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小绿,修改超过次数了,用别人的上的。
我觉得是的。而且我更欣赏八爷。八爷的爱像海,比较广,就是温柔似水啦,能包容、尊重女主意愿、没有强娶女主 温柔又深情 照顾默默还细致 还比较守贞(起码与若曦恋爱期拒绝纳妾)
其实虽然若兰没错啦,但以她的身世,她早该认清,她永远嫁不了青山,因为这不是琼瑶小说,古代是包办婚姻,不是自由恋爱,尤其是贵族。她也应该知道青山的死其实不是八爷授意的,完全是意外。极度怀疑传此消息给若兰的人居心叵测,故意说是八干的。导致八这么多年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八要找幸福,大家还不同意,说他是姐夫,但古代娥皇女英是佳话,八的观念和咱们不同的。最后八还被若兰休了(你不是这么想的么?)。若兰生不愿当他的人,死不愿当他的鬼。
四更多的像是一口深井 未进前什么也发现不了,进了之后就深陷了 不过四的爱太霸道、太独占了,他不容许他爱的女人离开他,又比较残忍,和四的爱注定苦涩大于幸福。所以你我无福消受这种爱啦 总之我不太喜欢男人干预女人 女性好歹也喊了那么多年女权主义了。而且,我总觉得最后四把女主当金丝雀
另外,我不太同意白衣悠蓝他们说的四很早爱上女主。爱上一个女人,你第一件事会是去强吻吗?四不是道明寺,也不是弱智。他当时绝对是试探,以为女主受八示意故意的,要逼出女主的真正目的。还有荷塘,网络原版是在错认阿玛后的,强调四的用心不单纯,后来因为大家觉得若曦错认后各阿哥不可能一点反应也没有,桐华说服不了,只好删啦。
当然,各花入各眼啦,我也喜欢闷骚男,但绝不是四
八呢,又适合当情人,又适合当丈夫,他和你在一起你还不用担心他更别人跑或者出轨。天生的痴情种啊
十四么,他,桐华也说了,很聪明,是只狐狸。但应该后来明白自己其实爱上女主了。否则,他不会故意晚送凤血镯、在良妃死后说若曦没那个心(这两件事是离间八与女主),还三次求婚,还有金钗--说明他爱上女主靠谱的应该是女主拼命赛马时。那个和敏敏秀对四爷也是产生震动了,四应该也是这时爱上女主的。可怜的八,虽然也受触动,这时候只能选择疗伤,忘却,虽然最后也没忘却(那个拍去若曦手私以为是让她一心一意,因为他虽然也更情难自禁,但也不想再两伤了),在最后帮助若曦离开了紫禁城(虽然不可否认有报复意),自己承受更残忍折磨。
最后,建议大家去一下 稽古右华 ,桐华写小说时叫小三,当时就在哪里混的。那里是个历史论坛,最有学识的叫 洗桐女史,是四党的,以把许多历史八党变为历史四党著称(以往历史八党超多的,在那个论坛上,在那里,小三问问题就说自己是八的粉丝。不过,她在书里说自己是十四党,但书的男主居然是四,虽然这本书也经常说成双男主啦,上八下四)
最后推荐历史八党的经典 岳篱 的 《袖红叶》,晋江的清宫。 对很多历史问题进行了大胆而真实的猜测,人物性格也比较符合八字和字体、文笔等推测出的性格,虽然也有一点违反历史(其他基本是对历史的猜测性修改,如果你是史官,后面还有雍正,你也会把历史写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的,而且只会分毫不差),说弘旺是郭络罗生的,不过桐华在那里自己也曾这么推测过,而且桐华书里还是有无数bug的。大家对照一下清史稿 圣祖语录 还有弘旺的 皇亲通志纲要(这个只有北大图书馆有,是弘历监制的,所以虽披露了诸如十四原名胤祯,十三一废太子时受牵连被幽禁之类的,很多毁四和十三(他俩原本绝不是一个党的,看历史分析,十三有意争储的)和恢复八党名声的话都没说。弘旺挺可怜的,雍正把他贬为一个甲兵,弘旺和别的兵打架还要被雍正亲自发落。哎,可惜后来八的后代绝种了)
全书描写最成功的形象--胤禩
有读者说,八八在本书中形象有些模糊,似朦朦胧胧地出场,又朦朦胧胧中退场,认为是作者描写不够深入的原因。
