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爱情观的不同

中西方爱情观的不同,第1张

法国爱情展馆

主题:自由恋爱,谨慎结婚

如果票选最浪漫的国家,法国一定高居榜首。法国人注重精神享受,追逐爱情快感,年轻人普遍对结婚不感兴趣,不希望家庭过早地束缚自己,宁愿采取同居方式。但一旦涉及到婚姻,他们在选择的时候会比较谨慎,也更注重婚姻质量,一旦发现问题,他们情愿立即分手,导致法国3个婚姻中就有1个以离婚告终。

美国爱情展馆

2

美国爱情展馆

主题:浪漫奔放,相信爱情

美国人对待爱情坦率直接,年轻人可以把约会看成是玩乐时间,有的人可能这星期与一个人出去,下星期又与另外一个人出去。但只要上升到婚姻和家庭的层面,美国人却都很谨小慎微,他们不愿退而求其次与不爱的人结合,于是抱着这种想法,百分之八十的美国单身男女都相信爱情,尽管他们同样认为没有哪段爱情能够完美,但仍愿意不断去追寻真爱。

3

日本爱情展馆

主题:近一半认可姐弟恋

日剧中的爱情故事总是美丽的让人心碎,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日本年轻男女们也更注重心灵契合,他们在选择恋人的时候,更看重性格层面,而并非身材容貌。有意思的是,日本对于姐弟恋的接受程度令人咂舌,有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日本女性曾经有过姐弟恋经验,男性比例也是如此。另外,日本男女注重恋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希望两人在人生道路上也能共同成长。

4

阿根廷爱情展馆

主题:传统家庭观点淡漠

随着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非婚同居家庭的逐渐增多,阿根廷男女对于传统的家庭模式越来越模糊,对于稳固婚姻的渴求度也在下降,甚至代表爱情关系的称呼都发生了变化,比如未婚夫、丈夫等逐渐被情人、好友这些词语取代,只因为这些不会给大家压力。甚至在阿根廷一种独特的离婚仪式应运而生,婚姻失败者同样能轻松应付生活危机,选择新的生活道路。

5

德国爱情展馆

主题:跟着感觉走

德国人天生浪漫,传统的酒席婚宴在德国并不吃香,很多人会选择旅行结婚。比起物质来,他们更注重内心感觉,凡事跟着感觉走。德国男人对外都是冷静、克制、细心、责任感十足,外加一点幽默,很绅士,但不少男人在家里颇有些大男子主义。另外德国婴儿出生率不高,据说是因为他们喜欢过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欢拖儿带女。

END

中西爱情观PK 

相信真爱仍是观念主流

中方传统内敛,西方浪漫奔放,世界各地爱情观念大不相同。比如中国人在婚恋上具有传统观念,讲求门当户对,西方则更注重情感层面的随心所欲;中国人婚姻一旦出现裂缝,双方仍会尽力修补努力挽回,西方则认为爱情逝去便爽快分手;中国人不擅长情感表达,相对含蓄,西方则坦率直接,热情奔放……

国内最大的严肃婚恋网站世纪佳缘CEO、情感专家龚海燕分析认为,中西方尽管在爱情观念上存在不少差异,但总体来说中国人具备的一些传统婚恋观念,在世界各地同样具备,只不过受西方文化熏陶的青年男女,更喜欢挣脱传统束缚而已。另外,相信爱情、不断追寻真爱的精神,在世界各地依旧普遍存在,不失为一种难得的美好。

END

专家观点

坚持东方温情,吸取西方坦诚

“坚持东方的责任与温情,吸收西方的坦诚奔放,同时相信真爱的存在,并主动追求,这才是真正美好的爱情观念。”世纪佳缘CEO、情感专家龚海燕说。世界各地爱情观念尽管迥然不同,但完全可以将其融合贯通,吸收各地观念精华部分,最终总结出符合中国人观念,同时也相对合理美好的爱情观。当然,在这其中,总有一条是必备法则,那就是始终相信真爱的存在,相信即便这过程相对漫长艰辛,也会有最适合的另一半在不远处等待你的到来。

