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结婚习俗是怎样的呢?

东北结婚习俗是怎样的呢?,第1张

我家乡在东北,东北结婚的有趣习俗有下面这些方面。

一、喜糖。

在中国,结婚时通常会准备喜糖,作为送给亲友的礼物。喜糖的种类和包装因地区而异,有些地方会用红色的包装,有些地方则会用金色的包装。二、洞房花烛。

在中国南方,结婚时通常会有洞房花烛,新娘和新郎会在洞房里度过第一晚。洞房里会布置花烛,象征着新人的美好未来。

三、拜堂。

在中国北方,结婚时通常会有拜堂仪式。新娘和新郎会在堂前拜神,祈求婚姻美满、幸福。

四、抢红包。

在东北,新人在婚礼上会准备一些红包,让来宾们进行抢夺。这种习俗是一种娱乐性质的活动,也让来宾们更加热闹和开心。

五、艾草蒸馍。

在东北,新娘家人会蒸一些用艾草和面粉制作的馍,用来招待新郎和新娘家人。这种馍被认为具有驱邪和祛病的效果,也象征着新娘家人的慷慨和善良。

六、砸门。

在东北,新娘家人会在新娘入门前,把门关紧不让新郎进门。新郎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破解“关门之谜”,象征着对新娘的真爱和决心。

七、点灯仪式。

在东北,新娘会在婚礼前点一盏红色的大蜡烛,寓意着对新家庭的祈福和美好愿望。在晚宴上,新郎和新娘会在舞台上再次点上蜡烛,象征着新人的纯洁和爱情的永恒。

八、爆竹迎亲。

在东北,新郎入门时会放爆竹,以示庆祝和喜庆。这种习俗也被认为是一种驱邪的方法,为新人带来好运和吉祥。

九、敬酒。

在中国,结婚时通常会有敬酒仪式。新娘和新郎会向亲友敬酒,表达感谢和祝福。敬酒的方式和顺序因地区和习俗而异。

总之,中国各地的结婚习俗丰富多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风俗。东北地区的结婚习俗丰富多彩,不仅有传统的习俗,也有现代化的元素。这些习俗不仅让婚礼更加有趣和难忘,也体现了东北人民的独特文化和价值观。

傣族有哪些代表歌曲或乐器 傣族民歌

傣族民歌不公大都具有坝区民歌的特点,以优美抒情见长,较少激昂高亢之调,并因傣语声调富于抑扬变化,以优美抒情见长,较大的影响,从而具有歌唱与朗诵性相结合的特点。此外由于歌词句式长短不拘,因而傣族民歌很少有整齐方正的结构。不同支系,不同地区的傣族又具有各自的地方物色和个性,品种亦大不相同。其中,以德宏州一带的傣族民歌最为丰富多采。

傣族民歌较难按统一的体载划分类别,如按不同的演唱场合及应用范围,则大致可以分这在野外田间演唱者,在集体歌舞活动中演唱者,用于谈情说爱者,用于民间风俗性活动中者,用于礼神拜佛者以及用于咏哇情书、诗篇诸类。

属于在野外田间传唱的傣族民歌,本民族也惯称山歌,表现内容十分广泛。其旋律大都具有坝区山歌悠扬舒缓的特点,却很少用漫长的引腔、拖腔。流行于不同的地区者常以不同的地名称呼,如德宏州即有芒市山歌、盈江山歌、梁河山歌、陇川山歌、瑞丽山歌等区别。在歌舞活动中演唱的傣族民歌,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系载歌载舞形式,边跳边唱,另一类则由歌手领唱,告一段落后,再接以集体舞蹈。前者大都属于分节歌,按大体相同的旋律反复演唱,并多节奏鲜明;而后者则因不受舞蹈局限而即兴演唱,并具有较强的宣叙性特征。

在傣族男女青年爱情生活中,大都有“串姑娘”的传统,并大都在劳动之余的夜间进行。这时,歌唱就成了表达爱情的重要手段。这些歌,各地都通称为情歌或情歌调。有的就是平常在野外唱的山歌。而德宏州的男青年则擅于 琴等民间乐器,边弹边唱,尽情倾诉心的思念和爱幕,这类民歌大都轻声吟唱,格调缠绵委婉。

在傣族人民各种传统风习活动或礼神拜佛中,都离不开歌唱。如德宏州结婚请客即唱“请客调”,金平饮宴时则唱“酒歌”。其他如“跳柳神”以及祭坝神、坝鬼等都有专用的调子。至于“念经调”、“赕花调”、“净水调”、“受戒调”等则由佛教的善男信女演唱。

在傣族民歌中,有不少富于朗诵性,以叙事见长。许多傣族长诗,就是由叫做“赞哈”的傣族歌手世代传唱作品。各地傣族都有这一类的演唱活动,通常统称这类民歌为叙事唱。这类民歌大都具有口语化并善于适应情节发展和情绪变化的特点。

在傣族著名民歌手中,应首先提到西双版纳州的老“赞哈”康朗甩。他的热情洋溢的演唱风格,敏捷机智的创作才能,曾多次在赛歌会上战胜对手,从而被选为全西双版纳最好的歌手。

我国云南傣族出名的乐器是? 被抢先一步,那我再详细点好了。

葫芦丝、巴乌是一种主要流传于我国云南傣族,阿昌、德昂等少数民族的簧片,这种乐器的音色非常的优美动听,由于条件所限,最早的簧片是用竹片制作的,这不仅影响到这种乐器的音色,也大大限制了它的音量,音域及寿命,局限了它的使用范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使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么多年来通过很多制作人努力,这种乐器较早先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终于有机会来到世人面前展示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用它特殊的音色及优美的旋律征服了中外的广大音乐爱好者并被迅速普及。 ;

葫芦丝,又名葫芦萧,傣语称“筚郎叨”(“华”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b、B、C、D等调。

傣族的传统乐器 葫芦丝

傣族民歌的傣族乐器 悠扬的歌声配合传统的民族器乐,是傣族民歌的一大特色。傣族乐器丰富多彩,常用的就有葫芦丝、象脚鼓、牛皮鼓、芒锣、叮和琴等,它们是人们文娱生活中的良交密友,它们使傣族歌舞更富有鲜明的特色。打击乐器在傣族乐器中占的比重最大,每项打击乐器又何不同的规格和类型。傣族的打击乐器有;鼓、、镲、韵板、铜钟。鼓有:长、中、短、象脚鼓、抬鼓、挂鼓,短鼓,晚明时期还用过铜鼓。有大中小、排、琴。

苗族的传统乐器?傣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苗族:芦笙、芒筒、夜箫、姊妹箫、笛、唢呐,二胡,月琴等等。