其实,的确,因为雍正的原因,八八资料极少,不易推测其形象是实,所以难免在写书时,桐华对八的形象有些模糊,但本书中的八八绝对真实可感,他的笑声,他的目光,他的呼吸,他的举手投足都宛若就在你我眼前,伸手可触。
之所以让部分读者产生朦胧之感的是八八与我们现代人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含蓄无比。可以说,网络小说中温润的形象不少,写八八更是必定温润。但如此多的形象,都只是表面的温柔,说话动作温柔些,相貌清俊、带着温柔笑意,和颜悦色,宠着女主即可,只有步步的八八是真的温润到了骨子里,放到现代可能还让人一时相形见绌、无法接受,到了现代可以说有点像害羞,像畏手畏脚,但在古代那是恪守礼节、尊重对方意愿与自由的体现。这从他对若曦爱意的含蓄表达即可看出,在雪地里那无言的牵手,任由若曦打量自己却什么也不说;在她与十三出去彻夜未归后若曦想起笑的时候那眼眸的一冷而其他如常;他对她刻意忽视、让她站了两个时辰的温柔惩罚;他在听完若曦第二次和十三出去的解释后,在十三的竞争压力下,终于用玉镯表达了爱意;他在讲完自己和若兰的故事后,才第一次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但也只是一句;在若曦的不愿下,他没有强求,只是默默帮她打点好一切;每年新年第一天,他只是送去一首诗经上的词表达浓浓的爱意;在下朝后,他只是心有灵犀地两次回头;在草原上,尽全力救下九死一生的若曦后,他也只是试探着说“你心里是有我的”
但同时,步步的八八身上有着一股连康师傅都比不上的天潢贵胄气度,包罗万象,从容不迫,能感到他似乎胸中有乾坤,有一个极大的空间。有着这样强大的力量,所以他会尽他最大的努力去追求皇位,追求爱情,保护若曦,照顾若兰,对明慧好,关怀他的几个铁杆兄弟。可以说,八八此生已无可指摘,他对这些人这些事,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任何事。因此,我钦佩他,欣赏他。尤其是在对待三位女人的态度上:对若曦,除了拒绝了迫不得已,一旦退让就让一帮子人万劫不复的放弃夺嫡的条件,他做了所有自己能为她做的事---在得意时为她庇护,让她不做嫔妃;若曦对四爷的令眼相待他看在眼里却义无反顾;在等待若曦回应时,拒不纳妾,宁愿顶着“惧内”、“妻管严”的名号被人耻笑;在互相较劲胜负未分时他把若曦的提醒作为赌注,赌上了他的全部;在落魄时,即使已为俎上之鱼动辄得咎,他仍愿为她触犯天颜,帮若曦争取自由----红尘已无可留恋,若能换得她的新生,打入地狱,多些折磨又何妨?对若兰,他在不知道她心中人时,为她用大半年找遍整个京城,找来了定情的凤血玉镯;在得知她有了心上人却因他暗中派人查探而被若兰父亲派上前线阵亡的消息后,他默默承受着若兰的怨恨、心冷和子女的在腹中就死去的悲伤,注意着不再出现在不愿见他的若兰面前(这点从后半部他几乎不再出现若曦面前也可看出,这就是体贴与尊重了吧),一面又悄悄留心着她的喜好,暗暗护着她,让她在生活上能顺心,最后甚至忍受着若兰最终死也不愿与他在一起的悲伤与羞耻放了手,冒着违旨的罪名成全了若兰的爱情。对明慧,他起初不爱她,但出于权力利益上的考虑,他也接受了她的痴情,用尽心机给她一份温馨美好,将她娶回家;在若兰心冷、不愿见他的情况下,他日日宿于明慧房中,不娶其他小妾,放任明慧处理府内大小事务(当然他还暗中护着若兰),用这些弥补着他无法给她真心的缺憾;在遭难以后,明慧对他一心的好逐渐打动了他,他也开始真心对待明慧;为了保全明慧和孩子的安全,为了大难临头明慧能仍旧好好活着,他写下了休书;在大火面前,他痛彻心扉,甚至要以死与明慧殉在一起,但最终因为弘旺而苟活,继续遭受雍正折磨;最后,他提出与明慧合葬,弥补这个对自己痴心了一辈子的人的遗憾,让她最终仍有他相伴。
步步对八八是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的,为此不惜用三个女人来衬托他的形象。甚至,全书有名有姓的人物,一半都是八爷党的。
