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有两位公主远嫁西藏和亲,她们分别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赞赞普,唐中宗将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得总赞。
两位公主和亲具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是巩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当时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唐和吐蕃并不总是相安无事,两国之间征战不断。松赞干布曾两次求娶公主,但第一次派使臣求娶时被唐太宗拒绝了。于是松赞干部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但是唐军将领击败了他,松赞干部遣使谢罪,再次派使节求婚。文成公主入藏后,唐和吐蕃迎来了和平稳定的新局面。
金城公主入藏后,唐和吐蕃之间虽有征战,但总体上和大于战,而且最后玄宗遣使像赞普和金城公主宣旨,订立盟约,互不侵扰。
二是促进了文化交流,使汉文化传入藏地。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书籍、医药及文士、匠人乐伎等。随同文成公主入藏的文士帮忙整理吐蕃史料、记载君臣之间的谈话;松赞干部仰慕汉文化,排遣使节到长安学习,极大的促进了藏地文化发展。
两位公主在吐蕃地位尊贵,受到尊重和爱戴,松赞干部专为文成公主修建布达拉宫。金城公主入藏时,赞普也修建宫室供其居住。除公主本身贤淑多才外,唐朝强盛的国力也是其坚实的支撑和后盾,从而公主入藏和亲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
在旧西藏,拉萨聚居了众多的贵族,他们的婚姻带有浓重的门第观念,因此,婚俗显得格外繁褥。从择偶、求婚、定婚到举行婚礼以及婚礼后的规矩,各种礼仪、禁忌颇多,这为传统婚俗留下了典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婚俗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如今在拉萨,青年男女基本上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因而免去了求亲等各种仪式。只要两情相悦,做父母的一般都不会为难自己的子女。但一般来说,藏族家庭很重视婚礼,婚礼举行前,首先要备齐几样东西:挂有吉祥如意藏文幕布和幔帐的藏式帐篷、青稞酒、酥油茶以及牛羊肉,因为,这些是传统的象征,也是藏式婚礼的特征。婚礼这一天,不管是新郎新娘,还是来宾,只要是藏族,大都会穿上自己华丽的民族服装。在约定的时间,新人的亲朋好友会等候在帐篷旁接待来宾。待来宾到齐入座后,新娘新郎以及双方父母再入座。之后,是正式的结婚仪式: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僧人或有威望的人诵经祝福—客人给新人及其父母献哈达、献歌舞—娱乐—新人给客人敬酒—煨桑—新人给客人献哈达。整个婚礼可短可长,短则一天,长则好几天。如果是好几天,则在最后一天才由新人给客人敬酒、煨桑、回献哈达等。
虽然是传统的婚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传统与现代如何在婚礼上结合。首先,举行婚礼的地点,有可能不是在新郎或新娘家,帐篷有可能是租来的,甚至以舞厅、酒店来代替其次,来宾的服饰也越来越随意,不一定非要穿藏装;第三,婚礼上的饮料,除了青稞酒、酥油茶,啤酒和白酒也充当了重要角色,自助餐的吃饭形式成为时尚;第四,婚礼上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除了传统歌舞也有现代歌舞,还有扑克、麻将,特别是麻将占去了婚礼的绝大部分时间,甚至于简化了传统的仪式。
总之,西藏的婚俗异彩纷呈。从姑娘小伙恋爱到成亲虽说过程大体相同,但各个地方都各具特色。比如在一个名叫毛工村的地方,当冬天来临,年轻人就会聚集一起踢毽子。名义上这是在娱乐,实际上是互相挑选自己的意中人。选中了意中人,就会把毽子踢给他。于是,小小的`毽子作了媒,撮合成一桩桩姻缘。在扎囊县,新娘得骑上怀驹的母马嫁到新郎家,新娘到达新郎家,全家人不是起身迎接,而是端坐不动,否则,他们认为身下压着的福运就会跑掉。
西藏经历了民主改革后的几十年,婚姻方式也逐渐移风移俗,婚礼在保持传统礼仪的同时,其中的陈规陋习也越来越少,并且逐渐与现代方式结合,诸如以坐车代替骑马等,以现代歌舞代替传统歌舞等,使得这里的婚礼既简便又隆重,让我们通过婚姻这个小小的镜头,感受到西藏各民族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