剧集有《四声猿》。徐渭在创作杂剧时,都打破了原有的杂剧创作方式,徐渭更是开拓的新的创作杂剧的方式,使得杂剧的创作更加多样。徐渭在戏剧的创作,更加注重的是人物的本色,不提倡修饰过多,使得人物不符合他本身的身份,没有了本身的设定。徐渭还创作了《南词叙录》,这一部戏剧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另外,相传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也是徐渭的作品。

书法方面,徐渭的狂草尤为突出,自己也认为自己的书法是极好的。徐渭更是将明代的书法推向了另一个 。《代应制咏剑草书轴》和《代应制咏墨草书轴》就是徐渭在书法中,杰出的代表作。

在美术方面,徐渭的写意画更是达到了大师级的水平。在写意画上,不断创新,将水墨画推向到更高境界。徐渭的写意花鸟画,不拘小节,生动形象,笔法简单却更添意境。在徐渭的画作中,不乏一些传世佳作:《墨葡萄图》、《山水人物花鸟》、《牡丹蕉石图》,以及《墨花》。

在诗词方面,徐渭一般都会将自己的性情展露无疑在诗词中。徐渭诗词的作品主要有《海上曲》、《廿八日雪》、《题墨葡萄诗》等等。

徐渭字画

徐渭出生于明代的阴山,今浙江绍兴市,号天池山人。明代是字画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时期,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因此,在明代就有了很多种派别,徐渭则属于青藤派。徐渭在当时就与解缙、杨慎共同成为明代的三大才子。

徐渭牡丹图局部

徐渭也凭着自己的才能,不断优化自己的字画技巧,成为了明代拥有最高成就的水墨写意画大师。徐渭的水墨写意画与其他的相比,更是独树一帜,开创了水墨写意画的新风。徐渭的水墨写意画不拘泥、将画中的一切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徐渭的水墨写意画也并不只是单单追求外表的模样,更注重绘画者内心的感受。也正因为徐渭追求的不只是表面,而是内在,所以徐渭能够成为独领 的开创者。

对于徐渭来说,他的水墨写意画,并不是他最喜欢的,他自己最得意的要属他的字了。在明代不只画家很多,书法家也有很多。明代的书法在原有的书法上又有了新的进步,所说各个字体,都会有比较杰出的人物,但是草书却是在明代有更大的成就。徐渭最擅长写的字体正是狂草,他写的狂草一般人都看不懂到底写的是什么。虽然别人不了解,他自己却乐在其中。在徐渭自己的每一副画上,他都会为之题诗一首,来展现他的才能与书法的技巧。

徐渭的字画流传到了现在,看过的人无之不感叹不已。在现在的市场上,徐渭的每一副字画都能拍卖到一个很高的价格。

徐渭诗

徐渭是绍兴府山阴人,字文长。关于徐渭的号,虽然徐渭还有其他很多的号,但徐渭最常用的是天池山人。民间也有很多徐渭的传说,流传至今。

徐渭诗欣赏

众所周知,徐渭是画家,也是书法家。但人们常常会忽略徐渭的另一个擅长之处――诗。在徐渭的每一副水墨写意画中,都会有一首诗,因此,徐渭亦是一个诗人。

现在,能搜索到的徐渭的诗有很多,其中也不乏很好的诗歌。从徐渭这么多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后面徐渭的影子。徐渭的诗,跟传统的诗又有一些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徐渭的诗和他的人一样,不拘一格。

徐渭诗的主题主要偏重于现实,一方面反映时事政治,另一方面抒发自己的感情。徐渭写得诗,自成风格,情感肆意奔放,真挚而热烈。徐渭在晚年的诗更是不追求规矩法度,新奇而独特。

其实,明清在研究诗时,因为徐渭是一个平民百姓,所以徐渭的诗淹没在那么多的诗中。生前,徐渭无人问津,死后也萧条。幸运的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袁宏道发现了徐渭的诗,并在文坛上宣传徐渭诗,更是让徐渭的诗达到了研究的 。袁宏道将徐渭的诗,变成了一本全集,为后人研究徐渭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一道线索。这一 并没有很快就消退下去,而是一直延续到了乾隆年间。徐渭诗因为袁宏道而一直流传于世,让世人欣赏到徐渭杰出的文学才华,而不是默默无闻的躺在黑暗处。

徐渭的诗

很多喜欢和欣赏徐渭的人都知道,徐渭自称自己“书一,诗二,文三,画四”。只是现在很多人更感兴趣的是书画成就,而并非是徐渭在诗上面的成就。虽然徐渭的书画是极为突出的,但是,徐渭的诗也绝非只是一般,徐渭的诗也可以说是有杰出的成就。

