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貌似简单,其实相当复杂,我试试看能不能说得清楚。以上三点具有很大的地域特色,也许只是隔着一条河,习俗都不相同。现根据成都某郊县的一些习俗进行说明。 宗家祭祀:我们这边也有“敬祖先”、“敬菩萨”等等叫法的。宗家,也就是咱们通常说的长房长孙,即第一个儿子的第一个儿子的第一个儿子。。。。。。。中间不管哪一代不是第一个儿子,就都不能称之为宗家。现在在日韩等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仍然保留着强烈的该传统。 这个长房长孙的长房长孙的长房长孙,就叫做宗孙,不管多老多小,都称之为第代宗孙。,否则只能称第代孙。中国发展到现在,因受到的外界观念冲击较大等等因素,该传统已经比较弱化,因此祭祀的程序也有很大的简化,没有了精确的“宗家”定义,只要自家家庭条件及其他条件允许,都可以进行宗家祭祀,也就是前面说的“敬菩萨”、“敬祖先”等。一般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家里修的房子一般都有“桃屋”、“堂屋”,几兄弟中在老大的桃屋里会挂着简易的条幅或纸当做祖先牌位,家里遇大事,如婚嫁、修房起梁、过年过节等会在牌位前摆上丰富的贡品:水果、猪头肉、整鸡、刀头肉、酒、饭等,并点香烛、烧纸钱,家里人要依次给祖先下跪烧纸钱磕头等。城里也有这样的现象,但不如前者那么普及。过程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之前各种贡品的准备。 订婚,我们这边也叫“过门”,一种形式而已,相对婚礼程序较简单。我这里按照最复杂的来说明,也就是上门的一方在家里主要亲戚的陪同下到对方家里面,由对方进行酒席的安排,大致是让家里主要亲戚了解双方已经准备结婚这件事情(男方娶亲、或者女方招婿),酒席招待一般要高标准,否则会被对方亲戚说闲话。被上门的一方家长必须要给上门者准备一个大大的红包,表示十分欢迎对方到自己家里来共同生活,否则对方亲戚也会有闲话,呵呵,复杂吧?如果是订婚后两个人分手了,当初拿到的大大的红包是需要退还给对方的。当然在城市里面相对简单点,双方各自通知各自的亲朋,说XX时间XX地点举行订婚,请他们到时前来,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订婚请的都是一些主要亲朋,范围较小,红包也不可少。当然很多嫌麻烦的家庭都省掉了订婚酒这一环节,比如我,呵呵,双方家长见了面,没有大的意见的话就去领了证,时机合适就直接举行了婚礼。 结婚过程相对最麻烦,差异也很大,哪怕是同一个地方,也有很多差异,但主要程序都差不多。现分步详解。1双方感情到位,领了证,过了门(有的因不到法定结婚年龄,也有先摆酒,后补证的)。 2筹备阶段:包括一系列工作,如:婚纱照、发请帖通知亲朋、酒席的预定、婚庆公司的选择、单位请假等,这些一般是在确定的婚礼日期之前一个月左右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开始进行。婚纱照一般提前3-7天预定,1天之内可以拍完,现在有婚纱照团购优惠的,有的新人会找其他新人一起去拍,价格便宜不少;买请帖、喜烟喜糖,有的还有瓜子,写请帖要和双方父母商量,确定被邀请的宾客名单,有的附送一包烟,有的只有2支,最好亲自交到对方手里;单独准备一些糖、枣子、花生、桂圆、枣子;根据确定的受邀宾客人数去酒店预定花夜酒席和正式酒席数量,确定酒席时间日期(城里因一些限制,会给宾客提供玩耍的地方,一般是在茶楼,这个也要考虑到,不然开席前后那么多人你如何安排?);提前预定酒席用的酒、糖、烟婚庆公司的选择量力而行,选择固定的套餐比较划算,少用鲜花;红包的准备(这个学问大,后面单独讲)。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去采购婚礼服装,男的一般都是西服套装、皮鞋(冬天必备保暖内衣及暖宝宝),新娘服装比较复杂,至少要三套:婚纱、敬酒服、回门服(冬季准备保暖衣、暖宝宝及婚纱外的披肩)以及至少“三金”(金耳环、戒指、项链);提前向各自单位请好婚假;找到合适的伴郎伴娘,确定主婚人、证婚人(单位领导或家族中较有影响的人);确定送亲及接亲的车队;条件允许的可以联系2个可爱的小天使(价格不菲哦~大红包一人一个,有的婚庆公司可以代理,价格200左右一个,由婚庆公司提供小天使服装)等等。当这些筹备好以后,婚礼的准备工作大致就OK了~不要怕麻烦,事虽繁杂,一件件依次做下来也不太麻烦。