同时,龚海燕认为,婚姻恋爱是终身大事,既不能单凭一时的感觉冲动而草率决定,也也不该畏首畏尾不敢追寻。对于文化与传统都相对含蓄的中国人来讲,最理想的婚恋状态应该是以爱情为基础成立婚姻,同时在婚姻的维持与经营中,加入友情、亲情、责任、义务、善良、宽容等种种中国文化中的优良美德,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爱情才能逐渐升华,而婚姻也将变的温馨快乐。

END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

白色是浪漫的法国婚礼的主色调,无论是布置用的鲜花,还是新娘的服饰,乃至所有的布置装饰,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国人眼中的婚姻是纯洁无暇的。

婚礼上,新娘子必会准备名为“WeddingArmoire”的柜子作嫁妆,柜上刻有手工精细、象征健康以及繁荣的图案,是以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称,而新人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称。

扩展资料:

法国婚礼观的变化。

近年来,法国青年结婚的平均年龄趋向年轻化。

他们不再多愁善感、顾虑重重,而是比较讲究实际,正视现实生活。新娘不再受习惯势力的束缚,并不希望将自己的结婚礼服传给她朵来的女儿和孙女。

未来的后代将长得又高又大,可能那时他们压根儿穿不上这件礼服呢舀而且,套婚礼服的代价并不亚于度蜜月的或者筹建小家庭的费用。

因此,新婿认为,耗费如此一笔巨款,购置一套婚礼服,仅仅只用子转眼即逝的几个小时,实在有点不合算。

于是,许多新娘讲究实惠,到专门商店丢租借新娘婚礼服,也可为新郎借到晨礼服、前下摆向后斜切的燕尾服和夜礼服了更有神妞广大者,巧妙地与时装商店挂上勾,居然可租借到时髦服装,将钱节省下来,用作象常开支。

人民网——盘点5大有趣异国婚礼习俗 法国白色浪漫婚礼遭追捧

中国知网——法国婚礼习俗

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法国人都失去了工作,只依靠着社会保障救济勉强维持着生活。而众所周知,生育小孩需要花费很大的钱财,所以年轻人们才没有生育动力,他们连自己好好地生活下去都无法保证,所以才不爱生小孩儿。在疫情的冲击下,环境的不确定性。一直在加大,大家对于未来的掌控性也没有把握。所以人是不可能在没有自己完全把握的情况下,做好规划的,尤其是像生小孩儿这样重大的人生计划,所以他们把要小孩儿这个计划推迟。

而且随着疫情的扩大,人们都被封锁在家里,很多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多被禁止,所以单身人士也无法碰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分娩诊所的大批关闭也是法国人不爱生孩子的一个重大原因。法国出现这样婴儿荒的局面令大家都非常的震惊,因为法国虽然生育率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对于欧洲国家来讲,生育率可以说是最高的,今年却因为疫情的原因达到了二战以来婴儿出生到最低水平,让大家都非常的吃惊不已。不仅仅是法国,还有很多的一大批国家都面临着婴儿荒的局面。比如说日本,他们现在社会的形势非常的严峻。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会中已经很少可以发现年轻人了,大部分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还人在街上工作,让大家都非常的感慨。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且他们的社会就业也逐渐饱和,年轻人想要跨越阶级非常的困难,他们也不想生下小孩儿,让他们受苦。

而现在年轻人的思想也非常的开放,很多年轻人都愿意接受丁克这样的家庭理念,所以也不想要小孩儿。如果不生育小孩儿的话,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何乐而不为呢?而且他们小孩儿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好因为他们国家的社会养老体系以及非常的完善社会福利,非常的好从住院到去世都有非常大的福利与保障。老人们都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因为国家会给他们发放一定的资金,让他们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生活状态,所以没有孩子对于他们没有太大的影响。

在中国很多人需要孩子的原因就是为了给自己养老,如果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发展到那个水平的话,中国的生育率也会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而且现在的女性知识化程度不断在提高,他们也不愿意为了生孩子就放弃自己的誓言。如果生孩子之后,她们就不能随意的离婚,因为离婚会对小孩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那些离婚带孩子的妇女,大部分人生活都非常的艰难,所以很多事业女性也会选择不生孩子。这不仅仅是日韩欧美国家,现在中国的生育率也在不断的降低,因为中国的年轻人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无法给自己的下一代确定的未来,社会的大环境,也影响到了她们的生育观。

