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躁动青春

二十世纪的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躁动青春,第1张

查理 · 卓别林 : 我进入了躁动的青春期,酝酿着年少时分的情感。我憧憬着那些冲动热情而又轻狂的事情,有时畅想,有时候苦恼,对生活忽而憎恨忽而热爱。浪漫和刺激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不满十七岁的查理,因为年轻,经常隐瞒年龄去剧院里找演戏的活,那时的查理演的都是舞台剧的配角,但却深得伦敦观众的喜爱,不久查理就接到了主角的戏。那时的查理在台上一听到观众的笑声就放松了,于是他开始不按套路出牌,他不停耍宝,让观众笑个不停,深得观众喜爱。但却遭到了同行妒忌,曾被前辈打了一顿,鼻血直流。

查理十九岁时看上了比自己小四岁的漂亮姑娘。

在约了三次会后便向人求了婚,查理的第一次求婚以悲剧收场。这件事长时间的影响着查理,在多年后当查理再次偶然见到那个女孩时,和许多人一样,对她已经没有当初的热情,但心里难免惆怅。

当时的查理还曾经在喝醉后发酒疯,和一个轻量级职业拳击手打了起来,房间里溅得到处是血,两人势均力敌,这场打斗的结束方式非常的卓别林,查理:“我不想被你打掉牙齿。”两人拥抱了一下,结束了战斗。

十九岁的查理在一次舞台剧演出时因为喉炎嗓子哑了,弄砸了演出,被剧院老板责备,查理在剧院里不再受宠,于是查理在二十岁时起身前往美国,就是在美国查理开始了自己**之路。

青春期的查理有过迷茫,有过躁动,有过失恋,有过低潮…………

但查理一直都知道 : 浪漫和刺激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王祖蓝崩了,王岳伦又有不雅照了,汪小菲也出来澄清了……这两个月, 娱乐 圈特别热闹,"宠妻人设"一个接一个崩得不亦乐乎,吃瓜群众更是看得热情高涨。

一向鲜有绯闻的"喜剧一哥"沈腾竟然也赶上了这班车。"夜会美女,整理衣衫"的报道让人浮想联翩:沈叔叔的"宠妻人设"也要崩了吗?

沈腾和王琦早在2002年就相识了。他们都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表演专业的同学。

彼时年轻的时光总是简简单单,互相心怀好感的两个年轻人,没什么仪式,也没什么过多的甜言蜜语,自然而然地就在一起了。

当时的他们应该都没想到,通向婚姻的这条路,他们一走就是12年。

从校服到婚纱,甜蜜相守12年,最终修成正果。说出来好不羡煞旁人,但美好之外的个中心酸,大概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如今的沈腾早已成为公认的喜剧一哥,很多人都说他是继周星驰之后的喜剧天王。他向卓别林致敬的默剧《智斗小偷》,也成了荧幕上的经典之作。

这个被赞是"长在全国人民笑点上的男人",在此之前,成名之路也是相当坎坷。

众所周知的一个故事就是, 开心麻花在千人剧场演出,结果只来了7个观众。剧场老板都看不下去了,免了当天的租金。最后,他们如数奉还了观众票钱,还报销了来回路费。

多少人劝他放弃,但沈腾咬着牙做了下去。他想要先立业,后成家。

这就苦了王琦。女人真爱一个男人,是多么想为他披上婚纱,听到他的承诺,然后一世白首。但这一刻,沈腾让她等了12年。

因为一直不结婚,沈腾被很多人骂是"直男癌",也一直被各种花式逼婚。但凡上了综艺节目,都要被追问什么时候结婚。

尤其是参加真人秀《女婿上门了》,王琦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逼婚更是酸爽。就连网络上如果有关王琦的新闻出来时,网友也会各种cue或者@沈腾,隔空喊话要求结婚。

到最后沈腾自己都说:"感觉我要是不娶王琦,就是众矢之的,就是一个罪人。"