徐渭墨梅图上的题诗

因此,当别人在徐渭的书画中专研徐渭一生模糊的身影时,还不如投身于徐渭的诗中研究徐渭那不为人知之事。徐渭的诗虽然没有像其他有名的诗人一样出名,但是,徐渭的诗在明代文学史的评价上也是极高的。从袁宏道将徐渭的诗合成一本书也可以看出,徐渭的诗是很有文学价值的。徐渭在他的一生中,一直追求创新、变化、奇特,他的诗亦是如此,别具风味,令人回味无穷。

在徐渭的五言律诗《陈女度尼》:“青春正及笄,削发度为尼,别母留妆粉,参师歇画眉。幻真临镜现,生灭带花知,未必今来悟,前身受记谁。”表面上看着通俗,其实,内在丰满。徐渭用前两句描绘了情景,后四句将诗的内涵升华到了更高的境地,表达了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境:对佛教哲学的理解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心灰意泠。

总而言之,徐渭的诗与他的人一样,不需要太多粉末修饰,以最自然的状态将世间的万事万物出现在他的笔下,将他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以此来发泄他心中的愤闷。

徐渭 字文长

1521年,徐渭出生在没落的官宦世家。相信大家对于文长,这个徐渭的字很熟悉。然而,文长并不是徐渭的第一个字,徐渭的初字是文清。

徐渭画像

现在,我们一般都只有名,很少有人还会为自己取一个字,所以我们现在讲的名字,其实,只是名而已。可是,在中国古代,大部分人都会既有名,又有字,尤其是做官的和读书的知识分子。

名是在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字是名的补充解释。名一般在孩子幼年的时候起的,供长辈们叫唤。男子到了成年,举行冠礼之后,标志着长大成人,要步入社会了,这个时候就会取字。女子一般在出嫁后,才会取字。

在古代,礼仪是十分重要的,在叫一个人的时候也是很有讲究的,不能随意叫别人的字或名。一般情况下,名只能是上级对下级或者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平辈之间,如果要称呼名的话,一定是在双方非常熟悉的情况。不是常说“不能直呼其名”,直呼其名,在多数情况下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下级对上级,呼唤或写信时,只能用字作为称呼。尤其是当时的执政者皇帝以及自己的父母长辈的名,更是不能提,提了会被称为大不敬,甚至很有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

徐渭的名是单个字渭,徐渭的字是文长。当然在古代,还会有号。徐渭的号很多,但是徐渭最常用,并且最为人熟知的号是天池山人。

明代徐渭

徐渭出生于明代正德十六年,绍兴府阴山人,字文长,号天山池人。徐渭是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徐渭极高的才华,让他在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徐渭涉略的领域很广,但徐渭在每个领域的成就都是不容小觑的。

徐渭画像

徐渭在美术上的成就,不用说,很多喜爱徐渭的人都知道,徐渭开创了青藤画派。徐渭的水墨写意画气势磅礴,而又充满自由自在,不被拘束,让他成为了水墨写意画的大师。徐渭在绘画上的技巧,在继承前人的画法技巧上,又有新的突破,让自己的笔法更加多变,让人无法捉摸。并以丰富的想象力,将画又推向另一个 。

徐渭是书法家,在徐渭的画作上,就能欣赏到徐渭的书法,徐渭将他的书法与他的绘画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他的书法与他的绘画一样,极为熟练,功底也很深厚,放纵不羁。徐渭将书与画相结合,可以说是画中有书,书中有画。

在戏剧上,虽然不及书与画的成就,但是戏剧上的创作也算的上是突出的。徐渭在创作戏剧时,追求人物的本色,不需要太多外在的东西。徐渭的戏剧创作,在戏剧领域有很重要的意义。

徐渭一生坎坷,晚年更是凄凉,他的怀才不遇,让他将郁闷之情寄托到书画诗中,从而让他有那么多的传世之作,成为经典,流芳百世,也让艺术领域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

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秉,量词,束,把。

25.①诗中的“兰”比喻

,“野香”比喻

②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25.①淡泊名利、品德高尚的人

追名逐利的俗世之人②作者对追逐名利的鄙视

徐渭书法

我们都知道,徐渭自称“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的草书气势磅礴,然而,很难让人接受,一般人都很难看出徐渭到底写的是什么字。徐渭却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信,很是喜欢,可以说是达到了自负的一个状态。

徐渭书法作品

徐渭的书法在明代沉闷的文坛中,显得尤为突出。徐渭和王羲之一样,都是绍兴人,徐渭又特别倾慕王羲之的书法,因此,徐渭与王羲之一样,都是擅长草书。但是,对徐渭的书法影响最大的却不是王羲之,而是宋人米芾。徐渭对于米芾的书法有很大的研究,对于米芾的书法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之处。

