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新婚的词语
白头到老 : 白头:头发白。
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出处:《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
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偕老,富贵双全。” 白头相并 : 犹言白头偕老。
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出处:明·冯梦龙《挂枝儿·木梳》:“木梳儿,我爱你齿牙干净……向妆台设个誓:愿得白头相并!” 白头相守 : 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谁知奴今日死去也。” 百年好合 : 夫妻永远和好之意。
出处:《粉妆楼》第一回:“百年和合,千载团圆恭喜!” 百年好事 : 指婚姻喜事。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我与你姐姐百年好事,千金重担只在此两件上面了!万望龙香姐竭力周全,讨个回音则个。”
百年偕老 : 偕:共同。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俺衙内大财大礼,娶将你来,指望百年偕老,你只是不肯随顺,可是为何?” 百年之好: 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
出处:宋·罗烨《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今宁随君远奔,以结百年之好。”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我方壮年,未曾娶妻。
倘蒙不弃,当与子缔百年之好。” 百岁之好 : 好:友爱。
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妻。
出处:明·屠隆《昙花记·士女私奔》:“亦雅慕其才藻,故将图百岁之好,非仅邀一夕之欢。” 比翼齐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
齐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出处:《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比翼双飞 :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
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出处:《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乘龙配凤 :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出处:柳琴戏《状元打更》:“沈文素呀!沈文素!你蟾宫折桂,莫大还有乘龙配凤的好运么?” 洞房花烛 : 形容结婚的景象。 出处:北周·庾信《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
恩爱夫妻 : 恩:亲爱。指相亲相爱的夫妻。
出处:汉·苏武《诗四首》:“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恩恩爱爱 :形容夫妻感情深厚或骨肉亲情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聪明勤谨,父子恩恩爱爱,不教而善。”
儿女情长 : 指过分看重爱情。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中:“尤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二姓之好 :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出处:《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
故君子重之。” 夫倡妇随: 原指封建社会认为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处。
同“夫唱妇随”。 出处:语出《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
唱,一本作“倡”。 红绳系足: 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 花好月圆: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
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出处:宋·张先《木兰花》词:“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佳人才子 : 年轻貌美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当,有婚姻或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
出处: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宋·柳永《玉女摇仙佩·佳人》:“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且恁相偎依。” 金玉良缘 : 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
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连枝并头: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良辰吉日 : 良:好;辰:时日;吉:吉利。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
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良时吉日 : 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同“良辰吉日”。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新道台择了接印日期,颁了红谕出去,到了良时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门接印。”