直到2015年,沈腾在欢乐谷的摩天轮向王琦求婚,才结束了12年的逼婚大战。那时候,"郝建"的形象深入人心,沈腾也参加了各种综艺节目,有了很多高光时刻。

王琦年轻时漂亮,灵动,本来可以有着更好的发展。但她选择了淡出 娱乐 圈。

说王琦是沈腾背后的女人,一点也不夸张。默默等待的12年间,她也一直默默地支持这沈腾的打拼,成了沈腾最安心的大后方。

好在这多年的等待并没有被辜负。年深日久,两人的感情早就如同连理枝一样,盘根交错,共呼吸,同风雨。

因为 搞笑 的角色,沈腾经常是看起来吊儿郎当,没个正型。仔细看你就会发现,两人的狗粮也没少撒,经常秀恩爱。

王琦的好,沈腾一直记着。他说,在自己最失意的时候只有王琦陪在自己身边。王琦是他的老婆,他只想给她一个低调温馨的家。

曾经有一度,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因为王琦的一番话,沈腾感动哭了。那是在《鲁豫有约》上,王琦说:

婚后的王琦开始发福。前段时间甚至有人误以为她是沈腾的好朋友贾玲。有人质疑是不是 二胎了,又或许,那只是"幸福肥"呢。

王琦是地道的川妹子,从上学开始一直都是全优生。她从小学习舞蹈,还曾被四川武警文工团选中去做专业舞蹈演员。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后,她更是把心思全部都用到了学习表演上,成绩优异。

沈腾就不一样了,虽然他展露了惊人的表演才华,在学校小有名气,但他逃课泡吧打 游戏 ,整天吊儿郎当,像个"坏小子"。

有一次王琦班级排练小品,老师安排沈腾作为师兄给他们指导。小品里王琦扮演一个生气的妻子,手持鸡毛掸子站在凳子上大吵大闹。

台下的沈腾忽然站起来大喊:"王琦,你注意一下形体,屁股怎么总撅着?赶紧给我收回去!"王琦羞得满脸通红,怯怯地回道:"报告师兄,收不回去,我屁股天生就这么翘!"

一顿哄堂大笑中,两个年轻人就这样开始注意起了对方,仿佛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一样。甜美可爱的小师妹,和才华横溢的大师兄,就这样相遇了。

恋爱后,沈腾还是爱玩爱闹,兄弟一堆。王琦只能对他百依百顺,陪他打 游戏 。因为沈腾特别懒,王琦还成了他的专属快递员,经常帮他跑腿儿送东西。

生活中的沈腾是个神经大条,不在意细节的人,还带着点大男子主义。渐渐地,王琦发现,别人家的男朋友都很暖很贴心,自己家的这个人,永远就像个小孩子,整天打 游戏 ,没心没肺。

有一次因为玩 游戏 ,沈腾竟然着急上火到嘴上起泡了。王琦委屈得不行,自己和沈腾怎么吵架,他都不会着急上火,该吃吃该睡睡,如今为了个破 游戏 竟然急成这样。

王琦发火了,一顿大闹。沈腾嘴上说以后少玩,却一点也没改。2007年,王琦终于还是忍无可忍,向沈腾提出了分手。

失去才能让人懂得珍惜,心痛才能让一个人学会长大。沈腾心如刀割,直到这时才明白自己这个男朋友究竟当得有多烂。

他开始试着关心王琦,天冷了就给王琦发个短信,让她添件衣服。知道她去外地拍戏,他买了她爱吃的零食给她寄过去。情人节那天,为了见她一面,沈腾一直等到凌晨。

过了半年多,王琦终于心软了。经过了这次分手,沈腾长大了,开始改变自己,处处先为王琦着想。王琦从受气的"小媳妇儿"一下子有了当"女王"的感觉。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两个人在一起,其实就是一个相互包容和成长的过程。沈腾成长了,王琦也更加成熟。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一直牵手走到现在。

《夏洛特烦恼》插曲《一次就好》中唱着:

不要山间明月,不要海中珍贝,有你,世界再大也是小;有爱,世界再小也是大。

娱乐 圈中纷扰烦乱,真真假假,几张照片和一些恶意揣测并不能坐实什么东西。

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吃瓜群众应该理智一点,中立看待,不要轻易被网上妄自揣测的风言风语消费了自己理性和观点。

请相信世间一定是有真爱存在的,请试着多用美好的眼光看待我们的世界。

  卓别林是英国**演员,导演,制片人。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卓别林 故事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卓别林的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别林五岁时在伦敦的一俱乐部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母亲嗓子突然沙哑)。他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 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卓别林移民美国

