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这样的情况,有时自己家就会发生的,没关系,静下心来,一件一件处理!
我农村家乡,常出现类似现象,例如,儿子准备结婚,奶奶去逝了,奶奶年级大了去逝正常,家乡是这样处理的,先给儿子结婚,后办理奶奶丧事,两不误。
还有一例,儿子正准备盖新房,老妈去逝了,家乡用同样的办法处理,先给儿子盖新房,然后办老妈的丧事,不过各个地方风俗不同,导致处理事情不同!
在有些方面讲究少了为好,好办事!
很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来说说我的亲身经历。一个地方发展了很多代,家族中就会有很多人,也会发生很多事,在我小时就听奶奶讲过家族中发生的事情。
我太爷爷和太奶奶为我一个小爷爷娶妻完婚,所有事情规矩一切按流程办(第1天男方家亲戚朋友去女方家迎娶新娘在女方家过夜,第2天早上迎接新娘返回男方家,男方家正式举办婚礼,第3天答谢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可是在第一天刚把亲戚朋友安排到女方家后我太奶奶就无疾而终,我太爷爷临危不乱,立即主持家中亲人给我太奶奶净身停在一边密而不宣,第二天继续举行婚礼,第三天按规矩举行丧礼。
若干年后到我这一辈,大喜大悲的事情又同样的发生在我身上。我亲爷爷去世的早,我奶奶在那个饥荒的年代,领着我父辈五姊妹成家立业,由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牵涉到继承家业土地遗产,最后分家的时候,我奶奶的生养死葬由我三叔负责!(但是在道义上,我爸和我二叔也在尽一份责任)。后来我父亲也因为病魔来袭英年早逝,我母亲又领着我们三姊妹艰难度日。
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好,树挪死人挪活,随着人流大军到了沿海城市打工度日,对于奶奶,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尽尽孝心。
一转眼我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自己在外面谈了一个异地的女朋友,我老妈要求我要对别人负责,该去女方家举办婚礼就举办婚礼,男方家的婚礼她也要在家里面坚持给我们举办,她在家里面给我们定好了婚期。因为是跨省婚姻,不会像家里面那样,头天去女方家接亲!婚期慢慢推进,我提前十多天带着女友回家准备,这时我奶奶也是70多岁高龄身体不如以前,我私下就和我老妈讨论,因为家族中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就是怕遇到。我老妈说不可能那么遇巧,婚期提前半年就通知了亲戚朋友一切准备都准备好了,如果现在为了这个未知的事情去通知男方女方亲戚朋友更改婚期对亲戚朋友不好交代!所以一切就按正常流程操办。
生老病死世事无常碰巧的事真的难说。婚期如期来到,第1天帮忙的左邻右舍散去,我妈还抽空送去一碗新鲜豆浆给我奶奶喝,第2天是正式婚礼,我凌晨5点就赶到镇上,有另外的事情。等我7点过从镇上赶回来,听见满屋哀声,我最敬爱的慈祥的奶奶就这样离去,当时的心情不能用语言来描述。大喜大悲,一瞬之间在我身上发生。冷静过后和我三叔商议,先把奶奶净身停好,委屈一下奶奶,先不大操大办。我这边就一天的时间如期举行婚礼,第二天再去操办奶奶的丧礼。
婚礼就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完成,第二天端着奶奶的灵位跟着做法事的先生,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回忆奶奶的一生是命运多舛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是含辛茹苦的一生,是忍辱负重的一生。
回到题主的问题,我们世人都知道死者为尊,死者为大,但逝世是不可计划人为不可控的事情,如果实在碰到了,在自己家族里面一定要有计划有商量的进行。如果和左邻右舍碰到这样的事情,就自家操办自家的事,都是明白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名停锣息鼓。
这事我身边就发生过,姑娘明天出嫁,姑娘的爹妈把事也都安排完了,就等明天高高兴兴的把姑娘嫁出去,晚上想起天冷,明天早上亲朋来了能热忽一下身子就在煤球炉子上熬了一锅稀饭,然后两人就躺下睡了,由于屋内不通风,两人都中了毒,早上来的亲朋发现后赶紧送医院,爹活了,妈死了,大家一商量,先不告诉姑娘,告诉了姑爷,先把姑娘嫁出去,这姑爷急急忙忙办完点礼就带着媳妇回娘家,这姑娘难过的要命,大家都劝她,别哭了,赶紧把你妈送走吧,你爸还在医院哪,弟弟又小可苦了这姑娘了,还挺好这姑爷明事理,忙前忙后,二三年才看见这姑娘脸上有了笑容。
我说一下我们的家事,那是一九七七年农历4月初八,家里正准备我哥的结婚大喜之事,我的奶奶突然病世了,还有两天就办喜事,家族就商量一下把奶奶放在叔叔家,喜事正常办,家里的亲戚都不知道,问奶奶身体好不好,我爸就说这几天有点感冒,没让她老人家出来,办完了喜事第二天就通知亲戚我奶去世的消息,邻居都说这样办事很好。
两者撞到一起,对当事人有点晦气吧!当然把葬礼推迟咯,我村的一户人家也发生类似的事,她出嫁那天下得很大的雨,那时没有小车迎娶新娘,是用自行车的,那天刚巧她病了很久的爸爸那天去世,所有的长辈都说,当他睡着了,没关系,等办了喜事过后再办白事!