更愿意赞美,也更渴望分享。法国人很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男人觉得女人很美、很可爱,他会直接说出来,跟亚洲情人的内敛比起来,更愿意对另一半给予称赞。另一位则说:我们不浪漫,而是比较感性。原因是他们在意生活品质,喜欢和情人分享各种感官体验,也因为民族性使然,比较少有逃避讨论沟通的状况发生。换句话说,他们的浪漫,并不是我愿意为你牺牲一切,而是我渴望与你分享一切。

另一个给予法国男人很浪漫的原因,来自于法国男人至今仍多少坚持的Galanterie(较接近的翻译为殷勤)。该字源于17世纪的法文,原来是指骑士在战场上的英勇行为,现在则多指男人在所有动作和言语中,皆以女性为优先考量的礼貌准则。该原则可延伸到赞美女性、帮女性开门、给予女性优先路权、礼让公共座位给女性等。这样的观念在各个年代都有其争议:18世纪时哲学家卢梭曾批评这样的观念给予女性过高的重要性与评价;而在西蒙波娃眼中,Galanterie只是父权社会的陋习,企图把女性绑在附属地位。

即使如此,法国男人仍把它当成一种对女性基本的礼貌。曾在巴黎日本餐厅打过工的我,对此有很深的感触。餐厅时常有人点整瓶红酒,而桌边侍酒的基本步骤就是要先到两三口请该桌主人品酒,同意后再一一倒给该桌其他客人。日本桌的主人绝大多数是年纪最长的男性,品酒的主人几乎不可能是女性(除非年纪相差悬殊),时常不用加以询问就能判断出来。一天来了一桌法国人,有男有女。在倒第一杯酒时,我习惯性把酒瓶凑往该桌张罗点餐也较微年长的男性,但他却立刻大手一张盖住杯口,跟我说:该让女士优先喔。这让我猛然意识到法国「女性优先」与亚洲的传统观念有多么不同。在我的观察里,尽管对于Galanterie的女权争议不断,多数的法国男性仍以保有尊重女性、女士优先的原则为荣。

开放自由的性爱,其实是很晚近的事。大众对法国人的另一个印象,就是对性爱相当开放。的确,法国如同许多北欧西欧南欧国家,相对于亚洲国家,对性爱是相对开放的;但跟邻近国家比起来,法国却又保守了一点。几年前TNS Sofres一个针对法国女性的有趣民调显示,只有41%的法国女性能和朋友轻松谈论性,且仅44%的女性能轻松和伴侣谈论性爱。一份严谨的研究指出,法国人对性爱议题的解放是这几年才开始的。

 一、牙疼如爱疼

 当人们牙疼的时候,法国人就会说:哦,这是爱疼了。一开始我想不通:牙疼和爱疼有什么关系呢细细一品,觉得这个说法挺有道理的。中国有俗话说牙疼不是病,可疼起来要你的命。牙小疼则让人吃不香睡不甜,哪怕对着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牙大疼就足以让人寻死觅活的了。爱何尝不是如此呢,爱小疼则让人辗转反侧、茶饭不思,爱大疼却也是能够把人命都要走的。看看这古今中外多少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哪一个不是可歌可泣、可怜可叹得惊天地恸鬼神的!从中国的梁祝化蝶到西方的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哪一场爱情大疼中没有疼出人命来的呀所以,觉得牙疼就是爱疼这个说法既贴切又浪漫。想想看当一个人牙疼时,如果把牙疼当成爱疼来品,那么牙疼过一回的人,一定会更加懂得保护自己的牙齿。悟性更高些的人,牙疼了一回后,也许就会更加珍惜和呵护自己的爱情了。毕竟此疼彼疼皆性命攸关啊!所以牙疼的时候,请品品自己的爱情吧!