根据美国移民纪录查理·卓别林是于1912年10月2日随同卡尔诺哑剧剧团进入美国的。当时卡尔诺哑剧剧团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林和劳雷尔在旅店里分享一屋。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林则留在美国。当时**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后在雇用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别林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样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 蛋糕 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 文章 ,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_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麦卡锡主义

尽管卓别林非常成功,而且从1914年至1952年始终住在美国,但他是一直保持着他的英国国籍。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约翰·埃德加·胡佛下令联邦调查局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胡佛还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1942年卓别林呼吁打开第二欧洲战场后联邦调查局对卓别林的压力加强。1940年代末这个压力达到顶点,美国议会威胁要审问他。但是最后这个威胁没有变成现实,可能是因为反对他的政治家怕他讽刺和嘲弄审问者的才能。

1952年卓别林离开美国,他本来打算短暂访问英国家乡。胡佛听到这个消息后与美国移民归化局商议取消卓别林的入境允许。卓别林决定留在欧洲,他定居瑞士沃韦。期间游历各国,受到了毕加索、英国女王、法国总统、赫鲁晓夫、周恩来等人的接见。1972年他与他的夫人短暂回访美国来领取奥斯卡荣誉奖。尽管他是受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邀请回到美国的,美国当局只给他发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一次性入境签证。不过此时美国公众里反对卓别林的政治情绪已经消失了,他的回访非常成功。

 卓别林获奥斯卡金像奖

卓别林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在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被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林本来因他的**《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因他在“《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来多样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奖。唯一的另一部获得特殊奖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后卓别林于1972年末为他对“本世纪的**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获得了第二次荣誉奖。卓别林重返美国,除了获奖外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

卓别林还为《大独裁者》被提名为最佳**、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为《凡杜尔先生》被提名为最佳原创剧本。在卓别林本人拍**的时期里他对奥斯卡金像奖表示小看。他的儿子小查理写道卓别林开玩笑将他1929年获得的金像奖当作制门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人对他非常不满。

卓别林最后的两部**是《纽约王》(1957年)和索菲亚·罗兰和马龙·白兰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们往往忽视卓别林还获得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1973年他为他1952年与克莱尔·布卢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获得了最佳最佳原创音乐奖。片中巴斯特·基顿也登场,这是这两位大喜剧家唯一的一次同时露面。由于卓别林当时面临的政治困难,这部**始终未在洛杉矶上演,而这是被提名的条件之一。这个条件直到1972年才达到。

看了“卓别林故事 ”的人还看了:

1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卓别林

2 卓别林的精彩台词

3 卓别林喜剧**对中国早期**观念的影响

4 名人的小故事

5 卓别林和爱因斯坦的搞笑对话 英语

卓别林从小就深受父母离异的痛苦。幸运的是她有一位好母亲,她在为生活操劳的同时,还常常教育他如何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幼小的卓别林,使他懂得:一个人的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卓别林的母亲是杂剧场的喜剧演员,那时她年纪刚近30,显得娇小玲珑,白皙的面孔,青紫色的眼睛,淡棕色的长发一直垂到腰底下。卓别林和雪尼都崇拜母亲,虽然实际上她并不是一位倾国倾城的佳人,但他们都觉得她美丽得像天仙一样。她常常很得意地把兄弟俩打扮得整整齐齐,星期日一块儿出去旅行,雪尼穿的是贵族伊登中学学生装和长裤,卓别林身上是一件蓝色天鹅绒上衣,配上一副蓝色手套。每逢这种时候,他们总是沿着肯宁顿路漫步,一路上出尽了风头。

  卓别林记忆中的一次不平凡的大事是:一次跟母亲一起去水族游乐场看杂耍,看到了“她”,那是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在熊熊烈火中伸出脑袋向人微笑,母亲把卓别林举到一个装满木屑的大桶口边,让他从里面摸一包意想不到的东西,结果包里是支吹不出声音来的糖口哨,还有一只玩具红宝石胸针。再有一次是去坎特伯雷杂剧场,卓别林坐在一张红丝绒椅子上,看母亲表演……

  后来,天黑了,坐在一辆四匹马拉的马车顶上,母亲把卓别林裹在一条旅行毯里,车上还有她剧团的一些朋友,他们的吹鼓手吹响了号,合着马匹的得得蹄声和挽具的丁丁铃声,沿着肯宁顿路驶去,于是年幼的卓别林就沉浸在他们的欢乐和嬉笑声中。