很多读者并不支持八的原因正是因为他对三个女人、对周围亲密的人都有着倾尽全力的好。在很多读者心中,男主人公只能对女主一个人好,这叫专情,那么,这本书里有一个四,这能满足他们了。
正如女主所说,八爷总是“逢人便示三分好”,在利益的推动下,早年他就能对十爷“凡事护着,时时提点”,即使是当初那三分是不是就已经让人感动得很了?还有,他没被明慧打动前的事,那已经是天下独有、梦里才会梦见的那种好。而对他亲密的人(像十,明慧,后来也逐渐转化成这一类),他更是不遗余力地示以十分好。这对于那些希望男人对自己最为关注、最特别的女主来说,是不能忍受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道不是总觉得对其他人都很好的人才会对自己好吗?是小说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的识人标准吗?小说经常选用面冷心热的人当男主,难道不是想告诉我们那些外面冷淡的人爱上以后也有可能对女生好吗?这只是对我们常识偏见的一种纠正,所以总写着这种特殊的情况,并没有说我们的常识、直觉不对,恰恰相反,我们的常识很对。
恰恰相反,一些现代女性只愿丈夫对自己好,甚至心里不满丈夫对他亲生父母很好,这是独占欲和自私欲在儒家教育势微下的重新爆发吗?
本文中的八爷真当得起“八贤王”三个字,这样的待人好,即便只得到他的三分,恐怕大家都得甘之如饴,一生珍藏着这份记忆,一生念着这三分好。这样的人,大家又怎会不全力支持,又怎会不贤名远播呢?
然而,八爷的形象又绝对是真实的。八爷在从小浸染的政治环境中挣扎着想要江山与若曦并得,八爷并非了无牵挂,他生于皇宫对帝位的渴求是天性,是流于血液生于骨髓。他从小被告知女人是一个棋子,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一个摆设。他有帝业去寻,所以他不会在意这种无关紧要的东西。可是棋子竟会说“为什么我们的命运由别人决定?”他开始重新审视这种陌生又熟悉的生物。她是特别的,他要得到她。他对她而言不是一个棋子,一个工具,一个摆设,而是心口上的一粒朱砂痣。当他面临帝位与若曦二者择一的选择时,他慌了。他确不明白两者有何冲突。一个是一出生就浸入血液的追求,一个是成年后邂逅的深刻与美丽。最后他全身的每个细胞拖他走向帝位。而在他四面楚歌,步步惊心时,得不到最想要的,他选择呵护(这是他一贯的做法,对若曦、对若兰、甚至对之前没感情的明慧)。他呵护着若曦、呵护着大清国。胤镇登基初朝野内外都有猜疑,而他不挣扎不反抗因为他深知大清国经历那么多年的夺嫡已大伤元气,彼时又有外患,所以他毫无反抗的承受成王败寇的侮辱。(以上引用《帝王何业,步步岂惊》)
所以,我们说,八爷这一生活得无错无悔,只是历史欠他太多幸福,给了他一个万古难再有更悲的悲剧结局,让他尝尽人间八苦,生要饱受出身之苦,受人白眼与欺凌,不能见自己的亲生母亲、遭兄弟歧视、不被兄弟重视,从一开始就遭到康熙不公的对待,多次被骂为“辛者库贱婢之子,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妄博虚名”。有着绝代风华、旷世风采与才华也只能逐渐在环境压迫下、接二连三的打压下、在病痛中老去,任容貌老去,在接二连三打压下,他几次在鬼门关前惊险还魂,得到的是康熙的嘲讽“心术不正、好信巫医所致”,让他在重病中迅速搬迁回家,不要挡住圣驾回程,最多不过一句“勉力诊治”而已。即使是死,那也是在承受着身败名裂、遗臭万年,饱受雍正百般非人的身心折磨,怀着对弘旺未来的忧心而去的。他终其一生的倾尽全力,也始终得不到皇位,得不到若兰,得不到若曦,甚至在渐渐爱上明慧时又天人两隔。他一生都在和那些少时瞧不起他、在夺嫡时对他明里暗里使绊子的兄弟们争斗,甚至最后还要被他的情敌天天拉着处理朝政,不可不谓怨憎会了。