 二、生命中的男人和女人(l‘homme de ma vie ou la femme de ma vie)

 有人说,法语是上帝发明的一种专门用来谈情说爱的语言。我学了法语后,发现这话却也很有道理。这种语言不但优雅高贵,而且充满了甜言蜜语。法国人对妻子的爱称多不胜数:我的爱人、我的心儿、我的宝贝儿等等。但是最正式的称呼是我的女人或我生命中的女人。这个称呼相当于中文里的妻子一词。法国人向别人介绍他们的妻子时就说:这是我的女人。喜欢煽情点的人还会说:这是我生命中的女人。也许我本身就是那种喜欢做女人的女人吧。爱极了法国人的这种说法。每次看法国的肥皂剧,听到男主角动情地示爱:在滚滚红尘中,我终于找到了你,嫁给我,做我生命中的女人吧……听到这样的台词,我这种小资女人总免不了要替女主角陶醉一番。多么浪漫多么动听的语言呀:妻子生命中的女人。在法国,男人们把母亲看做第一个生命中的女人,形容自己的母亲时,法国人通常会动情地说:母亲我第一个生命中的女人。生命中的女人的反义词是生命中的男人。也就是说,做妻子的也完全可以煽情地告诉任何人,这个男人就是我的男人或我生命中的男人。在法国,当我向别人介绍我的丈夫时,我也总是矫情十足地说这是我生命中的男人。既然可以冠冕堂皇地煽情为什么不尽情煽情呢!反正,法语这种语言本来就是上帝打算用来谈情说爱的。

 三、漂亮母亲(belle mere)

 古今中外,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向来都是极其微妙的:两个女人同时爱着一个男人确实一件很麻烦的事。这点上,完全可以从各国的语言中瞧出些端倪来:丈夫的妈妈,中文称为婆婆,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尊称。这个尊称是很符合中国国情和东方道德规范的。在这个称呼中,长幼上下之关系自然不言自明了。不过,倘若是要抠字眼的话,这个称呼恐怕是不能让怕老的女人感到愉快的。丈夫的妈妈,在英语里面被称为法律上的妈妈(mother-in-law)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如果不是法律上的关系,那个给自己丈夫生命的人确实是不能被称做妈妈的,做婆婆者凭什么当媳妇的妈妈凭的就是法律上所承认的那种关系。可是,我却是不满意这样的称呼的:毕竟感情解释得过于理性就会显得冷酷无情了。在这个称呼上,德国人就更损了,他们把丈夫的妈妈称作假妈妈。这话让人听着心中真不是个滋味,虽然这个妈妈确确实实是假的她必竟没有给予称呼人生命。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我心中暗自感叹:德国人果然严谨得毫无情趣,真真假假非分个清清楚楚不可。用我一个外族人的眼光来看,在感情面前,实话直说有时却不能算是一种美德的。自己儿子的老婆总在提醒自己是她假的妈妈,这多少都会让假妈妈感到别扭的:本来这个妈妈当的就很心虚了,却还得整天被人提醒自己是在冒充人家的妈妈。这一来,婆媳关系还能好到哪里去呢!在这点上,法语的说法是最让人心花怒放的了:丈夫的妈妈漂亮母亲。这话足以让任何一个女人都要高兴上半天的了。毕竟越老的女人越愿意漂亮这个形容词使用在自己身上的。不过西方人倒不象中国人那样把称呼看得过重。法律上的妈妈和假妈妈这样的话,他们也只是背着当事人来说说罢了。面对面的时候,当事人间都是直接称名道姓的。做婆婆的可以直接叫媳妇的名字。做媳妇的也大可以直接叫出婆婆的姓名来。这样一来,等级和长幼观念就比较淡些。婆媳的关系也显得相对简单些。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使我十分多余地为说英语国家的人松了口气:总算不必当面提醒人家:你牛什么牛你只是我法律上的妈妈罢了,没有了法律上的关系你也就不是我的妈妈了。我还更是为德国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总算不必当面就告诉人家:你拽什么拽,你不过是个假妈妈罢了,还自以为是真的妈妈了呢。可是同时我又觉得非常遗憾,在法国,这么美丽的称呼却不能直接使用在当事人身上。浪费这样的甜言蜜语就太辜负上帝创造法语的苦心了。所以我决定不再入乡随俗。我决定把这个美丽的称呼直接用在我婆婆的身上。又因受中国传统习俗的影响,我从不愿对自己的婆婆直呼其名,就把漂亮母亲这个称呼引申为漂亮妈妈。背后和别人谈论她,我就按法国人的习惯说是我的漂亮母亲,当着婆婆的面,我就直接叫她漂亮妈妈。她老人家听了,果然每回都笑得合不拢嘴的。抱住我就亲个不停,全然不记得我们是情敌这回事了。于是,我发现法语不但适合用来谈情说爱,而且还适合用来拍马屁。用来拍那些法律上的假妈妈而实际上却是婆婆的女人们的马屁,尤为适合。