  后来,卓别林母亲的嗓子渐渐失润,她的喉咙本来就容易感染,她稍微受了点儿风寒就会患喉炎,一病就是几个星期,然而又必须继续演唱,于是她的声音就越来越差了。她对自己的嗓子已经没有把握。唱到半当中,它会变得沙哑,突然低得像是在轻声细语,于是听众就哄堂大笑,开始喧哗。为自己的嗓子提心吊胆,这就影响了她的健康,使她在精神上垮了下来。结果是,她剧团里的生意越来越少了,最后是完全没有生意了。

  由于母亲的嗓子不好,卓别林5岁那年就第一次登上了舞台。母亲不愿意把儿子一个人留在那间分租的房子里,晚上常常带卓别林上戏院。那时候她正在奥尔德肖特的俱乐部里演唱,那实际上是一家肮脏的下等戏馆,招待的对象多数是士兵。那些士兵都是很粗野的,只要一不满意,就会跟你恶作剧。一般演员都把在奥尔德肖特的演出看作是恐怖的一周。

  当时卓别林站在条幕后面,母亲的嗓子哑了,声音低得像是在悄声儿说活。听众开始嘲笑她,有的憋着嗓子唱歌,有的学猫儿怪叫。卓别林糊里糊涂,也闹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噪声越来越大,最后母亲不得不离开了舞台。她走到条幕后面,心里很懊恼,就跟舞台上管事的顶起嘴来,管事的以前曾看到卓别林当着母亲和朋友的面表演过,这时就建议卓别林代替母亲演下去。

  记得就在那一片混乱中,母亲搀着卓别林走出去,向观众解释了几句,就把卓别林一个人留在舞台上了。于是,面对着灿烂夺目的脚灯和烟雾迷蒙中的人脸,卓别林唱起歌来,乐队试着合了一下他的调门,就开始替他伴奏。那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叫《杰克·琼斯》,歌词是:

  一谈起杰克·琼斯,哪一个不知道?

  你不是见过吗,他常常在市场上跑。

  我可没意思找杰克的错儿,

  只要呀,只要他仍旧像以前一样好。

  可是,自从他有了金条,

  这一来他可变坏了。

  只瞧他怎样对待他的哥儿们,

  就叫我心里十分地糟。

  现在,星期天早晨他要读《电讯》,

  可以前呀,他只翻一翻《明星报》。

  自从杰克·琼斯有了那点儿钞票

  咳,他得意得不知道怎样办才好。

  他刚唱到一半,钱就像雨点儿似的扔到台上来。卓别林立即停下,说他必须先拾起了钱,然后才可以接下去唱。这几句话引起了哄堂大笑。舞台管事的拿着一块手帕走过来,帮着他拾起了那些钱。而卓别林以为他是要自己收了去。心里这样想着,于是嘴里就向观众们说了出来,这一来他们就笑得更欢了,尤其是看到管事的拿着钱走过去,卓别林那样急巴巴地紧跟着他。直等到他把钱都交给了母亲,卓别林才重新回到台上,继续唱歌。卓别林一点儿也不感到拘束,他向观众们谈话、舞蹈,还做了几个模仿动作,有一次是模仿母亲唱她一支爱尔兰进行曲。

  母亲还喜欢给卓别林讲宗教故事。有时,她会一直谈到天色已经昏暗,直至点灯时才停下来,然后又接着讲,比如耶稣怎样使病人相信,只要摸一摸他的衣裳,他们的病就会好。

  她谈到那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仇恨妒忌,描绘耶稣如何被捕,如何在彼拉多巡抚面前显得那样安详和庄严,彼拉多一面洗着手一面说(她用演戏的神态念这句道白):“我查不出这个人有什么罪。”她还讲,那人怎样剥了他的衣服,用鞭子抽他,把一顶荆棘编的王冠戴在他头上,戏弄他,啐他,说:“恭喜你,犹太人的王啊!”