傣族:毕,玎

其他的就不知到了

傣族的乐器 傣族的器乐较为普遍的有吹奏乐器“毕”、弹拨乐器“玎”以及打击乐器鼓、钹、锣等。

“毕”是吹奏乐器的通称,横笛形的就单称为“毕”,是用竹子做管,管身多数七孔,吹口处有铜质簧片。毕有大毕、小毕、孤毕、对毕、母子毕等,音域大小不同,音色各有差别。

“葫芦笙”也是一种重要吹奏乐器,在葫芦底部插入三枝竹管,中间一管有七孔,按七音阶发出七个音律,另两管发和声。葫芦笙声音悠扬婉转,韵味深长,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吹奏,更令人神思悄然,仿佛身在人间仙境。 储

有琴弦的乐器傣语都叫“玎”。一种用于弦拉,类似胡琴;一种用于弹拨,类似三弦(但也有四弦的)。玎类乐器,常被男青年用来独奏以自娱。

打击乐器中,象脚鼓最为有名。傣族每个村寨,几乎都有大小不同形制的几套象脚鼓。象脚鼓傣语叫“光”,因形似象脚而得名,鼓身用一段圆木镂空而成,大者五六尺长,小者也有二三尺长。演奏时用拳、掌、指、足交替击打鼓面。象脚鼓通常与铜钹、锣相配,构成傣族音乐的打击乐组,鼓点的节奏决定演奏的情绪和速度,锣掌握节拍,铜钹则以其特殊的音色和音高调节合奏气氛,三者融为一体,使傣族打击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五十六个民族的各族代表性乐器是什么乐器 五十六个民族的乐器

01 汉族 ---古琴02 壮族 ---马骨胡、筚列(波列)、芦笙、芒锣、土胡、木叶、四弦胡、竹筒胡、土胡、葫芦胡、天琴 、瓦琴、边鼓、蜂鼓、奘醪、棒棒03 ---泥哇呜(埙)、口琴子 、口弦、 子、箫箫子、角笛04 彝族 ---巴乌、口弦、芦笙、小闷笛、土洞箫、响把、箫筒、葫芦笙、牛角 、葫芦丝、马补、阿乌、四胡、三胡、弦子( 彝族月琴)、彝 族大三弦、S壳胡、胡子、烟盒05 苗族 ---角胡、直通箫、芦笙、蟒笛、蟒筒、夜箫、姐妹箫、苗族大唢呐、牛角、巴乌、口弦、木叶 、嘎哈、古瓢、果哈、板凳06 满族 ---铁簧、八角鼓、龙笛、梵贝、海螺、蠡07 藏族 ---铁琴(铁胡)、筒钦、刚洞、牛角琴(拉弦)、口弦、扎尼、藏京胡、必旺、根卡、扎木聂、那额、抓鼓、丹不勒儿、布哉08 侗族 ---芦笙、玉屏箫笛、芒筒、牛腿琴、侗笛、侗族琵琶 、角胡09 瑶族 ---长鼓、竹枕琴、芦笙、箫筒、牛角、口弦、独弦胡琴、黄泥鼓 、一弦琴(弹拨)10 京族 ---独弦琴、三弦琴、竹杠、竹梆11 白族 ---大三弦、芦管(筚篥)、八角鼓、杖鼓、笳管、木叶、芦笛12 傣族 ---象脚鼓 、葫芦丝、叮琴、芒锣、筚、筚箫、玎列、横鼓、排笙、葫芦笙、牛角琴(拉弦)、口弦、木叶、玎光、 多洛、西玎、玎 黑、玎嘎那、玎胆13 黎族 ---朗多依、鼻箫、利拉罗(拜)、口箫、笛列、筚、筚达、口弦、木叶、洞箫、椰胡、叮咚、乐杵14 畲族 ---龙角、唢呐、月琴15 佤族 ---竹鼓 、瓦格洛、短笛、芒锣、四孔箫、小独笛、二孔箫、仙箫葫芦笙、牛角琴(吹奏)、苇笛、一弦琴(拉弦)、口弦、适争、 木鼓、蜂桶鼓 16 水族 ---铜鼓、芦笙、芒筒 17 土族 --- 、羊皮鼓、笛、唢呐18 羌族 ---其篥、口弦、羌族手鼓、羌笛、竹质口簧19 怒族 ---布利亚(竹号)、达比亚、葫芦笙、口弦、比昂、究由20 蒙古族 ---马头琴、火不思 、铜钦、刚洞、牛皮鼓 、朝尔、胡琴、低、中音四胡、亚突嘎、四弦琴、丹不勒儿、环鼓21 土家族 ---溜子锣、头钹、咚咚喹、二钹、竹号、牛角号、唢呐22 布依族 ---勒尤、勒浪(勒犬)、笔管、姐妹箫、牛角、木叶、马骨胡、布依四胡23 朝鲜族 ---伽耶琴、细筚篥、铃鼓、长鼓、玄琴(格门高)、牙筝、奚琴、铃鼓、草高24 哈尼族 ---次喔、美都、巴乌、口弦、木叶、烟盒25 傈僳族 ---额资(呃吱)、口弦、木叶、傈僳琵琶26 拉祜族 ---小三弦、吐任、芦笙、葫芦笙、口弦27 东乡族 --- 、锣、钹28 保安族 --- 、铜钹 29 纳西族 ---苏古笃(浑不似)、波伯、口弦、芦管、葫芦笙、二簧、纳西胡琴30 仫佬族 ---铜鼓、八音鼓、木叶31 仡佬族 ---泡木筒(玛呜哇)、木叶、芦笙、角胡、八仙鼓 32 锡伯族 ---额墨、菲察克、苇笛、口弦、东不尔33 景颇族 ---洞巴、吐良、芒锣、牛角、三比、口弦、乐杵34 珞巴族 ---弹篾、达崩、口弦、口琴、竹质口簧35 撒拉族 --- 、口细、口弦36 布朗族 ---得波、筚当担、赛玎37 毛南族 ---海螺、唢呐38 普米族 ---葫芦笙39 阿昌族 ---筚朗叨(葫芦丝)、葫芦箫、三月箫、铜口弦、三弦、象脚鼓、芒锣40 基诺族 ---竹簧、贝处鲁、竹筒41 德昂族 ---布赖(葫芦丝)、马腿琴、结腊、格摆翁、锐左42 门巴族 ---那额、四孔笛、里令(双音笛)、布简43 裕固族 ---天鹅琴、海螺号、 44 独龙族 ---响篾、拉篾、口琴、芒锅45 高山族 ---乐杵>>

傣族乐器 傣族葫芦丝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 来源: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在中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关于葫芦丝吉祥发源地和有关葫芦丝的起源传说故事被广泛认为是在葫芦丝之乡――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而且早在先秦时代那里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了。

葫芦丝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江畔,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勇敢的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被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手捧起金葫芦,立刻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福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梁河县勐养傣族人家传承下来,梁河的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也前来取经,相继扩大到了整个德宏和其他民族地区,并得到了世代相传。