 四、喜欢行狗屎运的法国人(Je te dis merde)

 法语中有很多词汇和句子只适合在熟人之间使用。法国有一个国骂:Merde,直译为狗屎。但意思和中国的国骂却是大同小异的。在法国,碰上别人要去办某事,我总是喜欢说一句:祝您好运(bonne chance),自以为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不料后来却有法国人告诉我。对不太熟悉的人,祝您好运是句礼貌的用语。但是,对于非常熟悉的人之间,祝您好运这句话就显得太不够意思了。对于熟人,不宜祝他们行好运,而应该祝他们行狗屎运(Je te dis merde)。这样的话的确是让我这个老外目瞪口呆的,在国内行狗屎运这样的话,让人听是心里总不是滋味。虽然那也是一种运气,但总是含有一些贬义的。在中国行狗屎运这样话,当事人用来自我解嘲可以,旁观者背后用来发泄自己酸溜溜的妒嫉心理也可以。但是当面告诉当事人,他们所行的都是狗屎运。我估计,再亲密的朋友间也会心生不快的。但是法国人却偏偏喜欢行狗屎运,而且还喜欢让别人都祝他们行狗屎运。细想想,法国人还是比较现实的,狗屎运又怎么啦又不是人人都能行狗屎运的。所以,既然法国人如此喜欢行狗屎运,那我也只好当面祝他们都行狗屎运了。只是每次祝别人行狗屎运之后,我总会躲在中国的文化习俗里偷笑:行狗屎运吧,您!

 五、婚礼

 法国人的婚礼既传统又随意。一般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日,从早上9时至下午5时之间。一般的法国人都喜欢选择在周末结婚。这样便于更多的亲友们前来观礼。