两相情愿 : 两方面都愿意。多指婚姻或交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回:“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鸾凤和鸣 : 和:应和。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男婚女嫁: 指儿女成家。
出处:语出《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建武中,男女聚嫁既毕,[长]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唐·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诗:“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男婚女聘: 指儿女成家。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没来由强风情,则可喜,男婚女聘。”
女貌郎才 : 女子美丽,男子有才华。比喻姻缘十分美满。
出处:元·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俺什么女。
2描写夏季的词语大全词语:
酷暑难耐、暑气熏蒸、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火伞高张、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夏雨雨人、绿树成荫、夏树苍翠、海天云蒸、夏山如碧、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诗词: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____赵师秀《约客 / 有约》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____王昌龄《采莲曲》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____王安石《初夏即事》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____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描写新婚的词语有哪些1、成语: 和合双全 拼音: hé hé shuāng quán 解释: 和:和睦;合:投合。
用于祝贺新婚夫妇终生和睦相处,白头偕老。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幅金镯子褪下来,给他带上,圈口大小,恰如合适,说:‘和合双全的罢。
’”2、成语: 花烛红妆 拼音: huā zhú hóng zhāng 解释: 花烛:彩色的蜡烛。点上彩色的蜡烛,穿着红艳的礼服。
指婚礼。 出处: 南朝·梁·何逊《看伏郎新婚》:“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
3、成语: 花好月圆 拼音: huā hǎo yuè yuán 解释: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
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出处: 宋·晁端礼《行香子·别恨》词:“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举例造句: 祝你们新婚花好月圆,白头偕老。4、成语: 花烛洞房 拼音: huā zhú dòng fáng 解释: 花烛:彩色蜡烛;洞房:深邃的房,指新婚夫妇的卧室。
深室里点燃有龙凤图案装饰的蜡烛。形容结婚的欢乐景象。
出处: 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到晚来月射的破窑明,风刮的蒲帘响,便是俺花烛洞房。”5、成语: 鸾凤和鸣 拼音: luán fèng hè míng 解释: 和:应和。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
出处: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举例造句: 夜同寝,昼同行,恰似鸾凤和鸣。
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6、成语: 三星在户 拼音: sān xīng zài hù 解释: 表示新婚之喜。 出处: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7、成语: 桃夭新妇 拼音: táo yāo xīn fù 解释: 桃夭:比喻女子年轻貌美。形容年轻而漂亮的新婚女子。
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举例造句: 赵五娘于归两月,即别蔡邕,是一桃夭新妇。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变调》8、成语: 五世其昌 拼音: wǔ shì qí chāng 解释: 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
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
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举例造句: 乃培养天下元气,天之报施善人,岂止五世其昌。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0回9、成语: 新昏宴尔 拼音: xīn hūn yàn ěr 解释: 极言新婚欢乐。燕,宴,安乐的样子。
同“新婚燕尔”。 出处: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以谓凡对明月与听霖雨,必须用此悲感,方可领略,则适当良友乍逢及新昏宴尔之人,必不信矣。”
10、成语: 月圆花好 拼音: yuè yuán huā hǎo 解释: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
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出处: 宋·晁补之《御街行》词:“幽期莫误香闺恨,罗带今朝褪。
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11、成语: 同牢之礼 拼音: tóng láo zhī lǐ 解释: 同牢:古代结婚仪式中新郎新娘同吃一份肉食,表示共同生活的开始。
旧指结婚的礼仪。 出处: 《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