而在他与若曦想爱,定下山盟海誓后,却最终被若曦放弃,“得到后再失去,不如从来没得到过”,即便这样,他依然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呵护着若曦,看着若曦与四哥你侬我侬,帮助若曦获得自由不受束缚、独立受尊重、得到爱与幸福的新生(只可惜此时若曦的心已被束缚,无法独立了),自己承受着爱别离之苦。但他对皇位的放不下,对若兰的放不下、对若曦的放不下、对追随他的官员与兄弟的放不下、到最后对明慧的放不下、对弘旺的放不下,执念过重过多,注定了他一生要饱受磨人的痛苦与身心的煎熬。他对皇位、对若曦、对若兰、对明慧、对兄弟、对官员的那股热情、那股得到的欲望、那股关怀都是那么超乎常人地热烈,这注定他也要得到超乎常人的折磨。
八爷是那样一个风华绝代、风神超拔、温润如玉浊世佳公子的白马王子式人物,让所有女人都禁不住对他倾心。他有着超群的才华与高洁的品格,甚至当时被称为“八贤王”、“八佛爷”。他对周围的人总是给予让人感佩淋漓的好与关怀。他倾尽全力地去追求他想要的东西。正是这样一个美好到极致的完人,才真正适合做悲剧的主人公。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无情地毁灭给人看。如果八爷不是那么美好,我们又怎能被这样的千古悲剧震撼到?难怪桐华说她写这本小说的动因是八爷,她全书为八哭了好多次,只为四哭过一次。她也容不得别人说八爷半点不好。
当然,正如桐华所说,八爷也有他的残忍、他的愚执(愚蠢的执念),他为保命特意命宝柱烫伤自己,然后宝柱受到惩罚,他因为儿子被烫伤重罚了一屋子的下人,他为了皇位,听从若曦的提醒,设计陷害自己的亲哥哥,这些都不能让人忽视。但这些是迫不得已的残忍,是紫禁城用伤痛教会他的残忍,虽然的确残酷,但却又折射出他的痛苦与无奈。他想登上皇位,其实何尝不是想有所改变?其实,紫禁城那一刻没有残酷呢?皇宫里经常的惩罚、杖打、杖毙就警示大家一步不能行差走错。八爷在这皇宫里生存,更要警示自己的手下不能行差走错,以免被政敌或皇帝抓到把柄。这样,他有时不得不残忍地表达他的提醒,为了和他息息相关一帮子的人也不得不利用、牺牲下人。这些,是迫不得已的。正如一个人不可能一味的做好事,他为一方做好事往往会伤害到另一方,但他对自己的人已可谓仁不可复加,义不可复加了。
很多人不看好八爷,仅仅因为其结局悲惨,是啊,他看着就像一生必定命运多舛的,苦尽甘来的不是他。而人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所以当读者习惯性地把自己代入后,会希望女主远离八爷,投靠四爷、十三。这是人之常情,我无法反驳,但我也希望大家不要为求心理安慰去为八爷找所谓的“邪恶”,事实上,当一个人虚伪的时候,都能对年幼的老十,不爱的明慧好成这样,我们又有什么可以责备他的呢?
桐华容不得别人说八的不好,想必正是如此吧。我也同样容不得有谁说八不好,对这样一个人,我只有全心的爱慕,满怀的钦佩,深切的怜惜,念着他的那份好,甘之如饴;看着这篇挽曲,心痛如割。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么好的一个人物,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一切,去为善,难道仅仅因为他是四爷的政敌、曾谋害过四爷就再也不是好人了?我无法接受这样狭隘的观点,更何况泼茶事件的幕后中四没有损害八党的利益吗,还打着太子名号。皇宫本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相比较而言,八八不可谓不是惊人的善良了。更何况八八的防备与布局确实源自若曦,他觉得若曦若不是知道四会有动作害他,不会单单叫自己当心他,所以他布局要将四爷的谋害还没开始就被彻底打碎。很多人叫嚣着虽然若曦提醒你了,但你可以不做的。可他对若曦的消息是相信了,还冒了性命危险的去做了。
我觉得四党的粉丝们可能太过狭隘,只看到四的痛,为什么不能看看若曦,看看占了全书人物半壁江山的八爷党,看看他们的痛苦?
