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荒诞,颓废的典型“佛系青年”,一个别样的烟火传奇人物

阿Q:荒诞,颓废的典型“佛系青年”,一个别样的烟火传奇人物,第1张

阿Q是鲁迅先生作品《阿Q正传》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一个靠打零工过日子的光棍汉,没车没房没老婆,“屌丝”一枚。因为太穷,又没有房子,没有地,所以他只能寄宿在土谷祠里。也正因为太穷,他常常被人欺负,被人取笑。

要财富没有财富,要能力没有能力,常常被人笑话,怎么办?

若是一般人,可能会抑郁寡终,又或者选择一逃了之,远离是非之地。但是,当时的大环境就是如此艰苦,逃哪里都一样,阿Q只能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用一种独特的、顽强的生存之道来直面“惨淡的人生。”

阿Q独特的生存之道是什么?

招式一:自动删除战败记录,化失败为成功,在假想中克敌制胜

阿Q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身上有着很多独特的性格。阿Q身上像自动长有庇护翼一般,他总能在自我安慰中找到平衡内心和外界的支点。比如阿Q被赵大爷打了,他也不管谁的辈分大,常常嚷嚷道:

“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

赵大爷威风,打了他,他不敢还手,就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怨愤。不仅如此,阿Q将自己的精神胜利法用到了极致,他被赵大爷打了之后,一想到赵大爷平日的威武模样,顿时也感到自己脸上有光了,于是便得意起来。如果是被一般人打了,他会回怼回去: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不管怎样,反正自己不能吃亏,更确切地说,不能在心理上吃亏,所以一定要编个理由来让自己信服,在假想中克敌制胜。

招式二:不按常理出牌,自建自我评价标准体系

被别人骂为“天下第一贱货”,若是一般人,肯定怼回去,又或者要打回去。但是,阿Q被骂时,他却没有为此而感到恼羞成怒,相反,他的脑思路很奇特,他想,状元才能被称为天下第一呢,有人居然喊我“天下第一”,那不是挺厉害的?于是他很愉快地接受了,至于说“贱货” 二字嘛,他选择失忆性遗忘了。

我们都知道阿Q 头上长有癞疮疤,这本身是一件难以耻齿的事情,但是阿Q把它当成了一件值得夸耀的事。平日里,未庄的人经常拿阿Q头上的癞疮疤作为笑料和谈资,常拿这个来取笑阿Q。阿Q 想堵住他们的嘴,但是本事又不够,没办法,拿他们没辙,毕竟嘴长在别人身上。那就想想其他的招,于是便想出了这样话来回怼 “你还不配……”将弱点当成荣耀说事,这做法真的很阿Q。

招式3:充分发挥“酸葡萄心理”,吃不到葡萄倒吐葡萄酸

我们都知道《狐狸与葡萄》的寓言故事,狐狸因为摘不到好吃的葡萄,便自己安慰称“葡萄是酸的”。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行为称为“酸葡萄心理”。

阿Q是个贫穷的单身汉,常常调戏欺负小尼姑。平日里,走在路上的女人,都被阿Q认为是荡妇,就连男女讲话,也被阿Q认为那是勾当。

吴妈是赵太爷府上唯一的女仆。一次,阿Q和吴妈在闲聊过程中,对吴妈说了一句:“我要跟你困觉”的话,吓得吴妈花容失色,掩面而逃。之后,未庄的女人看到阿Q,都像见了鬼似的,拼命躲,拼命逃,就连半老徐娘的邹七嫂也跟着一块乱钻。

本想处个对象的阿Q,不曾想到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不仅吓坏了吴妈,连未庄的女人都躲他远远的。于是,阿Q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吴妈,脚太大了。他甚至异想天开地做着美梦,想到一群男男女女围着他转,然后他一个个挑: 邹七嫂的闺女,太小,过些时候再说;赵司晨的妹子,太丑……

招式4:在自娱自乐中麻痹自我,在荒诞中寻找精神皈依

阿Q是一个典型的“佛系青年”。某一次,阿Q赌钱好不容易赢了一把,却不慎被人抢走了,他感到很痛苦,便自抽自己耳光,他认为,打了自己就好比打了别人,于是他又心满意足地睡了过去。

在末庄,大部分人都比阿Q过得好,即便过得稍不如意的,至少也还有个名字。阿Q他是一个没有家业的男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生活过得一塌糊涂,但是却自视不凡。平日里,因为穷而被别人嘲笑,他会反驳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