《汉书·王莽传》:“莽亲迎于前殿两阶间,成同牢之礼于上西堂。” 举例造句: 亲王纳妃,有纳采、问名、纳吉、纳成、请期、亲迎、同牢之礼,国朝未尝用。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四12、成语: 五子登科 拼音: wǔ zǐ dēng kē 解释: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出处: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举例造句: 一来就‘五子登科’,这种风气不好。 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13、成语: 伉俪荣谐 拼音: kàng lì róng xié 解释: 伉俪:夫妻;谐:和,合。
旧时用于祝人结婚。 出处: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夫妇》:“贺人娶妻,曰荣谐伉俪;留物与妻,曰归遗细君。”
举例造句: 鸳鸯谱订成佳耦,伉俪荣谐到百年。
4描写夏天的词语100个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官张火伞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 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野田禾苗半枯焦 四时八节 桃红柳绿 有脚阳春 燕语莺啼 夏日可畏 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蝉声阵阵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蝉不知雪 簟纹如水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浮瓜沉李 寒来暑往 火伞高张 肉山脯林 夏雨雨人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 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烈日炎炎 形容夏天阳光强烈。
也可称“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烧”。
夏日炎炎 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 骄阳如火 象火一样的阳光。
形容天气非常热。 亦作 骄阳似火 皎阳似火 皎:白而亮。
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赫赫炎炎 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炎炎夏日 非常炎热的夏天。
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炎阳炙人 炙:烤。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
形容非常酷热。 烈日当空 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
形容天气酷热。 近义 火伞高张 狂风烈日 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
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火伞高张 比喻烈日当空。
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 近义 烈日当空 吴牛喘月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
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
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流金铄石 铄、流:熔化。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亦作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烁玉流金 例:“炎炎火日当天,烁石流金之际,只得赶早凉而行。” 五黄六月 指农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浮瓜沉李 三国·魏·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后以“浮瓜沉李”比喻夏日的一种生活景象。
浮沉於水中的瓜、李,是夏天清凉可口的食物。 亦作 浮瓜避暑 沉李浮瓜。
浮瓜避暑 暑日消暑的乐事。见“浮瓜沉李”。
绿树成荫 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正是盛夏季节。
热不可耐 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椅席炙手 椅子、席子摸着烫手,形容天气炎热。
焦金烁石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大质》:“大热煊赫,焦金烁石。” 流金铄石 铄、流:熔化。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季月烦暑,聚蚊成雪,封狐千里。
吴牛喘月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
比喻因疑心而害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
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
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火伞高张 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比翼双飞、洞房花烛、夫倡妇随、琴瑟之好、鸾凤和鸣
一、比翼双飞
解释: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出自:《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译文:“南方有比翼鸟吧,不比不飞,他的名字叫他鹣鹣。”
二、洞房花烛
解释:形容结婚的景象。
出自:北周·庾信《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
译文:“洞房花烛明,燕多双舞轻。”
三、夫倡妇随
解释:原指封建社会认为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处。同“夫唱妇随”。
出自:语出《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唱,一本作“倡”。
译文:“天下之理,丈夫的倡导,妇女的依据。”唱,一本作“倡导”。
四、琴瑟之好