另外有个傣族的传说是上古时代有一头凶兽,经常下山来吃人和牲畜。此时有一位大英雄叫做阿泰,他历经千辛万苦,到了女娲娘娘的宫殿,女娲娘娘被阿泰的诚心感动,赐予他一只葫芦,可以收取妖魔鬼怪。阿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等凶兽出现之时,用葫芦将凶兽收取。但凶兽依然在葫芦里乱撞,于是阿泰将一根竹子插在了葫芦的底部,凶兽终于在里面安静了下来,再也没有出来作怪。后来为了纪念阿泰的事迹,大家仿照这葫芦和竹子模样作出了葫芦丝,作为乐器流传了下来。

特点:

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傣族民族乐器象脚鼓有什么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离边界不远的一个寨子里,住着两夫妇。丈夫岩相,是一个本分的庄稼人。妻子叶罕,不但家务熟练,待人和气,而且还从她父亲那里学会了一套高超武艺。有一年,敌人常到边界烧杀掠抢,岩相从妻子那里学了三十天的武艺,披挂上阵,英勇杀敌,保卫了边界的安宁,后来因寡不敌众,战死在疆场。叶罕强忍悲痛,抽泣着把自己的丈夫安葬在一棵埋冬罕树下。叶罕悲伤极了,每过三天。她要到岩相的坟前去祭奠一回。有一次,她去上坟时,刚祭完毕,坐在树下痴想,忽然听到一阵低沉雄壮的歌声,用心一听,原来是身边那棵埋冬罕树里发出来的:

最好的埋比欧竹哟要做箭,

最好的钢铁哟要打刀,

最好的快马哟要上阵,

最好的男子哟要把家乡保!

叶罕听来听去。那悲壮激昂的歌声,竟像是岩相唱的!歌声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叶罕简直听得入了迷。歌声中,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十分熟练地挥舞着祖传宝刀,高喊着向敌人冲杀过去。这以后,叶罕每次来上坟,都能听到那熟悉的歌声。直到听过多少遍后,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后来,叶罕想:既然这树会唱歌,这歌声我又永远听不够,不如把它砍了抬回去,天天听到自己亲人的歌声。于是她就把那棵埋冬罕树砍了下来,那棵树的根脚有一段是空的,叶罕就把那段空心埋冬罕树截下来抬回了家。从此,她就能天天听到丈夫岩相的歌声,为了不让灰尘掉进埋冬罕树里边,她就用一块结实的山羊皮把树的上端包起来,用索子扎得紧紧的。从那时候起,傣家人就学会了做象脚鼓。而且,都像叶罕做得第一个那样,一定要用埋冬罕树做。一定要用岩羊皮绷。而且敲象脚鼓时一定要用糯米粑粑粘住鼓面。一切做好了,嘿!你就听吧:“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叭叭,嘣叭叭嘣。”据说,敲象脚鼓时,如果你的头向左边靠一点,还能听到岩相那雄壮有力的歌声呢!

苗族的传统乐器?傣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苗族:芦笙、芒筒、夜箫、姊妹箫、笛、唢呐,二胡,月琴等等。

傣族:毕,玎

其他的就不知到了

傣族的传统乐器 葫芦丝

傣族民歌的傣族乐器 悠扬的歌声配合传统的民族器乐,是傣族民歌的一大特色。傣族乐器丰富多彩,常用的就有葫芦丝、象脚鼓、牛皮鼓、芒锣、叮和琴等,它们是人们文娱生活中的良交密友,它们使傣族歌舞更富有鲜明的特色。打击乐器在傣族乐器中占的比重最大,每项打击乐器又何不同的规格和类型。傣族的打击乐器有;鼓、、镲、韵板、铜钟。鼓有:长、中、短、象脚鼓、抬鼓、挂鼓,短鼓,晚明时期还用过铜鼓。有大中小、排、琴。

我国云南傣族出名的乐器是? 被抢先一步,那我再详细点好了。

葫芦丝、巴乌是一种主要流传于我国云南傣族,阿昌、德昂等少数民族的簧片,这种乐器的音色非常的优美动听,由于条件所限,最早的簧片是用竹片制作的,这不仅影响到这种乐器的音色,也大大限制了它的音量,音域及寿命,局限了它的使用范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使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么多年来通过很多制作人努力,这种乐器较早先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终于有机会来到世人面前展示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用它特殊的音色及优美的旋律征服了中外的广大音乐爱好者并被迅速普及。 ;

葫芦丝,又名葫芦萧,傣语称“筚郎叨”(“华”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b、B、C、D等调。

傣族有哪些代表歌曲或乐器 傣族民歌

傣族民歌不公大都具有坝区民歌的特点,以优美抒情见长,较少激昂高亢之调,并因傣语声调富于抑扬变化,以优美抒情见长,较大的影响,从而具有歌唱与朗诵性相结合的特点。此外由于歌词句式长短不拘,因而傣族民歌很少有整齐方正的结构。不同支系,不同地区的傣族又具有各自的地方物色和个性,品种亦大不相同。其中,以德宏州一带的傣族民歌最为丰富多采。

傣族民歌较难按统一的体载划分类别,如按不同的演唱场合及应用范围,则大致可以分这在野外田间演唱者,在集体歌舞活动中演唱者,用于谈情说爱者,用于民间风俗性活动中者,用于礼神拜佛者以及用于咏哇情书、诗篇诸类。

属于在野外田间传唱的傣族民歌,本民族也惯称山歌,表现内容十分广泛。其旋律大都具有坝区山歌悠扬舒缓的特点,却很少用漫长的引腔、拖腔。流行于不同的地区者常以不同的地名称呼,如德宏州即有芒市山歌、盈江山歌、梁河山歌、陇川山歌、瑞丽山歌等区别。在歌舞活动中演唱的傣族民歌,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系载歌载舞形式,边跳边唱,另一类则由歌手领唱,告一段落后,再接以集体舞蹈。前者大都属于分节歌,按大体相同的旋律反复演唱,并多节奏鲜明;而后者则因不受舞蹈局限而即兴演唱,并具有较强的宣叙性特征。

在傣族男女青年爱情生活中,大都有“串姑娘”的传统,并大都在劳动之余的夜间进行。这时,歌唱就成了表达爱情的重要手段。这些歌,各地都通称为情歌或情歌调。有的就是平常在野外唱的山歌。而德宏州的男青年则擅于 琴等民间乐器,边弹边唱,尽情倾诉心的思念和爱幕,这类民歌大都轻声吟唱,格调缠绵委婉。

在傣族人民各种传统风习活动或礼神拜佛中,都离不开歌唱。如德宏州结婚请客即唱“请客调”,金平饮宴时则唱“酒歌”。其他如“跳柳神”以及祭坝神、坝鬼等都有专用的调子。至于“念经调”、“赕花调”、“净水调”、“受戒调”等则由佛教的善男信女演唱。

在傣族民歌中,有不少富于朗诵性,以叙事见长。许多傣族长诗,就是由叫做“赞哈”的傣族歌手世代传唱作品。各地傣族都有这一类的演唱活动,通常统称这类民歌为叙事唱。这类民歌大都具有口语化并善于适应情节发展和情绪变化的特点。