小说最后,阿Q被押赴刑场,当别人让他画押时,他内心是焦虑惶恐的。他平生第一次握笔,生怕被人笑话,心里立志想着一定要把圆圈画好、画圆,但是,可恶的笔很沉重,最后手一抖,画成瓜子模样了。对此,他感到非常懊恼、耻辱、遗憾,但是回头一想,好像只有孙子才能够把圆画的好,于是他便又心安了。

最后,被砍头的时候,他还糊里糊涂地高喊:“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在那个混乱动荡不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阿Q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典型人物形象,他虚妄、自负、无知,善于运用“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他的生存法是“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的这种无斗志,无思想、无反抗的软弱处世之道,让他在沉沦之路上越陷越深,最终沦落成为被压迫者。阿Q是那个时代不觉醒的劳动人民缩影写照,是一个别样的烟火传奇。

阿Q的爱情观

一.难得的一次胜利

阿Q处于未庄社会的最底层,他时常受到他人的嘲笑与欺凌,每当这时,他都会惯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一天,他竟被他所看不起的人欺侮,大胡子和假洋鬼子,他觉得这大约是生平的两次屈辱。阿Q正在苦闷之时,迎头走来了一个小尼姑,阿Q是顶瞧不起尼姑的,并且固执地认为:尼姑也是女的,必定和同为佛教徒的和尚私通。他用各种言语来辱骂小尼姑,小尼姑只是不睬。阿Q并不满足于言语的辱骂,他伸出手去摸小尼姑的光头,并呆笑道:“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小尼姑满脸通红地向前走,试图远离阿Q。此时,看客们大笑,阿Q似是得到莫种力量一样,他追上前,用两根指头捏住尼姑的面颊,尼姑哭着跑向远处,骂道:“这断子绝孙的阿Q”。看客们大笑,阿Q获得了胜利。

阿Q爱情观的产生

阿Q少有的获得了一次胜利,他本该是欢喜的,但他却感到了不安和彷徨。究其原因,阿Q产生了对女人肉体的向往,他总觉得他的大拇指和食指比平常滑腻些。阿Q觉得自己错了,他想到:我阿Q怎么能痴迷于女人呢?但我是一个正人,一定是小尼姑的错,是小尼姑勾引我。但阿Q仍然忘不了女人,此时他又想起小尼姑的话,他想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觉得他应该需要一个女人来传宗接代,他觉得这才是对的。

失败的求爱

阿Q想要一个女人来传宗接代,他瞄准了赵家唯一的女仆——寡妇吴妈。阿Q对着吴妈跪下,并说道:“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吴妈被吓坏了,她觉着自己的贞节被毁了,她试图寻短见,毫不意外地被人劝阻了,但她终究还是逃离了未庄。阿Q被赵家勒索一通后,给赶出了赵家。从此以后,阿Q受到了未庄人的孤立,尤其特别的是未庄女人都躲着他,阿Q不得已逃离了未庄。道德是多么地重要啊!阿Q这样不道德的人活该!

四.回到未庄

阿Q在县城打拼一段时间后,终是回到了未庄。他在举人老爷家做工的经历,使其获得了未庄人的畏惧,大家不再孤立他。他偷来的女人衣服,使其获得了未庄闺中的名声,大家试图亲近他,以求获得更为廉价的廉价衣服。在赵秀才的挑起下,阿Q是小偷的言论被邹七嫂传遍乡里,他被村人敬而远之了。

从阿Q的爱情之旅,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感悟:

1封建社会对女性根深蒂固的歧视与压迫。具体体现在阿Q欺侮小尼姑,阿Q只敢向寡妇冯妈求爱,冯妈逃离未庄。

2封建礼教只是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具体体现在阿Q发迹前后未庄人对其的不同表现。

3封建儒教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具体体现在赵秀才家利用读书人的舆论权来压榨欺侮阿Q。

4邹七嫂这类长舌妇的可恨。具体体现在冯妈的逃离,阿Q的再度没落。

5看客的悲哀。

阿q正传**的最后一句话是画外音,这句话是:“阿Q死了,阿Q虽然没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骂得断子绝孙了。据考据家的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阿Q正传》是上海**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由岑范执导,严顺开主演,于1981年上映。该片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浙江农村为背景。

通过贫苦、落后、愚昧的农民阿Q的一生,揭示了当时贫苦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压迫及思想奴役下,生活上走投无路,精神上遭受严重摧残的悲惨情景。

《阿Q正传》主要角色

1、阿Q  

演员:严顺开  

未庄的农民,以打短工为生。他的人生权利几乎全被剥夺,不但被地主赵太爷喝令不准姓赵,就连向吴妈求爱竟也酿成了一场“恋爱悲剧”。他勤劳肯干、天真质朴,但思想上愚昧落后、精神上麻木混沌,靠本能忍辱含羞地苟活着,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麻醉,或者去欺负像小尼姑、小D那样比他更弱小的人。  