在农村程序相对简化,一般口头告知即可(省去了大部分请帖及发请帖的奔波,但喜烟必不可少,一般是一包);酒席一般由专门的厨子代理,可选单包(酒席制作工钱,菜、烟酒、糖、调料、干杂等自己采购,但累哦~呵呵,半夜2点就要起来去菜市场买批发)、双包(酒席制作及相关材料,菜、烟酒、糖、调料、干杂等,但价格较贵),一般选单包,自己买东西,酒席用的桌子、凳子、碗筷、厨具灶具由厨子解决。 3花夜。正式婚礼的前几天,一般只要前一天晚上即可。花夜时一般来说新人是不能见面的,但实际上新人可以随便见面,只招待自己这边的亲戚朋友。2种情况,先说城市:婚礼前一天,在预定的花夜酒地点,新人各自招呼自己的亲戚朋友。婚庆公司会在这之前几天告知你们婚礼的具体安排、进行新房的布置,婚礼前一天会请新人一起到酒店进行简单彩排及婚礼现场的布置。亲戚朋友开始吃喝的时候你是没有时间吃喝的,除了彩排,还要安排婚礼当天的花车去洗车、加油,然后由婚庆公司负责装饰。和化新娘妆的地方确定第二天凌晨化妆的时间(新娘妆和婚纱由当初拍婚纱照的影楼免费提供,但另加的服务项目还是要收费的),自己家里的布置一般前几天就开始了,花夜这天要进行一些收尾,所以够得忙的。花夜时伴娘一般和新娘一起,伴郎和新郎一些,分担一些新人无法顾及的事情,跑跑腿、打打杂。酒席散去,新人有一段休息的时间,可以吃点喝点,陪陪朋友。特别注意:红包,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里来详细讲一讲。红包男女双方都要准备。男方要准备的红包有大有小。大红包有给接亲司机的、给小舅子的、小天使的,数量及金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根据路程远近可封:40元、60元、120元(我当时接亲来回100多公里,给司机封的120元+1包好烟,小舅子红包120元,小天使红包200元);中红包:12元、24元(给小姨妹等关系次一点的女方亲戚,也可视具体情况封40、60);小红包(2元、1元2、1元、2毛、1毛、空,哈哈),2元--1元的主要是用来通过“挡轿”的女方亲戚朋友,毛票和空封是用来当新郎被围攻不能前进的时候用来抛洒,花钱开路,呵呵。女方也要准备一些,给男方接亲的弟弟妹妹的是12元+1个碗+1张红手帕,给本方送亲的车队根据路程远近封40-120+1包好烟,等等。 4婚礼:第二天凌晨预定的化妆时间,新娘去化妆,娘家人联系送亲的车队,陆续到位,贴上喜字及“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等(号牌上方一点最好,交警有时候会为难遮挡号牌的行为);新郎梳洗打扮,联系接亲车队及婚庆公司的摄像师到位。两边都要事先准备一些早上给接亲、送亲人吃的东西,汤圆、荷包蛋、牛奶等简单食品。时间差不多,新郎就可以出发了,摄像师会从你出门那一瞬间开始一直将镜头对准你,抖擞精神上阵吧,这一天,你就是绝对的主角!当新郎坐上花车,你会想些什么?紧张?幸福?失落?还是其他?哈哈,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接亲车队快到女方家门口时要放一挂鞭炮,提醒女方接亲队伍到了。女方这时候在干什么?新娘画完妆回来后,送亲的兄弟姐妹开始布置防线,从大门一直到闺房,都有若干人员镇守,新郎至少需要通过大门和闺房2道防线才能见到新娘。具体过程略去不提,总的来说就是拿钱开路,这时候是考验新郎心理素质的时候,既要冲过防线,又要准确地知道兜里红包放的位置,要是中途撒错了红包,后面该拿的人拿不到是不会干的。挡轿的人在房间里会问新郎一些问题,会提出一些合理不合理的要求,但一般都是形式,不必较真,关键是要尽快结束战斗,抱得新人归。挡轿的人会把新娘的鞋子藏起来让新郎找,没有鞋穿是绝对不能出门的。新郎可以利诱、威逼、安插卧底等,就看他如果提前铺排了。找到了鞋子就可以背、抱新娘出门了,这时候是小红包和空红包发挥威力的时候,面对汹汹的人群,一把红包下去就能杀出一条血路来。接亲的队伍也不是没有事干,要帮着新郎开路。我遇到过朋友接亲时请了刑警队刑警帮忙的,哈哈,200多斤的身躯,闺房挡轿的人神都还没回过来,门已经被他硕大的身躯撞开了,省了不少的银子,当然被撞烂的门还是要新郎过后去修的。抱出来到了花车边,新郎就算胜利了,然后剩下的还有程序,给女方父母(有的还要给直系亲属)敬茶,被敬茶的都要给新人准备一个红包(各一个),敬菩萨、敬祖先、女方招待接亲队伍,然后便可以班师回朝了,回去的时候尽量不走来时的路,有的新人结婚,女方会在路上安排一些插曲,比如往河里放鸭子(麻鸭,当然是可以收回来的,回门的时候带回女方娘家)、放鸽子(至今仍不理解为什么结婚要“放鸽子”)、整新郎(恶搞,但最好适度,不能太过分)、送亲车队会轮番拦截花车抢红包(惊险万分,需要你找个驾驶技术相当过关的花车司机,不然要是你的红包在路上撒完了,你如何开路?)等等。