解释: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出自:《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译文:“窈窕淑女,弹琴鼓瑟亲近她。”
五、鸾凤和鸣
解释:和:应和。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
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译文:“这是凤凰飞翔,和鸣锵锵。”
入洞房的来历
中华民族文明史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了,人们把结婚仍然称为“入洞房”,尽管人类从洞穴式居住过渡到今天的高楼大厦,但入洞房这一名词至今仍未改变。从来没见过谁把“入洞房”改为“入楼房”。 传说,这是我们祖先轩辕黄帝规定下来的。 黄帝战败蚩尤,平息了战争,建立起部落联盟,制止了群婚,结束了野蛮里代,人类文明时代最初就从此开始了。 过惯群婚的人类时代,一下子要改成一夫一妻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在五千年前,恐怕也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对刚刚统一了的部落联盟来说,群婚制度存在着极不利于团结的因素,经常发生抢婚事件,不光男抢女,也有女抢男。新联盟的部落之间,经常为抢婚发生打架斗殴。时间一长,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间又有重新分裂的可能。黄帝为这件事经常愁眉不展。他找来身边的大臣常先、大鸿、风后、力牧、仓颉等人。多次商议如何制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大家谁都没有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有一天,黄帝随同一群大巨巡察群民居住的洞穴是否安全。突然发现一家人住着三个洞穴,为了防止野兽侵害,周围用石头垒起高高的围墙,只留下一个人能出进的门口。这个发现立即引起黄帝的兴趣。当天晚上他就召来身边所有的大臣。黄帝说:“我有个制止群婚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都议论一番,看行不行”。众臣都叫黄帝快讲。黄帝说:“今天咱们看了群民们居住的洞穴,我想,制止群婚的唯一办法,就是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夫妻,结婚时,先聚集部落的群民前来祝贺,举行仪式,上拜天地,下拜爹娘,夫妻相拜。然后,吃酒庆贺,载歌载舞,宣告两人已经正式结婚。然后,再将夫妻二人送进事前准备好的洞穴(房)里,周围垒起高墙,出入只留一个门,吃饭喝水由男女双方家里亲人送,长则三月,短则四十天,让他们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学会烧火做饭,学会怎么过日子。今后,凡是部落人结婚入了洞房的男女,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许乱抢他人男女。为了区别已婚与未婚,凡结了婚的女人,必须把蓬乱头发挽个结。人们一看,知道这女人已结婚,其他男子再不能另有打算,否则就犯了部落法规。” 黄帝讲完这个主张,立刻就得到常先,大鸿,力牧等人的支持。众群建议叫仓颉写个法规,公布于众,这个主张很快就得到各个部落群民的支持拥护。人们都争着为自己儿女挖洞穴(房)、垒高墙,凡儿女们一婚配,举行仪式后,就把他们送入洞房。群婚这一恶习就这样逐渐消失了。 但是,千百年来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彻底改变过来。也有一些群民一时不习惯一夫一妻制夫妻生活。
相关传说
导词
很久以前,人们习惯地把新人完婚的新房称作“洞房”。古人就“洞房”咏诗的佳作也不胜牧举。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君子有所思行》中咏道:“甲等高闼,洞房结阿阁。”北周庚信有“三和咏舞诗”诗曰:“洞房花烛明,舞馀双燕轻。”唐朝诗人宋庆馀在《近试张水部》诗中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更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佳句。可见,“洞房”美称的由来己很久。但何时何谓将新房称作“洞房”呢? “洞房”一词的由来有两个感人的传说。
传说一
远古时期,陶唐氏尧称王不久。非常关心放牧人的生活。有一天他亲临牧区问苦,忽然传来一般幽香,远处有一位漂亮的女子手执火种飘然而来,。尧王惊呆了,问牧民才知是鹿仙女,从此尧王食不甘味,一心惦着仙女,决计下山寻仙。 尧王带领四个大臣访仙于晋南“仙洞沟”,久觅不得。忽见一俏丽梅花鹿悠然从姑射仙洞走来,尧王知是仙女,便迎了上前去,正要接见时,一条大蟒突然窜出,直逼尧王,尧王措手不及。只见鹿仙女己近跟前,用手一指,大蟒顿时颤抖不己,仓惶而逃。 尧王身材高大魁悟,相貌堂堂,仙女窈窕美丽动人,两人一见钟情,一段美好的的神话佳缘从此喜结成了。 他们在姑射仙洞完婚,一时祥云缭绕,百鸟和鸣。到了傍晚,结鸾之时,一簇神火突然于洞顶,耀眼夺目,光彩照人。从此,世间也就有了把新娘的房子称作洞房,把新婚之夜称作洞房花烛夜的习俗了。
传说二
秦朝时,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并派大臣到民间强选天下美女。当时,有一位十分俊美而聪明的三姑娘,被强迫送进阿房宫。但勇敢倔强的三姑娘不甘心过那被奴役蹂躏的黑暗生活就逃出宫外,直奔华山。当时,秦始皇焚书坑儒,无辜地迫害读书人,读书人被迫逃命。有个叫沈博的书生当时也逃到了华山。 一天,姑娘和沈博相遇,俩人都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他俩各自倾吐了自己的不幸遭遇,逐渐的生了爱慕之情,插枝为香,对天盟誓,结成为患难夫妻。在上无片瓦,身在密林的情况下,他们便以巨石下的一个洞穴为新居。夫妻俩情投意合,相亲相爱,生活在一起,虽然生活困苦,但感到生活甜蜜。 后来此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后人对不畏强暴争取自由的三姑娘产生了崇敬和怀念,便在华山山路沿途修建了不少寺院,每个寺院主殿都供奉三圣母的神位,这个三圣母就是三姑娘。 后来一些文人有杜撰了象宝莲灯,劈山救母等美丽多彩的神话和吟咏“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诗句,使“洞房”的传说更加优美动人。
传说三
在西安市有一处6000至7000年前遗留下来的原始社会遗址---半坡遗趾。它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村落遗址反映了当时婚俗: 当时的人们住在半洞半房的房子里,男人与女人到了婚期时男方就嫁到女方的村子,与女方一起住在事先安排好的“洞房”里(这样就有了洞房一词)!!