在傣族著名民歌手中,应首先提到西双版纳州的老“赞哈”康朗甩。他的热情洋溢的演唱风格,敏捷机智的创作才能,曾多次在赛歌会上战胜对手,从而被选为全西双版纳最好的歌手。

傣族乐器 傣族葫芦丝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 来源: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在中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关于葫芦丝吉祥发源地和有关葫芦丝的起源传说故事被广泛认为是在葫芦丝之乡――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而且早在先秦时代那里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了。

葫芦丝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江畔,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勇敢的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被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手捧起金葫芦,立刻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福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梁河县勐养傣族人家传承下来,梁河的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也前来取经,相继扩大到了整个德宏和其他民族地区,并得到了世代相传。

另外有个傣族的传说是上古时代有一头凶兽,经常下山来吃人和牲畜。此时有一位大英雄叫做阿泰,他历经千辛万苦,到了女娲娘娘的宫殿,女娲娘娘被阿泰的诚心感动,赐予他一只葫芦,可以收取妖魔鬼怪。阿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等凶兽出现之时,用葫芦将凶兽收取。但凶兽依然在葫芦里乱撞,于是阿泰将一根竹子插在了葫芦的底部,凶兽终于在里面安静了下来,再也没有出来作怪。后来为了纪念阿泰的事迹,大家仿照这葫芦和竹子模样作出了葫芦丝,作为乐器流传了下来。

特点:

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傣族民族乐器象脚鼓有什么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离边界不远的一个寨子里,住着两夫妇。丈夫岩相,是一个本分的庄稼人。妻子叶罕,不但家务熟练,待人和气,而且还从她父亲那里学会了一套高超武艺。有一年,敌人常到边界烧杀掠抢,岩相从妻子那里学了三十天的武艺,披挂上阵,英勇杀敌,保卫了边界的安宁,后来因寡不敌众,战死在疆场。叶罕强忍悲痛,抽泣着把自己的丈夫安葬在一棵埋冬罕树下。叶罕悲伤极了,每过三天。她要到岩相的坟前去祭奠一回。有一次,她去上坟时,刚祭完毕,坐在树下痴想,忽然听到一阵低沉雄壮的歌声,用心一听,原来是身边那棵埋冬罕树里发出来的:

最好的埋比欧竹哟要做箭,

最好的钢铁哟要打刀,

最好的快马哟要上阵,

最好的男子哟要把家乡保!

叶罕听来听去。那悲壮激昂的歌声,竟像是岩相唱的!歌声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叶罕简直听得入了迷。歌声中,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十分熟练地挥舞着祖传宝刀,高喊着向敌人冲杀过去。这以后,叶罕每次来上坟,都能听到那熟悉的歌声。直到听过多少遍后,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后来,叶罕想:既然这树会唱歌,这歌声我又永远听不够,不如把它砍了抬回去,天天听到自己亲人的歌声。于是她就把那棵埋冬罕树砍了下来,那棵树的根脚有一段是空的,叶罕就把那段空心埋冬罕树截下来抬回了家。从此,她就能天天听到丈夫岩相的歌声,为了不让灰尘掉进埋冬罕树里边,她就用一块结实的山羊皮把树的上端包起来,用索子扎得紧紧的。从那时候起,傣家人就学会了做象脚鼓。而且,都像叶罕做得第一个那样,一定要用埋冬罕树做。一定要用岩羊皮绷。而且敲象脚鼓时一定要用糯米粑粑粘住鼓面。一切做好了,嘿!你就听吧:“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叭叭,嘣叭叭嘣。”据说,敲象脚鼓时,如果你的头向左边靠一点,还能听到岩相那雄壮有力的歌声呢!

苗族的乐器有哪些 苗族乐器有管乐乐器、弦乐乐器、打击乐器。

管乐乐器:有芦笙、芒筒、夜箫、姊妹箫、笛、唢呐等。

弦乐乐器:多为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胡、古瓢琴、月琴等。

打击乐器:有铜鼓、木鼓和皮鼓。

芦笙是苗族人民最喜爱、最常用的一种簧管吹奏的民间多声部音乐乐器,由六根长短不一,内装大小不同的铜簧片的竹管开有音孔,吹奏时只需按其音孔就可产生不同音响效果,形成和音、 。

从吹奏形式来看,芦笙可分为四类:一类为排芦笙(也称为套芦笙);一类是由两支音阶相差两个八度的大芦笙和小芦笙组成的母子芦笙;一类是由一对音质、音量、音阶完全一致的芦笙组成的对芦笙(也称为齐奏芦笙);一类是由高中、低音阶相差各一个八度的三支芦笙和九至十五支莽筒组成的莽筒芦笙。套芦笙有两种,一种由高音、中音、低音、倍低音四支四个八度芦笙组成,长短不一,长的有丈余,短的有尺许。高音芦笙有六音,中音芦笙有三音,低音芦笙有二音,倍低音芦笙只有一个 伴奏音;一种由特高芦笙、高音、中音、低音、倍低音六支芦笙组成。芒筒树干挖空或楠竹做成筒,内装一根带有簧片的竹管;使用时吹奏竹管,靠筒内的共鸣和音伴奏,声音低沉宏亮,雄沉深厚。一支莽筒只有一个音,不用它独立吹奏曲调,只能起到为芦笙伴奏的作用。

萧筒:一种吹奏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以及云南、贵州省的苗、彝、瑶族地区。用小竹制成,全长 30― 40 厘米 ,竹管上开有 5 到 7 个按音孔,吹口部分有所不同。瑶族萧筒顶端和后方开一出音孔。彝族和苗族的相似,是在萧筒的顶端堵一木塞;在木塞的后部开一出音孔。声色轻柔,用于日常娱乐生活。

芒筒:亦称 “ 芦笙筒 ” 。也有写作 “ 莽筒 ” 的。是流行于贵州、广西的苗族、侗族地区的吹奏乐器。在一根细竹管靠下端五分之二处安上一个簧片,然后将此簧管放入大竹筒中,做为它的共鸣筒。芒筒大的有 200 厘米 左右,小的有 40 厘米 左右。音色低沉雄浑,作低音配合芦笙齐奏。

唢呐普遍流行于黔东南苗族各地,样式与汉族相同,有的地区配有大号,有五孔、六孔和八孔几种,一般有成套曲调,旋律很强。

苗族大唢呐:苗族竖吹双簧乐器。外形和汉族地区的唢呐相同,但形体硕大,音色低沉浑厚,常用于民间吹打合奏,是很有特色的低音乐器。流行于四川筠连、洪县和云南威信、彝良等苗族聚居地区。