到了男方家,给父母敬茶、女方嫂子给新人铺床(大红包)、撒上枣、生、桂、子,并让小孩去滚床(红包),男方给送亲弟弟妹妹发红包(12元),给男方爷爷奶奶、父母等敬茶(红包),(陪嫁的生活及床上用品应该指定专人专车,免得人多手杂弄丢了)。程序走完后,便可以出发到婚礼现场(酒店)去了。打电话通知预定的酒水送到、烟、糖、打火机(火柴)、礼簿及签到笔(事虽小却相当重要,不能忽视,以免手忙脚乱)。然后新人就可以等在门口迎接宾客的到来了。剩下的事情大家都见过了,一般都是根据婚庆公司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昭告天下,你们已结为夫妻。结婚典礼完毕,新娘换上敬酒服依次给来宾敬酒。伴郎伴娘要一直陪同,迎宾时伴郎端烟、伴娘端糖;敬酒时伴郎应很灵活,一手假酒一手真酒,控制新郎饮酒,并为其挡酒,伴娘拿饮料。关于这个假酒瓶,呵呵,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也理解。但是如果你没有准备好,30桌敬真酒你能应付,50桌呢?80桌100桌呢?细节决定成败啊~~所以,这也需要有专人负责的。吃好喝好的亲戚朋友有的席后便离开,有的会继续玩耍,所以实现安排的茶楼就很重要。但是现在也有新人结婚酒席安排在晚上的,宾客席后变大都离开,这样可以减少不小的麻烦和开支。闹洞房的环节很多地方都还有,但已不那么重要了,大家象征性地闹一闹就完事了。婚礼过后第三天,夫妻双方要带上当初的麻鸭“回门”,也就是回到新娘娘家住2天。至此,一次成功的婚礼从策划到实施就基本上全部完成,接下来的日子就进入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但任务还艰巨:双方家长都期盼着早日抱上孙子,尽享天伦之乐,加油吧! 内容太多,难免有所遗漏,请朋友们补充指正。如果该回复对你有所帮助,请给个满意,谢谢~
人类对于父母亲族,总只能注意其一方,这是无可如何的。所以在母系氏族内,父方的亲族,并不禁止结婚;在父系氏族内,母方的亲族亦然;且有两个氏族,世为婚姻的。中国古代,似亦如此。所以夫之父与母之兄弟同称。夫之母与父之姊妹同称。可见母之兄弟,所娶者即父之姊妹。而我之所嫁,亦即父之氏族中之男子,正和我之母与我之父结婚同。古代氏族,又有在氏族之中,再分支派的。
如甲乙两部族,各分为一二两组。甲一之女,必与乙二之男结婚,生子则属于甲二。甲二之女,必与乙一之男结婚,生子则属于甲一。乙组的女子亦然。如此,则祖孙为同族人,父子则否。中国古代,似亦如此。所以祭祀之礼:“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殇与无后者,必从祖祔食,而不从父祔食。”
近亲结婚,在法律上本有禁令的,并不限于父系。如《清律》:“娶己之姑舅两姨姊妹者,杖八十,并离异。”即是。然因此等风俗,根深柢固,法律就成为具文了。
古代所谓同姓,是自认为出于同一始祖的。虽未必确实,他们固自以为如此。同姓与否和血缘的远近,可谓实无关系。然他们认为同姓则同德,不可结婚,异姓则异德,可以结婚,理由虽不确实,办法尚觉一致。至后世所谓同姓,则并非同出于一源;而同出于一源的,却又不必同姓。
如王莽,以姚、妫、陈、田皆黄、虞后,与己同姓,令元城王氏,勿得与四姓相嫁娶。而孙咸,以得姓不同,其女转嫁为莽妻此等关系,后世都置诸不论了。所谓同姓异姓,只是以父系的姓,字面上的同异为据,在理论上,可谓并无理由,实属进退失据。此因同姓不婚之制,已无灵魂,仅剩躯壳之故。总而言之,现在的所谓姓氏,从各方面而论,都已毫无用处,不过是社会组织上的老废物罢了。
婚礼中的聘礼,即系买卖婚的遗迹,古礼称为“纳征”。《礼记内则》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曲礼》说:“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则买妾是真给身价的,聘妻虽具礼物,不过仅存形式,其意已不在于利益了。
1古代“女子出嫁”有几种说法
适 形声字本义是往,至旧时指女子出嫁如《孔子家语·本命》:“女年十五许,有适人之道”再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已适”指已嫁出,“重适”则指改嫁归 形声兼会意字,本义为女子出嫁如:“秦伯归五女”至于女子出嫁何谓为“归”,孔颖达《疏》有云:“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意指女子出嫁至夫家犹如回家此词在高中教材中出现过,明代归有光之《项脊轩志》有云:“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出阁 阁,闱阁古时称公主出嫁元稹《七女封公主制》:“虽稂华可尚,出阁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为女子出嫁的通称。