  这样说下去时,她不禁流下了泪。她讲到西门怎样帮着背耶稣的十字架,耶稣眼光中露出了感激的神情;她讲到那个悔罪的强盗,说他跟耶稣一起在十字架上就刑时怎样请求赦免,耶稣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他从十字架上向下面看他的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啊。”接着,在临死时的那一阵痛苦中,他叫喊道:“我的神呀,你为什么离弃我?”讲到这里,母子俩都哭了。 “你可以看出,”母亲说,“他是多么富有人情味啊。和我们大伙儿一样,他也会怀疑呀。”母亲的话使卓别林太感动了,他恨不得就在那天夜里死了去见耶稣。但是母亲对此并不表示热情。她说:“耶稣要你首先生活好,做好你在这个世界上应做的事情。”在奥克利街那间阴暗的地下室里,母亲使卓别林看到了这个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慈祥的光辉,只是在这种光辉的照耀下,文学和戏剧才具有它们最伟大、最富有意义的主题,也就是关于爱情、怜悯与人性的主题。

  卓别林

  卓别林(1889——1977)性别:男 身高:173米

  1889年,卓别林在伦敦出生。他在简陋的出租房间、国立贫民院及一所孤儿院中度过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

  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战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查理 卓别林(Chaplin,Charlie;1889~1977)

  英国**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Charlie Chaplin, born in London, England, is an English film actor, director and screenwriter

查理·卓别林,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男演员、导演、编剧。

Charlie Chaplin's first film was Making a Living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是《谋生》。

Starting in 1915, Chaplin wrote, directed, acted in, and even produced and edited

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

He later joined the Esianni Company and produced "The Emigrant" and "Easy Street" in 1917

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

In nineteen eighteen he and his brother started their own company in Los Angeles

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

Douglas Fairbanks and others were brought together in 1919

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

But it was not until 1923 that Chaplin made his first film for the company, A Woman in Paris

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

Later, "The Gold Rush" in 1925 and "The Circus" in 1928 won Chaplin Academy Awards

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卓别林人物生活

比卓别林小四岁的海蒂·凯利是一个舞蹈演员,也是卓别林的初恋女友。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卓别林是19岁,海蒂·凯利只有15岁,当时凯利是在卓别林之前登台演出,而卓别林对她是一见钟情。不久便向她求婚,但这次被拒绝了。

从1916年到1917年,埃德娜·普文斯不仅主演了卓别林的很多影片,而且成为卓别林的情人。他们的关系到了1918年宣告终结,因为1918年底,卓别林与米尔德丽德·哈里斯结婚了。

但直到1923年,普文斯还一直都是卓别林**的女主角,包括名片《寻子遇仙记》,而一直到1958年她的逝世,卓别林一直都给她发工资。

1918年10月23日,29岁的卓别林迎娶了16岁的童星米尔德丽德·哈里斯。卓别林和哈里斯有一个孩子,名字是诺曼·卓别林,不过,小诺曼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到了1920年,卓别林与哈里斯离婚,这桩婚姻才维持了不到两年。

  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卓别林的第一部**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者》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的女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者》和1927年的《大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49年,他的有声**《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被传为***人而被卷入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中。不满于美国的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受勋,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

  2015年01月,位于法国巴黎的卓别林协会办公室遭窃,小偷偷走了价值超过100万欧元的奥斯卡奖杯以及一组卓别林使用过、每支价值高达8万欧元的钢笔。

  早年经历

  卓别林自称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下伦敦南沃克区东沃尔沃斯大街,但当地并没有他的确切出生证明文件。从1896年的6月到1898年的1月,少年查理只是汉威尔中心区济贫学校的一名普通常住居民 。1898年的圣诞节,还不满10岁的小查理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舞台剧演员。由于父亲的职业的关系,他加入了当时的一个少年剧团。在经过数周的训练之后,杰克逊很快选定了剧团表演舞蹈的成员。1900年的圣诞节,这个名叫兰开夏的剧团得到了在舞剧《灰姑娘》中演出厨房中的动物们的机会。在这场戏中,年幼的卓别林装扮成一只猫,并第一次有机会通过表演来引人发笑。

  1901年的春天,查理离开了兰开夏剧团。同年的5月9日,他的父亲去世,年仅37岁,无法再继续对他的幼子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了。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小查理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卖花童、理发店小工、医生的小工,还有报童。但他大多数时间是在一个玻璃厂和一家印刷厂里工作。他还曾经在一家私人企业中制做过玩具船。1903年5月,他的哥哥西德尼出海归来,打算凭借他在船上学会的娱乐表演登上舞台。在西德尼的鼓励之下,年仅14岁的查理鼓起勇气向伦敦西区的代理人毛遂自荐,并且很快在一个巡回剧团的剧目《侦探福尔摩斯》中得到了比利-佩吉这个角色。在等待巡回开始前,他在舞台剧《吉姆,安乐乡中的浪漫史》中扮演一个报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在多家公司的舞台剧中扮演过比利这个角色,在伦敦的公主剧院再次演绎比利这个角色之后。在又一轮的《侦探福尔摩斯》的巡演之后,查理加入到了有西德尼参加的喜剧舞台剧《修复》的表演阵容中。1906年5月,他加入了另一部舞台剧《凯西的宫廷马戏团》并为该剧目表演了一年多。在17岁时,查理已经开始在喜剧剧目中出演主要角色了 。