在老家有一户中午儿子解婚下午老妈去世没办法就得操办正好亲友朋友都没走去掉囍字贴上奠字亲戚好友还在喜乐中又进入悲伤中写一副对联难倒众人不知怎么写好帐桌代笔人写出一副对子又符合红白喜丧,
辞喜堂进丧棚,哭笑不得,
退灵堂入洞房,进退两难。
悲喜交佳
说个真事给你们听,几年前我们单位有一对,男方是本地人,女方是甘肃人,男的长的挺好,个子高高的,比较随和也挺实在的,家里独生子,父母都是企业职工,条件还可以,有好几个姑娘都看好,最后被这个甘肃女孩拿下了,这个女孩平时蔫不出溜,长相一般什么都一般,唯独心眼不是一般多,是相当的多,大家都离她远远的惹不起,父母是甘肃农村的,家里还有三个弟妹,她还要帮养家,男方父母知道后就不愿意,儿子不听只能结婚了,第一次结婚前一周男方的爷爷去世,没办法说守孝一年,过了一年又要办,婚礼前两天男方的父亲去世了,我们都惊呆了,大家都说这是家里老人以死抗议,当然之前都有病,但是也不至于死亡。最后婚礼也没办,登记就住在一起了,现在听说分居了。
很多人一定要从道德高度来要求“取消婚礼”先办丧事,现实中肯定行不通。财务自由的人可以随意,普通老百姓就要权衡一下了。定好的婚礼大部分费用都付了,也通知亲朋好友了,说取消就取消行吗?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也有人提到了:女方出面请亲戚先操办丧事(前期工作),等婚礼结束后赶快再正式出殡。好几年前我邻居大妈给儿子办婚礼(我们老家办三天,正餐是第二天晚餐),结果正餐前一天夜里大妈脑溢血去世了,亲戚帮忙把遗体转到偏房暂时安置,隔一天(婚礼第三天)正式发丧。
当然,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婚礼后不来参加奶奶的葬礼,也是很不应该的。
请把婚礼办完,第二天办葬礼。我家邻居就遇到这样的事,喜事当天早晨新郞的爸爸突然死了,新郎的爷爷说先把死人放到仓房里。先接亲办喜事,全家人要振作起来。举行婚礼、吃酒席、送完客人后入洞房。第二天开始办葬礼。完事后,所有知道的人都说这事办的对。这事已经过去20多年了,每当提起大家也说对,就连看红白事的先生都说:作的对。
每个地方风俗不一样,我老家一到两周才出殡,改不了的红日子可以先把棺材停到不住的房子里,办完红事,然后再办白事,一旦办完白事一年内是办不了红事的,比较亲的人去世了肯定是大悲,但是婚期临近很多事情已经不能取消,只能折中,但是像楼主说的这个,就把家里长辈请来商量一下,风俗习惯是怎么样的,大家商量个认为稳妥的办法,不要自己做决定
我结婚前两月我妈妈去世了,然后就换了婚期,结婚完回娘家的路上(一天的路程),老公姥爷去世了,当时不知道,等到了我家才知道的,也没有去参加葬礼,他们老家当天就入土,回去时间也来不及
怎么说呢很多事情不能一概而论,我姥姥去世遇上姨姐结婚,姨姨姨夫参加完葬礼就奔火车站,两面都照顾到了,虽然难周全,但是也尽力了
结婚当天应该是请双方父母上台,你请个阿姨上台算怎么回事?当然如果亲妈没了可以另论。实在不行!就先提前叫对象和你给你亲妈拜礼。亲妈就应受首礼!没你妈没你你要这样想,做无悔事!
继母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生父再婚后的妻子,又指被过继子女的养母。此语出自《仪礼·丧服》:“继母如母。” 贾公彦疏:“谓己母早卒或被出之后,继续己母。”父亲的继配。又称后母,口语中又称后妈、后娘等。
指被过继子女的养母。如《隋书·房彦谦传》:(房彦谦)十五,出后(过继)叔父子贞,事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
出处
《仪礼·丧服》:“继母如母。” 贾公彦疏:“谓己母早卒或被出之后,继续己母。”
唐·吴兢《贞观政要·孝友》:“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
示例
《元典章·礼部三·丧礼》:“继母,父再娶母,同亲母,齐衰三年。”
清·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公(袁赋诚)早失恃,事继母刘淑人如已母。”
巴金·《秋》:“他们的继母周氏 在房里等着他们。”
娘家妈妈去世了,兄弟虽然是二婚,伐送父母和兄弟是不是二婚没关系?和他作为子女的义务有关系,他也是妈妈的儿子,有义务把妈妈送好,所以这个事应该他出面,正式去办理这件事,你是一个助手,而且必须要协助他把妈妈送走,而且要走好,这是你做儿女的义务和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