2古代结婚有几个步骤
答案:需要六个步骤 快乐积累:在我国古代娶妻要经过六个步骤。
第一步,“纳彩”。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去提亲,如果女方家赞成这门婚事, 男方就会送礼物到女方家,女方家收下礼物,表示同意男方的求昏。
第二步,“问名”。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问女方的生辰八字,然后到祖庙占 卜,只有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婚事才能继续进行。
第三步,“纳吉”。卜得吉兆后,男方家会请人通知女方家,缔结婚姻关系。
第四步,“纳征”。在纳吉之后,男方家送聘礼到女方家,算是订婚礼。
第五步,“请期”。男方挑选一个好日子作为婚期,然后带上礼物通知女方 家长,征求其意见。
第六步,“亲迎”。就是新郎亲自到女方家接新娘子完婚。
经过这六个步骤,真正的婚姻关系才算确立。
3古代结婚的步骤
古代汉族婚俗
三成事:
应亲与求亲:男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便由父母张罗求个好亲。首先找媒人,找好媒人后,介绍家里情况,自己要求的目标,给媒人媒礼,展示自己聘财等物。媒人便去到相应的家去说 介绍男方家怎样。若女方父母同意后,可由男方到女方家或女方到男方家去相亲(古代男子女子并不能亲自去 只能由其父母代劳)由双方父母谈话介绍两家情况 男女双方条件等 若双方同意 便会互赠订婚信物 如玉配 等等 或者 若女方同意, 女方便会给男方送上一盏茶 男方认为可以的话喝茶后即在桌上放上“茶钱”(多少不限,但须双数)喝过茶。 就算答应婚事了
订亲:
问名;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双方便会互赠庚帖,上写着二人的名字 生辰八字 年龄 等,作订亲的凭据。
纳吉:定亲后,男方选定黄道吉日来过大礼,过几天后正式行礼
过大礼: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在吉日那天,男方送聘礼,聘钗,婚书到女家求婚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妇将婚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妇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撤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利是。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嫁妆):女方要准备嫁妆在婚礼那天带过去。嫁妆是女方家身份与财富的象征。嫁妆包括 铜镜 各种饰物 金钱财宝等
(婚前):男方祭祖-出门迎娶新娘之前,要先祭拜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女子则在上较前由母亲为其梳洗打扮好 盖上红盖头
成礼:
迎亲:古代婚礼都在傍晚举行。迎亲是整个婚礼的一大 。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带出来交给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离开新娘家前,新郎新娘分别向父母 岳父母叩拜道别。大花轿。六人 八人 十二人抬为佳 新娘到男方家后,由新郎家女眷亲自打开轿门请下新娘 再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也多为女性)将一打成同心结的红绳带交给新郎新娘 二人之间互牵着红绳走进礼堂 忌踩门槛:门槛代表着门面,新娘一定要从门槛上跨过去。并由女童手持铜镜照在新郎新娘身上,以求幸福圆满
拜堂:婚礼的正式部分。在堂前,由仪宾主持 新郎新娘站列 拜天地,父母;夫妻对拜,乐起,礼成
礼后:第二日早晨,新郎新娘一同拜见公婆,新郎也要将家里的所有亲属介绍给新娘 然后 新郎新娘向长辈奉茶,第三日,新娘和新郎同去合祭祖先,新娘便正式成为了这家人,婚礼正式结束。
婚后 新郎还要准备谢媒人的钱 叫做谢媒礼 也可以闹媒人等 表示感谢