相传 200 多年前的清代,戏曲艺人将流行于南方的小唢呐三吱子改成了中音唢呐二节子,后来又把各部位的尺寸按比例放大,才逐步发展成为现在苗族人民喜爱的大唢呐。

演奏大唢呐时,因管体较长,上轻下重,需要坐势吹奏。奏者将左腿搭在右腿上,把唢呐碗靠在左腿上。大唢呐的音域由 bB ~ B1 ,有两个八度。演奏形式分为单吹和群吹(多人一起吹奏)两种,常用于婚丧喜庆活动。每当苗家红白喜事或修盖房舍之际,民间艺人便敲锣打鼓、登门吹奏。唢呐曲调租犷、质朴,最适于表现深沉、稳健的旋律。

大唢呐由哨子、尖子、子杆和碗四部分构成,通体木制,全长约 120 厘米 。

唢呐哨用野麦子(又称油麦子)的麦杆,它的采摘和制作很有讲究,必须在野麦子含苞时进行采摘,麦杆需蒸露处理,即白天用热气蒸一次,晚上放在露天地上让露水淋一夜,但不能受雨淋。经蒸露九次后再修剪加工,方可使用。

尖子起着连接哨子和子杆的作用。予杆即唢呐杆,用当地出产的一种空心木棍制作,杆身上开有 8 个(正 7 背 1 )圆形音孔,自下而上称为第一至第八孔。第一孔(即底孔)至杆身底端的距离与第八孔(即背孔)至杆身顶端的距离相同。

唢呐碗较大,采用当地生长的>>

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辱农民妻女。

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

男女双方恋爱成熟,男方即请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亲。这时,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发言,由家族长和本村社头人答话,询问“上门”年限和如何宴请亲友等,经族长头人认可即可结婚。

扩展资料: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

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

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

有很多啊

你是男生还是女生,男生的话张宇的《给你们》不错哦。

下面这些歌可以新人对唱,当然,作为表演歌曲也是不错的。

1《水晶》(新人对唱的)

2《真想见到你》(李汶的歌,新娘独唱的哦,实力派!)

3《月亮代表我的心》(比较悠久啦)

4《深情相拥》(对新人的唱功要求颇高啊)

5《很爱很爱你》(也是新娘独唱哦,不过改了歌词,例如”看着她走向你,那幅画面多美丽”改成“我现在走向你,那幅画面多美丽” )

6《第一次》(光良的歌,不用我多说了吧)

7《love,love,love》(八错,调动现场气氛满灵的,新娘唱的也八错滴 好象唱歌的新娘居多,我们的男士们很害羞呢)

8《明明很爱你》(马来西亚的歌手唱的歌满受欢迎 ,大概是曲风比较明快吧)

9《神话》(成龙大哥的版本比较通俗,八过对MM的要求高些 ,韩红的版本实力派的MM挑战一下啊!)

10《选择》(内敛型的MM可以考虑的一种)

11《最浪漫的事》(经典的歌曲,用在婚礼上再合适不过。)

12《宁静的夏天》(节奏轻快,简洁,个人满喜欢,夏天结婚的可以试试 )

13《牵手》 (应该是满老的歌了,有空我去听下再发表意见 恩,听了个开头就知道了,应该是满苦情的歌,婚礼上就需要考虑是否适合了额.跟年龄有关吧)

14《你最珍贵》(又一个对唱功有要求的 )

15《恋爱达人》(利用歌词可以搞些小剧情,效果应该不错。)

16《恋爱频率》(看来是对流行音乐把握很敏锐的MM )

17《我只在乎你》

19《你是我最深爱的人》

20《屋顶》

21《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对唱的、抒情的慢歌永远是大家的最爱+首选)

22《小夫妻》(一般用来做背景音乐较多的歌,可能太通俗了些,唱的人八多啊

,不过还是赞一个 )

23《不得不爱》(不得不提啊)

24《爱你一万年》(LG唱给LP听,记住表情,一定要深情!迷倒一大片。。。。。掌声鼓励一下 )

25《让我取暖》(很适合年轻夫妻对唱的情歌,有Young的气息)

26《明天我要嫁给你了》(可以改成”今天我要嫁给你了”偶想想也对, 不过要重新编曲才行,节奏太慢,就不适合婚礼了,来个摇滚版的,PUNK!帅!!)

27《你是我的老婆》(好歌啊,好歌。。。,终于又有适合GG们独唱的好歌了)

28《大城小爱》(这一首作为背景音乐较多)

29《你是我的幸福吗》(MM们独唱之作,不要害羞,大胆的唱给GG们听吧!)

30《出嫁》(可对唱)

31《我愿意》(可独唱,也可双人合唱的佳作)

32《你是我心底的烙印》(一人一句,配合默契啊)

33《甜蜜蜜》(邓JJ的怀旧老歌,永远最好听)

34《北极雪》(旋律很容易上口,不只冬天适合唱,夏天唱可以带来一丝凉意)

35《被风吹过的夏天》(如果是在夏天相恋的MM注意了额,这里就有一首适合你们对唱的歌曲了)

36《恒星》(苏永康的肉麻情歌,就是为婚礼上的JMS准备的,大家一起拣鸡皮疙瘩去 )

37《爱的正好》(苏永康肉麻情歌Part Two)

38《制造浪漫》(一直觉得曲风明快的情歌最适合婚礼的热闹氛围,瞧!这里又有一首,年轻的MM又有选择了,可别挑花了眼哦)

39《约定》(光亮的版本还是周蕙的版本?一个是男生版,一个是女生版,都还OK,就是歌词都需要一些处理才更适合婚礼)

40《幸福纪念日》(原来是邰正宵的歌,正在听ing。。。。。。。。悠扬的旋律,拥有浑厚的嗓音GG们听一下。适合略微年长的MM尝试呢)

41《爱情转弯的地方》(更新更新!!正确歌名已找到,感谢纽扣MM的大力支持。提供重要线索抒情的情歌,全场灯暗,进行蜡烛仪式的时候唱完美 )

42《花好月圆夜》(看过**的都知道,任GG,杨MM,旋律很容易上口,如果不想在婚礼上唱很高难度的歌,这首很适合了。)

43《有情人终成眷属》(也算是首老歌了吧,歌词什么都不错,就这个旋律。。。。,八晓得为什么听了一半好想睡觉觉 )

44《就是爱你》(陶吉吉的歌。。。。适合男GG的歌越来越多了,耶!听听吧,这首适合年轻的男GG们唱给美丽的新娘听哦)

45《结婚进行曲》(虽然是刘某某的独唱之作,似乎对唱更合适些。)

46《给你们》(张宇的张式情歌,由伴郎和伴娘唱给新人听也八错。新人想自己唱也OK,歌词小小的改动一下人称)

47《幸福的味道》(听歌名就知道是抒情歌曲,许慧欣的歌,新娘独唱之佳作)

48《forever love》(虽然是力宏独唱之作,不过两人对唱更合适,找个对乐理精通的人来改编歌曲,不要一人一句的唱,来个二重奏!配合默契,效果一流)

49《幸福离我们很近》(不多说了,苏永康肉麻情歌Part Three,哦耶!)

