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婚龄从20岁降低到18岁,增加了两年育龄,从理论上提高了生育的可能性。但是,中国人不愿意多生孩子,与婚龄有关吗?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根据数据显示, 从1990年至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从214岁提高到257岁,平均初育年龄也从234岁提高到了268岁。
也就是说,虽然法律规定,女子20岁即可结婚,但实际结婚年龄却比法定年龄高出57岁!而初育年龄自然后推07岁(9个月)。这说明什么?并不是法律限制导致“晚婚”,更不是法律限制导致晚育。这里面,自然有其经济与社会根源。
晚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根据数据统计,女性初婚年龄达到257岁,对应的男性年龄应该还要大点。中国男女结婚晚的原因恐怕是如下两个原因:
(1)受教育程度提高----我国目前年出生人口约1500万左右,而大学每年招生规模即达600多万,再加上研究生、博士生及各类职业学校,半数之上的人都会接受高中之后的教育,毕业之后年龄就在22岁之上,更有硕士、博士毕业之时年龄接近30岁了。结婚,大都会等毕业及工作稳定之后。如果早结婚,那要多高的离婚率呀?!
(2)房价太高----丈母娘拖了婚姻的后腿。
前些日子,有一个电视节目,著名国脚范志毅在谈到选择女婿的标准时说:在上海没有房子,别想娶我女儿!范志毅选择女婿的标准,恐怕和天底下的丈母娘是一样的。
有调查数据可以作为证据,2018年末,上海、浙江的结婚率为全国倒数前两名,上海结婚率为44‰,全国最低。另外,天津、广东、北京等沿海发达地区结婚率也较低。
结婚率最高的几个地区是西藏、青海、安徽、贵州等欠发达地区。贵州2018年结婚率达到111‰,全国靠前。全国结婚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区,这一数据相差一倍多。
假设人口结构差不多的情况下,结婚率低,说明在应该结婚的年龄段内,选择结婚的人少,初婚的年龄高。对比以上两组数据,会发现上海等地房价偏高,而婚房是结婚的必须品。在上海、北京等,攒足首付,找到一个愿意共同还贷款的人,容易吗?
相对来说,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购买一套婚房相对容易点,所以,他们结婚就早,结婚就多。
为何生育率如此之低?
还是有一个数据:
2018年,上海出生率为72‰,辽宁为639‰,天津为667‰,这些地区城镇化率较高。
2018年,青海出生率为1431‰,安徽为1241%,广西为1412‰,这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是很高,人均GDP在全国并不靠前。
这个规律与结婚率是相同的,越发达地区房价越高,结婚率就越低,生育率同样低;反之,也成立。
这说明,房价已成为人们不敢生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教育支出、医疗保险的不完善,让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感,也是不敢生的一大因素。
答案:根据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成都市的结婚率为621‰。
解释:结婚率是指每年结婚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是衡量一个地区婚姻状况的重要指标。成都市的结婚率为621‰,意味着每1000人口中有621对新人结婚。这个数字与成都市的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
拓展:与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市的结婚率算是较高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平均结婚率为72‰。不过,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或不结婚,因此结婚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为什么上海生孩子的意愿这么低
上海的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持续低迷,让不少人感慨,“为什么上海生孩子的意愿这么低?” 对于上海这个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的大都市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如:广东提出在广东工作、居住一年以上的夫妻,即可享受生育假;河南规定父母双方均在老家工作生活,夫妻双方都可以在老家休产假3个月…… 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科技、金融、贸易、航运和国际教育等领域的中心城市之一,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却依然“生不起”。 2019年上海市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4100人。全国出生人口为1223万人,而上海出生人口只有198万人。即使考虑到育龄人群中不少人还没结婚或暂时不想结婚生育,上海也已是全国出生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而这并不是个例。
01上海需要更多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不愿意生孩子? 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在生育上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比如,过去在很多人看来,“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是一种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观念,所以人们会更倾向于多生孩子。但如今,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除了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考虑到传宗接代的观念和家庭养老等现实需求外,人们更看重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出现了变化。 