古代婚礼叫做“小登科” 因此男女的结婚礼服?睬?庄重多为大红色礼服 男子打扮的庄重 正式 通常在身上披一条红绸巾或戴大红花 新娘着红色吉服 上绣吉祥凤鸾的图案 将头发盘起来 也就是俗称的‘上头’ 化上妆 头戴凤冠
4古代人是如何成亲的
我们都知道,古代人结婚很讲究道,古人把结婚这件大事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古代人认为黄昏是吉时,因此通常会在黄昏举行婚姻之礼。“昏礼”便由此而来。
那么古人究竟是怎么去结婚的呢,且看我下文。上头 古代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己成年。
而女子十四岁成年行“及笄礼”。标示已到婚嫁年龄。
因此成年礼与婚与婚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许嫁之后,女子需要改梳发式,以表示她不再是姑娘,而是待嫁新娘了。
“上头”不只是皆梳发挽髻,而是指整个头部打扮,还要开脸画眉,涂脂搽粉等。此时阴晴此时雨,不知晃年梦何在。
红妆素离廊下客,珠帘冠下难辨人。这首诗写的便是女子上头时的情景。
此时这个女子心里很矛盾,也很难受。不知当年那么梦里想要嫁的人在哪里。
上妆离开后以后就不再是这里的人了,这珠帘下我还认得清那个我当初心里念着想着的那个人吗?写的很悲凉,这是我写的一首诗,送给大家。对于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
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
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着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最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
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古时候结婚的礼数很多、拜堂行礼便由女子进门后陆续开始的。
先是,新娘落轿后,十里红毯铺地,两边是迎亲的人和邻里,随着进入府门、然后随新郎一起进入上堂,也就是所谓的堂屋。古人按照顺序来行礼。
天地为大、高堂坐着的父母次之、最后才是行夫妻之礼。古时候的女子嫁入男方,很多都是父母包办的婚礼,以至于男女双方素未谋面。
而女子嫁入男方,无论男方或女方长的丑俊与否,都不可、也不能反悔。进入洞房后有一道很关键的礼节,便是行交杯之礼。
古人想的很周到。结婚当天,整个屋子里都是大红色,十里红毯,红烛、红窗花、红蜡、红纸、伴随着月下的烛光,若两人在掀开盖头的一刹那就心动了,那也是一种很妙的感觉。
春宵一刻值千金、洞房花烛,究竟有多美,你怎么看?时光书简 以史为鉴,为你讲述时光里的故事。
5古代人如何结婚
旧式婚姻多为封建、包办买卖婚姻,表现在礼俗上十分繁琐,民国以后,渐兴文明结婚,至解放后才废除旧的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
说亲 旧时婚姻多凭媒妁之言,都由男方请媒人先往女方提亲,称“报吉”。女方同意后,交出写有女儿生辰八字的红帖,即“庚帖”,称“出帖”,俗称“出八字”。
男方取得庚帖后,压在祖宗牌位前的香炉下三天,称“压庚”,然后请算命先生算男女生辰八字是否相克,称“合婚”。如五行相冲相克,则退回女方“庚帖”,并附送一些礼物示歉。
新社会实行婚姻自主,但农村不少地区仍流行说亲。城市男女青年大多数为自由恋爱,也有经人介绍而相识,征得家庭同意确定婚姻关系的,称之为“找对象”。
订婚 嘉兴订婚旧称“安心”。合婚后,如婚姻可成,男家即送“安心礼”至女家。
富家送“安心礼”,用一块金玦,上镌吉祥花纹,还有一个金锭、一对金如意,取“决定如意”的口彩。女方受礼称“受茶”,并向男方答礼,然后请至亲吃安心酒,公布婚约。
贫家送礼视经济情况而不同。民国时期,城市有地位人家,订婚亦举行仪式,也有男女双方交换照片的。
旧时男女双方“文定”即订婚后,逢节日男方应送礼到女方家,如棕子、月饼、鸡、鱼、猪蹄膀、糕点等,用竹篮或木篮装盛,故称“送礼篮”。此俗建国后城乡仍流行,但城市为简,一般在中秋和春节男方向女方馈送一些礼品。
准日 即男女双方确定婚期。据《嘉兴府志》记载:“……将婚请期曰准日”。
又据《古禾杂识》记载:“……请期曰准日,则男宅投之以茶,女宅报之以糕,糕必返半焉,谓之两头高”。民国时期,此俗似流行,富裕男家须购办首饰(金戒、手镯等2至4件)、果盒(盒内分两框,一置桂圆,一置茶叶)及聘礼数十元至数百元,由媒人送至女家。