徐渭的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态,让明代的书法迈向了另一个顶峰。大家都知道,董其昌破坏了书法中的墨法,那么徐渭就破坏了书法中的笔法。徐渭将绘画中的笔法破坏了,又将书法中的笔法破坏了,可以说,徐渭在书画笔法上的研究是极为透彻的。这也就成就了徐渭在美术上以及书法上的极大成就。

徐渭流传下来的,仅仅是书法作品的话,并没有跟画一样多。徐渭书法作品的代表作有:《代应制咏剑草书轴》、《代应制咏墨草书轴》等。但是在画卷上,我们也可以欣赏到徐渭的书法。因为徐渭一般都喜欢在自己的画卷上题诗一首,来更深层次的表达感情并且将自己的书法才能展现无遗。

徐渭的写意花鸟画

明代的绘画正处于向古人学习以及创新两种意识碰撞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水墨写意画最为流行。其中,以徐渭为代表的水墨写意画大师,更是用自己的才能,将绘画推向了另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峰。

徐渭的菊石图

徐渭虽然在仕途上,不得志,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在书画、戏曲、诗文等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在水墨写意画上,徐渭的写意花鸟画最为出色,不拘小节、气势磅礴、栩栩如生,看了令人叫绝。

徐渭的写意花鸟画自成风格,无人能及。徐渭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人的优点上,更是大胆创新,将画中的事物在看上去简单的描绘下,呈现出的不仅是事物本身的相似,更是达到了神似的地步。徐渭的写意花鸟画,不是一般的临摹,运用了艺术的加工,使得事物的内在能够更好的诠释出来,让观赏者能够在欣赏画作时,身临其境。他的梧桐图,虽然只是画了小小的一部分,却能够让人想到参天粗壮的梧桐树,并身陷其中。徐渭用他精湛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幅让人为之倾倒的画作,无法自拔。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晚年也极为贫困,但因为有着竹子一样的高洁品质,徐渭做到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即使那些达官显贵拿着很多的钱财,徐渭都不会为其画一幅画。流传至今,徐渭的写意花鸟画有很多,如:《墨葡萄图》、《山水人物花鸟》、《牡丹蕉石图》、《菊石图》等等。

徐渭诗

徐渭是绍兴府山阴人,字文长。关于徐渭的号,虽然徐渭还有其他很多的号,但徐渭最常用的是天池山人。民间也有很多徐渭的传说,流传至今。

徐渭诗欣赏

众所周知,徐渭是画家,也是书法家。但人们常常会忽略徐渭的另一个擅长之处――诗。在徐渭的每一副水墨写意画中,都会有一首诗,因此,徐渭亦是一个诗人。

现在,能搜索到的徐渭的诗有很多,其中也不乏很好的诗歌。从徐渭这么多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后面徐渭的影子。徐渭的诗,跟传统的诗又有一些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徐渭的诗和他的人一样,不拘一格。

徐渭诗的主题主要偏重于现实,一方面反映时事政治,另一方面抒发自己的感情。徐渭写得诗,自成风格,情感肆意奔放,真挚而热烈。徐渭在晚年的诗更是不追求规矩法度,新奇而独特。

其实,明清在研究诗时,因为徐渭是一个平民百姓,所以徐渭的诗淹没在那么多的诗中。生前,徐渭无人问津,死后也萧条。幸运的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袁宏道发现了徐渭的诗,并在文坛上宣传徐渭诗,更是让徐渭的诗达到了研究的 。袁宏道将徐渭的诗,变成了一本全集,为后人研究徐渭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一道线索。这一 并没有很快就消退下去,而是一直延续到了乾隆年间。徐渭诗因为袁宏道而一直流传于世,让世人欣赏到徐渭杰出的文学才华,而不是默默无闻的躺在黑暗处。

徐渭的故事

徐渭是明代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徐渭从小就聪明过人,文思敏捷。在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更是能够将徐渭的聪明才智得到证明――徐渭用诗惩罚老财主。

徐渭画像

在明朝嘉庆年间,有一个老财主苟甫儒,他对人毫不留情,在他的眼中钱财才是重中之重。在这一年的二月初十,县府的县太爷家双喜临门,一个是县太爷过大寿,还有一个是县太爷的儿子要过百天。为了得到县太爷的庇护,老财主打算借这次机会,送上一份礼物。