  演艺经历

  1908年2月21日,卓别林与英国的杂耍戏院经理弗雷德·卡尔诺(Fred Karno)签了约,又在1910年的9月续了3年的约。查理在卡尔诺的剧目《戴面具的鸟》和《足球队与大胆的吉米》中出演主角。

  1912年9月,他被选中参加卡尔诺剧团在美国的巡回演出。这次巡回从1910年的9月一直持续到1912年的6月。与他一同参加巡演的还有兰开夏剧团的一名年轻喜剧演员史丹利·杰弗逊,也就是后来的斯坦·劳瑞尔。剧团在从纽约到加利福尼亚横跨美国巡演之后,回到欧洲呆了4个月的他迎来了第二次去美国巡演的机会,那是1912年的10月。1913年的春天,卓别林被要求与吉斯通公司的纽约总公司克塞尔和鲍曼公司联系。双方于1913年的9月23日签订了一年的工作合约 。

  1914年,卓别林的处女**《谋生》上映。之后又拍摄了《20分钟的爱》(Twenty Minutes of Love)和《美宝的婚姻》(Mabel's Married Life)两部**[5] 。1914年底,卓别林的为期一年的合同到期了。这时候Essanay**公司以每周1250美元的工资和10000美元的签字费挖走了卓别林[6] 。

  在Essanay**公司,卓别林争取到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也遇到了他日后的妻子埃德娜·珀维安斯。《流氓》让他开始用喜剧表现底层人民的生活,《工作》中强烈的讽刺意味让他得到掌声。在这之后的《女人》、《在银行》和《警察》让他在民众中声名大噪。在结束了Essanay**公司日子之后,**《查尔斯-卓别林的滑稽戏》和《三重麻烦》未经卓别林的同意,就被擅自播出了,卓别林起诉之后并没有获得法律上的认可[6] 。

  1917年6月17日,卓别林与First National Exhibitors Circuit公司签署了被大肆炒作的“百万美元合同”,这家公司将为卓别林独立制作的8部影片每部影片提前支付125000美元。第一部完工的**是《狗的生活》,随后推出的是1918年的《从军记》、1919年的《光明面》和《快乐的一天》。他还在1921年的《有闭阶级》中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无聊的有钱人和一位是他替身的流浪汉。在1922年的《发工资的日子》中,他扮演了一位有家的工薪族。在《伪牧师》一片中,他扮演了一位被误认作乡村牧师的逃犯[7] 。

  1918年,由于在独立性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卓别林建立了自己的制片厂。卓别林在这一期间还进行了一些独立制片活动。他在喜剧记录片《如何制作**》中展示了他的新制片厂。发行公司拒绝发行这部记录片,这一记录片在七十年后被重新制作才进行了放映。《债券》是卓别林**制片厂为战争所作的努力,是一部呼吁人们购买战争债券的喜剧片。《教授》一片没能最终完成,但是部分情节紧张的片段得以幸存。《Nice and Friendly》是一部很短的剧情喜剧,拜访卓别林的朋友在剧中作了客串演出 。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的女人》。

  1923年的**《巴黎一妇人》中,卓别林扮演了一名车站搬运工。1925年的《淘金者》和1927年的《大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他在片中分别扮演犹太理发师和希特勒。1947年他拍摄了《杀人狂时代》。

  1949年,他的有声**《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被传为***人而被卷入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中。不满于美国的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他移居瑞士。1957年的《纽约王》被认为是对这段生活的写照。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75年授予已经86岁的卓别林爵士封号。1977年12月25日圣诞节早上,卓别林在其家中睡眠时安然去世,享年88岁。