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生人口下降是明显趋势。以2020年为例,2020年全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9年减少63万人,下降幅度为56%。 而其中20-39岁年龄段占比在2005年达到峰值后就开始逐年下降。 同时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和生育率水平的不断下降,未来我国人口数量将逐渐减少,并且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02教育和医疗是最大问题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三年里,上海市0-6岁儿童的入园率分别为862%、868%和922%,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率分别为993%、997%和981%。也就是说,上海在教育上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医疗依然是困扰家庭的难题。 根据2021年6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目前0-6岁儿童入园率已达到953%,其中学龄前儿童入园率已达945%。这一数字与联合国提倡的“人人享有健康和福祉”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据统计,从2011年到2020年间,上海0-3岁儿童入园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而3-6岁儿童入园率则下降了10个百分点。同时上海0-3岁婴幼儿总人数从2017年的30581万人下降到2021年的28734万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上海0-6岁儿童数量没有增加。
03生育成本高,但不一定养得起除了经济压力外,上海也面临着更多的生育成本。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等四项的平均支出为10281元,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占605%,衣着占比为151%。 而上海在这四项消费上分别为1246元、1072元、947元和363元。 也就是说,除了食品烟酒的支出,上海居民在住房和教育上的消费支出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导致了很多家庭不愿意生育。 另外,从2018年到2019年间,上海有约70万人正在申请二孩、三孩的福利补贴,但一次申请成功的只有52万人。 这意味着将近7成的人只能选择放弃二孩和三孩的福利补贴。
所以很多年轻人选择不生孩子,还有很多人再观望希望政府可以推出更多的生育补贴政策。
你好,结婚最理想的年纪女孩子最好在24岁左右结婚,男人最好在30岁左右结婚最好,因为女孩子牵涉到下一代的问题,25岁左右是最佳生育期 男人成熟时期一般都是在28岁之后,这个阶段男人开始事业小有成就,社交范围和关系网络相对固定。并且此时的男人也厌倦了单身的生活,对于组建家庭也有尝试的兴趣。他选择的人生伴侣是锅碗瓢盆上的浪漫,家庭的稳定系数比较高。
二、法定结婚年龄
中国大陆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中国婚姻法关于婚龄的规定,不是必婚年龄,也不是最佳婚龄,而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是划分违法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只有达到了法定婚龄才能结婚,否则就是违法。
三、结婚男人和女人相差几岁最好
1、年龄相似的婚姻,也许会有聊不完的话题,相对隔阂一般较小,更有利于爱情的培养。爱情是维系婚姻的基石,而彼此了解与懂得便是爱情始终保鲜的方式。因为了解,所以所有的付出才不会枉费,因为懂得,所以所有的努力才不会被辜负。志同道合也是一种幸福。
2、女人的心理年龄普遍比同龄的男人要成熟,找一个比自己大两三岁的男人,既不会产生隔阂,又能成熟相守。爱情不是容忍与迁就,只有对于生活,对于未来,有着相同的追求与规划,才不至于让爱变成负担。
3、年龄差距较大,所建立的相处模式,可能会形成一种“互补”的形式。爱情就像一首旋律动听,歌词直击人心的歌曲,起承转折中带给人不同的体验。而崇拜的爱也是其中一种。满怀着少女的崇拜与爱慕,可以令爱情始终保鲜。
4、婚姻里,女人比男人的年龄大,男人在婚姻中的幸福指数会更高。在婚姻里,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并不需要拿来比较,而是付出会被尊重,努力会被体谅,得到也心怀感恩。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自然选择结婚的年龄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什么年纪结婚适合还是按照自己的情况而定才是最好的结婚年纪。
中国结婚率明显下降,原因主要有三点:
1、对婚姻的看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可能在上个世纪大家觉得婚姻是每个人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结婚生子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新世纪的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要为自己而活,结婚生子再也不是人生的第一选择。
2、婚姻不再被大家当作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因为封建思想的影响,可能在父母那一代觉得结婚是必须要完成的事。
3、愿意花钱在自我的提高上。现在的年轻人活得通透且明白,他们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可能陪自己到老。
近年来,年轻人越来越“不着急”结婚了。中国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
专家分析认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原因。
剩男剩女越多的城市越发达?