老财主打听到,县太爷喜欢咬文嚼字,因此,打算送一份书香气息比较浓厚的礼物。最后,想到送一副对联给县太爷,但是老财主没有读过书,不识字。于是,打算去找远近闻名的才子徐渭。

然而,徐渭对于这个老财主恨的是咬牙切齿,想到了一个办法。对于老财主的要求,徐渭很快就答应下来了。终于,到了县太爷家喜事的那一天,老财主拿着礼物去讨县太爷的开心。令人没想到的是县太爷命令家丁掌老财主的脸。老财主并不知道是为何要打他?在打听后才知道是那副对联的问题。

老财主将此事状告到县太爷那里,县太爷命人将徐渭带来。徐渭解释说:“是老财主太急了,我还没写完,他就将对联拿走了。”县太爷并不是很相信徐渭的说词,只能让徐渭写完对联。对联原本是这样写的“县令大人不是人,养个儿子要做贼”,在徐渭写完后就完全变了样“县令大人不是人,本是南山老寿星。养个儿子要做贼,偷来蟠桃献父亲”。众人对于徐渭的才华,夸赞不已,老财主也只能灰溜溜的回去了。从这一个故事中,我们足以看出徐渭的聪慧与才能。

徐渭故居

徐渭是浙江绍兴,在绍兴的前观巷有一条清净悠长的小弄堂,小弄堂一直延伸至青藤书屋。青藤书屋就是明代书画家徐渭的故居。

徐渭故居

走进青藤书屋,就能看到一个不算大的院子。院子的墙角处,种着些竹子,竹子在风中摇曳。在竹子对面的一边,又有芭蕉、石榴等等。虽然只是些平常的花花草草,但就是院子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风雅、舒服的感觉。

慢慢往里走去,徐渭的书房就出现在眼前。屋内的摆设尤为简单、平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屋内的书桌上,放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正对门的墙壁上,最上方的匾额上写着“青藤书屋”这四个大字,徐渭的画像悬挂在匾额下方,在画像的两边挂着一幅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在书房的后室,原本是徐渭住的房间。现在,成为了放置徐渭书画的地方,摆放了很多徐渭杰出的作品,其中不乏一些令世人惊叹的经典作品,这样的设计,可以让访问者一睹徐渭的才华。

徐渭一生命运坎坷,穷途潦倒,怀才不遇,让徐渭愤懑不平,只能寄感情于诗词画中。其实,原本书屋并不叫青藤书屋,青藤书屋是陈洪绶所题。原本徐渭对他的书屋称为榴花书屋。在徐渭死了50年以后,画家陈洪绶因为欣赏徐渭,就将徐渭的故居修理了一番。陈洪绶在徐渭的故居还居住过一两年。

Xu's emotional trait Prose

Abstract: "from", "let's xu chun qiu piao round art characteristics of implicit and WaiXian, is the essence of life xu Xu prose as his literary works best practice, the escape of the CanRan yi of feeling, the Canon Rates with familiar 应该对

是徐渭。

徐渭敢于超越时流,冲破以“台阁体”为主流书风的藩篱,成为明代中晚期浪漫主义“尚态”书风的引领者和开创者,把明代书法引向新的高峰。

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流行书风,流行书家们打着“破传统、尚个性、尚表现、重感情”的旗号,彻底解构了中国书法的汉字构型,把原来对书法形态学的重视转向对于书法意象的追求和探讨,这一转变实际是来源于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影响。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扩展资料

徐渭传世著作有《徐文长集》、《徐文长三集》、《路史分释》、《徐文长逸稿》、《南词叙录》及杂剧《四声猿》等,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即《英烈传》)等,据传也是徐渭所作。今人辑有《徐渭集》。

徐渭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青藤书屋图》、《骑驴图》等。

他中年学画,继承梁楷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法,故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他自己尤以书法自重。

-徐渭(1521-1593)

-徐渭

徐渭的文艺创作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但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艺术上绝不依傍他人,喜好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爱好。

明代的诗坛,由于前七子与后七子的提倡,出现了一股拟古的风潮。虽说他们也自有不可抹煞的成绩,但这种拟古的风气,显然有碍于诗歌艺术的发展。徐渭对此深致不满,并作了尖锐的批评。他说:“鸟学人言,本性还是鸟;写诗如果一意模拟前人,学得再像,也不过是鸟学人言而已,毫无真实的价值。”他自己的诗歌创作,注重表达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感,风格略近李贺,问学盛唐,并杂取南朝,出入宋元,而终不失其为自我。这个倾向为稍后主张抒发性灵的公安派所继承,对改变晚明诗风具有重要意义。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对徐渭的诗有一段精彩的评述:“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其所见山奔海立。如寡妇之夜泣,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愤。”徐渭的散文,以《自为墓志铭》一篇最为出色。此外许多尺牍也很有特色,泼辣机智,幽默多趣,文风远启金圣叹一流,但总的来说,成就不及诗歌。 徐渭的戏剧创作有杂剧集《四声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独立的戏。《狂鼓史》是有感于严嵩杀害沈炼之事而写的,表现出狂傲的反抗精神。后两个戏都是写女扮男装建功立业的故事,反映了他对妇女的看法,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这些作品都打破了杂剧固定的格式,为戏剧形式上的多样化开拓了门津。