50《身边》(记得:绝对要让男生唱给女生听哦,看看歌词就明白个中奥妙了。)

51《有缘千里》(酒井法子和孙耀威的合唱,仔细听了酒井的歌声,歌词基本听不懂,虽然是中文滴适合异国情侣对唱哦,呵呵。)

52《一比一》(适合个唱的歌越来越多了歌词不错,曲调略显平淡,大家参考先。)

53《嫁给我》(听了,不错,我下载了,现场求婚真的很适合呢。)

54《给你幸福》(好歌啊,好歌!任贤齐的歌,很好上口,曲调欢快中带着幸福元素,各位听听先)

55《我是幸福的》(新娘独唱,建议:最好是场地很大的婚礼上,全场灯光暗下,只有追光灯打在新娘身上,当然此时全场安静哦,细细聆听歌词,营造幽雅的氛围)

56《把你藏起来》(新郎独唱,对着新娘深情演绎吧)

57《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邝美云(很犹豫是不是要加上去,最后还是决定放上,主要是太喜欢里面的萨克斯了,如果新郎会吹的,考虑一下吧)

58《谢谢你爱我》容祖儿(算是黑马型的歌吧。婚礼上还不太有人选这首,不想和别人唱的太雷同的可以试一下这首)

59《爱的就是你》王力宏(这个没什么疑问了,加!!)

60《你是爱情的原因》林志炫、陈琳(以对唱情歌来说,是不错的,就小林的高音。。。。男生够呛了,呵呵)

61《爱我》林志炫、柯以敏(两位都是实力派的唱将,挑战啊挑战)

62《谈心》游鸿明、蔡淳佳(不错的,也是曲风轻快的歌呢。)

63《相约到永久》刘德华、关之琳(强力推荐这首老歌,为什么?看下歌词就知道了~)

64《爱你让我勇敢》苏慧伦,杜德伟(情歌对唱,适合年轻的小夫妻哦 )

65《今天你要嫁给我》陶吉吉、蔡依林(八错,八错,居然来了一首RMB的婚礼歌

曲,搞度了嘛 )

66《一起吃苦的幸福》周华健(算不上经典,也还行吧。)

67《爱就一个字》张信哲

68《就要爱了吗》

69《你的微笑》FIR(带有点强烈节奏的歌,不过婚礼就是图个热闹,吵就吵个够

吧 )

70《不换》(好象是万芳的歌,找不到链接,听不到,不过歌词到是不错的,先加上了。)

71《知心爱人》(很熟很熟的旋律,就是想不起来了,大家听听,帮忙想想)

72《天生注定》(吉他弹唱的GG可以小试身手了)

73《至少还有你》(LP准备唱给LG听的,老公可不要太感动的当场哭鼻子哦)

74《恋着多喜欢》(旋律很好,嗲MM唱绝对适合)

75《爱是永恒》(慢歌,张学友的歌,大家都很熟悉了,唱功问题而已啦)

76英文推荐一曲

《I Finally Found Someone》 --- 芭芭拉史翠珊&布莱恩亚当斯合唱

中文意思是 我终于寻找到某一个人

歌词的意境很优美也很浪漫,适合婚礼

还有下面这几首(可能有重复的)

《最想环游的世界》

《你最珍贵》

《Truly madly deeply 》

《The power of love》

大城小爱

恋着多喜欢

《灰姑娘》——郑均

《只有为你》——庚澄庆

《爱情宣言》——齐秦

《Love》——刘若英

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主要分布

傣族,是中国的较少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部。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西双版纳境内有景洪坝、勐海坝、勐遮坝、勐笼坝、勐罕坝等,德宏境内有勐焕坝(芒市)、勐那坝(盈江)、勐卯坝(瑞丽)、勐底坝(梁河)民族节日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目。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关门节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

“开门节”,亦称“出洼”,傣语为“豪瓦萨”,我国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于中原佛教的解复。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在农历九月中)。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 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编辑本段民族禁忌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不能随便大声喧哗。

编辑本段民族饮食

日常食俗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chōng] 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虫类特产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特色饮品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由于长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

礼仪食俗

宗教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 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傣历7月15日)、开门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节庆食俗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的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再如“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元江大平乡新娘过门后要与新郎端坐在长凳上,吃四个鸡蛋拌的糯米饭,并喝两杯酒;元江江边的傣族新娘过门,由男方分给每个送亲者肉4片、排骨4根、丸子4个、酥肉4块,然后方可吃正餐。 祭祀食俗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称“去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风俗。西双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牛、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 典型食品 傣族风味凉、热腌菜都有典型菜肴和小吃。如:椰子砂锅鸡、油炸麻酥、牛撒皮、酸肉、火烧鱼、腌牛头等。勐婉坝(陇川)等。 傣族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

泼水节由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到过云南的人都知道有名的傣家泼水节,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西双版纳、德宏的传说都是由“七公主杀火魔”的故事得来,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还有,传说诸葛亮曾经来过这,并教会傣族人民洗澡、造高房、种植等,所以到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大家会相互扑水表示祝福。

泼水节祝福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 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高兴异常,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泼水节爱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 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泼水节活动

划龙舟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象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放高升”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 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泼水节舞蹈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 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编辑本段傣族家庭

家庭形态

傣族家庭的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的母权制小家庭。由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 在西双版纳,解放前还保留着较多对偶婚的残余,表现为家庭和婚姻关系不是很稳定,结婚、离婚比较自由。但由于家族和村社形式的存在,青年的婚姻直接关系他们对家族和村社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需要家族长和村社头人的同意。 男女双方恋爱成熟,男方即请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亲。这时,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发言,由家族长和本村社头人答话,询问“上门”年限和如何宴请亲友等,经族长头人认可即可结婚。婚后男方必须如约到女家劳动数年才能把妻子接回。另立家庭时,由村社分给“份地”。假若双方意见不合,征得头人同意,互递一对蜡条就算办了离婚手续;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一方死去,不管年纪多大,也要办离婚手续,即以蜡条一对放在死者棺上,将馆材送至楼口,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耿马、孟连傣族家庭婚姻形态与西双版纳大同小异,不过对偶婚的残余更为淡薄,主要表现为不能轻易离婚。

家庭婚姻

德宏和内地傣族地区的家庭婚姻具有更为鲜明的封建色彩,婚姻完全建立在买卖和包办的基础上。一般彩礼合三百元,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要负担“开门钱”、“关门钱”、“拜堂钱”、“佛爷费”、“认亲费”、“媒人费”等,达十几种。这实质上成了妇女的身价。 不少家庭贫困的青年男子,由于无法负担这一笔费用,便采取了偷亲、捡婚的形式,即男女双方感情成熟后,确定“抢婚”日期。男青年倍其伙伴,身带砍刀、铜钱,到预定地点埋伏,待姑娘走来,“抢”着就跑。姑娘假意呼喊通知家人,男方将铜钱撤下逃去。既成事实便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邀请头人、亲友会商解决,聘礼定后,才正式过门成亲。 此外,在这些地区,入赘的现象也较普遍,但在性质上和西双版纳已完全不同,它不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而是封建婚姻的产物。入赘的人社会地位极低,他们的子女没有财产继承权。 傣族是男嫁女。

傣族婚礼

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父老乡亲。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蔑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主婚人念完祝词以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捧、芭蕉后摆在桌前。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然后再拿两缕白线,分别缠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无灾无难。在座的长者也各拿两缕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上,边拴线,边念些祝愿词。拴完线后,婚仪基本结束,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致意。

#导游证考试# 导语成功的花儿,其间浸透了奋斗的泪水和汗水。然而,用泪水和汗水就可以实现一切的美好。以下为“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二十四章辅导:云南省基本概况”,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考 网!