  个人生活

  家庭

  卓别林的父母都是职业歌手。母亲汉娜·哈利特·派德林格汉姆·希尔(Hannah Harriet Pedlingham Hill)是当时地位低下的制靴匠的女儿,她在19岁那年以丽丽-哈利Lily Harley为艺名第一次正式登台;父亲查尔斯·卓别林一世(Charles Chaplin Senior)来自萨克福郡的一个屠户和收税员家庭,24岁在伦敦开始了他的职业歌手生涯 。

  卓别林一世和汉娜与1885年6月结婚。当查理一世跟着剧团在美国巡回演出时,汉娜和戏院的另一位演员里奥·德莱登发生了婚外情并生下了一个儿子惠勒·德莱登(Wheeler Dryden)。卓别林一家的幸福家庭生活就此瓦解了。查理一世成了酒鬼,死时年仅37岁。汉娜在赤贫的生活中养育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直到她自己因为健康的原因倒下为止。严重的精神不稳定使她的身体状况从1898年起就每况愈下,直到最后被关进精神病院。年幼的西德尼和查理在经历了长期的贫困和饥饿之后,一起被送往国立贫民院。后来,西德尼被送往一艘名为埃克斯茅斯的训练舰上,开始接受成为水手的训练。后来西德尼成为了往返于英国和南非的客船上的一名乘务员 。

  感情

  比卓别林小四岁的海蒂·凯利是一个舞蹈演员,也是卓别林的初恋女友。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卓别林是19岁,海蒂·凯利只有15岁,当时凯利是在卓别林之前登台演出,而卓别林对她是一见钟情。不久便向她求婚,但这次被拒绝了 。

  从1916年到1917年,埃德娜·普文斯不仅主演了卓别林的很多影片,而且成为卓别林的情人。他们的关系到了1918年宣告终结,因为1918年底,卓别林与米尔德丽德·哈里斯结婚了。但直到1923年,普文斯还一直都是卓别林**的女主角,包括名片《寻子遇仙记》,而一直到1958年她的逝世,卓别林一直都给她发工资。

  1918年10月23日,29岁的卓别林迎娶了16岁的童星米尔德丽德·哈里斯。卓别林和哈里斯有一个孩子,名字是诺曼·卓别林,不过,小诺曼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到了1920年,卓别林与哈里斯离婚,这桩婚姻才维持了不到两年。

  1921年,卓别林拍摄《寻子遇仙记》时第一次遇到丽塔·格雷。三年后,35岁的卓别林在筹备拍摄《淘金热》时再次遇到丽塔·格雷,这时她才16岁,同年,也就是1924年12月26日,卓别林在格雷怀孕后与她结婚。两人生了两个小孩,一个是出生于1925年,直接促成这段婚姻,后来也成为演员的小查理·卓别林,另一个晚一年出生,叫西德尼·厄尔·卓别林。到了1928年,两人终于离婚,而卓别林为此支付了82万5千美元的赡养费 。

  从1932年到1940年,卓别林与女演员保利特·戈达德保持着一种特殊关系,在生活上,两人是伴侣,在工作上,两人是搭档。在这八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保利特-戈达德都住在卓别林在好莱坞贝弗利山的家里。到了1940年,两人关系结束时,才出来共同发表声明,说两人在1936年已经秘密结婚。两人的事实婚姻1942年在友善中结束 。

  卓别林与琼·拜瑞成为情人是在1942年,当时,卓别林选定她在自己即将拍摄的一部里担任主演。后来,当拜瑞严重的心理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让卓别林难以忍受,之后两人分手了。1943年,拜瑞在生下了一个孩子之后,向法庭起诉了卓别林。虽然血检证实那不是卓别林的孩子,但在当时,法庭不把血检结果当作有效力的证据,最终,法庭判卓别林对这个孩子负有抚养的义务。第二年,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一项法律,承认血检可以作为证据。联邦检察官据此撤销了对卓别林的指控 。

  与琼·拜瑞的法律纠纷还在进行中之时,卓别林认识了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奥娜·奥尼尔。1943年6月16日,卓别林把奥娜娶回了家,当时,卓别林是54岁,而奥娜只有18岁。对此,尤金-奥尼尔极为恼火,在两人结婚后断绝了与女儿的来往,直到死都没有改变这一决定。卓别林和奥娜一起生了八个孩子,其中有五个女儿,三个儿子。奥娜比卓别林多活了14年,她于1991年死于胰腺癌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532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