在戏剧理论方面,徐渭主张“本色”,即戏剧语言应当符合人物的身份,应当使用口语和俗语,以保证人物的真实性,而反对典雅的骈语,过度的修饰,这些看法都颇有见地。

此外,徐渭还作有《南词叙录》,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在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即《英烈传》),据说也是徐渭所作。 徐渭的书法和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难看懂,用笔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超越了时代,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陶望龄曾说过其书法“称为奇绝,谓有明一人”。袁宏道则称:“予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

徐渭书法和书法观的产生,是与明中、晚期整个思想、文化、审美观念巨大变迁相吻合的。俆渭书法也是从吴门书派主张唐法的反叛中出发,继而吸取北宋苏、黄、米追求艺术个性化的积极因素中走来。徐渭在《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中所说的“时时露己笔意” 的审美精神。他的原话是:“非特字也,世间诸有为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已笔意者,始称高手。予阅兹本,虽不能必知其为何人,然窥其露已笔意,必高手也。优孟之似孙叔敖,岂并其须眉躯干而似之耶?亦取诸其意气而已矣。”

如果说徐渭的行书已用“己意”实现了对传统笔法的改变,那么,最大的改变是那些高头大轴的中堂行草书。以前说“董其昌破坏了墨法”,在这则要说“徐渭破坏了笔法”。徐渭在书法从卷册翰札的文房把玩转向厅堂展示审美的变革中,实现了作品创作中笔法的改造。《代应制咏剑草书轴》和《代应制咏墨草书轴》是其代表作。徐渭这种借鉴于绘画的点画表现方法,是对晋唐笔法的创造性破坏。对于书法艺术这种美术化倾向的改变。 明代的中国,美术正处在学习古人与创新两种意识碰撞的特殊阶段。水墨写意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名家出现很多,技法也不断更新,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似与不似之间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徐渭笔下的南瓜、菊花图,一气呵成,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虽然被徐渭自称“戏抹”,然而在写意中仍生动的传达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韵。它的梧桐图,只以泼墨笔法绘其一小部分,却有使人联想到挺拔正直的参天梧桐。正如翁方纲所说:“纸才一尺树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庐。恐是磊落千丈气,夜半被酒歌嘘唏。” 徐渭以其精湛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

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徐渭是一个书法家,在绘画中,他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笔法融于画中,使人觉得他的泼墨写意画简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苍劲书法。正如张岱所言:“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 他的《墨葡萄图》,墨的浓淡显示了叶的质感,题诗的字体结构与行距不规则,如葡萄藤蔓一样在空中自由延伸,书与画融为一体。徐渭的书法造诣很高,其跌宕纵横的笔法有助于绘画艺术的巧妙变化,如画墨荷、葡萄,大刀阔斧,纵横驰骋,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是难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叶图》,将梅花与芭蕉放在一起,并且在画上题写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显示出徐渭与王维在某些构图上的源流关系。当然,王维画雪里芭蕉,更突出一种禅机,即,使得雪的清寒与芭蕉的心空构成画面的宗教底蕴,而徐渭在这样的画面组合中,更突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主体解放性。徐渭的书法和画法都极为娴熟,功底深厚,他的题字,如他的泼墨写意画,纵横不羁,洋洋洒洒;他的泼墨写意画,融合了精熟的笔法,意趣横生,极富韵味。

画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凉,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格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光辉写照。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常常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所谓“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

后世影响

徐渭的绘画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笔墨挥洒放纵,从而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最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随意控制笔墨以表现情感的写意花鸟画技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大写意画派的先河,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世画作

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 袁宏道:(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余不能书,而谬谓(徐)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王宠)、文征仲(文征明)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黄宗羲:岂知文章有定价,未及百年见真伪。光芒夜半惊鬼神,即无中郎岂肯坠?(《青藤歌》)

齐白石: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大涤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

石涛: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

吴昌硕: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钱基博:山阴徐渭字文长、公安袁宏道字中郎以清真药雕琢,而不免纤窕,则江湖才子之恶调也。

黄宾虹: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没有人能赶上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74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