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纠正一个错误,在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时,秦王、晋王都还没有去世。当时,太子朱标是在公元1392年去世,也是在这同一年,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成为大明帝国未来皇帝的继承人。而老二秦王朱樉是在三年后才因病去世,老三晋王朱棡则是和朱元璋一样,都在1398年因病去世。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朱标死后,如果朱元璋想继续立自己儿子为太子,那首先考虑的也是老二秦王,因为从年龄上来说,在朱标死后,秦王在朱元璋的儿子辈中,就是顺理成章的继承人。
但问题是,秦王在朱标去世的前一年,曾和自己的次妃偷偷穿龙袍和凤袍,结果被人举报,盛怒下朱元璋直接将秦王的次妃处死,还差点废了秦王的王位,好在朱标求情才幸免于难,但此后朱元璋对秦王就不再感冒。
所以,就算朱元璋因为这个缘故不考虑立老二秦王,那他也会先优先考虑老三晋王,而事实上,在朱元璋的所有儿子当中,除了太子朱标,朱元璋最看重的,就是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当时大明帝国排的上号的名将,比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都要受到他俩的节制,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他俩的重视。
也正因为此,在朱标去世后,秦王和晋王都成为储君之位的热门人选,对于秦王来说,他的优势是年龄,劣势是不受朱元璋喜欢;而晋王的优势是深受朱元璋倚重,并且挡在他前面的秦王又受到过朱元璋的责罚。至于燕王朱棣,在年龄上,他前面有秦王和晋王两个人;在朱元璋的喜欢上,晋王可以和他分庭抗礼,而晋王又比他又年龄和法理优势,所以当时的朱棣,根本没有资格来当太子。
然而,朱元璋最后却选择朱标的二儿子(长子已夭折),年仅12岁的朱允炆来当太子,完全超出所有人的意料。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朱标从14岁被立为太子,到37岁去世,足足当了二十三年的太子,再加上朱元璋对他尤为倚重,所以他的太子府里早就聚集了一股庞大的利益集团,也就是所谓的太子党,将来朱标继位,这些人自然会深受重用。
后来,虽然朱标去世,但这股庞大的太子党却依然存在,如果朱元璋选择另立其他儿子,这群太子党,就必须全部铲除,否则他们为保住自己的利益,很有可能通过扶持朱标的儿子来和新太子对抗,这样大明帝国很有可能产生一场动乱。
与此同时,如果朱元璋另立其他儿子,朱标的儿子们,很有可能被将来的新皇帝给杀掉,尤其是朱允炆,因为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而朱允炆则算得上是朱标的嫡长子,从法礼上来说,朱允炆才是大明帝国最有身份、最纯正的皇位继承人。朱允炆有着这样的身份,哪个新任皇帝敢把他留下来呢?
在这种背景下,朱元璋一方面不想大规模铲除太子党,毕竟这些太子党都是他当年精心为朱标所挑选的辅政人才,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将来自己的骨肉相残,所以他只能选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来当太子。这样太子党就可以保全下来,继续辅佐皇孙朱允炆,而朱允炆本身就是法礼上的皇位继承人,所以他当皇帝,其他人对他不会有威胁,这样也就不用面临骨肉相残。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的第二个原因,是从朱元璋自身的安全考虑。在朱标去世时,朱元璋已经65岁,如果他让秦王、晋王或者燕王朱棣之类的强势儿子当太子,那日益衰老的朱元璋,面对一个这种野心勃勃,并且已拥有强大军事班底的儿子,他靠什么来保证皇权与太子之间不发生矛盾呢?