女家亦备糕盒及和合(传说中的和合二仙人)一座(置玻璃盒中为绸或纸制成),座下红绸包庚帖,回赠男家。在准日之前,媒人先须“话亲”,即男家托媒人往女家提议迎娶,女家故意不允,至少往返三次才答应。
农村礼仪较简,男方选定结婚日期,提早半年通知女家,称“对盘”,又称“行大盘”。托媒人送礼,有绸缎、布料、首饰及礼金,礼金为数亦甚可观。
也有女方讨价还价,至使男方送追礼的。此俗建国后农村仍流行,时有为追索聘礼,男方因贫穷,无法满足女方要求,造成婚姻纠纷,不少男方为行聘负债累累。
迎娶 据《古禾杂识》记载:“禾俗重亲迎豪家富室必盛驺从,鸣锣喝道,居然官长也。新郎虽白衣亦蟒服数珠,甚至僭逾有戴红顶者。
戚友少长,衣服甚都,导于舆前,谓之陪娶。新娘乘彩舆,灯光映射,婢媪随其后,手爇安息香,氤氲之气达数百步”。
这是清代嘉兴城豪富之家结婚迎新的排场。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结婚,新娘仍乘花轿或彩船,新郎着长袍马褂,也有穿西装的。
新娘戴凤冠霞帔已少见,一般着粉红绣花旗袍,有些用兜纱,为粉红色。迎娶至男家,新娘出轿后举行文明结婚仪式。
有证婚人、主婚人、介绍人、司仪、傧相等,只行鞠躬礼,不跪拜。当日宴请宾客,摆宴席多少桌,视经济状况而定,多请厨师到家中操办。
建国后,70年代前,城市迎亲仪式从简,新郎新娘或步行或骑自行车迎娶。婚礼在男方家中举行,中午新郎由亲友陪同,在新娘家吃喜酒,晚间则在男家宴请亲友宾客,酒席不过数桌。
干部结婚仪式更简,一般只向亲友同事分送糖果,宣布结婚。70年代后期婚礼渐趋奢华,迎娶用三轮车(人戏称“大篷车”)数辆满载新娘嫁妆,结队而行,引人瞩目。
80年代中期后,大操大办之风兴起,迎娶都用小轿车,有的滥用公车,少者一二辆,多者七八辆,车前玻璃窗上贴大红双喜字,新郎新娘由傧相陪同,迎娶时鸣鞭炮,虽新房近在咫尺或新房即在原地,必乘汽车沿街游驶。新娘大多披白色婚纱,新郎则穿黑色西服。
晚间男女双方家长及亲友同至酒家饭店赴喜宴,新郎新娘由傧相陪伴,立酒家饭店大门前迎候宾客,新郎向宾客一一敬烟,新娘手持钱包,对小辈分送礼金,一般数十元。酒席价每桌数百元(80年代末一般每桌200元至250元),由男女两家合办,费用由男方负担。
酒席毕,剩菜如鸡鸭鱼蹄膀等大菜,由双方各自拿回家去。80年代末,时兴拍摄婚礼录像。
农村婚礼民国时期大多沿袭旧俗,迎亲前女方索礼,如“谢娘篮”、“请坐礼”、“抢舅礼''等,甚至女方父母有索“肚子痛钱”的。俗称“发轿还要银百元,媒人随轿送五盘”。
男方娶亲要挑选已婚青壮年人抬轿或摇船,如花轿迎娶,轿前要由父母双全的两童男提灯。迎娶或派人或新郎亲迎,必须见门作揖,女方才将一道道门打开。
女方上轿前,先隔门槛由女方亲戚传递嫁妆,男方候接,嫁妆一般少于男方礼金。然海盐澉浦一带,历来讲究嫁妆的丰盛,称女儿为“赔钱货”。
嫁妆中马桶必备,俗称“子孙桶”,红漆,内放一包花生,两个染红的半熟鸡蛋。当新娘上轿时,轿前铺芦席(或米袋),新娘踏着上轿,意为不带走娘家的泥土,也有舅父或兄弟抱上轿的。
新娘上轿必须哭,称“哭发哭发”。一般新娘是小声哭泣,母亲是大声哭泣。
新娘上轿后,先由母亲喂饭,然后由兄弟扶轿杆,起轿。
6古代宫廷成亲的流程
皇帝“大婚”全过程 俗话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意思是老婆多多,后宫可供 的美女多多。
但是,虽然皇帝有这么多女人,一般一生也只能结一次婚,此即所谓“大婚”。不过,也有例外,如果皇帝离婚了,把应该成为皇后的老婆给废黜了,有可能再结一次婚。
如清顺治皇帝,因为原配博尔济吉特氏“与朕志意不和”,降之为静妃后,他又与另一个女人结了婚,这后一女人便是孝惠皇后。皇帝身边的嫔妃再多,也是享受不到结婚排场的。
如顺治皇帝,虽然他敢把原配给废黜了,但对宠爱无比的董鄂妃,也只能悄悄地“迎接”进宫,而不是“迎娶”,连册封都不敢逾制,册封时“不设卤簿,不奏乐,王、贝勒、贝子、公等,不次朝贺礼”。所以,做皇帝的女人,除了皇后外,其他都是二奶、三奶的份。
皇帝找老婆与民间在程序上并没有两样,一般也要遵守《礼记》中约定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不同的是,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
为了娶媳妇,皇帝也要给老丈人家送彩礼,但不是亲自去,而是派适合的臣子去,也不会亲自去上面迎娶,是老婆娘家人送上门的。 这彩礼对皇帝的老丈人来说,是一份真正的厚礼。
如在汉代,仅黄金要送万斤以上。东汉桓帝刘志娶权臣梁冀的闺女时,照着孝惠皇帝纳后的例子办,“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雁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礼金翻了一倍。