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3X
1、四爷的嫡福晋是那拉氏,侧福晋是年羹尧的妹妹。
2、十四爷开始不爱后来慢慢爱上,最后为救若曦出宫取她为妻。具体请看
十四阿哥胤祯是大家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很多人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这样凄绝的词,从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儿口中读出来,本就让人心惊,又适逢她与十四阿哥的初次会面,看完了这二人的结局,当我再次重温这一段的时候,才突然发觉,这一铺垫竟是这样触目惊心,第一次感到,作者笔底竟有些曹公的“草蛇灰线”之文风。
十阿哥的寿宴上,若曦为了看清楚将来的雍正,将半个身子探出窗去,这一不雅的情景恰被回过头的十四“逮了个正着。”若曦单独为十阿哥唱戏祝寿,这一情景也深深的打动了尾随而来的十四,多年之后,在草原上,为了救违抗圣旨的十四,若曦向敏敏格格撒谎,说十四是她的情人,求敏敏救他,于是,十四就向敏敏编故事说,多年之前若曦就是因为给他唱戏祝寿才使他深深的爱上她……看到这里,我心中不禁一动:他为何不编别的故事,却偏偏是这个情节?只是当时若曦和八阿哥的故事太抢眼,以致于我没有仔细研究十四的情形,想来这应该是他的一次真情流露吧。
之所以一直没有真正看出十四对若曦的感情,不是文中没有暗示,而是作者那似有还无、以虚掩实的手法实在是妙。明明是十四一直关注着若曦,却偏偏以他经常斥责若曦为表象,若曦迟迟不肯接受八阿哥的爱,中间又间杂了许多误会,使得十四很多次见到若曦都是冷眉以对、冷语相加,但即便是这样,在若曦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出手也从不迟疑。
说不清自己是多么喜欢十四这个人物,对这个人物的喜爱甚至远远超过了小说中两位绝对的男主角四阿哥与八阿哥,最初的印象,一位俊朗的少年,聪颖过人,才气四溢,正义果敢,光明磊落,喜怒皆形于色,在几位阿哥中,唯一一个曾冷言冷语嘲讽过若曦的,正是这位十四爷。但是,他的喜怒于形却并非因为草莽,而是源于年少和磊落,在与若曦的多次交往中,处处可以看出他光明磊落的胸怀与气质。
康熙在朝堂上迁怒于八阿哥,十四跪奏愿以死保八阿哥,龙颜震怒,“竟拔了侍卫的佩刀欲诛十四阿哥”…… 若曦与八阿哥在一起,十四比谁都高兴,若曦与八阿哥分手,十四的一腔怒气如暴雨般倾泻到若曦的身上……若曦的十八岁生日,十四赶来为她祝寿,那一声 “马尔泰·若曦,你究竟想要什么”的怒吼被恰巧前来祝寿的四阿哥与十三听了个清清楚楚……若曦与八阿哥彻底分手,八阿哥痛苦难当,十四闯进若曦的房中捏住她的臂膀定要让她说个清楚,若曦哭着喊着与他揪打在一起,这一幕恰巧又被十三与四阿哥看在了眼里……于是,四阿哥对自己的亲生弟弟十四阿哥生出了长久的深深的误会,认为他与若曦之间有些扯不断的瓜葛……
八阿哥随康熙塞外秋围,朝中有变,十四乔装潜进清军大营,第一个就找到若曦,求她帮他见到八阿哥,在遭遇危险时,他的机智应变充分展现了此人具有极高的智商与斗争经验。当敏敏格格在康熙面前认出了当年乔装的十四时,感觉被欺骗的她愤怒了,命运无情的将若曦和十四推向了绝境,于是,这两人一生乐章中的第一个最强音出现了:为了不让敏敏说出当年的实情,为了保护十四的生命,若曦答应与骑术高超的敏敏赛马。
这是怎样艰难的一场比赛啊,毫无悬念的,若曦根本没有一分胜算的可能。十四面临违抗圣旨被治罪的危险,绝境中,若曦拿出了常人所未有的魄力,将头上簪子取下猛扎向马的屁股,马儿疯一般的向前冲去,马上的若曦被颠得神志模糊……
我猜想,草原上的这场性命攸关的赛马,一定是深深的震撼了十四的心,为了救他,一个娇弱的女子可以拼出性命,以超出常人的勇气与魄力征服命运,扭转乾坤,当十四从疯跑的马上救下若曦,将神志不清的若曦抱在怀中时,他以为若曦受伤了,一声声牵心的呼唤着若曦的名字,在那一刻,我相信他的心中是充满了柔情的……