事实上,朱元璋的这种选择,就和当年汉武帝在太子刘据死后,放着自己6个成年儿子不立,反而立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是一个道理。甚至而言,这种做法和李世民放着吴王李恪这种优秀儿子不立,却立李治这种软弱儿子为太子也是同样道理。
当然,朱元璋这种做法,在南北朝之时也有类似的事,齐武帝萧赜,也是在太子死后放着成年的儿子不用,非要一个年幼的太孙当皇权继承人,结果呢?这个太孙刚当皇帝不久,就领着齐武帝的兄弟、儿子全部走向死亡之道。
公元1388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高丽发生兵变。李成桂推翻原朝鲜皇帝自立为王,5年后,李成桂政权正式与大明建立关系。在古代,藩属国是需要向父国进贡的,李成桂派遣使者带着上千匹骏马来到大明。
马是古代很重要的军事、生产用力,在没有机械的年代,马可以说是军队的命根。观察地图可以得知,朝鲜从陆地进入中国,就会路过北京一带,而那里是当时朱棣的封地。
朝鲜使者为了讨好朱棣,便让朱棣先见到了进贡的骏马,朱棣本人戎马出身,见到了马更是爱不释手,使者趁机透露了可以让朱棣先挑选的意思。
话说,由于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并不想传位于其他皇子,对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更是喜爱有加。但是朱允炆毕竟是小孩子,朱元璋担心在日后的政治斗争中,朱允炆处于不利地位。
尤其是开国元勋和各位藩王,这些人都是追随朱元璋起事的,经历过尸山血海和火的教训。为了保障皇位的传承稳定,于是朱元璋早早就创立了锦衣卫,负责监视各位藩王和重臣的生活以及所为。
言归正传,朱棣见使者暗示自己,也不掩饰自己对骏马的喜爱,上手挑选了起来。经过自己的挑选,留下了六匹马,而朱棣的所有行为,都暴露在锦衣卫的视野里,锦衣卫立马向朱元璋禀报此事。
前文有所介绍,马是古代组织军队的重要物资,朱元璋在听到了锦衣卫的报告后,不由得龙颜大怒。一方面是怀疑,朱棣其实在扩充私兵,暗中积攒力量等自己去世后好造反。
另一方面则是觉得,朝鲜国的心术不正,在刚刚和大明建交之时,就想着如何拉拢自己身边的藩王。 如果有一天,朝鲜对朱棣说了什么谗言,自己辛苦打下的天下可能会就此分裂。
朱元璋暗示锦衣卫,对此事进行彻查,朱棣本人也很冤枉,路过自己的封地,只是挑选了几匹自己十分喜爱的马,就被人怀疑自己想扩充军队,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朝廷内一定有对自己不利的人,想通过对朱元璋的挑拨,离间父子之间的感情。在朱元璋的心里,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定是先君臣后父子,所以朱棣打感情牌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锦衣卫到达北平后,一直在跟踪监视朱棣,并且随时向朱元璋进行汇报。朱元璋在经过思考后,让锦衣卫把朱棣带离封地,前往都城南京。
朱棣得知消息后万分焦急,自己到南京后,兵权封地还有没有都不提,人身自由是一定没有了。前面朱元璋对开国功臣的血洗,就是朱棣的前车之鉴,由此朱棣下定决心绝对不能离开封地北平。
朱棣慢慢悠悠地整理东西,心里也在思考着办法,锦衣卫催促朱棣尽快出发。在收拾好行李后,刚走出王府,朱棣一下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甚至撒泼打滚全然不顾自己的藩王身份。
也是碍于朱棣的身份,锦衣卫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举动,只能愣愣地看着。朱棣看到锦衣卫不知所措后,从兜里掏出一封信,对锦衣卫说:
“这是我前几日,在廖永忠那里得到了一封信,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只能委托你们交由父皇处理。”锦衣卫面面相觑,他们也不能处理这件事,只得快马加鞭带着信件回到京城。
朱元璋心想:无赖