传说四
过去,在一个村里,住着个叫新郎的小伙子,他独自一人,三间草房,靠开饭铺过日子。新郎很有肚才,三里五乡的人有了什么难事都找他。他在自家门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百年。” 有三个皮匠去赶庙会,这一天路过新娘的家门,看见“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在年”的木牌子,感到稀罕。一个皮匠说:“口气不小,进去看看。” 他们三人进门往里一走,新郎赶紧出来迎接,礼貌地说:“三位老兄,来来来,屋里坐。”他又搬凳子又倒茶,一阵忙活:“三位老兄,有嘛事?”“没事,我们路过门口,见牌子上写得挺文明,想请你办件事,不知能不能办到?”“让人让到底,送人送到家。你们有嘛事,尽管说吧。” 大皮匠说:“我想要太阳大的一个馍。” 二皮匠说:“我想要海大的一瓮油。” 三皮匠说:“给我织路那么长的一匹布。” 新郎听了哈哈大笑:“三位老兄,得多长时间?”三人一商量,嗯,时间不有太长,夜长梦多,就说:“三天就要。”说完三人走了。 第三天,三人早早来了,进门就喊:“新郎在家吗?”“在。”大皮匠问:“我要的馍,怎么样了?”新郎不慌不忙地说:“我给你把面发上了,你去量量太阳有多大,弄准了我再蒸。”大皮匠一听傻了眼,忙说:“不要了,不要了,你爱蒸多大蒸多大吧。” 二皮匠说:“海大的一瓮油,你做好了吗?”“你把大瓮搬过来,我就给你装油。”二皮匠一听,就说:“我本来想难为你,你倒难起我来,不要了。” 三皮匠又问:“我要的布,织好了吗?”“你把路量量有多少丈多少尺,我织的时候好有个头哇!”三皮匠一听也哧一声笑了,摇摇头说:“不要了,不要了。” 新郎知道他们有意难为人,看他们一个个没话说了,才开了腔:“三位老兄,早听说过你们见多识文,今天求你们办点事。”“有嘛事,尽管说。” 新郎说:“我要六证,帮我买去吧。” 三人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嘛叫六证,也不好意思问一声。三人偷偷一商量,到别处把听去,不能让他看出咱们没本事。 他们走到哪儿,打听到哪儿,就是没有一个知道的。这天来到一个山头,这山叫黄花山,见一位挺好看的姑娘正洗衣裳。他们上前施个礼,说:“请问大姐,你们村的没有卖六证的?如果有,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姑娘一听哏哏笑了:“我家就有六证。” 这位姑娘叫陈娘,也是个有才的女子。回到家里,她翻箱倒柜,拾掇出六件东西:剪子、梳子、镜子、斗、秤和算盘。又对三个皮匠解释说:“裁衣裳剪子为证,梳头梳子为证,容颜好不好镜子为证,斤两大小秤为证,过量米面斗为证,结算帐目算盘为证,这就是六证。” 三人听陈娘有条有理的一说,非常佩服她,说:“我们找了多少天,不想来你这找到了,要多少钱吧?” “一分钱不要。只想问问你们是给谁找的?” “给一个叫新郎的小伙子。” “噢,以后有什么事还来这儿找我。” “那么姑娘大名。” “我叫陈娘。” 三人高高兴兴带着六证回来了,见到新郎把东西一交说:“你看这是不是六证?”“是是,正好,在哪买的?”“在黄花山,一个叫陈娘的送给的。”“有多大岁数?”“十八九岁。”“三位老兄啊,劳你们再跑一趟吧。”“行。”“给她带上几句话。”新郎说着,提笔写道:“寅时想姑月偏西,菜在园中水在溪。家中有米无人煮,床上有枕少个妻。”下坠“新郎”。他叠了又叠,折了又折交给了他们。 三人直奔黄花山,找到陈娘。她看完信笑了笑,拿出笔来写了这样几句:“屋中无梁,没檩没墙,冬暖夏凉,天然一堵石头墙。” 三皮匠回来,把信交给新郎。新郎拆开一看,哈哈大笑:“多谢三位老兄,这事你们甭管了。” 新郎多聪明!一看就知道,陈娘住在一个石洞里,邀他去嚅。他急急忙忙打点了行装去找陈娘。走到一座山上,在一个石洞前遇见一位姑娘。就上前施礼:“打听个人,可曾知道?”姑娘说:“说吧,这一片儿有名有姓的我都知道。”“有外叫陈娘的,住在哪里?”“你是……”“我叫新娘。”姑娘脸一红:“我不叫陈娘。”“你叫我好找!”“你叫我好盼!” 当天晚上,两人在山洞里成了亲。新郎说:“你别叫陈娘了,以后改叫新娘吧。”从这儿,人们就把新婚的男女称为新郎新娘,结婚的第一天晚上叫入洞房。入洞房实际上是入山洞。三媒六证的说法也是从这儿兴起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