此外,若曦与十三在此次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坦荡荡的知己情谊也深深的震撼了十四,他下定决心,从此要象十三哥那样对待若曦,此后,他用大半生的行动践行了这个誓言。
八阿哥被迁罪,十四被责打四十大板,若曦心如油煎却又苦于不通消息,突然收到暗中递来的信,“迅速打开信,是十四的笔迹。‘安好,勿挂’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压满纸面,墨迹淋漓,力透纸背。我把信重重的压在胸口,似乎十四的力量透过他的字直达我的心。”
元宵节看到漂亮别致的灯,他会想着买回来给若曦提着玩;太子向康熙请旨要娶若曦,若曦惊怒之下病倒,十四前来看望若曦,为她带来希望的曙光;若曦要将八阿哥的定情物还回去,委托的人选就是十四;阿哥们的矛盾与斗争日渐尖锐,只有十四(还有十三)奉劝若曦,只管照顾好自个儿,不要参与那些斗争,直到……直到那个毫无预兆的日子,灾难毫无预兆的来临了。
十三阿哥被幽禁养蜂夹道,绿芜跪在十四府门外苦苦请求前去陪伴十三,十四将绿芜的信转交若曦,于是,若曦生命中第二次扭转乾坤的事情出现了:由于为绿芜请命,若曦被罚跪于后花园三天三夜,大雨滂沱中,四阿哥扔掉了伞,跑进雨中与若曦抱在一起,这一幕被远远赶来的八阿哥与十四看了个清清楚楚。十四的眼中全是惊怒,惊的是若曦果真与四阿哥有情,怒的是若曦竟然与四阿哥有情……
当四阿哥无奈的离去、八阿哥冷漠的拂开若曦伸出的手,只有十四慢慢走到若曦的身边,用伞遮住若曦,从怀中掏出几块芙蓉糕——他居然记得若曦说过,她最爱吃的是芙蓉糕 ——在这当口,只有他,惦记着若曦已经几天几夜不曾吃过东西……
漫天狂雨中,十四固执着质问着若曦:“值得吗?”“若是我,你还会如此吗?”然后又问:“当日在草原时,即使没有八哥,你也会帮我的,对吗?”他是这样在乎自己在若曦心目中的地位,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唇边绽开一个淡淡的笑”,然后跑去康熙那里,为十三阿哥与绿芜请命,被罚跪于乾清宫外一天一夜,大雨滂沱中,只有十四,只有十四挺身而出,勇敢的去做他认为他该做的事情,即使是触怒龙颜,即使是雨中罚跪,也在所不惜。
这一段,是他二人生命乐章中的第二个最强音。
十四不仅天姿俊朗,率真磊落,敢作敢为,同样也是天资聪颖、心思细密、策略周全之人。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每个人的眼神,四阿哥的眼神是冷漠的,八阿哥的眼神是含笑的,十三阿哥的眼神是不羁的,十四阿哥的眼神是“清亮”的……无论什么样的场景和细节,他总是洞若观火,只有年少的他才会和若曦在八阿哥的书房里斗得象两只斗眼鸡,也才会在朝堂上惹怒康熙欲诛杀之,在此后的多次描写中,处处显露出这位年轻的阿哥细致、周全、稳重、有主见的行事作风,即使是在那次罚跪事件中,他对康熙也没有意气用事,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丝毫不提若曦的事情,以免更加触怒康熙,然后完全用父子之情去打动康熙,最终达到了目的,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当年的少年真的长大了。
在与若曦的多次对诗中,显示出他不俗的文学修养,帮助若曦砍梅树,显示出他超人的审美能力,至于他的军事谋略和政治家才能,则在征服准噶尔部的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当朝廷派出的征剿大军全军覆灭的时候,十四阿哥临危受命,被封为抚远大将军,“担负起进军拉萨、收复西藏;直捣伊犁,解决准噶尔问题的艰巨任务。”“十四阿哥政治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拉开序幕。”
“长达两年的辗转征战,”他的战果是辉煌的,“凭借其出色的外交才华,辅以实际利益,争取到青海蒙古各部落的鼎立支持……十四阿哥恩威并施的一系列举措让他在青海、西藏、甘肃等西北之地威名远震。”