从2013年达到顶峰之后,中国的结婚率似乎进入了一条漫长的下降通道。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这一点,在中国民政部近期公布的一季度结婚数据中再次得到验证。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结婚对数为3017万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1万对,降幅为57%。
而从不同地区来看,今年一季度结婚率最高的是贵州、宁夏、西藏等地,而结婚率最低的几个地区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除江苏等个别省份之外,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结婚率普遍偏低。
这背后原因是什么?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最主要的是适合结婚人数在下降。“如果按照22岁年龄看,相当于1996年出生的人进入到可以结婚的阶段。但是当时人口出生率在快速下降,这意味着后续几年达到结婚年龄阶段的人会迅速减少。”
今年一季度中国结婚对数为3017万对。这一数据相比2017年一季度的3198万对,2016年一季度的345万对,2015年一季度的360万对,2014年一季度的4128万对,2013年一季度的4282万对,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尤其是和2013年相比,跌幅达到295%。从年度数据看,2005年到2013年,结婚率持续上升,从63‰上升到992‰。但此后结婚率进入下降通道,2017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6‰。
为什么结婚率在不断下降呢?这一方面和此前的人口出生率下降有关。数字显示,1996年的中国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1698‰,相比1987年的2333‰,已经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
从地区不同的数据来看,结婚率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2017年结婚率最高的前五大地区,分别是贵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而从人均GDP看,这些地区在2017年的人均GDP均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
而在2017年,结婚率不足07%的地区,包括北京、广东、河北、辽宁、湖南、山东、江西、天津、浙江和上海,有6个地区在2017年的人均GDP超过7万元,其中3个地区超过10万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认为,经济条件越好,对于单身和各个生活方式一般来说会越宽容。“现在社会越发展水平高,社会越宽容,社会越多元化,不结婚单身或者随时离婚,都是个人选择。”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副主任马春华说,对于很多国家而言,结不结婚并不重要,重要的生育率是否高。“但是不同的国家制度不同。在法国等国,未婚是可以生孩子的。但是在东亚国家,未婚的情况下生育不太被允许。举例说,日本家庭非婚生孩子不容易拿到养育儿童津贴。对于中国而言,未来个税按照家庭征收的话,有利于促进个人结婚和生育。“很多国家都是以家庭征收个税,这是能促进婚姻和生育。”
女性地位趋高 心态转变致使结婚率下降
2015年30至34岁女性不结婚比例比1990年提高10倍左右
同时,专家认为,结婚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选择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的比例在上升,尤其是女性。
综合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前瞻网报道,如果选择放弃一样东西而保持继续幸福的生活,那么崔舒心(化名)会放弃婚姻。这位29岁的女士在北京的一家全球性公关公司担任董事,她不想在不久之后与男友结婚,不像她的母亲,在20岁就结婚了。
“我想专注于职业,”崔舒心说,并补充说她正在写她的第三本书。“在建立一个家庭之前,你必须首先安顿好自己的生活。”
崔舒心并不是唯一这样想的人。结婚率下降这种趋势在发达经济体中已经很普遍,对中国影响则严重得多——要减缓人口老龄化和推动与家庭有关的购买消费行为,结婚率的高低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婚姻的下降,部分原因是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但最主要是由于中国女性的心态转变。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转化为越来越多的机会,女性不再将婚姻视为安全之路。他们延长了教育和职业生涯。而早在2007年,27岁的未婚女性就被称为“剩女”。
原新透露,据他了解,在2015年,中国30岁至34岁女性不结婚比例在6%左右,比1990年左右的数字提高了10倍左右。原新表示:“中国社会对于不同生活方式肯定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合伙人。”
政府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新婚人数下降67%至1140万人,这是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下降。与此同时,自2012年以来,离婚率连续上升,2016年增长8%至416亿。