实际上,在完成“六礼”的每一个过程中,皇帝家都要送彩礼。皇帝即便想多结几次,也是不是那么随便的,要花大价钱的。
皇帝结婚也要进“洞房”。与民间新房就是洞房的习俗不一样,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在自己的寝室内,并没有固定的洞房,一般会在举行仪式的地方先找个房间临时用用。
明清两朝皇帝结婚一般在坤宁宫举行。坤宁宫是皇宫中后三宫的第三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将东面两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面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
清朝皇帝大婚娶老婆相当隆重,也极为讲究。新娘子要从大清门抬进来,经天安门、午门,直至后宫。
而妃嫔进宫,只能走紫禁城后门神武门。 晚清贵为天后的慈禧太后,也未能从走大清门,这成了她心头一生的痛。
慈禧当初仅是嫔妃,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因得咸丰皇帝宠幸,1854年进封为懿嫔。虽然母以子贵,亲儿子载淳后来做了皇帝,但也改不变了她与咸丰的婚史。
所以,后来,儿媳妇阿鲁特氏,也就是同治的皇后,一句话--“奴才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惹恼了慈禧太后。同治死后不久,慈禧便逼她自杀殉葬。
皇帝的洞房比老百姓家的要高档豪华多了,但也不能免贴红双喜、喜庆对联的习俗。洞房的主题也是大红色,形成红光映辉,喜气盈盈的气氛。
床前会挂“百子帐”,铺上会放“百子被”,就是绣了100个神态各异小孩子的帐子和被子;床头悬挂大红缎绣龙凤双喜的床幔,帝王之家也“多子多福”。隋唐时,皇帝的洞房铺设地毯,设置多重屏障,龙凤大喜床的四周有布幔,洞房的私密性很好。
在清朝,洞房一般设在坤宁宫的东暖阁,墙壁都是用红漆及银殊桐油髹饰的。洞房门前吊着一盏双喜字大宫灯,鎏金色的大红门上有粘金沥粉的双喜字,门的上方为一草书的大“寿”字,门旁墙上一长幅对联直落地面。
从坤宁宫正门进入东暖阁的门口,以及洞房外东侧过道里各竖立一座大红镶金色木影壁,乃取帝后合卺和“开门见喜”之意。 洞房内金玉珍宝,富丽堂皇。
东暖阁为敞两间,东面靠北墙为皇帝宝座,右手边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玉如意一柄。前檐通连大炕一座,炕两边为紫檀雕龙凤,炕几上有瓷瓶、宝器等陈设,炕前左边长几上陈设一对双喜桌灯。
东暖阁内西北角安放龙凤喜床,喜床上铺着厚厚实实的红缎龙凤双喜字大炕褥,床上用品有明黄缎和朱红彩缎的喜被、喜枕,其图案优美,绣工精细,富贵无比。床里墙上挂有一幅喜庆对联,正中是一幅牡丹花卉图,靠墙放着一对百宝如意柜。
现在故宫开放了,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看这间皇帝的洞房。 皇帝的洞房自然是不能闹的,但礼节少不了。
那皇帝入洞房后,首先要做什么?在民间,新郎新娘一入洞房可能就急不可耐,直奔主题--上床了。皇帝可不行,得把全套的活动进行完毕才能共度良宵。
据《新唐书·礼乐志八》(卷18)“皇帝纳皇后”条的记载,唐帝、后的大婚相当复杂,入洞房后先要祭拜神灵,向天、地、祖宗表达敬意。实际上,这种祭拜活动在进洞房前就开始祭了,要入同牢席,婚后数天也都要进行不同性质的祭拜活动。
在新房东房间的西窗下设有餐桌,桌前列有像征夫妻同席宴餐的豆、笾、簋、篮、俎,这意思与民间“以后吃一锅饭”是一个意思。进入洞房后的行祭拜活动在行合卺(音jǐn)礼前进行。
这每祭一次,新人便要一起吃一次饭,这样真的到了上床前肚子也饱了,不至于饿着肚子了。因为饮了点酒,还可以把双方的情趣调节到位,也算是上床前的一种调情手段。
所谓的“合卺礼”,就是民间所谓的“喝交杯酒”。“同牢”,就是夫妻两人一起食用弄熟的牺畜内,如一头小猪;“合卺”,本意是把破开的瓠合为一体,古时多用之盛酒。
把帝、后各自瓠内的酒掺和到一起,共饮,即。
7请问古代结婚的具体内容是如何的
在古代,结婚就不叫结婚了,一般叫出嫁或娶媳妇,文雅点就叫娶亲或迎亲当然女方就叫出嫁,男方叫娶媳妇了!结婚当天的步骤是: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结婚前当然要有说媒,提亲,下聘,订亲,最后才是迎亲!