2、赵太爷  

演员:李纬

未庄的地主,在当地极有权势,虽有钱却吝啬,既强横又伪善,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欺压阿Q等穷苦农民。对革命深恶痛绝,但当革命党得势时,马上投机革命。  

3、假洋鬼子  

演员:金一康  

未庄钱家的大少爷,到东洋留学回来后剪了辫子,出门时装条假辫子,被阿Q鄙称为“假洋鬼子”。当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摆出激进革命者的派头,却不理睬来投革命的阿Q,而是与赵家父子“咸与维新”。

自从上次因阿Q缘起的求婚事件之后,赵府为了维护在未庄的声誉,对阿Q约法三章。今后不准阿Q踏进赵家门槛;如果吴妈有闪失就拿阿Q是问;不准阿Q讨要之前的工钱……无奈之下阿Q只好认栽,变得一无所有,甚是可怜。

土地庙里阿Q赤裸着上身觉得有些冷,因为从赵家逃的时候顾不上拿自己的衣服,目前只有一件破棉袄就盖在身上蜷缩着身子睡到天大亮。起身后就没精打采地来到街上,阿Q惊奇的发现与往常有些不对劲。大大小小的女人们见到他后略有害羞地绕着他、躲着他;就店里不给他赊账;管土地庙的老汉也在天天唠叨,意思是让他另找住处;现在没有人来找他做工;以上这些阿Q暂时可以熬得过去。当下“吃什么”成了阿Q的燃眉之急。

最近,经过阿Q的仔细观察发现,大家不让他做工的原因是:有个叫小D的小子断了他的财路,抢了他在未庄的饭碗。于是阿Q气得暴跳如雷,想找那小子算账。第二天就在钱太爷的门外见到小D,“畜生!”阿Q怒目而视地说。小D见阿Q来势汹汹情况不妙,就急忙对阿Q说:“我是虫子,好么!”听到小D认怂的话后,阿Q得寸进尺想好好教训那小子,两个人同时扭在了一起。但阿Q料想不到的是彼此旗鼓相当打了个平手,谁也没占上便宜。阿Q无奈地挤出围观的人群,指着小D说:“小子你走着瞧!”便扬长而去。

第二天阿Q有些饿得慌,就去街上找吃的,虽然街上有酒店、还有卖馒头的;但是他怎么也开不起口讨吃的。因为他求的不是这样的东西,而是要争回之前在未庄的那个面子。

阿Q在心里一边想着,一边走着,不知不觉已是走到了未庄外的田野间,就在前面不远处就是静修庵的外墙了。于是,他来到庵墙外左右打量了一会儿,便跃身**跳进了尼姑庵的院子里环视着四周,再往前经过了一个圆形门后,靠左边有一块菜地,他看到了长在地里的萝卜,就急急忙忙地拔了四个萝卜,把青叶子拧下后扔在地里。

阿Q刚要走时,听到“阿弥陀佛”你怎么跳进菜园来头萝卜呢?他转身一看是一个老尼姑。就在这时,一条黑狗狂吠着向阿Q奔来,他机灵的撒腿就跑,来到墙根处,那狗也随着扑了过来,他急中生智右手拿着一个萝卜举过头顶,那黑狗在两米开外吠着没敢往前,阿Q用手中的萝卜砸向狗身上,可是没打着,狗开始往后追向了他抛出的萝卜,就在这时阿Q蹭蹭爬上桑树跨到墙头上跳到墙外。他用衣襟胡乱抹了一下萝卜上的土一边大口吃着,一边向未庄走去,待三个萝卜吃完后何去何从已经心中有数,他振作了精神踏上了进城的路。

在我看来,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其中可以领悟到三个问题。

1:作者在故事情节里布局了一件阿Q和小D打斗的事情,这样做是为了阿Q以后的复出埋下了伏笔。

2:从文中阿Q饥饿难耐的叙述中感触到。人们常说的“做人要有道德底线”的这句话。我们可以反躬自问,在道德和生命之间应该如何抉择(在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时候)?道德和生命孰轻孰重可以一目了然。只有在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之上才可以履行道德的约束,否则在生死危机面前无法顾及道德的拘泥。

3:作者为什么把阿Q偷萝卜的情节布局在静修庵内呢也可以设计在任何一处地方。但是作者用一种抛砖引玉的写作手法来,从侧面反映了佛家慈悲为怀,有容乃大,利益有情的一种入世精神。也是作者创作手法的微妙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970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2023-07-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