就是这样一位身披耀眼光环、满载盛誉的十四爷,在回到阔别三年的紫禁城之后,几乎是立即就跑来浣衣局找若曦——若曦早在几年前就被康熙罚到浣衣局为太监洗衣,原因是若曦拒绝了康熙为她的指婚,而指婚的对象正是十四,说起来,康熙真的是很疼爱服侍了他十年的若熙,在康熙的眼中,十四是他最欣赏最喜爱的儿子,十四与若曦年纪相当,品貌匹配,十四与若曦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若曦受难的时候,是十四挺身而出,陪若曦一同雨中罚跪……这一切促成了康熙的指婚决定,不得不说,康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是完全带着爱怜、带着一种完全是父亲的感情在促成这桩美好姻缘,可是,关键时刻,若曦顺从了自己内心的感情,尽管若曦明白嫁给十四的种种好处,可她仍然选择了抗旨被罚,这一惩罚是严厉的,浣衣局的日子一待就是六年。
在完全不知晓若曦为何被罚的情况下,十四就勇敢的向康熙请求赐婚,遭拒后第二年再求一次,西北大捷回京后第一件事就是求康熙将若曦赐嫁给他,权当是对他的赏赐……
这样大的救国之功,只求一女子为赏赐,康熙面对执着的儿子,终于说出了当年重罚若曦的真相。我不知道十四听到后心中如何感想,只知道他听到立即奔到浣衣局,当面质问若曦,“为什么?我就让你那么看不上眼?你宁可在这里替太监洗衣服也不肯跟我!”他要求一个答案。
面对眼前的这位已步入中年、沉稳厉练、目光犀利、喜怒无形的俊逸男子,几乎不能相信这就是当初那位她所熟悉的明朗少年。再一次顺从自己的感情,若曦拒绝了十四的求婚。
终于,当那个决定皇位的重大时刻来临时,当历史终于沿着若曦所明了的方向重叠上它应有的轨迹时,当四阿哥终于手握皇权取得最后的决定性胜利时,十四也走向了他最终的历史归宿——由威震四方的大将军王被贬去为康熙守皇陵,从此做了压抑孤独的守墓人。
但即便是自己的生活如此潦倒,即便是若曦已做了雍正的女人,即便是若曦的心中只爱雍正一人,十四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向若曦暗递消息:只要她愿意,他仍会带她脱离紫禁城这个苦海,只因他知道,若曦在皇宫内的生活绝不会真正的幸福,他了解若曦的全部痛苦……
终于,当若曦在雍正的身边受尽痛苦折磨、身心巨创之后,通过十三向他发出了求救的讯息,他立即拿出了当年康熙为他留下的赐婚的遗诏,以此要挟雍正对若曦放手……
于是,我知道了,这个高贵的男人,当日他去浣衣局找若曦的时候,他的手中已经握有赐婚的圣旨,但他却不愿以此强迫若曦,而是顺从若曦自己的心愿。只有当她真正需要解救的时候,他才拿出了这张王牌。果然,这是一张无法抗拒的王牌,雍正终于放若曦离开了紫禁城,而三十出头的若曦也终于有机会蒙上红手帕出嫁了。
成婚之后,十四与若曦一直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十四为若曦提供了最为自由的生活空间,完全不必受任何世俗凡事的侵扰,他每天都会来看若曦,陪她说会儿话,却从来都没有逾礼之举,甚至在夜宿若曦处的时候,也是隔屏风而睡,他们夜里会回忆小时候的趣事,十四还会讲他在西北时的故事,两人一同嘻笑,一同叹气,一同感悟,一同伤怀……若曦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是幸福又幸福的,为此,我感激这个男人。
若曦的身体日渐衰弱下去,太医的回答都是“油尽灯枯”,长年的忧惧使若曦五内俱伤,当年罚跪雨中及六年浣衣局的经历使她得了严重的风湿,十四由最初的惊怒转为后来的悲伤、绝望,他更加用心的对待若曦。
终于,那个最后的日子来临了,若曦躺在十四的怀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时光,身边是绚烂的花树和漫天飞舞的花瓣,将她美丽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桃花纷飞的时节……直到此时,十四才敢在若曦的额上印下一吻,这倾注一生深情的一吻……
冥冥中,眼前又闪过那两个斗眼鸡似的少年,还有在草原上策马奔腾的两个俊朗身影……不由得又想起十四初见若曦时读的那阙词:重来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再一次触目惊心!