石智雷认为,这背后反映出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女性地位高的地方,结婚率会低,而离婚率会高。中国结婚地域差距就反映了这一点。同时不同的国家结婚率和离婚率差异大,也与文化有关系。”
香港社会学家桑迪也表示,离婚率飙升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所改变。
“女性现在不愿意容忍不幸的婚姻,”桑迪说。“她们更独立,更具财务能力,如果事情出错,她们可以选择退出。”
有房才有婚 城镇化进程加速或是推手
在经济方面,结婚率下降增加了支出的不确定性
城镇化带来的压力同样是导致结婚率下降的一大原因。
综合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前瞻网报道,从1990年到2010年,超过25亿人从农村迁移到中国的城市。 这次大规模的移民对中国千禧一代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岁出头的中国千禧一代现在居住在城市的几率是30年前的三倍。 在英国同一时期,年轻人的城市生活水平仅上升了三个百分点。
考虑到中国房价暴涨,他们的婚姻前景进一步复杂化。买房是一个长期以来的传统,即一个男性必须能够提供房子和汽车才能结婚——这并非易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教授Yu Jia认为,经济负担意味着男人在攒够钱之前不会结婚,导致“剩男”越来越多。
“我结婚的人必须比我赚更多的钱,因为我不希望我的丈夫拖累我的生活,”在北京一家全球性律师事务所工作的27岁女性Allen Yang表示。“如果我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我不介意保持单身。”
所有这些都使中国难以化解它的人口计时炸弹:到2050年,1/3的中国人预计会超过60岁。
原新说,在经济方面,结婚率下降增加了支出的不确定性。有争议的是,单身人士在家用电器和家庭相关服务上花费少于已婚家庭,促使企业销售冰箱和电饭煲等便宜和小巧的产品,及建造较小的公寓。
“所有这些都可以让人们在没有结婚的情况下过上舒适的生活,”咨询公司Mintel的高级生活方式分析师Alina Ma说。“这意味着他们在单身状态下会保持更长时间。”
此外,还有专家认为,结婚率降低与经济发展也有间接关系。中国人均GDP将接近1万美元,将逐步进入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行列。
数据显示,中国千禧一代占据了绝大多数人口,尤其是生育期人口。但千禧一代对婚姻或生孩子的兴趣不大,虽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生育率的下降还没那么明显,但婚姻和抚养子女倾向于增加家庭支出,让许多人选择不再结婚生子。
社会应尊重多元化选择 但政府层面需关注
离婚率增加也与社会舆论环境以及个人观念更多元开放有关
面对逐年下降的结婚人数,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应多尊重多元化、个性化的个人选择,予以年轻人更多选择空间。
综合大陆央视、北京《人民日报》、中新网报道,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80后”“90后”跟“60后”“70后”明显不同。“经济的发展带来收入增长,互联网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外面社会的变化,了解到世界的发展。对他们而言,结婚生子不再是必要的人生经历,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他认为对于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改变,人们应当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应对推迟结婚、事实婚姻、不婚等给予更多宽容。
然而,相比5年前,结婚人数下降1265万,这一变化仍值得政府层面关注。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较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凸显中国老龄化加速的现状。结婚率和出生率的走低势必进一步加深老龄化社会的问题。
专家建议,针对二者的紧密联系,国家应当重视该问题,认真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比如,可以适当延长婚假、产假,倡导人们平衡家庭和工作,从而促进结婚生育。此外,政府也应推出家庭友好的公共政策,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的财政政策,降低家庭的税务负担;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优秀青年,但是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人难以在年轻时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因此稳定房价、为大家庭提供廉租房等措施将能缓解部分压力。
中国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粗离婚率为28‰。相比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090‰,13年来,粗离婚率逐年攀升。
专家看来,离婚率增加也与社会舆论环境以及个人观念更多元开放有关。“以前一个人提到离婚,周围的人会对此议论纷纷,对离婚当事人形成一定压力,如今,社会环境多元开放,公众对离婚及结婚的决定也变得更加容易,选择也不如以往慎重。”
对此,有观点分析,在更开放的社会环境里,人们做出婚姻和离婚的决定不能轻率随意,但也应该尊重个人离婚自由。
专家表示,一门婚姻若压抑个人情感或者让当事人不满意,离婚后,可能对个人感情和发展更有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