云南是一块神奇而又美丽的红土地,各族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能歌善舞、朴实热情,共同创造出无数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云南,一谓“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云南,简称“滇”。省会昆明市。

 地理环境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与邻国的边境线总长4060千米。云南全境东西横距865千米,南北纵距990千米,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

 云南省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呈扇形分别向东、东南、南流去。全省海拔相差很大,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米。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千米,高低相差达6000多米。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4%,高原、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0%,坝子(盆地、河谷)仅占6%。从海拔仅76米的镇南河口到高达6740米的德钦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云贵高原以平均每千米增高6米的节律抬升着,恰似一座绿葱葱的九百里天梯。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奔腾不息,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云南这片神奇美丽的乐土。

 气候特征

 云南省气候有北热带、南亚 热带、中亚 热带、北亚 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度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如下:

 气候存在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云南的纬度和海拔相关。从纬度看,其位置只相当于从雷州半岛到闽、赣、湘、黔一带的地理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米,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形成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为5℃~24℃,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高山深谷,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100米,温度即降低06qC左右。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空气干燥且比较稀薄,各地太阳光照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交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为19℃一22℃;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为6℃一8℃。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降水充沛,于湿分明,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毫米以上。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极不均匀。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6—8月的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一20%。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天;较寒冷的昭通和遣庆达210~220天。

 行政区划

 云南全省辖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普洱市、保山市、临沧市、丽江市和昭通市8个地级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8个自治州,合计16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云南省有16个市辖区、15个县级市、69个县、29个自治县,合计12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历史沿革

 云南是人类最早发源地之一,1965年5月1日在元谋发现的“元谋人”化石,说明距今170万年以前古人类就生息在此,各种史前文化、青铜器文化十分精彩。公元前3世纪(战国后期),楚国将军庄蹻率兵人滇、建立滇王国。公元前221年以后,秦开五尺道,在云南设郡置吏。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滇池地区设置益州郡,辖24县。69年,东汉时期在今保山等滇西南地区设立永昌郡。三国时期,云南隶属于蜀国。西晋时期,云南第一次被作为中央直接统治的一个大行政区,为全国19州之一,此制延续到南北朝。707年,唐朝扶持南诏统一洱海地区,之后南诏扩展至云南全境。1274年,元朝在云南设立云南行中书省,是全国的11个行中书省之一,至此云南正式成为省一级区划名称,行政治所也从大理迁到今昆明市,并一直相沿至今。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年底,云南全省常住人口为47418万人。云南省是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25个。其中(按人口数多少为序),哈尼族、白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共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人口数均占全国该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

 宗教信仰

 云南省是我国宗教种类最多、宗教形态最为多样的省份。除了各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外,佛教、伊斯兰教、基 督教、道教四大宗教在云南省境内均有传播,且各种宗教交叉存在,分布广泛,宗教教派齐全,宗教信仰颇具特色。其中,云南佛教按所用经典的语系分类,包含了梵文经典系佛教(又称印度密教或云南阿咤力教)、汉文经典系佛教(又称汉传佛教或汉地佛教)、巴利文经典系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藏文经典系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四大派系,使云南成为别具特色的“世界宗教博物馆”。其中南传上座部佛教为全国独有。云南省除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 督教四大宗教在分布和流传外,还有数量众多的民族、民间宗教和原始宗教。

 由于云南省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均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并存了原始公社、奴隶制、封建地主及封建领主等几种社会形态,构成了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与此相关联,构成了宗教“活的化石”和一部宗教“活的发展史”。

 交通状况

 截至2016年年底,云南省公路总里程达238万千米,为1949年云南公路里程的53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134千米;高等级公路里程新增1076千米,达到I7万千米;新改建农村公路21万千米,农村公路里程超过20万千米。其中主要有昆瑞公路、滇桂公路、滇黔公路、昆洛公路和楚大高速公路、大保高速公路、小龙高速公路等。

 云南铁路位于全国铁路网的西南边缘,经过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建路高 潮,现已经初步形成以昆明为中心、与内地各条铁路相连的格局。东以贵昆线与中南、华东铁路网沟通,北以成昆线、内昆线与西北铁路各线相接,南部有南昆线与华南相连,还有米轨铁路至河口,直通越南。2016年12月28日,沪昆客运专线、云桂铁路两条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云南从此接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络。云南是全国的准轨(1435米)、米轨(1米)、寸轨(06米)3种铁路轨距并存的省份,可以说云南是一个铁路博物馆。

 截至2016年年底,云南省全省范围内已经建成并通航的民用运输机场共有14个,包括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临沧佤山机场、腾冲驼峰机场、德宏芒市机场、丽江三义机场,昭通花鹿坪机场、大理荒草坝机场、普洱思茅机场、西双版纳嘎洒机场、保山机场、文山普者黑机场、临沧沧源机场、迪庆香格里拉机场和宁蒗泸沽湖机场,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航线辐射全国大中城市及东亚、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航空运输网,云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航空大省。

 云南省是国内水系最多、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六大水系中的金沙江、南盘江两大水系与国内水系最发达的长江、珠江航道连通,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四大河流都通向东南亚各国,并流经多国首都,最后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但云南的河流大多呈放射状分布,互不相通。云南的水运主要是在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一湄公河和金沙江一长江两大水系上。2001年6月,中老缅泰四国已实现通航。云南省目前主要的港口有水富港、绥江港、景洪港和思茅港。

 自然资源

 云南省矿产储量大、矿种全,号称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已发现矿产142种,有92种探明了储量,矿产地1274处。有54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色金属是云南的矿产优势,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铜、镍金属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在贵金属、稀有元素矿产中,铟、铊、镉保有金属储量居全国第1位,银、锗、铂族金属储量居全国第2位。其他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在能源矿产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9位;在化工原料矿产中,磷、盐、芒硝、砷、钾盐、硫铁矿、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8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0位。云南已形成了一批以有色金属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采、选、冶工业企业,是国家重要的锡、铜、磷肥生产基地。