祭祀日这一天,人们会祭拜祖坟,看望已故的亲人。很多人都很困惑,祭祀日这天可以送礼吗?有什么禁忌吗?
1祭祀日这天可以送礼吗?
祭祀日是可以送礼的。事实上祭祀日这天是一个送礼物的好机会。许多人都认为祭祀日这天不适合送礼。其实有知识的人都知道,祭祀日有很多祈福活动,比如放风筝、插柳,为了自己一年的吉兆。一年之计在于春,祭祀日送礼可以说是春节过后一个美好的新年祝福,是对他人新的一年无病无灾的祝福。
2祭祀日有什么禁忌吗?
(1)祭祀日禁忌走亲访友吗?
祭祀日走亲访友最好不要在当天,可以是第二天。因为祭祀日是祭奠的特殊时间,在这个时候走亲访友是不合理或者不吉利的。
(2)可以选择祭祀日期间结婚吗?
结婚是人生大事,最好避免选择祭祀日结婚。
(3)祭祀日可以旅游吗?
祭祀日的重要活动是踏青,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无可厚非。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要去其他人牺牲,多扫几座山!不要说什么不吉利的话,更不要对死者不敬。晚上活动要小心。所以清明节放假去旅游,不能说是对祖先的道歉。
(4)祭祀日可以穿红色内衣吗?
应避免穿鲜艳的红色衣服,即使是红色内衣也要谨慎穿着,穿素服是明智的。
(5)为什么清明期间不买鞋?
有时候在清明节期间买一双鞋是不可避免的,鞋子和邪有谐音,所以这个时候一般不买鞋子,如果真的需要,就要错开购买时间。
(6)清明节需要避开生日吗?
有些朋友正好是清明节的生日,提醒你早点过生日。如果寿星正好在清明节,禁忌会比较多。比如那天不收花,那天不能吃自己的生日蛋糕。
(7)为什么祭祀日那天娱乐活动少?
未能在祭祀日祭祖扫墓的朋友,清明节当天尽量少应酬,不要吵架,也不要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中国古代婚礼,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婚嫁礼仪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国古代婚嫁礼仪
一、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红包。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二、新娘礼服
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 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其上 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 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讲究的就是个“红”字。
头饰: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
红头盖: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婚礼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洗澡
洗澡一般并不意味着庆贺什么,但是中国的婚前洗澡却绝不仅是你平常所认为的20分钟泡在浴盆里。水里溶入了文旦(柚子)的气味,或者花草如竹子、松木或艾属植物的芳香,新娘洗完澡,也就洗走了身上的"邪气",而且还意味着幸运、长寿以及繁荣,除了这些精神上的作用,花草的味道还有助于让皮肤光滑、鲜嫩,许多女人都希望的效果。
中式婚礼一定要知道的婚嫁六礼
旧时结婚仪礼,从古代“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演变而来。
提亲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请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旧时有人迷信所谓六年大冲、三年小冲;男婚年龄逢双,女子十九不嫁;谓鸡狗(鸡犬不和)、龙虎(龙虎相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难相配,待认为周全后始议亲。
定亲
定亲前议亲,议亲始议“小礼”,在买卖婚姻年代均讨价还价。一般“四洋红”或“六洋红”(绸缎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两只、金耳环一副;聘礼,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廿(银圆);食品,个数“六十四”,即包头64对、油包64只、麻饼64只等,尚有老酒2担至8担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称。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故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有“红绿书纸”的,以此抑制丈夫。继“文定”后择吉迎娶,由择日店拣“好日”的日子。亲友送礼,婚礼多是现金,或喜幛、喜轴,并书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礼多为绣花或绸缎被面、被头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早生贵子”意。
旧时有媒人首次进门不能喝茶的习俗,谓“媒不饮茶”,说喝了茶要冲淡婚事。又称媒人为“媒百橱”,媒成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谢媒酒”,但婚后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调解责任。
成亲
请吃酒 迎亲日子叫“好日”。俗谚“请吃酒,挜拜生”,好日前新郎拿着红纸“知单”请长辈亲友吃喜酒(好日酒),长辈要在自己姓名下写上个“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习俗,双方父母亲请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讨“五子登科”彩头。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轿前担”,一般为鹅2只、肉l方、鱼2尾等。
看嫁资 男方去女方搬嫁资(嫁妆),女方置嫁资于厅堂,让人观看,称“看嫁资”。器物披挂红色彩线,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数枚银元,俗称“压箱钱”。嫁资搬到男方,亦陈列于厅堂供人观看,亦叫“看嫁资”。由阿婆取女方钥匙包,取钥开箱,俗称“掏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