越是细细品读越是发觉,十四对若曦的深情似海,最喜欢这个人物身上那虎虎的生气,无论人生遭遇何种的变故和打击,哪怕身处绝望境地,也能在他身上寻到许多生活的乐趣,连作者桐华都说,她认为生活在十三、十四身边,生活会很有乐趣,在我的心里,十三虽然同样优秀,但是十年磨砺后的他,身上早已褪去了那层灼灼的光华,十四算是很不易了,皇位被抢走,心爱的女人被接手,如日中天的事业一去不返,满身的文治武功无处施展,人身自由处于半幽禁的状态,自己的府内处处都是皇帝的探子……在这样的境况下,我们依然能看到他的酒后狂歌“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无限凄凉中豪气干云;严冬的雪地里,十四赤膊舞剑,虎虎的剑气中是一股昂然的斗志;写歪诗气皇帝,多么孩子气的天真;深夜回忆起西北的往事,他会笑得直砸榻,无限神往的回忆起西北的姑娘……
最最难得的,在八爷党对雍正的疯狂反扑行动中,我没有看到十四的影子。
老九安排了玉檀来破坏若曦与雍正的感情,挑拨雍正与其子弘时的关系,十福晋的一番话,若曦与雍正闹得天翻地覆,八福晋进了一趟宫,若曦的孩子就流产了,八阿哥和雍正的一番对话,若曦与雍正彻底决裂……
这一切的一切,我都没有看到十四的影子。
而他,又是最有理由反击的一个。
只是在见到若曦的时候,他问她“你现在过的可好?”还问她为什么在皇帝的身边没有名份,最后是“你想出宫吗?”他是从心底里关心若曦的幸福。
若曦最后的日子里,他的极尽细致体贴,若曦梦里喊着“胤禛”的名字,虽知喊的不是自己,他却犹豫着答应了,他与皇帝的名字发音完全相同,他宁愿欺骗自己,就当若曦喊的是他……若曦离去前,他问的最后一句话:“如果有来世,你还会记得我吗?”让人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若曦离去后,他的良久纹丝不动,他的忽地紧紧搂住,他的顺颊流下的泪水,是那样深的感动了我的心灵。
我喜欢这个男人。
第二次看这段故事,以前未曾注意的细节终于浮现出来:
那年若曦为救十四与敏敏赛马,一根簪子扎得马鲜血直流,若曦心中不忍,看着簪子直说“扔了去”,就在侍卫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十四随手接过簪子,挥了挥手,让他退下。”
……
雍正和十三终于赶来若曦的灵堂,我注意到正在守灵的十四的一个动作:
“紧了紧手中一直捏着的金钗,塞回怀里”
什么都不用说了。
3、八爷在最后发现了他福晋的好,在福晋死后没多久和若曦留的毒药死了。
4、十三和绿芜有了个女儿,在雍正登基后从养蜂夹道里被放了出来,在雍正登基没几年后死了。再这之前,是十三帮助若曦和十四暗通,逃出皇宫。
我的答案最好有木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