 云南省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 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7万种。在众多的植物种类中,热带、亚 热带的高等植物有1万余种,中草药2000多种,香料植物69科,约400种。有2100多种观赏植物,其中花卉植物1500种以上,不少是珍奇种类和特产植物。

 云南省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成为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并存的奇特现象。云南拥有脊椎动物1737种。鸟兽类中有46种为国家1级保护动物,154种为国家2级保护动物。

 云南的水能资源开发前景最为广阔,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9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9445亿度。位于澜沧江上、装机125万千瓦的漫湾电站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135万千瓦的大朝山电站正在建设。此外,云南的光能、热能、风能、地热的利用前景都十分可观。

 文化艺术

 云南文化资源的富足和厚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云南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云南省有昭通人、西畴人、丽江人、呈贡龙潭山人等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存,有在30多个地点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存。存在于春秋至三国时期的古滇文化,魏晋到唐中叶的爨文化,宋中叶至元初的南诏大理文化,元明清以来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各民族文化,构成了云南2000多年文明史的纵向脉络。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出现的古滇青铜文明,在中国乃至世界青铜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冶金技术、造型

 艺术,还是文化习俗等,都表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禄丰古老的恐龙文化及腊玛古猿文化,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具有性和排他性。还有以大理崇圣寺三塔、剑川石宝山石窟、昆明古幢、东西寺塔等为表征的南诏大理文化,以及由发生在云南近现代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构成的近现代文化,具体事件如护国运动、红军长征、滇西抗战、驼峰航线、“一二·一运动”以及西南联大在昆明的组建等。

 云南多民族的共生共存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歌舞、风俗、工艺品、服饰、建筑、饮食、节祭等民族文化,构成了云南特有的“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山山水水各显千秋的人文景观。

 绚丽的多民族文化催生了丰富的民族歌舞资源。云南省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艺术。一些地区甚至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会说话的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就会跳舞。目前,云南省有已收集到的各民族民歌民曲2万多首,舞蹈6718套,戏剧2000多个,器乐200多种,叙事长诗50多部。它们大多数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丽江古乐”是大约在明代由内地传人的洞经音乐,经过数百年的变化,已糅进了纳西族的风格,形成汉族和纳西族音乐互相融合的独特风格。

 特产美食

 云南名特产数不胜数,其中尤以中药材、烟叶、珠宝最为有名。特产主要有三七、天麻、虫革、丽江人参、松茸、雪莲花、藏红花、云南白药、茶叶、小粒咖啡、活血圣药血竭、大理石工艺品、腾冲玉器、剑川木雕,建水紫陶、永昌云子等。

 云南菜以撞长烹制山珍、淡水鱼鲜和蔬菜见长,菜品具有鲜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昧厚的特点,适合云南多民族人民的口味。自成一格。云南多姿多彩的地理风貌和干湿分明的立体气候,极其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得天独厚的原料,为烹饪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滇菜由昆明汇集3个区域菜的风味名菜组成:滇东北地区,烹调方法和口味类似川莱;滇西南和滇西地区,少数民族众多,除具少数民族风味外,还受清真菜的影响,具寺院菜风味;滇南地区是云南汉族菜发源地。

 云南名菜有汽锅鸡、砂锅鱼、香茅草烤鸡、腾冲大救驾、酸笋煮鱼等。云南风味小吃有过桥米线、石屏豆腐、弥渡卷蹄、吹肝、野生菌、云腿豆焖饭、宣威火腿、蒸糕、烧饵块、丽江耙耙、酥油茶、巍山粑肉饵丝等。

 民俗风情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风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各样。有傣、壮、景颇、德昂、拉祜、哈尼等民族的干栏式建筑;彝、哈尼等民族的土掌房;白族、纳西族的“三坊一照壁”;普米族、摩梭人的井干式建筑等。

 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各民族的服饰与所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密切相连,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炎热地区轻薄短紧型,这主要是居住在滇西南、滇东南等河谷湿热地区的傣、壮、哈尼、佤、布朗、阿昌等民族的服饰,上衣、裙子都较短、质地轻薄。二是轻便型,这主要是居住在滇中坝区的各少数民族的服饰,衣着一般都很轻便实用,如回、白等民族。三是宽大厚重型,滇西北的藏、纳西、普米、傈僳等民族的服饰均属此类。此外,云南少数民族服装还带有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如彝族崇拜虎,其服饰上就有各种虎图案,还有虎 头帽、虎 头鞋等。

 云南少数民族原有文字22种。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对彝、哈尼、傣、壮、苗、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等民族文字进行了改进,并创制了14种民族文字。加上藏文,现在云南省有少数民族文字共15种。

 云南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许多民族所共有。节日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较的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傈僳族的刀杆节等。

 旅游资源

 云南是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都有独特的优势,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多数城市四季如春;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山林峰洞江河湖瀑蔚为壮观;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是访古探秘进行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知识宝库;还有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云南省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形成了六大旅游区域:以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乡村旅游为主的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包括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大理“风花雪月”以及蝴蝶泉、崇圣寺,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松赞林寺,怒江神秘莫测的大峡谷;以热带雨林、民族风情、边境旅游为主的滇西南“澜沧江一湄公河国际旅游区”;包括腾冲在内的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以元阳梯田、普者黑等景观为主的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以东川红土地、历史遗址为主的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

 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有历史文化名城昆明以及滇池、石林、云南民族村、世博园、金殿、大观楼、安宁温泉、阳宗海、九乡、轿子雪山、抚仙湖、武定狮子山、元谋土林等。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有大理古城、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南昭风情岛、蝴蝶泉、宾川鸡足山、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玉水寨、宝山石城、泸沽湖、三江并流、白水台、普达措国家公园、怒江等。

 滇西南“澜沧江一湄公河国际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有西双版纳傣族园、中科院勐仑植物园、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民族风情园、野象谷、热带花卉园、曼听公园、思茅茶马古道等。

 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有瑞丽江一大盈江风景区、英里热带雨林、腾冲热海、腾冲火山群、和顺古镇、卧佛寺等。

 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有阿庐古洞风景区、建水古城、朱家花园、弥勒寺、元阳梯田、普者黑、彩色沙林、多依河、九龙瀑布等。

 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有东川红土地、鲁布革、黄连河瀑布、威信风景区等。

 云南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区有5处: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风景区)、澄江帽天山化石群、红河哈尼梯田。云南省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5座: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云南省现有世界地质公园2处: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省现有国家地质公园6处: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玉龙黎明一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丽江玉龙雪山国家地质公园。云南省现有风景名胜区12处,分别是:石林风景名胜区、大理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瑞丽江一大盈江风景名胜区、建水风景名胜区、九乡风景名胜区、丘北普者黑风景名胜区、泸西阿庐古洞风景名胜区。云南省现有旅游度假区3处:滇池旅游度假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云南省现有5A级旅游景区8处:石林风景名胜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玉龙雪山景区、丽江古城、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昆明世博园景区、腾冲火山热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449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