 在市长的主持下,夫妻双方在婚书上签名后,婚姻在法律上就有效了。尔后新人即可到天主教堂举行婚礼的宗教仪式。最后是大宴宾客。原来在电视上看到西方人的婚礼,觉得在教堂举行婚礼是既浪漫又神圣的。不料到了法国后才发现,只有女人和老人才会喜欢这种结婚方式。法国的年轻男人恨透了这样的事。丈夫的很多朋友总是愁眉苦脸地对我们说:我不反对结婚,但是我讨厌在教堂里结婚。讨厌听那个假正经的家伙(神父)问我是否愿意生生世世,无论生老病死都要和自己的伴侣在一起。这样的鬼话除了用来应付宗教外,就是用来骗女人的了。可是,要骗女人也罢,还要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冠冕堂皇地骗。我受不了让自己穿的人模狗样地在教堂里被侮辱自己的智商。所以,我宁可不结婚也不上教堂去结婚。女人们是不明白的,我们男人害怕的不是结婚,我们害怕的是进教堂……不过,牢骚归牢骚,年轻人最后结婚的时候,终归还是得乖乖地跟着自己的准老婆走进教堂里去的,在爱情面前,全世界的女人都是一样愚蠢的。情话无论从哪个男人(包括神父)嘴里吐出来都是动听的。这样的话听多了之后,我总是象那只没有吃到葡萄的狐狸那样,酸溜溜暗自地庆幸自己没有在教堂里冠冕堂皇地上当受骗。在法国人的婚礼上,宾客们往往都喜欢把与新人的职业或爱好有关的东西拿到婚礼上来摇摆,以表示祝贺。比如,爱好弹吉他的人,他们的朋友就会带来很多吉他,对着新人摇摇晃晃的。一开始,我觉得这倒是个别开生面的风俗。不过等我在心里暗暗把这个风俗以此类推开来后,我这个老外不禁又有些多余地担心起来了,这是不是就可以说,环卫工人结婚时,他们的同事就可以把扫帚和垃圾桶都拿到婚礼上来摇晃呢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参加环卫工人的婚礼,因此也没有机会考究和证实这点。不过,倘若法国人果真如此浪漫,我也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这个民族的人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高远 法国是一个以“开放自由”理念享誉世界的国度,行为的开放,思想的自由,历来是法国民众引以自豪的资本。但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它最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社会责任感和所谓道德底线。这与意识形态无关,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公认的“道德尺度”和“社会态度”。 千百年来,法国主流社会对同性恋族群一直是持排挤和打压态度,同性恋族群长久以来就是邪恶和异端的代名词,为人们所唾弃与不耻。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法国政府还不承认同性恋族群的“合理性”,同性恋者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的开明,法国同性恋族群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1981年,法国社会党上台不久,政府通过修改法律,废除了“同性恋罪”。1999年,社会党为同性恋和同居者问题立法,承认同性或异性同居者的合法地位,使同性恋族群在社会保险、住房、税务、医疗等方面,可以享受类似传统婚姻夫妻那样的待遇和保障,这些也都得到了很多法国人的支持。 当今法国社会,大众百姓已不再视同性恋者为洪水猛兽,舆论也不再将其看作异端邪说。同性恋族群也在维护已获得权利的同时,继续要求“立法惩处对同性恋的歧视或侮辱性言论”,争取在宪法中写入“不带任何性取向区别的平等原则”。可是,就在这“行情看涨”的情况下,同性恋族群的这一诉求好像刚出海的轮船遇上了暗礁,法国政府和民众对同性恋结婚等问题上持否定态度。 那么,法国为什么不允许同性恋结婚呢?既然同性恋族群已经获得了“类似传统婚姻夫妻那样的待遇和保障”,那去掉“类似”,向“传统婚姻夫妻”迈进,不是咫尺之遥的事情吗?如此“简单”的事情因何反倒无法向前?我个人认为,究其根本,原因有三:第一、是宗教信仰观难过,法国是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国家,天主教的教义,把同性恋视为“异端”,千年的宗教积习,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就能推翻和重新构建的。 二是社会道德的束缚。法国社会,在开放自由理念的背后,是根植于传统道德规范之内的“有条件”的宽容,任何新事务的发展必须具备道德规范的沃土,不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一个新观念的形成,都需要人们道德理念上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 三是大众自身利益使然,任何社会中的一个群体,每一份子在考虑集体利益之前,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以法国大众对同性恋的态度而言,假如同性恋族群的进一步诉求影响到支持者们宗教信仰的主旨,那么,对方支持你是为什么呢?同性恋族群所要求的“立法惩处不同意见者”,宪法写入“不带任何性取向区别的平等原则”等条款成功之日,可能就是大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之时,这些都是大众百姓不愿看到和承认的。以上种种原因,应该算是法国同性恋族群所遇暗礁的症结所在。 仅就法国同性恋结婚问题而言,如果被支持者们首先考虑到支持者的利益,考虑到他(她)们要求是不是超过了对方信仰的承受力?是不是触及到了对方心理接受程度和道德底线?假如没有考虑到的话,那么就可能遇到适得其反的结果。就像目前法国同性恋族群所遇到了的暗礁,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是法国政府、民众和同性恋族群要仔细考虑,三思而慎行的问题根本。

东方女孩在法国很受欢迎,不过不少人都是玩玩而已,要小心。

很多人都说法国人花心,其实应该说他们和我们的爱情观不同。法国人的结婚率很低,相比之下离婚率很高。对他们来说结婚只是一张纸,外加去市政府排队交钱,所以法国人同居的现象很正常,那些没有结婚的夫妇的生活照样很幸福,而他们的孩子不会因为父母没有结婚而受鄙视,这点与中国很不同。法国人不会因为婚姻而委屈自己,对他们来说两个人不相爱了就应该分开,那种什么婚姻的责任感和他们是说不通的。

有些事是见仁见智,但如果你要找的是一段安安稳稳的亲情似的爱情,在法国人身边时找不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576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