朱元璋见到此信之后,刚开始竟是十分疑惑,但是打开看后竟然笑了起来。朱元璋向来喜怒无常,众人见他一会生气一会开心,十分不解。待众大臣上前询问时,朱元璋说“算了,由他去吧,我的儿子比我还像无赖。”
廖永忠是明朝初期的名将,他还有一个哥哥叫廖永安,兄弟二人作战十分勇猛。廖永安作战阵亡后,廖永忠接替了其兄的位置,在明朝统一天下的作战当中,经历了鄱阳湖之战、平定广西、广东两省。
耀眼的作战经历背后,其中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话说,朱元璋最初起义时,是在小明王韩林儿手下的,自己平定天下后,派遣廖永忠去将韩林儿接到应天。
朱元璋对外宣称,想让韩林儿做天下的皇帝,自己则退居幕后。好巧不巧,在船队经过瓜州之时,小明王乘坐的船只突然漏水。在场的很多军士,也没有将小明王从水中救出,于是小明王就此死亡。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悲伤,对随行的人员都进行了处罚,自己本不想争夺皇位,但是天意如此,坐上了皇帝的坐位。按理说,廖永忠经过此事,应该在日后的封赏中受到处罚。
不过,廖永忠不仅没受到处罚,还是根据军功被封为德庆候。了解了这件事情,再来看看朱棣带给朱元璋的信件,所写的就是这件事。他借助廖永忠的口吻,让自己的整个信件更有可信度,信件很有可能是朱棣伪造的。
只不过,朱元璋也是投鼠忌器,若是朱棣会将此事公之于天下,那么自己的名誉就没了。古代皇位的继承,讲究的都是一个“合理”,朱元璋谋主篡位对自己统治是十分不利的。
后来,朱元璋吩咐锦衣卫,让他们转告朱棣,自己没有下令让朱棣返回京城,他可以继续在北平做他自己的藩王,经过调查整件事情已经十分清楚,是有人陷害朱棣。
朱元璋随便拉了两个替罪羊,当做诬陷朱棣之人,在得知结果后,朱棣只是无奈地笑了笑,父子君臣之间的默契也就是如此吧多年后,朱元璋去世,朱允炆依旧没有保住自己的江山。
其中一方面原因是,朱元璋屠杀功臣,导致能领兵作战的将领出现了断层。另一方面是,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步子迈得太大,导致众多藩王纷纷不满,最后被朱棣取而代之。
总的来说,朱棣在朱元璋在世时,并没有谋反的意图,尽职尽责为大明戍边。只能说朱允炆,并没有得到父亲和爷爷的真传,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逼得多位叔叔反对自己。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成功登上帝位,成为明成祖,也算是众望所归。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朱元璋喜欢朱棣但是他更喜欢朱标啊,所以说朱元璋才不会把皇位传给他,朱标才是马皇后的长子虽然说后来朱棣在靖难之役之后说自己的母亲也是马皇后但是没有几个人信的,朱棣也只不过希望能洗白一点自己造反的名声罢了,下面具体的说一下。
一、朱元璋的偏心
说朱元璋喜欢朱棣只能是相对于其他皇子来说,朱元璋还是把几乎所有的爱都放在了朱标的身上,因为马皇后的存在朱标太子的位置是根本就没有办法动摇的,所以只要朱标还活着朱棣就别想皇位了,但是朱棣也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在皇子当中无论是武力还是智力都是相当出色的这才赢来了朱元璋的一点爱,可是朱棣没又想到的是朱标死后皇位还是给了朱允炆,这让朱棣心理极其不平衡哪怕是朱棣后来登上了皇位快死的时候都在埋怨朱元璋。
二、为求天下繁荣
朱棣的性格可以说是最像朱元璋的了,两个人都有着狠辣的手段,在他们两个人的手底下的大臣可以说是唯唯诺诺不敢造次,但是朱元璋想要的并不是这样的天下他想要的是繁荣昌盛的天下,所以他才会挑性格相对比较宽容些的朱允炆继承皇位。
三、削藩的政策
削藩虽然说是在朱允炆时期才开始的,但是朱允炆可以说也是遵循的朱元璋的意思,当初朱元璋把所有皇子分配到京城以外的地方,临死的时候都不让他们回来为的就是防止他们造反血亲相残,甚至朱元璋在死后被草草安葬就是为了能让朱允炆快速的坐稳皇位,这样看朱元璋喜欢朱棣但是他还有更爱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